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心理学复习资料(仅供参考)_第1页
深圳大学心理学复习资料(仅供参考)_第2页
深圳大学心理学复习资料(仅供参考)_第3页
深圳大学心理学复习资料(仅供参考)_第4页
深圳大学心理学复习资料(仅供参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太阳的升落、昼夜的交替、四季的变化等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生物钟心跳和脉搏:每分钟60-70次从进食到饥饿:每周期4-6小时计时工具日历、时钟、手表等(三)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感觉通道的性质:声音相隔1/100秒,人耳即可分辨触觉分辨两刺激间隔为1/40秒视觉为1/10秒-1/20秒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人的兴趣和情绪二、运动知觉对物体运动特性的知觉。对人和动物的适应性行为有重要意义(一)如何获得物体运动的信息?网像运动系统:相邻网膜点受到连续的刺激是运动知觉的信息来源头-眼运动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动作指令与网膜映象共同决定运动知觉。如人眼追踪运动的物体及物体动,人眼静止,看到动的物体;物体静止,人眼移动,看到静止的物体。(二)真正运动的知觉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作连续的位移, 而引起的知觉是真正运动的知觉影响因素:物体运动速度,太慢或单位时间移动的距离太小,不能产生运动知觉(三)似动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主要形式:1、动景运动:如电影、电视2、诱发运动:月亮与云彩3、自主运动:暗室内注视光点4、运动后效:注视运动的物体后再注视静止的物体,反方向运动(机场等行李的经验)第五节错觉1错觉的种类视错觉、其他错觉、形重错觉、方向听错觉错觉是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必然歪曲的知觉现象。理解错觉概念时应注意:错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态人在出现错觉时,知觉的映像与事物的客观情况不相符合错觉不是判断失误即使是长年从事错觉研究的人也会出现错觉错觉也不是幻觉或妄想幻觉:没有客观刺激作用于相应感官妄想:难以纠正的病态信念,不属于知觉范畴第五章注意知识点:注意的概念;注意的功能,注意的类型一一无意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意注意,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有意后注意; 注意的品质一一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紧张性,注意的分配及其条件,注意的转移。第一节注意的一般概念一、注意的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和集中是注意的两大要素。1、指向:指向是指每一瞬间,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朝向一定事物,而离开其他事物。2、集中:集中是指意识对事物的反映达到一定清晰和完善程度。二、注意的功能(一)选择功能:人脑的信息加工能力是有限的, 在同一瞬间只能加工部分信息; 注意的选择功能使大脑选择那些重要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排除其他信息的干扰。(二)维持功能:将心理活动锁定在一定对象上并保持一定的强度; 如果没有注意的维持功能,头脑中的信息很快就会从意识中消失。(三)调节功能:当人脑的信息加工对象发生转移时,注意可使这种转移顺利完成。(四)监督功能:使心理活动不会偏离预定的目标。(五)注意与其他心理现象的关系: 注意是心理现象的有选择的指向和集中, 它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活动过程,而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本身不能独立存在,只能依赖于其他心理过程而存在。人在注意时,可用分析的方法和综合的方法分析的方法:是在注意的全部内容中,分成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去逐个注意。综合的方法:是把对象的各个部分,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注意。第二节注意的类型根据保持注意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不同,可把注意分为三种类型: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一、无意注意(一)什么是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叫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不由意识控制的注意,所以也叫不随意注意。(二)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客观刺激物的特点: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活动与变化。.人的主观原因:(1)人对事物的需要,兴趣和态度;(2)当时的情绪状态;(3)当时的精神状态。二、有意注意(一)什么是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的、必要时还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叫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一种主动地,服从一定活动任务的注意。它受人的意识自觉调节和支配。(二)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加深对活动任务的理解,不断组织好自己的活动。一、有后、后在后、有意后注意又称为随意后注意。其为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在有意注意之后产生的。有意后注意,同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以上所说的三种注意,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是紧密交织并可以互相转换的。如在学习过长中,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进行学习可以提高学习兴趣, 防止疲劳,但人不能单纯地凭无意注意进行工作,如果是这样,则一切工作都会杂乱无章,连工作任务都无法定向。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充分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善于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他们也会在日常和学生交往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如何形成有意后注意,以减轻有意注意对精神带来的压力。第三节 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品质是衡量人注意时质量和效率的指标。注意的品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注意的范围;二、注意的稳定性;三、注意的紧张性;四、注意的分配;五、注意的转移一、注意的范围(一) 什么是注意的范围?