初中语文记叙文满分突破攻略(技法讲解+对点点播)记叙文12技巧·抑扬讲师版_第1页
初中语文记叙文满分突破攻略(技法讲解+对点点播)记叙文12技巧·抑扬讲师版_第2页
初中语文记叙文满分突破攻略(技法讲解+对点点播)记叙文12技巧·抑扬讲师版_第3页
初中语文记叙文满分突破攻略(技法讲解+对点点播)记叙文12技巧·抑扬讲师版_第4页
初中语文记叙文满分突破攻略(技法讲解+对点点播)记叙文12技巧·抑扬讲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抑扬——玩一出欲擒故纵TOC\o"1-2"\h\z\u【名篇启蒙】——泛读课文寻找技巧 1【技巧采撷】——本节技巧理论 2【精读分析】——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6天山向日葵 6荔枝蜜 8在白渔听诗 11万事通先生 14【练笔品鉴】——应用技巧创作+范文欣赏 18

抑扬——玩一出欲擒故纵【名篇启蒙】——泛读课文寻找技巧《天山向日葵》——张抗抗《荔枝蜜》——杨朔《在白渔听诗》——彭家河《万事通先生》——(英)毛姆【技巧采撷】——本节技巧理论一、什么是抑扬?抑扬的本意是指音调有意识地变大或变小,以在吟诵时呈现一种声调、气韵的顿挫之感。而在行文时,有意识地安排内容的先后关系,使文章跌宕起伏,也是抑扬手法的一种。中学生在课本中常见、在作文中常用的多是欲扬先抑。欲扬先抑多用在赞颂某人或某物的文章中,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凡文欲发扬,先以数语束抑,令其气收敛,笔情屈曲,故谓之抑;抑后随以数语振发,乃谓之扬,使文章有气有势,光焰逼人。”具体而言,就是先描写此人(物)的缺点,再通过内容的叙述与情节的推进,缓缓揭开人物)的奇特、伟大之处,使读者产生恍然大悟之感。在抒情类文章中,则体现为先柔缓、低沉,再强健、高昂,以对比之法写出铿锵之声。例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深情地追忆了阿长,表达了对这位普通劳动妇女的怀念之情。但文章开篇写的却是阿长种种让人“讨厌”甚至“憎恶”的行为,“抑”至极点。随后才写阿长的好处,尤其是给“我”买来了念念不忘的带图的《山海经》。这种先抑后扬的写法,既符合我们对一个人的认识过程,又使作者对阿长的追忆显得真实、可信,更使阿长的形象生动、丰满,避免了简单化、刻板化,给读者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二、抑扬的写法有何好处?1.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饱含深情地追忆了阿长,表达了对阿长这位普通劳动妇女的真挚怀念之情。但文章开头首先写的却是阿长种种让人“讨厌”甚至“憎恶”的行为,文章“抑”至极点。随后便写到了阿长的好处,尤其是给“我”买来了“我”念念不忘的带图的《山海经》,“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做得很成功。”“这又使我发生了新的敬意了”,对她的怨恨,也“从此完全消灭了”。这种先抑后扬的写法,既符合对一个人的认识过程,又使对阿长的追忆显得真实、可信,更能使阿长这个普通人的形象更加丰满,避免了人物简单化、绝对化,给读者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2.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动人鲁迅的《范爱农》也采用了欲扬先抑法。文章开头通过打电报、拟电文表现出范爱农简直像是一个不通人情、胆小如鼠的不革命的懦夫,对这样的人,作者甚至写道:“这范爱农……很可恶。……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这是“抑”。然而下文写出通过多次交往,才得知范爱农不是那样的人,他和鲁迅一样对反动派的残酷杀害革命者是极其愤恨,只是当时对发电报作用有看法。这是“扬”。通过这一抑一扬,一个正直、爱国、愤世嫉俗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便跃然纸上了。由于运用了抑扬手法,所以文章显得波澜起伏,避免了行文的平庸呆板,单调乏味,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动人。3.使作品情感更加真挚感人杨朔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荔枝蜜》。他在文中说小时候因为被蜜蜂蛰过,因此对它总有疙疙瘩瘩的厌恶之感,但后来在广东从化参观了养蜂场,尝到了荔枝蜜,又听了养蜂老人的一番介绍,对小生灵蜜蜂顿生敬仰之情,它那勤恳、无私的品质正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美德。这是典型的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在欲扬先抑中,作者感情的变化产生的曲折动人的效果,加大了作品的感人力量。