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10.古诗三首课型讲读课文
授课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络、锤、凿、焚”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竹石》。3.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4.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竹石》。2.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教学难点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马诗》。2.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3.体会诗人在诗歌中寄托的渴望及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了解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成语导入,激发兴趣。【出示课件2】一()当先()到成功老()识途千军万()万()奔腾快()加鞭马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日行千里是高效的象征,负重不言是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象征,温和、易接近是善良谦逊的象征,
早在远古时代,马就和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人喜欢以“千里马”喻良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马的诗,看一看唐朝的李贺赋予了马怎样的形象。【出示课件3-5】(板书:马诗)
趣味导入,增加课堂吸引力。学生感触深受世人爱戴的马,在李贺的笔下又是如何呢?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境。新课教学(
)分钟二、初读诗文,初步感知。【出示课件6】自学要求,4分钟1.自由朗读,注意节奏2.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与同桌讨论后还不认识的,提问。3.朗读后同桌相互说一说你明白了些什么?你不明白什么,在这之中你最想知道什么,组织好语言快速提问,其他同学认真听。四、大概了解古诗。1.学习古诗的方法。一看诗题明对象,二看作者知背景,三看诗文解大意,四看资料悟诗情,插图注释也要看,反复诵读入诗境。2.【出示课件7】简介作者,酝酿情感。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他是唐朝宗室郑王后裔,但家族已经没落。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因为他的父亲叫李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讳父亲的名讳不举进士,使得他终不得登第。李贺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逝。他生不逢时,又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通过对李贺生平的阅读你有什么感受?他像一匹怎样的马?3.写作背景。【出示课件8】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作者不得志之时。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方。本诗正是当时所写。4.诗文大意。【出示课件9-1112】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燕山: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钩: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够。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快走:迅速地跑,痛快地跑。清秋:金秋,天气凉爽的秋天。五、体察诗蕴,品悟诗情。1、【出示课件1213-14】自读第一句,思考4分钟(1)写了什么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充分发挥你的调动你的所有感觉,想一想,这首诗中的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图画?(景物、色彩、环境、气氛等)大漠、沙、燕山、月;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战场景色。这是一句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环境描写,描写这幅悲凉肃杀战场景色,也代表有志之士报国的决心。作者为什么特意描写“大漠”“燕山”这些地方?这对表现马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大漠”“燕山”等地方,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也是战马奔驰之地。赏析前两句的含义,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蕴,这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板书:环境沙如雪月似钩)诗意:广阔的沙漠在月的映照下如铺上了一层霜雪,燕山之上悬挂着一轮如银钩(兵器)的弯月。(5)师生共同在音乐中想象,感受“大漠、燕山”空阔寂寥、清冷大气的场面。师相机点拨:这悲凉、清冷的场面从侧面衬托了诗人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异常愤懑的心境。(板书:空旷冷峻)2、自读第二句,思考4分钟比较“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和“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你从中读出了什么不同?联系李贺的生平,你感受到李贺怎样的心境?(板书:慨叹何)(1)“金络脑”是指什么?为什么不是铁、木、竹呢?(“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2)为什么是“踏清秋”?不是“踏春风”?有什么情绪的差别呢?踏之中你能读出什么?用“踩”好不好?为什么?(“踏清秋”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3)你从“快走”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快走”二字,形象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4)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是一匹怎样的马?(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形象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作者希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诗意: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作者多么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投笔从戎,驰骋沙场,建功立业,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献上自己的一点力量。可是昏庸腐败的朝廷不认同他的才华,英雄无用武之地,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焦急?——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忧虑?——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愤慨?——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板书:渴望、感慨、愤懑、矛盾借物喻人)六、题目是《马诗》,却不见一个马字,是否离题了?为什么?生:因为诗人是借马来抒发自己的壮志情怀及怀才不遇的感叹。【出示课件15】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情境,体会作者想要实现理想的迫切心情。
