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五首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9941757f41f6c4aad36636227f70f39/89941757f41f6c4aad36636227f70f391.gif)
![诗词曲五首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9941757f41f6c4aad36636227f70f39/89941757f41f6c4aad36636227f70f392.gif)
![诗词曲五首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9941757f41f6c4aad36636227f70f39/89941757f41f6c4aad36636227f70f393.gif)
![诗词曲五首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9941757f41f6c4aad36636227f70f39/89941757f41f6c4aad36636227f70f394.gif)
![诗词曲五首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9941757f41f6c4aad36636227f70f39/89941757f41f6c4aad36636227f70f39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词曲五首诗词曲五首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体裁之完整,技巧之纯熟,风格之遒上,境界之高远,都达到了完美与辉煌,堪称中国传统诗歌之集大成者。
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种独立的重要的文学形式。它原是配合隋唐“新声”(燕乐)而创作的歌词,直到晚唐五代才逐渐脱离按曲拍谦词的束缚,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以格律诗的形式流传至今。元曲起源于金、元之际民间流行的“俗谣俚曲”,因而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风味。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体裁之完整,技巧之纯熟,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背景: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谪迁二十三年后,应召回京。途径扬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以诗作答指白居易,字乐天。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背景: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反而增长、振作枯朽的树被抛弃的人怀念老朋友答谢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我处在巴山楚水荒凉边远的地方,二十三年一直被朝廷抛弃不用。1、首联交代了什么?2、“凄凉地”、“弃置身”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作者被贬久远,表达了长期被贬的愤慨之情。贬地之荒避,贬时之漫长。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我处在巴山楚水荒凉边远的地方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颔联用了、两个典故。“闻笛赋”“烂柯人”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引用典故,表达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颔联用了“闻笛赋”的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烂柯人”的典故比喻自己长期贬谪在外,回到家乡,人事全非.“闻笛赋”的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这句用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以“沉舟”“病树”自喻。
说明社会总是向前发展,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船的旁边千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天听到你为我歌唱的那一曲,就凭借这杯美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又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今天听到你为我歌唱的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荒凉的地方,度过了漫长的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的吟诵《思旧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歌,暂且举杯,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吧。《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意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荒凉的地方,度过了漫长的二十三年沦落
小结:作者借由这首诗抒发了不能任由自己任意放纵,一味地消沉下去,他笔锋一转,又与友人相互劝慰,相互鼓励。他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感慨很深,但读起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而相反是振奋。小结:作者借由这首诗抒发了不能任由自己任意放《赤壁》杜牧《赤壁》杜牧赤壁:
山名。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孙权、刘备联军在这里大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赤壁: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是一首咏史诗。——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的赤壁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诗人借题发挥,表明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看法。赤壁——这是一首咏史诗。——赤壁
(803~852),晚唐杰出的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大和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中书舍人,世称“杜舍人”。为人刚直,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意。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尤长于七绝,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有《樊川文集》。杜牧(803~852),晚唐杰出的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背景: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背景:销:销蚀。将:拿起。前朝:三国时期。之铜雀:铜雀台,曹操暮年享乐之地。春深:春色浓,这里指美女成群。二乔:三国时东吴美女,大乔乃孙策妻,小乔乃周瑜之妻。销:销蚀。之铜雀:铜雀台,曹操暮年享乐之地。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大乔小乔两位夫人恐怕都会被锁进铜雀台里。一支断戟沉落在江底,久远岁月也未能将它消蚀,
把它磨洗一番,认出是三国时代的兵器。假如东风不曾给予周瑜援助,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议论感慨。咏叹兴感之由;借物中心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理解]
