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认证医学基础11(打印版)_第1页
IT认证医学基础11(打印版)_第2页
IT认证医学基础11(打印版)_第3页
IT认证医学基础11(打印版)_第4页
IT认证医学基础11(打印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根底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结构、生理功能及常见疾病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分布于其它器官的内分泌细胞组成。它与神经系统相辅相成,共同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代谢,维持内环境稳定,并影响行为和控制生殖等。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有: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松果体、胰岛、胸腺和性腺等。第一节激素概述一、概述1、激素:是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具有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2、激素的传递方式包括:〔略〕第一节激素概述二、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略〕激素受体:靶细胞上存在着能与激素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蛋白,称为激素受体。受体一般是糖蛋白,有些分布在靶细胞膜外表,称为细胞外表受体;有些分布在细胞内部,称为细胞内受体〔如甲状腺素受体〕第一节激素概述三、激素的分类:按化学结构分为四类。第一类为类固醇,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第二类为氨基酸衍生物,有甲状腺素、肾上腺髓质激素、松果体激素等。第三类激素的结构为肽与蛋白质,如下丘脑激素、垂体激素、胃肠激素、降钙素等。第四类为脂肪酸衍生物,如前列腺素。

第一节激素概述四、激素的作用机制〔略〕第二节内分泌腺结构和功能一、垂体与下丘脑〔一〕概述1、下丘脑:又称丘脑下部。是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较高级神经中枢所在。2、垂体:包括腺垂体和神经垂体第二节内分泌腺结构和功能3、下丘脑-垂体系统:①下丘脑-腺垂体系统:下丘脑促垂体区的肽能神经元通过所分泌的肽类神经激素,经垂体门脉系统转运到腺垂体,调节相应的腺垂体激素的分泌;②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肽类神经激素可以通过轴浆流动方式,经轴突直接到达神经垂体,并贮存于此。第二节内分泌腺结构和功能〔二〕下丘脑分泌的激素腺垂体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素〔T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生长素释放激素〔GHRH〕、生长素抑制激素〔GIH或S.S.)、泌乳素释放激〔PRH〕、促黑激素释放因子激素〔MRF〕促黑激素释放抑制因子〔MIF〕神经垂体激素:血管升压素〔VP〕或抗利尿激素〔ADH〕、催产素〔OXT〕第二节内分泌腺结构和功能〔三〕垂体分泌的激素1、腺垂体分泌的激素①生长素(GH):促进生长发育:刺激软骨及软组织生长;对代谢的影响: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脂肪分解;抑制外周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可升高血糖。

第二节内分泌腺结构和功能②催乳素(PRL):分娩后促进已发育好的乳腺分泌乳汁等。③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作用于肾上腺皮质的束状带和网状带,使其细胞增生,并促进糖皮质激素的合成和分泌。④促甲状腺激素(TSH):主要刺激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⑤黑素细胞刺激素(MSH):刺激黑素细胞合成黑色素,导致皮肤毛发变黑。第二节内分泌腺结构和功能⑥促性腺激素:卵泡刺激素(FSH)/精子生成素:促进卵泡生长发育、成熟,并在黄体生成素作用下,促进卵泡分泌雌激素;促进睾丸曲细精管生成精子。黄体生成素(LH)/间质细胞刺激素:促进卵泡分泌雌激素,在卵泡刺激素作用下,促进排卵,使卵泡生成和维持黄体,促进黄体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促进睾丸间质细胞生长发育,分泌雄激素。第二节内分泌腺结构和功能2、神经垂体分泌的激素①抗利尿激素/加压素:促进肾脏集合管和远曲小管后段对水分子的重吸收。〔抗利尿激素缺乏时,每天尿量可多至十几升,称为尿崩症〕②催产素:对妊娠晚期子宫有强烈刺激收缩的作用;促进乳腺排乳。第二节内分泌腺结构和功能二、甲状腺〔一〕部位及结构:位于气管上端的两侧,呈蝴蝶形。分左右两叶,中间以峡部相连,峡部横跨第二、三气管软骨的前方,正常人在吞咽时甲状腺随喉上下移动。甲状腺的前面仅有少数肌肉和筋膜覆盖,故稍肿大时可在体表摸到。