给出自学要求,学生学会运用注释学习古诗。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为下文做好准备。学生初步了解古诗之后,思考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发挥自主学习的意识去挖掘诗歌中的意味。增强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板书内容环境沙如雪月似钩——空旷冷峻马诗{}借物喻人慨叹何——渴望、感慨、愤懑、矛盾课堂作业新设计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2题。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注释】①〔钩〕古代一种兵器,形似月牙。②〔何当金络脑〕意谓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这是一首边塞诗,由哪些事物景象可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表达更为明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由大漠、燕山、钩、马等景象可看。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渴望早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两句表达更为明显。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有感请地朗读、背诵《石灰吟》《竹石》。借助注释自主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在古诗中表达的志向。3、分析三首古诗表达方法的共同点,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教具准备
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出示课件16】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李贺的《马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古诗三首》中的《石灰吟》和《竹石》这两首古诗。(板书:石灰吟竹石)
新课教学(
)分钟初步感知,理解诗意。作者简介【出示课件17】于谦(1398-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郑板桥(1693-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2)初步感知大意:以自学、汇报为主
①《石灰吟》【出示课件18】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A逐句理解: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千锤万凿:指用铁锤击,用钢钎凿。千、万:虚词,形容很多。若等闲:好像很平常。(诗意: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对待烈火焚烧、锤炼看作很平常的事。)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粉身碎骨”指石灰使用时,要碎散成粉末。浑不怕:一点也不怕。浑:全,全然。清白:指高尚的节操。(诗意: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B整体了解: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②《竹石》【出示课件19】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作者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A逐句理解: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咬: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破岩:破裂的岩石。这句诗的意思是:牢牢咬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在破裂的山岩之中。(体会竹子坚忍不拔的性格)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磨:折磨。“坚劲”:坚定强劲。(强调jing四声读音)任:任凭。尔:你。这句诗的意思是:遭受无数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让它屈服。B整体理解: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诗歌的意思。三、感悟诗歌,体会情感。
①初步感知诗歌情感:
这两首诗,分别描绘的是石灰与竹子,说一说,石灰与竹子给你分别留下怎样的印象?(板书:石灰竹子)
石灰:开采石灰时非常艰苦,烧制石灰时面对严峻的考验。
朗读,读出石灰的面对各种考验泰然自若。
竹子:长在高山岩石中的竹子。它高大挺拔,扎根艰难与顽强。
看图,感受竹子的坚强。
朗读,读出长在岩石中的竹子在那种艰难、恶劣的环境中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
②深入感知作者的情感:
再读古诗,诗人仅仅是在赞美石灰、竹子吗?用上咱们上节课学会的方法,联系作者写诗时的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生平,小组讨论,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汇报。
《石灰吟》:
抓“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来感受。重点体会“清白”,这个“清白”到底指什么?
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是拿石灰自喻。说明自己不管遭受多大的挫折,即使是粉身碎骨,也要保持高尚的品格。表达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追求。于谦就是这样,到死也不向恶势力低头,实践了他的誓言。(板书:不怕牺牲)
教师小结:这就叫做“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石灰与诗人之间有什么联系?
朗读,把诗中“物”的形象与所蕴含的精神融合起来,读出作者的情感。
《竹石》呢?汇报: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引导学生认识到:
A.《竹石》也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诗人的情感。作者借赞美岩竹的坚定、顽强,说明做人要有骨气,不能随风倒。(板书:要有骨气)
朗读,读出这做人的道理。
B.再联系诗人的时代背景,我们也能看到诗人自己对当时黑暗、污秽的社会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尚节操。
朗读,读出诗人所言的志向。
根据上节课教授的读诗方法,初步感知,理解诗意,自主学习,举一反三。增强诗歌鉴赏能力。从不同的诗歌意向分析不同的精神品质,从而引出“托物言志”。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四、总结方法,深华主题。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古诗,具有什么特点?(托物言志)
在学古诗时,我们一方面要从字面上理解古诗表面的意思,还要结合作者生平与时代背景来看诗隐含的意思。这种方法你学会了吗?
2.背诵这三首古诗。
板书内容《石灰吟》石灰不怕牺牲托物言志《竹石》竹子要有骨气课堂作业新设计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3题。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解释重点字词。咬:坚劲:任:(2)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A竹林里B深山里C破岩中(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4)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答案】(1)紧紧扎根在土里;坚定强劲;任凭(2)C(3)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很形象。写出了竹子不屈不挠,刚毅顽强的性格。(4)借物喻人,托竹抒情。表现了作者不向恶势力低头,铁骨铮铮的形象。教学反思《古诗三首》是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写的事物抒发了作者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教学过程中遵循“整体感知—知人识文—分析品味—理解共鸣”的古诗教学程序,通过一个个层层推进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紧紧扣在理解作者思想情感上来推进课堂,放手给学生思考、讨论,教学秩序井然,教学收效良好。但学生真正能感悟到作者心境,为什么?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来体会这首诗的感情的。1、抓住诗眼,挖掘诗的内涵。教学中要抓住重点词句,围绕重点词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的意境。古诗中的思想感情一般表现得比较含蓄。