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客观分析美国金融危机_第1页
如何客观分析美国金融危机_第2页
如何客观分析美国金融危机_第3页
如何客观分析美国金融危机_第4页
如何客观分析美国金融危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客观分析美国金融危机如何客观分析美国金融危机PAGE23-如何客观分析美国金融危机如何客观分析美国金融危机刘光溪周永坤自2007年8月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一场六十多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目前,危机开始出现向实体经济渗透的迹象,公众消费信心逐渐下跌,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有悲观者认为欧美经济将陷入衰退。美国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在哪?为什么会波及到全球?对全球和我国经济会造成什么影响?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对中国有何启发和警示?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对此次金融危机进行分析。一、美国此次金融危机的特点20世纪以来的美国历次金融危机有一个共同现象:危机爆发前通常资产价格远远偏离其内在价值,最终市场信心在瞬间崩溃后,资产价格自由落体似地向其价值回归。可以说,资产价格泡沫破灭贯穿了美国历次金融危机。不过,这次危机呈现出新的特点:这是一次从次贷危机到信用危机、从投资银行到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危机、再到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与股票市场的信心危机,并最终有可能影响到实体经济发展的螺旋式扩散的全面金融危机。其一,以往美国金融危机都与实体经济的表现不佳脱不开关系,一般由实体经济传到金融领域并最终加重实体经济的问题。但是本次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前,美国经济一直运行正常,经济增长甚至保持高位,危机爆发至今已超过一年时间,但美国实体经济所受影响还较为有限。可以说,这次危机主要是虚拟经济领域产生的危机,并最终影响到实体经济。其二,此次金融危机最初是从美国信贷市场的一个微小区域(次贷规模仅占美国贷规模的15%左右)引发,先是影响到与次贷相关的债券以及结构性产品的价格,再逐渐从金字塔底部向上,影响到优质债券及结构性产品的价格,再由结构性产品等衍生工具的杠杆作用层层扩大,造成金融部门资产负债表的大幅重估、市场信心的崩溃和市场流动性的枯竭,并最终影响到股票市场。其三,这是高度成熟、发达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近些年美国产业升级优化,实体经济占比萎缩下降,而服务业特别是金融服务业迅猛发展,金融产品创新日新月异,信用膨胀,货币创造加速,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发展而失控。从事提供金融产品创新的行业特别是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创造了巨大收益和利润。因此,可以说这是一次由于信用膨胀、收入膨胀、财富膨胀、虚拟膨胀所导致的金融富豪的危机,是富人的危机。其四,判断此次金融危机破坏性的难度和不确定性更大。以往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时大有排山倒海之势,使投资者和监管部门较早就能预知其破坏性,因此出台的应对措施通常更具针对性。而此次金融危机从开始就更具有迷惑性,很难判断其严重到底有多大,因为危机并不是一开始就全面爆发,初期仅是房贷市场的微小区域出现问题,而后危机从点到面、从下到上、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一环出问题,整个资金链全断掉。这其中一个最难解决的问题是,没有人知道哪家机构接下来会破产,几乎所有机构都害怕贷出资金,致使一度充裕的流动性骤然消失,造成危机的应对措施不及时、未能对症下药且难以把握剂量。二、美国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我们认为,次贷危机仅仅是此次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华尔街的贪婪所导致的道德风险、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滥用以及金融监管的滞后和缺位是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而全球经济发展失衡、以美元为主导的不合理国际金融体系和自由主义走到极端才是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因素。(一)次贷危机是此次金融危机的导火索2001年后,为刺激经济增长,美国采取宽松贷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按揭和融资成本降低,带动了房屋需求,加之次贷的申请标准和程序较为宽松,许多原先无法获得普通贷款的低收入群体或信用等级不高的购房者大量通过次贷购房。由于次贷发放机构通常无法通过吸收存款来获得资金,为获得流动性,其将具有特定期限、利率等特征的次贷汇集成一个贷款池,以此作为现金流支持,发行住宅按揭贷款支持证券(MBS)。分档技术被引进后,次贷被划分后重新打包,成为发行资产支持型按揭债务权益(ABCCDO)的按揭品。这种分割后再分割的“金融创新”甚至还可能不止一次,于是就创造出了CDO2,CDO3……CDOn等多层衍生产品。同时,为防止违约发生,华尔街近些年创造了信用违约掉期(CDS)这个转嫁风险的手段,并在短短数年内将这个市场发展到超过60万亿美元。2005年后,美元利率不断走高,美国经济增速下滑,房价在2006年中期见顶后开始大幅度回落,次贷的违约率开始上升,以次贷资产为基础资产的MBS以及进一步衍生出的ABCCDO,CDO2,CDO3……CDOn以及CDS均面临重大的损失风险。同时,离杠杆融资使得交易头寸对于收益率变化极其敏感,一旦发生风吹草动,交易行为随即发生改变,对冲基金迅速离场,CDO,CDO2,CDO3……CDOn以及CDS估值体系迅速崩溃且无法出售,金融机构资产迅速减值,流动性出现不足甚至导致资不抵债。(二)华尔街的贪婪所导致的道德风险、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滥用以及金融监管的滞后和缺位是此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1、华尔街的贪婪所导致的道德风险是引发此次金融危机的原动力。