注意的范围,也叫注意的广度,是指一定时间内能够把握的注意对象的数量。注意的广度——一个人同时能够注意多少对象;一次注意所觉察或认知的客体有多少。(二) 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知觉对象的特点;.人的活动任务与知识经验。二、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人的注意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稳定在一定的对象上,叫做注意的稳定性。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严格地讲,所谓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在有限时间内注意的集中程度。注意的起伏现象:人在集中注意感知某一事物时,很难长时间地保持不变。注意周期性地加强或减弱,叫做注意的起伏现象。注意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注意总是指向一个对象,行动所接触的对象和行动本身可以变化,但总体是坚持于一个方向。(四)保持稳定注意的条件:明确工作任务;活动多样化;把内心注意和外部的实际活动结合起来;注意的稳定与人的身体状况有关。(五)注意的分散是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品质:注意的分散是指人的注意力离开当前注意任务而被无关刺激所影响。三、注意的紧张性(一) 什么是注意的紧张性 ?注意的紧张性是指心理活动对某些事物的高度集中,而同时离开其余的一切事物。在日常生活中有时注意十分紧张,有时不那么紧张。(二)人在紧张注意时,可以摆脱周围一切事物,人如果对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对完成此项活动的意义有深入了解,都可以维持长期高度紧张的注意。(三)注意的紧张性与注意的范围密切联系:越紧张地加强注意,注意的范围越小;注意范围越大,保持高度紧张注意就越困难。长时间高度紧张注意,易于产生疲劳现象,这时紧张性也就会逐渐减弱,注意即趋于分散。(四)在实际生活中,控制注意紧张性有重大意义:人在一定情况下,常常需要把注意高度集中在一定对象上,克服各种干扰,以提高工作或学习效率。但有时也要求降低注意紧张性,避免疲劳。在日常工作及生活中,要善于调节和掌握自己注意的紧张性。四、注意的分配(一) 什么是注意的分配 ?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的时候,把注意同时指向不同的几种对象,叫做注意的分配。(二) 注意分配的条件:如果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活动,要有以下两个条件作保证:1、在有两个动作的活动中,必须有一个动作达到自动化或部分自动化程度才行。同时进行几种活动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有联系的、同一类型的活动便于进行注意分配。注意分配是一种可以通过训练和实践锻炼提高的能力。五、注意的转移(一)什么是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二) 注意转移的快慢和难易的条件。注意转移的快慢和难易,主要看对原来注意对象的兴趣如何,原来注意的紧张性如何而定(三) 注意的分配与转移密切关联。严格地说,注意的分配很不容易做到,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注意的迅速转移。但从总体来讲注意的转移则被人视为注意的分配。如火车,汽车,飞机驾驶员,都需要有很好的注意的分配与转移能力。在注意的广度 (范围 )、稳定性,紧张性以及分配与转移方面,人与人的个体差异较大,可通过实践锻炼,使注意力得以提高以适应工作需要。注意的迅速转移和妥当的分配,与神经系统机能状态和身体状况有极大的关系。第五章记忆第一节记忆的一般概念一、记忆:人脑对所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二、记忆的种类(一)以记忆内容进行的分类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语词记忆(逻辑记忆):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为形式,对事物的关系以及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等为内容的记忆。情绪记忆:是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运动记忆(动作记忆):是以过去经历过的运动状态或动作形象为内容的记忆。(二)根据记忆时间长短进行的分类瞬时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操作记忆)长时记忆瞬时记忆:指当刺激物停止作用以后,人的感觉并不立刻悄失,还会在一个很短的时间保持它的印象。由于它在感觉基础上产生,又叫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指信息储存保持在 1-2分钟之内的记忆,也称操作记忆,这种记忆的内容是人所意识到的, 识记快回忆也快,但回忆后如果没有保持,则信息就会很快消失。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大多数人能记住 7+2个信息单位,它们可以是不连续的数字,也可以是文字。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的储存时间是从一分钟至几年或更长时间。 长时记忆的储存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积极的过程。短时记忆是长时记忆的门户,没有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就不会发生。短时记忆与瞬时记忆的区别:持续时间不同。瞬时记忆是处于前注意状态, 或无意识状态下的记忆(人们常常不知道瞬时记忆的内容是什么);短时记忆是有意识的记忆,人们清楚地知道短时记忆的内容。瞬时记忆中的信息不可避免的要逐渐消失,而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能通过复述保持下来,进入长时记忆系统。第二节 记忆过程按照信息加工的观点,人的完整记忆过程分为三个过程,它们是识记过程、保持过程和再认或回忆 过程。识记、 保持、再认或回忆是彼此密切联系着的统一过程, 识记是记住,忆是把记住的东西复现出来。记是忆的前提,没有对客观事物的识记,便不能保存客观事物的映象,也就不能再认或回忆。而忆又是记的表现,通过再认或回忆表现识记,同时再认或回忆过程也进一步加强着对事物的识记。总之,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是记忆的基本过程。一、识记识记的种类无意识记 和有意识记机械识记 和意义识记无意识记: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没有经过特殊努力的识记。有意识记:事先有预定的目的,并经过一定的努力,采取一定的措施按一定的方法步骤进行的识记。机械识记:是在对事物没有理解的情况下, 依据事物的外部联系进行的识记。 机械识记主要依据事物的外部联系,其以多次重复复习为基本条件。意义识记:是建立在对事物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运用有关的经验所进行的识记。意义识记的基本条件是对材料的理解、领会、揭露其中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规律,是与积极的思维密切联系的。影响识记的因素.识记目的.识记态度.材料的数量和性质.对材料的理解程度.学习方法:整体识记法、部分识记法、综合识记法复习在识记中的作用多次的识记称之为复习。复习的作用在于强化联系,同时促进理解,使识记更有效地进行。识记需要复习,要使复习富有成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要合理分配复习时间。