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_第1页
论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_第2页
论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_第3页
论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_第4页
论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论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一门学科的定义、研究对象以及学科性质是学科确立的几个重要因素。其中,定义是一门学科存在的根底,又是一门学科开展的条件。研究对象决定该学科的基储学科的性质、研究内容、体系构造等根本问题。可以说,明确研究对象是任何一门学科的首要问题,也是一门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标志。学科性质是一门学科本身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征。1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定义黄汉升〔2022〕认为:体育教育训练学是一门研究体育领域中体育教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一般规律的学科。体育教育训练学旨在通过对体育教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根本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指导如何通过体育活动到达育人和增进身心安康的目的,指导各个运动工程的技、战术学习与教学训练过程的组织施行,研究体育教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根本特征及其开展规律。[1]综合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历史演进、1997年学科专业目录中有关体育教育训练学的表述以及黄汉升教授对体育教育训练学下的定义等各方面信息,体育教育训练学可以定义为:体育教育训练学是研究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问题的学科。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理论是体育教育训练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换言之,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研究内容涵盖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两大领域,涉及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对象、内容、方法、组织施行等各个方面。2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研究对象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围绕我们的物质世界及其在人的意识中反映的形态。研究对象不依我们的意识而存在,根据研究的目的进展选择并组成认识的客体。[2]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具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这是一门学科赖以生存的根底,研究对象决定该学科的基储学科的性质、研究内容、体系构造等根本问题。可以说明确研究对象是任何一门学科的首要问题,也是一门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标志。研究对象的界定既不能过于广泛、抽象,也不能过于狭隘、详细,要在抽象与详细之间找到平衡点,这是界定研究对象的前提条件。关于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研究对象问题,以往的研究很少涉及。在1997年版的?学科专业目录?中,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根本理论与方法,使得研究范围变窄。因为,所谓理论,就是脱离个别事物的一般化,脱离详细事例的抽象。理论一般相对于事实而言,是对事实的抽象和概括。其根本要素是概念和解释。方法是指为到达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等。在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理论中,还有大量的现象和问题不属于理论与方法的范畴。同时,除了根本的理论与方法,是否还有详细的理论与方法。因此,这种表述不太严谨。王晓东认为,体育教育训练学的逻辑起点是运动技能教育。[3]逻辑起点是一门学科逻辑构造的起始范畴,是该学科理论体系的始自对象,对于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有直接的影响,并起制约作用。但从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历史和现状中,并不能推导出运动技能教育是学科的源头,也不能成为联络学科各范畴的关键点。显然,除了运动技能的学习以外,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还把体能训练〔或身体素质训练〕作为重要研究领域和工作内容。黄汉升教授〔2022年〕从矛盾特殊性的视角出发,指出,体育教育训练学是针对体育教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独特的运动矛盾进展研究,其研究对象是体育领域中的体育教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理论的科学问题。[4]本研究更倾向于黄汉升教授的观点。当代西方最有影响的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认为,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5]从科学分化出的学科其最终的目的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美,L?劳丹〕。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成为学科的研究对象,它必须是科学问题。科学问题是指科研人员基于特定的科学知识背景和特定的认知目的而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理论中需要解决而又尚未解决的矛盾或疑难。[6]因此,本研究认为,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研究对象是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理论中的科学问题。