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1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2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3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4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辛弃疾其人及其词作风格。2、深刻体会《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用典的艺术特色。能力目标: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分析典故”这一赏析诗词的基本方法。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读代析,在朗读中体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感受词人爱国主义情怀和悲凉意境。【教学重点】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2、指导学生理解典故的含义。【教学难点】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2、指导学生理解典故的含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面我们来齐背一遍。赤壁的惊涛骇浪引起了苏轼的无限遐想,他怀念古人,但是与雄姿英发、年轻有为的周瑜相比,华发早生、壮志难酬的东坡自然会生发无限的感慨。同是豪放派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收复中原,但不被统治者重用的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又会借古人抒发何种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赏析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板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阴柔南宋中的铁血男儿:眼光有棱,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jid)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陈亮

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怀古临古地忆古人借古讽今思古事怀古伤己抒己志(二)作者(知人论世)其词抒发北伐抗敌,伐金复国的爱国之情,倾诉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写作背景:写这首词是辛弃疾已经65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赵婷的重用,后来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傀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韩傀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率北伐,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倔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他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并把他调禺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所写下。(三)注释1、结合课本注释理解文意2、由注释可以看出,这首词主要使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用典(引古事,古人来喻今事今人,以抒怀)3、运用典故有什么作用?(1)使作品简洁含蓄,余韵盎然(2)与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增强作品的说服力与感染力(四)诗词内容1、词的上片,作者运用了哪些典故?(1)孙权幼承父兄之业,胸怀大志,建都京口,占据江东。赤壁之战大破曹操,遂使天下三足鼎立,后又数拒曹操于江北,使曹操生“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终为吴侯。《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黎,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2)刘裕在京口起兵北伐,建立刘宋,为了恢复中原,几次大举北伐。在两次统帅晋师北伐时,先后生擒燕王和秦王,收复洛阳,长安等地,成就了北伐之功业。2、用典意图是什么?南宋:统治者昏庸,不思收复北方失地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四、板书设计

孙权:四、板书设计孙权:建都京口,保卫家园刘裕:京口起兵,建立政权南宋:屈辱求和,歌舞升平孙权:建都京口,保卫家园刘裕:京口起兵,建立政权南宋:孙权:建都京口,保卫家园刘裕:京口起兵,建立政权南宋:屈辱求和,歌舞升平令人仰慕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渴望收复失地第二课时导入题临安邸林升(宋)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儿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金人攻陷北宋都城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方,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鉴赏诗歌,体味情感下片选用了哪些典故?用典意图是什么?(1)刘义隆刘裕的儿子,草率北伐,惨遭打败。写作意图:借古讽今,以史为鉴。警告韩偏胄切勿草率出兵,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行事。(2)拓跋煮击败宋文帝,刘义隆。至瓜布山建行宫,北宋百姓祭拜他。忆:四十三年前,烽火扬州路看:四十三年后,一片神鸦社鼓。通过对比,唱出了稼轩四顾苍茫,百感交集,不堪回首当年的感慨心声。写作意图:告诫南宋统治者应尽早收复失地,不要让老百姓安于异族统治,民族意识模糊,忘记自己是宋氏臣民。对南宋的不满,对国情的痛悲和担忧。