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形势和中国能源战略_第1页
国际能源形势和中国能源战略_第2页
国际能源形势和中国能源战略_第3页
国际能源形势和中国能源战略_第4页
国际能源形势和中国能源战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能源形势和中国能源战略一.什么是能源?二.能源的分类

1.按地球上的能量来源分;

2.按被利用的程度分;

3.按获得的方法分;

4.按能否再生分;

5.按能源本身的性质分;

6.按对环境的污染分。第一节引言第一节引言一.什么是能源?

世界能源会议的规定,“能源是使一系统能够产生对外部活动的能力”。通俗地说,能源即是能量的来源或源泉。确切地说,在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用来获取各种形式能量的自然资源就是能量资源,简称能源。能源是现代工业经济的基础。能源资源的储备和能源工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经济结构和政策。第一节引言

所谓能源,是指能够直接或经过转换而获取某种能量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核能等。为了便于运输和使用,经上述资源加工可得到一些更符合使用要求的能量来源,如煤气、电力、焦炭、蒸汽、沼气、氢能等。一.什么是能源?第一节引言二.能源的分类

也就是以能量根本蕴藏方式的不同,可将能源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能源是地球自身蕴藏的能量。主要指地热能资源以及原子能燃料,还包括地震、火山喷发和温泉等自然呈现出的能量。据估算,地球以地下热水和地热蒸汽形式储存的能量,是煤储能的1.7亿倍。地热能是地球内放射性元素衰变辐射的粒子或射线所携带的能量。

1.按地球上的能量来源分第一节引言

此外,地球上的核裂变燃料(铀、钍)和核聚变燃料(氘、氚)是原子能的储存体。即使将来每年耗能比现在多1000倍,这些核燃料也足够人类用100亿年。二.能源的分类1.按地球上的能量来源分

第二类能源是来自地球以外的太阳能。人类现在使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故太阳有“能源之母”的说法。除直接利用太阳的辐射能之外,还大量间接地使用太阳能源。第一节引言二.能源的分类1.按地球上的能量来源分

如目前使用最多的化学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资源,就是百万年前绿色植物在阳光照射下经光合作用形成有机质而长成的根茎及食用它们的动物遗骸,在漫长的地质变迁中所形成的。此外如生物质能、水能、风能、海洋能、雷电等、也都是由太阳能经过某些方式转换而形成的。第一节引言二.能源的分类1.按地球上的能量来源分

第三类能源是地球和其他天体引力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这主要指地球和太阳、月球等天体间有规律运动而形成的潮汐能。地球是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之一。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由于太阳系其他八颗行星或距地球较远,或质量相对较小,结果只有太阳和月亮对地球有较大的引力作用,导致地球上出现潮汐现象。海水每日翻起潮落各两次,这是引力对海水做功的结果。可不能小看潮汐能,潮差常达十几米,蔚为壮观,其蕴藏着极大的机械能,是雄厚的发电原动力。第一节引言二.能源的分类2.按被利用的程度分

常规能源:指目前已被普遍和大量利用的能源,包括目前大量使用和在人类生活中起重要作用的煤、天然气、石油、生物质能、水能等。

新能源:指采用高技术广泛利用的古老能源以及新开发、新获得的能源。新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氢能和原子能等。

其实新能源和常规能源也是相对而言的,今天的新能源将来也会变为常规能源,新与旧是有时间性的。第一节引言二.能源的分类

一次能源,即可供直接利用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等;二次能源,即由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转换而来的能源,如电能、焦炭、火药、石油产品、蒸汽、煤气、氢等,它们使用方便,易于利用,是高品质的能源。3.按获得的方法分第一节引言二.能源的分类

一次能源还可用“可否再生”进一步分为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所谓再生能源,是指不随本身的转化或被利用而日益减少的能源,例如风能、水能、海洋能、地热能、太阳能以及“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草木燃料(生物质能)等。它们可以从自然界源源不断地得到补充。非再生能源是随着人类利用而逐渐减少的能源,例如化石燃料、核燃料等。有时还称一次能源为自然能源或初级能源。