但这一界定仍然存在过于广泛之嫌,因为,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都是非常大的概念,它们是实现体育目的的手段或途径,而这些手段和途径必须通过一定形式的身体活动或锻炼行为来完成,而这些活动和行为恰恰是通过一个个运动工程来完成。由此,我们给体育教育训练学一个更为详细的研究对象,即:运动工程教学与训练理论中的科学问题。为什么前面加一个运动工程作为定语首先,任何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展开,都离不开一个详细的运动工程,无论这个工程是奥运工程,还是非奥运工程,是西方的体育工程还是东方传统的工程,是正式的运动工程,还是自发的锻炼方式,是复杂的还是简单的。换句话说,没有运动工程就没有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分开工程谈教学、训练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其次,在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培养的理论中,多数院校是按照运动工程来划分专业方向。研究生们在各专项的教学与训练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提醒规律,解决问题。第三,在一些体育教育训练学的专著中,研究内容也多以运动工程的教学和训练为主。3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学科性质3.1体育的本质3.1.1体育概念的整体观关于体育概念和本质的讨论由来已久,但历经百年,仍然没有定论。早在1917年,毛泽东就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对体育的本质以及德、智、体三者之间的关系做过精辟的分析。他指出:体育者,人类自养其生之道,使身体平均兴旺,而有规那么次序之可言者也。他还倡导,体育论文联盟.Ll.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7]在这里,毛泽东把体育看作是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上世纪70年代起,各种争论继续,概括起来有几个重要的观点,一个是教育说,即体育的属性是教育。美国的?韦氏大辞典?对体育的定义是:体育是整个教育的一个方面,它采用运动活动和有关经历从心理上、体力上、道德上、精神上和社会上来使个人充分开展,使他成为国家和世界上的一个有用的公民。前苏联?体育百科全书?(1963年版)也有类似的界定:体育,整个来说,是教育的一个方面,是体能全面开展,形成和进步人的生活中主要运动技能和本领的有方案过程。任杰等认为,体育在本质上不是一种通过身体而是一种针对身体的教育,他的独特功能是育体。[8]二是社会活动说,认为体育的本质必须从教育和文化两个范畴来认识,同时,体育不仅具备生物学特征,而且还具备社会学特征。[9]三是技能说,例如费尔辛(1967)和齐柯勒(1968)的定义认为,体育是把运动作为一种技艺、科学和有意义的过程来进展学习。(费尔辛);体育的普遍定义是作为志愿和有目的的人类运动的技艺和科学。(齐柯勒)[10]。第四,生活说。卢元镇认为,虽然有一局部体育技术从消费劳动技术移植而来,体育也可以作为传授劳动技能的辅助手段,但是体育的本质是属于生活的。[11]本文同意第二种观点,即体育是一个大的概念,给它下定义既要有符合定义的逻辑,又要结合当前的体育理论,不能仅从字面意思来臆断。体育界的前辈熊斗寅先生在1996年给体育下过定义:体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以身体与智力活动为根本手段,根据人体生长发育、技能形成和机能进步等规律,到达促进全面发育,进步身体素质与全面教育程度,增强体质与进步运动才能,改善生活方式与进步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12]本文根本认可这个定义的根本内容,但该定义过于强调了体育对人的作用,而无视了现代体育对于社会、国家的价值和功能,同时,作为一个定义,内涵过于详细,外延相对就会越窄。因此,这个定义是不完好、不全面且过于详细的。本文给体育一个新的定义:体育是以身体与智力活动为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开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3.1.2运动是体育的核心与体育亲密相关的一个概念是运动,人们常常把体育和运动放在一起,那什么是运动,体育和运动的关系又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中,运动是一种涉及体力和技巧的由一套规那么或习惯所约束的活动,通常具有竞争性。在体育领域,运动一是泛指身体活动的过程;另一个含义是指体育的手段,其中包括各种游戏和专门的运动工程。在辞海中,运动是从事体育活动的根本内容和方法。包括旨在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充分开展身体机能的各种锻炼方法和活动工程。[13]可见,运动既指称锻炼方法又指活动工程。在体育学者的眼中,体育和运动的关系同样亲密。李宗浩认为,只要是体育,必然离不开身体运动。没有身体运动的体育和体育分开身体运动都是不可思议的。所以我们称身体运动为体育的核心手段。[14]唐炎等认为,运动是构建体育的一个核心要素,用当前广泛流行的博弈论话语来说,运动是体育的关键参加者。[15]韩丹在研究了1974年国际体育名词术语委员会编定的?体育与运动词汇?中关于体育与运动的一些概念后指出,人的运动就是人的运动动作总称,是体育和竞技的行为根本和逻辑起点。[16]还有的学者认为,运动是体育的核心和根本手段,没有运动,也就无所谓体育。茅鹏谈到,运动是体育的资源,没有运动就没有体育。运动客观地给体育提供着生生不息的无穷活力。[17]常先厚认为,国人为了到达强化体能的愿望,从而以各种运动作为内容,通过运动到达育体的目的。[18]陆作生给体育进展了重新定义:体育就是为更好地实现运动价值,而不断进步或展现运动程度的文化活动。尽管本文不赞同这个定义,但他把运动作为体育核心局部的观点还是值得借鉴的:那么体育的(本质)内涵终究是什么呢即使暂时还不能准确答复,我们也能认识到这(本质)内涵应突出运动这一概念,体育不是因运动不断开展变化而产生的吗如今这些体育活动不也没分开运动吗[19]综上所述,运动是体育理论形态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局部,是体育最根本最主要的理论手段。可以说,没有运动,就没有体育。[20]而运动工程是运动的详细形式和表现,它包含了体育的根本内容,也反映了体育的根本特点。一个个鲜活的运动工程才是体育区别于音乐、舞蹈等其他社会文化活动的核心和根本。3.2体育学的性质上世纪八十年代,体育界对体育学的学科属性问题进展过深化的探究和讨论,最终,多数人的意见是,体育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体育科学中存在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多种学科,体育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21]近年来,仍有很多研究者对体育学的性质进展讨论,有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中体育学归于人文社会科学门类下这一定位,指出,体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体育,体育并不是单纯的人体的生理运动的自然现象,而是以人体运动为根底的人文社会现象。