在房价上涨时,信贷金融衍生品呈现高收益低风险的特征,次贷发行商和承销商发行和承销更多次贷和债券产品来获取中间服务费,使得许多本无能力购房的消费者集中购房,人为造成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繁荣,最后在房价下跌时导致这些低收入者无法还贷;对冲基金使用数十倍的融资杠杆投资这些高收益产品,进行套利交易,直至市场无法持续时大规模从这个领域撤离,引起市场的巨大动荡;华尔街的投资银行使用近30倍的资本杠杆来追求最大化的股权收益比(ROE),而不断走高的ROE给华尔街投行的高管们每年数千万甚至上亿美元的薪水,当金融危机爆发、金融机构破产时,这些华尔街的精英们可以潇洒离去,美国和全世界的纳税者却要为美国政府上万亿美元的救市计划埋单。可以说,华尔街贪婪和权利与责任不匹配所引发的道德风险是造成此次金融危机的原动力。2、金融衍生品过度滥用是加剧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华尔街近些年过度使用金融衍生产品,通常在同一份基础资产上衍生出的众多衍生证券。这些证券反复衍生,不断拆分和组合并进行杠杆交易,许多金融产品至连金融专家和职业律师都无法完全弄清其中的交易结构和风险状况,投资者只能简单根据同样存在“道德风险”问题的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进行投资,因此,当基础资产面临信用风险时,不可避免产生链条式反应,使危机呈几何倍数放大。3、监管滞后和缺失则是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进一步推行金融自由化,放松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放松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监管部门对信贷尤其是次贷监管缺失,无论联邦还是各州至今没有明确针对次贷的法律;监管部门任由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泛滥发展,对其中可能存在的欺诈客户、信息披露瑕疵、交易结构法律缺陷等问题未及时介入监管;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也存在滞后等。许多学者认为,如果监管部门能够更加有所作为,美国金融危机就不会发展到今天的地步。(三)全球经济发展失衡、以美元为主导的不合理国际金融体系和自由主义走到极端是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因素美国虚拟经济不正常发展并非偶然,其背后存在一定的必然性。1990年以来,随着冷战结束而引发的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市场进一步开放,全球产业结构出现大调整,以美国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开始把大量劳动力密集型、资源消耗型的夕阳产业转移到中国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并利用发展中国家工资、土地、资源和税收低廉等优势为发达国家创造巨大利润(即要素套利),却无需花费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这样,发达国家顺利实现了产业升级,并重心转到高科技、金融服务业等高端行业,并通过控制核心技术等方式,剥取发展中国家的劳动成果。因此,发达国家的部分企业积蓄了大量剩余财富,这些财富长期游离于实体经济,并通过各种方式最终投资到金融衍生品市场。同时,由于产业结构转移,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制造工厂,通过向发达国家出口低端产品而获得大量贸易顺差。中东国家由于油价高涨也积累了巨额石油美元。海外巨额美元所形成的巨大涌流,再通过本币汇兑,一则形成巨额美元储备,二则造成本币国内的巨额流动性。一份美元产生出两份基础货币,再加上货币乘数效应和融资杠杆的放大作用,致使在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经济体及中东产油国之间形成了汹涌澎湃的流动性泛滥。通俗而言,即美国通过全球化并借助美元储备货币优势,任意向全世界开出过多的美元欠条,过多的美元欠条所形成的流动性洪流汇合于美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形成流动性急流,共同催生了巨大的虚拟经济泡沫。华尔街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贪婪的驱使之下,不遗余力地创造出各种融衍生品来满足或引导投资者的需求,最终造成金融衍生品交易结构越来越复杂、法律关系越来越模糊,信用评级公司因“道德风险”没有对存在的风险进行充分的评估,而金融监管机构也由于害怕背负“破坏自由主义经济制度”的骂名而没有及时监管。因此,当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一块奠基石发生运摇后,整个金融衍生品市场金字塔轰然倒下,并由于“去杠杜化”的作用危机影响成倍扩大,酿成金融洪灾。三、次此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启示(一)影响预估此次金融危机对金融服务业特别是金融创新造成的影响远远超过许多人的预期。迄今,美国已有多家金融机构破产或被收购,美国金融机构分布的资产减值达数千亿美元,美国政府已向金融系统注入的资金或作出的担保已超过上万亿美元,而且预计今后一段时期将会有更多的美国金融机构出现经营困难,资产减值将会进一步加大,美国政府有可能需要进一步向金融系统注入流动性。在欧洲方面,至今也有不少金融机构濒临破产,金融机构已公布的资产减值超过两千亿美元,欧洲各国已向金融体系注入近万亿美元,近期更是宣布进一步实施总额为2万亿欧元的救助计划。金融危机对2008年美国经济的影响有可能小于预期,金融危机并非必然导致经济大萧条,特别是在经济基础极度稳固、市场经济高度灵活及社会发展成熟发达的美国更有可能如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美国2008年经济增长率仍可达1.6%,但是金融危机的滞后影响将会逐渐显现。最新数据显示,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已经下降,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已经降至2001年10月以来的最低点,就业指数也不容乐观,因此市场普遍预计美国将进入衰退。