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X线教学课件_第1页
骨折的X线教学课件_第2页
骨折的X线教学课件_第3页
骨折的X线教学课件_第4页
骨折的X线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骨折fracture1骨折fracture1定义

骨或骨小梁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或连续性发生中断,称为骨折。2定义骨或骨小梁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或连续性发生中断,称为骨分类与类型按成因:外伤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外伤所致正常的骨质发生骨折,称为外伤性骨折;骨骼本身存在病变,导致力学强度下降,受到轻微外力后即发生断裂,称为病理性骨折。

3分类与类型按成因:外伤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3按骨折与外界是否相通: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

闭合性骨折(closedfracture):骨折处皮肤、黏膜或其他软组织完整,骨折端不与外界相通;开放性骨折(openfracture):骨折处皮肤、黏膜或其他软组织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胫骨骨折时骨折端刺破筋膜和皮肤;骨盆骨折引起膀胱、尿道或直肠破裂)

44按骨折的程度和形态:不完全性骨折和完全性骨折。

不完全性骨折(incompletefracture):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仅部分破坏或中断。(有骨折线,但未通过全部骨质)i.裂纹骨折(crackfracture),即骨质发生裂隙,无移位,多见于颅骨骨折和肩胛骨骨折;ii.青枝骨折(greenstickfracture),多见于儿童,骨质和骨膜部分断裂,可有成角畸形,有时成角畸形不明显,仅表现为骨皮质劈裂,与青嫩树枝被折断时相似而得名。

5按骨折的程度和形态:不完全性骨折和完全性骨折。5不完全性骨折:青枝骨折6不完全性骨折:6完全骨折(completefracture):(按骨折线的方向及其形态)横形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嵌插骨折压缩骨折骨骺分离

7完全骨折(completefracture):(按骨折线8899骨骺分离10骨骺分离10按骨折是否稳定:稳定性骨折和不稳定性骨折。稳定性骨折(stablefracture):骨折端不易移位或复位后经适当外固定不易再发生移位的骨折。(横行骨折、嵌插骨折、裂纹骨折)不稳定性骨折(unstablefracture):骨折端容易移位或复位后经适当外固定仍易再发生移位的骨折。(斜行骨折、粉碎性骨折)11按骨折是否稳定:稳定性骨折和不稳定性骨折。11骨折的系统分类AO分类法

按解剖部位,将骨骼系统按1~9进行编号:1、肱骨2、尺桡骨3、股骨4、胫腓骨5、脊柱6、骨盆7、后足8、前足9、颅骨每个长骨再分为三个节段:1、近端2、骨干3、远端4、踝关节(胫腓骨)由此,骨折的解剖部位可以通过2个数字来表示,如肱骨远端为13。12骨折的系统分类12确定骨折解剖部位后,再将每一解剖部位的骨折情况分为三大类型:A型:简单的两段骨折(骨干部);关节外(长骨近端和远端的骨折)B型:有楔形骨块的骨折(骨干部);关节内(长骨近端和远端的骨折)C型:多个骨折块的复杂骨折(骨干部);完全关节内(长骨近端和远端的骨折)13确定骨折解剖部位后,再将每一解剖部位的骨折情况分为三大

每一型分三个组,每一组再分三个亚组,组和亚组之间以1、2、3三个数字表示,数字越大,代表骨折越严重,越复杂,预后也越差。据此,每个部位的骨折可通过3个型,9个组,27个亚组进行描述。所以,A1.1是治疗最方便的骨折,C3.3是最复杂的骨折。14每一型分三个组,每一组再分三个亚组,组和亚组症状局部表现:骨折的共有表现:疼痛和压痛、局部肿胀和瘀斑、功能障碍骨折的特有体征:畸形、反常活动、骨擦音和骨擦感15症状15症状2.除了局部症状,严重骨折、多发性骨折及年老、体弱的骨折病人可有较明显的全身反应。休克:主要由于剧烈疼痛、恐惧、骨折部位大量出血等单一或多种因素综合引起;出血量与骨折部位也有一定的关系,当合并内脏损伤时,发生休克的概率将明显增加。发热:血肿吸收可致体温升高,但通常不超过38.5度,如出现持续高热,应考虑继发感染的可能。16症状2.除了局部症状,严重骨折、多发性骨折及年老、体弱的骨诊断X线平面检查:疑有骨折者应常规进行X线检查不仅可显示临床检查难以发现的各种稳定性骨折、深部骨折及关节内骨折,更可帮助确定骨折的类型和移位情况。17诊断X线平面检查:疑有骨折者应常规进行X线检查不仅可显示临床胫骨骨折X射线图18胫骨骨折X射线图18诊断CT和MRI:CT检查对形状、结构复杂或位置深在的骨折,如肩、髋、膝、踝等关节、脊柱、骨盆骨折的诊断和移位,评估有重要意义。MRI可更好的显示软组织的损害,对了解脊髓、椎间盘损伤及关节软骨、半月板和韧带损伤具有特殊作用。19诊断CT和MRI:CT检查对形状、结构复杂或位置深在的骨折,CT三维重建:髋臼骨折20CT三维重建:髋臼骨折20MRI:脊柱病变,病理性骨折21MRI:脊柱病变,病理性骨折21治疗原则通过骨折复位及固定,重建解剖关系和负重力线使用恰当的固定措施,以重建骨折部位的稳定性尽可能减少操作损伤,保护软组织及骨的血供早期、持久、安全的全身及伤肢康复训练22治疗原则通过骨折复位及固定,重建解剖关系和负重力线22治疗过程一、复位