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发议论感慨。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理解]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前两句写兴感周瑜曹操周瑜曹操铜雀台铜雀台诗词曲五首课件二乔二乔二乔二乔阅读理解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折戟沉沙铁未销阅读理解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折戟沉沙铁未销2、《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诱发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他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因此记起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从而为下文铺垫。2、《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3.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赤壁之战周瑜的胜利,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3.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赤壁之战周瑜的胜利4、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意思是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诗人因为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所以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4、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5、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
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虽没错,但诗味没有了。作者运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5、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6.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由叙事引发议论。1,2:叙事,写诗人从前朝旧物睹物兴感,不禁“发古思之幽情”,浮想联翩。3,4:由叙事引发议论,杜牧本人认为赤壁之功出于侥幸,若非东风之便,则国破家亡。借“铜雀春深锁二乔”说来,便觉风华蕴藏,增人百感,此正诗人巧于立言处。6.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前
赤壁之胜,自然不如杜牧所说的,“出于侥幸”,但诗人咏史,只是借题发挥,并非写历史鉴定。而杜牧这样写,显然有借史事以吐其怀才不遇之感的意思。
小结:赤壁之胜,自然不如杜牧所说的,“出于侥幸”,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两句诗以小见大,以大小乔的命运来代表东吴命运(写法),写了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胜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就要重写了(翻译),表现了作者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感情)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以小本诗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感情诗人由折戟引起的感慨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本诗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感诗人以大小乔的命运来反映战争成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人以大小乔的命运来反映战争成败的句子是:_________赤壁兴感之由感慨咏叹未销蚀的铁戟是前朝之物若非东风之便历史将会改写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告诫统治者不要有侥幸心理【简析】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赤壁兴感之由感慨咏叹未销蚀的铁戟是前朝之物若非东风之便历过零丁洋——文天祥过零丁洋——文天祥
作者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南宋大臣、文学家、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二十岁考取了进士第一,头名状元。官做到右丞相兼枢密使。1278年被俘,后来被押送到大都(今北京),在监狱里被关押了三年。元军屡次劝他投降,都被他坚决拒绝,表现了反抗侵略的英雄气概。1283年1月9日,文天祥慷慨就义,时年四十七。关于作者作者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文天祥纪念錧文天祥纪念錧文天祥纪念像
文天祥纪念像关于作品《过零丁洋》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本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录自《指南录》,此诗作于1279年,即被元军所俘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这首诗为誓死明志而作。作者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书写,极写出国破之恨、哀怨之情。
关于作品《过零丁洋》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本诗是文天关于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在第二年正月经过零丁洋时写的,里面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当时元军的都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并写了《过零丁洋》这首诗作为回答。
关于背景这首诗是作者在第二年正月经过零丁洋时写的,里
《过零丁洋》是一首大义凛然的正气歌,饱含着爱国主义激情,通过自述国破家亡的境遇,抒发了他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这首诗意境雄浑,气势豪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过零丁洋》是一首大义凛然的正气歌,饱含着爱国主义激古诗解析
辛苦遭逢起一经,自幼刻苦研究经书,科举考试得中被朝廷选拔,如仕做官,
于戈寥落四周星。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已度过了整整四年注释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遭遇,指受到朝廷选拔。
指自已由科甲出身。意为冷清,稀稀落落,指兵力单薄。
指四周年。古诗解析辛苦遭逢起一经,注释遭逢:遭遇,
山河破碎风飘絮,大好河山被敌人侵占,宋朝国势危亡如风中飘飞的柳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我这一生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浮。山河破碎:风飘絮:浮沉:雨打萍:
指宋朝国土被元军侵占。形容山河破碎如柳絮片片飞散。时起时浮。比喻个人经历坎坷不平如雨中浮萍时起时浮。山河破碎风飘絮,山河破碎:指
惶恐滩头说惶恐,带兵抗元失败后经惶恐滩一带匆忙撤离,
零丁洋里叹零丁。如今被浮,路过零丁洋,不禁叹息自己的孤苦零丁。