2、把识记和试图回忆结合起来。3、使复习过程多样化。1、要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分配复习优于集中复习)连续复习称为集中复习,间隔一定时间的复习称为分配复习。 一般来说,分配复习优于集中复习,但优异程度则取决于许多因素,如材料的意义性、组织形式、难易程度、学习阶段等等。分配复习之所以比集中复习优越, 从生理机制看,集中复习时神经过程中容易出现抑制的积累,而分配复习可使抑制得以消除, 同时由于分配复习有较多的时间间隔可使联系得以巩固,而集中复习时这种机会较少。2、把识记和试图回忆结合起来。实验证明,在复习过程中,若用全部时间复习,不如采取部分时间复习,部分时间试图回忆的效果好。3、使复习过程多样化。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进行复习,能维持学习者的兴趣,调动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联系的巩固。二、再认再认:当曾经感知、思考、体验过的事物再作用于我们时能认识,能识别的现象。达到再认水平的条件:识记的精确性和牢固程度当前事物与以前感知过的有关事物及环境条件相同的程度再认中的错误:对熟悉的事物不能再认,再认有完全的和不完全的由于联系泛化而认错对象三、回忆回忆:根据一定的条件把以前产生的对事物的反映重现出来回忆可分为W意回忆和竹聿回忆 :无意回忆是事先没有回忆的目的,不需要任何努力的回忆。有意回忆是一种有预定的回忆目的而自觉进行的回忆。回忆又可分为日接的研可隼的 :直接回忆是当前事物直接引起过去经验的再现。间接回忆是通过中介联想才能达到旧经验的再现。回忆的速度通过反应时间来测量,回忆时间的快慢受材料的性质、 难易、间隔时间长短的影响,大部分决定于I新近性I。学习得较久较好的课文的回忆比从新近学习的课文所得到的反映要慢。联想联想律:人们在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以后就会有一个对象引起另一个对象的规律。亚里士多德就把联想律分为对比、类似和接近三定律。一件事物总是和许多事物联系着,因而可能引起的联想是很多的。对一件事物的感知和回忆究竟首先引起什么联想,是受两方面因素决定的:一方面是味丽幅度鼻一方面是人的花向兴趣的强度又决定于:刺激的强度,联系的次数,联系形成的时间。第三节保持和遗忘保持记忆是经验的保持,但这种保持并不是一成不变地在头脑中保留着, 记忆在经验中是发生变化的。保持在记忆中的经验,在质和量上都会发生变化。 经验在记忆中发生的质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保持产生变化的原因:质的原因:.记忆中的映象受了新旧经验的影响, 又形成了新的联系,使记忆中的经验的某些部分占了优势。.其次是由于在记忆中发生了泛化,使记忆的内容概括、简略、或与其他旧经验相混淆。.第三是由于不同的人对材料的不同方面产生兴趣与激起的情绪不同, 因此在头脑中留下痕迹的深度也不同。量的原因:主要是遗忘遗忘:不能再认和回忆或错误地再认和回忆遗忘类型:永久性遗忘和暂时性遗忘遗忘的生理机制:.一方面是识记后留下的痕迹由于没有强化随时间而消退;.另一方面是由于来自附加的干扰作用而产生的抑制所引起的。遗忘发展的制约条件:.首先,遗忘的进程受识记材料性质的影响;.其次,遗忘的速度受材料数量的影响;.第三,遗忘受学习程度的影响;.第四,遗忘的速度与用不同的指标检查有关遗忘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后最初遗忘得比较快,而以后逐渐缓慢。第四节如何克服或缓解遗忘复习策略:.运用阅读与试图回忆交替进行,可以提高复习效果。.正确安排复习时间,可以有效防止遗忘.复习的形式多样化.注意避免记忆干扰记忆干扰: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的干扰作用祢为倒摄抑制。制约倒摄抑制的条件: P114~P115四点.倒摄抑制受先后两种学习材料的类似程度的制约;.倒摄抑制的大小受学习材料的难易程度的影响;.倒摄抑制的大小受先后学习材料在时间上安排的影响;.倒摄抑制的大小受先后两种材料的识记巩固程度的影响教师如何记忆干扰规律组织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防止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产生, 尽量使前后相邻的学习活动在内容上有所不同。例如,不要把相近的两种课程排在一起,文科与数理化课程交替进行,对类似的内容注意进行比较和分化,学生在临考试前不要再学习,以免对考试内容产生干扰,学习同一种材料时,如果中间部分是重点,则在教学中应使之突出,加强这部分的记忆。第六章思维与想象第一节思维的概述一、思维的概念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说到的“考虑” 、“思考”、“想一想”等,都是指思维活动。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以已有知识和客观事物的知觉映像为中介,形成客观事物概括表征的认知过程。思维的特征.概括性思维是对客观事物概括的表征,具有概括性。所谓概括的表征是指,思维活动所表征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或称共同特征) ,而不是客观事物具体的形象;是客观事物变化的规律,而不是客观事物的具体变化。.间接性事物本质是隐含在事物内部的,事物变化的规律是包含在各种复杂的变化中的,它们不能被直接观察到,必须以已有知识和和客观事物的知觉印象为中介,才能认识到。因此,思维具有间接性。、思维和语言的关系 (重点)(一)思维与语言的联系.从思维的特点来看: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手段,是思维的工具,但不是唯一手段和唯一工具。.从思维的内容和结果来看:思维以语言作为客观刺激物, 借助语言来实现;语言也离不开思维,要靠思维的内容和结果予以充实和发展。.从思维的种系发生来看:尽管皮亚杰等人的研究认为, 婴儿的思维先于语言存在,但大量的研究也证实,随着儿童大脑的逐步成熟,他们的思维和语言越来越趋近于同步发展。成人阶段,人的思维和语言已完全同步发展,并且呈彼此依存的关系。.从思维的个体发展历史来看:儿童思维的发展表明,儿童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抽象思维是借助语言实现的。(二)思维和语言的区别.从本质特征来看:思维是一种精神现象,是语言的内涵,而语言则是一种物质现象, 是思维的外壳,这是思维和语言的根本区别。.从生理机制来看:思维的器官是大脑(在表现形式上属内隐反应) ,语言的器官则主要是感觉器官或效应器官(在表现形式上属外显反应) 。.从与客观事物的关系来看:思维同事物的关系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其间有必然的内在联系。语言同事物的关系是标志和被标志的关系,其间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从构成因素来看: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词』思维的基本单位是概念。.从应用范围来看:语法规则因民族不同而异, 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点. 而思维规律则不然,具有全人类的共同性。三、思维的分类.根据思维过程的凭借物不同,可以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不同,可以分为聚合思维(求同思维) 、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根据思维凭借概念的不同,可以分为经验思维、理论思维。、创造性思维。.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可以分为常规性思维(再造性思维)动作思维:以实际动作为主要凭借物的思维、创造性思维。