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系统布置设计(SLP)及案例分享_第1页
课件系统布置设计(SLP)及案例分享_第2页
课件系统布置设计(SLP)及案例分享_第3页
课件系统布置设计(SLP)及案例分享_第4页
课件系统布置设计(SLP)及案例分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系统布置设计(SLP)

及案例分享系统布置设计(SLP)

及案例分享目录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设施布置的基本型式第三节系统布置设计(SLP)模式第四节案例分析目录第一节概述第一节概述一、系统布置设计的基本概念二、系统布置设计的研究范围三、系统布置设计的目标四、系统布置设计的原则第一节概述一、系统布置设计的基本概念一、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概念什么是设施规划是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对生产系统或服务系统进行分析、构思、规划、论证、设计,作出全面安排,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使系统能够有效运行,以达到预期目标。一、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概念什么是设施规划二、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研究范围设施规划的内容设施规划与设计厂(场)址选择设施设计布置设计物料搬运系统设计建筑设计公用工程设计信息系统设计二、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研究范围设施规划的内容设施规划与设计厂(二、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研究范围设施规划的内容厂(场)址选择

就是对可供选择的地区和具体位置的有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达到厂(场)址最优化。二、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研究范围设施规划的内容就是对可供选择的地二、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研究范围设施规划的内容设施布置设计

就是通过对系统物流、人流、信息流进行分析,对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通道和场地作出有机的组合与合理配置,达到系统布置最优化。对系统的各组成部分进行位置布置是设施规划与设计的中心内容。二、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研究范围设施规划的内容就是通过对系统物流二、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研究范围设施规划的内容物料搬运系统设计

就是通过对物料搬运路线、运量、搬运方法和设备、储存场地等作出合理安排。二、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研究范围设施规划的内容 就是通过对物料搬二、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研究范围设施规划的内容物料搬运系统SHA(SystematicHandlingAnalysis)设计

就是通过对物料搬运路线、运量、搬运方法和设备、储存场地等作出合理安排。二、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研究范围设施规划的内容就是通过对物料搬运二、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研究范围设施规划的内容建筑设计

就是根据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功能和空间的需要,满足安全、经济、适用、美观的要求,进行建筑和结构设计。二、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研究范围设施规划的内容就是根据建筑物和构二、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研究范围设施规划的内容公用工程设计

就是通过对生产或服务系统中的附属系统如电力、采暖、通风等公用设施进行系统、协调的设计,为整个系统的高效运营提供可靠的保障。二、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研究范围设施规划的内容就是通过对生产或服二、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研究范围设施规划的内容信息网络设计

就是通过对各生产环节生产状况的信息反馈设计进行生产调度和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二、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研究范围设施规划的内容就是通过对各生产环三、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目标1.简化加工过程2.有效地利用设备、空间、能源和人力资源3.最大限度的减少物料搬运三、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目标1.简化加工过程三、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目标4.缩短生产周期5.力求投资最低6.为职工提供方便、舒适、安全和职业卫生的条件三、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目标4.缩短生产周期四、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原则1.减少或消除不必要的作业2.以流动的观点作为设施规划的出发点,并贯穿于规划设计的始终3.运用系统的概念、系统分析的方法求得系统的整体优化四、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原则1.减少或消除不必要的作业四、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原则4.重视人的因素,运用人机工程理论,进行综合设计,并考虑环境条件,包括空间大小、通道配置、色彩、照明、温度、湿度、噪声等因素对人的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的影响。四、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原则4.重视人的因素,运用人机工程理论,四、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原则5.设施规划设计是从宏观到微观,又从微观到宏观的反复叠代、并行设计的过程,总体方案设计和详细布置要顺序交叉进行。四、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原则5.设施规划设计是从宏观到微观,又从第二节设施布置的基本型式

一、设施布置的内容 二、设施布置的目标 三、设施布置决策依据 四、生产的基本类型第二节设施布置的基本型式 一、设施布置的内容一、设施布置的内容工厂总体布置设计车间布置设计一、设施布置的内容工厂总体布置设计一、设施布置的内容工厂总体布置设计解决工厂各个组成部分,包括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仓库、动力站、办公场所等作业单位相互位置;一、设施布置的内容工厂总体布置设计一、设施布置的内容工厂总体布置设计解决运输线路、管线、绿化及设施美化的相互位置;解决物料的流向和流程、厂内外运输联接及运输方式。一、设施布置的内容工厂总体布置设计一、设施布置的内容车间布置设计解决各生产工段、辅助服务部门、储存设施等作业单位相互位置;解决工作、设备、通道、管线间的相互位置;解决物料搬运流程和运输方式一、设施布置的内容车间布置设计一、设施布置的内容重要说明“作业单位”(Activity)是设施的基本区划,可大至一个建筑物或一个车间,亦可小至一个出入口或一台机器——如何划分,须看规划设计工作所处的阶段或层次。一、设施布置的内容重要说明二、设施布置的目标总体目标在已确定的空间场所内,将物流全过程的人员、设备、物料所需的空间做最适当的分配和最有效的组合。二、设施布置的目标总体目标二、设施布置的目标具体目标最好的工艺流程——保证工艺流程畅通,生产时间短,生产连续。最少的物料搬运费用——运输路线简化,避免往返和交叉。最有效地利用空间——使建筑设备和单位制品的占有空间小。二、设施布置的目标具体目标二、设施布置的目标具体目标最好的柔性——设施布置适应产品需求的变化、工艺和设备的更新。最舒适的作业环境——保证安全,满足生理、心理要求。最便捷的管理——使有密切关系或性质相近的作业单位布置在一个区域或靠近布置。二、设施布置的目标具体目标三、设施布置决策依据设施布置决策依据: 公司目标用户需求加工过程空间利用生产能力。。。三、设施布置决策依据设施布置决策依据:三、设施布置决策依据(决策中的货比三家现象)公司目标

——布置应达到的目标是存储费用、劳动力、闲置设备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之下,从而达到预期的产量和利润,但它们的相对重要性却不完全相同。三、设施布置决策依据(决策中的货比三家现象)公司目标三、设施布置决策依据(产品策略不同,则布置策略也将明显不同)用户需求