闭合复位:通过非手术方法达到骨折断端的复位,包括手法复位和迁移复位。切开复位:或称手术复位,是指通过手术在直视下将骨折复位,切开复位后通常要用内固定维持骨折稳定。23治疗过程一、复位23切开复位适用于:手法复位失败骨折断端间有肌肉、肌腱等软组织嵌入手法复位与外固定难以维持骨折的稳定性防止多发性骨折长期卧床所致的并发症骨折并发主要神经血管损伤24切开复位适用于:24二、固定:骨折复位后应立即予以有效固定以保证骨折部的稳定性,为早期功能锻炼和促进骨折愈合创造条件。

外固定:石膏或夹板外固定塑形能力强、透气能力好、使用简便,

骨折外固定25二、固定:骨折外固定25牵引:分为皮牵引和骨牵引。使用牵引作为固定措施特别是下肢牵引,往往需长期卧床,故一般只用于全身或局部条件难以进行其他固定方式的病人。

骨折皮牵引26牵引:分为皮牵引和骨牵引。使用牵引作为固定措施

骨折骨牵引27骨折骨牵引27

内固定:髓外固定:钢丝、扎带和接骨板螺钉系统即属此类髓内固定:主要指各类髓内钉系统,包括不同的截面形态、实心或空心、带锁或不带锁等多种形式,能提高骨折愈合率,加速病人功能恢复,防止骨折并发症和后遗症28内固定:28髓外固定29髓外固定29髓内固定30髓内固定30三、功能训练与辅助治疗功能锻炼:骨折获得复位或有效固定后,即应开始功能锻炼,最初1-2周,主要形式是做损伤肢体附近的肌肉的等长收缩活动,而其他部位应进行主动活动。这是为了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消除肿胀,防止肌萎缩。2周后肿胀基本消失,局部疼痛减弱,可逐步活动骨折上下关节。功能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和骨折愈合,防止关节黏连和肌肉萎缩、及早恢复患肢功能,是骨折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助治疗:有针对性的物理、药物和心理等治疗31三、功能训练与辅助治疗功能锻炼:骨折获得复位或有效固定后,即愈合过程1.炎症反应期局部出血→血肿→凝血块→无菌性炎症反应→炎性细胞反应2.原始骨痂形成期(2-3周)血肿消除,存留纤维蛋白网架→肉芽组织→纤维骨痂→原始骨痂(软骨组织)3.骨痂矿化期(4-16周)软骨内化骨过程(环状骨痂、髓腔内骨痂)膜内化骨过程(内骨痂、外骨痂)4.骨痂塑形改造期(数月甚至半年)应力轴线→板层骨→直到力学强度完全恢复正常会合→骨性连接32愈合过程1.炎症反应期会合→骨性连接32并发症

一、早期1、休克:骨折及其伴发损伤引起的出血或疼痛所致2、感染:开放性骨折可发生化脓性感染和厌氧菌感染3、重要内脏器官损伤:如严重的骶尾骨骨折可能导致直肠损伤4、血管神经损伤:如股骨踝上骨折可伤及腘动脉,肱骨干骨折可造成正中神经损伤5、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脱位的严重并发症,造成损伤平面以下不同程度瘫痪6、脂肪梗塞综合征(fatembolismsyndrome):主要见于成年人,脂肪滴进入静脉窦内引起肺脑等脏器的栓塞7、筋膜间隔区综合征(syndromeofaponeuroticspace):外伤引起四肢骨筋膜间隔区压力增高,导致肌肉神经缺血、坏死,出现剧烈疼痛,相应肌肉功能丧失33并发症