第二节内分泌腺结构和功能〔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功能: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和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即甲状腺素〕1、促进生长发育:促进长骨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尤其在出生前4个月〕,促进垂体分泌生长素〔允许作用〕。如儿童在生长时期甲状腺功能减退那么出现发育不全,智力迟钝,身体矮小,临床上称为呆小症。第二节内分泌腺结构和功能2、对代谢的影响①能量代谢〔产热效应〕:提高大多数组织的耗氧率,增加产热效应。②对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作用:蛋白质代谢:正常时促进蛋白质合成,特别是使骨、骨骼肌、肝等蛋白质合成明显增加。而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反而使蛋白质〔尤其骨骼肌〕大量分解,因而消瘦无力。糖代谢:促进糖的吸收,肝糖原分解的作用。同时促进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脂代谢:促进脂肪分解氧化;同时促进胆固醇的合成与降解〔促降解更明显〕。第二节内分泌腺结构和功能3、其它: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特别是对交感神经系统;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甲亢病人常表现为容易冲动、失眠、心动过速和多汗〕第二节内分泌腺结构和功能三、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甲状旁腺:四颗,位于甲状腺两侧的后缘内,左右各两个,总重量约100毫克。第二节内分泌腺结构和功能〔一〕甲状旁腺激素:使血钙升高,血磷降低,使血液中钙与磷保持适宜的比例。抑制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促进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促进骨细胞放出磷和钙进入血液第二节内分泌腺结构和功能〔二〕降钙素:由甲状腺的腺泡旁细胞分泌,使血钙降低抑制破骨细胞的生产,减弱破骨细胞的活性,使骨释放钙减少。增强成骨细胞的活性,促进骨盐沉积。抑制肾小管对钙、磷吸收。第二节内分泌腺结构和功能四、胰岛是散在胰腺腺泡之间的细胞团。仅占胰腺总体积的1%~2%。胰岛细胞主要分为五种,其中A细胞占胰岛细胞总数约25%,分泌胰高血糖素;B细胞约占60%,分泌胰岛素。D细胞数量较少,分泌生长抑素。另外还有PP细胞及D1细胞,数量很少,PP细胞分泌胰多肽。第二节内分泌腺结构和功能第二节内分泌腺结构和功能〔一〕胰岛素的主要作用1、糖代谢:促进全身各组织〔尤其肝细胞和肌细胞〕摄取葡萄糖,并且促进它们对葡萄糖的贮存和利用;促进葡萄糖氧化作为能量来源;抑制糖原分解和糖异生。2、脂肪代谢:促进肝细胞合成脂肪并贮存起来;抑制脂肪分解。〔胰岛素缺乏时可引起血脂升高,导致动脉硬化〕。3、蛋白质代谢: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合成蛋白质;抑制蛋白质分解。第二节内分泌腺结构和功能〔二〕胰高血糖素:作用与胰岛素相反促进肝脏糖原分解和葡萄糖异生,使血糖明显升高。促进脂肪分解,使酮体增多。第二节内分泌腺结构和功能五、肾上腺位置:位于肾脏上方,左右各一。结构:外周部为皮质,占大局部;中心部为髓质,占小局部第二节内分泌腺结构和功能肾上腺皮质:分为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三层。球状带腺细胞主要分泌盐皮质激素。束状带与网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网状带还分泌少量性激素。第二节内分泌腺结构和功能〔一〕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和性激素1、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以皮质醇〔氢化可的松〕为主,有少量皮质酮。〔1〕调节物质代谢:糖代谢:促进蛋白质分解,使氨基酸在肝中转变为糖原;对抗胰岛素的作用,抑制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使血糖升高。脂肪代谢:促进四肢脂肪组织分解,腹、面、两肩及背部脂肪合成。〔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蛋白质代谢:促进肝外蛋白质分解〔尤其肌肉组织〕;抑制蛋白质合成。第二节内分泌腺结构和功能〔2〕抗有害刺激应激反响:当机体遇到创伤、感染、中毒等有害刺激时,血中糖皮质激素浓度升高,增强机体的对有害刺激的抵抗力和耐受力。第二节内分泌腺结构和功能〔3〕其它作用增强骨髓对红细胞和血小板的造血功能,使中性粒细胞增加,抑制淋巴组织增生。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降解减慢;提高血管平滑肌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敏感性;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溃疡患者慎用或禁用〕

第二节内分泌腺结构和功能2、盐皮质激素:主要作用为调节水、盐代谢。以醛固酮作用最强,脱氧皮质酮次之。促进肾小管对钠和水的重吸收并促进钾的排泄影响组织细胞的通透性,促使细胞内的钠和水向细胞外转移,细胞外液中的钾向细胞内移动。3、性激素:以雄激素为主,可促进性成熟。〔雄性激素分泌过量时可使女性男性化〕

