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发展概况分析_第1页
汽车行业发展概况分析_第2页
汽车行业发展概况分析_第3页
汽车行业发展概况分析_第4页
汽车行业发展概况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汽车行业发展概况分析市场细分的作用市场细分被西方企业誉为具有创造性的新概念,是企业是否真正树立“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观念的根本标志。需要注意的是,营销者本身并不创造细分市场,营销者的任务是辨别细分市场并确定以哪些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细分市场对企业具有以下作用。(一)有利于发现市场机会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营销决策的起点在于发现具有吸引力的市场环境机会。这种环境机会能否发展成为市场机会,取决于两点:与企业战略目标是否一致;利用这种环境,机会能否比竞争者具有优势并获取显著收益。这些必须以市场细分为起点——通过市场细分,可以发现哪些需求已经得到满足,哪些需求只满足了一部分,哪些仍是潜在需求;相应地可以发现哪些产品竞争激烈,哪些产品较少竞争,哪些产品亟待开发。市场细分对所有企业都至关重要,对中小企业尤为重要。与实力雄厚的大公司相比,中小企业资源能力有限,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通过市场细分,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优势,选择一些大企业无暇顾及的细分市场,集中力量满足该特定市场,在整体竞争激烈的市场条件下,在某一局部市场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求得生存和发展。(二)有利于选择目标市场不进行市场细分,企业选择市场就可能是盲目的;不认真鉴别各个细分市场的特点,就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例如,某公司出口日本的冻鸡,早期主要面向消费者市场,以超级市场、专业食品商店为主要销售渠道。随着市场竞争加剧,销售量呈下降趋势,为此,公司对日本冻鸡市场做了进一步的调查分析,按照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特点,将购买者区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饮食业用户,二是团体用户,三是家庭主妇。三个细分市场对冻鸡的品种、规格、包装和价格等要求不尽相同,比如饮食业用户对鸡的品质要求较高,但对价格的敏感度低于零售市场的家庭主妇;家庭主妇对冻鸡的品质、外观、包装均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要求价格合理,购买时挑选性较强。根据这些特点,公司重新选择了目标市场,以饮食业和团体用户为主要顾客,并据此调整了产品、渠道等营销组合策略,出口量大幅度增长。(三)有利于制定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市场营销组合是企业综合考虑产品、价格、促销形式和销售渠道等各种因素而制定的市场营销方案。就每一特定市场而言,只有一种最佳组合形式,这种最佳组合只能是市场细分的结果。前些年我国曾向欧美市场出口真丝花绸,消费者是上流社会的女性。由于出口企业没有认真进行市场细分,没有掌握目标市场的特点,因而营销组合策略发生了较大失误:产品配色不协调、不柔和,未能赢得消费者的喜爱;低价策略与目标顾客的社会地位不相适应;销售渠道又选择了街角商店、杂货店,甚至跳圣市场,大大降低了真丝花绸产品的“华贵”品位;广告宣传也流于一般。这个失败的个案,从反面说明了市场细分对于制定营销组合策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四)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企业的竞争能力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存在差别,通过有效的市场细分可以改变这种差别。市场细分以后,每一细分市场上竞争者的优势和劣势会明显地暴露出来,企业只要看准市场机会,利用竞争者的弱点,同时有效地开发本企业的资源优势,就能用较少的资源把竞争者的顾客和潜在顾客变为本企业的顾客,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竞争能力。尤其是对于中小型企业,通过市场细分,把企业的优势力量集中在企业选定的细分市场上,让整体市场上的相对劣势转化为局部市场上的绝对优势。(五)有利于企业产品适销对路、获得消费者忠诚企业在了解不同细分市场需求特征及市场已有商品的基础上细分市场,开发出新产品,使得消费者能找到与他们的需求紧密相关的产品。消费者可能感到,一个特定的供应商更理解他们,或者更直接的与他们交流,因此消费者会更加忠实于特定企业。例如,在激烈的电脑市场竞争中,联想打破了传统的“一揽子”促销方案,围绕“锋行”“天骄”“家悦”三个品牌面向的不同用户群需求,推出不同“细分”的促销方案。通过对不同客户群体提供不同优惠策略,实现了顾客忠诚度的提升。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状况及市场规模汽车零部件是组成汽车整车各部分基本功能单元的零件和配件,一辆整车通常由上万个汽车零部件组成。汽车零部件是汽车工业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要素,并且与汽车整车制造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市场结构来看,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规模约占整个汽车产业市场规模的50%左右,在欧美等成熟汽车市场,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规模占比更高,汽车整车行业与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规模比例约为1:1.7。1、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全球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的历程表明,汽车零部件工业是随着汽车工业发展逐步成长起来的,汽车工业带动了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而发达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又极大地推进了汽车工业飞速发展。早期,汽车零部件企业多数为汽车整车制造企业的附属机构,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制造一般交由整车制造商的下属企业或分支机构实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汽车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格局下,应专业化分工之需,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趋势,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纷纷从大型整车厂商独立出来,形成了独立、完整的企业组织,汽车零部件工业逐渐脱离整车厂商,迈向独立化、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并不断发展壮大。