4.使文章主题更加深化突出香港作家小思的《蝉》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由烦蝉、知蝉到恕蝉,简短的一句话“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则道出了蝉的生命意义。至此,作者对蝉的感情发生了微妙而彻底的变化,“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实则是赞扬了蝉生命的伟大,表达作者对蝉的赞美与敬仰。在对比中文章的主题得到了深化突出。三、抑扬的常见类型一、先抑后扬(欲扬先抑)。表达贬斥、否定、讨厌的“抑”先出现,“抑”是手段;表达褒扬、肯定、喜爱的“扬”后出现,“扬”是目的。作者似贬实褒,文章也因作者情感的突变而生出曲径通幽的情致、摇曳生姿的曲折、柳暗花明的惊喜。“欲扬先抑”依据抑扬的轻重、急缓,又可细分为:1、抑轻扬重,抑急扬缓如《周处》开头“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作者仅一笔将年少周处的恶行昭著带过,而详写了周处杀虎斩蛟的义举,又细写了周处改过自新的过程,目的不在于批评周处曾经的少不更事,而在于说明一个人能够弃恶扬善,什么时候都不晚的道理。这里,“抑”的简省、速写,是为“扬”作铺垫,是为“扬”蓄势;“扬”的浓墨重彩、层层点染,才是作者的“醉翁之意”。这种抑扬法侧重于“扬”的积极效应。2、抑重扬轻,抑缓扬急如《丑小鸭》在丑小鸭处处受冷遇、造排挤的坎坷经历上泼墨如水:兄弟姐妹嫌弃他;连鸭妈妈也嫌他丑;鸡啄他、猫撵他、人赶他;猎狗面前也是个“狗不理”……丑小鸭因为“丑”而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真是罄竹难书。好容易到了第二年的春天,丑小鸭的噩梦终于结束,因为他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作者延长了“抑”的过程,塑造了一个历经千难万苦、终于获得新生的逆境出人才的典范——丑小鸭;“抑”的九曲连环,更显出“扬”的可喜可贺,成就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的奇迹,收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这种抑扬法侧重于“抑”的积极效应。3、不急不缓,意在褒扬如《孙权劝学》开头写“蒙辞以军中多务”而不想学习,后来听了孙权的劝,最终让鲁肃“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抑扬的笔墨平分秋色,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道理娓娓道来。这种抑扬法虽平写“抑”,目的仍在“扬”。二、先扬后抑(欲抑先扬):表达褒扬、肯定、喜爱的“扬”先出现,“扬”是手段;表达贬斥、否定、厌恶的“抑”后出现,“抑”是目的。作者似褒实贬,文章因作者态度的反差而有让人深思的哲理、错落有致的波澜、犀利有力的嘲讽。“欲抑先扬”依据扬抑的轻重、急缓,又可细分为:1、扬轻抑重,扬急抑缓如《伤仲永》开头仅用一段写了仲永五岁无师自通作诗一首的奇闻,让人为之称奇;但由于其父的重利贪财不给仲永接受教育的机会,使神童的天赐之资逐渐丧失殆尽,到十二三岁时虽能作诗,但名不符其实;到十九岁左右已沦为常人。作者轻描淡写了“扬”——神童仲永,重笔点染了“抑”——天才成为凡人的过程,让人对仲永扼腕叹息。这里,“扬”惜墨如金,是引子,是由头,“抑”逐层推进,逐步升级,达到劝诫警示、发人深省的写作目的。这种抑扬法用“抑”的消极效应而产生激人奋进的效果。2、扬重抑重,扬缓抑急如《威尼斯商人》节选的剧情中:夏洛克一直居于这场官司的上风,以稳操胜券的姿态磨刀、以毋庸置疑的口吻说话;巴萨尼奥的愤愤不平、安东尼奥的无可奈何、公爵的苦口婆心都表明夏洛克无疑是这场官司最大的赢家;可当鲍西亚提出割肉时不能流血、不能超过或轻于一磅时,夏洛克的风头急转直下,迅速败北,又因违约,夏洛克财产一半划归安东尼奥,一半充公,最终输得片甲不留。作者先花大力气为夏洛克“扬恶”,又笔锋急转,为安东尼奥“抑恶”,把夏洛克捧得越高,就把夏洛克摔得越重,加剧了戏剧冲突,增强了嘲讽的意味。又如《蚊子与狮子》中作者集中笔墨细写了蚊子斗败狮子——以弱胜强的壮举,略写了蚊子得意忘形、不慎被蜘蛛消灭的叹息。把蚊子的胜利写得大张旗鼓、轰轰烈烈,把蚊子的失败写得无可奈何、望洋兴叹。把蚊子的胜写得越伟大,就把蚊子的败写得越可惜。这种抑扬法用“扬”的消极效应,达到情节的大起大落、章法的大开大合,使得语言辛辣犀利,具有极强的讽刺效果。一抑一扬,暗藏着矛盾辨证的玄机,在事物对立的两面找到契机,表达作者弃恶扬善的人生观、福祸互化的哲理观;一抑一扬,凸显着曲折变化的情节,在情节的起伏中,展示作者亦庄亦谐的文风、嬉笑怒骂的语言。四、记叙文如何运用欲扬先抑?一、简笔勾勒突出“抑”欲扬先抑手法在记叙文情感渲染中的运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文章的开始就将所要表现的真实情感压下去,转而突出负面情感。