教学时,必须启发学生逐句逐段地进入诗中所描写的意象中去感受,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3、反复吟咏,从感性意象到达理性领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古诗必须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首先要使学生对诗歌充分感知,通过诵读,在头脑中想象,逐步形成诗歌所表达的整体形象。4、注重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能够自学简单的古诗。5、从本节课来看,总体效果还可以,可以说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备课素材托物言志诗的鉴赏知识储备概念:托物言志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2、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形神兼备,不即不离。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常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比兴、联想和想像等。3、分类(1)描摹情态类这类咏物诗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如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2)托物言志类这类咏物诗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让我们先来看看白居易的《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1.根据语境,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一群小燕(yānyàn)子飞过燕(yānyàn)山山脉,飞向梦想起航的地方。(2)战士们锻炼起来劲(jìnjìng)头十足,将来一定是一支劲(jìnjìng)旅。2.比一比,组成词语。络()捶()凿()焚()洛()锤()函()烫()3.给下面的诗句选择正确的修辞手法。A.拟人B.比喻C.夸张D.排比(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4.品读诗句,完成后面的练习。“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1)“何当”的意思是()。A.何时将要B.什么时候C.当时(2)这两句诗中的“”表达了作者无限的企盼之情。“”象征受到了重用,“”形象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3)由“千磨万击”想到了成语。(4)诗句的意思是(5)诗句赞美竹子的精神品格。A.无私奉献B.坚韧顽强C.硬骨头5.比较阅读古诗,选择恰当的诗句填空。《马诗》《石灰吟》和《竹石》三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远大的志向。但表达的情感却又不同。表现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诗句是;表现诗人在困难和打击面前毫不动摇的诗句是;表现诗人坚守高洁情操的诗句是。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B.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C.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6.诵读古诗,理解诗意,回答问题。石灰吟,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朝代)诗人。(2)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若:好像B.等闲:平常C.浑:浑浊(3)诗句写出了石灰的特点。(4)这首诗吟的是石灰,表达的是作者怎样的志向?请用一个四字词语说明这种写法。(5)在括号内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千锤万凿,()烈火焚身,()粉骨碎身,我()要留清白在人间。A.即使B.不管C.无论D.也阅读能力大提升7.对比阅读,完成练习。房兵曹胡马(1)解释词语:【唐】杜甫锋棱:堪: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2)诗的前四句写马的,后四句写马的。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A.精神B.形态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3)分析画线诗句,完成练习。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这两句诗描写了胡马的和。其中“”一词写出了马的疾驰。在这两句中,是静态描写,是动态描写。(4)诗的后四句与李贺的《马诗》中的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5)这首诗和李贺的《马诗》在表达方法上的相同点是()。A.比喻的手法B.托物言志C.以景写情思维创新大拓展 8.结合下图,展开想象,把古诗《竹石》改写成一篇小短文。参考答案1.(1)yànyān(2)jìnjìng2.联络洛阳捶打锤子开凿信函焚烧烫人3.(1)B(2)A4.(1)B(2)何当金络脑踏清秋(3)千锤百炼(4)千万次捶打至今还非常坚韧,任凭你东南西北风。(5)B5.BCA6.(1)千锤万凿出深山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2)C(3)要留清白在人间(4)托物言志(5)AAAD7.(1)像刀锋一样突出分明.甚至可以(2)BA(3)动作两耳四蹄轻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4)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5)B8.在山上,竹子紧紧咬定青山一点儿也不放松,原来是它的根深深扎进石缝中。千万次捶打到今天身骨仍然很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对于它来说,都是无济于事的。这竹子好坚强啊,好执着!解析:这是把《竹石》改写成一段话的训练。首先要理解古诗句的意思,然后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并联系作者生活的背景,写成一段通顺的话。
课题11.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型讲读课文
授课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自主学习字词,会写“阀、避”等1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掌握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3、学生细读文本,抓住描写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和外貌的句子,从言行体会他对亲人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贞。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教学重点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阀、避”等1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生掌握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3、学生细读文本,抓住描写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和外貌的句子,从言行体会他对亲人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贞。教学难点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阀、避”等1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掌握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出示课件1、2】师: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一个,为了革命,他不谓艰险,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起过重要作用。师:【出示课件4】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板书课题。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借用毛诗赞颂顽强不屈的精神,从而引出文中主角李大钊同志。新课教学(
)分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遇到不理解的词语,通过看注释、查词典等方式弄懂。2.词语学习:⑴交流自己已懂的词语。⑵认读生字新词。【出示课件5】埋头、军阀、避免、皮靴、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苦刑、严峻、残暴、匪徒、拘留、啃窝头、绞刑、捡起。(3)理解词语。【出示课件6】含糊:不明确;不清晰。