与此同时,整车生产商开始专注于整车研发、动力总成开发及提升装配技术,并面向全球零部件供应商进行采购,零部件供应商承接由整车厂商转移而来的零部件研发与制造任务,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与整车厂商同步研发,并实现大规模生产,模块化供货。在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趋势的推动下,汽车零部件产业在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市场地位逐步提升,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整车设计、开发与制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越来越深。从目前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竞争力格局来看,世界汽车工业强国不仅拥有世界知名的整车厂商,还拥有世界一流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企业中以美国、欧洲和日本企业为主,行业内规模大、技术力量雄厚、资本实力充足的企业也主要集中在上述国家或地区,目前,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主要分布于全世界16个国家及地区,日本、德国及美国为百强零部件企业数量最多的三个国家,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呈“三足鼎立”格局。百强企业中日本上榜23家,美国上榜22家,德国上榜18家,中国共7家企业进入全球百强名单,全球排名第五位。2020年,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头部企业营业收入基本保持稳步增长。以美国、欧洲、日本等为代表的成熟市场中,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增速放缓,而以俄罗斯和中东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汽车零部件产业则保持强劲增长。随着全球汽车市场保有量增长、产品保值率提高,新车需求开始减少,汽车零部件市场的两极分化愈加明显,行业竞争加剧。中外合资、整零合作以及同行业内的兼并整合预示着新一轮变革的启动。零部件厂商纷纷瞄准下一代汽车的先行研发,为获取必要的前沿技术达成技术互补,由博世、米其林、日本电装等巨型汽车零部件厂商发起的并购重组热潮,开始加速推动中坚厂商参与战略重组。巨头之间的跨国并购、战略合作、业务重组频频发生,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正在酝酿重新洗牌。在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节能化”趋势和政策的引导下,全球市场大力推进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也根据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加速了汽车零部件的核心技术突破。随着汽车消费主体的迁移,主要汽车整车企业的属地化建厂消费模式,带动了当地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过去10年中,中国逐步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和生产国家,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也逐步成长,凭借成本优势进入国际整车企业的零部件配套体系,中国企业在全球百强零部件企业中的占比正逐年提升。2、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1)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正处于产业恢复期近年来,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规模的发展速度趋于稳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0.26万亿元,2019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28万亿元,比上年增加0.28万亿元,同比增长7%。在汽车行业平稳增长带动下,零部件市场发展总体情况趋于良好。我国汽车产业规模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未来产销量的全球份额在目前的30%水平上还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汽车零部件领域的创新要素已经形成一定积累,创新环境逐步向好,相关财政和产业政策不断优化,发明专利数量稳步提升,产业链条不断完善,行业长期向好势头不变。汽车零部件行业作为我国构筑汽车产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机遇。(2)我国汽车零部件产品的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传统汽车关键零部件部分产品技术实现突破,并已得到批量投产及应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迅速,产品性能和质量显著提髙,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及电控系统等核心技术不断突破,目前已培育出一大批优质零部件企业。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节能化”引领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工业升级转型趋势下,零部件企业开始逐步与通信、互联网等企业跨行业、跨技术领域合作,智能网联汽车核心部件研发不断得到重视,我国汽车零部件迎来快速发展局面。(3)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竞争力有所增强根据汽车权威媒体《美国汽车新闻》(AutomotiveNews)发布的“2020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中国有7家企业入围,另有2家中资投资企业,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国际竞争力正不断増强。3、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1)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汽车零部件被誉为汽车工业的根基,与汽车工业互相促进,协同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汽车产业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不仅与国内整车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而且在全球汽车配套市场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各大整车制造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综合竞争力,逐渐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采购零部件,构建全球产业链。