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理论复习题心理学部分一、心理学概述规定:1、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历史与重要研究领域。2、理解神经系统与大脑的构造与功能、心理的发生与发展历程。(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探讨人类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像等认知活动的规律,为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培养提供科学根据。(2)探讨人类情绪、动机、人格、社会态度等非认知活动的规律,为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健康人格提供科学根据。(二)心理学的历史发展1、心理学的哲学与科学背景2、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种心理学实验室。3、心理学的重要流派构造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完形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神经心理学。(三)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1、理论心理学一般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动物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2、应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征询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广告与消费心理学、法律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四)心理的生理基本1、神经系统及其活动方式(1)神经元与突触(2)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周边神经系统。(3)反射与反射弧2、大脑的构造与功能(1)大脑的构造(2)大脑功能的单侧化3、心理的发生与发展(1)反映(2)感受性(3)心理(4)意识二、感知与注意规定:1、理解感觉的含义与种类、知觉的含义与种类、注意的品质。2、理解知觉的基本特性及其组织原则、注意的特点与功能、注意的种类及其影响因素。3、根据知觉规律,灵活运用直观教学的措施;对的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一)感觉1、什么是感觉2、感觉的种类视觉,听觉,其她感觉。(二)知觉1、什么是知觉2、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3、知觉的基本特性(1)选择性(2)整体性(3)理解性(4)恒常性4、知觉的组织原则接近性、相似性、持续性、封闭性。(三)注意1、注意概述(1)什么是注意(2)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3)注意的功能(选择,整合,维持,调节)2、注意的种类(1)无意注意①什么是无意注意;②无意注意的影响因素。(2)故意注意①什么是故意注意;②故意注意的影响因素。(3)故意后注意①什么是故意后注意;②故意后注意的条件。3、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范畴(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分派(4)注意转移(四)感知规律与直观性教学1、直观性教学的基本形式①实物直观;②模象直观;③言语直观。2、遵循感知规律,增进直观性教学(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多种直观方式(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3)教会学生观测措施,养在良好的观测习惯(五)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唤起学生的故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2、对的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3、引导学生交替使用不同的注意形式,保持学习活动三、记忆规定:1、理解记忆的基本过程与重要类型。2、理解记忆表象的特点、记忆系统的编码方式与存贮特点、遗忘的基本规律及其重要因素。3、灵活运用记忆规律,增进知识的巩固。(一)记忆及其类型1、什么是记忆2、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再现;编码、存储、提取。3、记忆的重要类型(1)记忆对象分类①形象记忆;②逻辑记忆;③情绪记忆;④动作记忆。(2)记忆阶段分类①瞬时记忆;②短时记忆;③长时记忆。4、记忆表象(1)什么是表象(2)表象与后象的关系(3)记忆表象的特点①直观形象性;②形象概括性;③模糊片断性;④个别差别性。(二)记忆系统1、瞬时记忆(感觉记忆)(1)瞬时记忆的特点(2)瞬时记忆的编码(编码方式,影响因素)(3)瞬时记忆的存储(存贮容量,存贮时间)2、短时记忆(工作记忆)(1)短时记忆的特点(2)短时记忆的编码(编码方式,影响因素)(3)短时记忆的存储(存贮容量,存贮时间)3、长时记忆(1)长时记忆的特点(2)长时记忆的编码(编码方式,影响因素)(3)长时记忆的存储(存贮方式,存贮容量,存贮时间)(三)遗忘1、什么是遗忘2、遗忘的种类①临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②积极遗忘与被动遗忘。3、遗忘的规律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4、遗忘的因素①消退说;②干扰说;③压抑(动机)说;④提取失败说。(四)提高记忆能力,增进知识巩固1、良好记忆品质的特点敏感性、持久性、精确性、准备性。2、提高记忆能力的措施(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积极性;(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增进深度理解(4)运用组块化方略,合理组织材料(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加工质量(6)注复复习措施,避免知识遗忘。四、思维规定:1、理解思维的特点、类型、基本过程和重要形式。2、理解问题解决的特点、阶段、方略,良好思维品质的特点及其培养措施。3、能联系实际,增进概念掌握,增进问题解决,培养发明性思维。(一)思维及其类型1、什么是思维2、思维的特点(间接性、概括性)3、思维的类型(1)根据思维的发展水平: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分析思维、直觉思维(3)根据思维的指向性:集中(求同)思维、发散(求异)思维(4)根据思维的发明限度:再造性思维、发明性思维(二)思维的过程和基本形式1、思维的过程(1)分析和综合(2)比较(3)抽象与概括(4)系统化与具体化2、思维的基本形式(1)概念①概念的特性与分类;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③概念与词语。