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普通心理学彭聃龄超详细笔记_第1页
(完整版)普通心理学彭聃龄超详细笔记_第2页
(完整版)普通心理学彭聃龄超详细笔记_第3页
(完整版)普通心理学彭聃龄超详细笔记_第4页
(完整版)普通心理学彭聃龄超详细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7普通心理学第二编人的信息加工第三章感觉第一节感觉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感觉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感觉剥夺实验外部感觉接受外部世界的刺激,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其中视觉、听觉、嗅觉接受远距离的刺激,又叫距离感觉。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部的刺激(机体自身的运动与状态),因而又叫机体觉,如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等。二、近刺激和远刺激远刺激是指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因而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如一定波长的光线。近刺激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它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如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等。三、感觉的编码感觉编码(sensoryencode)是指将刺激的能量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光幻视(phosphenes)・19世纪德国著名生理学家缪勒(JohannesMuller)最早研究了感觉编码问题,并提出了神经特殊能量学说(theoryofspecificnerveenergy)。认为各种感觉神经具有自己的能,他们在性质上是互相区别的。缪勒的学说有其合理的地方能不能说明感官分化的真正原因。当代两种有代表性的感觉编码理论:①特异化理论(specificitytheory)认为,不同性质的感觉是由不同的神经元来传递信息的。②模式理论(patterntheory)或模块理论(moduletheory)认为,编码是由整组的激活模式引起的。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感觉系统中,神经系统同时采用了特异性编码和模式编码。四、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觉是由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某种感官引起的。但是,人的感官只对一定范围内的刺激做出反应。这个刺激范围及相应的感觉能力,我们称之为感觉阈限(sensorythreshold)和感受性(sensitivity)。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做绝对感觉阈限(absolutesensorythreshold);而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absolutesensitivity)。两者在数值上成反比例。E=1/R(E代表绝对感受性,R代表绝对感受阈限)。阈限值不是绝对不变的。•冈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differencethreshold)或最小可觉差(justnoticeabledifference,简称JND)。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differencesensitivity)。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例。德国生理学家韦伯(Weber)得出公式:K=AI/I(P.97)韦伯定律,韦伯分数越小,感觉越敏锐。虽然揭示了某些规律,但只适用于刺激的中等强度。费西纳发现,感觉的大小(或感觉量)是刺激强度(或刺激量)的对数函数(对数定律)。史蒂文斯认为,心理量并不随刺激量的对数的上升而上升,而是刺激量的幂函数(幂定律)。信号检测论(signaldetectiontheory)是用来评价个体的感受性和反应标准对信号检测做出的不同贡献的数学方法。第二节视觉一、视觉刺激——光二、视觉的生理机制视觉的生理机制包括折光机制、感觉机制、传导机制和中枢机制。视锥细胞(conecell)和视杆细胞(rodcell)是人眼视网膜(retina)上的两种感光细胞。两种细胞在形态上具有明显的区别,功能也不同。视杆细胞是也夜视器官,主要感受物体的明、暗;视锥细胞是昼视器官,主要感受物体的细节和颜色。由于视锥细胞与视杆细胞的数量不同,它们会聚集到双极细胞和视神经细胞上的会聚比例也不同,这对视觉信息加工有重要的影响。另外,视觉系统的侧抑制作用,也影响到视觉。视觉感受野是指视网膜上的一定区域,当他受到刺激时,能激活视觉系统与这个区域有联系的各层神经细胞的活动。研究视觉感受野对解释视觉的中枢机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视觉的基本现象明度(brightness)是眼睛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觉。明度主要是由光线强弱决定的一种视觉体验。在正常情况下,人的视觉系统能够反应得光强范围大约从10-6烛光/米2到107烛光/米2。当人们从视锥视觉向视杆视觉转变时,人眼对光谱的最大感受性将向波短方向移动,因而出现了明度的不同变化。这种现象叫普肯耶现象(Purkinje)。颜色(color)是光波作用于人眼所引起的另一种视觉经验。颜色具有三个基本特性,即色调、明度与饱和度。颜色的三个特性及其相互关系,可以用三度空间的颜色立体来说明。颜色混合分为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色调(hue)主要决定于光波的波长。长波占优势,呈红色或橘黄色;短波占优势,呈蓝色或绿色。明度(brightness)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明度决定于照明的强度和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饱和度(saturation)是指某种颜色的纯、杂程度或鲜明程度。色觉缺陷包括色弱(colorweakness)和色盲(colorblindness)。三色说(trichromatictheory)认为,人的视网膜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各种颜色经验是由不同感受器按相应的比例活动而产生的。托马斯•杨(Young)对立过程理论(opponentprocesstheory)认为,视网膜存在着三对视素,它们在光刺激的作用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黑林(Hering)视觉中的空间因素有视觉对比、边界突出与马赫带、视敏度等。视觉系统不仅能反映视觉刺激的空间特性,而且还能反映刺激的时间特性,如视觉适应、后像、闪光融合、视觉掩蔽等。第三节听觉一、听觉刺激声波是听觉(hearing)的适宜刺激。声波的物理性质包括频率、振幅和波形。基本性质包括音调、音响和音色。二、听觉的生理机制耳朵是听觉器官。它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主要作用是收集声音。中耳由鼓膜、三块听小骨、卵圆窗和正圆窗组成,传音装置。内耳由前庭器官和耳蜗组成,传递信息。•听觉的传导机制和中枢机制三、听觉的基本现象人耳怎样分析不同频率的声音?频率理论,也叫电话理论(telephonetheory)认为,内耳的基底膜是和镫骨按相同频率运动的。震动的数量与声音的原有频率相适应。共鸣理论(resonancetheory)认为,由于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因而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行波理论(travellingwavetheory)认为,声波传入人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振动的幅度也随着逐渐增高,从而实现了对不同频率的分析。