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二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二第六单元第23讲古代商业的发展第23讲古代商业的发展1目标定位•明考向2
主干梳理•理思路3
考点探究•释难点4
考向研习•悟考技5
真题研析•立标杆1目标定位•明考向2主干梳理•理思路3考目标定位•
明考向目标定位•明考向明确考向把握主线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本讲主要讲述了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况。古代商业总趋势是不断发展,但比较缓慢,长期实行的经济政策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利于中国的社会转型。古代中国商业发展水平较高,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前期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经济的繁荣考纲要求商业的发展明确考向把握主线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主干梳理•
理思路主干梳理•理思路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1.商朝: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________”。2.春秋战国: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商人社会地位提高。3.秦汉:商人经商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发展艰难,商业总体水平不高。4.隋唐:都市商业和农村____________得到发展;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商人集市贸易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商人集市贸易5.宋朝:商业环境宽松,商品种类增加,出现纸币“________”,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商业空前繁荣。6.元朝:交通发达,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7.明清(1)城镇商业繁荣,____________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2)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加大。(3)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最强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交子农副产品徽商晋商5.宋朝:商业环境宽松,商品种类增加,出现纸币“______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市的变迁民居位置、时间官府监管发展表现宋朝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在特定位置设市,与________严格分开,并有时间限制官府设________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西汉长安设东西“市”九处;唐长安城设东西二市宋朝时期城市中市、坊的界限被打破;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市场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出现汉口镇、佛山镇、__________、朱仙镇四大商业名镇市令景德镇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民居位置、时间官府监管发展表现宋朝2.城市的发展(1)重要大城市: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2)新兴大城市①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____________的逐渐南移等。②表现:扬州、成都等南方城市逐渐繁荣,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经济重心2.城市的发展经济重心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1.概况(1)西汉:由于开通陆、海两条____________,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2)唐朝: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__________专门管理外贸。(3)两宋:同亚非许多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4)元朝:泉州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5)明清:清代实行海禁和“____________”政策,只特许广州“__________”统一经营对外贸易。2.特点:以____________为主;以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需求为目的;由对外开放、外贸兴盛到明清时期渐趋萎缩。丝绸之路市舶使闭关锁国十三行朝贡贸易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丝绸之路市舶使闭关锁国十三行1.古代中国的“城”和“市”一样吗?提示:不一样。古代中国的“城”和“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统治者的政治中心,后者是商业活动的场所。2.商业在宋代开始居于中国的主导地位吗?提示:不是。中国古代社会,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存在,未能占据主导地位。3.宋代以后兴起的商业名镇与古代早期的城市相同吗?提示:不同。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大都是政治城市,商业活动依附于政治因素,不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原动力,宋代以后兴起的工商业城市则是以经济职能为主。1.古代中国的“城”和“市”一样吗?4.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吗?提示:否。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不是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而是腐朽的封建制度造成的。5.中国古代商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1)影响人的流动,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城市规模扩大;影响封建经济发展,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2)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对传统的“重农抑商”形成冲击,同时助长了拜金、奢侈风气。4.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闭关锁国和重农考点探究•