第二节内分泌腺结构和功能〔二〕肾上腺髓质激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属儿茶酚胺类激素〕根本作用:同交感神经兴奋的作用相同〔心跳加强加快,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支气管舒张,改善氧的供给等〕应急反响:当机体遭遇紧急情况时〔如恐惧、惊吓、焦虑、创伤或失血等〕,交感神经活动加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急剧增加,以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第三节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一、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病症,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第三节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一〕分类Ⅰ型糖尿病〔多为青少年〕Ⅱ型糖尿病:比例约为95%妊娠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第三节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二〕病因1、1型糖尿病自身免疫系统缺陷〔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遗传因素: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病毒感染:引起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脊髓灰质炎的病毒。第三节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2、2型糖尿病遗传因素肥胖:为重要因素,尤其身体中心型肥胖病人。年龄:多在55岁以后发病生活方式:高热量食物,运动减少等。第三节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3、妊娠糖尿病激素异常:妊娠时胎盘产生多种供胎儿发育生长的激素,可阻断母体胰岛素作用〔第24周-28周为顶峰期〕遗传根底:妊娠糖尿病的患者将来出现2型糖尿病的危险大。肥胖症第三节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三〕临床表现1、根本病症:三多一少多食:由于大量尿糖丧失,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增加;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易产生饥饿感。多饮:由于多尿,水分丧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刺激口渴中枢,出现烦渴多饮,饮水量和饮水次数都增多。多尿:每昼夜尿量达3000~5000毫升。排尿次数增多。糖尿病人血糖浓度增高,形成渗透性利尿。消瘦:由于胰岛素缺乏,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来补充能量和热量。第三节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2、并发症急性代谢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控制不良的1型患者;严重感染和应激状态下的2型患者。低血糖:使用胰岛素,促胰岛素分泌剂患者多见。感染:皮肤、胆道、泌尿道等感染。第三节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心脑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大、中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微血管病变: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多见,表现为肢端对称性感觉异常〔手套或袜子状分布〕,可有疼痛,晚期出现运动神经受损,肌肉萎缩等。足溃疡:俗称“糖尿病足〞,主要由下肢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加以局部受压甚而损伤所致。第三节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四〕诊断标准〔P279〕第三节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五〕治疗控制目标空腹血糖≤7.0mmoI/L〔最好<6.1mmoI/L〕,餐后2小时≤10.0mmoI/L〔最好<8.0mmoI/L〕,糖化血红蛋白<6.5%;血压<140/90mmHg总胆固醇〔TC〕<6.0mmoI/L;甘油三酯〔TG〕<2.2mmoI/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mmoI/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0mmoI/L;体重指数〔kg/m2〕<27〔男〕<26〔女〕第三节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1、糖尿病教育2、饮食治疗:低糖、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纤维素、高维生素饮食。3、体育锻炼:餐后1-2小时,中等强度,每次30-60分钟4、自我监测:三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血糖监测;每2-3个月进行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第三节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5、口服降糖药物Ⅰ、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非磺脲类〕: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1〕磺脲类:适用于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Ⅱ型糖尿病。一代〔甲磺丁脲〕;二代〔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本脲、格列喹酮等〕;三代〔格列美脲等〕二代降糖强度从强至弱的次序为: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齐特第三节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格列吡嗪:较格列本脲较少引起低血糖反响,适合老年患者使用。格列齐特:有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作用,可有效防止微血栓形成,适用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或伴血管病变者。格列本脲:在所有磺酰脲类药中降糖作用最强,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易发生低血糖反响,老人和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格列美脲:比其他口服降糖药更少影响心血管系统;其体内半衰期可长达9小时,只需每日口服1次。第三节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2〕非磺脲类:新型促胰岛素分泌剂,如瑞格列奈〔诺和龙〕、那格列奈等降糖作用更快、更短;不引起严重的低血糖、不引起肝脏损害,药物相互作用较少适用于餐后血糖的控制,不进餐不服药不适合与磺脲类药物联合使用第三节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Ⅱ、双胍类:苯乙双胍、二甲双胍〔降糖作用较弱,但毒性较小〕促进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抑制葡萄糖异生、降低肝糖原输出、延迟葡萄糖在肠道吸收等。不刺激胰岛β细胞,对正常人几乎无作用肥胖糖尿病患者的一线用药第三节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Ⅲ、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竞争性抑制麦芽糖酶、葡萄糖淀粉酶及蔗糖酶,阻断1,4—糖苷键水解,延缓淀粉、蔗糖及麦芽糖在小肠分解为葡萄糖,降低餐后血糖。可用于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餐后血糖可与其它类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合用。第三节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Ⅳ、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有并发心血管疾病风险,已停用〕、吡格列酮等提高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利用胰岛素的能力,改善糖代谢及脂质代谢,能有限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单独使用不引起低血糖,常与磺脲类、二甲双胍或胰岛素合用,能提高疗效。第三节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6、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胰岛素注射不会有成瘾和依赖性。对糖代谢的生理作用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糖原合成与储存;抑制糖原的分解第三节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Ⅰ、按药效时间长短分类超短效:注射后15分钟起作用,顶峰浓度1~2小时。短效(速效):注射后30分钟起作用,顶峰浓度2~4小时,持续5~8小时。中效(低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后2~4小时起效,顶峰浓度6~12小时,持续24~28小时。长效(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后4~6小时起效,顶峰浓度4~20小时,持续24~36小时。预混:将短效与中效预先混合,可一次注射,且起效快(30分钟),持续时间长达16~20小时。常见30%短效和70%中效预混;短、中效各占50%的预混两种。CompanyLogo51Ⅱ、适应症:1型糖尿病患者〔自身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根底上,如果血糖仍然未到达控制目标〔如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仍大于7.0%〕,即可开始口服药物和胰岛素的联合治疗其它:糖尿病痛症酸中毒;合并严重感染或高热;合并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或肾小球硬化症、心脑血管意外;有消耗性疾病,需外科手术或妊娠分娩等。