在欧洲方面,欧元区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均不容乐观,第二季度经济比第一季度下降了0.2%;英国最新的经济数据更是让人担忧;日本经济高度信赖于美国消费,前景也不乐观。IMF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指出,许多发达国家都已濒临衰退边缘,新兴经济体也快速走弱,全球经济将逐步进入萎缩的局面,预计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仅为3%。其中,七大工业国的经济增长将“特别疲软”,预计2009年美国和英国经济增长率仅为0.1%,陷入衰退。当然,辩证地分析,危机通过市场的纠正力量会产生积极作用,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长远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的强化和规范以及产业格局的优化升级等也孕育着某些机遇,预计经过一至两年的阵痛调整,美国经济会重新走上创新发展之路。也就是说,爆发的危机已经不可怕,可以在危机中发现机遇,加快调整,重新整合,加以完善。最可怕的是一次次被掩盖的潜伏危机,日积月累,年复一年,一旦爆发,则可能是经济灾难或政治危机。对中国而言,美国金融危机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和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会对我国出口部门产生较大冲击。2001年以来,我国外贸依存度逐年提高,对美国出口占GDP的比重从2001年的4%左右上升至目前的近8%,几乎翻了一倍。同时,近年来我国对欧盟国家的出口量也迅猛增加,2007年欧盟替贷美国成为我国最大的出口地区。由于美国和欧盟地区深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陷入衰退的可能性非常大,将会对中国出口有重大影响。同时,未来一两年内来自欧美等国的直接投资金额将会有较大程度的下降。在出口受阻、直接投资减少的情况下,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必然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IMF最近预计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可能达到9.3%,但从目前情况看,实现的难度不小。美国金融危机不仅仅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更重要的是将会对当前的国际金融格局产生冲击,并引起各国对自由主义的重新审思。凭借美元的垄断优势,美国可以无所顾忌地借债消费,并通过大量发行美元、让美元贬值来消化对外债务。其他国家发生危机时,美国可以独善其身,或通过其控制的国际多边经济组织,要求危机国家做出牺牲(通常为自由化)满足美国的利益作为交换救助的条件,而当美国发生危机时,美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甚至包括国有化等方式进行救助,其他国家却需要共同分担危机的苦果并情愿或不情愿地为之埋单。因此,此次金融危机将进一步推动各国(包括美国民众)降低对美元的信心,并有可能进而在未来逐渐改变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格局。但是,纵观全球,还很难在短期内发现一种具有足够强大到替代美元的国际货币。欧元虽然近几年在国际上地位有所上升,但欧元区经济前景和欧洲各国政治利益上的重重矛盾使其短期内难以成为与美元抗衡甚至取代美元的国际货币。反观人民币,尚未实现全面可兑换,即使无需完全可兑换,其离世界货币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日元和英镑不仅不够强大,而且有式微之势。因此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很可能出现的国际货币格局会是:美元仍然占国际货币的主导,但逐渐失去其垄断地位,其他主要货币国际地位逐步提高并形成多种国际储备货币同时并存的格局,或最终某种货币取代美元成为新的国际货币。(二)对世界的启示1、金融危机引起了各国对自由主义的全面反思。金融管制过度放松、金融监管存在漏洞和滞后目前已成为许多人士对政府的批判。美国政府通过的大规模救市计划也被部分美国舆论称为“美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或者金融社会主义,甚至有舆论认为是“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终结”。国内有些学者也认为自由主义将在全世界破产,政府主义将重新盛行。但冷静地看,政府和市场的争议从来没有停止过,自由市场制度给美国实体经济创造了巨大生产力,提高了美国经济的效率和创新水平,而此次金融危机只是由于金融领域自由放任走到极端并缺乏监管所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将不可避免地从金融领域过度的自由化向中间点回归,但并不意味着彻底抛弃几百年所形成的自由主义精神价值。从历史上看,美国的政策取向从来都是在以完全自由和政府管制两者为极端的钟摆间来回移动,只是金融危机爆发使得更多人不赞成完全自由,加上保守的民主党更有机会重新执政,因此预计未来数年内政策(主要是金融方向)钟摆更多偏向政府监管的可能性较大。2、需要对IMF的作用和基金份额分布进行检讨。以往新兴国家爆发危机时,IMF通过利用危机国家迫切需要资金的心理,极力在全球推行全面自由化,严厉批评政府干预,而此次IMF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政府干预却全部失声,迄今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因此,需要重新思考IMF的地位和作用,在基金份额方面进一步分散,更多体现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减少意识形态的歧视。同时,全球性的金融监管必须加强,虽然以往存在一定程度的监管,但主要受美国左右,这种局面必须有所改观。IMF承担着维护全球金融稳定的的重要职责,应该在这全球金融监管的协助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3、需要重新思考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统筹协调发展的关系。美国金融危机已经暴露出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发展所导致的苦果,世界各国应该避免走上这条路。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没有实体经济的发展和支持,虚拟经济就是“水中花”和“镜中月”,成为空中楼阁,尤其是对大国经济而言。