——我们关心的是当前与未来的需求量水平及产品品种搭配。三、设施布置决策依据(产品策略不同,则布置策略也将明显不同三、设施布置决策依据加工过程

——这是所选择布置类型的主要约束条件空间利用

——布置总是约束在建筑物内的实际范围内。

三、设施布置决策依据加工过程三、设施布置决策依据生产能力

——当公司目标、用户需求、加工过程和空间有效利用率确定后,便可估算所需的生产能力和重新布置后所获得的生产能力。最理想的布置应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三、设施布置决策依据生产能力最理想的布置应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四、生产的基本类型生产类型的分类生产类型按产品产量多少少品种大批量生产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中品种批量生产定制生产按产品预测程度分订货生产存货生产按产品产量的连续程度单件小批生产成批生产大量生产四、生产的基本类型生产类型的分类生按产品产量多少少品种大批量第三节系统布置设计(SLP)模式一、阶段结构与程序模式二、系统布置设计的基本要素三、产品产品分析(P-Q分析)四、物流分析(R分析)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六、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七、面积的确定八、布置设计九、布置方案的评价与选择第三节系统布置设计(SLP)模式一、阶段结构与程序模式一、阶段结构与程序模式阶段结构系统布置设计采用四个阶段进行,称为“布置设计四阶段”。Ⅰ确定位置:工厂的总体位置Ⅱ总体区划:初步规划基本物流模式和总体布局Ⅲ详细布置:确定各作业单位的具体位置Ⅳ实施:编制施工计划,进行施工安装阶段时间一、阶段结构与程序模式阶段结构Ⅰ确定位置:工厂的总体位置Ⅱ总系统布置设计工作思路分析阶段寻优阶段选择阶段原始资料:P、Q、R、S、T及作业单位

1.物流

2.作业单位相互关系

3.相互关系图解

4.所需面积

5.可用面积

6.面积相关图解

7.修正因素

8.实际条件限制

9.评价

方案Y

方案X

方案Z

选出的最佳布置方案

物流强度等级及物流相关表作业单位关系密级及相互关系表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物料搬运方式、操作方式、储存周期等成本、安全和职工倾向等技术、费用及其它因素评价系统布置设计工作思路分析阶段寻优阶段选择阶段原始资料:P、Q二、系统布置设计的基本要素系统布置设计的基本要素P产品或材料或服务Q数量R生产路线(工艺过程)S辅助服务部门T时间(或时间安排)二、系统布置设计的基本要素系统布置设计的基本要素二、系统布置设计的基本要素产品P、产量Q、工艺R、辅助服务部门S及时间T是影响工厂布置的基本要素,P、Q和R是物流分析的基础,P、Q和S是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的基础,同时T对物流分析与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都有影响。二、系统布置设计的基本要素产品P、产量Q、工艺R、辅助服务部二、系统布置设计的基本要素影响设施布置设计的其他要素城市规划外部协作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地质水文条件自然气候条件关于职业安全和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程、标准和技术规范等。二、系统布置设计的基本要素影响设施布置设计的其他要素三、产品产量分析(P-Q分析)产品产量分析定义是通过对企业生产的产品品种的多少及每种产品产量的高低来决定工厂的生产类型,以次确定设施基本布置形式而采用的综合分析方法。同时也是物料重要等级分类的方法。三、产品产量分析(P-Q分析)产品产量分析定义三、产品产量分析(P-Q分析)符合“2-8原则”的P-Q分析QAGBCDEFPP-Q分析图由该图可知:A—D四种产品占总产量的80%,可考虑用产品原则布置,其余品种可考虑按工艺原则布置三、产品产量分析(P-Q分析)符合“2-8原则”的P-Q分三、产品产量分析(P-Q分析)产品品种-产量分析(P-Q分析)产品品种数目P产量QIIIIIIIVI区为单一或少品种大批量产品,宜采用流水生产线的大生产方式和按产品原则布置IV区表示多品种小批量或单件生产,宜采用工艺原则布置II和III区的产品品种和批量均中等,宜采用成组技术布置三、产品产量分析(P-Q分析)产品品种-产量分析(P-Q分析四、物流分析从-至表(From—ToChart)从至表通常用以表示建筑物之间、部门之间或机器之间的物流量、物料搬运总量等。表上横行和竖行的标题内,按同样顺序列出全部作业单位(建筑物、机器;部门)。四、物流分析从-至表(From—ToChart)从至四、物流分析从-至表(From—ToChart)将每个产品或零件在两个作业单位之间的移动,分别用字母表示产品或零件,数字代表搬运总量,填入两个作业单位横行和竖行相交的方格内,注意,从图表的左上角至右下角,划一条对角线,零件前进记在右上方,退回记在左下方。四、物流分析从-至表(From—ToChart)将每从-至表(From—ToChart)从-至表(From—ToChart)从-至表(From—ToChart)从-至表(From—ToChart)从-至表(From—ToChart)从-至表(From—ToChart)四、物流分析物流分析与物流相关表P-Q关系决定了所采用的初步物流分析的方式:当产品品种很少但产量很大时,应采用工艺过程图进行物流分析;随着产品品种增加,可以利用多种产品工艺过程表或从-至表来统计具体物流量大小。四、物流分析物流分析与物流相关表四、物流分析物流分析与物流相关表在采用SLP法进行工厂布置时,不必关心各作业单位对之间具体的物流强度,而是通过划分等级的方法,来研究物流状况,在此基础上,引入物流相关表,以简洁明了的形式表示工厂总体物流状况。四、物流分析物流分析与物流相关表四、物流分析1.物流强度等级:(1)划分物流强度等级——由于直接分析大量物流数据比较困难,而且也没必要,因此,SLP中将物流强度转化为5个等级,分别用符号A、E、I、O、U表示。物流强度等级比例划分表四、物流分析1.物流强度等级:物流强度等级比例划分表四、物流分析叉车总装厂物流强度汇总表

四、物流分析叉车总装厂物流强度汇总表四、物流分析叉车总装厂作业单位物流相关表四、物流分析叉车总装厂作业单位物流相关表重要概念1.物流分析包括确定物料移动的顺序和移动量两个方面。2.工艺流程分析中各条路线上的物料移动量是反映工序或作业单位之间相互关系密切程度的基本衡量标准。3.物流强度——一定时间周期内的物料移动量。1)对于相似的物料,可以用重量、体积、托盘或货箱作为计量单位。2)对于不同性质的物料,物流强度应酌情考虑物料搬运的难度。重要概念1.物流分析包括确定物料移动的顺序和移动量两个方面。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