CompanyLogo52Ⅲ、胰岛素的剂量初用剂量:每日所需剂量单位数=〔空腹血糖克数-0.1〕×3×体重〔千克〕以后根据餐前尿糖结果逐步调整

第三节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CompanyLogo53Ⅳ、胰岛素的副作用低血糖反响:饥饿、头晕、心悸、多汗、软弱等,可口服糖水或含糖高的食物;变态反响: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胰岛素抵抗:如无合并症糖尿病患者每日需要量大于200u,历时48小时以上。可调换制剂、或口服强的松制剂等。

第三节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CompanyLogo547、胰腺移植和胰岛细胞移植:适用于1型糖尿病,5年以上病史,外源性胰岛素控制不佳,经常出现酮症酸中毒和低血糖发作等患者。

第三节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CompanyLogo55二、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指甲状腺本身的病变引发的甲状腺激素增多,进人循环血中,作用于全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机体的神经、循环、消化等各系统的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的总称。其病因主要是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多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Plummer病〕

第三节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CompanyLogo56〔一〕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免疫功能障碍可以引起体内产生甲状腺自身抗体,抗体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TSH受体结合,刺激甲状腺细胞增生和功能增强。

第三节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CompanyLogo57〔二〕临床表现:可轻可重,可明显也可不明显,可暂时的或持续存在的。Graves病在20-40岁最常见。1、甲状腺肿大:呈弥漫性对称性,质地软,有弹性,肿大程度与病情不一定平行。

第三节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CompanyLogo582、甲状腺毒症:高代谢综合征:怕热、多汗、皮肤潮湿,也可有低热;易饿,多食,而消瘦;心血管系统:心慌,心率增快,严重者出现心房纤颤、心脏扩大及心力衰竭;收缩压升高,脉压增大;消化系统:肠蠕动增快,常有大便次数增多,腹泻;精神神经系统:容易冲动、兴奋、多语、好动、失眠、舌及手伸出可有细微颤抖;疲乏、无力、易疲劳;

第三节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CompanyLogo593、甲状腺外的表现突眼:良性突眼:和交感神经兴奋眼外肌群和上睑肌所致。眼球突出、瞬目减少、上眼睑退缩、眼裂增宽、双眼下视露白、上看前额皮肤不能皱起等,治疗后可自行恢复;恶性突眼:眼眶内脂肪增加、肌肉增粗、淋巴细胞浸润等导致。怕光、复视、视力减退、眼球活动受限或固定等。其它:阵发性肢体麻痹、胫前局限性粘液水肿、甲状腺杵状指或男性乳房增生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