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课件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347e6a6f530223d4e666d844d0ebbcd/6347e6a6f530223d4e666d844d0ebbcd1.gif)
![《河中石兽》课件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347e6a6f530223d4e666d844d0ebbcd/6347e6a6f530223d4e666d844d0ebbcd2.gif)
![《河中石兽》课件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347e6a6f530223d4e666d844d0ebbcd/6347e6a6f530223d4e666d844d0ebbcd3.gif)
![《河中石兽》课件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347e6a6f530223d4e666d844d0ebbcd/6347e6a6f530223d4e666d844d0ebbcd4.gif)
![《河中石兽》课件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347e6a6f530223d4e666d844d0ebbcd/6347e6a6f530223d4e666d844d0ebbcd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中石兽纪jǐ昀yún文体:文言小说。河中石兽纪jǐ昀yún文体:文言小说。1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文,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寻找石兽的故事;2、理解课文的中心内容,把握课文所阐述的事理;3、分清层次,理解层与层之间的联系;
4、学习本文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写法。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文,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寻找2作者简介
纪昀jǐyún(1724年6月--1805年2月),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作者简介纪昀jǐyún(3
清代著名学者,生性诙谐风趣,任《四库全书》总纂官,他组织当时的一大批学者分古今图书为经、史、子、集四档,总名为“四库全书”。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清代著名学者,生性诙谐风趣,任《四库全4导入新课
这篇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庙靠近河,庙门倒塌之后,门旁的两只石狮也掉到了河里。后来要修庙,决定要把石狮打捞上来。有人说,到下游去找,因为石狮被水冲走了,结果在下游没找到。一个读书人说,石狮肯定沉到沙泥里去了,因为石头重,沙泥轻,结果在庙前的沙泥里也没找到。一个老水手最后说,这两个石狮在上游,结果果然在上游打捞到了。怎么会到上游去了呢?阅读完课文后我们便知道了。导入新课这篇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庙靠近河,庙门倒5文题解读
石兽,顾名思义指兽型石雕。石兽常常被立于古代帝王官僚的墓前,其种类和多寡依墓主的身份而分不同的等级。有的石兽则被立于寺庙门前,并称为“镇宝兽”。文题“河中石兽”意指掉入河中的石兽,有一说,文中寺庙临近河边,此石兽是“镇水”用的。本文选自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文题解读石兽,顾名思义指兽型石雕。石6朗读课文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朗读课文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7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下,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8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xué。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9读准字音
河干gān
圮pǐ于河
棹zhào数小舟
曳yè铁钯pá非木杮fèi
湮yān于沙下
啮niè沙为坎穴xué
可据理臆yì断欤yú读准字音河干gān圮10分析第一段
临:靠近。干:河岸。
圮:倒塌。并:一起。
阅:经过,过了。岁:年。
募:募集。求:寻找。
竟:到底,终于。
棹:船桨,这里指划船。
曳:拖着。迹:踪迹。分析第一段临:靠近。11翻译
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过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到底没找到,以为它们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耙,(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翻译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大门倒塌在12分析第二段
设账:教书、讲学。闻:听说。
之:顺流打捞石兽这件事。
尔辈:你们这些人。究:推究。
物理:事物的道理。是:这。
木杮:木片。岂:怎么。
为:被。携:带。
分析第二段设账:教书、讲学。闻:听说。13
乃:是。
坚重:又硬又重。
松浮:又松又轻。湮:埋没。
颠:荒唐。
众服为确论:众人信服地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乃:是。14翻译
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了这件事嘲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应该是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石兽)埋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沿着河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翻译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了这件事嘲15分析第三段
之:讲学家的话。凡:凡是。
失:失落。当:应当。
盖:上下句之间表原因。其:代词,指水。之:的。
啮: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为:形成。坎穴:坑穴。至:等到。倒掷:摔倒。分析第三段之:讲学家的话。凡:凡是。16
如是:像这样。
转转:一再翻转。
已:停止。遂:于是。
溯:逆流而上。固:固然。
如:按照。
其:他,指老河工。得:找到。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但:只。臆断
:主观武断。欤:吗。句末语气助词,表示反问语气。
如是:像这样。17翻译
一个老水手听了这话,又嘲笑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因为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穴,(石下的坑穴)越冲越深,延伸到石头(底面)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翻译18
像这样再次,石头又再次翻转。不停地翻转,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人们)依照他的话(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外寻到了(石兽)。那么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根据某个方面的道理就主观臆断呢?