释难点考点探究•释难点史料一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各十二坊,两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唐六典》史料二市井经济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东京梦华录》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趋势探究一史料一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各十二坊,遇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梦粱录》史料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谢肇淛《五杂俎》问题:(1)根据史料一、二,指出宋代商业活动与唐朝相比有何变化。(2)史料三反映了明朝以后商业发展有何重要变化?遇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史料导读](1)史料一表明唐代市坊分置,商业活动有严格的时空限制。(2)史料二信息反映了北宋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市”已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3)史料三表明明代中后期出现了许多地域性商人群体。江南新安为徽商,江北山右为晋商,两者因经商而致富,徽商尚奢而晋商尚俭。古代商业的发展课件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探究一答案](1)变化:反映北宋开封的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商业活动极为繁盛,且商业交易也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破了市坊界限;城市的市场由以前封闭性市场演变为开放性的市场。(2)变化:明代中后期,在全国出现了许多地域性商人群体;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南方的徽商和北方的晋商;经营多样,财力雄厚的大商人出现。古代商业的发展课件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史论总结]1.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趋势(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发展;先固定时间、地点,后打破界限。(2)交易物品的变化:先以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奢侈品为主,后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转向市场。(3)交易媒介的变化:开始是物物交换,后出现一般等价物——贝等货币。北宋时还出现纸币——“交子”。(4)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展为地缘组织和业缘组织。如晋商和徽商的出现。(5)流通领域的变化:由只局限于流通领域到逐渐与生产及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史论总结]2.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影响(1)经济:刺激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区域工商业发展,江南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2)社会阶层:新兴的市民阶层崛起(商人,百工和城市平民为主体)。(3)风俗文化:市民的生活发生变化,通俗文化兴起,重农抑商观念的转变,传统义利观的变化,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萌发。古代商业的发展课件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史料一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史料二
(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规律探究二史料一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中问题:根据史料一、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的变化。[史料导读](1)史料一中唐朝前期“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必须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即“中县户满三千以上”,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市的建置制度有所调整。(2)依据史料二信息可知,宋朝已“打破坊市界限”“打破时间限制”“思想文化得到发展”。[探究二答案]政府对置市的限制有所放宽;坊市之间的时间、空间限制被打破;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商业区;文化娱乐有所发展。问题:根据史料一、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的变化。[史论总结]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1)从城市的功能上看,先秦至唐代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唐代以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2)从城市的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的商业活动由限制到逐渐放松。(3)从城市数量和规模来看,从唐代开始,商业城市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至明清时期,出现了大批工商业市镇。(4)从城市的分布上看,城市的区域分布与经济重心紧密相连,明清时期,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都分布在江南地区。[史论总结]考向研习•
悟考技考向研习•悟考技古代中国商业经济发展的特点(1)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发达。(2)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大城市中的“市”“夜市”“晓市”等、乡村中的“草市”形成并发展。(3)商业交通发达,水上和陆上商运十分兴盛,长途贩运发达。(4)自汉代以来,各朝代都出现了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会。(5)商人群体活跃。汉代商人就已成为社会交往活动中最活跃的人群之一,到明清时期,则出现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如晋商、徽商等。(6)商业地位低下。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古代中国商业经济发展的特点[针对训练](2019·湖南湘潭模拟)宋代成都几乎每月都有定期的集会如药市、灯市、花市等,不但为物品交换提供便利,更吸引着全国各地商人前来做生意,贸易极其繁盛。这反映出当时的成都(
)A.市民阶层扩大 B.土地兼并严重C.商品经济发达 D.奢靡之风盛行[解析]