设施布置设计要根据部门之间在工艺流程如业务往来中的密切程度,决定相互位置。各部门(作业单位)之间存在着物流关系、非物流关系两种关系。物流关系可以用物流强度来表示两个作业单位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非物流关系无法定量表示,只能通过定性分析加以区分。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 设施布置设计要根据部门之间在工艺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一、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基本思路根据经验确定作业单位非物流相互关系密切程度后,利用与物流相关表相同的表格形式,建立非物流相互关系表。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一、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一、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密切程度评价方法由布置设计人员根据物流计算、个人经验或与有关作业单位负责人讨论后进行判断;把相互关系统计表发给各作业单位负责人填写;由有关负责人开会讨论决定,由布置设计人员记录汇总。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一、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一、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的典型影响因素物流工艺流程作业性质相似性使用相同的设备使用同一场所使用相同的文件档案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一、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一、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的典型影响因素使用相同的公用设施使用同一组人员工作联系频繁程度监督和管理方便噪声、振动、烟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影响服务的频繁和紧急程度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一、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二、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等级划分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等级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二、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等级划分作业单位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三、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表的构造(1)建立基准关系表,确定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等级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三、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表的构造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三、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表的构造(2)列出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密切理由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三、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表的构造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三、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表的构造(3)建立非物流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表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三、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表的构造(3)建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四、建立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工厂中,作业单位之间物流相互关系与非物流相互关系往往并不一致,为了确定各作业单位之间综合相互关系密切程度,须将两个表进行合并。求出合成的相互关系——综合作业相互关系,然后从各作业单位之间的综合相互关系出发,实现各作业单位的合理布置。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四、建立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工厂中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四、建立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1)进行物流分析,求得作业单位物流相关表;(2)确定作业单位间非物流相互关系影响因素及等级,求得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表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四、建立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1)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四、建立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3)确定物流(m)与非物流(n)相互关系的相对重要性(加权取值)

——一般地m:n不应超过1:3或3:1,当比值小于1:3时,说明物流对生产的影响非常小,工厂布置只需考虑非物流的相互关系;当比值大于3:1时,说明物流关系占主导地位,工厂布置时只需考虑物流相互关系的影响。在实际中作中,根据物流与非物流相互关系的相对重要性取m:n=3:1,2:1,1:1,1:2;1:3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四、建立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3)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四、建立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4)量化物流强度等级和非物流的密切程度等级。

——取等级强度A=4,E=3,I=2,O=1,U=0,X=-1,得出量化以后的物流相关表及非物流相互关系表。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四、建立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4)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四、建立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5)计算量化的所有作业单位之间综合相互关系。

——设任意两个作业单位分别为Ai和Aj(i≠j),其量化的物流相互关系等级为MRij,量化的非物流的相互关系密切程度等级为NRij,则作业单位Ai与Aj之间综合相互关系密切程度数量值。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四、建立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5)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四、建立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6)综合相互关系等级划分

——根据作业单位Ai与Aj之间综合相互关系密切程度数量值,对照综合相互关系等级与划分比例,确定综合相互关系等级。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四、建立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6)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四、建立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6)综合相互关系等级划分a.加权值选取b.综合相互关系计算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四、建立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a.加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四、建立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6)综合相互关系等级划分c.划分关系密级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四、建立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c.划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四、建立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综合相互关系等级与划分比例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四、建立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综合相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四、建立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7)经过调整,建立综合相互关系表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四、建立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7)六、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在SLP中,设施布置并不直接去考虑各作业单位的占地面积和几何形状,而是从作业单位间相互关系密切程度出发,安排各作业单位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密切等级高的作业单位之间距离近,等级低的距离远,由此形成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六、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在SLP中,设施布置并不直接去考虑各作问题:作业单位间必然会出现密切等级相同的作业单位对,这会给位置分析造成困难。怎么办?

引入综合接近程度的概念某一作业单位综合接近程度等于该作业单位与其他所有作业单位间量化后的关系密切等级之和。综合接近程度值的高低反映了该作业单位在布置图中是应该处于中心位置还是处于边缘位置。六、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问题:作业单位间必然会出现密切等级相同的作业单位对,这会给位1、如何计算综合接近程度:

1)将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变换成类似于从至表一样的三角矩阵,然后量化关系等级。

2)按行或列累加关系密级分值,即为某一作业单位的综合接近程度。

3)按综合接近程度分值高低顺序为作业单位排序。六、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1、如何计算综合接近程度:六、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叉车总装厂综合相互关系表叉车总装厂综合相互关系表叉车总装厂综合接近程度排序表六、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叉车总装厂综合接近程度排序表六、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2、如何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

1)从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出发,求出各作业单位的综合接近程度,将按高低将作业单位排序。

2)按图幅大小,选择单位距离长度,并规定:关系密级为A级的作业单位对之间距离为一个单位距离长度,E级为两个单位距离长度,并以次类推。六、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2、如何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六、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3)从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中,取出关系密级为A级的作业单位对,并将所涉及到的作业单位按综合接近程度分值高低排序。

4)将综合接近程度分值最高的作业单位布置在布置图的中心位置。

5)其它A级作业单位依次顺序布置到图中。

6)按A、E、I、O、U、X、XX关系密级顺序以次进行。六、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3)从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中,取出关系密级为A级的作业单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在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中,用号码表示作业单位用符号或颜色表示作业单位的工作性质与功能用不同的连线类型表示作业单位之间的关系等级。