但受益于先发优势,欧美日韩等国家的零部件企业主导推动了产业升级和发展,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国际市场影响力相对有限,即使在发展最快的中国市场,全球性的大型汽车零部件集团受益更大。随着汽车消费主体的迁移,主要汽车整车企业的属地化建厂消费模式,带动了当地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过去10年中,中国逐步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和生产国家,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也逐步成长,凭借成本优势进入国际整车企业的零部件配套体系。(2)汽车生产本土化跨国公司在实施全球化战略的同时,积极推行本土化策略,即利用本土资源、在本土生产适合当地消费者需求的车型和零部件产品,同时提供营销和金融服务,形成本土化的竞争力,以实现贴近本土客户和市场的目标。随着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外零部件企业进入中国,汽车零部件本土化取得明显进展,目前国内商用车及中低档乘用车投产时国内配套率基本达到100%。中国已基本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零部件配套供应体系和零部件售后服务体系,为汽车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我国是汽车零部件大国,但非汽车零部件强国,汽车主要核心零部件仍然掌握在外资手中。随着全球汽车消费进入微增长、存量竞争阶段,成本成为整车企业竞争的重要因素,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凭借成本优势,逐步获得合资品牌的合格供应商资质,进入车企巨头的全球供应体系。同时,随着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参与全球竞争,我国自主零配件企业也跟随出海,配套整车企业,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将会继续保持稳步发展的态势。(3)汽车零部件轻量化塑料零部件的应用对于降低汽车重量、节约燃油、促进环保以及可回收利用等方面均有显著作用。汽车轻量化是未来节能减排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全球汽车制造业中呈现出汽车塑料化的趋势,汽车塑料件的应用推广有望提速。汽车轻量化,使以尼龙、聚丙烯、聚氨酯、聚氯乙烯、ABS和聚乙烯等为原材料的塑料零部件市场得以迅速扩大。对于最终用户而言,塑料产品的质量优势越发显著,其较轻的重量有利于节约燃油,同时,塑料的隔热性能有利于汽车节能指标的实现。(4)汽车零部件行业趋于精细化、多层级化汽车产业逐渐呈现精细化分工的趋势,整车厂从最初拥有全流程生产链条,逐步转变为专注于汽车设计、技术研发、核心部件生产,其余各类零部件均从其合格供应商目录中实施采购,不同零部件的供应商遍布全球,充分发挥不同地区、不同供应商的比较优势。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多层级化主要体现在多层级的供应商系统中。整车厂通常向其一级供应商直接采购零部件,一级供应商再向上游供应商,即二级供应商采购零部件,以此类推,形成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多层级分工。(5)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质量控制不断提高整车厂采购零部件时,要求零部件生产企业满足一系列质量标准,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国际汽车工作组(IATF)制定的国际汽车质量技术规范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另外,整车厂对其零部件供应商的考核标准也在不断提高,整车厂在确定其零部件供应商前会对供应商的生产能力、研发能力、产品质量等进行长时间、多轮次的考核,部分整车厂还会对其零部件供应商的整个生产流程进行过程控制。(6)我国自主零部件产品的进口替代趋势从长期来看,我国汽车市场的容量仍将不断提升,有利于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稳定发展。随着研发水平和制造工艺的不断提升,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诸多领域实现了突破,由标准的被动接受逐步转变为主动参与标准的制定。我国自主零部件产品质量稳定,性价比高,具备参与全球竞争及进口替代优势。根据数据显示,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中,70%以上市场份额被外资背景企业占据,在汽车电子等高端汽车零部件领域,外资背景企业占据超过90%以上的市场份额,替代空间巨大。技术突破是全球竞争和进口替代的前提。在传统燃油车领域,许多由外资垄断的零部件开始国产化,例如发动机、变速箱、电控系统等;在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等领域,我国与全球领先的供应商属于相近水平,特别是电池领域,宁德时代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的汽车动力电池供应商,向全球主要的汽车整车企业均配套供应,在国内乘用车市场,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在各自的细分市场基本处于寡头地位。成本优势是全球竞争和进口替代的不竭动力。在技术实现突破后,受益于我国工程师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行业竞争加剧倒逼整车降成本、企业内部管理优化等宏观、中观和微观因素影响,自主汽车零部件产品逐步配套合资品牌,进而加入其全球供应体系,凭借价格优势和规模优势等因素,在汽车玻璃、轮毂、汽车内饰等诸多领域,一旦实现技术突破后,我国自主零部件产品将会实现对外资及合资产品的快速替代。行业壁垒1、认证壁垒由于事关安全这一头等大事,汽车行业下游整车厂或主机厂对产品质量要求非常高,因此,其对上游零部件供应商的质量管理有着严格的考核与验证,在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基础上,还必须通过各自严格且复杂的供应商评价体系。下游客户对零部件供应商在技术、质量、管理、安全甚至环保等方面均设立了严格的评价标准,只有上述验证均通过后才能被纳入其供应商平台。进入其供应链体系之后,只有产品质量、性能、价格及供货保障均符合要求,才能开始小批量供货,再经过一定时间的考察,确认合作情况达到其预期目标后,方可开始大批量供货,才算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新的零部件供应商要进入下游厂商的供应链体系往往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成本,因此,认证壁垒较高。2、技术壁垒以往汽车流体管路多以金属为材料,有铜的和铝的,在一些强度要求不高的地方有用橡胶的,而流体管路在使用过程中除了输送油、水、汽等流体之外,通常还需要有散热、排汽和压力传递等功能,对强度、耐高低温、抗腐蚀等方面要求较高,而金属抗腐蚀性能不如塑料,长期遇水容易产生污垢,从而容易堵塞管路,橡胶强度不够,这些都无法满足某些功能部件特定的性能要求。要生产出密封性能好、强度高、耐腐蚀、抗老化,又能适应各种恶劣气候环境的塑料流体管路产品,需要在材料、工艺等方面有长期的研发投入与经验积累。