音响是由声音强度决定的一种听觉特性。强度大,听起来响度高;强度小,听起来响度低。当声音超过140dB时,将引起痛觉。一个声音由于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声音的干扰而使听觉阈限上升,称为声音的掩蔽,包括:①纯音掩蔽;②噪音对纯音的掩蔽;③纯音和噪音对语音的掩蔽。第四节其他感觉一、皮肤感觉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各种各样的感觉,叫肤觉(skinsense)。肤觉的基本形态有四种:触觉、冷觉、温觉和痛觉。肤觉感受器在皮肤上呈点状分布,称触点、冷点、温点和痛点。身体的部位不同,肤觉点的分布和数目也不同。由非均匀分布的压力(压力梯度)在皮肤上引起的感觉,叫触压觉。轻微变形是触觉,明显变形是压觉。皮肤表面的温度称为生理零度。高于生理零度的温度刺激,引起温觉;低于生理零度的温度刺激,引起冷觉;刺激温度等于生理零度,不产生温度觉。身体部位不同,生理零度不同,对温度刺激的敏感程度也不同。矛盾热现象当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温度的以及电刺激等任何一种刺激对机体具有损伤或破坏作用时,都能引起痛觉。痛觉传递了机体受到伤害的信息,因而具有保护机体的作用。二、嗅觉和味觉嗅觉(senseofsmell)是由有气味的物质引起的。味觉(senseoftaste)的适宜刺激是溶于水的化学物质。联觉三、内部感觉动觉也叫运动感觉,它反应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是内部感觉的一种重要形态。动觉是随意运动的重要基础,是主动触摸的重要成分,在认识客观世界方面也有重要意义。内脏感觉也叫机体觉,是由内脏的活动作用于脏器壁上的感受器产生的。内脏感觉又叫“黑暗”感受。思考题什么是感觉?感觉在人类的生活和工作中有什么意义?试分析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相互关系。什么是神经特殊能量学说?如何评价它?什么叫信号检测论?他对研究人的感受性有什么重要意义?什么叫色觉的对立过程理论,他和传统的三色理论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试说明暗适应与明适应的特点及机制,了解视觉适应在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意义?用视觉掩蔽说明视觉中的时间因素。是说明音调和频率的关系。简要评述听觉的频率理论和位置理论。肤觉在人类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意义?温度对味觉感受性有什么影响?第四章知觉第一节知觉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知觉•人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综合与解释),产生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并了解它的意义,就是知觉(perception)。知觉以感觉作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知觉是按一定方式来整合个别的感觉信息,形成一定的结构,并根据个体的经验来解释由感觉提供的信息。它比个别感觉的简单相加要复杂得多。知觉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包含了互相联系的几种作用:觉察、分辨和确认。觉察(detection)是指发现事物的存在,而不知道它是什么。分辨(discrimination)是把一个事物或其属性与另一个事物或其属性区别开来。确认(identification)是指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的对象是什么,给它命名,并把它纳入一定范畴。二、知觉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知觉依赖于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对这些特性的加工叫自下而上的加工(bottomupprocessing)或数据驱动^口工(datedrivenprocessing)。人的知觉系统不仅要加工由外部输入得信息,而且要加工在头脑中已经存储的信息。这种加工叫自上而下的加工(topdownprocessing)或概念驱动加工(conceptdrivenprocessing)。三、知觉的生理体制在人的神经系统的不同水平上,存在着各种特征觉察器,他们分别对客观事物的各种特性或属性做出反应。在进行特征觉察的同时,人的神经系统也在不同水平和不同层次上实现对刺激性质的整合。我们可以把视觉系统粗略地分成腹侧和背侧系统。腹侧系统从枕叶到颞下回,主要负责处理物体形状的信息,因而也称为'What”系统,物体识别需要的形状加工就在这里发生。背侧系统从枕叶到顶叶,主要负责处理空间和位置的信息,因而也称为“Where”系统。四、知觉的种类根据知觉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的特性,可以把知觉分成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和味知觉。根据人脑所认识的事物特性,可以把知觉分成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空间知觉处理物体的大小、形状、方位和距离的信息;时间知觉处理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运动知觉处理物体在空间的位移等。(知觉的一种特殊形态叫做错觉,人在出现错觉时,只觉得映象与事物的客观情况不相符合。)根据知觉中意识参与的程度,可以将知觉分成阈上知觉和阈下知觉。阈下知觉(subliminalperception)也叫做无觉察知觉,是一种无意识的知觉。研究发现,当刺激没有被个体意识所觉察时,也能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影响,即个体可以在低于知觉阈限的情况下对刺激进行加工(Berry&Dienes,1993)知觉——主客观世界的统一。大脑一直在寻求有意义的感觉输入。在正常的知觉体验中,主客观世界统一是非常重要的。第二节知觉的特性一、知觉的对象与背景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的感知一定的事物与现象。知觉过程是从背景中分出对象的过程。知觉的对象与背景不仅互相转化,而且互相依赖。人的知觉是由对象及其背景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二、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知觉活动中,整体和部分是相互依存的。一方面,知觉的整合作用离不开组成整体的各个成分的特点;另一方面,人对个别成分的知觉又依赖于事物的整体性。研究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对揭示知觉的本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在知觉活动中,人对整体的知觉可能先于对个别成分的知觉。内温(Navon)实验中,出现了局部反应(localresponse)和整体反应(globalresponse)。内温称这种现象为“整体优先”(globalprecedence),即整体水平的加工先于局部水平的加工。被试出现对整体特征比对局部特征更敏感的情况。维特海默(MaxWertheimer),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主张从直观上把握心理现象,并把整体结构的动态属性看作是心理现象的本质,认为应从整体到部分“自上而下”地理解心理现象。知觉的整体性是知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依赖于刺激物的结构,即刺激物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还依赖于个体的知识经验。三、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认识知觉对象的特点,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意义。