军阀:指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局势:泛指[政治、军事等]一个时期内的发展情况
轻易:本课指十分容易随随便便。
恐怖:惊慌、害怕。
一拥而入: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门来。
严峻:严肃而厉害。
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
绞刑:死刑的一种,用绳子勒死。
沉着:冷静,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默读课文,理清结构。【出示课件8【出示课件7】1.标注自然段。(共33个自然段)2、二、思考:作者回忆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作者重点回忆了父亲李大钊被害的事情。3.请同学们结合题目,看注释,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被害日”指什么?引导学生读课文,【出示课件7】简单分析第1自然段:永远忘不了父亲被难日。【出示课件8】(板书:永远忘不了父亲被难日)34.【出示课件9】默读2~32自然段并思考: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情?分别是哪些自然段写到的?可以小组讨论。3.小组通过交流讨论,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融入重点片段的朗读感悟。建议2~32自然段分为四个部分:【出示课件9】⑴第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被捕前)⑵第8~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时)⑶第18~29自然段:写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法庭上)⑷第30~33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被害后)。四、小组合作,交流感悟。组内初步交流自学成果,互相补充,如仍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作上记号,待合作探究时解决。小组合作学习,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1、课堂总结:作者是在父亲逝世十六周年时写的,通过回忆父亲被捕前、被捕时、在法庭上以及父亲遇难后的沉痛心情,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我们把这样的表达方法称作倒叙。你还想起了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文章,也采取了这样的表达方法呢?课后收集一下。
2、布置作业:1.自学生字、抄写文中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堂作业新设计一、我能看拼音写汉字。pìjìngyúlèkǒngbùmóguǐfěitú()()()()()shūjíchōutìjùlièmiánpáojúshì()()()()()二、我能比一比再组词。刑()娱()绞()形()误()狡()籍()峻()详()藉()竣()祥()三、从下列词语中找出6对近义词,分别填入括号里。残暴含糊安宁可惜占据坚决模糊残酷坚定安定惋惜占领()--()()--()()--()()--()()--()()--()【答案】一、僻静娱乐恐怖魔鬼匪徒书籍抽屉剧烈棉袍局势二、刑(刑法)娱(娱乐)绞(绞索)形(形状)误(错误)狡(狡猾)籍(书籍)峻(严峻)详(详细)藉(慰藉)竣(竣工)祥(慈祥)残暴残酷;含糊模糊;安宁安定;可惜惋惜;占据占领;坚决坚定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学生细读文本,抓住描写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和外貌的句子,从言行体会他对亲人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贞。 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教具准备
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复习导入,深入学习。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采用倒叙的方式描写了哪些内容呢?那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更深入地了解李大钊同志。
回顾倒叙的描写方法,巩固知识。新课教学(
)分钟体会忠贞,学习品质。1、分析被捕前和被捕时的句子,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画出来,把你的体会标注在旁边。【出示课件10-16】(板书:被捕前:局势严重忠于革命被捕时:不慌不忙)2.【出示课件17】默读课文第三部分,并思考:李大钊同志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个句子、词语能看出来?请画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写出你的体会。3.自主读书并思考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4.汇报交流,随机品读。【出示课件18】“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引导学生体会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出示练习:“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这句话抓住了人物_________的外貌_________描写,说明了_________。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出示课件19】“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出示练习:(1)从“瞅了瞅”这个词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李大钊同志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2)“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这是抓住了人物的_________描写,这可以看出_________。李大钊同志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对革命的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板书:被捕后:平静慈祥坚贞不屈)三、体会沉痛,触动心弦。1.过渡:鲁迅先生有这么一句话“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也是李大钊先生的写照。请大家轻声读课文第四部分,并思考一下这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出示课件20】2.学生自主读课文,思考问题并画出相关句子。3.汇报交流,(板书: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的关系。【出示课件21、22】出示练习:-我知道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的关系是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板书:前后照应首尾连贯)4.文章除了开头和结尾做到了首尾呼应,在文中还有很多这样前后照应的句子,请用波浪线画出来。【出示课件23】(1)弄清什么叫“前后照应”。(2)试找出与下面句子相照应的句子,说说有什么好处。①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②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③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④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⑤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⑥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5.【出示课件24】小结:这些句子前后照应,使人读了会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印象和感受也会更深。6.知识小擂台。①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慈爱()镇定()占领()②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的关系是(),这样写的好处是()。③“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中的“伟大的力量”是指_________。④学了《十六年前的回忆》,我认识了一位_________的李大钊。
