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历史中考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复习练习题课件_第1页
2021年历史中考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复习练习题课件_第2页
2021年历史中考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复习练习题课件_第3页
2021年历史中考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复习练习题课件_第4页
2021年历史中考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复习练习题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广东中考历史2021广东中考历史1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一、单项选择题1.(2020长沙)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下列选项对研究三国时期历史最为可信的是(

)A.三国吴简 B.《三国演义》C.《资治通鉴》D.官渡之战战场遗址A

一、单项选择题A.三国吴简 B.《三国演义》C.《资治通32.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对右图所反映的这一历史时期,解读最准确的是(

)A.社会稳定,经济发展B.实现局部统一,为再次统一创造了条件C.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D.民族矛盾尖锐B

2.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对右图所43.《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载,公元230年,孙权“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亶洲在海中……其上人民,时有至会稽货布。会稽东县人海行,亦有遭风流移至亶洲者。所在绝远,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数千人还”。材料表明东吴(

)A.实行宽松的商业政策 B.孙权重视海外经济利益

C.统治范围已远达海外 D.民间与亶洲已有交往D

3.《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载,公元230年,孙权“遣将军卫54.下图是学生整理的知识结构图。图中①处应是(

)A.西晋短暂的统一 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科举制度的创建 D.江南地区经济开发D

4.下图是学生整理的知识结构图。图中①处应是()A.西晋65.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使长期以来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距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了北方

B.人口南迁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C.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D.全国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B

5.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76.(2020潍坊)与早期佛像相比,云冈石窟中期部分佛像的服饰,已具有汉族服饰的风格和特色。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张骞通西域

B.玄奘西行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辽宋和战C

6.(2020潍坊)与早期佛像相比,云冈石窟中期部分佛像的服87.下面地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A.促进了民族交融

B.统一了黄河流域C.巩固了北部疆域

D.开发了江南地区A7.下面地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A.促进了民族98.“(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材料突出说明北魏孝文帝(

)A.重视汉族文化 B.注重学以致用

C.锐意改革旧俗 D.潜心文学创作A

8.“(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109.迁都洛阳后,北魏孝文帝亲自到鲁城(今山东曲阜)祭祀孔子,封孔氏后人为官,并让兖州刺史修复孔子墓。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统一黄河流域 B.开发江南经济

C.笼络守旧势力 D.学习先进文化D

9.迁都洛阳后,北魏孝文帝亲自到鲁城(今山东曲阜)祭祀孔子,1110.“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以下表述在材料中能得到直接支持的是北魏孝文帝(

)A.运用智慧才迁都成功 B.改革增强了北魏实力

C.禁用了本民族的语言 D.改革致使北魏被同化C10.“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1211.(2020杭州)下图是三国两晋时期的墓砖壁画“犁耕图”,出土于甘肃嘉峪关地区。下列对该出土文物信息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A.棉布已成为当时人们的主要衣料

B.曲辕犁在当时已得到广泛的应用C.反映了魏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牛耕

D.展现了当时河西地区农业生产的场景D

11.(2020杭州)下图是三国两晋时期的墓砖壁画“犁耕图”1312.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见下图),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中外交往 B.经济发展

C.民族交融 D.国家统一C

12.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1413.丧葬文化能够一定程度反映当时的历史社会风貌。图1与图2是北方某时期的墓葬壁画,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从图1到图2变化直接相关的是(

)图1

图2A.张骞通西域 B.商鞅变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文成公主入藏C

13.丧葬文化能够一定程度反映当时的历史社会风貌。图1与图21514.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下列对此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内迁各族的文化习俗影响了汉族

B.洛阳贵族官僚生活简朴C.汉族的习俗影响了内迁各族

D.洛阳贵族官僚盲目攀比A

14.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下1615.北魏前期的云冈石窟佛像具有典型的胡人特征,后期的龙门石窟佛像造型具有中原文化特征。这种变化反映了北魏(

)A.民族融合加强 B.统治区域扩大

C.对外交流频繁 D.佛教影响削弱A

15.北魏前期的云冈石窟佛像具有典型的胡人特征,后期的龙门石1716.学者苏秉琦指出:“五胡不是野蛮人,是牧人,他们带来的有战乱,但不只是战乱,还有北方民族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此观点旨在强调(