(3)廉颇虽老仍不忘国写作意图: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小结作者登上镇江的北固亭,面对大好河山,想到祖国的北方仍然沦陷在敌人之手,想到韩倔胄等人并不想真正肩负起抗敌复国的重任,于是怀古伤今,表现了词人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的愤懑,也表现了作者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辛弃疾《虞美人•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常言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诵读”也是赏析诗词常用的一种方法。请同学们齐读一遍。(二)、诵读感知,体味风格:(完成教学目标1)1>学生齐声读一遍。2、根据学读的情况发现问题当时进行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1)、佛(bi误读为直I)狸祠下。(2)、封/狼居胥,误读为“封狼/居胥"。狼居胥是山名,封是动词,封山,是在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3、教师范读一遍。4、学生再读一遍,体味豪放风格并思考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用典很多)明确学习目标:理解运用典故,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了解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赏析怀古诗:观眼前之景思历史人事抒一己之怀(三)、写作背景。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倔[tuO]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傀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傀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倔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走近作者,知人论世: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山东历城人。宋高宗三H^一年(1161年)十月,女真入侵,辛弃疾等突骑渡江与宋廷联络,次年率义军归宋,授江阴签判之职。以后历任湖北、江西等省安抚使。他写的诗词甚多,至今留存六百多首,“南北两朝,实无其匹”,被誉为“词中之龙”。其词题材广泛,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接近,世称“苏辛二辛词充满了誓复中原的爱国思想感情。著有《稼轩词》,又名《稼轩长短句》。译文:念奴娇•过洞庭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煮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扬州路上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煮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祗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永遇乐,词牌名。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怀古,大多是通过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四)、找典故。1、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的典故呢?我们来看标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是词牌名,“京口北固亭怀古”才是题目,大家知道,词往往用它开头的第一句话作题目,单独命题的很少,如这一课中的《声声慢》《扬州慢》《雨霖铃》等,而只要单独命题了,它的主旨就很明确了。看题目《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在什么地点做些什么?京口北固亭,怀古(板书:怀古)2、学生再默读一遍。结合课后注释,看作者都怀想了哪些古(典故)?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寻找典故,我并没有笼统地提问“词中引用了哪几个典故”,而是把它细化成以下几个小问题,由浅入深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①、有几个典故?②、在文中分别是哪一句话?③、它们分别与谁有关?④、请分别用一句简练而完整的话来概括这些典故!3、老师再做总结。本词中共用了五个典故,它们分别是:明确:①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孙权击败曹操,建太平伟业)②寄奴曾住(刘裕)(刘裕北伐收中原,气势如虎)③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刘义隆)(刘义隆北伐,因草率而败北)④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拓拔煮)(拓拔煮击败宋文帝)⑤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廉颇虽老仍不忘国)(五)分析典故作用,得出作者的观点立场及文章主旨。在对辛弃疾这个人进行评价的时候,都说辛弃疾的作品典故用的特多,影响了我们的阅读与理解,其实啊,他把历史故事放在自己的作品中,是要借以表现自己的愿望或感情的。在这首词中他用了这么多的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与立场呢?典故一: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此句是怀念孙权的。1、孙权做了什么事值得作者怀念他2、“舞榭歌台”指什么?3、“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是何种句式??4、表现什么情感与立场?生:因为孙权以一个帝王的身份打败了来自北方侵略他的曹操,确保国土不受侵犯。“舞榭歌台”体现的是东吴歌舞生平的气象。又从“无觅英雄孙仲谋处”句可见作者认为如今已没有孙权这样能保证让国家太平的国君了。表达了对孙权的赘叹,表现他想抗金,收复中原的愿望。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偏安江南的不满,(板书:赞叹惋惜。抗金,收复中原。)[千古江山依旧,却无处觅求像孙仲谋一样的英雄豪杰。