一、早期33二、晚期1、坠积性肺炎(hypostaticpneumonia):长期卧床引起肺底部长期处于充血、瘀血、水肿而发炎2、压疮(bedsore):长期卧床,局部软组织发生血液供应障碍3、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DVTandPE):下肢长期制动,静脉血回流减慢,易形成静脉血栓4、骨化性肌炎(ossifyingmyositis):血肿机化并在关节附近内的软组织内骨化5、创伤性关节炎(traumaticarthriris):骨折未解剖复位,愈合后关节面不平整6、关节僵硬(ankylosis):关节囊及周围肌肉发生挛缩使关节活动发生障碍7、急性骨萎缩(acuteboneatrophy):损伤引起的关节附近痛性骨质疏松8、缺血性骨坏死(arascularbonenecrosis):骨折端的血液供应中断导致9、缺血性肌挛缩(ischemiccontracture):最严重并发症,通常是骨筋膜式综合征处理不及时或重要动脉损伤所致,变现为5P征:早期疼痛,后期痛觉丧失,无脉,苍白,感觉异常和肌肉麻痹10、骨发育障碍(osteodysplasty):小儿骨折骨骺板受到破坏影响骨骼生长

34二、晚期1、坠积性肺炎(hypostaticpneumon骨折fracture35骨折fracture1定义

骨或骨小梁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或连续性发生中断,称为骨折。36定义骨或骨小梁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或连续性发生中断,称为骨分类与类型按成因:外伤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外伤所致正常的骨质发生骨折,称为外伤性骨折;骨骼本身存在病变,导致力学强度下降,受到轻微外力后即发生断裂,称为病理性骨折。

37分类与类型按成因:外伤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3按骨折与外界是否相通: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

闭合性骨折(closedfracture):骨折处皮肤、黏膜或其他软组织完整,骨折端不与外界相通;开放性骨折(openfracture):骨折处皮肤、黏膜或其他软组织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胫骨骨折时骨折端刺破筋膜和皮肤;骨盆骨折引起膀胱、尿道或直肠破裂)

384按骨折的程度和形态:不完全性骨折和完全性骨折。

不完全性骨折(incompletefracture):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仅部分破坏或中断。(有骨折线,但未通过全部骨质)i.裂纹骨折(crackfracture),即骨质发生裂隙,无移位,多见于颅骨骨折和肩胛骨骨折;ii.青枝骨折(greenstickfracture),多见于儿童,骨质和骨膜部分断裂,可有成角畸形,有时成角畸形不明显,仅表现为骨皮质劈裂,与青嫩树枝被折断时相似而得名。

39按骨折的程度和形态:不完全性骨折和完全性骨折。5不完全性骨折:青枝骨折40不完全性骨折:6完全骨折(completefracture):(按骨折线的方向及其形态)横形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嵌插骨折压缩骨折骨骺分离

41完全骨折(completefracture):(按骨折线428439骨骺分离44骨骺分离10按骨折是否稳定:稳定性骨折和不稳定性骨折。稳定性骨折(stablefracture):骨折端不易移位或复位后经适当外固定不易再发生移位的骨折。(横行骨折、嵌插骨折、裂纹骨折)不稳定性骨折(unstablefracture):骨折端容易移位或复位后经适当外固定仍易再发生移位的骨折。(斜行骨折、粉碎性骨折)45按骨折是否稳定:稳定性骨折和不稳定性骨折。11骨折的系统分类AO分类法

按解剖部位,将骨骼系统按1~9进行编号:1、肱骨2、尺桡骨3、股骨4、胫腓骨5、脊柱6、骨盆7、后足8、前足9、颅骨每个长骨再分为三个节段:1、近端2、骨干3、远端4、踝关节(胫腓骨)由此,骨折的解剖部位可以通过2个数字来表示,如肱骨远端为13。46骨折的系统分类12确定骨折解剖部位后,再将每一解剖部位的骨折情况分为三大类型:A型:简单的两段骨折(骨干部);关节外(长骨近端和远端的骨折)B型:有楔形骨块的骨折(骨干部);关节内(长骨近端和远端的骨折)C型:多个骨折块的复杂骨折(骨干部);完全关节内(长骨近端和远端的骨折)47确定骨折解剖部位后,再将每一解剖部位的骨折情况分为三大