六、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六、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第一步:处理关系密级为A的作业单位对。按各作业单位综合接近程度的高低排序,找出综合接近程度最高的布置在中心位置;依次处理作业单位对。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六、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第一步:处理关系密级为A的作业单位对。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叉车总装厂综合相互关系表作业单位对4-5作业单位对8-11作业单位对11-121.关系密级为A级的作业单位对涉及5个作业单位:4、5、8、11、12叉车总装厂综合相互关系表作业单位对4-5作业单位对8-11作叉车总装厂综合接近程度排序表2.关系密级为A级的作业单位对涉及5个作业单位综合接近程度分值排序为:8、4、11、12、5叉车总装厂综合接近程度排序表2.关系密级为A级的作业单位对涉3.将综合接近程度分值最高的作业单位8布置在位置相关图的中心位置。84.处理与作业单位对8有关的作业单位对8-11,且与作业单位8的距离为一单位距离。115.布置综合接近程度分值次高的作业单位4的位置。3.将综合接近程度分值最高的作业单位8布置在位置相关图的中心叉车总装厂综合相互关系表作业单位对4-8作业单位对4-11查阅作业单位综合关系表得知作业单位4与作业单位8的关系密级为I级,与作业单位11的关系密级为O级。叉车总装厂综合相互关系表作业单位对4-8作业单位对4-11查5.布置综合接近程度分值次高的作业单位4的位置。 作业单位4与8的距离为3个单位距离 作业单位4与11的距离为4个单位距离。6.处理与作业单位4有关的A级关系4-5。5.布置综合接近程度分值次高的作业单位4的位置。6.处理与作叉车总装厂综合相互关系表作业单位对5-8作业单位对5-11查阅作业单位综合关系表得知作业单位5与作业单位8的关系密级为U级,与作业单位11的关系密级为U级。叉车总装厂综合相互关系表作业单位对5-8作业单位对5-11查6.处理与作业单位4有关的A级关系4-5。将作业单位5布置到与作业单位4一个单位距离处。6.处理与作业单位4有关的A级关系4-5。7.处理作业单位11的位置。8.处理作业单位12的位置7.处理作业单位11的位置。叉车总装厂综合相互关系表作业单位对12-8作业单位对12-4查阅作业单位综合关系表得知作业单位12与作业单位4、5、8、11的关系密级为U、U、U、A级。作业单位对12-8作业单位对12-8叉车总装厂综合相互关系表作业单位对12-8作业单位对12-48.处理作业单位12的位置。作业单位12布置在与11一个单位距离处。作业单位综合关系表中,具有A级关系的作业单位对之间的相对位置处理完毕。8.处理作业单位12的位置。作业单位综合关系表中,具有A级关第二步:处理相互关系为E的作业单位对。第二步:处理相互关系为E的作业单位对。叉车总装厂综合相互关系表作业单位对1-41.关系密级为E级的作业单位对涉及10个作业单位:1、2、3、4、5、6、7、8、9、10作业单位对1-5作业单位对1-6作业单位对2-10作业单位对3-8作业单位对4-7作业单位对5-9作业单位对7-8作业单位对8-10叉车总装厂综合相互关系表作业单位对1-41.关系密级为E级的叉车总装厂综合接近程度排序表2.关系密级为E级的作业单位对涉及5个作业单位综合接近程度分值排序为:

8、4、1、7、3、9、5、10、2、6叉车总装厂综合接近程度排序表2.关系密级为E级的作业单位对涉3.首先处理与作业单位8有关的作业单位3、7、10,布置顺序为7、3、10。4.处理7的位置。3.首先处理与作业单位8有关的作业单位3、7、10,布置顺序叉车总装厂综合相互关系表查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得知:7与图中已经存在的8、4、11、12、5的关系密级分别为E、E、I、U、U。叉车总装厂综合相互关系表查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得知:7与图4.处理7的位置。与8、4、11的距离分别为2、2、3个单位距离,与12、5的关系不考虑。5.以次类推排列3和10的位置。其中考虑10和5尽量远离。4.处理7的位置。与8、4、11的距离分别为2、2、3个单位6.同理可处理作业单位4的位置。需要调整原有布置方案4、5、10的位置,得到新的布置方案。6.同理可处理作业单位4的位置。需要调整原有布置方案4、5、7.同理可处理剩余作业单位的位置。第三步:处理综合相互关系表中I、O、U级作业单位对第四步:重点调整综合相互关系表中X级作业单位对之间的相对位置,得到最终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7.同理可处理剩余作业单位的位置。第三步:处理综合相互关系表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

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七、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将各作业单位的占地面积与其建筑物空间几何形状结合到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上,得到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前提:正确的设计作业单位自学作业单位划分相关依据七、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将各作业单位的占地面积与其建筑物空间几作业单位的基本占地面积由设备占地面积、物流模式及其通道、人员活动场地等因素决定。七、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作业单位的基本占地面积由设备占地面积、物流模式及其通道、人员在实际的设施布置设计过程中,常因受到现有厂房或可利用土地面积与形状的限制等,不得不把需要的面积与可利用的面积结合起来考虑,因而面积的设定方法有下列几种:

七、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在实际的设施布置设计过程中,常因受到现有厂房或可利用土地面积面积的设定方法:

1、计算法: 按照设备和作业所需的面积,加上辅助设施、材料存储、维修、通道以及人员等所需面积得到该单位的总面积。2、标准面积法: 采用某种工业标准求得所需的面积。主要用于详细设计中确定制造区域的面积。主要用于总体布置。七、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面积的设定方法:主要用于详细设计中确定制造区域的面积。主要面积的设定方法:3、概略布置法:应用模板或设备模型进行布置并确定面积。4、比率趋向预测法:将过去各个时期每台设备、每个工时或每个单位的面积作为基础,按未来产量和人员的发展预测要求,按比例扩大来设定面积。均主要用于设施的规划。七、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面积的设定方法:均主要用于设施的规划。七、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的绘制步骤:1、选择适当的绘图比例,一般取1:100、1:500、1:1000、1:2000、1:5000。2、将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放大到坐标纸上,可以只绘制重要关系如A、E、X级连线。3、以作业单位符号为中心,绘制作业单位建筑物面积和外形。4、反复调整和重绘现有图形,得到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七、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的绘制步骤:七、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七、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七、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八、布置设计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的调整修正因素实际条件限制八、布置设计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的调整修正因素 所谓修正条件,是指诸如运输方式、贮存设备、场地环境、人的要求、厂房特性、辅助设施和管理控制等具体因素。它们的重要程度各不相同,但都以独特的方式影响布置设计方案。在进行布置设计时,需要加以考虑。用适当的方法根据现有厂房的实际条件使部门面积结合,同时结合修正条件对各部门的位置、形状等进行调整,可以形成几个理想的、理论的块状布置(Blocklayout)方案。八、布置设计修正因素八、布置设计修正因素