这样写的好处在于能够在文章的开头设置一个阅读的悬念,对于一开始的负面情感,读者其实心中有数,到文章结尾肯定是要转过来的,但是只要设计得巧妙,同样能让读者产生阅读期待。在具体写作中,一定要将所“抑”的情,作一个特定的界定,为下文解开情节做好铺垫、预设伏笔。二、素描点染深化“抑”简单的欲扬先抑手法,往往是直接对应关系,但是会造成转折太快,变化太迅速,或者反差不够强烈的问题。准确的做法是,在简笔勾勒突出所“抑”情感后,还要通过一些小的情节来进行深化,就是简单地对情感进行一个素描、点染,加深读者的印象,为后文的“扬”做好铺垫。具体写作中,可以通过对比、联想等手法来进一步描绘情感,从抽象到具象,在解释上文悬念中进行深化。三、承接铺陈转出“扬”欲扬先抑,其关键在“扬”,其目的也在“扬”,在“扬”的幅度较大的同时,仍然可信、合理,情感转折比较自然,而不生硬,是最为难得的。在具体写作中,这一部分也应该是文章着墨最多的地方,最需要精心设计的地方,可以通过对富有张力的情节进行承接铺陈,采用误会法、意外法等将所“抑”情感产生的原因、根基进行颠覆,使得情感进行巨大突变时显得自然合理,说白了就是为“扬”找到一个契机。四、工笔细绘渲染“扬”欲扬先抑到最后必然是“扬”,但怎么“扬”是有讲究的,需要在最为关键的情节中工笔细描,使得情感发生质的变化,这样才能使前后情感的抑扬对比更加鲜明。具体写作中可以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细节描写进行重点渲染。在记叙文写作中,欲扬先抑是一个常用、实用的技巧,在追求情节起伏跌宕的同时,可以借助欲扬先抑手法来巧妙渲染情感,以期获得情节、情感的同鸣共振。五、“欲扬先抑”运用要点1.“抑”“扬”对照鲜明。要注意“抑”和“扬”的前后,必须具有对照性,而且大多是采用相反对立的形式构成对照。这种对照越鲜明越好。2.“抑”“扬”转变自然。开车急转弯容易发生车祸。写文章“急转弯”,容易失去真实性。人的情感、态度的转弯总有一个过程,不可能刚才两人谩骂、拳脚相加,视同仇敌,一会儿就亲如手足。3.“抑”“扬”掌握有度。对于“抑”“扬”两者,不可等量齐观,而是应该重点写“扬”。“抑”,起的只是铺垫作用。这里的比例、分量的掌握,只能通过自己不断的写作实践,去细细地体会、揣摩。【精读分析】——精读课文深入探究天山向日葵张抗抗从天山下来,已是傍晚时分,阳光依然炽烈,亮得晃眼。从很远的地方就望见了那一大片向日葵海洋,像是天边扑腾着一群金色羽毛的大鸟。车渐渐驶近,你喜欢你兴奋,大家都想起了凡高。朋友说停车照相吧,这么美丽这么灿烂的向日葵,我们也该做一回向阳花儿了。秘密就是在那一刻被突然揭开的。(前文写远望向日葵,惊叹于阳光下向日葵的美丽,此段顿其波澜,为下文埋下伏笔。)太阳西下,阳光已在公路的西侧停留了整整一个下午,它给了那一大片向日葵足够的时间改换方向,如果向日葵确实有围着太阳旋转的天性,应该是完全来得及付诸行动的。然而,那一大片向日葵花,却依然无动于衷,纹丝不动,固执地颔首朝东,只将一圈圈绿色的蒂盘对着西斜的太阳。它的姿势同上午相比,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一株株粗壮的葵干笔挺地伫立着,用那个沉甸甸的花盘后脑勺,拒绝了阳光的亲吻。(写出天山向日葵与众不同之处。)夕阳逼近,金黄色的花瓣背面被阳光照得通体透亮,发出纯金般的光泽,像是无数面迎风招展的小黄旗,将那整片向日葵地的上空都辉映出一片升腾的金光。它宁可迎着风,也不愿迎着阳光吗?呵,这是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你在那片向日葵林子里久久徘徊,你抚摸它丝绢般柔润的花瓣,你摇晃它毛茸茸青绿色的枝干,你仰望它枝头上那饱满的褐黄色果盘,你围着它不停地转圈,揉着眼一遍又一遍地望着太阳,生怕是自己的眼睛出了毛病—那众所周知的向阳花儿,莫非竟是一个弥天大谎吗?(天山向日葵的与众不同使作者难以置信,这属于“抑”的手法,吸引读者与作者一同凝神思考。)究竟是天下的向日葵,根本从来就没有围着太阳旋转的习性,还是这天山脚下的向日葵,忽然改变了它的遗传基因,成为一个叛逆的例外?(承上启下,引出下文对天山向日葵不围绕太阳旋转原因的思考。)或许是阳光的亮度和吸引力不够吗?可在阳光下你明明睁不开眼。难道是土地贫瘠使得它心有余而力不足吗?可它们一棵棵都健壮如树。也许是那些成熟的向日葵种子太沉重了,它的花盘,也即脑子里装了太多的东西,它们就不愿再盲从了吗?可它们似乎还年轻,新鲜活泼的花瓣一朵朵一片片抖擞着,正轻轻松松地翘首顾盼,那么欣欣向荣、快快活活的样子。它们背对着太阳的时候,仍是高傲地扬着脑袋,没有丝毫谄媚的谦卑。(点出这种与众不同的向日葵的高贵品性,文章从这一段开始转“抑”为“扬”。)那么,它们一定是一些从异域引进的特殊品种,被天山的雪水滋养,变成了向日葵种群中的异类?可当你咀嚼那些并无异味的香喷喷的葵花子,你还能区分它们吗?于是你胡乱猜测:也许以往所见那些一株单立的向日葵,它需要竭力迎合阳光,来驱赶孤独,权作它的伙伴或是信仰;那么若是一群向日葵呢?当它们形成了向日葵群体之时,便互相手拉着手,一齐勇敢地抬起头来了。它们是一个不再低头的集体。当你再次凝视它们的时候,你发现那偌大一片向日葵林子的边边角角,竟然没有一株,哪怕是一株瘦弱或是低矮的向日葵,悄悄地迎着阳光凑上脸去。