)A.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B.孝文帝推动了民族交融C.少数民族比汉族先进 D.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特征D

16.学者苏秉琦指出:“五胡不是野蛮人,是牧人,他们带来的有1817.《齐民要术》记载:“地势有良薄,良田宜种晚,薄田宜种早。良地非独宜晚,早亦无害;薄地宜早,晚必不成实也。”由材料可知(

)A.农业生产要起早贪黑

B.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C.良田早种无害晚种有害

D.薄田不能早种要晚种B

17.《齐民要术》记载:“地势有良薄,良田宜种晚,薄田宜种早1918.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种谷》中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这反映出作者主张(

)A.改进生产技术 B.发展商品生产

C.遵循自然规律 D.重视理论研究C

18.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种谷》中写道:“顺天时,2019.“以六觚之一面乘一弧半径,三之,得十二觚之幂……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以此为基础,取得领先世界近千年成果的是(

)A.华佗 B.祖冲之

C.毕昇 D.汤显祖B19.“以六觚之一面乘一弧半径,三之,得十二觚之幂……割之又2120.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遗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之一。对以下图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的考古发现的解释,说法正确的是(

)①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②说明民族交融成为一种历史趋势③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④那里的人们行为怪异,喜穿异族服装,吃异族食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A20.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遗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之一。对以下22二、综合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北魏兴起于蒙古高原,初以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为首都,为便于向南扩张而以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为南都,后遂迁都平城。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平城被称为北京。——华林甫《中国地名史话》(齐鲁书社)二、综合题23材料二

迁居洛阳的鲜卑族人,经过三十年,大体上已经汉化。一个统治民族仅仅经过三十年时间,就与被统治民族相融合,不能不说是孝文帝汉化政策的极大成功。——樊树志《国史十六讲》(中华书局)材料二迁居洛阳的鲜卑族人,经过三十年,大体上已经汉化。一个24材料三

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进步的现象。特别是那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中原汉族的少数民族,一旦走进黄河流域这个汉文化的摇篮,他们就终究要融入这个汪洋大海之中。——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1)根据材料一,归纳北魏迁都的过程及特点。北魏不断迁都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三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进步的现象。特别是那25过程:由盛乐迁至平城,再迁至洛阳。特点:不断南迁。原因:①北方保守势力强大,经济落后,外来威胁严重;②中原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③统治中原地区的需要。过程:由盛乐迁至平城,再迁至洛阳。26(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表现。易服装、讲汉话、用汉姓、通婚姻、改籍贯。(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表现。易服装、讲27(3)孝文帝改革对鲜卑族的发展历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是如何认识材料三的观点的?影响:与汉族完全融合,历史上的鲜卑族最终消失。认识: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进入中原后,必然会被中原的文明所征服。这一过程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发展进步,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及发展。(3)孝文帝改革对鲜卑族的发展历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是如何282021广东中考历史2021广东中考历史29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30一、单项选择题1.(2020长沙)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下列选项对研究三国时期历史最为可信的是(

)A.三国吴简 B.《三国演义》C.《资治通鉴》D.官渡之战战场遗址A

一、单项选择题A.三国吴简 B.《三国演义》C.《资治通312.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对右图所反映的这一历史时期,解读最准确的是(

)A.社会稳定,经济发展B.实现局部统一,为再次统一创造了条件C.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D.民族矛盾尖锐B

2.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对右图所323.《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载,公元230年,孙权“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亶洲在海中……其上人民,时有至会稽货布。会稽东县人海行,亦有遭风流移至亶洲者。所在绝远,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数千人还”。材料表明东吴(

)A.实行宽松的商业政策 B.孙权重视海外经济利益

C.统治范围已远达海外 D.民间与亶洲已有交往D

3.《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载,公元230年,孙权“遣将军卫334.下图是学生整理的知识结构图。图中①处应是(

)A.西晋短暂的统一 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科举制度的创建 D.江南地区经济开发D

4.下图是学生整理的知识结构图。图中①处应是()A.西晋345.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使长期以来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距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了北方