形象思维:以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为凭借物的思维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进行的思维聚合思维:把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个方向,得出一个答案的思维。 它的主要特点是求同,所以又称求同思维,集中思维、辐合思维或会聚思维。发散思维: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探求各种答案的思维,又称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或辐射思维。这种思维的主要特点是求异与创新。发散思维的特点:变通性、敏捷性、独特性。经验思维:凭借日常概念进行的思维方式。理论思维:根据科学概念进行的思维方式。常规性思维: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照制定好的方案和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和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也称再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以新异、独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四、思维的作用我们更多地用人的思维特征,而不是其他心理过程来衡量一个人智慧的高低。思维是人高于其他动物并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重要标志。思维也是区分人们之间差异的显著标志之一。第二节思维的过程的种类一、分析与综合分析,是把事物的整体进行分解,从而把它们的特征或属性分出来的思维过程。 分析是思维过程的初始。综合,是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或个别特征、个别属性结合起来的思维过程; 翁合可以是在思想上把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或各个方面联系起来的思维过程。分析和综合的关系:P125任何思维过程都包括着最初的综合一分析一再次的综合这三个环节,三个环节是协调一致的,思维过程就进行得顺利,如果三个环节之间脱节或分裂,思维过程就难于展开。二、比较比较,是把事物之间的差异加以区分,对比其异同点和相互关系的思维过程。比较以分析和综合过程为基础,只有通过分析和综合,将事物的异同区分出来,才有可能进行比较。比较又是抽象和概括的必要前提。三、抽象和概括抽象是把事物的一些特征从其它特征中分离出来,使此特征显现出来的思维过程。概括是把已从事物中分离出来的特征联合起来的思维过程。四、系统化和具体化系统化 ,指的是在概括和分类的基础上,把事物的不同特征、不同方面归类和编目,使之成为有序整体的思维过程。具体化 ,是用具体的事物描述、解释一般概念的思维过程。第三节 思维的形式概念概念是人脑对事物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概念反映的是同类事物的稳定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概念的产生,总伴随着语言的标志,通常用词来标志。概念可以有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之分概念可以有前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之分概念也可以有实物概念和抽象概念之分:概念还可以分为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判断判断,是人脑对事物属性关系反映形式。判断在阐明事物属性的基础上,或肯定、或否定事物之间的关系,并以言语形式表达出来。判断主要分为两种:感知形式的直接判断和抽象形式的间接判断。直接判断,是以感知形式为主,并不要复杂的思维活动参与的判断形式。间接判断,是反映事物在因果、时间、空间、条件等方面本质差异的思维形式。其中制约思维过程的基本关系是事物的因果关系。推理推理是从已知的判断推出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推理主要有两种形式:归纳和演绎归纳,是指从特殊事物中抽象出一般原理的推理形式,它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思维形式,通常被称为科学的思维方法。演绎,是把一般原理应用于特殊事物的推理形式。它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思维形式,是和归纳相反的推理形式归纳与演绎的关系推理与言语的关系第四节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没验证假设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同人积极的认知态度有密切关系,人对活动的认知态度越积极,就越容易发现问题,并以此作为自己需要思考的问题。认知兴趣在发现问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发现问题常常取决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程度。分析问题分析问题就是把事物的性质加以归类,使思维活动更具有指向性,更有选择地再现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当前的问题。分析问题最基本的条件是全面地、系统地掌握感性 材料。分析问题也取决于已有的知识经验 。提出假设提出假设是以分析问题为前提的, 不仅依靠思维的客观性,也一样依靠认知经验,还要依靠直观的感性形象。在提出假设的时候,尝试性的实际动作经常是有用的和必要的。检验假设检验假设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实验法检验假设的合理性,另一种是通过智力的活动来检验假设。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与语言联系着。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没和验证假设的思维过程,离不开言语的表述和重述的。第五节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指能够产生新观念、新思想、新点子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所谓狭义的创造性思维指的是真正有创造性思想、或创造性方案出现。所谓广义的创造性思维指的是人在自己的工作中、 生活中、学习中产生的新想法、新领悟,但这些东西对你来说是新的,对别人来说就不一定是新的,也许中国古代人就有了。创造性思维过程(一)准备阶段,是创造性思维的最初阶段。(二)潜伏阶段,这个阶段在本质上是一个“消化”时期。在此过程中,创造者可能没有任何进展。(三)顿悟阶段,这个阶段似乎是“恍然大悟”的时机,即灵感到来时期。(四)验证阶段,或称为表现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创造者要把在头脑里新的观念加以验证。第五节思维的品质.思维的广度,指人思维广阔程度的特点。.思维的深度,指人思维深刻程度的特点。.思维的独立性,表现为一个人能够独立地进行思考, 善于独立发现问题,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特点。.思维的敏捷性,表现为一个人能够迅速地做出反应的思维特点。.思维的逻辑性,表现为人的思维过程的顺序性、层次性和连贯特点。.思维的批判性,表现为人善于从事实的客观情况出发, 严格地根据客观标准考察和判断是与非、正与误,并实事求是地做出评价的特点。.思维的灵活性,表现为人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的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思路的特点。