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理想国》读书笔记导语:本文意在表述作者对《理想国》中涉及的相关问题的理解,以期激发读者的共同思考。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提供到的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理想国》读书笔记《理想国》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重要的对话体著作之一。对话录里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通过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
本文意在表述作者对《理想国》中涉及的相关问题的理解,以期激发读者的共同思考。
首先,明确《理想国》是苏格拉底与众青年游行归来的一次彻夜长谈,谈话中的内容由想象、假设和基于当时基本情况的推断构成的一副完整完美的共和国画卷。
相对马克思主义代表的是一种激进、冲动的力量,柏拉图的理想国则是一种伦理道德美的想象构造。柏拉图对国家的所有设想都是在伦理道德方面的,并没有在物质生活方面替我们打算周到。
作者通过阅读选取几个相对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论述:正义的维度,城邦的三个阶级,灵魂的三种属性,哲学家王。
正义的维度
众所周知,《理想国》是一部正义论,对正义的讨论贯穿始终。《理想国》开篇就从多个维度探讨正义:
社会维度,诚信信任,有话直说
在社会维度下讨论正义,苏格拉底认为诚信并不是绝对的,对朋友守信,对敌人则不需要守信。这似乎说明绝对的正义是无法做到的,甚至可以说从那时起人们就不再相信绝对正义的合理性,而对于相对正义则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通过的苏格拉底的话的解读,我认为绝对正义虽不被提倡,那是他作为一种手段而不被提倡,但其作为一种结果却是人们向往的,即作为结果的绝对正义不可能通过作为手段的绝对正义来实现,却可以通过相对正义来实现结果的绝对正义。
经济维度,欠债就还
从利益的得失来说明正义与不正义,苏格拉底认为是好人受益,使坏人受损,就可以理解为正义,我对这一点的理解与对社会维度的分析是一致的。
政治维度,敌友之分
政治维度是最大最强的维度;此维度下,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道出了自己的理念---鄙视个人幸福,无限强调城邦整体,强调他以及认为的“正义”---“各守其分,各司其职”,在集体与个人的得失选择中,赋予了集体大于个人,个人有义务为推进集体获利最大化牺牲个人一切的思想。
宗教维度人道主义(人性)维度
如果可以生硬的对柏拉图的人性观做一个界定,我认为应该是人性白板(仅在善恶之间的白板,不涉及天赋才能),后天的培养决定着一个人未来的善恶,以及阶级,有天赋的哲学家如果没有好的哲学教育的培养,会沦为无耻的政治流氓或相对善一些的平民,而武士如果沉迷于消极的音乐则必会坏其身体发肤、乱其坚贞、断其志勇。总的来说,资质很重要,但后天的培养---性格塑造、职分赋予---同样很重要。
法律实证主义维度
法律往往是不公正的,恶法非法的辨析;从法律的制定初衷看,法律似乎是出自人们的意愿的公正之举,但源于现实政治的错位意识,制定法律者完全有可能在法律所谓的公正要义下颁布恶法,于是是否遵守法律和怎样遵守这样的法律成为了辨析正义的维度。我认为,既然法律有公正、正义之意,我们完全有理由延续这种寓意,剔除恶法,并剔除有可能制定恶法的政治制度。但也许我们又会想到,法律的绝对公正无论怎样都是无法保证的,那我只能说,他仍然是向往绝对公正、绝对正义的相对公正、相对正义,望谅解。
城邦的三个阶层
