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teachingplan教师学科教案[ 20 –20 学年度 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市实验学校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teachingplan《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编选了四篇古代议论文,就作品的时代而言,从先秦时期的孟子、荀子到汉代的贾谊以及唐代的韩愈,时间跨度近千年。但就作品的思想内容而言,它们又都是中国传统儒家精神的延续和写照。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可以大致了解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脉络。在了解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同时,我们还应从古汉语学习的角度出发,认真研究各种典型的文言现象。在学习和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重点探讨实词、虚词的用法以及句子结构。除此以外,我们在阅读这些充满智慧的篇章时,还可以借鉴古人的议论艺术,了解它们各自的文风,并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寡人之于国也》是战国中期儒家大师孟子的论说文。学生曾在初中学过《孟子二章》中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而两文所表现的主题思想则与本文是基本一致的。在文中孟子继续高举“仁政”“民本”的大旗,阐述自己的“王道”思想。教师在对本文事实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抓牢文言教学的常规重点以外,还应该将文学知识的掌握放到重要的地位。从某种程度上说,理解有关孟子的思想精髓远比掌握几个文言现象重要得多。二、教学目标1、能归纳“数”“发”“直”“兵”“胜”多义词的义项。2、掌握“或⋯⋯或⋯⋯” “直⋯⋯耳,是⋯⋯也” “是何异于⋯⋯” 几个句式的特点。3、理解文中“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故事的作用4、了解本文的论辩艺术三、教学时数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想必大家一定听说过“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成语故事吧?我请一个同学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那大家知道这个典故出自哪部典籍吗?你们又知道原作中引述这则故事的用意何在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深入学习孟子的论说文代表作《寡人之于国也》 ,学过本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teachingplan文后,答案将不言自明。二、文本解读1、作家作品孟子,名轲,战国时代中期儒家学说主要代表人物,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又一位大师,与庄子生活的时期大致相同,两人堪称战国时期中国思想史上夺目的双子星座。 《孟子》这部著作是由孟子及其弟子完成的对话体言论集,共 7篇。它集中反映了孟子的主要学术思想,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方面,其最重要的论断便是“性善论”与“民本思想”。《孟子》这部著作是传统文化中“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朱张效法先王,推行仁政,宣扬性善,反对功力,反对战争,这些在当时列国纷争的形势下,被认为是脱离实际的空论,他的思想缺乏现实的基础。但他思想中的民主精神,民本思想等都符合人民的愿望,具有进步意义,即便放到今天的时代背景下来看,其思想在很多方面仍有借鉴意义。2、基础积累(1)读准字音王好(hào)战数罟(cùɡǔ)不入洿(wū)池谨庠(xiánɡ)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
弃甲曳(yè)兵而走 谷不可胜(shēnɡ)食也养生丧(sānɡ)死无憾 鸡豚(tún)狗彘(zhì)之畜(xù)然而不王(wànɡ)者 涂有饿莩(piǎo)(2)解题“寡人之于国也”原句是“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寡人”,古代国君的自称谦词,今义是形影孤单的人,即孤家寡人。 “焉”“耳”“矣”均是文言句末语气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原句是主谓句,感叹句。 “于”,介词,与“国”合成介宾短语。 “之”,用于主语和介宾短语之间,提顿语气,强调介宾短语的意义。3、学生根据注释梳理文意,研读课文。(1)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重点:该句中的“之”,并非如某些译注资料上所言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应为“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无实际意义” 。资料:“之”,只有出现在“主之谓”结构中时,才能起到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在古汉语中,一个句子只有一套主谓结构,如果出现两套主谓结构时,其中一套主谓结构势必会失去其独立性,而沦为整个句子的某个组成部分,或成为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或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teachingplan状语等),或成为复句的分句。但“主之谓”结构存在的前提是必须具备两套主谓结构,该句中只有一套主谓结构,即“寡人尽心” ,而“于”是介词,“对于”之意。故而此处的“之”不宜作“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讲。