训练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从而更好地感悟人物品格。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弄清楚“前后照应”,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引导将这样的方法放进自己的日常习作中。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到了什么?除了李大钊,你还了解哪位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呢?2.教师小结: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对亲人充满慈爱,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的李大钊。让我们继往开来,把和平之花呵护得更好吧。3.布置作业1.收集有关李大钊的故事或者他写的文章。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板书内容11.十六年前的回忆永远忘不了父亲被难日前后照应被捕前:局势严重忠于革命被捕时:不慌不忙首尾连贯被捕后:平静慈祥坚贞不屈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课堂作业新设计一、我能说说加点词语意思,再理解句子:1.“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我能读句子,从课文中找出和它相照应的语句1.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烧掉呢?怪可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低声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1.“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答:“不慌不忙”“就”看出李大钊在敌人面前处变不惊镇定勇敢。“没有什么”联系上文,父亲整理并烧书籍文件,已经不可能有什么秘密会落入敌人手中,说明李大钊对局势早有估计,早已做好充分准备。从这段话中看出李大钊在危险关头依然沉着镇静。2.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答:这段描写了敌人的野蛮无礼,和李大钊处变不惊,保持着惯有的严峻对比着写的。表现了李大钊临危不惧,爱憎分明的品质。二、1.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2.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闫振三。3.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教学反思
《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于1943年写的,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为了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教学时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做到长文短教。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学生在理解上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备课前我也去查阅了有关长篇课文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直奔中心”法,即从整体入手,通过整体感悟,让学生直接触及中心正题,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放弃逐字逐句的讲解。于是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方面,从整体上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出李大钊是怎样的人,并以此为线索,抓重点词句探究;第二方面,抓住文章表现的情感,以朗读为主,在读中体会李大钊的品质,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
二、走进李大钊的内心,实现与文本对话。
当我读完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我也被李大钊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信心,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用自己的言行影响亲人的高尚情操深深感动。我想这是每一位阅读了这篇课文之后的读者都会共鸣的想法。那么如何让学生也能够体会到这些呢?这成为了我备课时的一个难点和重点。我想只有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等,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走进李大钊的内心世界,于是在教学中抓住“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等句段引领学生体会李大钊的高尚品质。
三、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阅读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篇文章还有很多的空白点需要学生去思考,比如“父亲在敌人面前态度严峻,猜测父亲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想一想父亲心里在想什么呢?”等等,这些都是文本的空白点。于是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们开始思考。这些口语表达的设计,即让学生走进了李大钊的内心,体会到他当时的情感,又进行了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备课素材李大钊简介李大钊(1889~1927)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父母早亡,跟随祖父长大。1913年,他东渡日本留学。1918年,李大钊在北京大学担任图书馆主任。他把北大图书馆变成了传播新文化、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阵地。这一年,年青的毛泽东和李大钊结识了。他们在北大红楼,建立了革命的友谊。他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编辑《新青年》,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积极领导了五四运动。1920年2月,他同邓中夏一起,在北京大学里秘密发起、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5月,李大钊领导建立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任中共北方区党委书记,后兼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至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他帮助孙中山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改组国民党和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中起了积极作用。1924年代表中共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他领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运动。他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团结广大群众,同敌人展开英勇的斗争。他成了军阀、反动派的眼中钉。1927年4月6日反动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分子的支持下,下令逮捕了李大钊同志。李大钊同志在狱中受尽了种种残酷的刑罚,他的全部指甲都被凶狠残暴的敌人拔掉了。但是,他始终没说一句有损于党的荣誉、有损于革命利益的话,没泄露党的任何机密,表现了共产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崇高的革命气节。杀害李大钊,中国反动派第一次使用了从帝国主义国家买来的绞架。李大钊昂首走上绞架,发表了最后的演讲,他说:“我们已经培养了许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敌人丧心病狂地折磨李大钊、绞刑竟用了四十分钟之久。李大钊同志为了解救苦难的中国人民,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英勇奋斗了一生。最后献出了他的宝贵生命。他牺牲时,年仅三十八岁!军阀张作霖简介张作霖(1875—1928)北洋军阀奉系首领。奉天(今辽宁省)海城人。1916年起任奉天督军,投靠日本帝国主义,长期统治东北。1920年直皖战争中与直系联合,战胜皖系,把持北洋军阀政府。1926年3月,率兵进关,攻占河北、察哈尔、山东等省,残酷镇压革命运动,使当时北方的革命运动受到很大破坏。1928年,因与日本帝国主义发生矛盾,在皇姑屯车站(今辽宁境内)被日军埋下的炸弹炸死。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1.看拼音,写字词。jūnfáchōutìchángxuēchǒujiàn()()()()móguǐjiǎoxíngzhíxíngcánbào()()()()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进行搭配。()的枪声()的眼光()的小屋()的吼声()的态度()的匪徒3.选词填空。