(2)判断(3)推理3、科学概念的掌握(1)合理运用平常概念(2)充足运用感性经验(3)注意"变式"的使用(4)词和感性材料的结合(5)对的给概念下定义(6)在实际应用中掌握概念(7)形成对的的概念体系(三)问题解决1、问题与问题解决的特点(1)问题及其特点(2)问题解决及其特点2、解决问题的阶段(1)提出问题(2)明确问题(3)提出假设(4)检查假设3、解决问题的方略与措施(1)启发式措施与算法式措施(2)手段-目的分析法与爬山法(3)目的递归方略与目的递进方略4、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1)问题情景与问题体现方式(2)联想与原型启发(3)定势与功能固着(4)个体的经验水平(5)个体的情绪与动机(6)个性因素(能力、性格等)(四)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1)广阔性和深刻性(2)独立性和批判性(3)逻辑性和严谨性(4)灵活性和敏捷性(5)发明性2、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1)加强科学思维措施论的训练(2)运用启发式教学措施(3)加强言语的训练(4)发挥定式的作用(5)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发明性思维的培养(1)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发明性动机(2)培养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3)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4)进行发明性的活动,培养发明性人格五、技能规定:1、理解技能、操作技能、智力技能、高原现象等概念。2、理解技能、操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特点,操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形成阶段。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智力技能。(一)技能及其特点1、技能的概念2、技能的特点(1)技能是学习得来的,区别于本能行为(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区别于知识(3)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区别于一般的随意运动3、技能的种类(1)操作技能及其特点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动作构造的展开性。(2)智力技能及其特点动作对象的观念性,动作进行的内隐性,动作构造的简缩性。(二)操作技能的形成(1)、操作的定向(2)、操作的模仿(3)、操作的整合(4)、操作的纯熟2、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1)练习与技能进步的关系(2)有效练习的条件(三)智力技能的形成1、智力技能的阶段(1)原型定向(训练目的,教学规定)(2)原型操作(训练目的,教学规定)(3)原型内化(训练目的,教学规定)2、智力技能的培训规定(1)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2)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①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积极性;②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③适应培养的阶段特性,对的使用言语;④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别。六、能力规定:1、理解能力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类型,智力测验的质量原则及其使用原则。2、理解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智力的重要理论解释,智商的计算措施,能力差别的体现。3、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规律,培养和增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一)能力及其类型1、什么是能力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①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本,并推动能力的发展;②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①知识是认知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②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有达到纯熟限度,通过广泛迁移,才干增进能力的发展。3、能力的分类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实际能力与潜在能力。(二)智力及其测量1、什么是智力2、智力理论(1)智力因素论(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瑟斯顿的多因素论)(2)智力构造论(吉尔福特的三维构造论)(3)智力形态论(卡特尔的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论)(4)智力多元论(加德纳)(5)三元智力论(斯坦伯格)3、智力测验(1)智力测验的产生与智商的计算(2)常用的几种智力测验斯坦福一比内量表,韦克斯勒力量表,瑞文原则推理测验。(3)智力测验的质量原则信度、效度、原则化。(4)智力测验的使用(三)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1、遗传与营养2、初期经验3、教育与教学4、社会实践5、主观努力(四)能力的发展变化1、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与特点(稳定性与可变性)2、能力的个别差别(1)能力类型的差别(2)能力水平的差别(3)能力体现早晚的差别3、能力的团队差别(1)性别差别(2)职业差别(3)种族差别七、动机规定:1、理解需要和动机的含义与类型。2、理解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和成就构造理论。3、根据有关学习动机理论,提出激发学习动机的具体措施。(一)需要与动机1、需要(1)什么是需要(2)需要的种类①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②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2、动机(1)什么是动机(2)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诱因。(3)动机的功能①启动机能;②维护功能;③导向功能。(4)动机的分类①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②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③主导动机和附属动机;④内部动机与外在动机。教育目的规定:1、识记教育目的、体育、美育等概念以及国内新时期的教育方针。2、理解教育目的的理论根据和马克思有关人的全面发展学说3、明确体育、美育的意义、任务,体育的组织形式和美育的实行途径。(一)教育目的的意义1、教育目的和培养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原则,是对受教育者的一种总的规定。培养目的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2、教育目的的意义(1)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2)教育目的对提高教育质量有指引意义(二)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1、马克思有关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旧式分工导致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和也许(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2、社会生产方式(1)教育目的受社会生产力制约(2)教育目的也受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以这种生产关系为基本的政治观点、政治制度和政治设施的制约。