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县,为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急,是最险的一滩,几渡者皆惊恐,故名“惶恐滩”。惶恐:惶惑和恐惧,引申也有惭愧的意思。
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县,为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急,是最险的一滩,几渡者皆惊恐,故名“惶恐滩”。惶恐:惶惑和恐惧,引申也有惭愧的意思。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
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惶恐滩头说惶恐,惶恐滩:在今江西
人生自古谁无死,自古以来人生在世,谁能躲避一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为国捐躯,留下一颗爱国之心永照青史。
丹心:红心,忠心。汗青:史册。纸张发明之前,用竹简记事。制作竹简时,须用火烤去竹汗(水分),故称汗青。丹心:红心,忠心。汗青:史册。纸张发明之前,用竹简记事。制作竹简时,须用火烤去竹汗(水分),故称汗青。人生自古谁无死,丹心:红心,
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
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首联写了个人和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用了比喻的修辞。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理解颈联中“惶恐”、“零丁”含义
第一“惶恐”“零丁”是地名,第二个“惶恐”“零丁”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情况的危苦。表达了作者忧愤和深感孤苦伶仃之情。理解颈联中“惶恐”、“零丁”含义
第一“惶恐”“零丁”
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他的民族气节。
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首联)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抗元。(颔联)比喻。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诗句所包含的情感(首联)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为国捐躯的壮志豪情,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句所包含的情感(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过零丁洋文天祥步入仕途起兵抗元国家危难命运艰辛比喻形势险恶境况危苦对偶舍生取义名垂青史叙事抒情追忆抗元经历,表现忧国之痛和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过零丁洋文天祥步入仕途起兵抗元国家危难命运艰辛比喻形势险恶境本诗追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结本诗追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己抗《过零丁洋》1、能概括诗人被俘前经历的句子是
。2、运用比喻修辞的句子是_______
。3、表现诗人崇高民族气节精神的句子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课外补充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风波亭上;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课外补充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你还知道哪些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类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明.于谦<<石灰吟>>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唐.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乌江>>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徐悲鸿
你还知道哪些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类透着铮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古今一轮月千载寄情思古今一轮月千载寄情思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苏轼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
1079年,因反对王安石被贬职,任杭州通判,密州知州。
在中秋月圆之夜,客居他乡,思念弟弟,举杯畅饮,写下了这篇文章。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苏轼(1037-1101):在中秋月圆之夜,客居他苏轼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苏轼学识广博,开豪放词风,在散文、诗歌、词、书法和绘画等方面都很精工。民间有“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一说。可见苏轼在当时影响极大。有《东坡乐府》流传于世。苏轼在文学史上的贡献:苏轼学识广博,开豪放词风,写作背景
他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谪黄州。这首词是他在黄州任期中写的。这时他的弟弟苏辙在济南任职,兄弟二人已七年没见,中秋对月,难免有伤感的情绪。但他毕竟有着旷达的胸襟,在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中达到了自我解脱。写作背景他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谤解题先看《水调歌头》四字,它是词牌名,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词的每句的字数平仄等。接着读序言,问:它有哪句话告诉了我们这首诗的题旨和信息?——对,“中秋”“兼怀子由”告诉了做词的时间和目的。那么农历中秋大家吃什么有什么寓意呀?——团圆。当时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约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了。解题先看《水调歌头》四字,它是词牌名,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词诵读诗词的要求1、速度要慢,边读边体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脑中浮现。2、要有节奏,韵脚读出延长音。3、有感情。诵读诗词的要求1、速度要慢,边读边体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脑中
水调歌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到天亮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作者此时在密州任太守。政治上失意,与弟弟苏辙也已七年没有见面。中秋对月,怎能不思绪万千呢?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端起酒杯什么年月,什么日子。暗含多好的日子之意。经受不住月光下作者起舞的清朗身影哪里比的上
端起酒杯遥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多好的日子啊。我本想驾着长风回到天宫去,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清寒。那么,就让我在人间的月光下翩翩起舞吧,那清朗的影子也随着人在舞动,此情此景,什么地方能比得上人世间呢?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雕花的窗户不能入睡在只是希望