理解有助于知觉的选择,也有助于保持知觉的整体性,理解还能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四、知觉的恒常性自然选择给予了人的知觉系统一种重要的特性,即知觉恒常性(perceptualconstancy)。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他的稳定性。它是人们知觉客观事物的一个重要特征。知觉恒常性的种类:①形状恒常性②大小恒常性③明度(或视亮度)恒常性④颜色恒常性(P.160)视觉线索是指环境中的各种参照物给人们提供的物体距离、方位和照明条件的信息。视觉线索的作用说明了人的知识经验对恒常性有重要影响。五、知觉学习知觉学习是指由训练引起的知觉成绩的改变和知觉阈限的变化。心理学关于成人的研究发现,知觉学习发生在所有感觉通道中,如嗅觉、味觉、听觉和视觉等。知觉定势(perceptualset)是指前面的知觉经验对后来知觉的影响。或者说发生在前面的知觉直接影响到后来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态。知觉习惯(perceptualhabit)e.g.倒视&种族效应(other-raceeffect)六、知觉适应当视觉输入发生变化时,我们的视觉系统能够适应这种变化,使之恢复到变化前的状态,叫知觉适应。斯特拉顿(Stratton)带上自制反转变位眼镜。知觉适应现象的研究罗克和哈里斯(RockandHarris)第三节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时对物体的空间关系的认识。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与距离知觉、方位知觉与空间定向等。一、形状知觉形状知觉是人类和动物共同具有的知觉能力。形状知觉是视觉、触觉、动觉协同活动的结果。对形状的识别开始于对原始特征(primitivefeature)的分析和检测。这些原始特征包括点、线条、角度、朝向和运动等。视觉系统对这些特征的检测是自动的,无需意识的努力。视觉搜索(visualsearch)实验图形可以定义为视野中的一个面积,它借助可见的轮廓而从其余部分分离出来。一个物体的轮廓,不仅受空间上邻近的其他物体的轮廓影响,而且也受时间上前后出现的物体轮廓的影响。轮廓掩蔽或图形掩蔽说明人们在知觉物体形状时,轮廓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的。在主观上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时,人在一片同质的视野中也能看到轮廓,这种轮廓叫主观轮廓(subjectivecontour)或错觉轮廓(illusorycontour)。有人认为,主观轮廓表现了视觉系统的一个特点:当视野中出现不完整因素时,视觉系统倾向于把它们完整起来,变成比较简单、稳定、正规化的图形。也有人认为,主观轮廓是由于明度对比产生的。图形组织服从于一系列原则。这些原则有邻近性、相似性、对称性、良好连续、共同命运、封闭、线条方向、简单性等。人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到的形状是什么,叫做形状(或模式)识另U(patternrecognition)。形状识别要求人们对复合特征进行加工,主要包括物体识别、面孔识别和文字识别等。物体识别开始于对物体特征的分析,如点、直线、曲线、角度等。面孔常常被表征为一个整体,主要依赖于眼睛、鼻子、嘴巴等空间关系。文字识别依赖于对文字的特征分析,在脑机制上可能存在专门的字形加工区,即左侧梭状回区域。当你的注意指向某个物体时,周围其他的物体就可能视而不见。这种现象叫做“不注意盲视”(由于不注意刺激物而引起的盲视。)在图形识别的研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就是人脑如何将不同的特征联合在一起的问题,叫特征捆绑问题(featurebindingproblem)。现代的一些研究认为,在特征捆绑中国注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没有注意参加时,特征可能是游离的,因而可能出现错误的结合;在注意的参与下,人们才可能知觉到事物的整体。在形状知觉中,眼动具有重要的意义。眼动可以分为两大类:①微小的,不随意的眼动,如微跳;②随意的、较大的眼动,如眼跳等。用稳定网像的技术发现,微跳对维持视觉映象,避免视网膜因注视而产生的局部适应有重要的意义。眼跳中的注视与信息提取有关。由于人们面临的观察任务不同,眼跳的模式也不同。二、大小知觉人们在直觉物体的大小时,似乎不自觉地解决了大小与距离的关系,即物体大小=视像大小X距离。这就是大小距离不变假设。影响物体大小知觉的因素:①物体的熟悉性;②临近物体的大小对比;③体态变化。(身体姿势与环境间的正常关系时维持大小恒常性的重要条件。)三、深度知觉与距离知觉人能够知觉物体的深度和距离。深度和距离是三维空间的知觉。深度与距离的线索有:肌肉线索、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人们知觉物体的深度和距离,主要依赖于双眼视差。肌肉线索(生理线索):①调节一一指晶状体的形状(曲度)由于距离的改变而变化。②辐合——指眼睛随距离的改变而将视轴会聚到被注视的物体上。单眼线索:①对象重叠(遮挡)(objectinterposition)物体互相遮挡是判断物体前后关系的重要条件。②线条透视(linearperspective)两条向远方伸延的平行线看起来趋于接近。③空气透视(aerialperspective)物体反射的光线在传送过程中是有变化的,其中包括空气的过滤作用和由它引起的管线的散射。④相对高度(relativeheight)在其他条件相等时,视野中两个物体相对位置较高的那个,显得更远些。⑤纹理梯度(结构极差)(texturegradient)视野中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大小和投影密度发生有层次性的变化。⑥运动视差(motionparallax)和运动透视——当观察者与周围环境中的物体相对运动时(包括观察者移动自己的头部,或观察者随运动着的物体而移动),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上将出现差异。一般来说,进出物体看上去移动得快,方向相反;远处物体移动较慢,方向相同。进出物体流动的速度大,远处物体流动的速度小,这种现象叫做运动透视(motionperspective)。吉布森(JamesJeromeGibson),美国心理学家生态光学。双眼线索——人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主要依赖于两眼提供的线索,叫双眼视差(binocularparallax)。手掌的洞四、方位定向方向定位(orientation)是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位置和机体自身所在空间位置的知觉。方向定位时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人有两个耳朵,分别长在头部的左右两侧。这样,同一声源到达两个耳朵的距离不同,产生了两耳刺激的时间差、强度差和位相差。这是人耳进行声音定向的主要线索。蝙蝠的回声定位第四节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一、时间知觉对客观事物和事件的连续性和顺序性的认识,就是时间知觉(temporalperception)。时间知觉主要包括时序、时距和时间点知觉。时间知觉可以分为“现在时间”知觉、“过去时间”知觉和“未来时间”知觉。时间知觉依赖于人脑对事物或事件的连续性和顺序性的分析和综合,它的发生与大脑的广大脑区有关。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①感觉通道的性质。在判断时间的精确性方面,听觉最好,触觉次之,视觉最差。②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人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地越短;而事件的数量少,性质简单,人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长。③人的兴趣和情绪。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快,出现对时间的估计不足;相反,对厌恶的、无所谓的事情,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出现时间的高估。(孙文龙,悲伤情绪时间,欢乐情绪时间)二、运动知觉物体的运动特性直接作用于人脑,为人们所觉察,就是运动知觉(motionperception)。