3、人的自身发展需要4、教育目的的确立在教育目的的确立根据问题上教育史上形成的两大理论观点:(1)个人本位论及重要观点(2)社会本位论及重要观点(三)国内的教育目的1、国内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1)培养有抱负、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或者说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内教育目的的本质规定。(2)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国内教育目的中对受教育者的素质规定(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国内教育目的的主线途径2、国内的教育方针(1)1957年颁布的教育方针(2)1958年颁布的教育方针(3)1981年颁布的教育方针(4)国内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3、素质教育(1)概念素质教育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主线目的的教育。(2)意义(四)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部分1、德育(详见德育理论与实践部分)2、智育(1)智育的意义①智育在社会文明建设中起着不可缺少的和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②智育在全国发展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智育的任务①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基本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技巧;②发展学生的智力。智力是指保证人们有效地进行结识活动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它涉及观测力、想像力、思维力、记忆力、注意力等因素,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3、体育(1)体育的概念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增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哺育人塑造人的过程。(2)体育的意义①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质;②体育是增进学生人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③青少年一代的身心健康水平,关系到整个国家、民族的强弱盛衰。(3)体育的任务①增强学生体质(主线任务),其中涉及增进学生正常发育和身体各器官机能的发展,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②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的基本技能;③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④向国家输送优秀体育运动员,增进国内体育水平的提高。(4)体育的内容田径、体操、球类、游戏、游泳、武术、军事体育。(5)体育的组织形式①体育课(基本组织形式);②早操、课间操;③课外体育锻炼;④运动队训练;⑤运动竞赛。4、美育(1)美育的概念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对的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体现美和发明美的能力的教育。(2)美育对增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①美育能增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她们对客观世界的结识;②美育能增进学生科学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③美育能增进体育,美育有怡情健身作用。(3)美育的任务①使学生具有对的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②培养学生体现美、发明美的能力;③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4)美育的实行途径①通过各科教兴和课外文艺活动实行美育;②通过大自然实行美育;③通过社会平常生活实行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1)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①劳动技术教育是增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部分,能增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发展,有助于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还能增进学生体质增强;②有助于完毕升学和就业双重任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2)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①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对的的劳动态度和习惯;②教育学生初步掌握某些基本的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3)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①现代工业和手工工艺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②农、副业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③服务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4)劳动技术教育的途径①通过校办工厂(或车间)和农场(或实验园地)的劳动进行劳动技术教育;②通过参与校外的工厂、农场或农村的劳动进行劳动技术教育;③通过服务性劳动,特别是社会公益劳动进行劳动技术教育。教育理论总规定:教育学部分1、理解与识记教育学的基本知识2、理解和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教学工作、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措施。3、具有运用教育理论分析并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心理学部分1、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领实。2、理解感知、记忆、思维、情绪、动机、人格等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措施。3、运用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分析和解决教育过程和社会生活中的某些实际问题。复习考试内容:教育学部分一、绪论规定:1、掌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理解教育学发展的几种重要阶段,以及各阶段的重要教育家及其代表作。(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涉及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结识现象;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人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2、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的关系(1)教育学不等教育方针政策(2)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3、教育学与教育科学教育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本学科。