月亮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窗户上,照着那没有睡意的人。月亮啊,你跟人们该没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又亮又圆呢!人世间有悲欢离合,月亮也有阴晴圆缺,这样的事从古以来就是难以十全十美的。只希望我们都能生活得平安长久,那么虽然相隔千里,也都能共赏这美好的月光了。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宫里的嫦娥,这里只明月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1)(起笔突兀)苏轼之问,陡然发之,把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端了出来,也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2)
(想象奇特)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更进了一步,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也更深了一层。上片:问月追求美好生活(1)明月几时有?(1)(起笔突兀)苏轼之问,陡然发之,把(3)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3)
(心情矛盾)既然天上宫阙如此美好,当然会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上天而说“归去”,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然而真要弃绝人世,飘然仙去,词人又有些犹豫。(向往明月欲“归去”却又犹豫。)(3)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3)(心情(4)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4)
(热爱生活)作者的遐想愈来愈飘渺,而终不忍弃绝人世:“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4)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4)(热爱生活)作者的遐想(5)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6)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5)
(紧承上片)仍然写月,写月光的移动和月下的不眠之人。下片:问人(6)
(转入抒情)好像是对月有怨怼(duì)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探求人生哲理(5)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5)(紧承上片)仍然写月,(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7)
(胸襟博大)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8)
(美好祝愿)放达宽慰之语。远隔千里之人,同处在这美好的月光之下,虽不能团聚,也能有所安慰了。(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7)(胸襟
总结
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总结思考与讨论1、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两者的联系何在?上阙:下阙:望月(写景)怀人(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思考与讨论上阙:望月(写景)借景抒情感伤乐观思念亲人怀才不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借
情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景感伤乐观思念亲人怀才不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
2、词中哪些地方用了联想和想象?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2、词中哪些地方用了联想和想象?词中哪些是实景?实景:虚景:联想:想象:明月、酒、青天、风、清影、朱阁、绮户宫阙琼楼玉宇明月宫阙琼楼玉宇明月(月圆)团圆(人圆)实景:明月、酒、青天、风、清影、朱阁、绮户宫阙琼楼玉宇明月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感情?感情变化: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回到现实、自叹自慰—积极心态、发出祝福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感情?感情变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两句诗直抒胸臆(写法),写了作者只希望他和弟弟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够共享美好的月光(翻译),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的情怀(感情)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诗直抒胸臆(写法)
苏轼这首词虽然包含人生哲学,然而它是通过一个完美的文学意境来表现的。我们首先感觉到的是那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体会到的是作者丰富的感情,而不是枯燥的说教。同时,词里虽然也有感情与理智的矛盾,但最后还是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并没有脱离现实,也没有悲观失望的消极思想,情绪是健康的。这首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它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所赞美所称赞的名作。苏轼这首词虽然包含人生哲学,然而它是通过一个完美的文旷达对亲人的思念主题: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的胸襟之情。和旷达对亲人的思念主题:的胸襟之情。和背诵练习
丙辰
,欢饮
,大醉,作此篇,
。
明月————?把酒————。不知————,今夕————。我欲————,又恐————,高处—————。起舞————,何似———?转——,低——,照——。不应——何事————?人有————,月有————,此事————。但愿————,千里————。
背诵练习练习1、“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中秋明月,思念亲人之时,人们不禁吟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练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潼关怀古背景:
这首曲是作者在就任陕西台中丞的途中所作。潼关位于洛阳长安之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潼关怀古背景:华山华山黄河黄河
元散曲家。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曾任监察御史,以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辞职归隐,屡召不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以积劳病卒。其散曲多描写弃官后田园隐逸生活,对官场黑暗时流露不满。又能诗,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云庄类稿》。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清逸而豪放。【作者小传】张养浩元散曲家。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曾任
