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_第1页
78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_第2页
78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_第3页
78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_第4页
78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d......wd......wd...78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响报告分析唐秀能,梁秀群,王宁〔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药剂科,广西南宁530011〕[摘要]目的:研究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响(ADR)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收集的78份抗菌药物ADR报表进展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引起ADR的抗感染药涉及9大类26个品种;78例ADR中,>60a发生率最高,占47.45%;头孢菌素类引起的ADR居首位,其次为喹诺酮类、林可霉素类等;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74.36%),其次为消化系统、发热等。结论:抗菌药物发生ADR与多种因素相关,临床在使用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减少ADR的发生。[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响;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感染性疾病是医院中最常见的病种之一,抗菌药物是临床上用以控制严重感染不可缺少的药物,由于广泛的使用,随之而来的是抗菌所引起的不良反响数量也渐趋上升[1]。近年来,随着我国药品不良反响(ADR)监测工作的不断深入,抗菌药给人体造成的损害已逐渐被重视,有关其ADR的报道也不断增多。本文通过对我院2007-2008年发生的抗菌药物ADR进展分析,旨在研究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在2007~2008年共收集到78例抗菌药物ADR报告,采用回忆性分析方法,分别从患者性别及年龄构成、年龄与引发ADR药品的关系、药品种类、用药途径、ADR发生病症等进展汇总分析。1.2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采用国家食品药品监视管理局ADR监测中心的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进展评价[2]。入选的78例ADR肯定11例(14.10%)、很可能62例(79.49%)、可能5例(6.41%)。2结果2.1ADR在不同年龄及性别的统计78例ADR中,年龄最小者为6个月,最大者为86岁。详见表1。表1发生ADR患者的年龄与性别统计年龄段/岁男/例(%)女/例(%)总计/例(%)0~104(5.13)8(10.26)12(15.38)11~206(7.69)5(6.41)11(14.10)21~403(3.85)3(3.85)6(7.69)41~605(6.41)7(8.97)12(15.38)61~17(21.79)20(25.64)37(47.45)合计35(44.87)43(55.13)78(100)2.2发生ADR的用药途径对78例ADR进展分析,静脉滴注用药为71例占91.03%,口服用药6例占7.69%,局部用药1例占1.28%。引发ADR的药物种类及分布将不良反响涉及的抗菌药物的种类进展分类统计,78例抗菌药物ADR报告涉及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占33例,所占的比例最多,为42.31%,其次为喹诺酮类19例,占24.36%。药物分类及相关病例数、构成比及涉及药物详见表2。表2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及其例数药物种类例数构成比%涉及药物青霉素类67.69氯唑西林钠〔1〕阿莫西林/舒巴坦〔2〕氨苄青霉素/丙磺舒〔1〕哌拉西林/舒巴坦〔1〕哌拉西林/三唑巴坦〔1〕头孢菌素类3342.31头孢替安〔1〕头孢曲松钠〔6〕头孢哌酮/舒巴坦〔11〕头孢噻肟钠(2)头孢克洛〔1〕头孢呋辛〔9〕头孢唑啉钠〔2〕头孢米诺钠〔1〕大环内酯类22.56红霉素〔1〕罗红霉素〔1〕喹诺酮类1924.36左氧氟沙星〔14〕氟罗沙星〔3〕依诺沙星〔2〕林可霉素类1114.10克林霉素磷酸酯〔7〕盐酸克林霉素棕榈酸酯〔1〕克林霉素〔3〕硝基咪唑类22.56替硝唑〔2〕抗真菌药11.28伊曲康唑〔1〕抗结核药22.56异烟肼〔1〕利福平〔1〕其它22.56亚胺培南/西司他丁〔2〕合计78100%78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78例抗菌药物ADR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中,皮肤及其附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系统,其次是消化系统和发热。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见表3.