城邦的三个阶层,即统治阶层、武士阶层、平民阶层。统治阶层必须是那些有哲学天赋的统治者,且他们必须意识到自己的义务,即因其哲学智慧的自清而不愿意担当此职,也应不可免俗的承担其角色。这种统治阶层是智慧的代表,正义的象征,柏拉图赋予他们权威并同时解释了他们取得这种权威的合理性。武士阶层似乎并不需要太多的智慧,他们需要的是忠诚、不慕虚荣、不受诱惑,以保护城邦为己任,同时,保护者获得的回报是衣食无忧,保护者角色的荣誉感,他们的一切生活需要由人民来承担。但也要时刻注意如音乐等一些可以产生消极情绪来影响保护者的勇气。这里保护者似乎被塑造为一种身体强壮、头脑相对简单且易受影响的“纯净灵魂”者。平民阶层则顺天安命,供其所有,获其所有。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设定的三个阶层各司其职,各守其位,达到正义境界的蓝图。我认为维系这种蓝图运行的各个元素的联接似乎存在矛盾;平民阶层能理解统治阶层制定的哲学思维极高的制度么?按《理想国》中的“洞穴假设”的观点,大多数平民是不能理解的且会嘲笑、鄙视哲学家的“诳语妄言”。统治阶层和武士阶层似乎只是限制与被限制的关系,统治阶层制定的所有针对武士阶层的训练科目似乎都没有考虑武士的主体受用度,武士只是被作为一种简单的受体,衣食被满足后则无所需,“无所需”结合限制下的“无所取”,以及战争似乎就是《理想国》中城邦武士阶层的武士生活。而平民则是一个悲哀的阶层(柏拉图不是这样认为的),他们没有进阶的途径可以理解,没有欲望可以理解,辛苦劳作、供养城邦可以理解,但其被描述为一种没有天赋,机械的供养者确实难以接受的,天赋是一种多样化的东西,《理想国》似乎没有说明如何检验一个人的天赋的方法,就更无从谈起检验方法的科学性了,有天赋的统治者的产生似乎是原有的统治阶层的经验选择,但究其源头,即最初选择者则无所论及。
灵魂的三种属性
在《理想国》中人的灵魂有理性、激情、欲望三部分组成。理性意味着高等教育、文化内涵;激情代表武士阶层;欲望则对应着工、农、商。三个阶层既有秩序,又有流动性,有秩序固然很好,但流动性则问题显如。三者中,理性善的作用最大,欲望则似乎是万恶之源。当理性处于主导地位(绝对的主导地位,不能有片刻的如酒醉后的失效)则这个人就会有善举。欲望被描写的很可怕,只要有了欲望则可颠覆理性的修为,理性就如一个如履薄冰的小男孩,时刻防止湿身丧命,而激情则处于东西倒的处境,或倒向理性,或服从欲望。有时我在想,表面上理性的善意识最大,那么他为什么需要支配激情、欲望,何不绝对化消灭二者,成为纯粹理性人呢,很明显,这是不现实的,所以理性在正义中所起的作用不是那么大的,我认为激情可以作为决定善恶之分正义与否的重要因素,在这个灵魂奇数因素中,二似乎可以机械的打败一、支配一、统治一。关于欲望,我同样认为,人类取得的大部分成就并不是来源于理性的有规律可循,而是来自于欲望的偶然迸发,欲望火星虽小,却萌生了无数具有强大生命原力的奇思怪想,当然,这些奇想是在理性主导的灵魂下的人来完善成形的,这也许是人们重视理性的原因,就想马克思主义中有这样一个道理,“少数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发起者,广大人民群众则是历史的推动者”,在我看来,英雄人物的作用也许要更大。
哲学家王
说到哲学家王,很不幸,似乎历史上只有一位勉强可以看做是哲学家王的,那就是马克.奥勒留(他作为哲学家王勉强的那一点来自于他的儿子的无耻)。王小波在他的“理想国与哲人王”的短篇中,说:“哲人王对人类的打算都在伦理道德方面,倘若他能在物质生活方面替我们打算周到,我倒会更喜欢他”。哲学家王的另一可悲之处在于,上文也提过,在于他的智慧,他的学问是真实的、纯粹的、更是超凡的,超凡对某些人是赞誉,对哲学家王确实可悲的,因其超凡,所以不被“凡”所理解接纳,脱离了“虚假”的世道。一个人理解“真实”固然快乐,但这份快乐却注定无人分享,即是你努力将其散播世间,仍然无人能懂,这是历史的悲哀,走在历史前面,超越时代的人,都会被历史丢弃、被人们误读,显见哲学家王很难成就。但我们现在还很年轻,还有许多精力去向世人展示哲学,展示哲学家的王的正义,哲学家王的未来并是一个不会实现的心之向往,只要研读历史、研读哲学、研读政治,哲学家王统治的国家是有可能实现并延续的。我认为当代有很多哲学家都具备了称王哲学资质,只要适当发挥下马基雅维里德《君主论》中的思想,这应该不难,则哲学家王似乎真的不远。以上论述相信大家看出这样一个矛盾,哲学家与哲学家王的矛盾,哲学家成为哲学家王似乎要失去某些伦理道德的东西,这种哲学家王是否还可以称得上是哲学家,称不上哲学家当然也就是“孤家寡王”了。这是一个交互的问题,可以从时间的阶段性来解决,即先是哲学家,然后是王,再然后再谋求真正的哲学家王,但这种直线发展的模型是不能解决这个交互问题的,至于这个问题的最终答案我只理解到此,望谅解。
