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ICU人工气道气囊护理中的效果观察_第1页
护理风险管理在ICU人工气道气囊护理中的效果观察_第2页
护理风险管理在ICU人工气道气囊护理中的效果观察_第3页
护理风险管理在ICU人工气道气囊护理中的效果观察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护理风险管理在ICU人工气道气囊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ICU人工气道气囊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22年7月至2022年8月选取本院人工气道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根底上施行护理风险管理,比拟两组患者的气囊监测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气囊正常率高于对照组患者,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戸关键词:人工气道;护理风险管理;气囊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陈滢秋,喻薇.护理风险管理在ICU人工气道气囊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2,19〔32〕:221+239.

0引言

人工气道气囊在临床上的作用主要为预防漏气和误吸,但是建立人工气道有可能损害患者的生理解剖功能[1]。而风险管理那么是针对患者人工气道置管期间可能出现的风险进展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进展预防的一种护理手段。本文的主旨在于研究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ICU人工气道气囊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22年7月至2022年8月在本院选取人工气道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100例患者的纳入标准为:①年龄均在60岁到80岁之间;②均承受人工气道气囊,且入院后均转入ICU;③患者和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已签署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法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为60-78岁,平均〔70.245.19〕岁;观察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为63-80岁,平均〔70.345.27〕岁。比照两组患者的根本资料,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承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根底上施行护理风险管理。针对人工气道气囊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展开循证护理,找寻有关气囊压检测的资料;通过展开培训,让护理人员充分掌握气囊管理的知识和技巧。详细护理措施如下:①采取可靠且标准的气囊测压方式,对患者进展气囊压的检测;选择可靠的气囊测压方式,尽可能不采用指触法对气囊压进展估测。②增加气囊监测的频率,采用4到6小时监测时间,对中午易漏侧时间段和夜间易漏测时间段的监测进展合理调整。③加强并标准监测执行力度,护士长在加大监管力度的同时,可选择定期或者不定期抽样检查。④培养护理人员树立"没有异常气囊压,异常气囊压必定有异常原因";的理念,积极主动对气囊压进展管理,做好交接工作,及时找出不会漏气的原因,并根据找出相应的针对措施,落实改良措施[2]。

1.3观测指标.

统计并比照两组人工气道患者在经过不同护理后的气囊监测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气囊监测情况包括有气囊正常、低气囊压和高气囊压;并发症包括有气囊高压并发症〔包括气道软化、气管食道痿、气管肉芽肿等〕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采用的核算软件为:SPSS22.0版本,其中两组人工气道患者的气囊监测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形式来表示,用卡方来检验。假设P

3讨论

人工气道气囊假设是出现压力过高现象,那么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气管内膜的血液循环障碍或者血液供给障碍,从而引发神经麻木、气管食管痿以及气管瘢痕等并发症。但是假设气囊的压力过低,那么有可能不能有效对气道进展封闭,无法正常进展正压通气,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而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最常采用的气囊测压方式为指触法,虽然操作简单方便,但是测压不够检测,无法保障气囊的正常合格。

采用气囊护理风险管理,对气囊压检测方法进展有效标准,尽可能减少指触法的使用,选择更为可靠且科学的气囊测压表,可有效保障气囊压的正常合格。而且护理风险管理不仅仅涉及到护理人员,还涉及到患者的体位和导管的选择。在临床中,为患者进展拍背、吸痰以及患者的吞咽功能都有可能对气囊压造成影响;而且患者长期置管或者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因为气道软化或者剑鞘样气管等因素,有可能影响到气囊的封闭功能。而通过护理风险管理的意识评估,护理人员可明确风险出现的原因,从而针对原因作出相应的调整,增加监测的频率,预防气囊漏气〔%

在本文的研究之中,施行护理风险管理的患者,气囊正常合格率为92%,明显高于常规护理下的患者的70%,P<0.05。施行护理风险管理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常规护理下的患者,P<0.05。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ICU人工气道气囊护理中,可有效保障气囊压的正常合格,减少高压或者低压的出现,【2】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吴彦烁,宿桂霞,尹彦玲,等.4种临床因素对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Z52(8):934937.

【2】降低并发张莉,秦小玲.集束化护理对ICU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效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