4.按能否再生分第一节引言二.能源的分类

含能体能源(燃料能源):包括各种化石燃料、核燃料、地下热水和蒸汽、高水位水库里的水、氢、炸药之类含能材料等。在含能体能源中,能量储存在载体中。过程性能源(非燃料能源):包括风能、流水、海流、潮汐、波浪、地层、火山爆发、雷电、电磁能和一般热能等。过程性能源无法大规模地储存,如若储存,必须把它们转变为某种含能体能源。5.按能源本身的性质分第一节引言二.能源的分类

例如为了储存流水的动能,需用水坝把水的动能转变为高水位的势能;又如用蓄电池把电能变为化学能储存起来,还可用超导体以磁能方式长期储存电能。5.按能源本身的性质分第一节引言二.能源的分类

清洁能源: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的能源,如太阳能、水能、海洋能等;非清洁能源:对环境污染较大的能源,如煤、石油等。6.按对环境的污染分一.世界性能源问题二.世界能源发展趋势第二节世界能源形势第二节世界能源形势一.世界性能源问题尽管人类利用能源已经有漫长的历史,能源技术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目前人类的能源消费结构远远没有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且不说世界上有1/3的人口根本没有电力供应,1/3人口电力供应非常不稳定,就是在能源供应非常充足的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也非常不合理,远远没有达到人类理想的能源消费结构。

第二节世界能源形势一.世界性能源问题

统计数据表明,目前世界上75%的能源来自于矿物燃料的燃烧,而这些燃烧是人类最大的健康污染源,也是地球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火力发电、交通运输和各种加热过程都需要燃烧大量的煤炭、石油、柴油、汽油和木制品,在燃烧过程中,这些矿物燃料会排放大量的有害气体颗粒,可导致人类呼吸系统障碍和导致癌症。尽管发达国家是温室气体的最严重的排放源,但发展中国家却是最严重的受害者,因此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降低矿物燃料的排放是新世纪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另外,还存在如下问题:能源的危机—石油的危机能源消费的费用迅速增加—能源资源的勘探、开采越来越难,投入资金多、建设周期长、科技含量高能源资源短缺能源对环境的污染第二节世界能源形势一.世界性能源问题第二节世界能源形势二.世界能源发展趋势

第一、世界能源已步入一个新的变革期。能源作为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动力,现代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繁荣,与能源的发展变革息息相关。近30年来,“石油危机”的发生和现代工业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使人们对不可再生矿物能源贮量的有限性及其使用的局限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限的资源和有限的空间环境,迫使人们在合理利用常规能源及寻求可再生新能源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研究。第二节世界能源形势

近来年,由此而构成的能源科技新突破和新发展与微电子技术、生物技术、海洋工程、新材料研究等,共同形成一个引人注目的高技术群。这些高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角逐,汇集成一股全球性的高新技术发展洪流。据有关资料预测,这次变革大体将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天然气、煤层气等气体能源为主体,以液化煤、气化煤等传统矿物能源的洁净化技术和核裂变技术为两翼,将共同构成世界能源消费的主体。然后,才有可能逐步过渡到以核聚变及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第二阶段。

二.世界能源发展趋势二.世界能源发展趋势

第二、高新技术成果在能源工业迅速推广应用,使整个能源工业正在由低技术向高技术过渡。目前,几乎所有新技术革命的重大成就都已迅速地渗透到能源勘探、开发、加工、转换、输送、利用的各个环节。如各种高性能合金、工程塑料、合成树脂、高性能复合结构材料、光纤等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利用微生物探矿、控制有害物质含量和对煤炭用细菌脱硫的各种研究与工业性试验;利用航天技术进行资源普查、处理危险事故,建立高效率、高能量太阳能发电站等等。能源产量的增长愈来愈依靠科学技术进步。

第二节世界能源形势二.世界能源发展趋势第二节世界能源形势

第三、能源产品正在向洁净化、精细化、高质量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常规能源的开发、加工、转换、输送和综合利用技术将会出现显著进展和重大突破。为扩大煤炭的应用,煤的地下气化、流化床燃烧技术及煤的气、液化研究已得到高度重视。目前,利用煤地下气化上接燃烧发电的试验性电站,3万kW的常压流化床燃烧技术装备,日处理能力70-120t煤的煤气化试验设备以及日处理250t的液化试验装备均已建成。二.世界能源发展趋势第二节世界能源形势