它们始终保持这样挺拔的站姿,一直到明天太阳再度升起,一直到它们的帽檐纷纷干枯飘落,一直到最后被镰刀砍倒。(气势陡然攀升,使读者如临其境,胸中激荡着对向日葵的敬佩。)当它们的后脑勺终于沉重坠地,那是花盘里的种子真正熟透的日子。然而你却不得不也背对着它们,在夕阳里重新上路。天山脚下那一大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就这样逆着光亮,在你的影册里留下了一株株直立而模糊的背影。(文章最后归于平静,言有尽而意无穷更能引发读者沉思。)【文本分析】文章开头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引出文章叙议的主体——天山向日葵。作者在

停车照相的那一刻发现天山向日葵不跟随太阳旋转,并进行了原因推测,认为天山向日葵特

殊的原因可能有五:一是阳光的亮度和吸引力不够,二是土地贫瘠,三是种子太沉重,四是这是异域的特殊品种,五是向日葵形成了群体。作者认为最后一种推测最准确,因为形成群体后,就不再需要竭力迎合阳光来驱赶孤独。文章中反复运用了设问,表现出作者对天山向

日葵的“秘密”——“不跟随太阳旋转”的个性,做了认真的思考。文章欲扬先抑,赞美了天山向日葵特立独行的可贵品格,启示人们:盲目和简单化将使人远离真实和真理。

荔枝蜜杨朔花鸟草虫,凡是上得画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爱。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说起来可笑。孩子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蜇了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大人告诉我说:蜜蜂轻易不蜇人,准是误以为你要伤害它,才蜇;一蜇,它自己耗尽生命,也活不久了。我听了,觉得那蜜蜂可怜,原谅它了。可是从此以后,每逢看见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今年四月,我到广东从化温泉小住了几天。四围是山,怀里抱着一潭春水,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刚去的当晚,是个阴天,偶尔倚着楼窗一望,奇怪啊,怎么楼前凭空涌起那么多黑黝黝的小山,一重一重的,起伏不断?记得楼前是一片比较平坦的园林,不是山。这到底是什么幻景呢?赶到天明一看,忍不住笑了。原来是满野的荔枝树,一棵连一棵,每棵的叶子都密得不透缝,黑夜看去,可不就像小山似的!荔枝也许是世上最鲜最美的水果。苏东坡写过这样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可见荔枝的妙处。偏偏我来得不是时候,满树刚开着浅黄色的小花,并不出众。新发的嫩叶,颜色淡红,比花倒还中看些。从开花到果子成熟,大约得3个月,看来我是等不及吃鲜荔枝了。吃鲜荔枝蜜,倒是时候。也许有人没听说这稀罕物儿吧?从化的荔枝树多得像汪洋大海,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有时还趁着月色采花酿蜜。荔枝蜜的特点是成色纯,养分多。住在温泉的人多半喜欢吃这种蜜,滋养精神。热心肠的同志为我也弄到两瓶。一开瓶子塞儿,就是那么一股甜香;调上半杯一喝,甜香里带着股清气,很有点鲜荔枝味儿。喝着这样的好蜜,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甜的呢。我不觉动了情,想去看看自己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荔枝林深处,隐隐露出一角白屋,那是温泉公社的养蜂场,却起了个有趣的名儿,叫“养蜂大厦”。正当十分春色,花开得正闹。一走近“大厦”,只见成群结队的蜜蜂出出进进,飞去飞来,那沸沸扬扬的情景会使你想:说不定蜜蜂也在赶着建设什么新生活呢。养蜂员老梁领我走进“大厦”。叫他老梁,其实是个青年,举动很精细。大概是老梁想叫我深入一下蜜蜂的生活,小心翼翼地揭开一个木头蜂箱,箱里隔着一排板,板上满是蜜蜂,蠕蠕地爬着。蜂王是黑褐色的,身量特别细长,每只蜜蜂都愿意用采来的花粉供养它。老梁叹息似的轻轻说:“你瞧这群小东西,多听话。”我就问道:“像这样一窝蜂,一年能割多少蜜?”老梁说:“能割几十斤。蜜蜂这昆虫,最爱劳动。广东天气好,花又多,蜜蜂一年四季都不闲着。酿的蜜多,自己吃的可有限。每回割蜜,给它们留一点点,够它们吃的就行了。它们从来不争,也不计较什么还是继续劳动、继续酿蜜,整日整月不辞辛苦……”我又问道:“这样好蜜,不怕什么东西来糟蹋吗?”老梁说:“怎么不怕?你得提防虫子爬进来,还得提防大黄蜂。大黄蜂这贼最恶,常常落在蜜蜂窝洞口,专干坏事。”我不觉笑道:“噢!自然界也有侵略者。该怎么对付大黄蜂呢?”老梁说:“赶!赶不走就打死它。要让它待在那儿,会咬死蜜蜂的。”我想起一个问题,就问:“可是呢,一只蜜蜂能活多久?”老梁回答说:“蜂王可以活3年,一只工蜂最多能活6个月。”我说:“原来寿命这样短。你不是总得往蜂房外边是打扫死蜜蜂吗?”