(二)教育学的发展概况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国内春秋末年浮现的教育文献《学记》;西方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以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为开端,浮现了一系列对后世有影响的教育家及教育代表作;[英]洛克的《教育漫话》、[法]卢梭的《爱弥儿》、[瑞]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德]赫尔巴特的《一般教育学》、[德]福禄倍尔的《人的教育》[英]斯宾塞的《教育论》、[沙俄]乌申斯基的《人是教育的对象》、[美]杜威的《人本主义与教育》。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的最重要的观点。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苏]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苏]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苏]马卡连柯的《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育诗》、[苏]凯洛夫的《教育学》、国内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1930年)。4、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苏]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其中提出了五条新的教学原则。[美]布鲁纳的《教育过程》、[德]瓦。根舍因的"范例方式教学理论".[瑞]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小朋友心理学》。[苏]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1)有助于树立对的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国内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2)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养;(3)有助于结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4)有助于推动学校\o"教育改革"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规定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把“教育”作此解释的是()。A.许慎B.孔子C.朱熹D.韩愈2.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在《一般教育学》一书中论述了()。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B.教学的教育性原则C.雄辩术原理D.学会关怀、学会生存的思想3.美国芝加哥大学专家舒尔茨在《人力资本投资》这本书里,提出的核心观点可概括为:“有技能的人的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收益不小于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这一观点深刻地阐明着()。A.教育的经济功能B.教育的文化功能C.教育的自然功能D.教育的道德功能4.建国以来,确立国内教育目的的理论基本是()。A.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学说B.孔子的圣贤人格抱负
C.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D.文艺复兴时期所倡导的人文主义抱负5.《中共中央有关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发布时间是()。A.1985年B.1986年C.1987年D.1988年6.现代中国所提出的教育导向思想是()。A.应试教育B.科举考试C.英才教育D.素质教育7.提出“师者,人之模范”的教育家是()。A.孟子B.荀子C.扬雄D.老子8.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比,它的缺陷是()。A.忽视知识自身的逻辑顺序B.忽视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C.不利于学生联系社会实践,忽视学生的爱好和需要D.强调要以小朋友为中心9.从1957年起进行了“教学与发展”的实验的是()。A.凯洛夫B.加里宁C.马卡连柯D.赞科夫10.“范例教学理论”的倡导者是()。A.赞科夫B.瓦·根舍因C.布鲁纳D.保罗·朗格朗11.道德认知模式一方面是由哪位学者所提出?()A.加涅B.柯尔伯格C.班杜拉D.皮亚杰12.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A.师生共同参与的B.有目的、有筹划、有组织C.学生自愿选择D.受课程筹划、课程原则规定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题6分,共12分。一方面判断对的或错误,然后阐明理由。13.教育目的只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14.培养目的与课程目的是抽象和具体的关系。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题8分,共24分。15.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有何关系?16.如何理解学生是处在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17.简述德育的重要意义。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18.试论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参照答案一、选择题:1-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规定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把“教育”作此解释的是()。A.许慎B.孔子C.朱熹D.韩愈【答案】A【解析】东汉许慎在其所著《说文解字》中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2.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在《一般教育学》一书中论述了()。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B.教学的教育性原则C.雄辩术原理D.学会关怀、学会生存的思想【答案】B【解析】19世纪,德国出名教育家赫尔巴特于18出版了《一般教育学》。在书中,她论述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以及“统觉”、教育管理等思想;她还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四阶段论。3.美国芝加哥大学专家舒尔茨在《人力资本投资》这本书里,提出的核心观点可概括为:“有技能的人的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收益不小于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这一观点深刻地阐明着()。A.教育的经济功能B.教育的文化功能C.