材料中“每月都有定期的集会如药市、灯市、花市等,不但为物品交换提供便利,更吸引着全国各地商人前来做生意,贸易极其繁盛”反映出当时的成都商品经济发达。故答案为C项;材料不能体现市民阶层扩大,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成都商品经济繁盛的景象,与土地兼并问题无关,排除B项;成都商品经济的繁盛不能说明奢靡之风盛行,排除D项。C[针对训练]C真题研析•
立标杆真题研析•立标杆1.(2019·全国Ⅰ卷·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D1.(2019·全国Ⅰ卷·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解析]
D对:由材料“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可知北方的棉花作为原料运到南方,在南方加工生产成棉布后返销北方。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后期,江南棉纺织业发达,民营纺织业甚至超过官营纺织业,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因此题干所述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地区经济的差异。A错:由材料“沿运河运至江南”可知当时棉花、棉布的运输靠的是水运,材料中并未提到其他运输方式,也未反映交通方式的变革。B错:叙述错误,明朝中后期没有进行土地制度的调整。C错:材料没有提及商品交易时的支付手段。[解析]D对:由材料“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2.(2019·全国卷Ⅱ·27)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解析]
C对:材料反映了清朝大商人的资本远远超过明朝,反映了清朝时期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A错:清代商人的地位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B错:清代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D错:“开始”说法错误。C2.(2019·全国卷Ⅱ·27)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3.(2019·天津高考·2)明朝嘉靖年间,山西武城县县令鉴于该县“集日寡而旷多”,每逢集日,便组织“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要街”,结果“众且观且市,远近毕至,喧声沸腾……粟米丝麻布帛,禽而鸡鹜,兽而牛羊,食而鱼肉果菰,与夫南北水陆之产,可以供民生所需者,错然填街溢巷”。从史料可知,当时武城县(
)A.农村集市贸易从无到有B.文化与商业结合活跃经济C.居民日常文化活动丰富D.乡村城镇化发展比较迅速B3.(2019·天津高考·2)明朝嘉靖年间,山西武城县县令鉴[解析]
B对:从材料“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要街”“众且观且市”可以看出集市中既有文化娱乐活动,也有商业交易,说明文化与商业活动结合,促进了经济发展。A错:农村集市贸易在明朝以前就存在。C错:说法不全面。材料并非只强调文化生活,还体现了商业活动繁荣。D错:材料并未涉及乡村城镇化发展的相关内容。[解析]B对:从材料“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要街”“众且4.(2018·全国卷Ⅰ·27)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B4.(2018·全国卷Ⅰ·27)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解析]
图中的动物是长颈鹿,而明朝君臣则认为这是传说中的麒麟,麒麟在传统中国被视为祥瑞之物,这说明明朝君臣在用传统文化解读朝贡贸易的贡品,故B项正确;该图属于古代绘画中的动物画,属于传统的绘画类型,故A项错误;明朝初年,东南沿海倭患严重,下令实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观念仍然是“天朝上国”的观念,故D项错误。古代商业的发展课件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方略】1.注意中国古代商业发展与政府政策的关系,认识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双重作用。2.联系必修三内容,认识古代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结构、思想观念、文学艺术的影响。3.重点是唐宋时期城市布局的变化和原因、明清时期工商业发展的表现、特点和影响。【备考方略】1.(2019·江西吉安模拟)有学者依据汉代文献和秦汉简牍,统计出商品有300多种,归纳为24个行业,其中有不少是小农需要购进的商品,如牲畜类、陶器类、药物类、调料类等等。材料反映小农经济的发展(
)A.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B.推动庄园经济的出现C.导致铁制农具的使用D.得益于重农抑商政策A1.(2019·江西吉安模拟)有学者依据汉代文献和秦汉简牍,[解析]
据材料“24个行业”的“300多种商品”和“不少是小农需要购进的商品”,可知小农生产生活需要,即“市场”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小农本身具脆弱性,面向市场不利于规模的扩大,难以发展成庄园,B项错误;铁制农具的使用才导致小农经济的出现,C项说法犯了因果倒置的错误;重农抑商会限制小农与市场的联系,D项不正确。[解析]据材料“24个行业”的“300多种商品”和“不少是2.(2019·山东威海模拟)明末周灿有诗曰:“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这反映了当时(
)A.草市成为主要交易场所 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商品经济比较发达[解析]
根据材料“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逐利风气的盛行,主要是因为商品经济发展对传统观念的冲击,D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社会观念的变化,不能得出草市成为主要交易场所,A项排除。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关系的出现,材料不能体现,B项排除。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C项排除。D2.(2019·山东威海模拟)明末周灿有诗曰:“水乡成一市,3.(2019·山东高考模拟)宋代真宗年间,商税收入达450万贯,到仁宗嘉祐三年增加到2200万贯,50年间增加了近四倍,以后平均每年在1000万贯左右。这一现象表明,宋代(
)A.城市经济的繁荣发展 B.海外贸易发达促进商税增长C.货币税已取代实物税 D.商税成为财政收入重要来源[解析]