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重点:其一,此句中“凶”解释为“收成不好,闹灾荒”,它是古代典籍上出现频率甚高的词语,尽管它不是从前考纲所要求的必须掌握的实词, 但从近几年高考文言阅读选段的规律来看,人物传记,尤其是“循吏”传记往往占据了相当多的比例。但凡言及“循吏” ,多数会提及治“凶”之功绩,因此, “凶”又是必须掌握的重要实词之一。其二,此句中有两个“其”字,两者皆作代词讲,但前者指代对象是“河内” ,而后者则为“河东”。另外,此句中的“然”,作代词讲,可译作“这样” 。(3)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重点:此句中的“政”,宜作“治理,管理”讲,“无如”按课本译注讲作“没有像⋯⋯”,如作“没有人比得上⋯⋯”讲似乎更好,只是其中的“无”被当作无指代词(不定代词)了。“者”并非代词,不可译作“⋯⋯的(人)”,此处是语气助词,表达一种否定关系的陈述语气。(4)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重点:“加者,更也。”现代汉语中“更加”为并列式合成词,构词的两个语素为同义互训关系。现代汉语中这种同义互训关系的合成词比比皆是,此不赘述。(5)王好战,请以战喻。重点:此句中的“请”,宜作敬辞讲。作敬辞讲的“请”有两种基本解释,一为“请允许我⋯⋯”,一为“请他人⋯⋯”,不可一见到“请”就解释为“请求” 。此处之“请”宜作“请允许我⋯⋯”讲。另外, “以”为介词,释为“用、拿” 。(6)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重点:其一,此句中的“之” ,作音节助词讲,在语法上起到调节音节的作用。 “音节助词”与“语气助词”不同,顾名思义,语气助词是用来表达某种语气或在语气上起到一定辅助作用的助词,而音节助词仍然属于结构助词的范畴, 只不过在句子的音节方面起到一种调节性的作用。在古汉语中,文言句式绝少出现独词成句或三字句(古代乐府诗歌除外) ,主要是避免句子结构失衡。 如果不得已出现这种情况时,往往要添加音节衬字 “之”或其他衬字,以使语句结构平衡。如: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蒲松龄《狼》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teachingplan②顷之,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林嗣环《口技》(7)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重点:此句中的“或”作无指代词(亦称作“不定代词” )讲,可译作“有人”(或“有的人”)。无指代词是相对于定指代词而言,我们通常所说的第一、 二、三人称代词与指示代词都是定指,它们都有明确的指代对象。 而汉语中也有一类不确切指代对象的代词, 表肯定的通常有:“或”,通常解释为“有的人(物、事)”;表否定的则有下列几个:“无”“莫”“靡”等,通常解释为“没有人(物、事)”。它们既可以指代人,亦可以代物、代事。8)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重点:其一,此句的“直”并非通假现象,虽然它解释为“只是”“不过”。其二,“是亦走也”是一典型的判断句式。孟子很喜欢用“是⋯⋯也”这样的句式来表示判断,如“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其三,“走”,应释为“逃跑”,俗语常说的“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之“走”即是“逃跑”之意。(9)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重点:此处的“无”作通假讲,相当于“毋” ,解释为“不要”。可以这样类推:解释为“不要”的“无”基本都是“毋”的通假情况。下文中的“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以及“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与此例同。10)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明确:其一,注意该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生”与“死”原本都是形容词性的,此处分别由“活着的”和“死了的”活用为“生者”和“死者”。而句中的“丧”(读作sānɡ)应为名词活用为“为动用法”,即释为“为⋯⋯办丧事”。初高中教材中“为动用法”的实例并不多见。《史记·陈涉世家》中有云:“死国可乎?”其中的“死”即为典型的“为动用法”。其二,句中的“是”作指示代词“这”理解,在文言文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是”并非用作判断动词,这一点须向学生强调清楚。(1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明确:其一,这是个判断句式。其中的“王道之始”并非是“主之谓”结构, “之”只是普通的结构助词,解释为“的” 。其二,“始”是名词“发端”“开端”的意思,并非动词。(1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明确:其一,此处的“树”是名词用如动词讲,释为“种植” ,“树之以桑”是个典型的介宾结构后置现象,正常语序当为“以桑树之” 。其二,关于“树之以桑”中的“之”则有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teachingplan多种认识,有人认为是复指代词,复指后面的“桑” ;也有人认为是兼词,相当于“于此”(相当于“在五亩之宅”);还有人认为此处的“之”起到一种调节音节的作用, “树之以桑”就是“树以桑”。这些说法都能自圆其说,不必强求一致,但必须将这几种说法都介绍给学生,以备不虞之需。类似情况在“申之以孝悌之义” 中也存在,后不赘述。另外,此处的“可以”不作古今异义讲,亦通。13)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明确:如何理解“鸡豚狗彘之畜”?目前学术界对此有两种基本看法:其一,认为此处的“之”是复指代词,复指前面提到的“鸡豚狗彘” ,而“畜”为名词“畜养” ;其二,认为这是个宾语前置现象,“之”是提宾的标志,“畜”为动词“畜养”,这样整句可译作“畜养鸡豚狗彘”。