教育的自然功能D.教育的道德功能【答案】A【解析】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可觉得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美国芝加哥大学专家舒尔茨说:“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源泉,其作用是远远超过被看作实际价值的建筑物、设施、库存物资等物力资本的。”在《人力资本投资》这本书里,她的核心观点可概括为:“有技能的人的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收益不小于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她根据其人力资本学说,对历年高等教育费的收益率进行了计算。根据她的计算,美国1929年~1957年教育投资在增长国民收入中做出奉献的比率是33%。这阐明了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可觉得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4.建国以来,确立国内教育目的的理论基本是()。A.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学说B.孔子的圣贤人格抱负
C.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D.文艺复兴时期所倡导的人文主义抱负【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批判地吸取了各个时期的思想家有关人的发展的有益思想,科学地创立了个人全面发展学说,从而奠定了国内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本。5.《中共中央有关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发布时间是()。A.1985年B.1986年C.1987年D.1988年【答案】A5.《中共中央有关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发布时间是()。A.1985年B.1986年C.1987年D.1988年【答案】A【解析】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有关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6.现代中国所提出的教育导向思想是()。A.应试教育B.科举考试C.英才教育D.素质教育【答案】D【解析】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人的多方面素质为主线目的,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体现形式,是现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7.提出“师者,人之模范”的教育家是()。A.孟子B.荀子C.扬雄D.老子【答案】C【解析】古代教育家扬雄说过“师者,人之模范也”,是对教师的示范作用的概括阐明。8.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比,它的缺陷是()。A.忽视知识自身的逻辑顺序B.忽视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C.不利于学生联系社会实践,忽视学生的爱好和需要D.强调要以小朋友为中心【答案】C【解析】学科课程的长处是它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有助于教师专家知识和学生学习、巩固知识。缺陷是导致和加深学科的分隔,不利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忽视学生的爱好和需要。9.从1957年起进行了“教学与发展”的实验的是()。A.凯洛夫B.加里宁C.马卡连柯D.赞科夫【答案】D【解析】前苏联的赞科夫从1957年起进行了“教学与发展”的实验,改革了陈腐的课程内容,提高了理论限度。10.“范例教学理论”的倡导者是()。A.赞科夫B.瓦·根舍因C.布鲁纳D.保罗·朗格朗【答案】B【解析】德国的瓦·根舍因于1951年提出了“范例教学”的主张,规定用基本性和范例性的知识武装学生。11.道德认知模式一方面是由哪位学者所提出?()A.加涅B.柯尔伯格C.班杜拉D.皮亚杰【答案】D【解析】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现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前者的奉献重要体目前理论建设上,后者的奉献体目前从实践上提出了一种可以操作的德育模式。12.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A.师生共同参与的B.有目的、有筹划、有组织C.学生自愿选择D.受课程筹划、课程原则规定【答案】B【解析】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共同构成完整的学校教育。它与课堂教学有相应的共性存在:①课外活动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构成部分,与课堂教学同样,是一种正规的教育活动。这阐明课外活动应是由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对中小学生进行的有目的、有筹划、有组织的影响活动,活动自身不能带有任何的随意性。②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方向一致,共同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服务。两者都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内容、措施和手段,对学生身心施加影响,为一定社会培养所需人才。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题6分,共12分。一方面判断对的或错误,然后阐明理由。13.教育目的只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其因素具体分析如下:(1)教育目的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盼望,即人们但愿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如何的成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规定。(2)教育目的既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归宿。各级各类学校无论具体培养社会什么领域和什么层次的人才,都必须努力使所有学生都符合国家提出的总规定。因此,教育目的对所有的学校均有指引意义。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的意义,决定了教育制的制定、教育内容的拟定、教育与教学措施的运用,无一不受教育目的的制约。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因此,单纯说“教育目的只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是错误的。14.培养目的与课程目的是抽象和具体的关系。答:这种观点是对的的,因素具体分析如下:(1)培养目的是学校根据教育目的以及学校的性质、任务,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提出的具体原则。它是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教育的具体目的,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培养目的要根据教育目的来制定。(2)课程目的是指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某一时间内将发生的性质不同和限度不同的变化成果。