3、人才壁垒汽车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个性化产品,不同汽车厂商之间的产品差异较大,甚至同一厂商不同档次的产品之间的差异也很大,因此,许多零部件往往是根据不同厂商不同车型要求进行定制化开发和生产,供应商需要根据每一下游客户的需求单独开模。不同应用领域的产品对材料、性能和工艺的要求也不一样。这对研发与技术人员的要求较高,需要一支熟悉各种材料性能、熟练掌握生产工艺流程、具备专业模具开发能力等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才能开发出符合甚至超出客户预期的高性能的产品。此外,下游客户对供应商的服务能力和服务响应速度也有较高的要求,这也非常考验售后服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因此,较高的人才素质要求构成了本行业的人才壁垒。4、渠道壁垒如前所述,正因为下游客户对于供应商的认证周期较长,认证的成本也比较高,加上客户大多数产品为定制化生产,因此,客户更换供应商的代价也比较大,一旦双方建立合作关系,并进入批量供应阶段,下游客户一般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上游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大都愿意与下游厂商保持长期合作,合作关系通常较为稳定,这对于新进入企业也形成一定的壁垒。5、资金壁垒汽车流体管路行业需要较好的设备以满足客户的产能、质量要求并产生规模效应;一般需要长期投入大量资金满足产品技术研发,客户项目开发等;不仅需要建立完整的流体实验验证能力,还需要建立大部分关键零部件自主生产能力和主要工装模具的加工维修能力。由于流体管路产品需要更长时间的实验认证,而且前期基础投入较大,产品本身价值回报不高,需要达到一定的批量才能得到足够回报,因此对于新进入者而言,投资大、周期长,且因质量问题和车型的市场风险会造成回报的不确定性,形成较高的资金壁垒。行业基本风险特征1、宏观经济与行业波动风险未来如果下游整车制造企业受宏观经济及汽车行业周期波动的不利影响而导致其经营状况恶化,这种影响难免也会传导给上游零部件供应商,从而使其的订单和货款回收方面受到一定的影响。2、产业结构变化及技术更新的风险尽管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与传统汽车产业相比,还存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电池成本较高、续航能力不足等问题,但许多国家出台了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若干举措,制定了相应的规划,旨在逐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占比。我国近两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和市场渗透率快速提高,产业结构变化速度加快。这要求零部件企业与时俱进,加快转型升级,拥抱趋势变化,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不至于被淘汰,若不能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则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此外,随着材料、工艺、能源、信息等技术的融合发展,汽车制造技术日新月异,这也要求零部件企业及时洞察行业技术变化趋势,掌握客户新的需求,如若不然,则可能面临技术落后的风险。3、市场竞争风险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内企业数量众多,但国产零部件整体市场占有率不高,且大量企业集中在中低端领域,高端产品市场大都被跨国或合资巨头所占领,这导致了大量的企业在中低端市场竞争激烈。尽管从有利的一面看,这给零部件的留出了巨大的空间,但激烈的竞争,加上不断新进入的竞争者,使得许多零部件企业盈利水平较低,无法满足企业的研发和人才的投入需求,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市场规模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崛起,我国的汽车塑料件需求量也日趋增长,目前,汽车用塑料零部件约占汽车总重量的15%左右,但与发达国家尚有一定的差距,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预计,到2025年由汽车轻量化带来的塑料零部件市场空间有望超过500万吨。据立鼎产业研究网的预测,2025年全年汽车塑料使用量约540万吨,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1,28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9%;乐观情况下,2025年全年汽车塑料使用量有望达到690万吨,整体市场规模达到164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4%。另据GlobalMarketInsights(GMI)研究,到2024年,全球汽车塑料的市场规模将超过500亿美元,汽车塑料零部件的发展空间广阔。汽车行业发展概况1、全球汽车行业概览全球汽车行业经过不断的革新和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产业链最长的产业之一,由于其具有技术要求高、综合性强、零部件数量多、附加值大等特点,在带动工业结构升级、相关产业发展以及全球GDP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21世纪以来,除2008年至2009年全球汽车产销量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下滑外,全球汽车行业总体维持了增长趋势,据统计,2005年至2017年全球汽车销量由6,592.38万辆增加至9,566.06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15%,产销量整体保持增长态势。但自2018年以来,受全球宏观经济下行、汽车产业发展周期等因素影响,全球汽车产销量连续3年出现下滑,2019年、2020年全球汽车销量分别为9,042.37万辆和7,797.12万辆,同比下滑0.63%和4.87%。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汽车行业供需均受到较大冲击,全年全球汽车销量仅为7,797.12万辆,同比下滑13.77%。2021年度,随着疫情缓解全球汽车销量有所回暖,销量为8,268.48万辆,同比增长6.05%。与此同时,全球多国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应对气候变化、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战略举措,纷纷从战略规划、科技创新、推广应用等方面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市场规模逐年升高,2017年首次突破100万辆,2019年突破200万辆。2020年,在全球汽车市场大幅下滑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势头强劲,销量同比增长41.53%,达到310.54万辆,渗透率提高至3.98%,较2019年提升1.56个百分点;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644.20万辆,参透率进一步提高至7.79%,较2020年提升3.81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从地域分布上看,全球汽车生产基地主要集中于亚太、欧洲和北美三大地区。