例:精密车间应远离锻造车间铸造车间应处在背风之处八、布置设计修正因素八、布置设计实际条件限制成本给定面积现有条件政策法规等八、布置设计实际条件限制八、布置设计九、布置方案的评价与选择1、非经济因素评价每个布置方案都有一些不能用费用精确地衡量的非经济因素,常见的有:(1)是否易于将来发展(2)工艺过程的适应性(3)灵活性(4)物流的效率(5)物流搬运的效率(6)储存的效率九、布置方案的评价与选择1、非经济因素评价1、非经济因素评价(7)空间利用率(8)辅助服务部门的综合效率(9)工作条件(10)安全性(11)是否易于管理(12)产品质量(13)维修(14)设备利用率九、布置方案的评价与选择1、非经济因素评价九、布置方案的评价与选择1、非经济因素评价(15)是否满足需求能力(16)是否适应公司的组织机构(17)人流(18)外观(19)自然条件的利用(20)环境保护九、布置方案的评价与选择1、非经济因素评价九、布置方案的评价与选择布置方案的评分示例:九、布置方案的评价与选择布置方案的评分示例:九、布置方案的评价与选择2、经济因素评价:对于各种布置方案,可以通过工程经济分析,评价其节省费用、投资额及投资回报期等,作为比较选择的基准。至于比较哪些指标最好,没有统一的标准,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九、布置方案的评价与选择2、经济因素评价:九、布置方案的评价与选择布置方案的投资回收期计算示例如下:资金流的问题九、布置方案的评价与选择布置方案的投资回收期计算示例如下:资金流的问题九、布置方案的3、方案评价方法:技术指标评价法物流-距离图分析单一指标评价法财务指标综合指标评价法优缺点比较法加权因素法九、布置方案的评价与选择3、方案评价方法:九、布置方案的评价与选择第四节案例分析1、举例:某机械厂的设施布置2、高炉进风管制作车间布置规划案第四节案例分析举例:某机械厂的设施布置举例:某机械厂的设施布置

设有3种零件A、B、C,其工艺路径及日产量如表1所示:(1-5:分别表示5个部门)表2:5个部门所需厂房面积部门12345面积m22040406020设有3种零件A、B、C,其工艺路径及日产1.填制加工工艺从至表从至1234512345-40+5015000-05040+15015-00000-500000-1.填制加工工艺从至表从至1234512345-40+2.物流强度等级划分5432154321从至001590-55500-000-15050-000-00002.物流强度等级划分5432154321从至001592.物流强度等级划分物流强度分析表序

作业单位对(路线)

物流强度等级

1

2

3

4

5

6

度(单位:t)

1-2

A

2-5

I

2-4I

4-5

I

1-3

O3-2

O

204060805432154321从至001590-55500-000-15050-000-00002.物流强度等级划分物流强度分析表序号作业单位对(路线)3.作业单位物流相互关系图物流强度分析表序

作业单位对(路线)

物流强度等级

1

2

3

4

5

6

度(单位:t)

1-2

A

2-5

I

2-4I

4-5

I

1-3

O3-2

O

204060803.作业单位物流相互关系图物流强度分析表序号作业单位对(4.综合接近程度排序表从至123451-A/4O/1U/0U/02A/4-O/1I/2I/23O/1O/1-U/0U/04U/0I/2U/0-I/25U/0I/2U/0I/2-合计592444.综合接近程度排序表从至123451-A/4O/1U/04.综合接近程度排序表从至1234512345合计59244-A/4O/1U/0U/0A/4-O/1I/2I/2O/1O/1-U/0U/0U/0I/2U/0-I/2U/0I/2U/0I/2-4.综合接近程度排序表从至1234512345合计592445.作业单位位置关系相关表合计5432154321从至44295-I/2U/0I/2U/0I/2-U/0I/2U/0U/0U/0-O/1O/1I/2I/2O/1-A/4U/0U/0O/1A/4-512435.作业单位位置关系相关表合计5432154321从至4426.作业单位面积相关表由表2知:5个部门所需厂房面积部门12345面积m2204040602051243面积20m26.作业单位面积相关表部门12345面积m2204040606.作业单位面积相关表由表2知:5个部门所需厂房面积部门12345面积m2204040602051243面积20m26.作业单位面积相关表部门12345面积m2204040607.布置方案331224454面积20m27.布置方案331224454面积20m2高炉进风管制作车间

布置规划案抚顺新钢铁(炼铁厂)高炉进风管制作车间

布置规划案抚顺新钢铁(炼铁厂)车间生产工艺及案例背景介绍现状分析初步改善后布置图计算各作业单位间发生的物流量各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综合接近程度计算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引入实际面积布置拟定方案评价选优方案优化调整目录车间生产工艺及案例背景介绍目录1.车间主要生产工艺及案例背景介绍

该车间隶属于炼铁厂生产准备作业区,主要是为炼铁厂1#-5#高炉和新1#高炉制作进风管(即直吹管、弯管、短管、额颈管和波纹补偿器),车间主要是完成对各管类产品耐火材料的浇注及烘干,保证产品在高炉高温情况下可正常送风。各产品的主要加工工艺如下表示:产品名称所属设备工艺简述直吹管高炉进风装置焊接/整理主体-灌注(浇注料)-焊接(后端头)-烘干弯管高炉进风装置整理主体-灌注(浇注料)-安装(球面法兰)-烘干额颈管高炉进风装置整理主体-灌注(浇注料)-烘干波纹补偿器高炉进风装置整理主体-灌注(浇注料)-烘干短管高炉进风装置整理主体-灌注(浇注料)-烘干其中,各单位产品与灌注浇注料用量的比例是:直吹管:浇注料=1:3,弯管:浇注料=1:4,短管:浇注料=1:4波纹补偿器:浇注料=1:3,额颈管:浇注料=1:101.车间主要生产工艺及案例背景介绍该车间隶属于炼铁厂2.现状分析废旧物、杂物占据大量空间零件摆放分散同种物料摆放分散2.现状分析废旧物、杂物占据大量空间零件摆放分散同种物料摆放3.初步改善后布置图通过5S改善,将具有相同功能的区域合并,将杂物区清除,具体行动有以下四点:1.将千斤顶并入加工区;2.将各种材料备件区合并在一起,便于管理;3.将两个浇注料区合二为一;4.将废旧物及杂物清理出车间序号区域名称区域内主要功能及存放物品1焊接/加工区主体整理及加工,存放无齿锯、铁架、配电柜、焊机、铁做平台、虎钳、千斤顶2材料备件区存放直吹管部件、弯管、短管、波纹补偿器、额颈管3零件存放区存放球面法兰、前端头、后端头、小型号法兰等4PVC管存放区存放PVC管5浇注料存放区存放浇注料6捣料设备区浇注加工,存放振动台、搅拌机7烘干存放区烘干加工8休息区供人员工间休息3.初步改善后布置图通过5S改善,将具有相同功能的区域合并,4.计算各作业单位间发生的物流量经过计算,得到车间五种产品每日的制作量:4-1.计算各作业单位间的搬运重量4.计算各作业单位间发生的物流量经过计算,得到车间五种产品每根据产品的制作工艺流程,以及需要的零部件和材料,结合上表中每日各产品的制作量(即物品每日搬运重量的发生系数),可得下表:编码名称单位重量

