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北水镇景区文化品味提升建议案_第1页
古北水镇景区文化品味提升建议案_第2页
古北水镇景区文化品味提升建议案_第3页
古北水镇景区文化品味提升建议案_第4页
古北水镇景区文化品味提升建议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word■■古北水镇景区文化品味提升建议案目录一、水镇概况1.区位环境2.项目背景3.景区概况二、景区亮点1.独特的北方水城2.鲜明的古村文化3.完美的细节体验三、景区不足1.景区缺少灵魂2.动静结合不当3.旅游产品不足四、文化品味提升建议1.找准灵魂,紧扣主题2.丰富活动,突出亮点3.挖掘历史,增添回味五、总结一、水镇概况.区位环境古北水镇位于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镇司马台村,背靠中国最美、最险的司马台长城,坐拥鸳鸯湖水库,是京郊罕见的山水城结合的自然古村落。古北水镇位于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镇司马台村,与河北交界,是北京的东北门户。距北京市区120公里,首都机场98公里,密云县城区60公里,承德市区80公里。目前拥有京承高速、京通铁路、101国道三条主要交通干线。.项目背景北京密云,古北水镇(司马台长城)国际旅游度假区,由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战略投资者共同投资建设。古北水镇坐落在司马台长城脚下,具有悠久的历史,其由司马台地区原有的三个历史戍边村落整合而成,是在原有守卫长城军民混建而居的古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其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中留存了43万平方米的明、清、民国风格的古建,融合及重现了皇城和长城、边关与要塞、满汉与蒙回等许多民族的文化元素和民俗痕迹。其现存的“司马台古堡”是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城+古镇”是罕见的雄伟自然、文化景观混合在一起的历史人文风景区。与古北水镇一同呈现出来的司马台长城是我国唯一一处保留明代原貌的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原始长城”。英国的泰晤士报2012年曾将司马台长城评为“全球不容错过的25处风景之首”。整个长城城墙依险峻山势而筑,以奇、特、险著称于世,保存有完整的20座敌楼,尤其望京楼筑于海拔千米的陡峭峰顶,景观绝佳,可遥望到北京城。在神秘幽邃的暮色之下,布设泛光照明的司马台长城,更宛如一条金龙盘旋在蜿蜒起伏的崇山峻岭之巅,蔚为壮观。.景区概况古北水镇旅游区背靠中国最美、最险的司马台长城,坐拥鸳鸯湖水库,是京郊罕见的山水城结合的自然古村落。度假区总占地面积9平方公里,下辖古北水镇和司马台长城两个游览区。景区开放有老营区、民国街区、水街风情区、卧龙堡民俗文化区、汤河古寨区、民宿餐饮区与后川禅谷、伊甸谷、云峰翠谷等,拥有43万平方米精美的明清及民国风格的山地四合院建筑,包含2个五星级大酒店,6个小型精品酒店,400余间民宿、餐饮及商铺,10多个文化展示体验区及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古北水镇景区是典型的北方旅游度假小镇,这里之所以称作水镇,是因为她不仅承袭了司马台长城的雄伟壮观,又兼容了水乡江南的柔美,将历史的厚重与风景的婉约完美的揉合在了一起。有着千年历史的小镇,古朴、典雅,鳞次栉比的房屋,青石板的老街,悠长的胡同,无不展现了北方民国时期的古镇风貌,古镇内水网纵横,古老的汤河支流萦绕其间,古建、民宅依水而建。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也依然可以感受到它的美丽,而在夏秋季节,坐一坐乌篷船荡漾在绿水波涛之上,更是人生一大乐事。