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文化研究综述_第1页
会计文化研究综述_第2页
会计文化研究综述_第3页
会计文化研究综述_第4页
会计文化研究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8[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会计文化研究文献的全面回顾,就会计文化研究的意义和方法、会计文化的定义、特征、功能和内容等进行了阐述,并发表了评论,本文认为: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来看,会计文化研究尚处于浅显层次,达不到很好解释会计现象和有效指导会计工作的目的,要使会计文化研究有价值,必须要更进一步进行深入的研究。[关键词]会计文化成果局限展望AbstractThepaperpresentsthemeaningandmethodsofaccountingculturestudyaswellasdefinition、characteristics、functionsandcontentsofaccountingculturethroughlookingbacktheliteratureofaccountingcultureinChinathoroughly.Thepapercommentsthataccountingculturestudyisintheelementallevelaccordingtothestudyofaccountingculture.Itcanneitherexplaintheaccountingphenomenawellnordirectaccountingworkingeffectively.Weshouldstudyitdeeplyinordertomakeaccountingculturestudyworthy.Keywordsaccountingculture,achievement,limination,outlook

一、会计文化研究的基本情况一般认为关于会计文化研究开始的标志是1986年美国会计学会以“会计与文化”为主题的年会。1990年刘开瑞在国内首次提出了“会计文化”的概念。通过检索,至2005年,以会计文化为题公开发表的论文有70篇,关键词含有会计文化的论文有90篇,与会计文化相关的著作和译著有6部,分别为:《会计伦理》([英]杰克?莫瑞斯编著;桂江生译)、会计伦理学概论》(劳秦汉著)、《会计伦理概论》(叶陈刚等编著)、《会计伦理学》([美]罗纳德?F.杜斯卡著;范宁,李朝霞译)等理论著作,朱平壤总编的“《财务与会计》新世纪会计文化系列丛书”《以诚信的名义:会计诚信的诉说与会计人的心灵图存》与《走进会计的日子:中国当代会计人的心路历程》是记录基层会计人员在转型期的一些故事的书,对会计文化研究有一定意义。另外,以“会计职业道德”为题的专著有40部,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以“会计文化”为题的专著公开发表。国内对会计文化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两个阶段,从刘开瑞发表“会计文化初探”一文开始到1993年毛伯林在《会计研究》上发表“关于会计文化若干问题的研究”一文为止,是会计文化研究的发起阶段,从1993年至今是第二阶段,学界开始从社会文化与会计文化的关系、会计文化的构成等方面较广泛地进行了研究,涉及了文化研究的研究框架,是会计文化研究的展开阶段,其间各类刊物发表了大量会计文化论文,同时也有一批与会计文化有关的著作问世,但研究没有大的突破。

二、会计文化研究的主要方面综合这十多年对会计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了会计文化概念揭示了会计文化的特征一般认为会计文化需要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定义,从广义上说,是指企业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毛伯林1993)。刘开瑞、刘峻、冯乔根、杨红全、袁冰等基本都使用相同的会计文化概念。应该说这种会计文化的定义深受社会文化概念的影响。关于会计文化的特征,有不同的看法,综合起来一般有如下共同特征:

1、时代性(适应性)会计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与时代精神相适应,应是时代精神的反映,它的内容和形式体现着特定社会和时代的特征。

2、服务性会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或其它经济组织的经济效益,会计对生产经营过程及结果,系统、连续地进行核算,全面、综合的反映和监督,并根据核算资料进行分析、利用和检查,都是为最终目的服务的,因而,服务性是会计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刘开瑞、王兴武1993,刘峻1992,肖艳梅1995,龙云飞2001)。有的学者提出的能动性(龙云飞2001)似也可归入这个特征。