kg系数日发生重量Kg

=单位重量*系数A直吹管主体420.8836.96B弯管主体850.2218.70C短管主体450.177.65D波纹补偿器主体350.082.80E额颈管主体2000.012.00F圆法兰等21.102.20G直吹管前端头20.881.76H直吹管后端头150.8813.20I球面法兰380.228.36J浇注料354.55159.25KPVC管11.361.364-1.计算各作业单位间的搬运重量根据产品的制作工艺流程,以及需要的零部件和材料,结合上表中每4-1.计算各作业单位间的搬运重量则每日各作业单位间搬运重量从至表如下示:4-2.各作业单位间的距离从至表4-1.计算各作业单位间的搬运重量则每日各作业单位间搬运重量4-3.计算各作业单位间的物流量由以上两表计算,表中数据为以上两表中对应数值相乘得出,则作业单位间每日平均发生的物流量为:作业单位间的物流量=搬运重量×搬运距离4-3.计算各作业单位间的物流量由以上两表计算,表中数据为以5.分析各作业单位间的相互关系得:代码密切程度A绝对必要E特别重要I重要O一般U不重要X不要靠近代码评比因素1工作流程的连续性2生产服务3物料搬运4管理方便5安全与污染6振动、噪音、烟尘7人员联系5.分析各作业单位间的相互关系得:代码密切程度A绝对必要E特6.计算作业单位间的综合接近程度根据已得出的作业单位间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对AEIOUX分别赋予分值43210,-1,计算排序得到下表(对两个作业单位间打分):6.计算作业单位间的综合接近程度根据已得出的作业单位间相互关7.绘制作业单位间位置相关图

说明:表示A级;表示E级;表示I级;表示O级;表示X级;其中U级不表示。7.绘制作业单位间位置相关图说明:8.引入实际面积根据测量得到,车间内各作业单位的实际占地面积是:根据各单位的实际占地面积及作业单位位置相互关系,可得如下布置方案:8.引入实际面积根据测量得到,车间内各作业单位的实际占地面积9.方案布置方案B方案A5S改善后方案9.方案布置方案B方案A5S改善后方案10.方案对比选优----两方案物流量对比由于方案A,B是对车间内大块的功能区进行重排,作业单位间的距离较原来发生了变化,相应的作业区间的物流量也发生了变化,经过对搬运距离的重新测算,得到:物流量计算方法同上,经计算得,方案A的物流量为4996.57Kg·m;方案B的物流量为5017.61Kg·m,A方案物流量略小于B方案,两者明显小于5S优化后方案的物流量7146.18Kg·m。10.方案对比选优----两方案物流量对比由于方案A,B是10.方案对比选优----优缺点对比原始方案缺点1.部分关联区域间联系不紧密,动线迂回现象多;2.同种/同类型物料分散摆放,布置较乱;3.车间堆积有废旧物和杂物;4.休息区距离烘干区近,环境较差;方案A优点1.作业单位密级高的区域联系紧密,布置紧凑;2.与原方案相比,仅有2处区域(浇注料区,休息区)位置变动,工程改造量较小;3.休息区远离烘干区,改善员工休息环境;缺点1.零件存放区物品摆放较乱;2.备件由小车搬运,人员劳动强度大;方案B优点1.作业单位密级高的区域联系紧密,布置紧凑;2.休息区远离烘干区,改善员工休息环境;缺点1.焊接/加工区位置变动,变电箱电路需重新架设;2.捣料设备区位置变动,水路需做改架;3.零件存放区物品摆放较乱;4.备件由小车搬运,人员劳动强度大;方案A方案B√╳10.方案对比选优----优缺点对比原始缺点1.部分关联区备件落地摆放;调整前调整后备件分类集中存放于存放架上,且分类摆放,明确标识,便于取用11.方案A调整针对零件存放区中的小零部件落地摆放,占用较大面积,空间使用不合理,引入存放架摆放。备件落地摆放;调整前调整后备件分类集中存放于存放架上,且分类根据之前的布置,球面法兰是在零件存放区,但由于球面法兰本身的体积和重量较大(单位重量38Kg),若分层放于存放架上,占地面积是减少了,但给搬运又带来麻烦;因此,考虑把球面法兰更靠近弯管安装区(即加工区),故将球面法兰改为靠墙角整齐摆放,增加一球面法兰存放区。在两条葫芦吊间增加一条滑道,安装滑链,并将焊接/加工区和材料备件存放区布置在滑道两侧,用滑链搬运待加工产品及成品,取代原来的小车搬运,提高搬运效率,并降低工人劳动强度。11.方案A调整根据之前的布置,球面法兰是在零件存放区,但由于球面法兰本身的最终车间布置示意图:最终车间布置示意图:谢谢谢谢谢谢大家!谢谢大家!系统布置设计(SLP)

及案例分享系统布置设计(SLP)

及案例分享目录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设施布置的基本型式第三节系统布置设计(SLP)模式第四节案例分析目录第一节概述第一节概述一、系统布置设计的基本概念二、系统布置设计的研究范围三、系统布置设计的目标四、系统布置设计的原则第一节概述一、系统布置设计的基本概念一、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概念什么是设施规划是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对生产系统或服务系统进行分析、构思、规划、论证、设计,作出全面安排,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使系统能够有效运行,以达到预期目标。一、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概念什么是设施规划二、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研究范围设施规划的内容设施规划与设计厂(场)址选择设施设计布置设计物料搬运系统设计建筑设计公用工程设计信息系统设计二、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研究范围设施规划的内容设施规划与设计厂(二、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研究范围设施规划的内容厂(场)址选择

就是对可供选择的地区和具体位置的有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达到厂(场)址最优化。二、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研究范围设施规划的内容就是对可供选择的地二、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研究范围设施规划的内容设施布置设计

就是通过对系统物流、人流、信息流进行分析,对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通道和场地作出有机的组合与合理配置,达到系统布置最优化。对系统的各组成部分进行位置布置是设施规划与设计的中心内容。二、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研究范围设施规划的内容就是通过对系统物流二、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研究范围设施规划的内容物料搬运系统设计

就是通过对物料搬运路线、运量、搬运方法和设备、储存场地等作出合理安排。二、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研究范围设施规划的内容 就是通过对物料搬二、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研究范围设施规划的内容物料搬运系统SHA(SystematicHandlingAnalysis)设计