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有效补充,也是实体经济发展的润滑剂和推动力,没有虚拟经济的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也会失色。因此,应总结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辩证看待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认识到实体经济是根本、虚拟经济是补充,避免出现“本末倒置”、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失衡的状况,同时也要避免走上极端,出现彻底否定虚拟经济的情况。(三)对中国的启示由于此次金融危机是在自由市场经济高度发达成熟的土壤里酿成的。而中国尚处在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双转变的过程中,并且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仍处于前中期阶段,而且金融体制与金融机构改革处在攻坚阶段,利率、汇率市场化远未完成,整个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因此,危机的直接启动和教训并不明显。但不能因噎废食,甚至置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1、应该坚持改革开放事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不运摇。我国近30年取得的经济成果正是因为坚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实践证明,市场经济理念已深入人心并符合我国现实。所以,首先要在观念上正确认识把握,避免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美国金融危机,也不应该对我国各方面市场化改革开放的正确导向产生动摇。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任何国家都不能居身事外偏安一隅谋求发展,更没有所谓的“世外桃源”,只有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才能在这个过程中分享成果并更好地保护与发展自己,实现互赢,开放与融合是最好的保护和安全保障。同时,也要吸取此次金融危机的教训,认识到金融领域的特殊性。由于金融领域具有扩张信用并传染危机的特点,理应比实体经济受到更多的约束,在金融领域不应该放任自由,对金融自由化应慎而又慎。对自由市场原则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中的推广应用要区别对待。今后我们在金融体系建设和金融服务业市场开放方面应该因地制宜且更加稳重,除金融机构自身需有效防范风险外,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的水平和效率也很重要。2、要以此为契机,改善当前国际金融格局,在国际金融体系新一轮变革中争取更多的双边与多边话语权。当前,经济、金融全球化格局使得世界主要国家的利益息息相关,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格局。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我国对美国的金融投资可能存在一定损失,但辩证地看,这并非完全是坏事。因为我国对美国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会深刻影响到美国救市计划的效果,并进而影响美国的政治、外交等决策,因此国际市场将会对中国的筹码看得更重。同时,经过此次金融危机后,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不可避免会进一步提高。因此,需要从政治高度考虑,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金融局势中通过各种方式,更多争取我们的利益,提高我们的话语权,争取建立一个有利于我国的国际金融格局。3、在海外资产缩水,金融并购兴起之际,中国应以金融博弈战略和国家理财战略高度来制定自身的海外金融资产并购计划。此前,因政治因素作祟,我国海外金融资产并购往往举步维艰。金融危机为扭转这一局面提供了契机,应充分利用此机会,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在宏观层面制定科学的海外金融资产并购计划,在微观层面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提高谈判技巧和能力,充分利用相关法律保护自身利益,使我国金融“走出去”形成布局合理、节奏有序、风险可控的局面。4、应稳步推进人民币周边化、区域化和国际化战略。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有利于国内机构降低汇率风险,减少外汇储备依赖,增加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同时可使我国获得相当客观的铸币税收入。全球被迫共同分担美国金融危机的苦果充分证明国际货币的优势。金融危机后,美元国际地位有所减弱,人民币国际地位将进一步提高。应以此为契机,制定人民币国际化的整体战略,稳步推进人民币周边化、区域化和国际化,争取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建立“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有利格局。5、应该化压力为动力,尽量将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降低到最小。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但是,我国的粗放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低效率、高能耗、技术含量低的基础上,并造成我国对外资和出口的高度依赖,这种方式对我国的资源、环境等造成了巨大压力,是不可持续的。此前,在外向型经济高速发展的光环衬托下,我们没有压力去解决上述问题。但美国金融危机带来的出口下降和外资减少客观上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压力,也为我们完善规范涉外经济政策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创造了时机。