第四、节能新产品和新技术不断涌现。许多国家除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改进生产工艺,应用节能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上积极努力外,更引人注目的是在储能技术上的突破。目前日本正在进行1KW级——10KW级——100KW级电池的研究与试制。美国已设计成功最大储量为10000MWH的超导磁体储能装置,各种机械能、自然能、化学能、热能的储存研究更是方兴未艾,此起彼伏。二.世界能源发展趋势第二节世界能源形势

第五、各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引人瞩目。在各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以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研究最为迅速。目前,10万kW的光电池电站,1万kW的风力试验农场,19万kW的地热发电站,24万kW的潮汐发电站均已建成。二.世界能源发展趋势第二节世界能源形势

第六、能源开发利用的模式面临着历史性变革。

有关专家曾将人类能源开发利用的模式概括为以下4种:一是在较低水平上的可持续使用模式;二是对廉价能源毫不节制的消耗模式;三是节制开发和珍惜使用模式;四是环境容量要求人类对自己的能源开发消费行为加以限制的模式。

资源短缺特别是各类不可再生资源的日渐枯竭和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人类能源开发利用的两大限制性因素。据统计,在近代工业化革命短短的一二百年中,工业生产增长了50倍,矿物燃料的消耗增加了30倍。更重要的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能力的80%是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产生的,人类消耗矿物燃烧的能力的60%也是在50年代以后产生的。如果人类能源开发利用的模式不尽快改变,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第二节世界能源形势一.我国能源结构特征二.我国能源发展环境三.我国能源发展趋势四.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五.未来15年的能源形势第三节我国的能源形势第三节我国的能源形势我国能源生产在世界上的排位第三节我国的能源形势我国耗能水平在世界上的排位第三节我国的能源形势我国耗能水平在世界上的排位(续)第三节我国的能源形势

单位国民生产总值能耗,我国是日本的5倍,德国的3.6倍,美国的2.6倍,比印度还要多1倍多。与美国相比,我国的人均能耗不及美国的1/12,而单位能耗的产值只有它的1/5,换言之,我们人均在能源资源的享受方面,只有美国的1/60。目前我国人均用能还处于相对低的水平,约1000kgce/人年,比起美国的人均用能11000kgce/人年,日本、德国、俄罗斯等国的5000-6000kgce/人年,尚有很大差距。

我国的人均能耗:第三节我国的能源形势一.我国能源结构特征表1我国一次能源供需情况(单位:亿吨标准煤)

生产和构成(%)消费和构成(%)总量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总量原煤石油天然气水电19806.3769.423.83.03.86.0372.220.73.14.0199010.3974.219.02.04.89.8776.216.62.15.1200010.7066.621.83.48.211.761.026.73.068.98200316.0374.215.22.97.716.7867.122.72.87.4

资料来源:2004中国统计年鉴简编。各能源折标准煤系数:煤炭0.7143,石油1.4286,天然气0.00133,水电按当年火电标准煤耗,1980年以后为404克。(2001中国统计摘要)第三节我国的能源形势一.我国能源结构特征

我国能源结构特征总体看,中国能源结构呈现出以下主要特征:

(1)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从总量看,我国水能资源、煤炭资源、石油资源和天然气资源分别居世界第1、第2、第12和第24位。从人均可采储量看,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2。据专家分析,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人均水资源相对不足,煤炭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最重要的资源。第三节我国的能源形势一.我国能源结构特征(2)能源结构不断优化。2000年全国一次能源消费量约11.7亿tce,煤炭占61.0%、石油26.7%、天然气3.06%、水电8.98%、核电0.24%。1997年煤炭进入买方市场后库存持续上升的势头基本得到遏制,煤炭消费比重由1990年76.2%下降到2000年的61.0%。一次能源生产中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等清洁能源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16.6%、2.1%和5.1%上升为2000年的26.7%、3.06%和8.98%,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第三节我国的能源形势一.我国能源结构特征(3)能源消费以工业为主。在能源消费构成中,工业占总量的70%,居民生活占15%。与其它国家相比,工业消耗能源过多,交通运输所占比例太少,居民人均用能水平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在10倍左右。第三节我国的能源形势一.我国能源结构特征(4)结构性矛盾是制约能源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从品种结构看,煤炭在能源终端消费中比重过大,天然气开发缓慢,水电开发程度仅18.5%,煤层气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太小,石油受资源限制供需缺口逐渐扩大,已经影响到能源工业的持续发展。从生产结构看,煤炭采掘能力过大,而清洁加工转换发展缓慢。天然气储量探明增长较快,应用开发不足,生产和管道转送能力部分闲置。从技术结构看,我国能源工业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还有很大差距,技术供给与需求结构及资源结构失衡,在洁净煤技术开发和应用上表现的尤其突出。