用“千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含着对南宋国势日益衰微的深切忧虑。在这大好河山上,自古以来多少代兴,多少代亡,现在国势又日益衰微了。“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即赞美历史上的孙权,更深恨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昔日繁华的歌舞台榭,英雄的丰功伟业,总被历史的风雨吹得化为乌有。紧承上句,并且用“总”修饰“被”:这就既慨叹孙权时期京口繁华景象和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都已随着时光的流逝而不复存在;更表明了英雄人物及其业绩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逝。江山本应代有英雄出,当时却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抒发了对屈辱苟安的南宋统治者的不满。赏析: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孙权的风流余韵已经不复存在。舞榭歌台:承平气象的象征。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操,是自己国土不受外侵,并拓宇开疆,造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吴国出现承平气象。风流:孙权的才略及建树,这里引申为孙权的遗迹。雨打风吹:历史风云。自孙权以后,京口一带屡遭兵火,辛弃疾时已将近千年,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经荡然无存。言外有江山寂寞,时事消沉之意。这几句,突出萧索、凄凉之象,笔调转为哀怨、舒缓,词人感慨眼前之景象,表达了对孙权的崇拜和对当前局势的担忧。用孙权典故:表达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孙权,幼承父兄之业,胸怀大志。建都京口(后迁建康),占据江东。赤壁之战联合刘备大破曹操,遂使天下鼎足三分,后又数拒曹操于江北,使曹操发“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终为吴侯。]典故二:刘裕。“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相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J这句是怀念刘裕的,这个典故所表现的作者的感情与上一个是否一样?1、刘裕有何表现?2、试比较刘裕与南宋皇上的不同表现!3、作者对刘裕的感情如何?4、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作为一个帝王,刘裕为了恢复中原,率兵北伐,气势好像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同样是一国之君,可我们的南宋皇帝呢?偏安江南,苟且偷生。表达了作者对刘裕的赘叹和对统治者的惋惜。体现了他主张北伐的观点。(赞叹与惋惜。抗金北伐。)[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一抹斜阳映着丛密的草树,平常的街巷,人们说刘裕曾在这里寄住。单写“斜阳”之下的“草树”,用“寻常”修饰“巷陌”,表明刘裕出身寒微,突出他以寒微出身而建立了赫赫功业,含有讽刺南宋权贵失地误国的意思。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想当年,他指挥作战,兵强马壮,气吞万里,威猛如虎。“金戈铁马”,表现出刘裕统帅万众精锐部队勇战强敌的英雄气概;“气吞万里如虎”,更表现出他灭南燕、平后秦,所向无敌的气势声威。这和南宋统治者的屈辱苟安构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不满庸懦统治者的感情。总:用刘裕典故:向往英雄业绩表达抗金决心刘裕,南朝宋武帝,小字寄奴。《南畿志》:“丹徒旧在镇江城南,宋武帝微时宅业。”史载刘裕曾两次统帅晋师北伐,先后征讨南燕和后秦,生擒燕王和秦王,收复洛阳、长安等地,成就了北伐之功业。思考: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建功立业,令人仰慕孙权:他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刘裕: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曾经在这里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了恢复中原,他几次大举北伐。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伟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典故三:刘义隆“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J1、刘义隆是个怎样的人?2、北伐结果如何?3、作者对刘义隆北伐持何态度?4、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刘义隆好大喜功,草草北伐,赢得仓皇北顾。作者主张打有准备的仗,反对草率北伐。他借古讽今,其实在劝说宰相不要草率出兵。(板书:批草率出兵批评)。[元嘉年间,刘义隆草草出兵北伐,梦想如霍去病在狼居胥山封坛祭天,作为全胜的纪念,却不料只落得惊慌败北狼狈逃窜。此处用何典故,用意有在?理解背景:宋宁宗继位(1200年)后,韩傀胄受到重用,他很想有一番作为政治上打击投降势力,启用主战派,当时,朝野上下笼罩在一片北伐的气氛中。但军事上的准备显然不足,特别是缺乏将领,此时已经65岁的辛弃疾看得十分清楚,虽然自己表面上得到韩傀胄的重用,调防京口,但韩傀胄并未充分相信自己。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辛弃疾忧国愤时,渴望收复失地而又反对草率冒进。这首因时为事而作的词中,运用刘义隆草率北伐、惨遭大败的典故,当然旨在借古讽今,旨在警告韩傀胄切勿草率出兵,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典故四:佛狸祠下六句“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实际描写了两种场面,想一想这两种场面一样吗?1、“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场面?2、“烽火扬州路”指什么?3、二者对比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师:“烽火扬州路”写四十三年前,扬州一带抵抗金兵,战火纷飞,肯定是惨不忍睹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是写现在沦陷区人民安于异族统治,忘了国耻,忘了收复中原。