当一个运动着的物体移过视网膜时,它将依次刺激视网膜上的一系列感受器,并使相邻感受器受到连续的激发,从而提供了运动的信息。为了知觉到运动,人们还需要由中枢神经系统发出动作指令。真正运动(realmovement)是指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作连续的位移。由此引起的知觉就是真正运动的知觉。•运动知觉直接依赖于对象运动的速度。詹森(Johanson)生物运动(biologicalmovement)知觉似动(apparentmovement)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运动。似动的主要形式:①动景运动(stroboscopicmovement),当两个刺激物(光点、直线、图形或画片)按照一定的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到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②诱发运动(inducedmovement),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③自主运动(autokineticmovement),注视一个光点,看到光点似乎在动。④运动后效(movementaftereffect),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在朝相反的方向运动。第五节错觉一、什么叫错觉错觉(illusion)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二、错觉的种类大小错觉,人们对几何图形大小或线段长短的知觉,由于某种原因出现错误。有缪勒-莱耶错觉(箭形错觉)、潘佐错觉、垂直-水平错觉、贾斯特罗错觉、多尔波也夫错觉、月亮错觉等°(P.193)艾美斯(Ames)小屋形状和方向错觉螺旋和运动错觉明暗错觉三、人为什么会有错觉眼动说:当人们知觉某些几何图形时,眼睛运动的方向和范围会发生变化,因而引起知觉的错误。移情说:观察者把自己认同于图形的某部分,并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图形上面,因而引起视觉变形。完形倾向说: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某种完形的倾向,这种倾向夸大了似乎能分开的事物个特征之间的距离。透视说:由于图形通过透视暗示着深度,因而导致图形大小知觉的变化。常性误用说:错觉是知觉常性的颠倒。思考题1、什么是知觉?知觉的对象与背景的关系怎样?请列举日常生活现象说明对象与背景的关系。2、用事实分析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3、什么是阈下知觉?商业广告中是如何利用阈下知觉的?4、什么是知觉的恒常性?想一想知觉恒常性是怎样产生的?5、如何理解知觉学习?请列举一些有趣的知觉学习的现象。6、图形组织的原则有哪些?7、什么叫双眼视差?怎样解释他在深度知觉中地作用?8、人的听觉定向有哪些规律与特点?9、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有哪些?10、什么叫似动?它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第五章意识和注意第一节意识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意识意识(consciousness)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就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意味着清醒、警觉、觉察、注意集中等。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来的一些东西。在行为水平上,“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在更高的哲学水平上,“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立的精神实体。意识从不同的角度进彳丁理解:①意识是一种觉知;②意识是一种咼级的心理功能;③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二、什么是无意识无意识(unconsciousness)又称潜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人的许多心理活动是无意识的。常见的无意识现象有无意识丁为、对刺激的无意识和盲视(blindsight)。三、意识的局限性及能动性意识经验有一定的局限性。有许多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事物或刺激,人是意识不到的。意识也具有能动性。人看不到的东西不限于外界的刺激,有时候人还可以看到、听到、触摸到和意识到事实上并不存在的东西。四、生物节律的周期性与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的变化是与个体身体功能的周期性变化密切相关的。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周期性自然变化称为生物节律(biologicalrhythm)。这些变化与人体内部生理过程的变化有关,如荷尔蒙的分泌、体温、血压等的变化。季节性情感障碍(SeasonalAffectiveDisorder,SAD),患者在每一年同一时间都会出现周期性抑郁。1984年,罗森塔尔等人首次提出此概念。第二节几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一、睡眠与梦根据脑电波的特征可以将睡眠分为四个阶段:①第一阶段主要出现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②第二阶段偶尔会出现被称为“睡眠锭”的脑电波;③第三阶段的脑电频率会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波,有时也会有“睡眠锭”波;④第四阶段的大多数脑电波为§波。前四个阶段的睡眠大约要经过60~90分钟,之后睡眠由深入浅,再次进入第三阶段和第二阶段。这是睡眠者会有翻身的动作,容易被惊醒。大约10~15分钟后,会突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被称为快速眼动睡眠(rapideyemovementsleep)。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的脑生理电活动与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似:§波消失,咼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睡眠者的眼球快速左右上下移动,而且通常伴有栩栩如生的梦境。世界睡眠日3月21日・对睡眠功能存在不同的解释:①睡眠使工作了一天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修整和恢复;②睡眠可以使动物避免消耗能量,并避免在夜里受到伤害。入睡困难、睡眠不好被称为失眠(insomnia)。伴随着精神失调,如焦虑、精神抑郁等。对梦的解释有很多观点:①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的最可靠的途径(弗洛伊德、荣格等);②生理学的观点认为梦只是个体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霍布森Hobson);③认知的观点则认为梦负担着一定的认知功能(福克斯Foulkes)。•奇异梦境的一些主要特征:不协调性、不连续性和认知的不确定性。•梦境转换二、什么是催眠催眠(hypnosis)是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在催眠状态下,个体失去了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其思维、言语和活动是在催眠师的指示或指引下进行的。催眠状态不同于睡眠状态,其脑电特征与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相似。对催眠有不同的解释。①社会认知(角色扮演)的观点认为,催眠的作用反映了催眠师和被催眠者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在催眠中,被催眠的人只是扮演了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一一被催眠的人。