老梁摇一摇头说:“从来不用。蜜蜂是很懂事的,活到限数,自己就悄悄死在外边,再也不回来了。”我的心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却又多么高尚啊!透过荔枝树林,我沉吟地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辛勤勤地分秧插秧。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着生活的蜜。这天黑夜,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酿造着未来……【思考探究】1.作者为什么会改变对蜜蜂的看法?请你详细描述出他的情感变化过程。【参考答案】(1)因为蜜蜂所酿的荔枝蜜香甜可口。养蜂人给“我”介绍蜜蜂的辛苦勤劳与懂事。(2)内心不喜——好奇新鲜——钦佩喜爱2.作者要写蜜蜂,赞美蜜蜂勤劳无私的品质,却为何用大量的笔墨写荔枝林、荔枝蜜?【参考答案】写荔枝林是为写吃荔枝蜜铺垫,写荔枝蜜的香甜,为下文写参观蜜蜂、赞美蜜蜂埋下伏笔。写作对象:蜜蜂抑:小时候被蜜蜂蜇,“从此以后,每逢看见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开篇点出对蜜蜂的不喜。扬:①蜜蜂所酿的荔枝蜜香甜可口。②养蜂人给“我”介绍蜜蜂的辛苦勤劳与懂事。③赞美蜜蜂高尚的品性。表达效果: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不仅使文章文意跌宕,引人入胜,而且使作者的感情变化更加鲜明,有助于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金句赏析:四围是山,怀里抱着一潭春水,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当地的地形特点和怡人春景。)【文本分析】以勤劳无私酿造生活之蜜本文篇幅短小,却布局精巧,境界悠远,引人入胜。文章从抑处落笔,开篇即点明对蜜蜂的不喜,为下文改变对蜜蜂的看法做铺垫。接着写荔枝的鲜美和荔枝蜜的甜香,为下文看蜜蜂做铺垫,这也是作者转变对蜜蜂看法的关键之处。然后又借养蜂人的口缓缓点出蜜蜂勤劳、懂事的特点,并因此彻底改变了对蜜蜂的看法,对之升起了崇敬之情。再接着把视线“望”向远处的田野,看到了“立在水田里,辛辛勤勤地分秧插秧”的农民,自然地由蜜蜂联想到和蜜蜂一样辛勤劳动、无私奉献,“为自己,为别人”酿造生活之蜜的劳动人民。最后以梦结尾,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酿造着未来,达到情感抒发的高潮。作者由厌蜜蜂到爱蜜蜂再到后来愿意变成蜜蜂,抑扬之间,让人们多角度、多侧面地认识了蜜蜂的精神和品质,进而赞扬了具有蜜蜂精神的劳动人民,这种“转弯”的艺术使得文意波澜起伏,耐人寻味。在白渔听诗彭家河白渔是一个村,在成都西北60公里外,属什邡。初秋的周末,朋友邀约去参加白渔村的诗会,想必是些白发苍苍的老太爷的四言八句,不会有什么新意,但想到能透透气,便欣然前往。出城不久,同行的朋友介绍,我们走的这条路叫“北京大道”,与两边的建设一样,都是汶川大地震后重建的。川西平原的村子不像川北的那么轮廓分明、立体生动,四望一马平川,只要有一排树横在眼前,就会一叶障目,望不见山,望不见水。川北的村子全一层一层地挂在高高矮矮的山坡上,放眼望去,山石田土、草木河池一览无余。穿过一排又一排茂密的行道树,终于在树荫下抵达聚会的村子。庄稼中有一座农家小院,粉墙黛瓦,院外还有一个小小的凉亭,顿觉是一幅世外桃源的美景。笔直宽阔的公路分出一条小路穿过两边的稻田,在亭子下铺展成一方小院坝,也叫川西坝子。诗会定在晚饭后,有人正在亭子后搭建幕布。从路上三三两两地过来些男女,不过不像是川北老的打扮。路边的稻子黄了,一台收割机在稻田里来来回回,不紧不慢地把稻穗卷进那钢铁的舌头,一粒粒金黄的稻子又从机器旁边流下来,仿佛是这铁兽吐出的渣。田里除收割机外,只有一对老夫妻在清闲地来来去去,两袋烟的工夫,稻子全装进了田边的编织袋,他俩无所事事地在田里拾拣些剩下的稻穗,再把青黄的稻草均匀地撒在田里,说是准备沤肥。四下弥漫着稻草的清香。小院里,几味农家小菜、几巡乡下老酒过后,诗会在夜色中开启。