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水相萃取实验_第1页
双水相萃取实验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5双水相萃取实验一、双水相系统的相图绘制

1.实验目的

了解制作双水相系统的相图的方法,加深对相图的认识。

2.实验原理

相图是研究两水相萃取的基础,双水相形成条件和定量关系常用相图来表示。图1是典型的高聚物-高聚物-水双水相体系的直角坐标相图,两种聚合物A、B以适当比例溶于水就会分别形成有不同组成、度的两相,上相组成用T点表示,下相组成用B点表示,由图1可知上下相所含高聚物有所偏重,上相主要含B,下相主要含A。曲线TCB称为结线,直线TMB称为系线。结线上方是两相区,下方为单相区,若配比取在曲线上,则混合后,溶液恰好从澄清变为混浊。组成在系线上的点,分为两相后,其上下相组成分别为T和B,T、B量的多少服从相图的杠杆定律。即T和B相质量之比等于系线上MB与MT的线段长度之比。又由于两相密度相差很小,故上下相体积之比也近似等于系线上MB与MT线段长度之比。

图1A-B-水双水相体系相图

Oaqueoustwo-phasesystemFigure1ThephasediagramoftheA-B-H

2

3.实验器材和试剂

(1)器材:电子台秤,漩涡混合器,大试管,滴定管,密度计,温度计。(2)试剂:聚乙二醇,硫酸铵,硫酸镁。

4.操作方法

(1)溶液的配制

配制40%的盐(硫酸铵或硫酸镁)溶液

配制40%的聚乙二醇溶液,液体聚乙二醇可用纯溶液。

(2)相图的制作

精确称取一定质量(0.7000g左右)PEG溶液于大试管中,按表1所列第1列数据,加入0.5mL去离子水,用滴定管缓慢滴加已配好的40%的盐溶液,并不断在漩涡混合器上混合,观察溶液的澄清程度,直至试管内液体出现浑浊为止。记录盐溶液的加量(g)。然后,按表格所列第2列数据加入水,溶液澄清,继续向试管中滴加盐溶液并不断混匀,直至再次达到浑浊,如此反复操作。计算每次达到浑浊时,PEG和盐在系统总量中的质量分数,将实验数据填入表中,以PEG的质量分数为纵坐标,某种盐的质量分数为横坐标作图,即得到一条双节线的相图。

表1相图制作表

号水

/g(NH4)2SO4溶液加量/g纯(NH4)2SO4累计量/g溶液累计总量/g(NH4)2SO4质量分

数/%PEG质量分数/%10.53.13150.8954.378620.44.7920.32.17921.51865.951121.853.0230.32.04562.19.286722.652.2640.33.13723.012.673823.681.6550.56.07694.719.327624.521.0860.56.19096.526.013825.020.870.5

6.8585

8.5

33.4596

25.32

0.62

根据以上数据以(NH4)2SO4质量分数为横坐标,以PEG质量分数为纵坐标即可做出相图。

二、双水相系统比例的选择

根据相图,选择五个成相比例。

三、蛋白酶酶活标准曲线的绘制——Folin酚法或紫外分光光度法

PEG4000与MgSO4双水相图

y=0.0995x2-5.3887x+73.334

2012345

6

20

21

22

2324

25

26

MgSO4%

PEG4000%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蛋白酶酶活

1.原理

蛋白酶在一定的温度与pH条件下,水解酪素底物,然后加入三氯乙酸终止酶反应,并使未水解的酪素沉淀除去,滤液对紫外光有吸收,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根据吸光度计算其酶活力。酶活单位的定义:每1mL粗酶液,在一定温度和pH值条件下,1min水解酪素产生1ug酪氨酸为一个酶活力单位,以(u/mL)表示。

2.试剂和溶液

2.1三氯乙酸c=0.4mol/L:称取三氯乙酸65.4g,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mL。

2.2氢氧化钠溶液c(NaOH)=0.5mol/L

2.3盐酸溶液c(HCl)=1mol/L及0.1mol/L

1mol/LHCl:取90mL浓盐酸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定容至1000mL。

0.1mol/LHCl:取9mL浓盐酸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定容至1000mL。