这个角色意味着将无条件地接受催眠师的指挥。②意识功能分离的的观点认为,人的意识有两种基本的功能:执行功能和监督功能。催眠可以使两种功能之间的联系断开,使其执行功能正常,并接受催眠师的指令,而监督功能不起作用。三、白日梦和幻想白日梦与幻想是意识的自发漂移状态,通常表现为漫无边际的遐想。电视对儿童的白日梦有影响。儿童看电视节目越多,白日梦的频率越高。四、精神活性药物引发的意识形态改变精神活性药物(phychoactivedrug)是指那些通过影响大脑而改变个体心境和意识状态的化学物质。神经活性物质包括抑制剂(depressant)、兴奋剂(stimulant)和致幻剂(hallucinogen)三大类。抑制剂能够使神经活动减弱,减缓人体的身体和心理活动。兴奋剂能够加速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使身心活动水平提高。致幻剂能够改变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使思维和意识状态发生紊乱,产生幻觉。第三节注意的一般阐述一、注意的基本概念注意(attention)是心理活动或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有两个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指向性是指人在每一瞬间,他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即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个方向上进行的活动。指向性不同,人们从外界接受的信息也不同。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或紧张度。心理活动或意识的强度越大,紧张度越高,注意也就越集中。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是密不可分的。注意与意识:一方面,注意不等于意识,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另一方面,注意和意识密不可分,当人们处于注意状态时,意识内容比较清晰。注意是一种内部心理活动,可以通过人的外部行为表现出来。注意的外部行为可以作为研究注意的客观指标,但不一定总是一一对应的。注意的基本功能时对信息进行选择。注意保证了人对事物更清晰的认识、更准确的反应和进行更可控有序的行为。这是人们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完成各种智力操作和实际工作任务的重要心理条件。安娜•玛丽•特瑞斯曼(AnnaMarieTreisman),认知心理学家,美国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视觉注意、物体知觉和记忆。1980年,特瑞斯曼与格拉德(G.Gelade)提出了注意的特征整合理论(featureintegrationtheoryofattention)。根据这一理论,注意负责把客体的不同特征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目前,特征整合理论是视觉注意领域非常主流的理论。二、注意的种类选择性注意(selectiveattention)是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双耳分听实验,彻里(Cherry),追随耳VS非追随耳;格雷(Gray)实验证明,来自非追随耳的信息仍然受到了加工。负启动(negativepriming,NP)现象、返回抑制(inhibitionofreturn,IOR)现象和注意瞬脱(attentionalblink,AB)现象反映了选择性注意的抑制机制的特点。负启动是指当探测刺激与先前被忽略的启动刺激相同或相关时,对探测刺激的反应变慢或准确度下降。P.222返回抑制现象是指对原先注意的物体或位置进行反应时表现出的对目标刺激反应时变慢或正确率降低的现象。P.223注意瞬脱是指在识别一系列刺激流时,对某个刺激的准确识别会影响到其后对特定时间间隔(一般为500毫秒以内)的刺激的识别。几种视觉注意现象:未注意盲(inattentionalblindness)麦克和洛克、变化盲(changeblindness)西蒙斯等人。持续性注意(sustainedattention)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客体或活动上。注意的持续性是衡量注意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持续性注意最常用的方法是警戒法。注意动摇不同于注意转移。注意动摇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注意动摇是由于感觉器官的局部适应,使对物体的感受性交替而短暂地下降;另一种认为,有机体的一系列机能活动都具有节律性,注意的动摇是由机体的这种节律性活动引起的。分配性注意(dividedattention)是个体在同一时间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研究分配性注意最常用的方法是双作业操作,即让被试同时完成两种操作,观察他们完成作业的情况。汉字知觉解体第四节注意的认知——神经机制一、注意的认知理论注意的选择功能:①过滤器理论(filtertheory)把注意看成一个瓶颈或过滤器,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经过这一过滤机制。只有一部分信息可以通过这个机制,并接受进一步的加工,而其他的信息就被阻断在他的外面,而完全丧失了。(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Broadbent)②衰减理论(attenuationtheory)――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全消失。(特瑞斯曼Treisman[③后期选择理论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所有输入的信息在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之前已受到充分的分析。然后才进入过滤或衰减的装置。后期选择理论有时也叫完善加工理论、反应选择理论或记忆选择理论。④多阶段选择理论一一在前面几种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较为灵活的主张:选择过程在不同的加工阶段上都有可能发生。注意与认知资源分配:①认知资源(cognitivecapacity)理论试图把注意看成是一组对刺激进行归类和识别的认知资源或认知能力。这些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当刺激越复杂或加工任务越复杂时,占用的认知资源就越多。当认知资源完全被占用时,新的刺激将得不到加工。②双加工理论:自动化加工(automaticprocessing)和受意识控制的加工(controlledprocessing)自动化加工是自动化进行的、不受认知资源限制和不需要注意的加工;意识控制的加工受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二、注意的神经机制•注意的生理机制包括朝向反射、脑干网状结构和大脑皮层的协同活动。朝向反射(orientatingreflex)是由情境的新异性引起的一种复杂而又特殊的反射。它是注意最初级的生理机制。脑干网状结构(reticularformation)使大脑维持一般性的兴奋水平和觉醒水平。边缘系统(limbicsystem)的前扣带回及大脑皮层的前额叶和顶叶在选择信息和调节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思考题1、什么是意识,什么是无意识?2、如何理解意识的局限和能动作用?3、睡眠分为那些阶段?如何解释梦?4、什么是催眠?如何解释催眠现象?5、注意有哪些分类?6、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注意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重要性。7、简单评述注意的几种认知理论。第六章记忆第一节记忆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记忆记忆(memory)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用信息加工的术语来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记忆联结着人们的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技能。