3、特殊性(差异性)认为会计文化存在着民族和国别的差异(毛伯林1993),也存在着行业和部门的差异而形成各具特色的会计文化(刘峻1992,刘开瑞等1993)。

4、融合性一个国家的会计文化,总是要继承历史上的优秀文化遗产,总要汲收国外的先进文化,总是要继承、汲收一切营养来与自己本国会计文化融为一体,使之更加充实、完善和先进。会计文化的融合就其来源不外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宏观文化中汲取营养;二是从不同行业的微观文化中汲取营养;三是从各基层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会计管理实践中汲取营养。比如中国古代重视会计工作加强会计管理的措施和形成的制度;比如西方电算化成果,都可以通过汲收、继承与我国的会计文化相融合,从而构建中国的现代会计文化(毛伯林1993)。还有严谨性(刘峻1992)、习得性、连续性、综合性、群体性(黄孙明1996)等特征,至于是否有强制性(毛伯林1993)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此外,还有学者从会计文化形态角度出发认为具有层次性、延变性、整体性、离散性和介质性的特征(王宁郎2005),也是一种认识。值得注意的是,刘开瑞还就中国传统和现代会计文化的特征进行了探讨,认为传统会计文化的核心是伦理文化、环境是政治文化、重心是人事文化、具有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

(2000);认为中国现代会计文化有如下特点:广泛的社会性、鲜明的政策性和时代性、思维的超前性、竞争性、多维性、个性与共性共存性、主体性、团体协作性、国际性、防范性等

(2001)。

(二)关于会计文化的内容和要素组成毛伯林认为从宏观角度看会计文化作为一个系统,应包括会计活动过程要素、会计活动结果要素、会计精神现象要素、会计精神本质要素等四要素。从微观角度看包括种子(或核心)要素、催化要素、品质化要素、物质化要素、习俗化要素五个基本要素,其中种子(或核心)要素,主要是指会计价值观念、精神境界与理想追求,它们决定着会计文化的内容和方向;催化要素,是指会计方面的教育培养、科技文艺和规章制度等,这些内容又可分别称为会计教育文化、会计科学文化、会计艺术文化、会计制度文化等等;品质化要素,是指普遍存在于会计职业者身上的各种修养和意识;物质化要素,主要是指会计向有关方面提供信息服务,提供技术咨询,以及会计职业教育向社会输送的各级、各类高质量的会计人才等等;习俗化要素,主要是指会计的风俗、习惯与信条,以及会计职业内部的信息沟通渠道等等(毛伯林1993)。一般认为广义的会计文化包括会计物质文化、会计制度文化和会计精神文化三大部分。会计物质文化是会计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主要包括各种会计物质生活资料、会计工作环境、生活设施,文教卫生等基本设施设备构成,体现会计文化的发达程度,是会计精神文化的物质体现和外在表现,是会计文化中有形的物质财富(龙云飞2001)。会计制度文化,有的认为包括会计工作领导体制、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会计工作规范、会计法制(何勇2000);有的认为包括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基础上形成的并受到会计管理部门监督、实施的法律化制度和行政化制度;实行上述制度的各种具有物质载体和特定权力的机构设施;社会主体对会计事务的参与组织形式。会计精神文化,有的认为是指广泛的会计意识形态,如会计信念、会计价值观、会计道德观、会计法律观、会计教育观、会计人才观、会计经济观、会计社会观、会计美学观以及作为人类社会智慧结晶的会计科学、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等等(毛伯林1993);有的认为包括会计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精神面貌、心理素质、会计反映和监督哲学、审美观念等(刘峻1992),表述不一,但都包括会计的是意识和观念方面的内容。

(三)关于会计文化的研究意义及会计文化的功能关于会计文化研究的意义,有的学者认为具有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就历史意义而言,认为人们对会计文化的关注和研究是人类历史发展到特定阶段的行为,为了弘扬我国传统的会计文化、引进消化、吸收现代西方先进的会计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文化,就必须开展会计文化的研究;就现实意义,认为开展会计文化研究首先是当前我国会计改革的迫切要求,因为会计改革首先需要改革的就是人们的会计观念,其次会计文化研究可以促进会计国际间的协调,因为会计的国际协调实际上是不同国家会计文化的融合,只有深入地开展会计文化的研究,比较各同会计文化的异同,求同存异,才能更有效地推动国际间会计的协调(张明静黄宝华1992)。还有的认为会计文化的研究有拓宽视野、完善会计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