《理想国》读书笔记我所理解的作者写本书的目的,就是希望借助探讨正义是什么,为此设计出来的城邦,实现最大的善,来达到宣扬他的政治思想观念。柏拉图希望建立贵族政治,希望以哲人王为统治者,以受过良好教育且坚毅勇敢的人作为护卫者保卫这个城邦,其余的人各行其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他觉得国家的正义便是每个人在国家内做他分内的事,而个人的正义是每个人自身品质在自身起各作用,做本分的事。如果有这样一个城邦,那里的人们都是幸福的。至于其他国家,如果他们实行的不是这样的政治体制,那儿的人们随心所欲,不做本职工作,则是不正义的,他们将是不幸福的。
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并不是一开始就可以做出论断的,贸然说出这样的结论,众人是无法接受的,需要漫长的逻辑推理演绎,不停地举例子,让人信服。很佩服柏拉图的人生阅历和知识储备,还有他那逻辑严密的推理论证过程,在阅读过程中要仔细留意,认真学习。
一、如何建立理想中的城邦及条件
在阅读理想国的时候,我有一个傻问题,理想国里面的对话录主人公是苏格拉底,但是作者又是柏拉图,那么《理想国》内的哲学思想到底是属于苏格拉底的还是柏拉图的呢?从语言的风格看,像是我们印象中的苏格拉底,他不直接告诉提问者答案是什么,也不会直截了当告诉对方的想法是对是错,而是会不停地提问,让人不停的回答,陷入他的逻辑,达到目的。但是柏拉图毕竟是苏格拉底的学生,跟了他这么多年,多少也会学到这一套理论,所以大部分考证为借苏格拉底之名,阐述柏拉图自身的想法。
柏拉图谈论如何建立一个好的城邦。他和朋友的讨论中,谈到首先需要人力物力财力,要粮食,方能生存,第二是住房,第三是衣服以及其他,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还需要精神的食粮,这个城邦又需要一些思想家和艺术家,但是城邦是有限的,当城邦无法容纳人口和物品之时,就需要扩大,这时候就产生了战争。因此,护卫者是最重要的人了,他们要保卫城邦,保卫里面的人和财产,所以他们进一步探讨护卫者该如何做。第一是天赋,其次是勇敢,身体上具有健康的体质,光有勇还不够,需要谋略,在心灵上他们应该意气风发,还要有智慧,自然而然就谈到了培育的方式:教育。教育主要是两个方面,音乐和体育,类似于文武双全,如果都齐备了,护卫者的培育基本完成,城邦有了一定的保障,可以实现发展和壮大了。
二、教育的方式
我们阅读西方这类的经典,不要太在意内容的对错,毕竟是几千年前的思想,在当初他们的思想就是先进的,有智慧的,我们不能以现代的眼光看待当初的思想。所以这本书最值得学习的是柏拉图的逻辑思维,还有他的爱国赤诚。方法建议可以变,但忠心难变,这是不变的正理。
为了了解抽象的正义究竟是什么,在毫无思绪的情况下,柏拉图采用了推理的方式,以具体的城邦为研究对象,从而得出正义的定义,不愧为大师。他期盼能在城邦中发现正义和不正义。当城邦建立之后,守卫他们是至关重要的,对护卫者的要求便高了。首先他们需要与常人不同,独特的天赋,爱好智慧,敏捷,有力,其次是后天的训练,即教育。教育分为音乐和体育,前者培育温文的心灵,后者锻炼勇敢的体质。而且二者需要均衡发展。再推到下一步,谁是城邦的统治者。也许这是各国的通性,确立统治者需要舆论基础,柏拉图则为统治者创立了正当理由,即他的经典篇章:每个人的成分都不尽相同,有的人天生带有金的成分,他们注定是统治者,有的人则为银,他们是城邦的护卫者,至于含有铜铁的人,则是城邦的基础市民,他们以各行各业为生,供养上层,上层依靠智慧和勇敢保卫他们的安全。