二、景区亮点古北水镇是由乌镇开发团队原班人马历时5年时间精心打造的“观光+休闲+会议”复合型景区,吸收了乌镇开发中的成功经验,是中青旅将乌镇模式向外复制的首次尝试,是其实施连锁型旅游目的地战略的第一步,因此开发方对此项目的重视毋庸置疑,而其开发打造的耐心也是难能可贵。因为古北水镇项目本身就缘起于对乌镇模式复制的尝试,因此了解乌镇的成功模式也是很有必要的。乌镇的成功模式可总结为:①整体规划,强调景区整体风貌,管线地理、修旧如故等模式保证了原有的古朴景观;②集中产权,收回景区内所有产权,酒店、餐饮和大部分店铺均为公司直营,避免了商铺雷同、商业化气息过重的风险;③注重休闲,乌镇西栅在保留了明清古建和老街长弄的同时,在内部充实现代化的配套设施,为游客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和全方位的休闲娱乐,符合游客“休闲游”需求。而就我个人参观的感想来说,古北水镇确实成功复制了南方水乡的特点,并打造出以下三方面的亮点:L独特的北方水城我国北方自古以来就干旱缺水,各地再好的生态环境也基本上达不到南方那种江南水乡的特点,而古北水镇创造了一个奇迹。它依托鸳鸯湖水库,通过使用小型的拦河坝一步步抬升水位,通过流水的长期蓄积硬是在严重缺水的北京打造出了一个柔美的江南水乡,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而水能带来生命,带来灵性,带来当地小气候的改变,这也是一进入景区就能给北京的游客一个大大惊喜的原So2.鲜明的古村文化古北水镇是由司马台地区原有的三个历史戍边村落整合而成,在其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中留存了43万平方米的明、清、民国风格的古建筑,呈现出了皇城和长城、边关与要塞、满汉与蒙回等许多民族的文化元素和民俗痕迹。对此古北水镇的开发者们复制了乌镇管线地理、修旧如故的改造模式,甚至为此一个景区单独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其基础设施的投资额也达到了10个亿之巨,这就保证了景区能够呈献给游客一个人与历史、环境、自然相互和谐的旅游意境。在修旧如故的原则之下,景区保留了原有的四合院、司马小烧、永顺染坊、灯笼铺、戏楼、杨无敌祠、英华书院、震远镖局、八旗会馆等等,让游客贴近真实的古人生活。而各个文化体验区的游客体验活动,能让游客更深入的了解古村生活的文化。如古镇里的永顺染坊,在这里工艺师傅手把手教游客DIY属于自己的印染作品;再比如震远镖局,在这里师傅可以带领游客推镖车、展拳脚,走进镖师们的真实生活。3.完美的细节体验14年底在古北水镇的一次参观给了我完美的细节体验,而之前从未在哪个景区有过这种感觉,我相信这是古北水镇的专业管理团队带来的,也是集中产权,将整个古镇置于集团的管理之下带来的。完美的细节体验体现在各种的细微之处,像暴露在外面的现代设施要全部用木箱包起来,能够用木结构的地方就绝不用金属去做,这些从空调、垃圾箱、救生圈、路灯等的处理上就可以看出其专业之处。以下为我在参观时拍摄的细节:

从上图可以看出,空调、垃圾桶、救生圈、电灯全部被包裹起来,任何现代化的设施都不暴露在外面,体现了人与环境的和谐,也展现出了古北水镇管理团队的专业精神。三、景区不足古北水镇将江南水乡的风光复制到干旱缺水的北方来,不得不说这是其一大创意,是其最大的亮点。但是北方的水乡虽然足够震撼,却失其灵魂,北方大山与长城的粗犷怎能容下江南水乡柔美的心,而在我的参观中我也并没有发现其除了景观还有其他的主题灵魂,而且从网上的游客游记中也能发现大量与我相同感受的评论,现摘抄几条如下:评论1:古北水镇,是以古北口长城脚下的一个小山村为蓝本,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整体开发的。总的印象不错,管理细致,细节也很到位。但就整个小镇,目前依旧存在功能不全,可看的东西不够多,有一种游人进来却留不住的感觉,走马却无花可观。吃的方面更差,整个小镇竟无一家密云农家饭餐厅,带有密云特色的小吃更是无处可寻。水镇是水镇,但要记住,这是北方的水镇,是密云的水镇,因此它应带有地方特色,让人来后就要记住它,过目不忘。评论2:正在建设中,模仿乌镇风格,感觉没什么文化,一切向钱看,去了清真餐厅,包间最低消费600,去了倾城似水酒吧,算是包间,最低消费280。说是水镇,其实走起来,大部分的行程都见不到水。而且人很多。