像这样再次,石头又再次翻转。不停地翻转,19概括段意第一段:写寺僧按一般人的想法在原地寻找石兽失败,然后又顺流寻找石兽,也没找到。第二段:写讲学家寻找石兽的观点及众人盲从的心理。第三段:写老河兵关于河中寻找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按照他的方法,石兽终于被找到了,并通过作者的议论,点明了文章的主题。概括段意第一段:写寺僧按一般人的想法在原地寻找石兽失败,然后201、细读课文,概括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寻找经过人物寻找的地点结果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第四种僧僧顺流而下讲学家原地沙下老河兵求之于上流果得于数里外失败原地水中不可得无迹问题探究1、细读课文,概括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寻找经过人物寻找的21
2、分析寻找石兽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原因。第一种方法: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第二种方法: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的因素;第三种方法:只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的因素;第四种方法: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终于成功地寻找到了石兽。
2、分析寻找石兽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原因。22
3、老河兵的判断为什么是正确的?
常年在河边劳动,了解水、沙、石等自然事物特性,把理论知识和多年经验结合起来分析。4、作者由此得出了什么结论?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老河兵的判断为什么是正确的?23
5、分析寺僧、讲学家、老河兵性格特征
①寺僧:忽而原地打捞忽而顺流而下,代表不深思熟虑,主观臆断,盲目行动的态度。
②讲学家:“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足显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空谈事理,脱离实际。
③老河兵:有实际经验,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5、分析寺僧、讲学家、老河兵性格特征24巩固练习1、关于如何寻找石兽,从事情的结局来看,寺僧、讲学家都不及老河兵有见识。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1】做事情要深思,理论要和实践结合起来,寻求不同事物的特殊规律;
【2】切不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而主观臆断。巩固练习1、关于如何寻找石兽,从事情的结局来看,寺僧、讲学家25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阅:经过,过历。
【2】
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竟:到底,终于。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6
【3】尔辈不能究物理。
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4】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xué。
啮:侵蚀,冲刷。
【3】尔辈不能究物理。27
3、文言中一些字的含义在成语里还有留存。参照示例,写出含有下面加点字(意思保持不变)的成语。例:湮(yān)于沙下,渐沉渐深耳。
(湮没无闻)
【1】
尔辈不能究物理。
追根究底究根问底研精究微
3、文言中一些字的含义在成语里还有留存。参照示例,写出含有28
【2】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亦复如是年年如是坐如是观如是而已
【2】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29
【3】一老河兵闻之……
闻鸡起舞闻所未闻闻风而动【4】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但求无过
但求如愿
【3】一老河兵闻之……30拓展延伸
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①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②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拓展延伸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31写法探究1、层层铺垫;2、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3、细节描写增加了文采和可读性;如讲学家的“笑”。(包含了讲学家对寺僧的嘲讽,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老河兵的“笑”(因为他富有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写法探究1、层层铺垫;32小结
本文围绕寻找河中石兽这一线索,展开戏剧性的情节,在前三段通过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对寻找石兽的不同见解的叙述,寓理于事,作者在文末以议论的方式点明自己的观点: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小结本文围绕寻找河中石兽这一线索,展开戏剧性的33主题思想
这则文言小说,通过写寺僧寻石兽的过程中寺僧、讲学家、老河兵推求沉在河中的石兽的不同结论,来说明天下事物虽然有共同的规律,但又有各自特殊的性质和原理,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其复杂的原因,我们切不可仅仅根据自己对事物的一知半解和一般常理而主观臆断。主题思想这则文言小说,通过写寺僧寻34古汉语知识1、通假字不亦颠乎?不更颠乎?