第三节我国的能源形势二.我国能源发展环境

(1)严格环境保护政策的影响。我国燃煤型大气污染主要是烟尘、CO2和SO2排放使城市大气污染程度加重,并在全国相当大的区域引发了酸雨危害。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规条例,在治理工业污染、城市环境污染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我国以煤为主的消费结构以及粗放型数量扩张的生产方式,引发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对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产生了深刻影响,能源工业发展环境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三节我国的能源形势二.我国能源发展环境

(2)强化节能法规政策的作用。为了保护能源资源,国家采取大力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强制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取缔关停资源浪费企业和整顿”十五小”企业等重大举措。(3)整顿煤炭生产秩序。(4)西部大开发对区域煤炭市场的影响。当前,国家充分发挥能源优势,围绕“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和“西煤东运”通道建设,正在构筑能源由西向东输送的网络系统。

第三节我国的能源形势三.我国能源发展趋势

根据相关预测,21世纪我国能源消费将会持续增长,2010年将达到20.4亿tce,2030年为34.1亿tce,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将发生短缺现象。从能源安全考虑,煤炭仍将是中国的主要能源,煤炭工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有会改变。今后将大力失去洁净煤技术的开发应用,实现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建立以煤为主,同时大力发展天然气、石油、水力、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多元化能源供应系统。发展趋势特征大致是:第三节我国的能源形势三.我国能源发展趋势

(1)把优化能源结构作为能源工作的重中之重。

(2)我国长期能源供给,必须建立在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建立在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规模发展核能以及提高传统能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上。

(3)“十五”期间我国能源工业的发展方向。煤炭:大力调整煤炭工业结构和煤炭生产布局,加快开发和推广应用洁净煤技术,把开发石油替代资源作为战略任务,加大煤层气开发,积极扩大煤炭出口;石油天然气:加强勘探、经济开发、油气并举、扩大开放、建立储备;电力:重点是加强电网建设,积极发展水电、优化火电结构、适当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新能源发电;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大型风力发电、太阳能利用和光伏发电等。第三节我国的能源形势四.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人均能源拥有量低、储备量低;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依然以煤为主;能源资源分布不均匀;能源利用效率低;农村商品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人均能耗水平低;能源建设周期长,耗能多;能源价格未能反映其经济成本和能源资源的稀缺性;能源工业装备落后。第三节我国的能源形势四.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一,资源约束明显,供需矛盾突出。我国能源资源总量虽然比较大,化石类能源探明储量约7500亿吨标准煤,但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煤炭、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7.69%和7.05%。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虽然开发利用潜力较大,但面临的制约因素也较多。与资源约束形成明显对比的是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从近几年的能源供需形势看,能源消费总量越来越大,快速增长的能源供应仍赶不上更快增长的能源需求。第三节我国的能源形势四.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二,能源技术依然落后,能源效率明显偏低。我国能源技术虽然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但与发展的要求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大型煤矿综合采掘装备、煤炭液化技术核心装备需要引进,瓦斯抽取和利用技术落后,矿井生产系统装备水平低。重大石油开采加工设备、特高压输电设备、先进的核电装备还不能自主设计制造。氢能及燃料电池、分布式能源等技术研究开发不够,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替代能源等技术的开发相对滞后,节能降耗、污染治理等技术的应用还不广泛。

第三节我国的能源形势四.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三,能源结构尚不合理,环境承载压力较大。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结构难以改变。尽管我国能源结构不断优化,煤炭比重会有所下降,但煤炭的主导地位在一定时期内难以改变。到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仍可能超过55%。

相比油气,煤炭对环境的影响大。煤矿地表沉陷、煤田自燃火灾等所引发的植被破坏、地下水位下降、水体污染等现象比较严重,加之我国煤炭清洁利用水平低,原煤洗选率仅30%左右,比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低60个百分点,带来的污染更为严重。第三节我国的能源形势四.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第四,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利用境外油气资源难度加大。