这一定义有三种不同的重要内涵:一是目的的对象性是指惟一的学生;二是目的是指最后获得的成果;三是课程目的是分层次和类别的。课程目的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的的下位概念,是微观层次的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本,是进一步具体化、趋向作业化的培养目的,它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题8分,共24分。15.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有何关系?答:社会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教育对生产力也有能动的反作用,具体分析如下:(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①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物质条件,并规定教育要有相应的发展,为物质生产提供所需要的人才。如果教育的发展跟不上生产力发展的规定,社会必然要努力发展教育事业,否则,经济发展将因人才的欠缺而受到影响。如果教育的发展超过了生产力的承受能力,占用过多的资金和人力,社会将会对教育进行调节,使教育的发展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中华考试网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构造。培养什么样的人,既受制于政治、经济制度,也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密切有关。生产力发展水平对培养人的规格提出一定的规定,规定受教育者必须具有某种限度的文化水平和生产上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生产力的发展也必然引起教育构造的变化。设立什么样的学校,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比例如何,多种专业之间的比例如何,都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产业构造所制约。③生产力的发展增进着教学内容、教育措施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生产力的发展增进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更新,也必然增进着教育内容的发展与更新。新的教育措施与教学组织形式的浮现也都与生产力的发展密切联系,都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前提条件的。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总是受生产关系的影响的,生产力的发展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但它不能单独地决定教育的发展,生产力是与生产关系同步作用于教育的。(2)教育对生产力的增进作用①教育能把也许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术,从而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增进社会的发展。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科学知识在未用于生产之前,只是一种意识形态或潜在的生产力,要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人能掌握的现实生产力,必须依托教育。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并且通过教育可以高效能地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规定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把“教育”作此解释的是()。A.许慎B.孔子C.朱熹D.韩愈2.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在《一般教育学》一书中论述了()。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B.教学的教育性原则C.雄辩术原理D.学会关怀、学会生存的思想3.美国芝加哥大学专家舒尔茨在《人力资本投资》这本书里,提出的核心观点可概括为:“有技能的人的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收益不小于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这一观点深刻地阐明着()。A.教育的经济功能B.教育的文化功能C.教育的自然功能D.教育的道德功能4.建国以来,确立国内教育目的的理论基本是()。A.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学说B.孔子的圣贤人格抱负
C.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D.文艺复兴时期所倡导的人文主义抱负5.《中共中央有关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发布时间是()。A.1985年B.1986年C.1987年D.1988年6.现代中国所提出的教育导向思想是()。A.应试教育B.科举考试C.英才教育D.素质教育7.提出“师者,人之模范”的教育家是()。A.孟子B.荀子C.扬雄D.老子8.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比,它的缺陷是()。A.忽视知识自身的逻辑顺序B.忽视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C.不利于学生联系社会实践,忽视学生的爱好和需要D.强调要以小朋友为中心9.从1957年起进行了“教学与发展”的实验的是()。A.凯洛夫B.加里宁C.马卡连柯D.赞科夫10.“范例教学理论”的倡导者是()。A.赞科夫B.瓦·根舍因C.布鲁纳D.保罗·朗格朗11.道德认知模式一方面是由哪位学者所提出?()A.加涅B.柯尔伯格C.班杜拉D.皮亚杰12.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A.师生共同参与的B.有目的、有筹划、有组织C.学生自愿选择D.受课程筹划、课程原则规定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题6分,共12分。一方面判断对的或错误,然后阐明理由。13.教育目的只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14.培养目的与课程目的是抽象和具体的关系。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题8分,共24分。15.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有何关系?16.如何理解学生是处在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17.简述德育的重要意义。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18.试论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参照答案一、选择题:1-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规定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把“教育”作此解释的是()。A.许慎B.孔子C.朱熹D.韩愈【答案】A【解析】东汉许慎在其所著《说文解字》中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2.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在《一般教育学》一书中论述了()。