“颠”通“癫”,疯狂。
2、词类活用
棹zhào数小舟,
(名词用作动词,划船。)古汉语知识1、通假字353、一词多义之闻之笑曰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沿河求之代词,代石兽。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讲学家的话。当求之于上流代词,代石兽。其反激之力的至石之半的求之下流、求之地中代词,代石兽然则天下之事的
3、一词多义之闻之笑曰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沿河求364、古今异义词阅古义:经历。今义:看(文字)。求古义:寻找。今义:请求,要求,追求。4、古今异义词阅古义:经历。今义:看(文字)。求古义:寻找。37
物理古义:事物的原理。今义:物理学。是古义: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
物理古义:事物的原理。今义:物理学。是古义:代词,这。今义38
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盖古义:发语词。今义:锅盖。
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盖古义:发语词。今义:锅盖。39
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但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却。
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但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405、特殊句式
【1】省略句:①(僧)棹zhào数小舟。②一讲学家设帐(于)寺中。③求之(于)地中。
【2】倒装句
求二石兽于水中。(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水中求二石兽”。)5、特殊句式【1】省略句:41
【3】被动句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为……”表被动,可译为“被”)
【3】被动句42河中石兽纪jǐ昀yún文体:文言小说。河中石兽纪jǐ昀yún文体:文言小说。43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文,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寻找石兽的故事;2、理解课文的中心内容,把握课文所阐述的事理;3、分清层次,理解层与层之间的联系;
4、学习本文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写法。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文,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寻找44作者简介
纪昀jǐyún(1724年6月--1805年2月),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作者简介纪昀jǐyún(45
清代著名学者,生性诙谐风趣,任《四库全书》总纂官,他组织当时的一大批学者分古今图书为经、史、子、集四档,总名为“四库全书”。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清代著名学者,生性诙谐风趣,任《四库全46导入新课
这篇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庙靠近河,庙门倒塌之后,门旁的两只石狮也掉到了河里。后来要修庙,决定要把石狮打捞上来。有人说,到下游去找,因为石狮被水冲走了,结果在下游没找到。一个读书人说,石狮肯定沉到沙泥里去了,因为石头重,沙泥轻,结果在庙前的沙泥里也没找到。一个老水手最后说,这两个石狮在上游,结果果然在上游打捞到了。怎么会到上游去了呢?阅读完课文后我们便知道了。导入新课这篇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庙靠近河,庙门倒47文题解读
石兽,顾名思义指兽型石雕。石兽常常被立于古代帝王官僚的墓前,其种类和多寡依墓主的身份而分不同的等级。有的石兽则被立于寺庙门前,并称为“镇宝兽”。文题“河中石兽”意指掉入河中的石兽,有一说,文中寺庙临近河边,此石兽是“镇水”用的。本文选自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文题解读石兽,顾名思义指兽型石雕。石48朗读课文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朗读课文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49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下,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50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xué。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51读准字音
河干gān
圮pǐ于河
棹zhào数小舟
曳yè铁钯pá非木杮fèi
湮yān于沙下
啮niè沙为坎穴xué
可据理臆yì断欤yú读准字音河干gān圮52分析第一段
临:靠近。干:河岸。
圮:倒塌。并:一起。
阅:经过,过了。岁:年。
募:募集。求:寻找。
竟:到底,终于。
棹:船桨,这里指划船。
曳:拖着。迹:踪迹。分析第一段临:靠近。53翻译
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过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到底没找到,以为它们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耙,(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翻译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大门倒塌在54分析第二段
设账:教书、讲学。闻:听说。
之:顺流打捞石兽这件事。
尔辈:你们这些人。究:推究。
物理:事物的道理。是:这。
木杮:木片。岂:怎么。
为:被。携:带。
分析第二段设账:教书、讲学。闻:听说。55
乃:是。
坚重:又硬又重。
松浮:又松又轻。湮:埋没。
颠:荒唐。
众服为确论:众人信服地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乃:是。56翻译
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了这件事嘲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应该是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石兽)埋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沿着河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翻译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了这件事嘲57分析第三段
之:讲学家的话。凡:凡是。
失:失落。当:应当。
盖:上下句之间表原因。其:代词,指水。之:的。
啮: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为:形成。坎穴:坑穴。至:等到。倒掷:摔倒。分析第三段之:讲学家的话。凡:凡是。58
如是:像这样。
转转:一再翻转。
已:停止。遂:于是。
溯:逆流而上。固:固然。
如:按照。
其:他,指老河工。得:找到。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但:只。臆断
:主观武断。欤:吗。句末语气助词,表示反问语气。
如是:像这样。59翻译
一个老水手听了这话,又嘲笑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因为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穴,(石下的坑穴)越冲越深,延伸到石头(底面)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翻译60
像这样再次,石头又再次翻转。不停地翻转,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人们)依照他的话(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外寻到了(石兽)。那么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根据某个方面的道理就主观臆断呢?