第六节想象一、想象的概念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而形成想象表象的过程。 想象表象具有用象性和薪颖所特点。想象以记忆为基础,但它不是记忆表象的简单再现。想象是以组织起来的形象系统对客观现实的超前反映。二、想象的意义人的想象力的发展是智力发展的十分重要的方面。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鲁宾斯坦的观点,人的每一个思想,每一种情感或者每一种意志动作, 其中总有一些想象,甚至在人的知觉中,也包含有想象。三、想象的种类想象可以根据想象表象中有无新内容出现分为再造小象和创间想融想象根据有无目的分为不随意想象和随意想象厂1、再造想象,是人们根据言语叙述、文字描述或图形示意,形成相应形象的过程。再造想象是再造别人想象过的事物,它必须以描述和提示为前提,独立性差;再造想象是理解和掌握知识必不可少的条件;再造想象对人格的塑造也有重要作用;再造想象往往是榜样言行的内化过程。要形成正确的再造想象,必须具备下列两个条件:(1)正确理解词与实物标志的意义(2)丰富的表象储备2、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的想象表象的过程。与再造想象相比,创造想象具有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等特点。创造想象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要进行创作性想象,就要满足以下条件:(1)创造动机(2)扩大知识范围,增加表象储备(3)积极的思维活动(4)灵感3、不随意想象和随意想象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想象。随意想象,是有预定的目的、自觉地、需要有意志努力参与的想象。 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和方向性。幻想幻想是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幻想是有目的的、独立地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想象。与一般的创造想象相比,幻想具有两个特点:(一)幻想创造出的形象,总是和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着,并体现个人所向往、所祈求的事物,而创造想象所形成的形象则并不一定是个人所向往的形象。(二)幻想不与当前的创造活动直接联系, 它不创造出当前的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 而是指向于未来活动,但它又常常是创造性活动的准备阶段。第八章情绪和情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厢超度底东,二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需要的一种反映形式;(2)人们的积极或消极情绪和情感,是和态度密切相关的;(3)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事物都可以使人产生情绪和情感。.情绪的特征(1)情绪的两极性特征:指每一种情绪体验都会有另一种与之相反的体验与之相伴。情绪两极性的表现:①在动力性上表现为增力和减力两极②在紧张水平上表现为紧张与轻松两极③在激动水平上表现为激动与平静两极④在强度上表现为强和弱两极(2)情绪的瞬时性特征:情绪随情景变化的瞬时性、随机性或偶然性(3)情绪的非理性特征:人的任何情绪反映都会和神经活动密切相关3.情绪和情感的功能(1)适应功能l情绪和情感是人适应生存和生活的重要心理支柱;高等动物、儿童以及成人的情绪和情感都具有适应功能。(2)动机功能:情绪和情感具有驱使人行为的功能;有增力和减力两个方面。(3)遁也认知活动功能一情绪和情感是认识活动的一种监测系统,具有调节认知活动的功能,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调节知觉的选择,监视信息的流动,调节记忆活动,影响思维过程。(4)信号功能:表情是传播情绪和情感信号的主要媒介。由各种表情表现出来的情绪和情感信息具有明显的信号功能, 使人对他人的认识、态度和观点更具直接性,也使人际交往中信息的传递更加便捷。4.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情绪情感人和动物皆有人独有先天遗传因素,发展在先后天习得因素,发展在后外显性、生理反应明显内隐性、生理反应小明显多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生理性)多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社会性)不稳定、短暂而激烈稳定、持久而平缓(2)联系:a)情绪和情感可以统称为"感情” (affection)b)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通过情绪来表达;c)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d)情绪表现的强度反映情感的深度.情绪与情感的分类中国《礼记》“七情说”:喜、怒、哀、惧、爱、恶、欲。法国笛卡尔,《论情绪》提出人有六种原始情绪:惊奇、爱悦、憎恶、欲望、欢乐、悲哀。斯宾诺莎提出的三种基本情感:喜、背、愿望。普拉切克的情绪三维模式:强度、相似性、两极性;可表示八种基本情绪:狂喜、悲痛、警惕、惊奇、狂怒、恐惧、接受和憎恨。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伊扎德用因素分析得出的 9种基本情绪:兴奋、喜悦、惊奇、悲痛、憎恶、愤怒、羞耻、恐惧和傲慢。(1)基本情绪:有明显的遗传性,不学就会快乐:指在所盼望的目的达到后紧张解除时产生的情绪体验。②愤怒:是由于愿望无法达到或愿望一再受阻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恐惧:是人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境时产生的情绪体验。其强度取决于失去④悲哀:是在人失去某种他重视或追求的东西时产生的情绪体验。其强度取决于失去的东西对主体的价值大小;强度可分为:遗憾、失望、悲伤和哀痛。(2)复合情绪:是在原始基本情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情绪体验与接近事物有关的情绪:惊奇和兴趣、厌恶和讨厌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害羞、骄傲与自责与他人有关的情绪:爱、恨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元说:爱的三个主要成分亲密(intimacy):两人间同甘共苦、相互沟通和相互支持的情感激情(passion):激发人的生理唤起的情感,可能是性的唤起,也可能出自其他需要承诺(commitment):所作出的与另外一个人相爱或相伴的决定,以及信守这一承诺的程度.情绪状态的分类:心境、激情、应激(1)必提指人比较平静、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散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心境常常受到外界事物的强烈影响心境有主导心境和暂时心境之分影响心境的因素a)客观刺激:事件的重要程度b)人格特征:气质、性格等c)心境对个体的影响(2)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性的情绪状态。其发展大致经过以下三个阶段:①思维和意志控制力减弱阶段: 身体变化和表情动作越来越失控, 高度紧张使细微的动作发生紊乱。②失去意志监督阶段:人的行为完全服从于当时的情绪体验, 很可能发生不可控制的动作和失去理智的行为。③平息阶段:出现平静和疲劳的现象,甚至精力衰竭。(3)座选是在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急情况下引起的情绪状态,是人对于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做出的本能性、适应性反应。