就是通过对物料搬运路线、运量、搬运方法和设备、储存场地等作出合理安排。二、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研究范围设施规划的内容就是通过对物料搬运二、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研究范围设施规划的内容建筑设计

就是根据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功能和空间的需要,满足安全、经济、适用、美观的要求,进行建筑和结构设计。二、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研究范围设施规划的内容就是根据建筑物和构二、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研究范围设施规划的内容公用工程设计

就是通过对生产或服务系统中的附属系统如电力、采暖、通风等公用设施进行系统、协调的设计,为整个系统的高效运营提供可靠的保障。二、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研究范围设施规划的内容就是通过对生产或服二、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研究范围设施规划的内容信息网络设计

就是通过对各生产环节生产状况的信息反馈设计进行生产调度和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二、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研究范围设施规划的内容就是通过对各生产环三、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目标1.简化加工过程2.有效地利用设备、空间、能源和人力资源3.最大限度的减少物料搬运三、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目标1.简化加工过程三、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目标4.缩短生产周期5.力求投资最低6.为职工提供方便、舒适、安全和职业卫生的条件三、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目标4.缩短生产周期四、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原则1.减少或消除不必要的作业2.以流动的观点作为设施规划的出发点,并贯穿于规划设计的始终3.运用系统的概念、系统分析的方法求得系统的整体优化四、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原则1.减少或消除不必要的作业四、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原则4.重视人的因素,运用人机工程理论,进行综合设计,并考虑环境条件,包括空间大小、通道配置、色彩、照明、温度、湿度、噪声等因素对人的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的影响。四、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原则4.重视人的因素,运用人机工程理论,四、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原则5.设施规划设计是从宏观到微观,又从微观到宏观的反复叠代、并行设计的过程,总体方案设计和详细布置要顺序交叉进行。四、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原则5.设施规划设计是从宏观到微观,又从第二节设施布置的基本型式

一、设施布置的内容 二、设施布置的目标 三、设施布置决策依据 四、生产的基本类型第二节设施布置的基本型式 一、设施布置的内容一、设施布置的内容工厂总体布置设计车间布置设计一、设施布置的内容工厂总体布置设计一、设施布置的内容工厂总体布置设计解决工厂各个组成部分,包括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仓库、动力站、办公场所等作业单位相互位置;一、设施布置的内容工厂总体布置设计一、设施布置的内容工厂总体布置设计解决运输线路、管线、绿化及设施美化的相互位置;解决物料的流向和流程、厂内外运输联接及运输方式。一、设施布置的内容工厂总体布置设计一、设施布置的内容车间布置设计解决各生产工段、辅助服务部门、储存设施等作业单位相互位置;解决工作、设备、通道、管线间的相互位置;解决物料搬运流程和运输方式一、设施布置的内容车间布置设计一、设施布置的内容重要说明“作业单位”(Activity)是设施的基本区划,可大至一个建筑物或一个车间,亦可小至一个出入口或一台机器——如何划分,须看规划设计工作所处的阶段或层次。一、设施布置的内容重要说明二、设施布置的目标总体目标在已确定的空间场所内,将物流全过程的人员、设备、物料所需的空间做最适当的分配和最有效的组合。二、设施布置的目标总体目标二、设施布置的目标具体目标最好的工艺流程——保证工艺流程畅通,生产时间短,生产连续。最少的物料搬运费用——运输路线简化,避免往返和交叉。最有效地利用空间——使建筑设备和单位制品的占有空间小。二、设施布置的目标具体目标二、设施布置的目标具体目标最好的柔性——设施布置适应产品需求的变化、工艺和设备的更新。最舒适的作业环境——保证安全,满足生理、心理要求。最便捷的管理——使有密切关系或性质相近的作业单位布置在一个区域或靠近布置。二、设施布置的目标具体目标三、设施布置决策依据设施布置决策依据: 公司目标用户需求加工过程空间利用生产能力。。。三、设施布置决策依据设施布置决策依据:三、设施布置决策依据(决策中的货比三家现象)公司目标

——布置应达到的目标是存储费用、劳动力、闲置设备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之下,从而达到预期的产量和利润,但它们的相对重要性却不完全相同。三、设施布置决策依据(决策中的货比三家现象)公司目标三、设施布置决策依据(产品策略不同,则布置策略也将明显不同)用户需求

——我们关心的是当前与未来的需求量水平及产品品种搭配。三、设施布置决策依据(产品策略不同,则布置策略也将明显不同三、设施布置决策依据加工过程

——这是所选择布置类型的主要约束条件空间利用

——布置总是约束在建筑物内的实际范围内。

三、设施布置决策依据加工过程三、设施布置决策依据生产能力

——当公司目标、用户需求、加工过程和空间有效利用率确定后,便可估算所需的生产能力和重新布置后所获得的生产能力。最理想的布置应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三、设施布置决策依据生产能力最理想的布置应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四、生产的基本类型生产类型的分类生产类型按产品产量多少少品种大批量生产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中品种批量生产定制生产按产品预测程度分订货生产存货生产按产品产量的连续程度单件小批生产成批生产大量生产四、生产的基本类型生产类型的分类生按产品产量多少少品种大批量第三节系统布置设计(SLP)模式一、阶段结构与程序模式二、系统布置设计的基本要素三、产品产品分析(P-Q分析)四、物流分析(R分析)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六、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七、面积的确定八、布置设计九、布置方案的评价与选择第三节系统布置设计(SLP)模式一、阶段结构与程序模式一、阶段结构与程序模式阶段结构系统布置设计采用四个阶段进行,称为“布置设计四阶段”。Ⅰ确定位置:工厂的总体位置Ⅱ总体区划:初步规划基本物流模式和总体布局Ⅲ详细布置:确定各作业单位的具体位置Ⅳ实施:编制施工计划,进行施工安装阶段时间一、阶段结构与程序模式阶段结构Ⅰ确定位置:工厂的总体位置Ⅱ总系统布置设计工作思路分析阶段寻优阶段选择阶段原始资料:P、Q、R、S、T及作业单位