B.人口南迁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C.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D.全国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B

5.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356.(2020潍坊)与早期佛像相比,云冈石窟中期部分佛像的服饰,已具有汉族服饰的风格和特色。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张骞通西域

B.玄奘西行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辽宋和战C

6.(2020潍坊)与早期佛像相比,云冈石窟中期部分佛像的服367.下面地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A.促进了民族交融

B.统一了黄河流域C.巩固了北部疆域

D.开发了江南地区A7.下面地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A.促进了民族378.“(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材料突出说明北魏孝文帝(

)A.重视汉族文化 B.注重学以致用

C.锐意改革旧俗 D.潜心文学创作A

8.“(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389.迁都洛阳后,北魏孝文帝亲自到鲁城(今山东曲阜)祭祀孔子,封孔氏后人为官,并让兖州刺史修复孔子墓。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统一黄河流域 B.开发江南经济

C.笼络守旧势力 D.学习先进文化D

9.迁都洛阳后,北魏孝文帝亲自到鲁城(今山东曲阜)祭祀孔子,3910.“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以下表述在材料中能得到直接支持的是北魏孝文帝(

)A.运用智慧才迁都成功 B.改革增强了北魏实力

C.禁用了本民族的语言 D.改革致使北魏被同化C10.“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4011.(2020杭州)下图是三国两晋时期的墓砖壁画“犁耕图”,出土于甘肃嘉峪关地区。下列对该出土文物信息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A.棉布已成为当时人们的主要衣料

B.曲辕犁在当时已得到广泛的应用C.反映了魏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牛耕

D.展现了当时河西地区农业生产的场景D

11.(2020杭州)下图是三国两晋时期的墓砖壁画“犁耕图”4112.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见下图),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中外交往 B.经济发展

C.民族交融 D.国家统一C

12.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4213.丧葬文化能够一定程度反映当时的历史社会风貌。图1与图2是北方某时期的墓葬壁画,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从图1到图2变化直接相关的是(

)图1

图2A.张骞通西域 B.商鞅变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文成公主入藏C

13.丧葬文化能够一定程度反映当时的历史社会风貌。图1与图24314.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下列对此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内迁各族的文化习俗影响了汉族

B.洛阳贵族官僚生活简朴C.汉族的习俗影响了内迁各族

D.洛阳贵族官僚盲目攀比A

14.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下4415.北魏前期的云冈石窟佛像具有典型的胡人特征,后期的龙门石窟佛像造型具有中原文化特征。这种变化反映了北魏(

)A.民族融合加强 B.统治区域扩大

C.对外交流频繁 D.佛教影响削弱A

15.北魏前期的云冈石窟佛像具有典型的胡人特征,后期的龙门石4516.学者苏秉琦指出:“五胡不是野蛮人,是牧人,他们带来的有战乱,但不只是战乱,还有北方民族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此观点旨在强调(

)A.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B.孝文帝推动了民族交融C.少数民族比汉族先进 D.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特征D

16.学者苏秉琦指出:“五胡不是野蛮人,是牧人,他们带来的有4617.《齐民要术》记载:“地势有良薄,良田宜种晚,薄田宜种早。良地非独宜晚,早亦无害;薄地宜早,晚必不成实也。”由材料可知(

)A.农业生产要起早贪黑

B.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C.良田早种无害晚种有害

D.薄田不能早种要晚种B

17.《齐民要术》记载:“地势有良薄,良田宜种晚,薄田宜种早4718.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种谷》中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这反映出作者主张(

)A.改进生产技术 B.发展商品生产

C.遵循自然规律 D.重视理论研究C

18.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种谷》中写道:“顺天时,4819.“以六觚之一面乘一弧半径,三之,得十二觚之幂……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以此为基础,取得领先世界近千年成果的是(

)A.华佗 B.祖冲之

C.毕昇 D.汤显祖B19.“以六觚之一面乘一弧半径,三之,得十二觚之幂……割之又4920.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遗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之一。对以下图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的考古发现的解释,说法正确的是(

)①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②说明民族交融成为一种历史趋势③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④那里的人们行为怪异,喜穿异族服装,吃异族食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A20.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遗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之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