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中国传统哲学的生活意蕴论中国传统哲学的生活意蕴哲学作为人的一种爱智活动,离不开现实的人的生活。理性地反思生活,引导人们从现实生活中寻求真、善、美,是哲学的本真要义。因此,哲学必须敞开它的生活维度,始终把自身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中,并与现实生活严密相融,否那么,哲学就无法把握时代脉搏、凝练时代精神,而只能成为一种毫无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的玄思和空想。而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很多思想之所以可以历久弥新,对当今中国社会乃至世界仍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关键之处就在于其自身所具有的较强的生活特质。在科学主义凸现危机、人的生存压力加剧的现时代,顺应学界哲学复归生活的诉求,我们审视和品味中国传统哲学,不难发现,无论是儒、道两家的学说,还是其他诸家的言论,其间都充溢着浓郁的生活意蕴。一、中国传统哲学的致思途径就所关注的问题领域而言,中国传统哲学完全不同于西方哲学。一般认为,西方哲学注重对真的问题的讨论和研究,即求真,而中国传统哲学那么关注善的学问,即求善。研究内容的不同决定了二者在思维方式和致思途径上的不同与差异。西方哲学重思辨,讲究思维逻辑的严密,而中国传统哲学那么重感悟,讲求的是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因此,很多学者尤其是西方学者在研究和品评中国传统文化时,之所以会认为中国古代无哲学,其中最为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秉承的是西方的哲学传统本文由论文联盟.LL.搜集整理,把思辨性和抽象性作为哲学的本质特征,认为哲学是一个由概念、范畴等连接而成的系统性的学科,并以此作为评判哲学有无的根本原那么和唯一标准。但是,作为一种爱智活动,哲学表达的是人对知识的向往和追求,它的表述方式与致思途径可以也应该有所不同。唯此,哲学才能实现真正的繁荣与开展。况且,把某一种表述方式或致思途径作为评判有无哲学的根本或唯一标准的做法本身就是不科学的,所做出的结论对批判对象来说也是不公正的。而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化范式,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在探究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上本身就不一样。高清海先生曾对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在致思途径方面的差异进展过比拟和阐述,他指出:西方关注的主要是成就人的生命活动价值,完成人性的生存使命,这使它从一开场就把智慧引向了认知的方向,从对象意识走上概念化的逻辑思辨之路;中国关注的是完善人的生命本性,开发生命的内在价值,由此中国发挥了注重义理性的悟觉思维。①而从高清海先生的这段阐述中,我们可知中国哲学比西方哲学更加关注人的现实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更为直接和严密。它所遵循的是一条从人的生活理论中感悟人生真谛、实现人生价值的致思途径。秉承这一思路,我们再来审视中国传统学说,不难看出,无论是儒家、道家的学说还是其他诸家的思想和言论,其主题和宗旨都是对现实现世的道德感悟,表达的是一种群体性的道德志趣和道德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妨将中国的传统学说称为道德哲学或道德理论哲学。也正缘于此,中国古代的大多数哲学家都不以著书立说〔逻辑思辨之路〕为己任,而注重在生活中践行自己的道德准那么〔注重义理性的悟觉思维〕,以期实现自己的道德理想〔学说价值〕。冯友兰对此现象曾有过评论,他认为中国的哲学家不为知识而求知识只愿实行之以增进人之幸福,而不愿空言讨论之。②这一轻言重行的特征在儒、道两家的学说中表达得尤为突出。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封建时代的主导思想,在中国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可谓是根深蒂固。很多学者都把儒家思想称为儒学或儒道,其对后世的影响力可见一斑。但是,不管学者如何称呼和定义它,在研究儒家学说时,人们更加注重的是从它的言论和思想中找寻待人处事的道理或者说是生活的智慧。因此,对于儒家学说,与其说它是一种理论形态,倒不如称其为一种生活之道、生存之法更为确切。他们在生活中理论着儒学。我们在此作为某种理论假说的东西,恰恰就是他们的生存形式。