有关资料显示,全球剩余可开采的煤炭储量为9845亿吨,石油1427亿吨,天然气156万亿立方米。即使维持现有消费水平不变,化石能源总储量也只能维持人类消费100年左右。在全球能源产量中,国际贸易量不到50%。目前开发环境和条件好的油气资源大部分已被西方发达国家开发利用并控制,国际自由贸易量的比例更低,我国能源进口需求不可能无限制地得到满足。第三节我国的能源形势四.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五,石油储备体系不健全,安全生产存在隐患。石油储备在能源供应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上世纪七十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后,国际能源署要求包括西方七国在内的成员国,必须承担相当于90天的石油净进口量的石油储备义务。欧盟也要求其成员国承担石油储备义务。这些国家已经先后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石油储备制度,而且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石油储备刚刚起步,目前项目建设进展较为顺利,但还有大量工作要做,石油储备要达到储备目标还需若干年,形成国家石油储备体系和应急机制还任重道远。第三节我国的能源形势四.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能源特别是煤炭安全生产形势较为严峻。近年,市场需求旺盛,拉动煤炭产量快速增加,但有近1/3的产量缺乏安全保障条件,煤矿瓦斯爆炸等重特大事故未能得到有效遏制。

油气生产和管网仍存在潜在的事故风险。近年来,电力建设高速发展,在设备制造安装、工程建设等方面潜存诸多隐患,可能带来一些安全问题。美、加和莫斯科大停电事故,已经给我们敲响了电力建设和安全运行的警钟。第三节我国的能源形势四.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第六,能源体制改革尚未到位,法律法规有待完善。煤炭企业机制转换滞后,社会负担沉重,企业竞争力不强,企业跨区经营的体制环境没有完全形成,煤炭流通体制尚不完善,铁路运输体制改革、煤炭交易市场建设等配套改革滞后。第三节我国的能源形势五.未来15年的能源形势

我国能源供需的特点是:总体可以满足经济高速增长需要,但存在着严重结构矛盾。1.关于能源使用效率2.石油瓶颈和能源安全3.国家能源战略和工业化的走向第三节我国的能源形势五.未来15年的能源形势1.关于能源使用效率

我国各领域的能源使用效率,比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如,煤矿回采率平均25%,而发达国家达到80%左右;占工业能源消费总量73%的冶金、电力、建材、化工等八个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20-90%,其中火电供电能耗比先进水平高22%,吨钢能耗高20%,水泥熟料高58%,乙烯综合能耗高31%,大型合成氨综合能耗高40%,燃煤工业锅炉平均效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5-20%。第三节我国的能源形势五.未来15年的能源形势2.石油瓶颈和能源安全

自1993年起,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4年石油进口突破1亿吨,进口依存度(净进口量/消费量)达到37.5%。据预测,国内石油产量将长期稳定在2亿吨内,如需求不变,到2020年,石油进口依存将达到55-69%。十五时期,我国石油消费年增长5.7%,比前20年平均增长速度高0.8%,近年来我国石油需求增速是世界的3倍。交通、建筑的加快发展是石油消费加速的重要因素。2003年,民用汽车保有量达2400万辆,机动车消耗燃油超过6000万吨,交通运输用油已占石油消耗量的45%。

第三节我国的能源形势五.未来15年的能源形势2.石油瓶颈和能源安全

发达国家石油消费占能源消费的40%,而目前我国石油仅占能源总消费的24%。如果我们的能源消费结构也达到西方水平,那么2020年至少要消耗16亿吨原油,需进口14亿吨,而今天全世界可供出口的石油只有15亿吨。开发海外资源也不是无限制的。

国际权威机构认为,按目前可接受的成本,全世界石油还可开采60-100年。一般认为,某国进口石油超过5000万吨,国际市场的变化就会显著影响该国的经济运行。第三节我国的能源形势五.未来15年的能源形势3.国家能源战略和工业化的走向