材料宋代商税由450万贯到2200万贯,且“以后平均每年在1000万贯左右”说明商业的繁荣,商税成为财政收入重要来源,故D项正确;材料重点说明宋代商业税的增加,没有提到城市的繁荣,故排除A项;材料重点说明宋代商业税的增加,没有涉及商税增加的原因,排除B项;明代“一条鞭法”的实行货币税取代实物税,故C项错误。D3.(2019·山东高考模拟)宋代真宗年间,商税收入达450古代商业的发展课件高考历史一轮复习1.每回以一个或多个人物为中心,而以许多次要人物构成一个社会环境,从人与人的关系上,从种种日常生活活动中,来表现人的思想性格与内心世界。2.这些各自独立、自成整体的故事,在结构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大概而言,第一,故事的发展,前后勾联,一步紧一步,但又疏密相间,摇曳多姿。3.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不同的诗人往往表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语言风格有时也不尽相同。4.他总是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和语言来显示他们的性格,表现他们的思想情绪。关于人物,他很少做长篇大论的叙述,很少以作者身份出面来介绍他们,也没有作多少添枝加叶的描写。5.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评价能力。首先要立足文本,通过分析“母亲”的言行概括归纳出母亲的形象特点;然后围绕这些特点组织语言,表达赞美之情;发短信要采用第二人称。6.古代那些想在天下彰明美好的德行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国家的人,先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要想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的人,先要修养好自身的德行。7.此题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小说的艺术手法,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是欣赏文学作品的重要途径。可以先细读课文,找出有关的段落,仔细分析两个人物的言行与心理活动,进而理解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1.每回以一个或多个人物为中心,而以许多次要人物构成一个社会必修二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二第六单元第23讲古代商业的发展第23讲古代商业的发展1目标定位•明考向2
主干梳理•理思路3
考点探究•释难点4
考向研习•悟考技5
真题研析•立标杆1目标定位•明考向2主干梳理•理思路3考目标定位•
明考向目标定位•明考向明确考向把握主线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本讲主要讲述了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况。古代商业总趋势是不断发展,但比较缓慢,长期实行的经济政策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利于中国的社会转型。古代中国商业发展水平较高,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前期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经济的繁荣考纲要求商业的发展明确考向把握主线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主干梳理•
理思路主干梳理•理思路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1.商朝: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________”。2.春秋战国: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商人社会地位提高。3.秦汉:商人经商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发展艰难,商业总体水平不高。4.隋唐:都市商业和农村____________得到发展;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商人集市贸易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商人集市贸易5.宋朝:商业环境宽松,商品种类增加,出现纸币“________”,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商业空前繁荣。6.元朝:交通发达,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7.明清(1)城镇商业繁荣,____________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2)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加大。(3)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最强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交子农副产品徽商晋商5.宋朝:商业环境宽松,商品种类增加,出现纸币“______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市的变迁民居位置、时间官府监管发展表现宋朝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在特定位置设市,与________严格分开,并有时间限制官府设________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西汉长安设东西“市”九处;唐长安城设东西二市宋朝时期城市中市、坊的界限被打破;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市场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出现汉口镇、佛山镇、__________、朱仙镇四大商业名镇市令景德镇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民居位置、时间官府监管发展表现宋朝2.城市的发展(1)重要大城市: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2)新兴大城市①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____________的逐渐南移等。②表现:扬州、成都等南方城市逐渐繁荣,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经济重心2.城市的发展经济重心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1.概况(1)西汉:由于开通陆、海两条____________,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2)唐朝: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__________专门管理外贸。(3)两宋:同亚非许多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4)元朝:泉州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5)明清:清代实行海禁和“____________”政策,只特许广州“__________”统一经营对外贸易。2.特点:以____________为主;以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需求为目的;由对外开放、外贸兴盛到明清时期渐趋萎缩。丝绸之路市舶使闭关锁国十三行朝贡贸易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丝绸之路市舶使闭关锁国十三行1.古代中国的“城”和“市”一样吗?提示:不一样。古代中国的“城”和“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统治者的政治中心,后者是商业活动的场所。2.商业在宋代开始居于中国的主导地位吗?提示:不是。中国古代社会,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存在,未能占据主导地位。3.宋代以后兴起的商业名镇与古代早期的城市相同吗?提示:不同。