人们都席地而坐,桌上是一盘房后摘下的水果、两杯井水泡好的清茶。儿时的伙伴们都远远近近地赶过来,在庄稼地边念几句自己写的诗。我突然发现,最好的诗人原来都居住在小村庄里,最美丽的诗篇应该都有水稻和泥土的芳香。其时中秋尚早,心急的乡下诗人们就在幕布上画了一个月亮。有个朗诵者从远远的都市回来,就为了在村子里给大家念一首自己的诗,与村里的族人们用土话拉拉家常。他在诗里说道,月亮是乡愁的影子,从川西到江南,从唐宋到今夜,他都会与乡人李白、苏轼一样,为这擦肩而过的前世夙愿一醉再醉。有人把自己的爱人比作月亮,说自己愿意选一口很老很老的老井,然后变成一只青蛙,坐在井中守望月亮,每一次抬头都能看见圆满。还有人念着,少小离家老大回的他,回到了白渔的怀抱,每一棵树、每一朵花都长满了重逢的语言。这些朴实而充满灵气的句子,仿佛是一株株刚从院外田地里长出的新苗,那么清新,那么舒坦,散发着夜色里稻子的清香。我的朋友也是这个村的村民,从小在村里玩耍、上学,长大后外出求学,四处奔波,如今年近五旬,思家的心情愈加迫切。他的同学与他一样,成年后各自东奔西走,四海为家,走得越远,走得越久,就越想回到儿时的小村庄。于是一呼百应,相约回家,在村里办一个乡村诗会,对着家乡的山水述说一下离愁别绪,对着久违的故人再摆一阵龙门阵。小院别致,院外有亭,有山,院里有照壁,有书房,川西小院的巧妙布局,在夜晚灯光的映照下,恍如琼楼玉宇。对于离乡的人,回到儿时的地方,咋看这景致都是天堂。在夜色未暗的时候,我还在小院四下转了转,发现院子东头和西头各有一座小小的坟包。就在小院的屋檐下,我向主人打听,主人说那是他的爷爷和奶奶,他俩一人一方,在乡下守门护院。回城的路上,我一直不能平静,这个在农家小院举办的中秋诗会,何尝不是文化扎根乡土的生动实践;这稻田边的村民诗会,正是这方水土物质精神双丰收的真实画卷。白渔村在双盛镇,诗会上有人解释说白渔村的得名或许是源于白鱼,白鱼又叫蠹、蠹鱼、壁鱼,是一种专门吃书的虫子,也叫书虫。以此取名,莫不是村里的祖辈在告诫子孙们要勤耕苦读?那么双盛因何而得名呢—田里在收割水稻庄稼,院里有抑扬书声,这何尝不是双双兴盛的最好诠释!

【思考探究】1.作者一开始认为诗会“不会有什么新意”,但是后来又说“回城的路上,我一直不能平静”,联系文本简析作者“不能平静”的原因。【参考答案】原来“我”认为农村没什么文化氛围,通过到白渔村参加诗会,感悟到这方水土“物质精神双丰收”,文化扎根乡土,农村是弘扬中华文化的大舞台,与之前的想象截然不同,故“不能平静”。2.下面这句话如何理解?请结合加点词语简要概述。这些朴实而充满灵气的句子,仿佛是一株株刚从院外田地里长出的新苗,那么清新,那么舒坦,散发着夜色里稻子的清香。【参考答案】把诗句比作“新苗”和丰收后的“味道”,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乡村诗人们在诗会上朗诵的诗句扎根乡土,清新自然,充满活力。【文本分析】乡村诗会里的文化侧影对于白渔村的诗会,作者最初并没有抱太多的期待,认为不过是些白发苍苍的老太爷的四言八句,不会有什么新意,参加诗会,只为能出去透透气。继而以诗意的笔触描写了沿途所见之景、川西的怡人景色,井然有序的收割场景,都充满诗情画意,为诗会营造了一种诗意的氛围。接着描写诗会的情况,乡下诗人们月下话诗,用朴实而充满灵气的诗句,深情地倾诉“乡愁”,使作者心灵受到强烈的触动,看到文化扎根乡村的蓬勃生命力,完成从抑到扬的转变。最后补充地名由来,巧妙地再次点题,进一步表明川西大地在新农村建设中,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万事通先生(英)毛姆我在见到凯兰达之前就有点不喜欢他。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横渡太平洋的航线非常繁忙,客舱是很难预订到的。我很高兴弄到了一个双人客舱,但当听到同伴的名字时,我就有点丧气了。“凯兰达”,这使我有一种身处空气不流通的房间的感觉。想起在这14天的旅途中,将和这个凯兰达共用一间房,我就感到不舒服。在吸烟室里,我要了一副单人玩的纸牌,正准备开始玩的时候,一个人走了过来向我问好。“我是凯兰达。”他在我面前坐下,笑着露出一排雪白的牙齿。“哦,我们好像住在一个房间。”“想喝点什么吗?”他问道。我疑惑起来,美国正在实行禁酒令,船上是找不到一滴酒的,但是凯兰达狡黠地朝我笑了笑。