每一型分三个组,每一组再分三个亚组,组和亚组之间以1、2、3三个数字表示,数字越大,代表骨折越严重,越复杂,预后也越差。据此,每个部位的骨折可通过3个型,9个组,27个亚组进行描述。所以,A1.1是治疗最方便的骨折,C3.3是最复杂的骨折。48每一型分三个组,每一组再分三个亚组,组和亚组症状局部表现:骨折的共有表现:疼痛和压痛、局部肿胀和瘀斑、功能障碍骨折的特有体征:畸形、反常活动、骨擦音和骨擦感49症状15症状2.除了局部症状,严重骨折、多发性骨折及年老、体弱的骨折病人可有较明显的全身反应。休克:主要由于剧烈疼痛、恐惧、骨折部位大量出血等单一或多种因素综合引起;出血量与骨折部位也有一定的关系,当合并内脏损伤时,发生休克的概率将明显增加。发热:血肿吸收可致体温升高,但通常不超过38.5度,如出现持续高热,应考虑继发感染的可能。50症状2.除了局部症状,严重骨折、多发性骨折及年老、体弱的骨诊断X线平面检查:疑有骨折者应常规进行X线检查不仅可显示临床检查难以发现的各种稳定性骨折、深部骨折及关节内骨折,更可帮助确定骨折的类型和移位情况。51诊断X线平面检查:疑有骨折者应常规进行X线检查不仅可显示临床胫骨骨折X射线图52胫骨骨折X射线图18诊断CT和MRI:CT检查对形状、结构复杂或位置深在的骨折,如肩、髋、膝、踝等关节、脊柱、骨盆骨折的诊断和移位,评估有重要意义。MRI可更好的显示软组织的损害,对了解脊髓、椎间盘损伤及关节软骨、半月板和韧带损伤具有特殊作用。53诊断CT和MRI:CT检查对形状、结构复杂或位置深在的骨折,CT三维重建:髋臼骨折54CT三维重建:髋臼骨折20MRI:脊柱病变,病理性骨折55MRI:脊柱病变,病理性骨折21治疗原则通过骨折复位及固定,重建解剖关系和负重力线使用恰当的固定措施,以重建骨折部位的稳定性尽可能减少操作损伤,保护软组织及骨的血供早期、持久、安全的全身及伤肢康复训练56治疗原则通过骨折复位及固定,重建解剖关系和负重力线22治疗过程一、复位

闭合复位:通过非手术方法达到骨折断端的复位,包括手法复位和迁移复位。切开复位:或称手术复位,是指通过手术在直视下将骨折复位,切开复位后通常要用内固定维持骨折稳定。57治疗过程一、复位23切开复位适用于:手法复位失败骨折断端间有肌肉、肌腱等软组织嵌入手法复位与外固定难以维持骨折的稳定性防止多发性骨折长期卧床所致的并发症骨折并发主要神经血管损伤58切开复位适用于:24二、固定:骨折复位后应立即予以有效固定以保证骨折部的稳定性,为早期功能锻炼和促进骨折愈合创造条件。

外固定:石膏或夹板外固定塑形能力强、透气能力好、使用简便,

骨折外固定59二、固定:骨折外固定25牵引:分为皮牵引和骨牵引。使用牵引作为固定措施特别是下肢牵引,往往需长期卧床,故一般只用于全身或局部条件难以进行其他固定方式的病人。

骨折皮牵引60牵引:分为皮牵引和骨牵引。使用牵引作为固定措施

骨折骨牵引61骨折骨牵引27

内固定:髓外固定:钢丝、扎带和接骨板螺钉系统即属此类髓内固定:主要指各类髓内钉系统,包括不同的截面形态、实心或空心、带锁或不带锁等多种形式,能提高骨折愈合率,加速病人功能恢复,防止骨折并发症和后遗症62内固定:28髓外固定63髓外固定29髓内固定64髓内固定30三、功能训练与辅助治疗功能锻炼:骨折获得复位或有效固定后,即应开始功能锻炼,最初1-2周,主要形式是做损伤肢体附近的肌肉的等长收缩活动,而其他部位应进行主动活动。这是为了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消除肿胀,防止肌萎缩。2周后肿胀基本消失,局部疼痛减弱,可逐步活动骨折上下关节。功能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和骨折愈合,防止关节黏连和肌肉萎缩、及早恢复患肢功能,是骨折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助治疗:有针对性的物理、药物和心理等治疗65三、功能训练与辅助治疗功能锻炼:骨折获得复位或有效固定后,即愈合过程1.炎症反应期局部出血→血肿→凝血块→无菌性炎症反应→炎性细胞反应2.原始骨痂形成期(2-3周)血肿消除,存留纤维蛋白网架→肉芽组织→纤维骨痂→原始骨痂(软骨组织)3.骨痂矿化期(4-16周)软骨内化骨过程(环状骨痂、髓腔内骨痂)膜内化骨过程(内骨痂、外骨痂)4.骨痂塑形改造期(数月甚至半年)应力轴线→板层骨→直到力学强度完全恢复正常会合→骨性连接66愈合过程1.炎症反应期会合→骨性连接32并发症

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