通过理顺资源价格,实现产业升级,培养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快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体制改革,采取有力措施启动内需,弥补外需降低对经济增长的压力并减少对外依赖,统筹内外经济,贯彻均衡管理,从而实现科学发展。(本文作者:刘光溪,中国WTO研究会副会长、教授;周永坤,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博士研究生)应对危机中国有力量廖言编者的话新年伊始,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快速扩散和蔓延。经济学家预测,2009年将是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一年,中国的发展也将在这一年迎接进入新世纪以来最大的挑战。胡锦涛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再次强调,中国将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努力,致力于促进世界经济增长、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中国能够进行积极有效的努力,源自改革开放30年造就的抵御风险的强大实力和制度活力,源自我们党在危机面前统揽全局果敢决断的执政能力,源自我们民族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应对金融危机,信心是关键词,实力是硬道理。今天本报转载《辽宁日报》1月3日刊发的文章《应对危机中国有力量》,就是希望广大读者能从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积极成效中,看到中国力量,感受中国精神,从而提振信心,砥砺勇气,上下同心,攻坚克难,推进中国经济巨轮平稳较快前行,用更加扎实的工作和更加显著的成就,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并为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做出新的贡献。一场百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冲击力之强、影响程度之深、涉及范围之广,史所罕见。面对危机,西方各国政府或奋力自救,或联手反击,但终未形成和落实更多良策。为避免经济全面崩溃,美国总统布什明确表示,他要“放弃自由市场的原则,来挽救自由市场的体系”。危机震荡中,西方社会制度的缺陷,清晰可见。在东方,刚刚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的中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沿着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继续前行。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中国共产党带领13亿人民,勇敢而智慧地应对危机,保持了经济增长较快、价格回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的积极成效,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彰显了强大的中国力量。(一)这场危机看似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不当、金融监管不力引起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深化的内在表现,是“新自由主义”大肆泛滥的必然结果。从上个世纪中期开始,经历了二战以后较长的一次经济繁荣,西方一些国家对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膜拜,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在自由市场经济推引下,金融资本的固有贪婪找到了自己的温床,出于其本性的追求,在社会需求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依靠所谓“金融创新”刺激消费,最终引发了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在这场危机面前,中国不可能置身事外。这是我国在对外开放中发展自己所必然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是我们曾经充分估计和预料的可能结果。应对这场危机,对于有着不到60年共和国建设史和不到20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史的中国来说,是第一次。然而,也恰恰就在这第一次,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展示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对种种自然界和社会重大事变的力量。(二)这种力量,源自我们有科学发展观这一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们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无论国际国内形势如何复杂多变,无论各种突发事件怎样接踵而来,我们始终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突出发展这个主题不动摇,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从而牢牢掌握了应对这场危机的主动权。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们坚持把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根本目标。我们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坚持扩大内需为主和稳定外需相结合,坚持保持增长速度和提高质量效益相统一,坚持推进结构升级和扶持就业创业相协调,坚持推进金融创新和发展实体经济需要、提高金融监管能力相适应,坚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促进,从而使我们应对危机的过程,转变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过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措施普遍与改善民生直接相关,启动两年4万亿元扩大内需的投资有一半用于改善民生。