编码(encoding)、存储(storage)、提取(retrieval)是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编码是人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相当于“记”的阶段;存储是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做过的动作、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存在人们的头脑中;提取是指从长时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相当于“忆”的阶段。二、记忆的作用记忆作为一种基本的心理过程,是和其他心理活动密切相关的。记忆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也有重要作用。记忆联结着人的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机能。三、记忆的分类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被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做短时记忆(sensorymemory)或感觉登记(sensoryregister)。他是记忆的开始阶段。短时记忆(shorttermmemory)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1分钟。他的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2个组块。长时记忆(longtermmemory)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这是一种永久性的储存。情景记忆(episodicmemory)是指人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语义记忆(semanticmemory)是指人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事件、地点无关。内隐记忆(implicitmemory)是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时又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外显记忆(explicitmemory)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影响。他对行为的影响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因此又叫受意识控制的记忆。陈述性记忆(declarativememory)是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程序性记忆(proceduralmemory)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第二节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一、与记忆相关的脑区海马负责巩固(consolidation)记忆,从而使信息由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得以长久保存。海马对空间记忆的保持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杏仁核在那些与情绪有着强烈关联的记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前额叶在情景记忆、工作记忆、空间记忆、时间顺序记忆以及记忆的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二、记忆的脑细胞机制记忆的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研究,也使我们对记忆的生理机制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其中,反响回路可能是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神经元和突触结构的改变是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过渡的生理机制。长时程增强作用对理解记忆的机制有重要的意义。此外,突触结构的改变、核糖核酸和某些特异性蛋白分子结构的改变对记忆也有重要的影响。三、记忆的生物化学机制第三节感觉记忆一、感觉记忆的编码感觉记忆(即瞬时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也叫感觉登记。大量的感觉信息在极短时间内会保存在此;之后会有少量信息因为受到注意而进入短时记忆,并得到进一步加工。视觉的感觉记忆叫图像记忆(iconicmemory),是指视觉器官能识别刺激的形象特征,并保持一个生动的视觉图像。听觉的感觉记忆编码形式被称为声像记忆(echoicmemory)。二、感觉记忆的存储感觉记忆存储的时间十分短暂。刺激消失后各种时间间隔下局部报告的保存量局部报告法和整体报告法的比较三、感觉记忆向短时记忆的转换感觉记忆中只有能够引起个体注意并被及时识别的信息,才有机会进入短时记忆。相反,那些没有受到注意的信息,由于没有转换到短时记忆,很快就消失了。第四节短时记忆一、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及影响编码效果的因素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可以分为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听觉编码是短时记忆的一种主要编码方式。在记忆的最初阶段(瞬时记忆)存在视觉形式的编码,之后才逐渐向听觉形式过渡。短时记忆编码的效果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因素:①觉醒状态,即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它直接影响到记忆编码的的效果;②认知加工深度;③组块。二、短时记忆的容量短时记忆保持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7+2单位),在没有复述的情况下,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保持的时间很短。来自感觉记忆的信息可以在短时记忆中得到加工而进入长时记忆;来自长时记忆的信息也可以进入短时记忆而得到进一步加工和利用。三、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和遗忘复述(rehearsal)是短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有效方法。它可以防止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而发生遗忘。复述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机械复述或保持性复述(maintenancerehearsal),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不断地简单重复;另一种种是精细复述(elaborativerehearsal),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分析,使之与已有的经验建立起联系。短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时间很短,如得不到复述,将会迅速遗忘。短时记忆的遗忘主要是由于干扰信息引起的。四、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斯滕伯格(Sternberg)预测短时记忆有三种提取方式:平行性扫描、自动停止系列扫描和完全系列扫描。最终实验得出结论,短时记忆中项目的提取是完全系列扫描。