“威士忌,苏打,还是鸡尾酒,你只要说一声就可以。”说着,他从后裤袋里摸出两个瓶子,放在我面前的桌子上。我兴奋起来,找服务员要了两个玻璃杯和一些冰块“嗯,不错。”我说。“是的,我这里还有好多这样的酒,船上如果还有你的朋友,你可以把他们都叫来。”我没有说什么接着他跟我讲起纽约、旧金山,谈到戏剧、绘画和政治。他很健谈,好长时间都是他一个人在那里滔滔不绝地说着。我有点厌烦了,重新拿起我的牌。“你喜欢纸牌魔术吗?”“不喜欢。”我又开始讨厌他了“我来给你表演一个。”他抽出三张牌递给我。但我没有理他,说我要去餐厅找个座位。“哦,很好,我已经为我俩订了座位,我想我们应该坐在一块儿。他不但和我住在一个房间,而且一天三餐都非要和我挤在一张桌子上吃饭,不论我在什么地方,都无法摆脱他。凯兰达擅长交际,在船上的第三天,就差不多认识了所有的人。他什么事都干:主持拍卖,筹集体育资金,组织高尔夫球赛,安排音乐会,举办化装舞会。我想大家一定都有点讨厌他。我们都叫他“万事通”先生,甚至在他面前也这样叫。他对此并不在乎,把这当作我们对他的恭维。一天晚上,我们坐在一位医生的桌旁,凯兰达仍像以往一样滔滔不绝。在座的还有在神户的美国领事馆工作的拉姆齐和他的夫人。拉姆齐是一个很结实的家伙,皮肤绷得紧紧的,略显肥胖的肚子使衣服凸起。这次他是带着妻子重返神户的。他的妻子已独自一人在纽约待了一年。拉姆齐夫人的样子十分可爱。虽然她丈夫的工资不怎么高,她穿得也很简朴,但她知道怎样搭配衣服,这使她有一种端庄淑静的美。这时,话题谈到精明的日本人正在进行的人工珍珠养殖。我看见凯兰达一开始还很激昂健谈,最后他被拉姆齐的一句话激怒了,因为他敲着桌子在喊:“我最清楚自己在说什么。我这次到日本就是去洽谈珍珠生意的。没有哪一个懂这一行的人不认为我刚才所说的是千真万确的。”他得意扬扬地看着周围的人。他指着拉姆齐夫人戴的项链说道:“夫人,你的这串珍珠项链就非常值钱,并且它的价格还在上涨。”谦逊的拉姆齐夫人脸红了,她把那串项链轻轻塞进她的衣服。拉姆齐身体前倾,他看了看我们,眼角滑过一丝笑意。“当然,这不是我买的,但我想知道,你认为它值多少钱?”“在有些市场要1.5万美元,但在美国第五大道,卖到3万美元也用不着吃惊。”拉姆齐冷笑起来:“这是我夫人离开纽约前在一家百货商店里买的,只花了18美元。你吃惊吧!”凯兰达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胡说,这项链不但是真的,而且就其成色而言是我见过的最好的。”“你敢打赌吗?我要用100美元和你打赌这是仿制品”“可以。”“不,亲爱的,你怎么能拿一件事实和别人打赌呢?”拉姆齐夫人说道。“为什么不呢?如果放弃这样一个轻易能弄到钱的机会,那才是一个傻瓜。”“但你也不能证明它是仿制品呀?”她着急地说道。“把它拿给我看一看,如果是赝品,我马上就能告诉你。这100美元我还是出得起的。”凯兰达说道。“亲爱的,解下来,把它拿给这位先生看看。”拉姆齐夫人犹豫着,两手紧紧握住项链。拉姆齐跳起身,“我来解开。”然后把项链递给了凯兰达。我突然预感到一件不幸的事要发生了。凯兰达拿出一个放大镜,仔细地察看起项链来。一丝得意的微笑闪现在他光滑黝黑的脸上。他把项链递给拉姆齐,正准备开口说话时,忽然看见拉姆齐夫人的脸是那样的苍白,好像她马上就会晕过去。她的眼睛看着凯兰达,那是一种绝望的哀求。她丈夫居然没有看到这些,我真是奇怪。凯兰达张着嘴,半天都没有说出话。他的脸通红,看得出他在努力地克制着自己。“我错了。”他说道,“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仿制品,这件次品18美元正合适。”他从钱包里拿出100美元递给拉姆齐,没有再说一句话。“年轻人,也许这能教会你以后不要太自以为是了。”拉姆齐接过钱说。我注意到凯兰达的手在发抖。这件事很快在全船传开了,那晚凯兰达不得不忍受着别人的戏弄和嘲笑。“万事通”先生露了馅,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笑话。但是,拉姆齐夫人再也没有出来过,她有点头痛。第二天早上,我起来正在刮脸,凯兰达则躺在床上。忽然听到一阵轻微的刮擦声,我看见一封信从门下塞了进来。我打开门向外望,外面没有任何人。我捡起信封,信是写给凯兰达的。他打开信封,拿出的不是信,而是一张100美元的钞票。他看了我一眼,脸变得通红,然后把信封撕成碎片从舱口扔了出去。“没有谁愿意被别人看成是一个傻瓜。”他说。“那珍珠是真的吗?”我问道。“如果我有一个漂亮的妻子,我决不会让她一个人在纽约待一年。”他拿出钱包,小心翼翼地把100美元放了进去。这时,我觉得我不那么讨厌凯兰达了。(有删改)