在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中,强调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地震灾区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等工作同步推进。这些政策措施深受群众理解和拥护,为我们成功应对危机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应对金融危机的实践有力证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新阶段的客观要求。只要我们自觉坚定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就一定能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不为任何风险所阻,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困难和挑战,引领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三)这种力量,源自我们有日益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最重大的制度创新就是,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并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贡献,也是我们应对危机的有力保障。这一经济体制,既能够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能够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使全社会充满改革发展的创造活力;既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又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既强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注重加强和完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有效弥补市场经济自身不足,确保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健康运行。这一经济体制,使我们在应对危机中,能够依靠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强大控制力,增强重大风险的防范能力,有力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依靠国有经济的强大引导力,带动各种社会资源投入到应对危机中,扩大应对危机的回旋余地;依托国有经济这一重要平台,实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目标,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一经济体制,使我们能够在危机面前采取更加灵活的宏观调控措施。把“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一系列扩大内需、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支持力度的重大举措,及时而且灵活审慎的调控措施确保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种对宏观经济的控制力和调控的灵活性,为应对这场危机赢得了宝贵时间,争取了主动。这一经济体制,使我们能够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优越性。应对危机中,从中央到地方发挥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运用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杠杆,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迅速投入到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去,出手快、出拳重、措施准、工作实,令世人赞叹。应对金融危机的实践有力证明,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只要我们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就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把各种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四)这种力量,源自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奠定的雄厚实力。经历了30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举世瞩目。30年来,中国经济以年均实际增长9.8%的速度飞速发展,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30年来,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三;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总量的27%。30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大幅增加,全社会储蓄达46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居民储蓄就有16万亿。尤为可喜的是,我国2008年前三季度GDP保持了9.9%的增幅,全年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势头。这些数字,反映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支撑着我们游刃有余地调控经济走势,奋力向2009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目标挺进。经历了30年改革开放,中国全面开放的大市场让人羡慕。30年来,中国民生状况得到根本改善,人民生活已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向着全面小康社会迈进。