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B.教学的教育性原则C.雄辩术原理D.学会关怀、学会生存的思想【答案】B【解析】19世纪,德国出名教育家赫尔巴特于18出版了《一般教育学》。在书中,她论述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以及“统觉”、教育管理等思想;她还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四阶段论。3.美国芝加哥大学专家舒尔茨在《人力资本投资》这本书里,提出的核心观点可概括为:“有技能的人的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收益不小于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这一观点深刻地阐明着()。A.教育的经济功能B.教育的文化功能C.教育的自然功能D.教育的道德功能【答案】A【解析】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可觉得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美国芝加哥大学专家舒尔茨说:“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源泉,其作用是远远超过被看作实际价值的建筑物、设施、库存物资等物力资本的。”在《人力资本投资》这本书里,她的核心观点可概括为:“有技能的人的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收益不小于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她根据其人力资本学说,对历年高等教育费的收益率进行了计算。根据她的计算,美国1929年~1957年教育投资在增长国民收入中做出奉献的比率是33%。这阐明了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可觉得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4.建国以来,确立国内教育目的的理论基本是()。A.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学说B.孔子的圣贤人格抱负
C.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D.文艺复兴时期所倡导的人文主义抱负【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批判地吸取了各个时期的思想家有关人的发展的有益思想,科学地创立了个人全面发展学说,从而奠定了国内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本。5.《中共中央有关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发布时间是()。A.1985年B.1986年C.1987年D.1988年【答案】A5.《中共中央有关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发布时间是()。A.1985年B.1986年C.1987年D.1988年【答案】A【解析】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有关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6.现代中国所提出的教育导向思想是()。A.应试教育B.科举考试C.英才教育D.素质教育【答案】D【解析】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人的多方面素质为主线目的,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体现形式,是现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7.提出“师者,人之模范”的教育家是()。A.孟子B.荀子C.扬雄D.老子【答案】C【解析】古代教育家扬雄说过“师者,人之模范也”,是对教师的示范作用的概括阐明。8.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比,它的缺陷是()。A.忽视知识自身的逻辑顺序B.忽视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C.不利于学生联系社会实践,忽视学生的爱好和需要D.强调要以小朋友为中心【答案】C【解析】学科课程的长处是它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有助于教师专家知识和学生学习、巩固知识。缺陷是导致和加深学科的分隔,不利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忽视学生的爱好和需要。9.从1957年起进行了“教学与发展”的实验的是()。A.凯洛夫B.加里宁C.马卡连柯D.赞科夫【答案】D【解析】前苏联的赞科夫从1957年起进行了“教学与发展”的实验,改革了陈腐的课程内容,提高了理论限度。10.“范例教学理论”的倡导者是()。A.赞科夫B.瓦·根舍因C.布鲁纳D.保罗·朗格朗【答案】B【解析】德国的瓦·根舍因于1951年提出了“范例教学”的主张,规定用基本性和范例性的知识武装学生。11.道德认知模式一方面是由哪位学者所提出?()A.加涅B.柯尔伯格C.班杜拉D.皮亚杰【答案】D【解析】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现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前者的奉献重要体目前理论建设上,后者的奉献体目前从实践上提出了一种可以操作的德育模式。12.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A.师生共同参与的B.有目的、有筹划、有组织C.学生自愿选择D.受课程筹划、课程原则规定【答案】B【解析】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共同构成完整的学校教育。它与课堂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综合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
- 2024年度山西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押题练习试题B卷含答案
-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定时检测(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 2024年度xx村监测对象风险消除民主评议会议记录
-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郡维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入学英语试卷(含答案)
- 2024年长沙市事业单位招聘计算机岗位专业知识试题
- 2024年培训学校业务外包协议
- 2024年工程咨询服务具体协议样式
- 2024医疗销售企业合作协议样本
- 2024房屋建筑施工劳务协议详例
-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
- 养老机构(养老院)全套服务管理实用手册
- 企业文化管理第八章企业文化的比较与借鉴
- WST311-2023《医院隔离技术标准》
- 《缕书香伴我同行》课件
-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
- 100道解方程 计算题
- 赛事承办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概率论(华南农业大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华南农业大学
- 上海中考英语专项练习-动词的时态-练习卷一和参考答案
- GB 4806.7-20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