当时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灾情十分严峻。经历过宦海浮沉的张养浩本已厌倦官场生活,弃官归养;但得知关中百姓外境危困,毅然受命,出任陕西行台中丞,赈济灾民,因此途经潼关。后因积劳成疾,客死任所。张养浩对百姓充满深切的同情,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写作背景当时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灾情十分严峻。经历过宦海浮沉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第一层(前三句)描写写潼关的雄伟气势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全曲分三层:“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中,“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以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潼关的险要。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引出下文。第一层(前三句)描写写潼关的雄伟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作者路经潼关时有所见所想。 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作者路经潼关时有所见所想。第三层(最后两句)写作者的感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判:
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第三层(最后两句)写作者的感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峰峦如聚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山河表里潼关路①突出潼关地势险要的特点。②拟人修辞,把本来静态的山写动了,本来无情的水写得心潮翻滚。③曲为心声,一切景语皆情语,“聚”“怒”两字透露了诗人极不平静的情绪。暗示潼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铺垫下文。字词赏析①突出潼关地势险要的特点。字词赏析望西都,意踌蹰望西都,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伤心秦汉经行处,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兴,百姓苦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两句诗直抒胸臆(写法),写了一朝兴起,老百姓受苦,一朝衰亡,老百姓仍受苦(翻译),表现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批判(感情)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两句诗直抒胸臆(写法),写赏析方法:这句诗用了__________的写法(如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细节描写、虚实结合、丰富想像、富含哲理等),写了________(内容:翻译句子),表达了______(感情、哲理或其它)。赏析方法:这句诗用了__________的写法(如借景抒情、
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文章主旨
历史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本诗写了作者
_____________,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潼关的所见所感诗人对人民的同情以及对《潼关怀古》本曲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治者的批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小结本诗写了作者_____________在潼关的所见所考题练习1、2010年中山市期末考: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2)_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铜雀春深锁二乔山河破碎风飘絮考题练习1、2010年中山市期末考: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考题练习2、2009年中山市期末考: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鸢飞戾天者,__________;___________,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病树前头万木春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考题练习2、2009年中山市期末考: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病3、2010年浙江台州中考:古诗词名句填空。(1)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巧借地名,写出了形势险恶和境况孤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沉舟侧畔千帆过3、2010年浙江台州中考:古诗词名句填空。惶恐滩头说惶恐4、2010年浙江绍兴中考:古诗名句填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企业出现了暂时的困难,但我们相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困难总会过去的,前途必定是光明的。(请用刘禹锡的诗句作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4、2010年浙江绍兴中考:古诗名句填空。沉舟侧畔千帆过5、2008年河北省中考:用课文原句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6、2005年江苏南京中考:用课文原句填空。
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千里共婵娟5、2008年河北省中考:用课文原句填空。人有悲欢离合67、文天祥《过零丁洋》中考默写题(1)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0年湖南岳阳)(2)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3年河南)留取丹心照汗青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7、文天祥《过零丁洋》中考默写题留取丹心照汗青山河破碎风飘8、2010年河北省中考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5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__________。(2分)(2)用“/”划分下面的诗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1分)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3)这首诗的颈联蕴涵了什么道理?(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白居易//蕴含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8、2010年河北省中考试题刘禹锡白居易//蕴含了新9、2008年湖南常德市中考试题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宫阙万间都做了土9、2008年湖南常德市中考试题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积累:
①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张俞)
②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积累:诗词曲五首诗词曲五首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体裁之完整,技巧之纯熟,风格之遒上,境界之高远,都达到了完美与辉煌,堪称中国传统诗歌之集大成者。