因此,以体育人文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体育学,应归入人文与社会科学门类。[22]田野等认为,体育科学是研究体育现象、提醒体育内部和外部规律的一个系统的学科群。体育科学研究的主体是运动的人体,因此,体育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领域涵盖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领域。[23]在1997年的?学科与专业目录?中,体育学是教育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具有教育学的属性。张岩认为,体育学没有自己的核心学科。体育科学体系众多体育学科的产生,是由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散发、辐射至体育领域,与体育理论、体育现象及体育学的经历材料相结合的结果,也就是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体育现象的成果。体育科学体系构造的这一特点说明,体育科学的几乎所有学科,体育科学体系整体上具有跨学科的穿插科学性质。[24]综上所述,虽然体育学的属性问题一直没有定论,但多数的学者认同体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或者是一个系统的学科群。然而,作为一个被众多学科分类体系所成认的独立的学科,体育学的存在一定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其学科的性质及其体系应该是明确而详细,且层次明晰的。如前所述,运动是体育的核心要素和根本手段,运动工程包含了体育的根本内容,因此,与其说体育关注的是人的身体的开展,不如说体育是以运动为核心,通过一个个鲜活的运动工程来为人提供健身、娱乐效劳,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以此为逻辑起点来定位体育才更为贴切,也更符合体育的特点,也正是体育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3.3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学科性质学科性质是在学科分类根底上对某一学科根本形态与本质特点的界定。有两种界说学科性质的思维途径:其一,根据学科理论来源或者根据学科功能;其二,该门学科是根底理论学科还是理论应用学科1997年的?学科与专业目录?中,体育学分为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尽管四个二级学科是并列的关系,但综合其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学科属性等几方面特点看,它们还是有性质和层次差异的。在这四个二级学科中,体育人文社会学是应用人文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对体育这一社会现象进展研究,旨在从理论上提出有关体育决策的建议,并在建立和完善我国体育方针、政策、法规和制度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运动人体科学是生理学、解剖学、生物力学、医学等在体育领域的浸透和开展。它们显然具有各自母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民族传统体育学是研究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学科群,它以武术、气功、养生以及其他民俗传统体育为研究对象,用科学的方法进展挖掘、整理和创新,并使之发扬光大。有人认为,民族传统体育学应归属于人文社会学科,因为它更多地从民族学和传统学、体育学的角度进展研究,而当前这三个学科当归入社会科学的范畴内。[25]但也有作者认为,民族传统体育学是一门超级穿插学科,很难说是归属那一门类,因为它不仅包含着和其他体育工程一样的教育学和训练学理论与方法,且需要借助体育人文社会学和运动人体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进展研究,可以说涵盖了其他三个体育学二级学科的所有理论,更有他自身独特的一套技术和理论体系。[26]总之,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领域不仅包括自然科学学科所涉及的各种运动技术的应用性研究、传统体育的人文社会研究和与其它领域相交融的综合性研究,同时,它还具有不同于现代体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民族传统体育学是以体育学、民族学和人类学为根底,综合了它们的理论和方法为自己的方法论,并亲密联络社会学、生态学、考古学、历史学、宗教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学科,对我国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进展研究,它是一门人文社会学科性的、综合性的穿插性学科。[27]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除体育教育训练学外的三个二级学科,要么是其它成熟学科在体育学的浸透和深化,要么是运用其它学科的理论、方法研究体育理论中的问题。都不是体育学所专有的、独立的根源性学科。考察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主要从三个问题展开:第一,体育教育训练学到底属于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第二,它是根底研究还是应用研究第三,它在科学体系中属于哪个层次首先,在1997年的?学科专业目录?中,体育教育训练学是研究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根本理论与方法的学科,是在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和运动训练多年开展过程中,于1997年两者结合而成的新学科。其学科研究范围为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和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既然是教学与训练的理论与方法,体育教育训练学就更接近于教育学的属性。但这样理解是片面的,因为,体育教育训练学不同于教学论和教育学,它不仅研究教学和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它还研究作为教学内容的各个运动工程的技战术开展问题,而技战术问题的研究属于自然科学领域。因此,体育教育训练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第二,关于根底学科和应用学科的概念已经非常明确,按结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规定,人类从事的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R&D〕活动,分为根底研究〔FundaentalResear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