严峻严肃严格严厉
(1)不管怎么说,()要求自己总是有好处的,因为它会让人进步得更快。
(2)他一再违反纪律,今天终于被老师()地批评了一顿。
(3)形式非常(),伤员必须马上转移。
(4)升旗时要()认真。
剧烈猛烈激烈强烈
(5)晓庆生过病,上体育课不能()运动。
(6)孩子们()要求周末不要上课。
(7)敌人占领的高地被我军()的炮火摧毁了。4.照样子,写出描写神态的四字词语。不慌不忙(ABAC式):怒气冲冲(ABCC式):5.按照要求写句子。(1)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写成转述句)(2)用加点词语写句子。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6.品读句子,完成后面的练习。(1)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不慌不忙”写出了李大钊。(2)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说明李大钊饱受折磨;“”写出他大义凛然,坚贞不屈;“”一词,则再次直接地表明了李大钊作为一个慈父的可亲形象。7.对于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课文歌颂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坚贞不屈的伟大精神。B.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作用是照应第一自然段,首尾呼应。C.“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D.课文是按被捕前、被捕、被审、被害顺序记叙的。阅读能力大提升8.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定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能只好)不再说什么了。(1)用“\”画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2)“我哪能离开呢?”换一种说法:。文中用反问句的好处是。(3)父亲的这段话写出了父亲()品质。(多选)A.自以为是B.忠于革命C.关心家庭D.不畏牺牲E.为革命献身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我的“自白”书陈然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我不需要什么自白,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1)“高贵的头”指的是。“魔鬼的宫殿”指的是。(2)从“放声大笑”中体会到陈然的英雄气魄。(3)标题中“自白书”上的引号表示,“自白书”在诗中的实际含义是。(4)请再写出两句表达视死如归、凛然正气的诗。(注明作者)思维创新大拓展10.假如你来到李大钊烈士墓碑前,你想说些什么?参考答案:
1.军阀抽屉长靴瞅见魔鬼绞刑执行残暴2.刺耳锐利漆黑粗暴严肃凶狠3.严格严厉严峻严肃剧烈强烈猛烈4.无边无际不三不四一心一意气势汹汹小心翼翼得意扬扬5.(1)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他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解析:这是改成转述句的训练。首先要明白句子的意思,然后将说话的内容进行改变,注意标点符号的改变,还要注意内容的改变,要保证句子意思不变。(2)不论我做么说,他总是坐在那儿,总是一言不发。6.(1)镇定自若(2)没戴眼镜乱蓬蓬;平静;慈祥7.A8.(1)坚定只能(2)我不能离开。表达了李大钊坚强不屈,对待革命无比的忠诚。(3)BDE9.(1)崇高的革命气节国民党的统治(2)活泼乐观(3)不是真的自白书,是嘲笑的信。讽刺国民党的通知腐朽,共产主义必定胜利。(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10,李大钊,你为了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你虽然牺牲了,但是你的共产主义在人民群众中遍地开花,你是了不起的英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是你的真实写照。解析:这是口语交际的训练,是对李大钊说出感人肺腑的心里话。首先要明白李大钊为革命作出的杰出贡献,其次,梳理语言,表达对李大钊的崇敬之情。注意在表述时恰当运用名人名言,会更富有感染力。
课题12.为人民服务
课型讲读课文
授课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革、彻、迁”等10个生字。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你知道的事例,说说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4.初步了解议论文的表达方式。5.概括课文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论述中心思想的思路。背诵第2、4自然段。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你知道的事例,说说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的各个层次是如何围绕课文中心展开论述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重要词语。2.讨论课文围绕主要观点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播放一些各行各业劳动图片【出示课件1】,请同学们欣赏。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进入课题前,先来看一些照片,看看他们都在干什么,想想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为了谁?生:好。师:(观看完图片后)看了这些这些图片,他们那样子做到底是为了谁?说说理由。生:他们那样做是为了人民。为了人民能够更加幸福地生活。师:对,为人民服务。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为了人民,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有的甚至连生命都可以牺牲。他们都是最让人感动的人。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新课第12课《为人民服务》。(板书:为人民服务)
以图片导入,创设出那些默默为人民服务的人默默奉献的氛围,学生初步感受情感,激发学习兴趣。新课教学(
)分钟二、简介作者,写作背景。【出示课件3、4】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笔名子任。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1893年12月26日生于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就读于长沙湖南第一师范,即开始革命活动,接受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历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等职。平生于政务、军旅之暇,喜爱诗词、书法,用功尤勤,造诣甚深。《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3.人物介绍【出示课件5】张思德:1915年出生于四川省贫苦农民家庭。1933年加入红军。中共中央警备团战士。1935年,他跟随红军退出根据地,开始长征,负过伤。1937年10月,张思德加入了共产党,是一个忠实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1944年,张思德接受上级的烧炭工作。