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呈数倍增长,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劳动力和资金供给十分充裕,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持续增长的潜力巨大,企业竞争力和活力不断增强。特别是中国有13亿人口,国内市场异常广大,为我们克服外来危机,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极为难得的条件。经历了30年改革开放,中国日益提升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令人振奋。30年来,我们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强了与世界不同类型国家的友好合作,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树立了负责任大国形象。这种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使我们在危机面前保持了较大的主动性,有力防止经济受到更大冲击,也使我们能够为国际社会共同抵御这场危机作出积极贡献。在这场危机面前,中国所展现的实力不仅仅是这些。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居民消费、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巨大发展空间,特别是当前我国金融体系总体稳定,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余地较大。只要我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解决突出问题,完全能够抵御这场危机的不利影响,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应对金融危机的实践有力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中国发展的永恒动力。只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加快壮大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我们就完全有能力维护我国战略利益和国家安全,并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五)这种力量,源自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这场危机犹如一场世纪“大考”,既检验着各国的综合实力、各国政府的应对效能,也检验着各国国民的精神面貌。从五千年历史深处走来的中华民族,历经磨难造就了坚强意志,铸就了多难兴邦的民族魂魄,保持着生生不息的旺盛生命力,形成了屡克危艰的内驱力量。特别是2008年,中华儿女同心同德、顽强拼搏,民族精神得到了极大的弘扬,民族凝聚力空前增强。面对这场危机,中华民族又一次展现出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英雄气概和强大凝聚力。危机面前,中华民族表现出了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必胜信心。“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当危机袭来,全国各族人民没有惊慌失措和丧失信心,坚信这场危机只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又一次考验。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决心没有改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信心没有改变。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有这种信心的支撑,我们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危机面前,中华民族表现出了空前的团结。各地区各部门自觉顾全大局,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广大人民群众互助互爱、和衷共济的意识进一步增强,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珍视团结、维护稳定的观念进一步增强。和这种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良好精神风貌,为战胜金融风险凝聚起强大合力。危机面前,中华民族表现出了敢于创新的巨大勇气。面对危机,广大干部群众树立了把危机转化为机遇的强烈意识,全社会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空前高涨。广大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企业在逆境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的意识空前增强。这种创新的勇气和智慧,已经成为我们战胜危机的不竭动力。应对金融危机的实践有力证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是最核心的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键时刻能激发出战无不胜的强大威力,催发着中华儿女始终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顾全大局、攻坚克难,让世界在风险考验中看到一个坚强的中国。(六)这种力量,源自我们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带领人民推动我国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奠定了党在人民中的巨大威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我们党高度重视、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在各种风险和挑战中经受住了考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主心骨。这是我们成功应对危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