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大疼痛学课件01疼痛学基础知识_第1页
首都医大疼痛学课件01疼痛学基础知识_第2页
首都医大疼痛学课件01疼痛学基础知识_第3页
首都医大疼痛学课件01疼痛学基础知识_第4页
首都医大疼痛学课件01疼痛学基础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疼痛学基础知识

疼痛的定义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包含感觉和情感两个部分,感觉成分有特殊感受器、感受器激活所需的适宜刺激、感受器的定位分布和对刺激强度的鉴别等;情感成分是与逃避的驱动相关,易受过去经验影响,难以监测。感受器:与接受疼痛刺激有关的一种没有包裹的神经末梢,形状呈杂草状或不规则型。这种感受器在多数情况下有一层薄薄的髓鞘覆盖,但通常被认为没有髓鞘,或者说是“裸露”的神经末梢。由于伤害性感受器细胞的游离神经末梢无特化结构,又过于细小,故无理想方法在感受器水平直接研究感受器如何将刺激转换成电能。目前认为可能是感受器外周末梢有机械敏感性。不同的机械的、热的或化学的刺激均可以引起疼痛。疼痛或伤害性信号被感受器和神经元传送至更高级的大脑中枢,这些传入神经纤维与传递非伤害性的躯体感受信号的神经纤维不同。晡乳类动物的躯体感受系统由四组传入纤维组成,并根据他们的解剖,传导速率和感受方式的转换不同而进行区分:初级传入纤维及其功能特征受体纤维类型传导速度,直径功能本体感受肌梭传入Aα70-12015-20

肌肉张力长度速度机械敏感性触觉,环层等Aβ40-705-15

触,颤动震动等

温度觉游离神经末梢Aδ10-351-5

无害冷觉

游离神经末梢C0.5-1〈1无害温觉伤害性游离神经末梢Aδ10-351-5锐痛游离神经末梢C0.5-1〈1

烧灼痛有髓鞘的中等直径的Aδ纤维具有游离的神经末梢,转换伤害性或高阈值的热、机械和化学性刺激。无髓鞘、直径细的C类纤维也具有游离神经末梢,转换伤害性的热、机械和化学信号。它们对感受区域的刺激产生反应是以慢适应和刺激消退后的持续冲动这种特殊方式进行的。Aδ纤维介导第1类疼痛(细觉疼痛),具有良好的定位,常被描述为锐痛或刺痛。C类纤维传导速度慢,介导第2类疼痛(特发性疼痛),于细觉疼痛后短暂发生,定位模糊或难以定位,被描述为烧灼痛或钝痛。痛觉的产生我们应该认识到并非所以的刺激均引起疼痛。其中刺激强度是感受器产生疼痛的决定因素。当超过了一定的刺激强度阈值,对大多数感受器来说,任何刺激都能产生疼痛,这个特殊的阈值-称为伤害性刺激,可以产生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

伤害性感受与痛觉

伤害性感受(nociception):指中枢神经系统对各种伤害性传入信息的加工和反应,它可以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各个水平。从低等动物到人均有。我们对实验动物的刺激反应的监测不属于疼痛而属于伤害性刺激。痛觉(pain)是指发生在躯体某一部分的厌恶和不愿忍受的感觉,发生在脑的高级部位,尤其大脑皮层,是人类所特有的。

疼痛的分类按致病原因分为炎症性痛和神经病理性痛炎症性痛:创伤或病毒感染及外科手术等引起的外周组织损伤导致的疼痛。由炎症的存在而产生对伤害性刺激敏感性增强和反应阈值降低称痛觉过敏(hyperalagesia);在伤害性刺激后非伤害性的热或机械性刺激可以产生疼痛,这被称为触诱发痛(allodynia)。神经病理性痛由创伤感染或代谢性疾病引起的神经损伤所造成的疼痛。实验性的神经损伤模型如慢性坐骨神经或神经根损伤(CCI),可以产生自发痛,灼热痛觉过敏和触诱发痛。与临床的某些神经病理痛相似。炎症性痛觉过敏和神经病理性痛觉过敏临床表现很相似,但它们产生机理有根本区别:炎症性痛觉过敏状态下神经系统的基本特征是从外周到中枢感觉的通路是完整的,炎症引起局部化学环境变化,产生的炎症因子直接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改变其敏感性,感觉冲动不断增加导致对刺激的反应加大。神经病理性痛觉过敏的特点是神经系统感觉通路是不完整的,部分外周感觉传入纤维缺损,损伤的初级神经元不同部位发生许多生理和形态的改变,轴突长芽,形成神经瘤。长芽的神经能自发放电,并对机械、化学和热等刺激产生反应。因此异位放电在神经病理性痛觉过敏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异位放电的产生可源于自损伤局部的化学物质刺激和新钠通道的激活。痛阈和耐痛阈痛阈和耐痛阈是区分感觉成分和情感成分的指标。阈值是感觉系统对刺激反应的一个特性,痛阈是对痛觉刺激的最小感知。不同个体或同一个体的不同时间,痛阈有高度的可重复性,相对是稳定的。耐痛阈是指忍耐疼痛的最大程度或指对疼痛的躲避阈值,有很大的变异性。痛觉传递从组织受到伤害性刺激到疼痛产生,在神经系统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电学和化学变化。伤害性刺激在外周初级感觉神经元换能,转变为电信号,经脊髓、脑干和丘脑的传递和调制,最后在大脑皮层产生痛觉。参与信号转导、传递、调制和疼痛感知的四个生理过程的神经结构和回路构成痛觉信息传递和调制的神经通路。痛觉传递系统包括三个主要部分:外周感觉神经、脊髓到脑干和丘脑的神经元网络、丘脑和大脑皮层的相互联系。如脊髓丘脑束等。调制通路主要指各级中枢行使对痛觉信息的选择性抑制的神经网络系统。主要指以脑干的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蓝斑复合体和中缝核群为中心,对脊髓背角神经元的下行抑制的神经网络,还包括脑内的下行易化系统。外周组织的致痛因子和受体伤害性刺激使受损伤的组织释放致痛的化学物质,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激活不同的受体使伤害性感受器去极化,产生传入冲动,在外周组织参与激活和调制伤害性传入末梢的化学和细胞因子主要分为:1.组织损伤产物,2.感觉神经释放物,3.交感神经释放物4.神经营养因子5.血管因子6.免疫细胞产物上述化学信使通过DRG感觉神经元的3种不同类型的受体传递化学信号:第Ⅰ类是直接与离子通道连接的配体-门控道,传递神经的兴奋和抑制,作用时间是毫秒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