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大都是政治城市,商业活动依附于政治因素,不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原动力,宋代以后兴起的工商业城市则是以经济职能为主。1.古代中国的“城”和“市”一样吗?4.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吗?提示:否。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不是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而是腐朽的封建制度造成的。5.中国古代商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1)影响人的流动,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城市规模扩大;影响封建经济发展,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2)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对传统的“重农抑商”形成冲击,同时助长了拜金、奢侈风气。4.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闭关锁国和重农考点探究•
释难点考点探究•释难点史料一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各十二坊,两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唐六典》史料二市井经济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东京梦华录》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趋势探究一史料一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各十二坊,遇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梦粱录》史料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谢肇淛《五杂俎》问题:(1)根据史料一、二,指出宋代商业活动与唐朝相比有何变化。(2)史料三反映了明朝以后商业发展有何重要变化?遇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史料导读](1)史料一表明唐代市坊分置,商业活动有严格的时空限制。(2)史料二信息反映了北宋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市”已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3)史料三表明明代中后期出现了许多地域性商人群体。江南新安为徽商,江北山右为晋商,两者因经商而致富,徽商尚奢而晋商尚俭。古代商业的发展课件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探究一答案](1)变化:反映北宋开封的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商业活动极为繁盛,且商业交易也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破了市坊界限;城市的市场由以前封闭性市场演变为开放性的市场。(2)变化:明代中后期,在全国出现了许多地域性商人群体;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南方的徽商和北方的晋商;经营多样,财力雄厚的大商人出现。古代商业的发展课件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史论总结]1.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趋势(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发展;先固定时间、地点,后打破界限。(2)交易物品的变化:先以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奢侈品为主,后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转向市场。(3)交易媒介的变化:开始是物物交换,后出现一般等价物——贝等货币。北宋时还出现纸币——“交子”。(4)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展为地缘组织和业缘组织。如晋商和徽商的出现。(5)流通领域的变化:由只局限于流通领域到逐渐与生产及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史论总结]2.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影响(1)经济:刺激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区域工商业发展,江南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2)社会阶层:新兴的市民阶层崛起(商人,百工和城市平民为主体)。(3)风俗文化:市民的生活发生变化,通俗文化兴起,重农抑商观念的转变,传统义利观的变化,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萌发。古代商业的发展课件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史料一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史料二
(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规律探究二史料一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中问题:根据史料一、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的变化。[史料导读](1)史料一中唐朝前期“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必须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即“中县户满三千以上”,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市的建置制度有所调整。(2)依据史料二信息可知,宋朝已“打破坊市界限”“打破时间限制”“思想文化得到发展”。[探究二答案]政府对置市的限制有所放宽;坊市之间的时间、空间限制被打破;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商业区;文化娱乐有所发展。问题:根据史料一、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的变化。[史论总结]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1)从城市的功能上看,先秦至唐代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唐代以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2)从城市的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的商业活动由限制到逐渐放松。(3)从城市数量和规模来看,从唐代开始,商业城市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至明清时期,出现了大批工商业市镇。(4)从城市的分布上看,城市的区域分布与经济重心紧密相连,明清时期,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都分布在江南地区。[史论总结]考向研习•