【思考探究】1.小说开篇就说“我在见到凯兰达之前就有点不喜欢他”,下文又多次重复类似的观点,小说结尾作者却又说自己“不那么讨厌凯兰达了”,对此,你怎么理解?请做简要分析。【参考答案】①从内容看,直接点明“我”对凯兰达的态度,与结尾“我”的态度转变形成对比,有利于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有利于突出凯兰达的人物形象。②从手法看,由先前的不喜欢到后来的“不是不那么喜欢”,属于欲扬先抑手法。这样可以使小说情节多变,形成波澜,造成鲜明对比,给读者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③从结构上看,使结构更严谨,全文围绕我的态度而一步步推进故事情节。2.有人认为,把小说标题换作“珍珠项链”更好。你的看法呢?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参考答案】示例一:用“万事通先生”做标题更好。理由:①小说的主要人物是“万事通先生”。②“万事通先生”不惜自损声誉维护女士的颜面这一举动,不仅体现了他的善良,更赢得了拉姆齐夫人的感激与“我”的态度转变,是真正的“万事通先生”,表达了作者对替他人着想的为人处世之道的肯定。示例二:用“珍珠项链”做标题更好。理由:①辨别“珍珠项链”真假是小说的关键情节。②小说正是通过一串珍珠项链,展现出了人性的复杂:万事通先生虽从外表看让“我”生厌,却心地善良,就像“珍珠项链”一样珍贵;拉姆齐虽工作体面,却愚蠢而自以为是;拉姆齐夫人端庄淑静,却对其丈夫不忠。【文本分析】不动声色的善良文章开篇即表明“我”对凯兰达的态度,接着几乎用了一半篇幅,叙写凯兰达招人厌烦的具体行为:喜欢表现自我,侵犯别人的私人空间,自以为是。而且这种反感由“我”一个人很快扩展到全船乘客,对凯兰达的贬抑达到了极点,为后文的褒扬蓄足了势。接着写凯兰达与拉姆齐打赌珍珠项链的真假,凯兰达输了赌局,拉姆齐夫人和凯兰达的怪异表现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反转预埋了伏笔。故事结尾,拉姆齐夫人写给凯兰达的信解释了拉姆齐与凯兰达对赌时她的怪异行为。真相的曝光不仅逆转了故事情节,也扭转了凯兰达的人物形象:“万事通先生”不惜自损声誉维护女士的颜面,让人看到了他善良、替他人着想的一面。精读总结——读课文,明技巧。欲扬先抑这种写作手法,能使文意生起波澜,避免文章平铺直叙,但这一手法并不是所有文章都适用,只有当素材有“抑扬”的内容,也有“生变”的契机时,抑与扬才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按照这样的原则,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欲扬先抑”的写作技法。首先,在构思时,要确定好文章的立意,是想写褒扬类的,还是贬抑类的,文章的情感基调是高昂向上,还是悲情沉思,不同的立意直接决定了抑扬的选材。接下来,要明确所写的人或物的特点,罗列出其优劣处。写作时,人(物)的优点、长处可以放到后面点题部分,缺点、短处则是需要预先铺垫的内容。例如《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中,作者在前文用大量篇幅描写了托尔斯泰相貌丑陋,与其大文豪的身份不相匹配,接下来描写了他面部最吸引人注意的犀利的眼神,突出了托尔斯泰的审视力、洞察力。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欲扬先抑都是先抑其缺点,也可以先铺垫人(物)最容易让人误会的特点,如《荔枝蜜》,蜜蜂蜇人本是其天性,但让作者感到“不舒服”,后文通过对蜜蜂采蜜的了解,作者才改变了自己的偏见。运用欲扬先抑手法,最难的地方在于找到“变”的契合点,也就是“笔锋一转”的“转”。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