体验不是特好!评论3:住的地方条件非常好!但是!除了住宿,别的就一般般了。绝大多数建筑里外都是新的,只是上面保留了些老料而已。保留了少数古建筑,但混在一堆新房子之中,还有什么文化和历史可寻呢。还真把自己当乌镇了。。。大老远从北京市里开车到这里,总不能就为了睡一睡这旅店吧。。。评论4:看图片上挺美的!到了那也感觉还行!照个相唬唬人!但是说实话,这种人造景观实在没什么意思!好多都没开,东西还死贵!开了也就是买个特色纪念品的!不知道开发有什么意义!评论5:还可以,毕竟在北方家门口能感受水镇的气氛还是可以的,虽然比江南的水镇差了些。其实来这关键是看司马台长城的。从网上的游客评论中可以看到,游客对古北水镇最惊喜的是这里是北方的水镇,风光非常不错,很适合拍照,但最失望的是走马观花看了一天,最初的惊喜过后就没有什么感觉了,就如评论1中所说的“它应带有地方特色,让人来后就要记住它,过目不忘。”这也基本上符合我的感受,这就是问题的核心了,它缺少一个灵魂,一个能够让人们记住它的灵魂。下面是我对古北水镇的不足所做的总结归纳:.景区缺少灵魂古北水镇是将江南的水乡搬到了北方来,这是其一大特色也是其一大亮点,但是其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特色和亮点并不是灵魂,它现在就像一大串珠子散落在地上,缺水一根主线将其串联起来,而这根主线才是其灵魂。什么能够成为古镇的灵魂?只有是文化,而且是依托于当地特色的文化。从古北水镇的背景中我们能够了解到,这里存在的原因就是司马台长城和戍边的军民,这是这整个地区最主要的特色,当年司马台长城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和戍边人的艰苦生活都应当是此处文化的源泉。而关于这一点我们会发现其实古镇对司马台长城的文化和古镇原住民的戍边文化开发是不够的,景区中并没有太多景观展现戍边这一独特的文化,戍边人的生活是怎样的也无从体现。而游客来到此处也只能是参观一下新建的古宅和体验一下别处也有的染布、酿酒、镖局文化,失去了当地文化的灵魂,因此就会造成游客来了一趟但没有很多东西留下的感觉。.动静结合不当整个水镇给人的感觉似恬静的少女,没有一丝聒噪,就如同一条小溪静静地流淌,与欢乐谷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静并不是不好,但在收取了每人150元的高额门票之后还仅仅是参观一些古宅四合院,那就会让人产生物失所值的感觉,而如果游客开车数个小时来到则必定更是失望,还不如上网看照片来的直接。在古北水镇43万平方米精美的明清及民国风格的山地四合院建筑中,包含2个五星级大酒店,6个小型精品酒店,400余间民宿、餐饮及商铺,10多个文化展示体验区,这是水镇官方给出的数据,从数据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游客能够参与体验的只有10多个文化展示体验区,而且第一次来的游客也不一定都能够寻找到,因此静太多动太少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现实问题。动与静是一对相互矛盾,动多了不好,静多了也不好,动与静适当的搭配在一起才是完美。目前景区的问题是静太多了动太少,而其根本原因还是缺少灵魂的缘故,缺少灵魂,没有一个统一的主线,就失去了对古镇文化整体的一个把握,未来如能依托主题增加一些巡游和表演,让游客更多的参与到古镇的生活中来,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旅游产品不足此处的旅游产品指的是旅游纪念品,在旅游的六要素吃、住、行、游、娱、购中,购虽然在最后一位,但其同样重要不可缺少。在古北水镇景区中,由于酒店、餐饮和大部分店铺均为公司直营,这一方面保证了有序,避免了雷同,但同时也失去了店主自主经营的那种丰富多彩。就如同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对比,目前水镇是处在计划经济之下,短缺似乎是一种必然,无纪念品可买成为了一种现象,当然并不是什么纪念品都没有,只是目前在售的纪念品并没有体现出差异化,同时产品品类也很少,这也就导致了大量游客的空手而归。