这种例子在高中教材中也有,如后文《师说》有云: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即为此类现象的又一佐证。(1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明确:此处的“谨”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认真从事” ;“申”应释为“反复讲述” ,“申之以孝悌之义”是典型的介宾结构后置现象,其训释情况一如前面的“树之以桑” 。此句中的“颁”是“斑”的通假现象。 “负”即为“背”,今天汉语词汇中有“背负”一词,属于同义互训,从古汉语音韵学的角度审视,上古并无轻唇音现象, 通常而言,上古的轻唇音一般读作b或p之类的双唇音。盖言之,上古的“负”即读若“背” ,“声同义近”是训诂学的基本原理。此类现象还有很多,比如“弗”就是“不”等,此不赘述。(15)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明确:其一,此句中的“然而”与今义有明显区别:它由两个单音节词构成, “然”训为“这样”,“而”表转折,相当于“却”,合在一起可以解释为 “(已经)这样了却不能称王”,也有人认为此处的“然而”相当于后代人在文言中常用的“然则” ,亦是一说。其二,“未之有也”是宾语前置现象, 而且是宾语前置现象中非常典型的“否定词+代词宾语+动词”结构式。教师可要求学生将此种结构与“鸡豚狗彘之畜”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两句中的宾语前置现象作一比较。(1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 “非我也,岁也。”明确:两个“食”用法不同,前者为动词,后者为名词; “涂”是“途”的通假现象。“非我也,岁也。”是一省略式判断句,它包含两个判断项,前为否定式,后为肯定式。(17)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明确:此句的句读稍有问题,“是何异于”是一固定结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这与⋯⋯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teachingplan相比,有什么区别呢?”“于”在此处是介词,表示引进对象,它的宾语是“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因而此处“刺人而杀之”后的逗号最好删去。(18)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明确:此句翻译时,万不可将“假设语气”漏掉。 “罪”是典型的名词用作动词,释为“归咎”“责备”或“怪罪”。规律总结——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技巧重视直译与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翻译原则。对译法译文对应原文,基本遵照原文的句式,大量采用有小年共同语素的双音词。替换法对那些词义和文言句式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说话已经不同的一类词,在译文中替换为现代汉语。调整法对文言语句位置与现代汉语的不同之处,主要是主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特殊语序“倒装”现象,译文依据现代汉语的语言规范,将成分位置作必要的移位调整。保留法保留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保留特定的专名术语,如人名、历史地名、民族名、官号、谥号、庙号、年号、特殊称谓、特殊的学术或者专业术语、现在已经消失的事物等;另外,如“度量衡”等一些名称,既可以保留,也可以折合。增补法文言文省略现象较为突出,如省略句中的主、谓、宾成分,介词、数词后面的量词,甚至还有省略一个分句的现象,翻译时应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增补必要的语言成分。删削法 文言语句中有些虚词的用法,现代汉语没有类似用法的词语,也没有类似的语法结构,翻译时只能删除削减。如发语词“夫”“唯”,起提宾作用的助词“之”,以及一些音衬助词。课堂小结孟子认为,国君如能实行仁政,减税宽刑,不滥杀无辜,以忠信孝悌教育百姓,就可以使天下归心。这就是说货真正能够够爱人民的人,他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第二课时一、导语他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他有民本思想, “民贵君轻”,主张行“王道”,施仁政;他慧眼如炬,善于攻心,比喻排比,论辩跌宕生姿。他的思想穿越时空,至今仍散发着智慧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teachingplan的芬芳。他,就是孟子。二、研读课文1、请同学们迅速勾画出“民不加多”的语句。明确: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1 段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3、4段斯天下之民至焉 ?5、6、7段据此文章自然分为三层:提出“民不加多”之疑,分析“民不加多”之因,解决“民不加多”的措施。2、这篇课文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这次对话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明确:“民不如多。”3、在提出“民不加多”疑问前,梁惠王先是自诩曰(学生回答)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为什么说是“尽心焉耳矣”?具体做法是什么?明确:“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4、通过和邻国相比,梁惠王感觉如何?于是乎,梁惠王才有了怎样的疑问?明确:“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 寡人之民不加多, 何也?”5、孟子对梁惠王这个疑问是如何分析的?