悟考技考向研习•悟考技古代中国商业经济发展的特点(1)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发达。(2)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大城市中的“市”“夜市”“晓市”等、乡村中的“草市”形成并发展。(3)商业交通发达,水上和陆上商运十分兴盛,长途贩运发达。(4)自汉代以来,各朝代都出现了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会。(5)商人群体活跃。汉代商人就已成为社会交往活动中最活跃的人群之一,到明清时期,则出现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如晋商、徽商等。(6)商业地位低下。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古代中国商业经济发展的特点[针对训练](2019·湖南湘潭模拟)宋代成都几乎每月都有定期的集会如药市、灯市、花市等,不但为物品交换提供便利,更吸引着全国各地商人前来做生意,贸易极其繁盛。这反映出当时的成都(
)A.市民阶层扩大 B.土地兼并严重C.商品经济发达 D.奢靡之风盛行[解析]
材料中“每月都有定期的集会如药市、灯市、花市等,不但为物品交换提供便利,更吸引着全国各地商人前来做生意,贸易极其繁盛”反映出当时的成都商品经济发达。故答案为C项;材料不能体现市民阶层扩大,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成都商品经济繁盛的景象,与土地兼并问题无关,排除B项;成都商品经济的繁盛不能说明奢靡之风盛行,排除D项。C[针对训练]C真题研析•
立标杆真题研析•立标杆1.(2019·全国Ⅰ卷·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D1.(2019·全国Ⅰ卷·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解析]
D对:由材料“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可知北方的棉花作为原料运到南方,在南方加工生产成棉布后返销北方。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后期,江南棉纺织业发达,民营纺织业甚至超过官营纺织业,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因此题干所述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地区经济的差异。A错:由材料“沿运河运至江南”可知当时棉花、棉布的运输靠的是水运,材料中并未提到其他运输方式,也未反映交通方式的变革。B错:叙述错误,明朝中后期没有进行土地制度的调整。C错:材料没有提及商品交易时的支付手段。[解析]D对:由材料“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2.(2019·全国卷Ⅱ·27)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解析]
C对:材料反映了清朝大商人的资本远远超过明朝,反映了清朝时期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A错:清代商人的地位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B错:清代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D错:“开始”说法错误。C2.(2019·全国卷Ⅱ·27)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3.(2019·天津高考·2)明朝嘉靖年间,山西武城县县令鉴于该县“集日寡而旷多”,每逢集日,便组织“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要街”,结果“众且观且市,远近毕至,喧声沸腾……粟米丝麻布帛,禽而鸡鹜,兽而牛羊,食而鱼肉果菰,与夫南北水陆之产,可以供民生所需者,错然填街溢巷”。从史料可知,当时武城县(
)A.农村集市贸易从无到有B.文化与商业结合活跃经济C.居民日常文化活动丰富D.乡村城镇化发展比较迅速B3.(2019·天津高考·2)明朝嘉靖年间,山西武城县县令鉴[解析]
B对:从材料“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要街”“众且观且市”可以看出集市中既有文化娱乐活动,也有商业交易,说明文化与商业活动结合,促进了经济发展。A错:农村集市贸易在明朝以前就存在。C错:说法不全面。材料并非只强调文化生活,还体现了商业活动繁荣。D错:材料并未涉及乡村城镇化发展的相关内容。[解析]B对:从材料“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要街”“众且4.(2018·全国卷Ⅰ·27)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B4.(2018·全国卷Ⅰ·27)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解析]
图中的动物是长颈鹿,而明朝君臣则认为这是传说中的麒麟,麒麟在传统中国被视为祥瑞之物,这说明明朝君臣在用传统文化解读朝贡贸易的贡品,故B项正确;该图属于古代绘画中的动物画,属于传统的绘画类型,故A项错误;明朝初年,东南沿海倭患严重,下令实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观念仍然是“天朝上国”的观念,故D项错误。古代商业的发展课件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方略】1.注意中国古代商业发展与政府政策的关系,认识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双重作用。2.联系必修三内容,认识古代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结构、思想观念、文学艺术的影响。3.重点是唐宋时期城市布局的变化和原因、明清时期工商业发展的表现、特点和影响。【备考方略】1.(2019·江西吉安模拟)有学者依据汉代文献和秦汉简牍,统计出商品有300多种,归纳为24个行业,其中有不少是小农需要购进的商品,如牲畜类、陶器类、药物类、调料类等等。材料反映小农经济的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2024版)智能穿戴设备生产与销售合同
- 2024年二手电子产品交易定金支付合同
- 2024年大数据分析服务合同标的及详细条款
- 2024年交易居间安全合同
- 2024年云平台搭建及运维服务合同
- 2024年城市供水供气合同:公共服务供应协议
- 2024年大型仓储物流中心建设运营合同
- 2024年城乡规划与建设合同
- 2024年国际物流仓储服务合同(含货值保障)
- 2024-2030年中国丁基胶塞行业供需趋势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
- IPC4552中文.doc
- 和泉PLC编程软件
- 江南大学钢结构设计期末复习题考题附答案
- 中学30+15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 《Flash CC动画制作》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最全最新
- (完整版)师说写作素材
- 高喷防渗技术交底
- 安全生产应急响应机制
- 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报告.doc
- 大班语言《风在哪里》ppt课件[共12页]
- 吊装令(统一格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