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种独立的重要的文学形式。它原是配合隋唐“新声”(燕乐)而创作的歌词,直到晚唐五代才逐渐脱离按曲拍谦词的束缚,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以格律诗的形式流传至今。元曲起源于金、元之际民间流行的“俗谣俚曲”,因而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风味。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体裁之完整,技巧之纯熟,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背景: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谪迁二十三年后,应召回京。途径扬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以诗作答指白居易,字乐天。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背景: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反而增长、振作枯朽的树被抛弃的人怀念老朋友答谢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我处在巴山楚水荒凉边远的地方,二十三年一直被朝廷抛弃不用。1、首联交代了什么?2、“凄凉地”、“弃置身”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作者被贬久远,表达了长期被贬的愤慨之情。贬地之荒避,贬时之漫长。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我处在巴山楚水荒凉边远的地方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颔联用了、两个典故。“闻笛赋”“烂柯人”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引用典故,表达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颔联用了“闻笛赋”的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烂柯人”的典故比喻自己长期贬谪在外,回到家乡,人事全非.“闻笛赋”的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这句用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以“沉舟”“病树”自喻。
说明社会总是向前发展,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船的旁边千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天听到你为我歌唱的那一曲,就凭借这杯美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又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今天听到你为我歌唱的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荒凉的地方,度过了漫长的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的吟诵《思旧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歌,暂且举杯,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吧。《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意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荒凉的地方,度过了漫长的二十三年沦落
小结:作者借由这首诗抒发了不能任由自己任意放纵,一味地消沉下去,他笔锋一转,又与友人相互劝慰,相互鼓励。他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感慨很深,但读起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而相反是振奋。小结:作者借由这首诗抒发了不能任由自己任意放《赤壁》杜牧《赤壁》杜牧赤壁:
山名。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孙权、刘备联军在这里大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赤壁: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是一首咏史诗。——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的赤壁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诗人借题发挥,表明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看法。赤壁——这是一首咏史诗。——赤壁
(803~852),晚唐杰出的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大和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中书舍人,世称“杜舍人”。为人刚直,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意。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尤长于七绝,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有《樊川文集》。杜牧(803~852),晚唐杰出的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背景: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背景:销:销蚀。将:拿起。前朝:三国时期。之铜雀:铜雀台,曹操暮年享乐之地。春深:春色浓,这里指美女成群。二乔:三国时东吴美女,大乔乃孙策妻,小乔乃周瑜之妻。销:销蚀。之铜雀:铜雀台,曹操暮年享乐之地。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大乔小乔两位夫人恐怕都会被锁进铜雀台里。一支断戟沉落在江底,久远岁月也未能将它消蚀,
把它磨洗一番,认出是三国时代的兵器。假如东风不曾给予周瑜援助,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议论感慨。咏叹兴感之由;借物中心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理解]
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发议论感慨。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理解]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前两句写兴感周瑜曹操周瑜曹操铜雀台铜雀台诗词曲五首课件二乔二乔二乔二乔阅读理解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折戟沉沙铁未销阅读理解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折戟沉沙铁未销2、《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诱发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他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因此记起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从而为下文铺垫。2、《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3.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赤壁之战周瑜的胜利,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3.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赤壁之战周瑜的胜利4、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意思是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诗人因为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所以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4、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5、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