其中,欧洲地区作为全球最重要的汽车生产及消费市场之一,其整车制造产业体系成熟、工业技术先进,拥有诸多全球领先的整车厂商。北美地区主要包括美国、墨西哥、加拿大三大汽车生产国,得益于《北美自由贸易协议》的签订,北美汽车市场发展迅速。亚太地区主要汽车生产国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泰国等,伴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与汽车产业分工的专业化,汽车制造工业逐渐向制造成本低廉的亚洲国家整体转移。同时,得益于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亚太地区汽车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汽车生产基地。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方面,中国、欧洲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是主要发展力量。根据工信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年报(2021)》的数据,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蝉联全球第一,2020年市场份额为44.60%。在加严排放法规、加大新能源汽车财税优惠、加速产业布局等举措下,欧洲多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增长的重要推动力,2020年,德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第二大市场,占比达到13.20%。美国新能源汽车受政策环境影响趋于稳定,对比其他国家的市场增长,近年在全球销量占比持续下降,2020年仅占比10.9%。2、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状况与全球发达工业国家相比,我国汽车制造业起步于上世纪中叶,开始较晚。尽管如此,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汽车制造业在产业规模、产品研发、结构调整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形成了种类齐全、配套完整的汽车产业体系。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汽车消费需求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分工体系的确立和汽车制造产业的转移,我国汽车产业规模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球汽车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步由汽车生产大国向汽车产业强国转变。自2009年起,我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汽车产销第一大国,此后连续十年蝉联全球第一,并持续保持全球汽车制造及消费中心的地位。2005年至2017年,我国汽车产量由570.84万辆增长至2,901.54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4.51%,汽车销量由575.82万辆增长至2,887.89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4.38%。自2018年以来,受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环保标准切换、新能源补贴退坡等因素综合影响,我国汽车产销量有所回落,汽车产业进入调整期。2019年,我国汽车产量、销量分别为2,572.07万辆和2,579.6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7.51%和8.13%,但产销量仍连续十一年蝉联全球第一。2020年,受国内外新冠疫情影响,汽车行业遭受较大冲击。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措施的有效实施以及汽车消费需求的延伸,国内汽车产业得到较快恢复。2020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522.52万辆和2,531.1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93%和1.88%,降幅较2019年实现较大收窄。2021年,随着我国汽车消费需求的进一步恢复,国内汽车产业得到较大的增长。2021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608.22万辆和2,627.48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3.40%和3.81%。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的预测,预计中长期销量仍处于4%至5%的潜在增长区间,2028年新车产销规模将达到在3,300.00万辆左右,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尽管最近几年我国汽车产销量有所下滑,但从千人保有量及居民可支配收入等情况来看,我国汽车市场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2008年以来我国汽车保有量水平不断提升,据国家统计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从2008年末的6,467万辆增长至2020年末的约28,100万辆,年复合增长率为13.02%。但从人均汽车保有量来看,我国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汽车仍处于普及期。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2019年全球20个汽车拥有量数据,排名前5的国家分别为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加拿大和日本,每千人汽车拥有量分别为837辆、747辆、695辆、670辆和591辆,而同期我国的数据是173辆,排名第17,与前述国家差距仍然较大。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长,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升,为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58万元,到2021年已增长至4.74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82%。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需求与结构的持续升级,我国汽车市场仍有较大的需求空间。整合营销传播(一)整合营销传播的含义1992年,全球第一部整合营销传播(IMC)专著《整合营销传播》在美国问世,其作者是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唐•舒尔茨及其合作者斯坦,利•田纳本、罗伯特,劳特朋。唐•E.舒尔茨关于整合营销传播的定义是:“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战略性经营流程,用于长期规划、发展、执行并用于评估那些协调一致的、可衡量的、有说服力的品牌传播计划,是以消费者、客户、潜在客户和其他内外相关目标群体为受众的”。