③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自始至终遵循着这一治学途径,把述而不作作为治学原那么。他推崇礼仪,不仅要求弟子、号召民众克己复礼,而且更是以身作那么、身体力行,做一名坚决的礼的践履者。终其一生,孔子多是在传礼习礼中奔波。而就?论语?等记录孔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的内容来看,孔子传礼的方式也多是根据详细的生活实例,并结合自身的感悟来教导和标准弟子们的言行举止。由此可见,儒学在创始之始,就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较强的理论特性。就儒学的产生过程而言,它是对儒生生存生活的道德感悟和提炼。作为中国传统学说的另一主要流派的道家,其思想更是遵循着从现实生活找寻行为处事之道的致思途径。思想与生活的高度交融造就了道家写意般的生活方式。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道存乎于天地间,它无所不在又无所不包。道家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源、万物的根本,同时也是世间万物运行的动力和法那么。但在道的运行方式上,道家并非毫无根由地把它强行置入人的头脑,而是注重从现实生活中理解和领悟道的内涵与真谛,进而以道来指引和标准人们的行为与生活。老子就认为为道是为了用道,只有在现实生活中行道、用道,道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如?道德经?中所讲的道,冲而用之或不盈④,大成假设缺,其用不弊。大盈假设冲,其用不穷⑤,等等,皆是为道之旨、悟道用道之法。道家用道强调的是道法自然,其为道用道表达的是一种理性的生活理论。据?庄子至乐?记载,庄子妻死,其友惠施前往吊丧,见庄子方箕踞鼓盆而歌。惠施愣而不解,继而责问。面对友人的责问,庄子不慌不忙,沉着而对。他解释说,对于妻子的离世,刚开场自己的心情也很悲哀,这是人之常情。但悲哀之后,自己又进展了一番理性的考虑。通过察其始种种之后,自己突然明白了人的生命只不过是一个由生到死的运动过程,就像自然界的四季更替一样,平常且不可抗拒,是故鼓盆而歌。这一番心迹表白说明了庄子的理性生活观,这种生活观浸透着一种超越生死的哲学感悟,而更为难得的是庄子能把这种感悟嵌入自己的生活、生命之中。由是观之,道家生活是一种理性和情感交互感应的生命活动,其道乃是生活之情、生活之理。一言贯之,道家之道即是为道、尊道之人的生活感悟。二、中国传统哲学的存在形式从理论形态上来看,哲学作为人的爱智活动,它存在于人的消费和生活理论中,表达和表征着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而作为古代先贤哲人的人生感悟和道德体验,中国传统哲学存在形式也即是他们这类人的生命活动形式。儒家中的儒,在中国古代社会是一类人的称谓。中国最早的儒是专门从事丧葬巫祝活动的人,是为术士,或曰儒士。据?周礼天官冢宰第一大宰?记载,儒是以道艺获得民众的人。?说文解字?对儒的解释是:儒,柔也,术士之称。孔子那么专门对儒进展了区分,指出儒分为君子儒和小人儒两类,在孔子看来,小人儒指的是那种专门为祭祀庆贺活动效劳以及靠着相礼等技能道艺谋生的人,而君子儒那么指的是以创制和讲习礼仪为己任的人。由此可见,儒家儒学之儒,最先指的并不是一种知识、学问,而是某类人即儒生及其生活方式的统称。孔子创始了君子儒的生活方式,即做官与讲学。而这种优雅的生活方式也成了中国历代读书人的理想与追求。儒家的两位先贤孔子和孟子都曾率领徒众周游列国,讲学习礼,入世谋官,来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为官不成,便归隐田园,在宁静祥和的乡村生活中继续讲学以求心灵上的慰藉。孔子就曾对颜回安贫乐道、淡然处之的无忧生活发出由衷的赞叹。?论语先进?中所录侍坐一节最能表达孔子的这一生活旨趣。一天,讲学间隙,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便让他们谈谈各自的理想。子路不假思索地答复道,假如让他去治理一个千乘之国,三年之后,可以使这个国家的民众个个都具备英勇的精神,而且人人都懂礼义。如此远大而又有气魄的理想抱负,孔子却哂之予以否认。冉有表示有把握治理好一个小国,认为假如花上三年的时间,自己可以使这个国家的百姓过上富足的生活,但同时也成认自己在礼仪教化之事上的无能为力,这只能等待和交给贤人君子来做。公西华更是谦虚地认为自己只能打理宗庙之事。对此二人的理想,孔子都未加评论。问及曾晳时,曾晳说他的志趣就是在晚春时节,穿上春服,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到郊外洗洗澡,吹吹风,尽情地玩乐一番,然后一起唱着歌回家。听完曾晳的描绘,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子路、冉有、公西华的理想,符合儒家入世做官的生活志趣,可为何得不到孔子的认可,而曾晳闲情逸致的生活情调却能博得孔子的共鸣?