而要解决这个问题似乎也很简单,要么公司自身增加自营店的供给,要么在公司的统一规划下,留出一条四方街定位成商铺一条街,在公司的规划和监督下交由个人经营,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当然这可能涉及对乌镇模式的突破。四、文化品味提升建议什么是品味?品,有人品、品质、品德的意思,味是趣味、体味、回味,合起来,大概是指一个人的品质、趣味、情操、休养。品味从字面上还有另外一个最原始、最直接的解释,品是品尝,味是味道,合起来倒有品尝味道的意思。比如同样是一杯茶,有的人端起杯咕噜咕噜一口气喝下去,这个茶是什么味都不知道,更谈不上品味。而另一种人,会在一间四壁排满了书,窗前有几棵绿意盎然的植物的屋子里,他斜斜地靠在用竹藤做的沙发上,捧着一本书,沏上一杯茶,让茶叶在热水的浸润下慢慢地舒展开来,一阵阵的清香在四周飘荡。然后,他再端起茶杯,细细品尝,让那茶水苦中带甜,甜中带涩的味道由舌尖慢慢沁入心扉,然后由品茶而品到生活,品到人生……这就是品味。提升文化品味通过将文化具象化,提高文化的意境和内涵,让人们的心灵感受到对文化更深的敬畏。对于如何提升古北水镇的文化品味,我有如下三点思考:.找准灵魂,紧扣主题在江南的水乡,居民所有的生活都是围绕着水来展开,出行要划船,生活靠打鱼,住房也是临水而居,水是江南的灵魂,而在北方则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光景。古北水镇虽然将江南的水乡复制了过来,但并不代表水的灵魂也复制了过来,毕竟北方人的生活方式完全是另一种模式。更何况古北口地区,古北口是山海关和居庸关两关之间的长城要塞,为辽东平原和内蒙古通往中原地区的咽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在辽、金、元、明、清这五朝,大大小小争夺古北口的战役从未停止,长城的作用突显得尤为重要。而司马台长城又被长城研究专家罗哲文教授誉称为:“长城是中国的建筑之最,而司马台长城是中国的长城之最。”被定为世界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且古北水镇就是由司马台地区原有的三个历史戍边村落整合而成,是在原有守卫长城军民混建而居的古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此可见,长城文化和戍边文化才是此地的灵魂,自古以来此处的军民生活就都是围绕着戍边和抵挡外敌来开展的,守卫长城是人们生活的中心内容,所建的房屋、城楼、祠堂等等同样是围绕这一生活目的而建立,且较完整的保留至今,因此我认为古北水镇需进一步找准灵魂,做出调整,将各类酒店、客栈、商铺、文化体验都围绕着长城文化和戍边文化来做,在古镇中集中体现戍边军民的边防生活,让游客体味到长城在古代保卫国家上的真正意义。如能做到这一点,就能够与八达岭长城展开差异化竞争,目前八达岭长城占领了长城游览市场90%的市场份额,但其游览模式简单,体验较差,如若古北水镇能够填补上长城文化体验游的市场,必能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丰富活动,突出亮点目前古北水镇只设有十多处文化体验中心,其中主要的包括司马小烧酒坊、永顺染坊、灯笼铺、戏楼、杨无敌祠、英华书院、震远镖局、八旗会馆等,文化体验太少是前面所分析的动静结合不当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建议一方面要增加文化体验中心的数量,另一方面还要对文化体验的项目做好定位和调整,要围绕着长城文化和戍边文化做来,例如可增加如下体验项目:(1)增加明清时军队持长矛、火器在古镇内巡游,展现古时戍边官兵的风采;(2)增加车马运粮和粮仓等景观,具体化戍边将士的生活状态;(3)增设司马台长城文化博物馆,介绍司马台长城的历史,戍边将士的生活和此处出土的兵器等文物;(4)丰富节假日活动,如表演烽火台起烽火后古镇内兵营的动员情况,平时可增加军营内操练表演;(5)在街道外墙或专设展览室,展示历史上描写戍边将士生活的诗词,如凉州词王翰(唐)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上图为酒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