像这样再次,石头又再次翻转。不停地翻转,61概括段意第一段:写寺僧按一般人的想法在原地寻找石兽失败,然后又顺流寻找石兽,也没找到。第二段:写讲学家寻找石兽的观点及众人盲从的心理。第三段:写老河兵关于河中寻找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按照他的方法,石兽终于被找到了,并通过作者的议论,点明了文章的主题。概括段意第一段:写寺僧按一般人的想法在原地寻找石兽失败,然后621、细读课文,概括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寻找经过人物寻找的地点结果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第四种僧僧顺流而下讲学家原地沙下老河兵求之于上流果得于数里外失败原地水中不可得无迹问题探究1、细读课文,概括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寻找经过人物寻找的63
2、分析寻找石兽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原因。第一种方法: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第二种方法: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的因素;第三种方法:只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的因素;第四种方法: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终于成功地寻找到了石兽。
2、分析寻找石兽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原因。64
3、老河兵的判断为什么是正确的?
常年在河边劳动,了解水、沙、石等自然事物特性,把理论知识和多年经验结合起来分析。4、作者由此得出了什么结论?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老河兵的判断为什么是正确的?65
5、分析寺僧、讲学家、老河兵性格特征
①寺僧:忽而原地打捞忽而顺流而下,代表不深思熟虑,主观臆断,盲目行动的态度。
②讲学家:“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足显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空谈事理,脱离实际。
③老河兵:有实际经验,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5、分析寺僧、讲学家、老河兵性格特征66巩固练习1、关于如何寻找石兽,从事情的结局来看,寺僧、讲学家都不及老河兵有见识。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1】做事情要深思,理论要和实践结合起来,寻求不同事物的特殊规律;
【2】切不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而主观臆断。巩固练习1、关于如何寻找石兽,从事情的结局来看,寺僧、讲学家67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阅:经过,过历。
【2】
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竟:到底,终于。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68
【3】尔辈不能究物理。
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4】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xué。
啮:侵蚀,冲刷。
【3】尔辈不能究物理。69
3、文言中一些字的含义在成语里还有留存。参照示例,写出含有下面加点字(意思保持不变)的成语。例:湮(yān)于沙下,渐沉渐深耳。
(湮没无闻)
【1】
尔辈不能究物理。
追根究底究根问底研精究微
3、文言中一些字的含义在成语里还有留存。参照示例,写出含有70
【2】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亦复如是年年如是坐如是观如是而已
【2】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71
【3】一老河兵闻之……
闻鸡起舞闻所未闻闻风而动【4】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但求无过
但求如愿
【3】一老河兵闻之……72拓展延伸
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①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②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一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题库资料练习含【答案】卷39
- 二级建造师之二建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题库【典优】
- 工会助学金申请书
- 7.1 找规律 一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含答案)
- 电子通讯技术的绿色环保发展
-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Ⅰ卷)英语听力参考材料含答案
- 指定监护人申请书
- 现代企业如何进行生产线持续改进的培训与实践探讨
- 再生育申请书
- 申请书多少类
- 城市自来水厂课程设计
- 重庆市2024年小升初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 2024智慧城市数据采集标准规范
- Lesson 6 What colour is it(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接力版英语三年级下册
- 历年国家二级(Python)机试真题汇编(含答案)
- 第五单元任务二《准备与排练》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 亏损企业减亏专项治理方案
- 《垃圾发电厂炉渣处理技术规范》
- 设计质量、进度、服务保证措施
- 2024北京海淀高三一模英语试卷(含参考答案)
- 三高疾病之中医辨证施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