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因为曾晳答问时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的礼仪之举符合孔子一贯坚持的礼性生活礼乐治国的思想主张;二是因为曾晳所勾勒的逍遥自在的暮春游乐图契合孔子当时的心境,是故喟叹赞同。孟子早年也曾仿效孔子,以士的身份四处奔波,企图说服各诸侯来施行自己的治国理念,但同孔子的遭遇相似,孟子也是屡屡受挫不被重用。及至晚年,孟子便归隐故里,聚徒讲学,以彰其志。由此可见,儒学即是儒之阶级的生活之学,儒家思想也就是儒士生活的真实写照。如前所述,道家之道就是道学之士的生活感悟,其中蕴含着生活之情、生活之理。所以,道家学说即是信道、为道之人生活方式最为直接的呈现。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学之士遵守道理,他们诠释了与儒家有别的另一种生活方式。老子所云清静无为清心寡欲是一种生活境界。他向往那种小国寡民、和谐太平的理想生活,教导人们同时也是要求自己在生活中要做到抑制欲望,与世无争。庄子超越生死的哲学观更是决定了他的生活方式是一种顺应自然、超越功利的理性生活,他的两种幸福观就是其理性生活方式最为直接的表达:一种是有待的幸福,即自然而然,随顺人性,就可以获得幸福另一种是无待的幸福或绝对的逍遥,那是通过齐物我到达的,是一种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的,与宇宙合一的境界,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⑥老庄的这种顺乎自然的生活方式在魏晋玄学家们身上表达得更为淋漓尽致。不过与老子清心寡欲、庄子以理化情的生活方式相比起来,魏晋玄学家们更加注重性情的自然流露。魏晋时期的风雅名士推崇老庄哲学,他们以三玄〔即?周易??老子??庄子?〕为研究对象,用道家思想来注疏儒学,企图找寻一种新的安身立命之所。他们立言玄妙、行事雅远,在集聚玄谈中过着一种任性率真的生活方式,以求心灵得以慰藉。当然,这种以躲避迫害和保全个体生命为目的的生活方式比起老庄所奉行的那种理性自然的生活方式,显得较为消极和沉沦,但从他们的这种怪诞率性的生活方式中,我们却能看出当时的世风以及文人的无奈。就生活这一客体本身而言,它指的是现实的人在生存过程中的各种活动和关系的总和,是一个总体性的概念范畴。但详细到各家的思想学说中,生活又会因其出身背景、人生经历的不同而在内容上显得各具特色。生活方式的不同决定了生活内容的差异,如儒、道两家的生活在详细内涵上就不尽一样。儒家所勾勒的生活世界是一个以仁为核心的友爱世界。孔子以行践道讲学习礼,就是为了营造一个充满仁爱的生活世界。同时,儒家的生活世界也充满着智性并富有情趣。孔子的天下有道那么见,无道那么隐是智,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那么更充分表达了儒家生活世界的丰富性、兴趣性。一般认为,道家重自然、轻人事,讲求出世,但道家的出世并不是要与现实的生活世界隔绝,不关心现实生活。他们超功利超仁义其实只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并没有脱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有关期货代理委托书的合同范本
- 2025救灾专用单帐篷政府采购合同
- 2025北京市房屋出租代理合同版样书2
- 2025地产信贷部职工住房抵押贷款合同
- 2025建设工程勘察合同比华利
- 科技助力家庭健身的未来展望
- 终身学习学生学习能力的进阶之路
- 2024年螺旋锥齿轮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科学与创造力培养
- 二零二五年度大蒜保鲜技术研究与应用合作合同4篇
- 2024公路沥青路面结构内部状况三维探地雷达快速检测规程
- 2024年高考真题-地理(河北卷) 含答案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解读课件
- 2024年浙江省中考科学试卷
- 2024风力发电叶片维保作业技术规范
-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大纲
- 2024光储充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
- 2024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物理真题(含答案)
- 处理后事授权委托书
- 食材配送服务方案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足疗店营销策划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