2.4缓冲溶液

a.磷酸缓冲液(pH=7.5)适用于中性蛋白酶

称取磷酸氢二钠(Na

2HPO

4

·12H

2

O)6.02g和磷酸二氢钠(NaH

2

PO

4

·12H

2

O)0.5g,

加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mL。

b.乳酸缓冲液(pH=3.0)适用于酸性蛋白酶

甲液称取乳酸(80%~90%)10.6g,加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mL。

乙液称取乳酸钠(70%)16g,加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mL。

使用溶液取甲液8mL,加乙液1mL,混匀,稀释一倍,即成0.05moi/L乳酸缓冲溶液。

c.硼酸缓冲溶液(pH=10.5)适用于碱性蛋白酶

甲液称取硼酸钠(硼砂)19.08g,加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mL。

乙液称取氢氧化钠4.0g,加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mL。

使用溶液取甲液500mL、乙液400mL混匀,用水稀释至1000mL。

上述各种缓冲溶液,均须用pH计校正。

2.510g/L酪素溶液

称取酪素1.000g,精确至0.001g,用少量0.5mol/L氢氧化钠溶液(若酸性蛋白酶则用浓乳酸2~3滴)湿润后,加入适量的各种适宜pH的缓冲溶液约80mL,

在沸水浴中边加热边搅拌,直到完全溶解,冷却后,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适宜的pH缓冲溶液稀释至刻度。此溶液在冰箱内贮存,有效期为三天。

2.6100ug/mLL-酪氨酸标准溶液

a.称取预先于105℃干燥至恒重的L-酪氨酸0.1000g,精确至0.0002g,用1mol/L盐酸60mL溶解后定容至100mL,即为1mg/mL酪氨酸标准溶液。

b.吸取1mg/mL酪氨酸标准溶液10.00mL,用0.1mol/L盐酸定容至100mL,即得到100ug/mLL-酪氨酸标准溶液。此溶液在冰箱内贮存或立即使用。

3.仪器和设备

3.1恒温水浴40±0.2℃。

3.2紫外分光光度计

4分析步骤

4.1求K值

按下表配制不同浓度的L-酪氨酸标准溶液,然后,直接用紫外分光光度计于275nm测定其吸光度(A),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酪氨酸的浓度c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此线应通过零点),根据作图或用回归方程,计算出当吸光度为1时的酪氨酸的量(μg),即为吸光常数K值;(其K值应在(130~135)范围内)。

4.2测定

吸取适量稀释的酶液2.00mL、酪素2.00mL、三氯乙酸4.00mL,其它操作条件同福林法测定中的反应、静止沉淀,直到过滤。滤液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275nm波长下,用10mm比色皿,测定其吸光度(A)。

a、先将酷素溶液放入40±0.2℃恒温水浴中,预热5min;

b、按下列程序操作:

试管A(空白)试管B(酶试样,需作三个平行试样)

加酶液2.00mL加酶液2.00mL

40±0.2℃,2min40±0.2℃,2min

加三氯乙酸4.00mL(摇匀)加酪素2.00mL(已预热)(摇匀)

40±0.2℃,10min(精确计时)40±0.2℃,10min(精确计时)

加酪素2.00mL(已预热)(摇匀)加三氯乙酸4.00mL(摇匀)

继续加热10min,过滤或离心继续加热10min,过滤或离心

于275nm波长,测上清液吸光值于275nm波长,测上清液吸光值

c、1.398和166蛋白酶,除反应与显色温度为30±0.2℃外,其它操作同4.2。标准曲线作同样处理。

5计算

在40℃下每毫升酶液每分钟水解酪蛋白产生1μg酪氨酸,定义为1个蛋白酶活力单位。

X=A×K×8/2×1/10×n×E=2/5×A×K×n×E

式中:X——样品的酶活力,(u/mL);

A——试样溶液的平均吸光度;

K——吸光常数;

8——反应试剂的总体积,mL;

2——吸取酶液2.00mL;

1/10——反应时间10min,以1min计;

n——稀释倍数

E——紫外法与福林法的换算系数(中性、碱性蛋白酶系数为0.50;酸性蛋白酶系数为0.77)。

所得结果表示至整数。

6结果的允许差

平行试验测定值之差不得超过3%。

四、双水相系统在蛋白酶分离中的应用

利用选择的五个成相体系对蛋白酶进行分离纯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