按照乔治•贝尔奇和迈克尔•贝尔奇对唐•E.舒尔茨定义的理解,“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战略性的商业流程,用来规划、开拓、执行和评估具备可协调、可测量、具有说服性和持续性的品牌传播(沟通)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建立与消费者、中间商、潜在消费者、雇员、合作伙伴及其他相关的内部和外部的目标受众的沟通,产生短期的收益回报,并建立长期的品牌与股东价值”。美国广告公司协会(4As)定义:“整合营销传播计划的概念,是指在评估如大众广告、直接反应广告、销售促进以及公共关系等多种传播工具的重要作用时,更充分认识到将这些工具综合运用所带来的附加价值,即整合运用后所带来的信息的清晰度、持续性和传播影响力的最大化”。可见,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内涵是以消费者为核心,综合、协调使用各种传播方式,以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传播形象,传递一致的信息,实现与消费者沟通,迅速树立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建立长期的关系,更有效地达到品牌传播和产品销售的营销目标。亦即,整合营销传播是整合各种促销工具,如广告、人员推销、公关、销售促进、直复营销等,使其发挥更大的功效的活动过程。(二)整合营销传播中受众接触的促销工具整合营销传播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营销企业必须了解各类沟通或促销工具,并知晓如何使用它们来传递公司或品牌信息。这就客观要求营销企业必须明晰每种消费者能够接触到的促销工具与目标受众沟通时的价值所在以及它们如何能够形成一个有效的整合营销传播方案。(三)整合营销传播计划过程在制定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的过程中,营销企业需要结合各种促销组合要素,平衡每一个要素的优势和劣势以产生最有效的传播计划。可以说,整合营销传播管理实际上就是与目标受众进行有效传播的过程,包括策划、执行、评估和控制各种促销组合要素。整合营销传播方案的制定者必须决定促销组合中各要素的角色和功能,为每种要素制定正确的策略,确定它们如何进行整合,为实施进行策划,考虑如何评估所取得的成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营销传播只是整体营销计划和方案的一部分,因此必须能够融合其中。市场定位的步骤市场定位通过识别潜在竞争优势、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定位和制定发挥核心竞争优势的战略三个步骤实现。(一)识别潜在竞争优势识别潜在竞争优势是市场定位的基础。通常企业的竞争优势表现在两方面:成本优势和产品差别化优势。成本优势是企业能够以比竞争者低廉的价格销售相同质量的产品,或以相同的价格水平销售更高一级质量水平的产品。产品差别化优势是指产品独具特色的功能和利益与顾客需求相适应的优势,即企业能向市场提供在质量、功能、品种、规格、外观等方面比竞争者更好的产品。为实现此目标,首先必须进行规范的市场研究,切实了解,目标市场需求特点以及这些需求被满足的程度,这是能否取得竞争优势、实现产品差别化的关键。其次要研究主要竞争者的优势和劣势。可从三个方面评估竞争者:一是竞争者的业务经营情况,如近三年的销售额、利润率、市场份额、投资收益率等;二是竞争者核心营销能力,主要包括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水平等;三是竞争者的财务能力,包括获利能力、资金周转能力、偿还债务能力等。(二)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定位核心竞争优势是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企业在产品开发、服务质量、销售渠道、品牌知名度等方面所具有的可获取明显差别利益的优势。应把企业的全部营销活动加以分类,并将主要环节与竞争者相应环节进行比较分析,以识别和形成核心竞争优势。(三)制定发挥核心竞争优势的战略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的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不会自动地在市场上得到充分的表现,必须制定明确的市场战略来加以体现。比如通过广告传导核心优势战略定位,逐渐形成—种鲜明的市场概念,这种市场概念能否成功,取决于它是否与顾客的需求和追求的利益相吻合。品牌组合与品牌族谱品牌组合涉及企业是自营品牌还是借用他人品牌,是采用统一品牌还是分类、分品设计,一个产品上标一个品牌还是一个产品上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牌等品牌策略问题。品牌组合就是为解决这些具体问题而做的努力。如此,品牌组合成为品牌运营中的重要策略。(一)品牌归属策略确定产品应该有品牌以后,就涉及如何抉择品牌归属问题。对此,企业有三种可供选择的策略,其一是企业使用属于自己的品牌,这种品牌叫作企业品牌或生产者品牌或自有品牌。其二是他人品牌,他人品牌又可细分为两种:企业将其产品售给中间商,由中间商使用他自己的品牌将产品转卖出去,这种品牌叫作中间商品牌,这是第一种;第二种是贴牌生产,即其他生产者品牌。其三是企业对部分产品使用自己的品牌,而对另一部分产品使用中间商牌或者其他生产者品牌。许多市场信誉较好的中间商(包括百货公司、超级市场、服装商店等)都争相设计并使用自己的品牌。如美国的Sears公司经销的商品的90%0都标有自己的品牌。伴随着2008年以来的经济衰退,再次加速了中间商品牌的发展。沃尔玛一直在中国市场积极开发和推广沃尔玛“自有品牌”,推出“质优价更优”的自有品牌商品,覆盖了食品、家居用品、服装、鞋类等主打品类。自有品牌商品的生产厂家都经过严格的审核和产品检测,确保每件商品都拥有领先同类品牌的优良品质;同时,自有品牌商品均由生产厂家直接生产,节省了中间环节,使售价比同类商品更具竞争力。中间商品牌的出现与发展掀起了新一轮更宽范围的品牌战。营销企业选择生产者品牌或中间商品牌,即品牌归属生产者还是中间商,要全面考虑各相关因素,最关键的因素是生产者和中间商谁在这个产品分销链上居主导地位、拥有更好的市场信誉和拓展市场的潜能。一般来讲,在生产者或制造商的市场信誉良好、企业实力较强、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的情况下,宜采用生产者自有品牌;相反,在生产者或制造商资金括据、市场营销薄弱的情况下,应以中间商品牌或其他生产者品牌为主。必须指出,若中间商在某目标市场拥有较好的品牌忠诚度及庞大而完善的销售网络,即使生产者或制造商有自营品牌的能力,也应考虑采用中间商品牌。这是在进占海外市场的实践中常用的品牌策略。(二)品牌统分策略品牌,无论归属于生产者,还是归属于中间商,或者是两者共同拥有品牌使用权,都必须考虑对所有的产品如何命名问题。是大部分或全部产品都使用一个品牌,还是各种产品分别使用不同的品牌,如何对此进行决策事关品牌运营成败。决策此问题,通常有三种可供选择的策略。1、统一品牌统一品牌即是企业所有的产品(包括不同种类的产品)都统一使用一个品牌。例如,飞利浦公司的所有产品(包括音响、电视、灯管、显示器等)都以“PHILIPS”为品牌,佳能公司生产的照相机、传真机、复印机等所有产品都统一使用“Canon”品牌。企业采用统一品牌策略,能够降低新产品宣传费用;可在企业的品牌已赢得良好市场信誉的情况下实现顺利推出新产品的愿望;同时也有助于显示企业实力,塑造企业形象。不过,不可忽视的是,若某一种产品因某种原因(如质量)出现问题,就可能因其他种类产品受牵连而影响全部产品和整个企业的信誉,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然,统一品牌策略也存在着易相互混淆、难以区分产品质量档次等令消费者不便的缺憾。