他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的?明确:他充分利用梁惠王想争夺人力的心理来宣传“仁政”思想;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战争设喻。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6、针对梁惠王的问政,孟子未作正面回答,却从取譬入手,讲述了“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用意何在?明确: 成语:五十步笑百步,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孟子不直接回答梁惠王的问政, 而借用“五十步笑百步” 的故事来巧妙回答,实是委婉地讽刺梁惠王与邻国之君相比, 实质相同,本质上都是虐民暴政, 没有本质的区别。因为顺势得出结论: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7、问题的原因找到之后,文章自然而然过渡到第三部分——“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这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teachingplan也是孟子“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提问:他的“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包括几个方面?明确:两方面:一是“王道之始”的道理,一是“王道之成”的道理。8、怎样才能做到“王道之始”?明确:“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时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9、当采取了合理发展生产的措施后,产生的效果是什么?明确:孟子用了四组排比句: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其中前三组排比是孟子养民的主张, 后一组是教民的主张。 这样,作者在这四组排比里,把自己的主张层层铺叙, 渲染得有声有色, 为梁惠王展现了一幅美好的前景。 顺理成章地得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结论,即“王道之成”了。10、有了合理的措施, 还需要有合理的态度。 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明确:“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 ‘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这一段作者采用类比论证从反面证明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三、梳理文脉1、提出问题:尽心于国而民不加多2、转换问题:五十步笑百步3、介入问题: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4、深入问题: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5、解决问题: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引论 提出问题 民不加多分析原因 移民移粟 小惠未遍本论 指出良方(1)使民无怨 王道之始2)富民兴教王道之成结论批判虐政回应开头四、《寡人之于国也》的辩论艺术孟子是以“好辩”著称的,他善于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辩论,或借题发挥,或因势利导。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teachingplan其文气势磅礴,逻辑严谨,笔带锋芒,又富于鼓动性,有极大的说服力,对后世散文有很大的影响。本文是对话体论辩文,体现了孟子论辩之术的众多高超之处。(一)善用比喻1、逃跑者“以五十步笑百步” 的比喻说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只是程度上的差别,而没有本质的差别。2、拿刀杀了人却说“不是我杀的,是刀杀的。”揭露统治者把“途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的观点。(二)巧妙设问利用对话体论辩文的特点,巧妙设问,缓缓道来,引君入彀,“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三)气势充沛排比句、连环手法的运用使论辩汪洋肆意、气势磅礴。五、课外拓展——认识伟大的儒家文化。儒家的创始人是谁?还有哪些代表人物?明确:孔子;曾子、子思、孟子、荀子。儒家的经典我们常常说到的有“四书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科技园区门卫招聘协议
- 医药企业运营总监聘用协议
- 市场部个人培训小结
- 旅游设施建设合同样本
- 传统产业用地预审管理办法
- 移动通信公司安全管理实施办法
- 2022年大学物理学专业大学物理二期末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
- 2022年大学机械专业大学物理二期末考试试卷D卷-含答案
- 互联网企业协议休假管理办法
- 2022年大学航空航天专业大学物理二月考试题D卷-含答案
- 关于成立医院爱国卫生委员会及完善工作职责制度的通知
- 公司股权转让协议_1
- 常用高颈法兰尺寸表
- 基于嵌入式的温度传感器的设计
-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 汽车线束控制计划
- 旅游服务礼仪说课(课堂PPT)
- JBT7688.5-2012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第5部分:铸造起重机
- 大学高级英语第一册张汉熙版第四课原文加翻译EverydayUseforyourgrandmama
- 有机质量管理体系
- 地基验槽记录(共2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