1.物流

2.作业单位相互关系

3.相互关系图解

4.所需面积

5.可用面积

6.面积相关图解

7.修正因素

8.实际条件限制

9.评价

方案Y

方案X

方案Z

选出的最佳布置方案

物流强度等级及物流相关表作业单位关系密级及相互关系表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物料搬运方式、操作方式、储存周期等成本、安全和职工倾向等技术、费用及其它因素评价系统布置设计工作思路分析阶段寻优阶段选择阶段原始资料:P、Q二、系统布置设计的基本要素系统布置设计的基本要素P产品或材料或服务Q数量R生产路线(工艺过程)S辅助服务部门T时间(或时间安排)二、系统布置设计的基本要素系统布置设计的基本要素二、系统布置设计的基本要素产品P、产量Q、工艺R、辅助服务部门S及时间T是影响工厂布置的基本要素,P、Q和R是物流分析的基础,P、Q和S是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的基础,同时T对物流分析与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都有影响。二、系统布置设计的基本要素产品P、产量Q、工艺R、辅助服务部二、系统布置设计的基本要素影响设施布置设计的其他要素城市规划外部协作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地质水文条件自然气候条件关于职业安全和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程、标准和技术规范等。二、系统布置设计的基本要素影响设施布置设计的其他要素三、产品产量分析(P-Q分析)产品产量分析定义是通过对企业生产的产品品种的多少及每种产品产量的高低来决定工厂的生产类型,以次确定设施基本布置形式而采用的综合分析方法。同时也是物料重要等级分类的方法。三、产品产量分析(P-Q分析)产品产量分析定义三、产品产量分析(P-Q分析)符合“2-8原则”的P-Q分析QAGBCDEFPP-Q分析图由该图可知:A—D四种产品占总产量的80%,可考虑用产品原则布置,其余品种可考虑按工艺原则布置三、产品产量分析(P-Q分析)符合“2-8原则”的P-Q分三、产品产量分析(P-Q分析)产品品种-产量分析(P-Q分析)产品品种数目P产量QIIIIIIIVI区为单一或少品种大批量产品,宜采用流水生产线的大生产方式和按产品原则布置IV区表示多品种小批量或单件生产,宜采用工艺原则布置II和III区的产品品种和批量均中等,宜采用成组技术布置三、产品产量分析(P-Q分析)产品品种-产量分析(P-Q分析四、物流分析从-至表(From—ToChart)从至表通常用以表示建筑物之间、部门之间或机器之间的物流量、物料搬运总量等。表上横行和竖行的标题内,按同样顺序列出全部作业单位(建筑物、机器;部门)。四、物流分析从-至表(From—ToChart)从至四、物流分析从-至表(From—ToChart)将每个产品或零件在两个作业单位之间的移动,分别用字母表示产品或零件,数字代表搬运总量,填入两个作业单位横行和竖行相交的方格内,注意,从图表的左上角至右下角,划一条对角线,零件前进记在右上方,退回记在左下方。四、物流分析从-至表(From—ToChart)将每从-至表(From—ToChart)从-至表(From—ToChart)从-至表(From—ToChart)从-至表(From—ToChart)从-至表(From—ToChart)从-至表(From—ToChart)四、物流分析物流分析与物流相关表P-Q关系决定了所采用的初步物流分析的方式:当产品品种很少但产量很大时,应采用工艺过程图进行物流分析;随着产品品种增加,可以利用多种产品工艺过程表或从-至表来统计具体物流量大小。四、物流分析物流分析与物流相关表四、物流分析物流分析与物流相关表在采用SLP法进行工厂布置时,不必关心各作业单位对之间具体的物流强度,而是通过划分等级的方法,来研究物流状况,在此基础上,引入物流相关表,以简洁明了的形式表示工厂总体物流状况。四、物流分析物流分析与物流相关表四、物流分析1.物流强度等级:(1)划分物流强度等级——由于直接分析大量物流数据比较困难,而且也没必要,因此,SLP中将物流强度转化为5个等级,分别用符号A、E、I、O、U表示。物流强度等级比例划分表四、物流分析1.物流强度等级:物流强度等级比例划分表四、物流分析叉车总装厂物流强度汇总表

四、物流分析叉车总装厂物流强度汇总表四、物流分析叉车总装厂作业单位物流相关表四、物流分析叉车总装厂作业单位物流相关表重要概念1.物流分析包括确定物料移动的顺序和移动量两个方面。2.工艺流程分析中各条路线上的物料移动量是反映工序或作业单位之间相互关系密切程度的基本衡量标准。3.物流强度——一定时间周期内的物料移动量。1)对于相似的物料,可以用重量、体积、托盘或货箱作为计量单位。2)对于不同性质的物料,物流强度应酌情考虑物料搬运的难度。重要概念1.物流分析包括确定物料移动的顺序和移动量两个方面。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

设施布置设计要根据部门之间在工艺流程如业务往来中的密切程度,决定相互位置。各部门(作业单位)之间存在着物流关系、非物流关系两种关系。物流关系可以用物流强度来表示两个作业单位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非物流关系无法定量表示,只能通过定性分析加以区分。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 设施布置设计要根据部门之间在工艺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一、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基本思路根据经验确定作业单位非物流相互关系密切程度后,利用与物流相关表相同的表格形式,建立非物流相互关系表。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一、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一、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密切程度评价方法由布置设计人员根据物流计算、个人经验或与有关作业单位负责人讨论后进行判断;把相互关系统计表发给各作业单位负责人填写;由有关负责人开会讨论决定,由布置设计人员记录汇总。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一、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一、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的典型影响因素物流工艺流程作业性质相似性使用相同的设备使用同一场所使用相同的文件档案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一、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一、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的典型影响因素使用相同的公用设施使用同一组人员工作联系频繁程度监督和管理方便噪声、振动、烟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影响服务的频繁和紧急程度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一、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二、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等级划分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等级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二、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等级划分作业单位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三、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表的构造(1)建立基准关系表,确定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等级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三、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表的构造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三、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表的构造(2)列出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密切理由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三、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表的构造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三、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表的构造(3)建立非物流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表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三、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表的构造(3)建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四、建立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工厂中,作业单位之间物流相互关系与非物流相互关系往往并不一致,为了确定各作业单位之间综合相互关系密切程度,须将两个表进行合并。求出合成的相互关系——综合作业相互关系,然后从各作业单位之间的综合相互关系出发,实现各作业单位的合理布置。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四、建立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工厂中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四、建立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1)进行物流分析,求得作业单位物流相关表;(2)确定作业单位间非物流相互关系影响因素及等级,求得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表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四、建立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1)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四、建立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3)确定物流(m)与非物流(n)相互关系的相对重要性(加权取值)

——一般地m:n不应超过1:3或3:1,当比值小于1:3时,说明物流对生产的影响非常小,工厂布置只需考虑非物流的相互关系;当比值大于3:1时,说明物流关系占主导地位,工厂布置时只需考虑物流相互关系的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