2、个别品牌与多品牌个别品牌是指企业对各种不同的产品分别使用不同的品牌;而多品牌策略通常是指企业同时为一种产品设计两种或两种以上互相竞争的品牌的做法。多品牌是个别品牌策略实施的结果,个别品牌策略是多品牌策略的一种具体做法或表现形式。企业运用多品牌策略能够避免统一品牌下的负面株连效应;可以在产品分销过程中占有更大的货架空间,进而压缩或挤占了竞争者产品的货架面积,为获得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奠定了基础;而且,多种不同的品牌代表了不同的产品特色,多品牌可吸引多种不同需求的顾客,提高市场占有率。还需提及的是,由于多种不同的品牌同时并存必然使企业的促销费用升高且存在自身竞争的风险,所以,在运用多品牌策略时,要注意各品牌市场份额的大小及变化趋势,适时撤销市场占有率过低的品牌,以免造成自身品牌过度竞争。3、分类品牌分类品牌即指企业对所有产品在分类的基础上各类产品使用不同的品牌。如企业可以对自己生产经营的产品分为器具类产品、妇女服装类产品、主要家庭设备类产品,并分别赋予其不同的品牌名称及品牌标志。这实际上是对前两种做法的一种折中。分类品牌可以按产品分类,也可以按市场分类。(三)复合品牌策略复合品牌就是指对同一种产品赋予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牌的做法。多牌共推一品,不仅集中了一品一牌策略的优点,而且还有增加宣传效果等增势作用。复合品牌策略,按照复合在一起的品牌的地位或从属程度来划分,一般可以分为主副品牌策略与品牌联合策略两种。1、主副品牌策略主副品牌策略是指同一产品使用一主一副两个品牌的做法。在主副品牌策略下,用涵盖企业若干产品或全部产品的品牌做主品牌,借其品牌之势;同时,给各个产品设计不同的副品牌(专属于特定产品的品牌),以副品牌来突出不同产品的个性。主副品牌策略兼容了统一品牌策略与个别品牌策略的优点。它既可以像统一品牌策略一样实现优势共享,使企业产品均在主品牌下借势受益;同时,又能达到像个别品牌策略一样比较清晰地界定不同副品牌标定下产品之间的差异性特征,从而避免因个别品牌的失败而给整个品牌带来损失的负面影响。主副品牌策略简直就是对统一品牌策略和个别品牌策略的必要补充。主副品牌策略一般适合于企业同时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或质量有别的商品,同时还要求拟作为主品牌的品牌应有较高的知名度与较好的市场声誉。产品性质相同或质量一致,那也就无必要设置副品牌;而品牌知名度不高或市场声誉不佳,也无势可借,进而也难以带活副品牌。2、品牌联合策略品牌联合策略是指对同一产品使用不分主次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牌的做法。品牌联合可以使两个抑或更多个品牌有效地协作、联盟,相互借势,来提高品牌的市场影响力与接受程度。品牌联合所产生的传播效应是“整体远远大于单体”。可以说,品牌联合的扩散效应比单独品牌要大得多。依照联合品牌的隶属关系,品牌联合策略又可大致分为“自有品牌联合并用”与“自有品牌与他人品牌联合并用”两种做法。必须说明的是,品牌联合不仅仅是品牌名称上的简单联合、表面联合,而且更重要的是实质性的深层次的联合或合作,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牌的联合赞助、组合宣传、共用网络等具体的品牌联合形式。定位的概念和方式(一)市场定位的概念“定位”一词,是由艾尔•里斯和杰克,特劳特在1972年提出的。他们对定位的解释是:定位起始于产品,一件商品、一项服务、一家公司、一个机构,甚至是一个人。定位并不是对产品本身做什么事,而是针对潜在顾客的心理采取的行动,即把产品在潜在顾客的心中确定一个适当的位置。他们强调定位不是改变产品本身,改变的是名称和沟通等要素。定位理论最初是被当作一种纯粹的传播策略提出来的。随着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定位理论对营销影响已超过了原先把它作为一种传播技巧的范畴,而演变为营销策略的一个基本步骤。这反映在营销大师科特勒对定位所下的定义中:定位是对企业的产品和形象的策划行为,目的是使它在目标顾客的心理上占据一个独特的、有价值的位置。因此营销人员必须开发所有的营销组合因素,使产品特色确实符合所选择的目标市场(即实体定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定位。现在使用的“定位”一词,一般都是在这个意义上来理解的,即它不仅仅是一种沟通策略,更重要的还是企业的一种营销策略。“定位”概念被广泛使用于营销领域之后,衍生出来多个专门术语,市场定位就是其中使用频率颇高的一个。市场定位,也被称为产品定位或竞争性定位,是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细分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和顾客对产品某些属性的重视程度,塑造出本企业产品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或形象并传递给目标顾客,使该产品在细分市场上占有强有力的竞争位置。也就是说,市场定位是塑造一种产品在细分市场的位置。产品的特色或个性可以从产品实体上表现出来,如形状、成分、构造、性能等;也可以从消费者心理上反映出来,如豪华、朴素、时髦、典雅等;还可以表现为价格水平、质量水,准等。企业在市场定位过程中,一方面要了解竞争者的产品的市场地位,另一方面要研究目标顾客对该产品的各种属性的重视程度,然后选定本企业产品的特色和独特形象,从而完成产品的市场定位。(二)市场定位的方式市场定位作为一种竞争战略,显示了产品或企业同类似的产品或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定位方式不同,竞争态势也不同。下面分析三种主要定位方式。1、避强定位这是一种避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的市场定位。优点是能够迅速地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能在消费者或用户心目中迅速树立起一种形象。由于这种定位方式市场风险较小,成功率较高,常常为多数企业所采用。2、迎头定位这是一种与在市场上占据支配地位的、亦即最强的竞争对手“对着干”的定位方式。显然,这种定位有时会产生危险,但不少企业认为能够激励自己奋发上进,一旦成功就会取得巨大的市场优势。例如在碳酸饮料市场上,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之间持续不断地争斗;在摩托车市场上,本田与雅马哈对着干,等等。实行对抗性定位,必须知己知彼,尤其应清醒估计自己的实力,不一定试图压垮对方,只要能够平分秋色就是巨大的成功。3、重新定位这是对销路少、市场反应差的产品进行二次定位。这种重新定位旨在摆脱困境,重新获得增长与活力。这种困境可能是企业决策失误引起的,也可能是对手有力反击或出现新的强有力竞争对手而造成的。不过,也有重新定位并非因为已经陷入困境,而是因为产品意外地扩大了销售范围引起的。例如,本田试图把它的元素(Element)车型定位在21岁的消费者,公司把元素描述成“在轮子上的宿舍”,广告表达的是一群年轻大学生在海滩上围绕他们的汽车开晚会,这吸引了很多新生代年轻人。而实际购买者的平均年龄却是42岁,许多年长的消费者在使用中能够找回自己年轻的激情。将怀旧情结作为卖点,本田开拓了中年消费者市场。实行市场定位应与产品差异化结合起来。如上所述:定位更多地表现在心理特征方面,它使潜在的消费者或用户对一种产品形成了特定的观念和态度。产品差异化是在类似产品之间造成区别的一种战略,因而产品差异化是实现市场定位目标的一种手段。品牌资产的构成与特征品牌能给企业带来财富。同样的产品贴上不同的品牌标签,就可以卖出不同的价格,其市场占有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异。