五、工作记忆巴德利等人主张用工作记忆(workingmemory)的概念扩展短时记忆的概念。工作记忆是指信息加工过程中,对信息进行暂时存储和加工的、容量有限的记忆系统。它包括语音环路(phonologicalloop)、视觉空间模板(visual-spatialsketchpad)、情景缓冲器(episodicbuffer)和中央执行系统(centralexecutivesystem)四个成分,不同成分有不同的功能。语音环路用于处理以语音为基础的信息,分别为语音存储和发音复述过程;视觉-空间模板用于处理视觉的和空间的信息。情景缓冲器连结视觉、空间和言语信息以形成一个整体,情景缓冲器与长时记忆和语义信息相连。中央执行系统负责协调语音回路和视觉空间模板活动,注意资源的分配与控制等。巴德利(AlanBaddeley)第五节长时记忆一、什么是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指存储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长时记忆构成了个体关于外界和自身的全部知识经验。长时记忆的信息容量没有限制,良好的编码能够改善信息在长时记忆中的存储和提取。二、长时记忆的编码长时记忆的编码就是把新的信息纳入已有的知识框架内,或把一些分散的信息单元合成一个新的知识框架。将材料进新组织可以使输入信息有效地进入长时记忆。影响长时记忆编码的主要因素:①编码时的意识状态,有意编码的效果明显优于自动编码的效果,但由于有组织活动的参与,自动编码也可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②加工深度,加工越深,记忆效果越好一些。三、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长时记忆中信息的存储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存储阶段,已保持的经验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在量的方面,存储信息的数量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在质的方面,由于每个人的知识和经验不同,加工、组织经验的方式也不同,人们存储的经验会出现不同形式的变化:①内容简略和概括,不重要的细节将逐渐趋于消失。②内容变得更完整、合理和有意义;③内容变得更加具体,或者更为夸张和突出。卡密克尔(Carmickael)的实验记忆存储内容的变化,还表现为记忆恢复现象。所谓记忆恢复(reminiscence),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间隔一段时间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信息存储的条件与方法:①组织有效的复习,复习要及时,正确分配复习时间,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②利用外部记忆手段,如记笔记、记卡片和编提纲等。③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四、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再认和回忆。再认比回忆简单、容易。再认(recognition)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在人的效果随再认的时间间隔而变化。再认有时会出现错误,对熟悉的事物不能再认或认错对象。(案件审判中的目击者证言——法律中的记忆问题)回忆(recall)是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以形象或概念的形式在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在回忆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提取信息的困难,这可能是由于干扰所引起的。明明知道而当时又回忆不起来的现象叫做舌尖现象(tipoftongue)。能够帮助长时记忆提取的刺激、情境或者事件等都可以是提取的线索。情境(context)和生理或心理状态(state)是长时记忆重要的提取线索。情景依存性的记忆(context-dependentmemory)是指提取信息时的情境和编码时的情境越相似,越有助于记忆的现象。状态依存的记忆(state-dependentmemory)是指提取信息时的生理或者心理状态和编码时的状态越相似越有助于记忆的现象。五、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就是遗忘(forgetting)。遗忘有各种情况:能在人不能回忆叫不完全遗忘;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叫完全遗忘;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叫临时性遗忘;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叫永久性遗忘。艾宾斯浩揭示的遗忘进程的特点是先快后慢。遗忘除受时间因素影响外,还受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学习的程度,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和识记的态度等因素影响。艾宾斯浩遗忘曲线(thecurveofforgetting)衰退、干扰、压抑和提取失败等是遗忘发生的主要原因。(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忘记不愉快的事件)第六节内隐记忆一、内隐记忆的一般概念内隐记忆是指在没有意识参与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活动的影响;外显记忆则是指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有意识的影响。二、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关系和外显记忆相比,内隐记忆不受加工深度、间隔时间、记忆负荷量和干扰等因素的影响。思考题1、什么是记忆?记忆的种类及各自的特点有哪些?2、说明海马和前额叶皮层在记忆中的作用。3、什么是感觉记忆?局部报告法说明了什么?4、短时记忆的特点是什么?5、为什么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会发生遗忘?6、说明工作记忆的含义、成分及各成分的功能。7、什么是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的保存形式是什么?8、影响长时记忆遗忘的因素是什么?9、什么是内隐记忆?研究内隐记忆有什么意义?10、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关系是什么?第七章思维第一节思维的一般概念一、思维的概念及特征・思维是(thinking)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问题解决和决策等活动中。概念、表象以及动作等是思维的基本的构建单位,而推理、问题解决和决策等则体现了思维的过程。思维有以下特征:①概括性,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②间接性,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认识。③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思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程。它常常只想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这就需要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进行更新和改组。二、思维的种类:根据思维任务的性质、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A直观动作思维,又称实践思维,解决问题的方式依赖于实际的动作,通过实际操作解决直观具体问题的思维活动,就是直观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问题。C逻辑思维,当人们面对理论性质的任务,并要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来解决问题时,这种思维称为逻辑思维。