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虽没错,但诗味没有了。作者运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5、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6.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由叙事引发议论。1,2:叙事,写诗人从前朝旧物睹物兴感,不禁“发古思之幽情”,浮想联翩。3,4:由叙事引发议论,杜牧本人认为赤壁之功出于侥幸,若非东风之便,则国破家亡。借“铜雀春深锁二乔”说来,便觉风华蕴藏,增人百感,此正诗人巧于立言处。6.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前
赤壁之胜,自然不如杜牧所说的,“出于侥幸”,但诗人咏史,只是借题发挥,并非写历史鉴定。而杜牧这样写,显然有借史事以吐其怀才不遇之感的意思。
小结:赤壁之胜,自然不如杜牧所说的,“出于侥幸”,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两句诗以小见大,以大小乔的命运来代表东吴命运(写法),写了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胜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就要重写了(翻译),表现了作者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感情)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以小本诗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感情诗人由折戟引起的感慨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本诗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感诗人以大小乔的命运来反映战争成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人以大小乔的命运来反映战争成败的句子是:_________赤壁兴感之由感慨咏叹未销蚀的铁戟是前朝之物若非东风之便历史将会改写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告诫统治者不要有侥幸心理【简析】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赤壁兴感之由感慨咏叹未销蚀的铁戟是前朝之物若非东风之便历过零丁洋——文天祥过零丁洋——文天祥
作者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南宋大臣、文学家、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二十岁考取了进士第一,头名状元。官做到右丞相兼枢密使。1278年被俘,后来被押送到大都(今北京),在监狱里被关押了三年。元军屡次劝他投降,都被他坚决拒绝,表现了反抗侵略的英雄气概。1283年1月9日,文天祥慷慨就义,时年四十七。关于作者作者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文天祥纪念錧文天祥纪念錧文天祥纪念像
文天祥纪念像关于作品《过零丁洋》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本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录自《指南录》,此诗作于1279年,即被元军所俘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这首诗为誓死明志而作。作者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书写,极写出国破之恨、哀怨之情。
关于作品《过零丁洋》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本诗是文天关于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在第二年正月经过零丁洋时写的,里面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当时元军的都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并写了《过零丁洋》这首诗作为回答。
关于背景这首诗是作者在第二年正月经过零丁洋时写的,里
《过零丁洋》是一首大义凛然的正气歌,饱含着爱国主义激情,通过自述国破家亡的境遇,抒发了他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这首诗意境雄浑,气势豪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过零丁洋》是一首大义凛然的正气歌,饱含着爱国主义激古诗解析
辛苦遭逢起一经,自幼刻苦研究经书,科举考试得中被朝廷选拔,如仕做官,
于戈寥落四周星。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已度过了整整四年注释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遭遇,指受到朝廷选拔。
指自已由科甲出身。意为冷清,稀稀落落,指兵力单薄。
指四周年。古诗解析辛苦遭逢起一经,注释遭逢:遭遇,
山河破碎风飘絮,大好河山被敌人侵占,宋朝国势危亡如风中飘飞的柳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我这一生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浮。山河破碎:风飘絮:浮沉:雨打萍:
指宋朝国土被元军侵占。形容山河破碎如柳絮片片飞散。时起时浮。比喻个人经历坎坷不平如雨中浮萍时起时浮。山河破碎风飘絮,山河破碎:指
惶恐滩头说惶恐,带兵抗元失败后经惶恐滩一带匆忙撤离,
零丁洋里叹零丁。如今被浮,路过零丁洋,不禁叹息自己的孤苦零丁。
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县,为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急,是最险的一滩,几渡者皆惊恐,故名“惶恐滩”。惶恐:惶惑和恐惧,引申也有惭愧的意思。
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县,为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急,是最险的一滩,几渡者皆惊恐,故名“惶恐滩”。惶恐:惶惑和恐惧,引申也有惭愧的意思。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
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惶恐滩头说惶恐,惶恐滩:在今江西
人生自古谁无死,自古以来人生在世,谁能躲避一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为国捐躯,留下一颗爱国之心永照青史。
丹心:红心,忠心。汗青:史册。纸张发明之前,用竹简记事。制作竹简时,须用火烤去竹汗(水分),故称汗青。丹心:红心,忠心。汗青:史册。纸张发明之前,用竹简记事。制作竹简时,须用火烤去竹汗(水分),故称汗青。人生自古谁无死,丹心:红心,
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
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首联写了个人和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用了比喻的修辞。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理解颈联中“惶恐”、“零丁”含义
第一“惶恐”“零丁”是地名,第二个“惶恐”“零丁”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情况的危苦。表达了作者忧愤和深感孤苦伶仃之情。理解颈联中“惶恐”、“零丁”含义
第一“惶恐”“零丁”
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他的民族气节。