表3ADR涉及的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器官/系统分类例数构成比%主要临床表现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874.36皮肤瘙痒、各种皮疹、黏膜水肿、面色潮红消化系统损害78.97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胃不适,肝功能异常神经系统损害22.56头痛、头晕、口唇麻木、言语不清、视物模糊循环系统损害22.56心慌、心悸、胸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系统损害11.28喘气、呼吸困难、呼吸急促肌肉系统损害22.56肌肉震颤、四肢乏力、关节痛发热67.69寒颤、发热、3讨论3.1患者年龄、性别与ADR的关系从表1可见,78例ADR中,男性35例占44.87%,女性43例占55.13%,男女比例为1:1.23,女性略高于男性。与以往文献报道女性略高于男性大致一样[3]。从年龄分布上看,年老体弱者较易发生ADR。本研究发现,抗菌药物ADR可在任何年龄段患者中发生,但在>60a的老年人中,ADR发生比例最高(占47.45%),这与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合并用药增多有关[4]。因此,对于老年患者尤其是合并用药者,应加强ADR的监测。3.2发生ADR的用药途径对78例ADR进展分析,静脉滴注用药引起的ADR为71例,占ADR总例数的91.03%,明显比其他途径用药高。分析其原因,可能与临床静脉给药增多、制剂质量、药物配伍、溶液稳定性、滴注速度等有关[5]。静脉滴注的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较易发生ADR,尤其易导致严重ADR。因此,为了减少ADR的发生,临床应严格标准静脉给予抗感染药,并提倡其他途径给药。当今国际上倡导口服给药,而控制注射给药。目前WHO已将注射剂人均用药次数作为评定合理用药的重要标准之一[6]。应选择适宜的给药途径,尽量防止静脉给药,多采用序贯疗法,也可减少ADR的发生。3.3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管理78例抗菌药物所引起的ADR中,头孢菌素类引起的ADR在各类药物中居首位,占42.31%,其次是喹诺酮类(24.36%)和林可霉素类〔14.10%〕。头孢菌素类是一类半合成广谱抗生素,由于抗菌谱广,杀菌力强,耐酸、耐酶,毒副作用相对较小等优点,是临床治疗严重感染的首选药物,用量非常大,但ADR病例也日趋增多。喹诺酮类近年来开展迅速,有大批新药上市,这些新药具有抗菌作用强,组织中药物浓度高的优点,应用也日渐增多[7]。林可霉素类中的克林霉素及其衍生物有强大的抑制G+菌的作用,同时,还有很强的杀灭厌氧菌的作用,因而广受临床医生青睐。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及多药混合使用也是不良反响发生率上升的重要原因。因此医院必须加强抗生素药物使用管理,防止无指征用药,减少预防用药、联合用药、过大剂量和长疗程用药。ADR临床表现的主要形式78例ADR报告中,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为58例,占ADR总数的74.36%。其次消化系统和发热。皮肤变态反响主要以皮疹和瘙痒多见,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一是皮肤反响的临床表现易于观察和诊断,且不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二是药疹是由变态反响所致,而且目前临床上的一些常用抗菌药物抗原性较强,易引起这类反响[8]。因此。临床医师在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一旦有药疹出现,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采取相应措施。4结语总之,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疗效得到肯定的同时,其ADR也时有发生。临床医师在使用抗感染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掌握用药指征,防止药物滥用,并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全过程[9]。药师那么可分析、研究抗感染药致ADR的规律,以减少或防止ADR的发生,进一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参考文献]吕卫红,江君微,朱良荣.192例药物不良反响分析[J].医药导报,2007,26(7):819-820.国家食品药品监视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响报告和监测管理方法[J].中国药事,2004,18(4):203-205.闫素英,程红勤,曾艳,等.我院557例药品不良反响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05,16(18):1412-1414.何伟珍,吴丽兰,应小飞,等.浙江丽水市2004年501例药品不良反响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05,16(10):74.刘晓琰,崔敏,邓维,等.抗感染药物171例不良反响回忆性分析[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7,7(1):67.张慎友,李光辉.112例药物不良反响报告分析[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