A经验思维,指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叫做经验思维。B理论思维,根据科学的概念和论断,判断某一事物,解决某个问题。A直觉思维,是人们面临新的问题、新的事物和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活动。这是一种直接的领悟性的思维。具有快速性、跳跃性的特点。B分析思维,也就是逻辑思维,他是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的结论。A辐合思维(convergentthinking)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B发散思维(divergentthinking)是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大量、独特的新思想。A常规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B创造性思维,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除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第二节表象一、表象表象(image)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表象是指当前不存在的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表象的特征:①直观性,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的;②概括性,表象是人们多次知觉的结果,它不表征事物的个别属性,而是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因此表象具有抽象性。③可操作性,由于表象是知觉的类似物,因此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这种操作就像人们通过外部动作控制和操作客观事物一样。(心理旋转实验mentalrotation)表象的脑机制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①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②表相促进问题的解决。第三节概念一、概念的含义概念(concept)是具有共同属性的一类事物的总称。每一个概念都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概念具有不同的等级或层次,有上位概念、基本概念和下位概念等不同层次。概念和词是不可分的。概念的种类:根据概念反映事物属性的数量及其相互关系A合取概念(conjunctiveconcept),根据一类事物中单个或多个相同属性形成的概念,它们在概念中必须同时存在,缺一不可。是最普遍的概念,如毛笔;B析取概念是根据不同的标准,结合单个或多个属性所形成的概念,如好学生;C关系概念是指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的概念,如高低。根据概念形成的自然性A自然概念(naturalconcept),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概念。自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由事物自身的特征决定的。B人工概念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为模拟自然概念的形成过程而人为地制造一种概念,他的内涵和外延常常可以人为地确定。二、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概念形成(conceptformation)是指个体掌握概念本质属性的过程。赫尔(Hull)首次用汉字的偏旁部首作概念,用无意义音节给它们命名,如用00代表“氵”。布鲁纳(Bruneretal.)等人做了具有代表性的图片选取探讨概念的实验。人工概念形成的途径:①假设检验说,认为概念形成的过程是不断提出假设、验收假设的过程。②样例学习说,认为自然概念的形成以样例学习为主,即在掌握自然概念时,不是掌握它的一个或者几个本质特征,而是对概念样例的记忆。人们通过把某一样例与原型进行匹配而形成概念。三、概念结构的理论概念结构理论主要有层次网络模型(hierarchical-model)、激活扩散模型等。层次网络模型认为具有类属关系的概念组成了一个概念的网络。在网络中,层次越高的概念,其抽象概括的水平越高。激活扩散模型认为,概念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概念网络。在概念网络中,连线越短表示概念间的联系越紧密。当一个概念被加工时,其激活会自动传递到相关的概念,使得相关的概念也得到激活。语义启动效应(semanticprimingeffect)医生奶油护士第四节推理推理(reasoning)是指根据一般原理推出新结论,或者从具体事物或现象中归纳出一般规律的思维活动。前者叫演绎推理(deductivereasoning),后者叫归纳推理(inductivereasoning)。一、三段论推理三段式推理(syllogism),是由两个假定真实的前提,和一个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合这两个前提的结论所组成。人们在进行三段论推理时,有时会得出错误的决定。有人认为,前提出现形式所造成的气氛是造成推理错误的原因;有人认为,三段论推理中发生的错误是由于人们错误地解释了前提;还有人认为,推理的错误是由于人们倾向于在前提的基础上创建一个心理模型,而忽略创建其他可能的心理模型造成的。二、线性推理线性推理(linearsyllogism)又称关系推理,在这种推理中,所给予的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逻辑项之间的可传递性的关系。三、条件推理条件推理(conditionalreasoning)是指人们利用条件性命题进行的推理。在条件推理中,人们倾向于证实某种假设或规则,而很少去证伪它们,存在一种对规则进行证实的倾向,这叫证实倾向(confirmationbias)。一种观点认为,证实倾向是由于材料的抽象性、人工性导致的。第五节问题解决一、问题解决的概念问题解决(problemsolving)是由一定情境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或者说问题解决是对问题空间进行搜索,以找到一条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的通路。20世纪70年代,纽威尔和西蒙(Newell&Simon)通过对问题解决的计算机模拟,提出了“通用问题解决者模型"(generalproblemsolvermodel)。问题的种类:根据问题的明确程度,A界定清晰的问题(welldefinedproblem),指初始状态(initialstate)、目标状态(goalstate)以及由初始状态如何达到目标状态的一系列过程都很清楚的问题。B界定模糊的问题(illdefinedproblem),是指问题的初始状态或目标状态没有清楚地说明,或者两者都没有明确的说明,这些问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根据问题解决时,问题解决者有无对手,A对抗性问题(adversaryproblem),B非对抗性问题(non-adversaryproblem)。根据问题解决时,解题者具有的相关知识的多少,A语义丰富的问题(semanticallyrichproblems);B语义贫乏的问题(semanticallyimpoverishedproblems)。问题种类的划分是相对的,而不是彼此割裂的。二、问题解决的脑机制问题解决是整个脑的功能,特别是大脑皮层的功能。大脑皮层的额叶负责编制行为的程序,调节和控制人们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同时还要将行为的结果与最初的目的进行对照,以保证活动的完成。大脑半球左侧额叶、顶-枕叶和问题解决也有密切的关系。三、问题解决中的策略算法策略(algorithmstrategy)就是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启发法(heuristicmethod),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