9月5日带领4个战士到安塞县烧炭。中午时分,窑洞突然塌方,张思德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则被砸埋在窑里牺牲。时年29岁。三、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3.检查学习效果,随机指导。(1)【出示课件6】读词语:鸿鼎旺炊剥削兴旺解放哀思炊事员死得其所精兵简政重于泰山轻于鸿毛(出示:这里重点演示了“鼎”字的书写,运用白板里的笔画书写,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掌握正确的笔顺。理解“鼎”的意思,用“鼎”可以组哪些词语,随机出示“一言九鼎、鼎鼎大名、三足鼎立”等词。让学生不仅掌握其形、并且通过组词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四、再读感知,理清结构。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出示课件7】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2.指名说一说段落意思。学生阅读后讨论完成预设:【出示课件8】第一方面:我党及人民军队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第二方面:讲了人的死有两种不同意义;(教师点拨第2自然段,并进行朗读指导,尝试背诵第2自然段)第三方面:讲为人民服务要坚持好的,改正错的;第四方面:讲为人民服务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点拨并朗读文段)第五方面:讲开追悼会的目的。3、教师小结。(学生回答:死的意义、不怕批评、团结互助)
了解作者及写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可以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爱写字、主动理解词语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和理解词语的方法,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张思德为人名服务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理结构的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六、课堂总结,布置背诵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本的生字生词,初步了解了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课文围绕中心所写的几方面内容。2、尝试背诵第2、4自然段。
第2、4自然段,让学生积累优美的语句,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爱好。课堂作业新设计一、组词语
益()采()掉()哀()炊()意()彩()悼()衰()吹()
二、搭配要恰当遵守看到提高战胜改正改进工作缺点制度成绩困难勇气
()—()()—()()—()()—()()—()()—()
三、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2.()你说得对,我们()改正。
3.()你认为自己的看法正确,()应该坚持到底。
4.王鹏()接受了大家的批评,()改正了错误。答案:利益、意义;采摘、彩色;丢掉、悼念;悲哀、衰败;炊事班、吹泡泡遵守—制度看到—勇气提高—成绩战胜—困难改正—缺点改进—工作因为.......所以;.只要.....就..;..既然.....就..:;...不仅.......还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2.通过为人民服务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学生可以正确树立生死观。3.初步了解议论文的表达方式。教具准备
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检查背诵情况。2.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会了本课的生词,解决了不理解的词语,也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课文围绕中心写了几方面的意思。
检查背诵环节的设计,既是为了与上节课做好衔接,又是让学生回忆课文,激发情感,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新课教学(
)分钟学习课文,完成习题。1.自由读第1自然段,结合这一自然段中的词语说说什么是为人民服务?2.【出示课件9】我们这个队伍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出示这两句话后,让学生读一读,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从画横线的词语中能体会出什么?请同学们谈一谈。【出示课件10】“完全”说明我们这个队伍是百分之百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则说明了我们这个队伍无论在什么时候,做什么工作,时刻都想着人民。这句话揭示了党和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和标准,党和军队与人民群众有着密切关系。(板书:宗旨)3.学习第2自然段,可让学生先自己读一读第2自然段段,画一画有哪些句子不理解,然后提出不懂的问题。4.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从课文中画出有关语句。预设:学生的问题可能集中在这两句话上:(1)【出示课件11-1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有价值、有意义,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无价值,无意义,比“鸿毛”还轻。学生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可再让学生说说什么人的死比泰山还重?使学生深入领会为人民服务的含义。(板书:死的意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出示张思德同志的见解:张思德同志1933年参加革命,经过长征,负过伤,是一个忠实地为人民利益服务的共产党员。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张思德同志牢记革命队伍的宗旨,活着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死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体现了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因为他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虽然一生中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的死却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所以说“比泰山还重”。学生领会了这两个难句的意思,教师可让学生带着体会到的感情再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5、学习第3自然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这几句话。(1)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教师提问:这段话共有几句?每句说的是什么?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出示课件19】为人民服务,要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无论是自己的同志,亲密的朋友,还是平日相处时有矛盾的人、反对过自己的人,这些人的批评都要听得过去。只要是正确的批评和意见,我们就要接受,就要改正,就要照办。这就表明了衡量是与非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要符合人民的利益,对人民有好处。(2)学生还可能画出这句话: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学生提出这句话,教师可启发学生结合对上面几句话的理解来体会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讲的是:人民的利益是衡量对错的标准。要使我们的队伍兴旺起来,就必须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好的,坚持对人民有益的,改正错的,改正对人民无益的。6.学生理解了这几个难句,教师可再组织学生自读课文,进一步深刻体会文章的含义,同时为后面的背诵奠定基础。7.自己读课文第4自然段,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或不懂的句子,然后在小组中说说你对重点句的理解,最后再把不懂的句子画出来,小组里的几个同学共同讨论,互相补充。集体讨论:(1)请学生读自己画出的重点句,再谈谈自己的理解。(2)把小组讨论后理解仍有困难的句子提出来集体讨论。①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指的是当时的陕甘宁边区和华北、华中、华南等抗日根据地。当时这些根据地的人口总和是九千一百万。这句话是说,还要扩大抗日革命根据地,才能取得全民族,全中国的解放。可见,当时为人民服务的共同目标就是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民族。