以前我只听说过这套金银铜理论,认为柏拉图太过于狭隘,太注重等级,当阅读了经典著作才明白,柏拉图虽然主张等级分工,但他的理论不是死板固执的,在人类的生长繁衍过程中,可能会有其他金属混入人体,导致原本是金的掺杂了铜铁,或者铜铁的后代有金的成分,他们也体现出杰出的能力,这样就可以上下阶层流动,不是一成不变,如此缓解了阶级的矛盾。果然是爱智慧。
三、谈正义
这本书最开始就是几个人在谈论研究正义究竟是什么。在前面漫长的铺垫之后,柏拉图终于谈论到正义的定义。在得出正义的含义之前,先弄清楚柏拉图为此设计的一套程序。如果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具有正义的大东西并看到了正义,我们便能比较容易看出正义在个人身上是什么样子。这个大东西便是他们讨论设计出来的城邦,是尽其所能建立的最理想化的城邦,这个好国家里有正义,再将发现的东西应用于个人,两处比较是否一致,如此得出正义的概念。
他们在这个好的城邦里发现了智慧、勇敢、节制,剩下的则是正义。智慧指的是人数最少的那个部分和这个部分最小的一部分领导统治他们的人们具有的知识,智慧即知识。勇敢是保持住法律通过教育所建立起来的关于可怕事物的信念,勇敢是保持。节制是好秩序或者对某些快乐和欲望的控制,进一步讲,天性优秀和天性低劣部分谁应当统治,谁应当被统治表现的一致性和协调。节制是协调与和谐。因此,国家的正义是能够使节制、勇敢、智慧在城邦产生,一直保护他们的品质。国家的正义就是每个人在国家内做自己分内的事情。而个人的正义,类比于国家,个人也有三种优秀的品质。理智是智慧的,领导激情,从而领导欲望。每一个人自身内的各种品质在自身各起各的作用,做他本分的事情,达到个人的正义。所以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情,个人的正义在于其内部品质发挥作用。不正义就是各因素相互干涉,相互替代,造成混乱,即对国家最大的危害。
读到这里,我们不禁需要思考,柏拉图这种由大见小得出来的正义是否合理,国家的正义必然是个人的正义吗?国家的幸福必然是个人的幸福吗?这其实是千年来的大问题,我们强调需要国家的利益,集体的利益,但是个人也拥有追求幸福获得正义的权利,如果国家集体的幸福和正义是以牺牲个人的幸福为前提,这样的幸福和正义如何站得住脚?国家的正义,国家的幸福不一定等于个人的正义,个人的幸福,因此柏拉图的这套推理值得商榷。
此外,柏拉图的这套正义理念也需要细究,他最后探讨的正义是每个人各行其是。不允许人做其天赋或者能力不被允许的事情,但是谁可以决定每个人应该做什么呢?他的理念对人就带有歧视观念,有的人就应该是统治者,有的人就应该是护卫者,而有人天生便是平民,他们不应该去操心政治上的事情。如此极大的不平等,加上对这些类型人的定义没有准确的标准,所以这套理论是有缺陷的。但是,他主张的人应该拥有智慧、勇敢、节制的品格,这一点值得发扬。我们要做到敏于理解,豁达大度,温文尔雅,爱好和平,亲近真理,正义,勇敢,节制,爱智慧,这是我们需要发扬的美好品质。
四、细节部分
妇女儿童的共有问题,统治者应该由谁担任,如何成为统治者,以及成为统治者之后如何维系城邦最大的善。
当柏拉图界定完国家和个人的正义概念的时候,有人突然询问细节问题,为了维系国家的稳定,妇女和儿童必须共有,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柏拉图知道自己的回答将会引起很大的舆论风波,但他不得不说出具体做法,因为这是唯一的办法。首先,他主张男女平等,如果妇女具有和男性一般好的天赋,那么就应该给予他们像男子一般的待遇,让她们接受最好的教育,受到同样的锻炼,无论是音乐陶冶情操,还是体育锻炼身体,其次让妇女和男性一起上战场,共同维护城邦的安全。如果要达到这种地步,就应该让小孩从小接受这样的教育,如果家庭依旧存在,会阻碍这种制度的发展,所以他主张妇女共有,儿童共有,不要家庭,妇女是大家的,儿童也由专门的人进行抚养。目的是为了保持良好的基因。他认为,一个国家最大多数人,对同样的东西,同样地说“我的”“非我的”,这样的国家是管理得最好的国家。