应激的特点超压性:由于强烈的客观刺激而承受巨大心理压力超负荷性:个体充分调动体内的各种能量和资源应付紧急重大的事变应激反应能引起“一般适应综合症”的发生,这种症状分为三个阶段:①警觉反应阶段:是一种适应性防御②抵抗反应阶段:有机体动员其他保护机制以抵消持续的情绪紧张机体被自身的③衰竭反应阶段:人会持续保持紧张状态,适应性贮存能量全部耗尽,防御力损害,导致适应性疾病7.情感的分类: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机体被自身的(1)道德感:是个体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标准,在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举止、思想、言论和意图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按其产生的形式,可分为以下三种:①直觉的道德感②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③上升到理论层面的道德感(2)理智感:是人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对于人们学习知识、认识事物发展规律和探求真理的活动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3)审美感:是对事物美的体验,它是人们根据美的需要,按照个人的审美标准对自然和社会中各种事物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①审美感的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具有愉悦的体验;二是使人的行为带有倾向性②审美感与道德感一样具有社会性、历史性和个体性③审美感具有较强的直觉性.情绪的识别(1)表情及其识别表情是与情绪相关联的行为特征。它是人际交往的一种形式,是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一种手段。表情的分类:①面部表情:达尔文认为,面部表情是天生的,并且能为全人类所理解人们在辩认不同情绪的难易程度和速度上存在差异②体态表情:可分为身体表情呵呵手势表情③言语表情:人说话时的语音、语调、语气也是表达情绪的重要形式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把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这三种非言语交往方式, 统称为体语。(2)情绪的生理反应和识别与情绪活动相伴随的生理状态变化,成为情绪的生理反应。所有的情绪状态都会伴随有相应的生理反应。情绪的生理反应较难通过意识控制,也不容易从外部直接观察到。测谎仪的应用:说谎者由于担心自己的谎言被揭穿,因为会产生紧张情绪。.快乐的培养:认识快乐的妙用,不要自寻烦恼,积累愉快的经验,牢牢抓住今天,船到桥头自然直,给人以快乐,自己也快乐,正确理解运气和能力,知足常乐。第九章意志.意志是人为了实现预定目的,克服困难,调节自己行为的心理过程。.意志行为的基本特征:(1)有目的的行为是意志活动的基础:意志行为是人所特有的,但人的行为并不都是意志行为(2)克服困难是意志行为的特征:一个人意志坚强的水平往往以困难的性质和克服困难的努力程度来衡量。克服困难是意志行为的最重要特征之一。(3)调节行为是意志活动的标志:意志对行为的调节作用有两个方面发动,表现为意志推动人为达到预定的目的而行为抑制,表现为制止和预定目的相矛盾的行为.意志与认识、情绪和人性的关系(1)意志与认识的关系离开了认识过程,意志便不可①认知指导意志:意志的产生是以认识过程为前提的,能产生离开了认识过程,意志便不可②意志主导认知:意志行为决定着认识活动的效率(2)意志与情绪的关系①情绪激励意志:情绪可以成为意志的动力,又可以成为意志的阻力②意志调控情感(3)意志与个性的关系①个性倾向性影响人的意志②意志是兴趣、爱好的持久保证.意志过程的两个阶段(1)采取决定阶段①确定目的:a.有一定难度、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目的,往往比较适宜。b.决策过程是意志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c.决策过程就是在几个目的中,选择确定一个目的的过程。动机斗争:在确定目的的决策过程中, 人们往往拿不定主意,内心产生冲突和动机斗争。在多种目的并存的情况下,人的最典型的动机冲突有以下四种:a.双趋型冲突:两种或两种以上目标同时对人产生吸引力, 而只能选择其中一种目标时所产生的内心冲突,即“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乐”式冲突。b.双避型冲突:两种或两种以上目标都是人想要回避的, 而只能回避其中一种目标时所产生的内心冲突,即“左右为难”、“进退维谷”式冲突。c.趋避型冲突:一个人一方面要接近一个目标,同时又想回避接近这个目标d.多重趋避型冲突:两种或两种以上趋避型冲突所混合成的一种复杂模式制定计划:经过动机斗争,确定目的后,还需要选择达到目的的行为方式和方法(2)执行决定阶段执行决定是使拟定的计划付诸实施, 完成既定目的的过程,是意志行为的完成阶段②执行决定也是意志行为的最重要环节.意志与行为的矛盾(意行矛盾)意行矛盾在人身上一般表现出如下几方面的心理倾向:(1)意在行先:就意行关系来讲,意总是在行的前面;人总是在有了行动的愿望和要求以后才去行动的(2)意多行少:想到的事情多而做到的事情少(3)意行相悖:由于文化因素和自身因素的制约,意与行往往是对立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人的行为具有“扮演”或“表演”的性质(4)意行不一:言行不一的倾向在一般人身上都有所表现.意志品质:独立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1)独立性:①个体不屈服于人们的压力,不随波逐流,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信念,独立采取决定,执行决定。②相反意志品质:受暗示性和独断性(2)果断性:长时间坚信自己的决定的合理性,并坚持不懈地执行。相反意志品质: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3)坚韧性:长时间坚信自己的决定的合理性,并坚持不懈地执行。②相反意志品质:执拗和见异思迁或虎头蛇尾(4)自制力①善于掌握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相反意志品质:懒惰 最突出表现为:一是办事拖拉,二是抵挡不住诱惑7.意志的形成和培养(1)明确目的,增强责任感(2)运用集体的力量(3)在社会活动中锻炼自己的意志(4)加强自我培养第十章个性和个性倾向性概念个性不仅指一个人的外在表现,而且指个性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不仅指一个人的外在表现,而且指个人的真实的自我。个性的特征(简答):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社会性和生物制约性(1)个性的整体性:个性是人的整体心理面貌。个性的完整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2)个性的独特性:人的个性都是由独特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所组成的。(3)个性的稳定性:只有比较稳定的、在行为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才是个人的个性表征。个性的稳定性只是相对的,不是固定不变的,个性具有可塑性。(4)个性的社会性和生物制约性:人的个性不仅受生物因素制约,而且受社会因素制约。个性心理结构(1)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主要包括: 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其中,需要是个性倾向性乃至整个个性积极性的源泉,动机、兴趣和信念等都是需要的表现形式,世界观居于最高层次。