②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这句话是说,革命斗争,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要遇到艰难困苦。但是,我们为了人民利益,为了民族解放,就不能怕困难,要看到成绩和光明,要树立信心,鼓足勇气。③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的。因此,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目标。8.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要开追悼会?开追悼会为了怀念死者,怀念那些曾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做过贡献的人,同时开追悼会也能使人民更加团结,使整个民族团结起来。三、回归整体,小结全文。1.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本文通过悼念张思德,讲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谈一谈,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字词理解句子。结合相关资料,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师点拨引导分析课文中难以理解的句子,在传授方法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在朗读中加深感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成员之间查漏补缺,互帮互助,有助于共同提高。理解句子时,查阅相关资料,学会通过查阅资料帮助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1)本文属于议论文。文章在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思想论述时,注重摆事实,讲道理,条理清楚。本文的语句在逻辑上结构严谨。(2)读背摘抄,积累内化1、朗读全文,练习背诵第2、4自然段。2、课文中有不少警句,可作为我们生活的座右铭。选择感受深刻的句子,抄写下来。总结全文,并再次强调“议论文”的概念,背诵课文和警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板书内容
宗旨:为人民服务死的意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课堂作业新设计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并改过来。 1.《为人民服务》一文着重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论点逐层展开的。()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此句是毛泽东讲的。() 3.“精兵简政”是我党采纳了司马迁提出的意见。()
二、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上文学家叫做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而死,就比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去死,就比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固:或: (2)句子的意思是: (3)“泰山”比喻:;“鸿毛”用来比喻: (4)说张思德同志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是因为我还知道、(谁)的死比泰山还重。(5)这段话采用了、、表达方法。答案:√××司马迁、人民利益、泰山、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鸿毛本来、有的人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泰山:山东泰安的泰山,比喻伟大;鸿毛:也是鸟的羽毛,比喻渺小他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李大钊、雷锋引用、举例子、对比教学反思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警备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全文阐述了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文章围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中心,进行了两个方面的论述。学生对课文的背景了解过少,而且这是学生初次接触议论文,文中没有华丽的辞藻,更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对学生来说,是无趣的,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只有激发学生“我想学”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是起引导的作用,与其枯燥地讲解,不如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研读。于是,我确定的目标是让学生有明确目的地读书!那么学这课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背诵课文!这是一篇议论文,学生必须理解了课文内容才能轻松背课文。早自习的时候我让学生预习课文,让学生尝试背诵。上课的时候,我问学生:“你们会背了吗?”孩子们面面相觑,面露难色。然后我说:“同学们,别紧张也别害怕,为什么不能容易地背诵出来呢?因为同学们还没理解。在今天的两堂课里,我将引导你们理解课文内容,并保证只要你们认真听讲,努力思考,两堂课下来,个个都能流利地背诵课文!”这时,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备课素材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史记》作者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原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屈]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菙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书中用这句话赞扬张思德是为人民服务而牺牲,其死重于泰山,进而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战士要向张思德学习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1.圈出错别字,并在括号里改正。清于鸿毛()
千均一发()
大明鼎鼎()
死的其所()寄托衰思()
兴汪发达()
无掬无束()
重与泰山()2.查字典,填空。“鼎”字共(
)画,用部首查字法查(
)部,用音序查字法查(
),音节(
)第6画的笔画名称是(
)。“鼎”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大;②正当,正在。在“鼎鼎大名”中应选第()种,在“鼎盛”中应选第()种。请再写出含“鼎”的成语(至少三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巴音郭楞年货运从业资格证
- 2025年池州货车上岗证理论模拟考试题库
- 2024年度医院陪护人员雇佣合同3篇
- 2025废料买卖交易合同
- 2024年信用卡借款条款3篇
- 2024年度金融投资生意合作合同协议3篇
- 2025建设工程施工承包合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工承包合同
- 2024年二次抵押借款房产合同3篇
- 2024年标准型吊车买卖合同
- 烟草企业烟草浸泡液水质维护条例
- 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说明书
- 《纸质文物修复与保护》课件-03纸质文物病害类型
- 就业指南针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2024年合肥百姓公共服务云平台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急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个案护理
- 专业美容院设计装修
- 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复习课件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 护理组长经验分享
- 事业单位面试题-人际关系类
- Linux配置与管理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防失智老人走失试理论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