能源紧张是世界性的趋势。能源开采工业作为第一产业,具有不可再生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技术含量高、投资巨大、回收周期长等特征。为此,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能源问题,制定能源战略。纵观各国的能源战略,思路不外乎“开源节流、远近结合”。近期措施,包括开拓海外油田、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厉行节能政策;长期措施是加强科技投入,开发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可控核聚变能等),新技术(如新能源汽车、新光源),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等等。第三节我国的能源形势五.未来15年的能源形势3.国家能源战略和工业化的走向

我国能源战略的核心是:保障能源的长期稳定供给,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国能源资源禀赋的特点,决定了我们不可能照搬西方的“重化工业”模式。所以十一五规划提出“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体系”的能源发展方针,提出了未来5年能源效率提高20%的目标。第四节

能源的评价与研究一.能源更迭与社会发展二.能源的评价三.能源的研究第四节

能源的评价与研究一.能源更迭与社会发展

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也就是人类认识和征服自然的历史。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可分为五大阶段:

(1)火的发现和利用;

(2)畜力、风力、水力等自然动力的利用;

(3)化石燃料的开发和热的利用;

(4)电的发现及开发利用;

(5)原子核能的发现及开发利用。第四节

能源的评价与研究人类社会经历了三个能源时期:薪柴时期:主要以薪柴等生物质燃料为主要能源的时代,生产和生活水平极低,社会发展缓慢。煤炭时期:18世纪出现了蒸气机,以煤炭取代薪柴作为主要能源,蒸汽机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力,工业迅速发展,劳动生产力增长很快。19世纪出现了电动机,电灯代替了油灯和蜡烛。电力成为工矿企业的主要动力,成为生产和生活照明的主要来源。但这时的电力工业主要是依靠煤炭作为主要燃料。一.能源更迭与社会发展石油时期:石油资源的发展,开始了能源利用的新时期。近30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依靠石油和天然气,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物资文明。进入21世纪,核能将成为世界能源的主角,清洁能源的时代也将随之到来。人类在能源的利用史上主要有过三次大的转换:第一次是煤炭取代木材等成为主要能源;第二次是石油取代煤炭而居主导地位;第三次是目前正在出现的向多能源结构的过渡,这一转换现在还没有完成。第四节能源的评价与研究一.能源更迭与社会发展二.能源的评价1.储量:作为能源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储量要足够丰富。在考察储量的同时还要对能源的可再生性和地理分布作出评价。比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都可再生,而煤、石油、天然气则不能再生。能源的地理分布和使用关系密切,例如我国煤炭资源多在西北,水能资源多在西南,工业区却在东部沿海,因此能源的地理分布对使用很不利。第四节能源的评价与研究第四节能源的评价与研究2.储能的可能性与供能的连续性:储能的可能性是指能源不用时是否可以储存起来,需要时是否又能立即供应。在这方面,化石燃料容易做到,而太阳能、风能则比较困难。供能的连续性,是指能否按需要和所需的速度连续不断地供给能量。二.能源的评价第四节能源的评价与研究二.能源的评价3.能流密度:能流密度是指在一定空间或面积内,从某种能源中所能得到的能量。显然,如果能流密度很小,就很难用作主要能源。太阳能和风能的能流密度就很小,各种常规能源的能流密度都比较大,核燃料的能流密度最大。4.开发费用和利用能源的设备费用:太阳能、风能不需要任何成本即可得到。各种化石燃料从勘探、开采到加工都需要大量投资。但利用能源的设备费用则正好相反,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的利用设备费按每千瓦计远高于利用化石燃料的设备费。核电站的核燃料费远低于燃油电站,但其设备费却高很多。第四节能源的评价与研究二.能源的评价第四节能源的评价与研究二.能源的评价5.运输费用与损耗: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很难输送出去,但化石燃料却很容易从产地输送至用户。核电站核燃料的运输资用极少,因为核燃料的能流密度是煤的几百万倍,而燃煤电站的输煤就是一笔很大的费用。第四节能源的评价与研究二.能源的评价6.品位问题:能源的品位有高低之分,例如水能能够直接转变为机械能和电能,它的品位要比先由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再由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化石燃料必然要高些。另外热机中,热源的温度越高、冷源的温度越低,则循环的热效率就越高,因此温度高的热源品位比温度低的热源高。在使用能源时,要适当安排不同品位能源。7.污染问题:使用能源一定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化石燃料对环境的污染大;太阳能、氢能、风能对环境基本上没有污染。第四节能源的评价与研究三.能源的研究能源的知识是涉及到地理、物理、历史、政治等诸多学科的综合性知识,必须从多角度、多方位去认识、去思考、去探索、去应用能源和能源问题的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转换角度,根据其内涵和外延去了解和应用相关的能源知识。第五节展望一.中国现代化面临的能源问题二.转型期的中国能源三.未来能源系统情景四.可待续发展能源战略选择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巨大压力。能源和这三个制约因素密切相关。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能源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长期制约因素,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解决。主要问题如下:第五节展望一.中国现代化面临的能源问题1.人均能耗低而能源强度高我国拥有世界第三大能源系统,1998年一次能源产量1240Mtce(百万吨标准煤),其中煤炭1250Mt,原油161Mt,天然气223.2亿m3;发电量1167TWh。一次能源消费量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能耗水平很低。1997年商品能源人均消费量1150kgce,仅为世界平均值的55%,OECD平均值的1/6。人均能耗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比人均产值更为密切。另一方面,我们的能源强度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能源消费的这种两重性,是我国能源问题的症结所在。第五节展望一.中国现代化面临的能源问题2.人均能源资源不足