(2)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人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 能力、气质和性格。需要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要求的反映。需要是人类认识过程的内部动力需要是人产生和维持情绪和情感的中介需要推动意志的发展需要又是个性倾向性的基础需要的种类1、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重点、论述题)1、基本内容:人的需要可以分为数个基本层次最初有五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1)基本需要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2)心理层——归属需要、尊重需要(3)发展层一一自我实现需要后来马斯洛又加了两层,变为七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2、不同需要层次间的关系: 需要从低到高,构成了不同的等级(1)需要的满足具有一定顺序。(2)需要层次越低,需要的力量越强。(3)通常先要满足低级需要,然后才满足高级需要。(4)有时候,高级需要产生之前,低级需要只要部分满足就可以了。(5)不同的需要同时存在,但只有一种占据主导地位。(6)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就不再成为激励行为的动机。3、对需要层次论的评价(1)创建型a)体现了需要的多样性和人与动物的差别。指出需要具有层次和发展过程。c)指出需要具有递进式发展的性质。d)具有高度的实用价值:将需要归纳为一个连续统一体,为理解人类需要提供了有意义的线索。(2)局限性a)过分强调个人价值和自我实现。b)其需要层次发展模式并不完全符合客观实际:现实中不乏需要层次的逾越性满足。其理论缺乏实证支持。五、动机(一)概念动机是人为实现特定目标而行为的原因动机是一种内部动力人的一切活动总是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动机不能直接观察,但可以通过外部行为间接推断:二)动机的功能.引发功能:行为的原始动力动机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为活动状态,体现了个体的能动性.指导功能:行为定向动机能使个体的行为指向某个特定目标.激励功能:维持和调整.维持功能:表现在行为的坚持性方面.调整功能:表现在个体通过行为反馈,调整自己的行为,使之与更接近目标(三)动机的分类1、根据动机的起源: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生理动机:起源于生理需要,并以生理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社会动机:起源于社会需要,并在社会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动机。2、根据动机的性质和社会价值: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3、根据动机影响范围和持续作用时间:长远的间接动机和暂时的直接动机4、根据动机在活动中作用的大小: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四)成就动机:个人追求成就、成功和社会赞许等方面的动机(五)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童年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教师的言行.社会性竞争.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工作难度的看法.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文化条件TK、兴趣(一)概念: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兴趣是需要的延伸兴趣与认知、情绪与情感过程关系密切兴趣使人对某种事物给予优先的注意兴趣伴有积极的情绪体验认识越深刻、情感越丰富,兴趣也就越浓厚兴趣发展成为行为倾向时,就转化为爱好兴趣的作用对未来活动的准备作用对正在进行的活动的推动作用对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促进作用(二)兴趣的分类.根据兴趣的内容物质兴趣:对物质条件改善的渴望精神兴趣:对科学、道德和艺术的渴望.根据兴趣所指向的目标直接兴趣:对活动过程的兴趣间接兴趣:对活动结果的兴趣(三)兴趣的品质.兴趣的倾向性:对什么事物会发生兴趣.兴趣的范围:兴趣的广度.兴趣的持久性:兴趣稳定的程度.兴趣的效能:兴趣调控、推动行为的力量七、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理想:人对未来有可能实现的目标的向往和追求信念:坚信某个观点的正确性,并支配自己行为的个性倾向世界观:是信念的体系,即一个人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世界观的作用:世界观是个性倾向性的最高层次;是人的行为的最高调节器;制约着人的整个心理面貌;直接影响人的个性品质。第十一章能力能力: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是影响活动效果的基本因素,能力的高低会影响人掌握动作的快慢、难易、巩固程度。能力存在着个别差异。能力的种类:按能力的倾向来分,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 如:观察力、记忆、思维能力、想象力等。特殊能力:指完成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如: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绘画能力等。按创造性程度来分,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智力:智力是人的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也称智能。西方心理学对智力主要有以下的解释:.智力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是学习的能力,.是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是智力测验所测的能力,.是综合的认知能力:1987年,《美国心理学杂志》发表辛德曼和罗斯曼的研究,发现对抽象思维或推理能力卜欣得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三种能力特征认同的一致性极高。四、 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1、遗传的影响。2、生长发育因素对智力的影响 :怀孕(孕妇的健康、营养、有害物质等,胎教);分娩:宫内窒息;低、超低体重儿: 1500—2500克,小于1500克;新生儿疾病:新生儿核黄疸,缺血缺氧性脑病;婴幼儿早期营养状况:缺铁,补充营养对智力的影响。3、环境的影响:父母受教育程度;早期生长环境:语言发展环境、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期望水平;本人受教育情况。4、性别对智力发展的影响。5、年龄与智力发展的关系。6、不同人种的智力特点。能力的个别差异:包括一般能力的个别差异和特殊能力的差异一般能力的个别差异:a.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超常儿童:智商在130以上;低常儿童:智商在70以下。b.能力类型的差异:人与人之间在知觉、表象、记忆、言语和思维方面都会表现出明显的能力类型的个别差异。