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首联)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抗元。(颔联)比喻。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诗句所包含的情感(首联)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为国捐躯的壮志豪情,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句所包含的情感(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过零丁洋文天祥步入仕途起兵抗元国家危难命运艰辛比喻形势险恶境况危苦对偶舍生取义名垂青史叙事抒情追忆抗元经历,表现忧国之痛和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过零丁洋文天祥步入仕途起兵抗元国家危难命运艰辛比喻形势险恶境本诗追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结本诗追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己抗《过零丁洋》1、能概括诗人被俘前经历的句子是
。2、运用比喻修辞的句子是_______
。3、表现诗人崇高民族气节精神的句子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课外补充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风波亭上;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课外补充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你还知道哪些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类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明.于谦<<石灰吟>>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唐.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乌江>>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徐悲鸿
你还知道哪些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类透着铮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古今一轮月千载寄情思古今一轮月千载寄情思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苏轼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
1079年,因反对王安石被贬职,任杭州通判,密州知州。
在中秋月圆之夜,客居他乡,思念弟弟,举杯畅饮,写下了这篇文章。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苏轼(1037-1101):在中秋月圆之夜,客居他苏轼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苏轼学识广博,开豪放词风,在散文、诗歌、词、书法和绘画等方面都很精工。民间有“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一说。可见苏轼在当时影响极大。有《东坡乐府》流传于世。苏轼在文学史上的贡献:苏轼学识广博,开豪放词风,写作背景
他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谪黄州。这首词是他在黄州任期中写的。这时他的弟弟苏辙在济南任职,兄弟二人已七年没见,中秋对月,难免有伤感的情绪。但他毕竟有着旷达的胸襟,在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中达到了自我解脱。写作背景他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谤解题先看《水调歌头》四字,它是词牌名,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词的每句的字数平仄等。接着读序言,问:它有哪句话告诉了我们这首诗的题旨和信息?——对,“中秋”“兼怀子由”告诉了做词的时间和目的。那么农历中秋大家吃什么有什么寓意呀?——团圆。当时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约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了。解题先看《水调歌头》四字,它是词牌名,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词诵读诗词的要求1、速度要慢,边读边体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脑中浮现。2、要有节奏,韵脚读出延长音。3、有感情。诵读诗词的要求1、速度要慢,边读边体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脑中
水调歌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到天亮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作者此时在密州任太守。政治上失意,与弟弟苏辙也已七年没有见面。中秋对月,怎能不思绪万千呢?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端起酒杯什么年月,什么日子。暗含多好的日子之意。经受不住月光下作者起舞的清朗身影哪里比的上
端起酒杯遥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多好的日子啊。我本想驾着长风回到天宫去,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清寒。那么,就让我在人间的月光下翩翩起舞吧,那清朗的影子也随着人在舞动,此情此景,什么地方能比得上人世间呢?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雕花的窗户不能入睡在只是希望
月亮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窗户上,照着那没有睡意的人。月亮啊,你跟人们该没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又亮又圆呢!人世间有悲欢离合,月亮也有阴晴圆缺,这样的事从古以来就是难以十全十美的。只希望我们都能生活得平安长久,那么虽然相隔千里,也都能共赏这美好的月光了。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化用李白《把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合同之五:施工承包条款
- 短期租赁合同:活动房租赁
- 《项目开发流程》课件
- 家庭和谐合同:老公向老婆承诺的责任书
- 便捷采购合同样本
- 建房装修合同
- 医疗机构管理法律制度课件
- 摩托车旧车交易合同:版
- 智能投顾服务平台搭建合同
- 中学生历史剧表演心得
- 居民住宅小区电力配置规范
- 部编版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山东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物理试题(A卷)(解析版)
- 临时用电安全注意事项(3篇)
-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运营方案(技术方案)
- 项目保密工作实施方案
- (2024年)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全部教案
- 2023年河南省对口升学英语试题真题+答案
- 药品经营和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培训试题及答案2023年9月2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4号公布
- 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诊治急诊专家共识2021解读
- 【数学 】变化率问题(1)课件-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