1997年末,我国煤炭可采储量为114500Mt,石油可采储量3300Mt。人均煤炭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2,人均石油可采储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值的1/10。第五节展望一.中国现代化面临的能源问题3.农村商品能源短缺

1996年,农村居民生活用能仍有60%靠柴草,有7000万人还没有用上电。消耗薪柴83Mtce,秸秆120Mtce。薪柴消耗超过合理采伐量,造成大面积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大量秸秆被烧,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第五节展望一.中国现代化面临的能源问题4.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面临严峻挑战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源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煤炭消费国。1997年,煤炭消费量达1392.5Mt,占一次能源总消费量的71.5%。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给环境和运输造成愈来愈大的压力。1998年,燃煤排放的SO2和CO2估计分别为17.8Mt和731Mt,占SO2总排放量和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CO2总量的85%。第五节展望一.中国现代化面临的能源问题1997年开始的改革开放,特别是1992年确定建立市场经济新体制的的目标,对能源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第五节展望二.转型期的中国能源1.能源供需关系发生转折型变化

1990年以前,能源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瓶颈"。目前,能源短缺局面已基本扭转,出现前所未有的相对过剩。主要原因首先是需求变化,市场机制产生明显的节能效应,经济结构由重工业转向轻工业和服务业,终端能源需求转向优质能源,石油和能源密集产品进口大幅增长。深层次的原因是结构矛盾和体制障碍。2.能源促进社会进步能源的发展对减少贫困、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生活质量起了重要作用。1980年至1997年,农村无电人口从450百万人减少到60百万人,城市居民(非农业人口)燃气普及率从16.8%上升到75.7%;全国居民生活人均用电量从10.7kWh增至101.4kWh;能源工业就业人数达1500万人。第五节展望二.转型期的中国能源3.推进体制改革

1993年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价格、财税、投资、外贸体制改革措施的实施,推动受计划经济束缚最深的能源部门走向市场。第五节展望二.转型期的中国能源4.扩大对外开放扩大海洋和陆上石油对外合作区域;1990年至1997年,石油进口量从6.9Mt猛增到59.3Mt,煤炭出口量从17.3Mt增至30.7Mt;到1997年,电力、石油和煤炭工业累计利用外资262亿美元。第五节展望二.转型期的中国能源1.2050年经济社会展望人口:2050年总人口将达15.3亿人,2040年前后,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和老龄人口都将达到高峰。这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也是能源战略的最大难题。经济发展前景: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起飞阶段,为实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必须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1990年至2020年为高速增长阶段,GDP(grossdomestic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7.8%左右。2020年至2050年为稳定增长阶段,年均增长3.5%左右。按高速增长方案,到2050年,GDP可增长到1990年的27倍,人均GDP为1990年的20倍。若按购买力平均计算,到2020年,我国经济规模可居世界前列,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第五节展望三.未来能源系统情景2.能源需求预测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研究所构建系统动力学和投入产出模型,采用分部门终端需求分析方法,进行长期能源需求预测,假设条件考虑了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