柏拉图的这套理论可取之处在于他肯定了男女平等,如果女性拥有和男性同样好的天赋,就能如男子一般接受教育获得荣誉。但是他觉得家庭这种组织没有存在的必要,这是不合规律的。我们人类就是从个体到家庭再到组织,从而形成国家,如果家庭这种最基础的模式都不在了,何来后面的形式,所以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政治学》有一篇章专门讲家庭,他的名言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认为家庭是必要的组织形式之一,推翻了他老师的观念。智者的学说不一定都是对的,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辩证看待。
柏拉图这套理念和中国古代一些贤人的思想有相似之处,他们都希望建立一个和谐社会,大同社会,众生平等,没有差异,没有偏私,但这注定是难以实现的。
探讨完妇女儿童问题之后,又研究分析治理城邦的办法,那就是谁来做统治者,如何成为统治者,具体怎么做。柏拉图认为,哲学家理所应当成为统治者,为此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推理论证。哲学家的本性就是爱智慧,他不是爱部分知识,而是爱全部的知识。他们是爱智者,专心致志于每样东西的存在本身,永远酷爱让他们看到永恒的不受产生与灭亡过程影响的实体知识。为了让人明白为什么非哲学家不可,柏拉图用了三种独特的方式阐述什么是知识,什么是善。第一种方法是譬喻。他用太阳做比喻,太阳是善的理念,眼睛代表理性,可见物是理念。第二种是浅喻,将世界分为可见世界和可知世界,继而细分,最终可以分出理性、理智、信念和想象。第三种方式则是洞喻,受过教育和没受过教育的如同前者在洞穴外,看见实物,后者只能在洞穴内,通过光的反照看到实物的影子。综上,善是一切事物中一切正确者和美者的原因。哲学家能够知悉什么是善的理念,故由他们来治理这个国家再好不过了。接着哲学家也需要经过一系列的锻炼才能成为统治者,他们从小就要修习算术、几何学、立体几何学、天文学以及和声学,最后是辩证法。如此细节问题得以解决。看来柏拉图在政治治理上苦下功夫,希望这个国家可以变得更好。
五、政治体制的好坏、最大的恶以及正义的报酬
柏拉图将众人提出的细节问题都解决之后,又回到正规了。之前讨论到了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接下来的逻辑走向便是不正义,坏的体制。因此他举出了四种不好的政体,分别是斯巴达和克里特政制、寡头政治、民主政治和僭主政治,这些政治体制都有缺陷。第一种的人们太过于崇尚武力,习惯用武力解决问题,所以行事过于专制独断。第二种的人们过于贪财,少部分人利用手中的权势夺得整个城邦中大量财富,导致大多数人贫穷,也容易造成不稳定,民不聊生。因而催生第三种政体,平民政治。当穷人越来越多,他们奋起反抗,夺得政权。虽然钱财依旧掌握于少数人手中,但是他们获得了权利,他们更偏爱于自由,他们本身的素质也不高,过于随心所欲,容易造成权力的泛滥。可见自由走到极端也是一种错误。人们有权享有自由,但是自由又应该有一定的限度,这样才合理。当平民任意挥霍权力,城邦大乱之时,会出现所谓的保护者,维系稳定,他们可能是军事领导人、贵族或任何得到机会的人,通过政变或内战夺取了政权,建立起军事独裁政体,这样的制度较前三者更为恐怖,独裁,加上军事力量,难有人奋力反抗,这是最大的不正义。因此柏拉图主张最好的政体是由三阶层构成的稳定状态,哲人王充当统治者,勇敢有谋略之人做城邦护卫者,平民百姓各行其是,做好本职工作。如此城邦稳定兴盛。
最后,柏拉图谈到为什么要坚持正义,因为正义给予人回报,他不仅是在现世生活中获得幸福生活,还能在轮回转世之时不落入地狱受苦受难,而是回到人间,或者到天上去享受幸福生活。
经典著作,溢彩流光,值得一读再读。
《理想国》读书笔记关键词:正义、城邦、幸福、教育
何为理想国?国即为城邦,意为最理想的城邦。这是由柏拉图所著,关于苏格拉底与学生的谈话录,从争论正义开始,探讨什么是最理想的城邦,以及如何建立理想的城邦,最后再从一个完美城邦入手,从中寻找正义的本质。
主要人物介绍:
▶克法洛斯与袙勒马修斯为父子,对话正是苏格拉底受他们邀请才开始。
▶阿德曼斯托、格劳孔、柏拉图是兄弟,且都是苏格拉底的学生。