这是人所共知的,如OEM就是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这种由品牌带来的超值利益是品牌的价值体现,是由品牌这种特殊的资产生成的。称品牌是特殊资产,不仅是因为它无形,而且还因为它的真实价值并未在企业财务状况表中反映出来。(一)品牌资产的一般认知1、阿克的品牌资产释义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营销战略学教授戴维•阿克认为(1991),“品牌资产是与品牌、品牌名称和标志相联系的,能够增加或减少企业所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的价值和顾客价值的一系列品牌资产与负债”,并且品牌资产“可以分为五类:品牌忠诚度、品牌知名度、品质认知度、除品质认知度之外的品牌联想和品牌资产的其他专有权一—专利权、商标、渠道关系等”。2、凯勒的品牌资产解读美国达特茅斯大学营销学教授凯文•莱恩,凯勒认为(1998),“品牌资产代表了一种产品的附加值,这种附加值来源于以往对此品牌的营销投资”;“以顾客为本的品牌资产就是由于顾客对品牌的认识而引起的对该品牌营销的不同反应”,包括“不同的效应、品牌的认同和顾客对营销的反应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后又明确为(2008),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是“顾客品牌知识所导致的对营销活动的差异化反应”。“当顾客对品牌有较高的认知和熟悉度,并在记忆中形成了强有力的、偏好的、独特的品牌联想时,就会产生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创建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时,在顾客记忆中建立品牌认知和建立积极的品牌形象(即强有力的、偏好的和独特的品牌联想),这两者是举足轻重且密不可分的”。亦即,品牌资产包括品牌认知和品牌形象两方面。其中,“品牌认知是由品牌再认(是指消费者通过品牌暗示确认之前见过该品牌的能力)和品牌回忆(是指在给出品类、购买或使用情境作为暗示的条件下,消费者在记忆中找出该品牌的能力)构成的”,而“积极的品牌形象是通过营销活动将强有力的、偏好的、独特的联想与记忆中的品牌联系起来而建立的”。3、我国学者的品牌资产认知符国群教授提出了“商标资产”的概念。1998年在其《商标资产研究》中指出,“商标资产作为顾客与商标之间长期关系的反映,它是由商标知名度、商标的品质形象(或者消费者对商标的品质感知)、商标联想、商标忠诚、附着于商标之上的其他权利型资产五个方面构成”。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品牌资产作为一种通过为消费者和企业提供附加利益来体现的、超过商品或服务本身利益以外的价值,它是品牌知名度、品牌忠诚、品牌联想、品牌的品质形象和附着在品牌上的其他资产等项内容的集成反映。总之,品牌资产是一种超过商品或服务本身利益以外的价值。它通过为消费者和企业提供附加利益来体现其价值,并与某一特定的品牌紧密联系着。若某种品牌给消费者提供的超过商品或服务本身以外的附加利益越多,则该品牌对消费者的吸引就越大,从而品牌资产价值也就越高。如果该品牌的名称或标志发生变更,则附着在该品牌上的财产也将部分或全部丧失。品牌给企业带来的附加利益,最终源于品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也可以说,品牌资产是企业与顾客关系的反映,而且是长期动态关系的反映。(二)品牌资产的构成1、品牌知名度品牌知名度就是指品牌为消费者所知晓的程度,故也称品牌知晓度。对某一个特定的品牌来说,品牌知名度或知晓度反映了消费者总体中有多少或多大比例的消费者知晓它。可见,品牌知名度反映的是品牌的影响范围或品牌的影响广度。(1)品牌知名度有益于提高品牌影响力,也有益于抑制竞争品牌知名度。对知名度较高的品牌产生好感,源于品牌宣传,也源于消费者的自我暗示。对知名度较高的品牌,消费者常常感觉或暗示自己“有这么大的宣传力度,其实力不凡,品牌及产品定然不错”“这个品牌广为传诵,又有那么多人在使用其产品,应该或值得信赖……”,因熟悉而放心。可见,品牌知名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并在此基础上影响消费者的购买选择。品牌知名度不仅影响消费者的购买选择,而且还会抑制竞争品牌知名度的提高。这是因为,一方面,人脑对信息的吸纳能力是有限的,有较大选择性的能够形成长时记忆的信息更是有限的;另一方面,人脑在吸纳信息的过程中,对同种信息而言,还有先入为主的特性。(2)品牌知名度通过品牌再识率和品牌回忆率来衡量。品牌知名度是通过富有成效的宣传来提升的,而品牌知名度或知晓度就可以用品牌再识率和品牌回忆率来衡量。前者反映的是消费者总体中知悉该品牌的数量及其比例;而后者则反映消费者总体有多少或多大比例的消费者在只提示产品领域的情况下就能够回忆起该品牌。2、品牌忠诚度品牌忠诚度作为消费者对某一品牌偏爱程度的衡量指标,它反映了对该品牌的信任和依赖程度。一般来说,忠诚度越高的品牌,顾客对其重复购买行为发生的次数越多。品牌忠诚的价值具体表现在这样几方面:其一是降低营销费用。如果消费者对某品牌持有偏好,形成了品牌忠诚,有较高的信任度和依赖性,进而经常购买该品牌产品,就会使品牌拥有者节省广告等促销费用。其二是易于吸引消费者,扩大市场规模。品牌忠诚度高,表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得到了顾客的认可;顾客的连续重复性购买也是一种富有诱导性的示范;口碑甚佳又使老顾客成了义务宣传员。而这些都是消费者群体扩大的重要而又十分有效的条件。3、品牌联想对品牌而言,不同的品牌会使消费者在脑海中产生不同的联想,进而形成不同的品牌印象。不难想象,提及“麦当劳”,消费者可能就会想起:汉堡、薯条、麦当劳叔叔、洁净的店铺……这种品牌联想所形成的对品牌的印象最终将成为消费者选择品牌的重要依据。因此,品牌联想成为品牌资产的构成要素。品牌,通常会使人们联想到产品特征、消费者构成、消费者利益、竞争对手等,其联想内容因品牌不同而各异。消费者通过对不同品牌产生不同的联想,使品牌间的差异得以显露。广告宣传等传播品牌的主要目的就是试图使消费者“产生联想→产生差别化认知→产生好感→产生购买欲望”。同时,由于绝大部分联想会想到消费者利益或与此关联,而这又是消费者购买与放弃购买的依据或缘由。所以,品牌联想能提供消费者选购的理由。此外,品牌联想的资产价值还表现在它能揭示品牌扩展的依据、能够创造有利于品牌为消费者所接受的正面态度与感觉。4、品牌的品质形象品牌的品质形象是指消费者对某一品牌的总体质量感受或在品质上的整体印象。不言而喻,品牌品质形象相当程度地影响品牌的市场声誉,进而影响品牌或产品的获利能力。(1)品牌的品质形象不同于产品的实际质量。品牌的品质形象以品牌标定下的产品的实际质量为基础,但两者又并非完全等同。一方面,品牌的品质形象依赖于该品牌标定下的产品的功能、特点、耐用性、产品外观和销售服务能力等影响产品质量的各有关因素;另一方面,品牌品质形象作为消费者对品牌在质量上的整体感知,它并非必然与产品的实际质量不可分割。(2)品牌的品质形象是企业实实在在努力的结果。品牌品质形象形成的过程中,企业是主角。正是通过企业积极主动的营销努力,使得企业的品牌相关信息触及到了消费者的心灵,并存留在消费者的头脑里、记忆中。也可以说,品牌的品质形象的形成反映了企业在品质方面所做的承诺以及企业为兑现这种承诺所做的各种努力。5、附着在品牌上的其他资产作为品牌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被称之为附着在品牌之上的其他资产是指那些与品牌密切相关的、对品牌的增值能力有重大影响的、不易准确归类的特殊资产,一般包括专利、专有技术、分销渠道等。例如,可口可乐公司津津乐道的令其感到自豪的“7X”配方即是一种专有技术,是一种品牌资产。正是“7X”配方及对其神秘化的宣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