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春招期中语文考试题_第1页
2013年春招期中语文考试题_第2页
2013年春招期中语文考试题_第3页
2013年春招期中语文考试题_第4页
2013年春招期中语文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92013级春招班语文期末试题(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姓名得分基础知识部分(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面三个词语中有错误的一个是

()

A、一面红旗

B、一块白云

C、一列火车2.下面三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惊弓之鸟

自告奋勇

坚苦朴素

B、自相矛盾

掩耳盗铃

应接不暇

C、

全神贯注

画蛇添脚

毫不犹豫D、风尘扑扑晕头转向

气象万千3、下面三个句子中,顿号使用正确的是

()

A、小伙子看上去才十六、七岁。

B、如果哪天下大雨、或者我另有事,我就不参加足球比赛了。

C、南方的越剧、沪剧,北方的京剧、评剧,他都能唱上几段。

4、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菜畦(wā)

酝酿(niànɡ)

亢奋(kànɡ)

忍俊不禁(jīn)B、迸溅(bènɡ)

澄清(chénɡ)

畸形(jī)

惟妙惟肖(xiāo)C、琐屑(xiè)

地壳(ké)

萌发(ménɡ)

中流砥柱(dǐ)D、嫌恶(wù)

阔绰(chuò)

招徕(lái)

销声匿迹(nì)5、下列加点字的字形与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慰藉(jí)赡养(shàn)相得益章(zhāng)B、辗转(zhǎn)聆听(líng)随声附和(hè)C、帷幕(wéi)藐视(miǎo)目不暇接(xiá)D、追溯(sù)提防(dī)贻笑大方(yí)6、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点缀

狼藉

人声鼎沸

深恶痛疾

B、妖娆

静谧

更胜一筹

骇人听闻C、嶙峋

惭怍

重倒覆辙

根深帝固

D、籍贯

拮据

苦心孤诣

中流砥柱7、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荒谬(miù

愧怍(zuò)

真谛(dì

吹毛求疵(cī)B.阔绰(chuò)

贮蓄(zhù)

玷污(zhān)

浑身解数(xiè)

C.迸溅(bèng)

枯涸(hé

挑衅(xìn

锲而不舍(qì

D.倔强(jiàng)拮据(jù

污秽(huì

锐不可当(dāng)8、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仰慕

凛冽

鞠躬尽瘁

一代天娇

B.阴诲

嬉闹

眼花潦乱

夜色苍茫

C.取缔

笼罩

重峦叠嶂

抑扬顿挫

D.迁徙

羁拌

脍炙人口

锋芒毕露9、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A.诀别

晦暗

气充斗牛

苦心孤诣B.烦躁

藉贯

变幻多姿

相形见绌

C.馈赠

饶恕

骇人听闻

穷困缭倒

D.赃款

凌驾

无与伦比

诚惶诚恐1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震撼(hàn)

匿笑(nì)

鲜为人知(xiān)B.怡悦(yi)

广漠(mò)

一气呵成(hē)C.亢奋(kàng)

蹒跚(mǎn)

沧海桑田(cānɡ)D.烦燥(zào)

干涸(hé)

相形见绌(chù)

二、阅读部分(20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题。(14分)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何祚庥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过了40亿年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

④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与此同时,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

⑤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⑥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

⑦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

11.本文从两个方面回答了“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问题,一个方面是太阳能否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2.第③段中,作者说,“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他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第④段中,作者说,“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来自人类自身”的威胁指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这一过程”指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说说“控制人类自身”的含义。(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读本文后,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请列出两条。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6—8题。(每小题各2分,共6分)谈捣衣我国古代许多诗人都写过捣衣诗。人们读过这些捣衣诗,常感到疑惑不解,古人为何都在夜间捣衣,捣衣捣的是什么,究竟怎么捣,等等。80年代,学界首次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捣衣不是洗衣,即把衣服浸湿放在石上,用木棒棰来捶打。但有人说捣衣是“捣帛缝制寒衣”,有人说捣衣是“捶打浆洗过的衣服”,有人说捣衣是“脱胶处理”等等,最后没有结论,仍是个悬案。后来又有人认为“捣衣实际就是捣软麻布以制冬衣”。然而大量的捣衣诗明明写着捣的是帛、练、纨、素等丝织品,因而这个说法,仍值得商榷。