▶忒拉绪马霍斯为智术师派代表,与苏格拉底观点不同。
▶文中会经常出现由荷马、赫西俄德创作的神话人物。
苏格拉底其人:
✌在本书译者前言中这样描述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是一个藐视追求物质、注重开拓精神的人。当他看到市场上堆满了大量商品,便自言自语“绝大部分东西对我毫无用处”,作为一名剁手党,我把这句话读了5遍。他常引用的两句台词、“光亮的银子,紫色的衣袍、对演戏人有用,对生活无用。”“人世间的事务,没有一件值得我们特别重视”。
✌苏格拉底的妻子名叫克桑提佩,可能出自富贵之家;据说,她的脾气不好,古人谐谑地声称,因为她,苏格拉底才成了哲人。
苏格拉底认为,学习哲学的最高目的是指导生活,把人的地位放回思想的中心,要探索和理解什么是具有普遍性意义、独立于个人意志的“美好”和“高贵”的概念,即什么是“美好”和“高贵”的真实本质。
✌苏格拉底是一名理性主义者,擅长使用推理的方法和人进行辩论,不把自己的见解强加于人,而是才用“启发式问答”,这点在文中可以看出来。他把自己看作一个“助产士”,他的任务就是使对方“分娩”,让对方把潜伏在自己灵魂中的知识解放出来,这里的知识即真理。
✌关于苏格拉底之死:苏格拉底被判死刑后,学生打通关系,可他却慷慨走向刑场,“我是被国家判决有罪的,如果我逃走了,法律得不到遵守,就会失去它应有的效力和权威。当法律失去权威,正义也就不复存在”,他这一生为正义生,为正义亡。
分享文中的一些观点:
☺柏拉图看来,最理想的统治者是哲人,因为哲人拥有真正的知识,他们认识世界的本质,知道如何辨别是非和真假,明白理想的城邦形式应该是什么。
☺正如苏格拉底所言,灵魂和城邦是平行的,灵魂的三部分对应城邦的三个阶层。
哲人是一切真知的爱好者,富有自我克制精神;本性高贵,气魄勇猛;充满正义;理解力强、思考深刻;生活平衡、优雅。
☺真知认识的对象是真正存在的东西,意念或想像认识的对象是物质中的东西,无知的认识对象是虚无。
☺对于柏拉图来说,教育是城邦改革事业中最关键、最重要的方面。此教育不只是一般公民的基本教育。教育的最高目的并不是培养一批又一批投身于物质生产、不断为社会提供更好消费服务的工匠,而是培养一批能够看清真理、根据“美好”的理念治理好城邦的哲人兼领袖。
本书共有10卷。
↗第一部分引子(卷一),交代对话的背景,即苏克拉底被邀请到克法洛斯家做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林木居间合同范例
- 曲阜师范大学《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双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合伙用工合同范例
- 无线覆盖安装合同范例
- 定销房产转让合同范例
- 景观外包合同范例
- 甲乙丙购销合同范例
- 个人租房标准合同范例
- 中介股东合同范例
- 医院招聘定向合同范例
- 2024年度餐饮店合伙人退出机制与财产分割协议2篇
- 《岁末年初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提示》专题培训
- 《招商银行转型》课件
- 灵新煤矿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范文(2篇)
- 2024年护校队安全工作制度(3篇)
- 2024年安徽省广播电视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有线广播电视机线员)考试题库(含答案)
-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三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 手术室的人文关怀
- 2024合作房地产开发协议
- 糖尿病酮酸症中毒
- 农贸市场通风与空调设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