今昔对照,不堪回首体现了他对国运的担忧之情。(板书:今昔对照,不堪回首担忧)[北伐失败至今已四十三年,我遥望中原,扬州路上烽火杀敌的情景历历如在眼前。哪堪回首,而今侵掠中原的拓跋素祠庙香火盛烧,一片神鸦鸣嗓,社鼓喧闹!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扬州路”是什么意思?“路”一宋时行政区域名称。词中“烽火扬州路”抒发了词人怎样的心情?这一句话既是对耻辱的现状表示哀痛,又含蓄的表明了自己不忘国耻的愤慨之情。佛狸祠:北魏太武帝的庙。在瓜步山上(今扬州附近)。佛狸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素之小字。当年他率兵击败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挥师攻入宋,至瓜步山,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之佛狸祠。后佛狸祠成为异族侵略者成功的象征。辛弃疾写此词时,扬州和佛狸词均已被金占领。思考: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会的一幕景象,是什么心情?由前面的怀古转而伤今。词人站在北固亭上北顾中原,回忆起43年前出生入死,突骑渡江南来效命的往事,不胜身世之慨!而在金占区的瓜步山上,百姓正在异族皇帝佛狸祠前迎神赛会,热闹非凡,一片平和景象!百姓斗志松懈,民族意识模糊,更添词人之悲叹。用典目的: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思考:把回忆中扬州一带的战火和眼前佛狸祠的红火两个场景放在一起,是用了什么手法?其意图是什么?这是一组鲜明的对比。一方面作者牢记民族的灾难,一方面看到金已安稳的统治着北方,那里的人们也安于现状;这样就突出地表明,人们已忘了国耻,苟且偷安,已无心收复中原,也强烈地抒发出作者对个人命运,特别是国家前途的深沉的悲哀、忧虑,对南宋王朝腐败无能的不满。]典故五:,'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廉颇的处境如何?2、作者的处境与廉颇完全一样吗?3、“凭谁问,---?”的“凭”如何理解?这是一个什么句式?4、这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悲愤)师:“凭”是“靠”的意思,全句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没有人来问。满怀爱国热情的辛弃疾一心为国效力,可他忠不为用,报国无门。当年廉颇虽终不被重用,但尚有赵王想起,可如今自己呢?朝廷早就没有起用的意思了。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用它来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达到了高潮,而且集中鲜明地再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者还报王日:‘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屎)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J靠谁来问我:廉颇将军已年老,饭量还好吗?用廉颇典: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借廉颇的典故,抒发了词人老而弥坚、抗敌之志不衰的报国之情和老大无成、壮志难酬的愤慨。爱国之情,忠义之气,溢于言表!

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国去。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派使者去探望他,看他还能不能替赵国出力。廉颇本来也很想被赵王召见,效命疆场,击破强秦,使赵国能强盛起来。他在赵国使者面前,“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J但结果赵使还报赵王说:“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赵玉以为他老了,便不再起用。作者用意:以廉颇自比,表示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力,收复中原的耿耿忠心,可是朝廷一味屈膝媚和,奸臣当道,多用少年轻进之士,又有谁会想到自己呢。一腔悲愤溢于言表。思考: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以廉颇自况,虽64岁仍想为国效力:可当政者不接受他的建议,又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担心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而这正是全诗的主旨。](六)总结:(3分钟)上片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下片用刘义隆、拓跋素、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这首词通过怀古,表现了词人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善用人才的愤懑。在京口北固亭,词人都想到了些什么?用典言志「孙「孙仲谋一片[刘裕一「刘义隆一下?拓跋春一片廉颇一►「孙仲谋一片[刘裕一「孙仲谋一片[刘裕一「刘义隆一下?拓跋春一片廉颇一►舞榭歌台风流业绩金戈铁马万里如虎元嘉草草仓皇北顾佛狸祠下神鸦社鼓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赞叹惋惜)、(赞叹之情)(警告当局)(怒斥偏安)(壮志未已)J借古讽今人物故事简介关键词句典故的作用孙权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打败曹操军队,保卫了家园。雄流英於表现作者心中渴望抗敌救国的热情。刘裕在京口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恢复中原,他曾大举北伐。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表达作者收复中原的远大抱负刘义隆在兀嘉一+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赢得借鉴历史,委到韩健胄不能草率行事.佛狸祠拓跋秦击败宋文宗,率军追到瓜步山上,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可堪表达对南宋政权司图恢复中原的不用廉颇《史记・廉颇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