捣衣,《文选》五臣注曰:“妇人捣帛裁衣,将以寄远也。”《乐府诗集》注曰:“益言捣素裁衣,缄封寄远也。”可见捣衣即捣帛或捣素,是裁制寒衣前的一道工序。那么,帛在制衣前为何要捣呢?帛是丝织品的总称。蚕丝的主要成分是丝素和丝胶。丝素是近于透明的纤维,即茧丝的主体;丝胶则是包裹在丝素外表的黏性物质。丝素不溶于水,丝胶易溶于水。丝胶在缫丝时可以除去一部分,但仍会有一部分黏附在丝素上,这使得生丝或坯绸显得粗糙、僵硬,需要进一步涑丝帛方能变软。也就是说生丝要用微温的水浸泡,帛则安放在楝木灰中浸泡,利用水温和楝木灰中的碱加速化学处理,进一步使丝和帛上的丝胶溶解。浸泡后的丝帛,需用木杆反复捶捣,一是使丝帛上的丝胶易于随浆水析出,二是与现代制丝工艺中的“掼经”(又名“别丝光”)作用相似,可使生丝和坯绸更加白净柔软而有光泽。丝、帛经捶捣后还要洗净,所以捣衣一般多在河滨和庭院里进行。制衣用的有些丝织品,有的还经过了染色。我国商周时已有很高的染色技术。因染料中酸的化学作用和曝晒,晒干后的丝织物又变得粗糙而多皱褶,因而在裁剪、缝制前必须捶捣,使它柔软平整。这就是帛在制衣前要捣的原因。

明代学者杨慎在他的《丹铅录》中曾说“《字林》:‘直舂曰捣。’古人捣衣,两女子对立,执一杵如舂米然。……尝见六朝人画《捣衣图》其制如此。”由此可知,古代捣衣是两个女子合作的一种劳动。我国古代男主外、女主内,妇女日兴夜寐操持家务,白天少有闲暇,纺绩、缝纫多在夜晚。《汉书•食货志》云:“春令民毕出在野,冬则毕入于邑。……民既入,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必相从者,所以省费燎火,同巧拙而合习俗也。”她们每日夜间三三两两相伴劳作,不仅多得十五个劳动日,而且还节省了燎火之费。这也是一种古老的民俗。

(选自《文史知识》,有删节)

16、下列说法最接近本文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捣衣是古人洗衣服的方法

B.捣衣是捶打浆洗过的衣服。

C.捣衣是对丝帛进行脱胶处理。

D.捣衣是捣软麻布以制冬衣。

17、本文最后一段中引用了《汉书•食货志》中的一段话,对这段引文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证明捣衣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民俗。

B.证明捣衣是两个妇女合作的一种劳动。

C.证明捣衣是类似舂米的一种劳动。

D.证明捣衣为什么在夜间进行。

18、根据本文所给信息,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的妇女在夜间捣衣是因为需要两人合作才能进行。

B.丝帛捶捣后还要浣净,所以捣衣地点多在河滨庭院。

C.捣衣不仅与丝帛浸沤后脱胶有关,而且与染色后捣软有关。

D.捣衣的方法是将丝帛放在砧上,用木杵反复捶捣。

文言诗词填空。(各2分,共10分)19,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0,柳暗花明又一村。21大江东去,浪淘尽,。22宫女如花满春殿,。23,潦倒新停浊酒杯。四、应用文写作(10分)假设你是李阳,今早起床觉得头疼,量体温后发现高烧,去看医生,医生说你需要卧床休息两天,并给你开据了相关的病休证明。你特向老师请假。时间是2013年5月9日。要求:根据以上的材料写一份格式正确的应用文。五、作文(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一天,我的老师问我们:“学校教学楼的勤杂工叫什么名字?”我们答不上来,尽管每天喝着他烧开的水,走过他清扫的楼道,甚至会时常漫不经心地将衣物丢放于他的斗室。老师说:“你们该记住他的名字。人生如旅行,你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或许每个人都是重要的,都值得你去注意、关心,哪怕回报一个微笑。”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13级春招班语文期末试卷答题页班级姓名得分基础知识(20分)题号12345678910得分阅读(一)(14分)11、12、13、14(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