特殊能力的差异:特殊能力是一般能力在专门职业和行业活动中的特殊表现。a.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人的能力有表现早晚的差异,有些人的优异能力在儿童时期就表现出来了,此现象称为“早熟型人才”或能力的早期表现。b.能力的早期表现在音乐、绘画领域中表现最为常见。儿童在3岁左右开始显露音乐能力的情况最多。c.环境的影响、家庭的教育和实践活动也是发展能力必不可缺的后天条件。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先天与后天儿童脑发育在5-6岁和13-14岁存在两个加速期。(1)先天素质对能力形成的影响:能力的形成依赖于一定的自然基础素质。素质是有机体天生的某些解剖和生理的特征, 包括一个人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以及脑的结构形态和审理特点。(2)环境和教育对能力形成的影响:①营养状况:营养不良可以造成脑细胞数目低于正常发展的数目。②早期经验:早期经验对儿童智力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人一生能力发展的水平,这种情况应当引起家庭和幼儿教育学校的高度重视。③教育内容和方法:教育与教学不但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而且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促进儿童能力的发展。教学法是实现教学任务的手段, 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把似乎是缺少能力的儿童塑造成才。(3)实践活动对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能力是在人与社会互动中形成和发展的, 必须通过本身的实践。劳动实践对各种特殊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职业的劳动制约着能力发展的方向。我国超常儿童的特点:浓厚的认知兴趣,旺盛的求知欲。思维敏捷,理解力强,有独创性。敏锐的感知觉,良好的观察力。注意集中,记忆力强。进取心强,自信、勤奋、有恒。Renzulli认为:超常儿童具有IQ高、工作责任心强和创造力高的特点。智力的分等(韦克斯勒)分等智商人群中百分上极超常130以上2.2超常120~1296.7奇于平常110~11916.1平常90~10950.0低于平常80~8916.1边界70~796.7智力缺损彳什692.2第十二章气质.气质是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动力特征包括:1)心理过程的强度(情绪体验、意志努力) ;)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灵活性(知觉速度、思维的灵活性) ;3)心理活动的指向性(外部或内部)。气质决定着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具体进行方式好表现特点。 气质是人的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特征,是人的个性的最为稳定的特征。(气质是天生的,没有好坏之分。)2.气质的基本特征:①感受性:指人对内外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 (神经系统强度特征)②耐受性:反映人对外界刺激在时间和强度上的耐受程度。 (注意力的集中性)(神经系统强度特征)③反应的敏捷性:可分为两类特征,一类是不随意的反应性,另一类指一般的心理反应和心理过程进行的速度。(神经系统灵活性)④可塑性:指人根据外界情况的变化改变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的难易程度。 (也是灵活性的表现)情绪的兴奋性:神经系统强度特征和平衡性,情绪向外表现的强烈程度。倾向性:指人的心理活动、言语与动作反应表现于内还是表现于外的特征。.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变性气质主要受先天生物学因素的影响,气质是个性中最为稳定的特征。①稳定性:气质的稳定性首先表现在无论从事何种活动, 一个人的气质特征总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来,还表现为气质不会随个人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很大的变化。②可变性:气质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绝对不可改变。在生活、教育和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各种个性特征,都会对气质的改变造成一定的影响。对成人来说,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是先天和后天影响的结果。就气质而言,先天遗传的成分多,这就是气质难以改变的根本原因。.气质类型学说气质类型是指在某一类人身上共同具有的各种气质特征的有规律的结合。 对气质类型的划分可能是古代人研究心理学最早涉猎的领域之一。(1)体液说:古希腊,希波克拉底,古代最著名的气质学说多血质:多血质这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 具有外向中性和可塑性,情绪兴奋性高并且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反应迅速而灵活。行为特征:活泼、敏捷、反应迅速、精力充沛、喜欢与人交往、适应性强、注意力易转移、兴趣容易变换、外向。胆汁质:胆汁质者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反应的不随意性占优势,外向性明显, 情绪兴奋性高,抑制能力查,反应迅速而不灵活。行为特征:直率、强烈的热情、精力旺盛、感情用事、情绪易冲动、心境变化剧烈、攻击性强、外向。粘液质:粘液质者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的反应性和情绪兴奋性低,明显内向,外部表现少,反应慢而具有稳定性。行为特征:安静、稳重、自我约束力强、善于忍耐、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注意稳定但难转移、刻板、有惰性、内向。抑郁质:抑郁质者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不随意的反应性低,严重内向, 情绪兴奋性高且体验深,反应慢,具有刻板性和不灵活性。行为特征:情绪体验深刻、强烈而持久、善于观察、安静、孤僻、不喜与人交往、耐受力差、多愁善感、内向。(2)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俄国生理和心理学家巴甫洛夫,发现高级精神活动有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两个基本过程, 这两种精神过程有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等三个基本特征。神经过程的强度:大脑神经细胞承受强刺激或持需工作的能力。神经过程的平衡性:兴奋和抑制过程强度的平衡。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刺激的反应速度以及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相互转换速度。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基本特征气型兴奋型强、小平衡胆汁质活泼型强、平衡、灵活多血质安静型 1强、平衡、不灵活粘液质抑制型弱抑郁质.气质类型与实践1)气质类型不决定人的智力水平和社会价值气质类型与职业的适应性3)气质类型与教学风格4)气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