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6狼牙山五壮士(课件)_第1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6狼牙山五壮士(课件)_第2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6狼牙山五壮士(课件)_第3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6狼牙山五壮士(课件)_第4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6狼牙山五壮士(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导入狼牙山位于河北易县,山上有一座纪念塔,塔上有聂荣臻将军缅怀五位抗日壮士的题词:“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为了人民的安危,为了国家的解放,五位英雄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吞山河的壮歌。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战火纷飞的年代,去感受五壮士那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吧!狼牙山五壮士六年级上册﹒人教版6第一课时走近作者沈重(1915—1986),原名沈大经,浙江吴兴县人。战地记者,中共党员。1939年到晋察冀边区,先后担任晋察冀通讯社科长、特派员等职。抗战中作为《晋察冀日报》特派记者,主要在冀西游击区参加部队和地方的军事活动,因此,他的通讯报告作品大多是武装斗争的题材。1941年冀西山区的秋季反“扫荡”战斗中,沈重深入前线采写了一系列战场手记,本文就是其中一篇。狼牙山和五壮士“狼牙山”在现在的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南部,因其奇峰罗列,地势险峻,状若狼牙而得名。“五壮士”指的是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主力一团七连的五位战士,即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这五位英雄为掩护群众和连队主力转移,把敌人引上绝路,最后英勇跳崖,为壮烈的抗日战争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课文链接晋察冀地区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地区总称,包括山西省、河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晋察冀地区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根据地和后勤给养地。1941年秋,日军向晋察冀根据地狼牙山地区大举进犯,进行了残酷的“铁壁合围”。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奉命抗击,经过一个多月的英勇奋战,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的任务交给了六班的五位战士。五位战士把上千名敌人引到狼牙山顶峰,奋勇杀敌,最后纵身跳下绝壁。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被山崖上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写作背景字词学习寇副榴弹fùkòudànliúguànlūnxuánqí抡贯棋悬沸屈屹悦涧雹jiànfèiyìbáoqūyuè书写指导寇“宀”盖下;“元”两横不宜长,竖弯钩长伸。下部被包围的部分不是“支”,部件上面的横左边不出头。结构:上下结构部首:宀书写指导:笔画:11画kòu贯上部的“毌”要略向左倾斜,横稍长。“毌”里面是一竖,书写时不要写成上下两点。结构:上下结构部首:贝书写指导:笔画:8画guàn词语表日寇奋战险要手榴弹全神贯注悬崖斩钉截铁热血沸腾攀登居高临下山涧粉身碎骨雹子屹立眺望喜悦壮烈豪迈不屈惊天动地绷(绷着脸)(绷带)běngbēng例:护士绷(běng)着脸用绷(bēng)带给他包扎伤口。寇(敌寇)冠(冠军)贯(一贯)惯(习惯)副(副手)幅(一幅)榴(石榴)溜(溜走)雹(冰雹)雷(打雷)悬(悬挂)息(休息)【沉着】镇静;不慌不忙。【全神贯注】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贯注:精神、精力集中。【斩钉截铁】比喻说话、办事果断坚决,明快利落。【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居:站在,处于。临:面对。【粉身碎骨】身体被碎成粉末。指丧失生命。也指为某种目的而献身。【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造句: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造句:站在长城上眺望,我仿佛能看到一幅幅悲壮的历史画面。【昂首挺胸】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造句:小战士毫不畏惧,昂首挺胸地走向敌人。【坚强不屈】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惊天动地】形容声音洪亮。也形容(斗争等)声势浩大、(事业等)意义或影响极大。本文指五位战士英勇跳崖时嘹亮的口号响彻天宇。【气壮山河】形容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进犯——沉着——崎岖——依托——屹立——眺望——全神贯注——斩钉截铁——坚强不屈——惊天动地——侵犯镇静蜿蜒遥望依靠耸立聚精会神直截了当坚贞不屈震天撼地崎岖——掩护——沉着——坠落——喜悦——豪迈——全神贯注——斩钉截铁——昂首挺胸——惊天动地——惊慌平坦犹豫不决悲伤胆怯心不在焉暴露上升垂头丧气风平浪静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哪几部分内容?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整体感知写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写六班五名战士为了拖住敌人,诱敌上山,勇敢地与敌人进行战斗。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全文共9个自然段,按照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可分为五个部分:第四部分(第4~5自然段):第五部分(第6~9自然段):写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并在顶峰英勇歼敌。写五壮士弹尽粮绝,最后英勇壮烈地跳下深谷。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写五名战士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把敌人引上峰顶绝路。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事情发展顺序请尝试抓文中的关键词句来提炼信息,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具体描写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句子,并圈出句中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语,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品读课文痛击敌人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抓住人物的特点,感受人物形象。人物表现形象特点班长马宝玉“沉着”“指挥”沉稳、果敢副班长葛振林“大吼一声”“满腔怒火”英勇无畏老战士宋学义“抡一个圈战斗经验丰富小战士胡德林、胡福才“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战斗作风我的发现:上述句子具体描写了每位壮士痛击敌人的情形。这种对个体的聚焦,我们称为场面描写中的“点”。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读下面这两句话,说说你的发现。这是从整体上描写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情形,也就是场面描写中的“面”。总结:第2自然段运用了什么写法来展现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场面?有什么好处?这一自然段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既关注了人物群体,又写了每一位战士的不同作战特点、风格。这种写法让我们感受到五壮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也感受到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抗日英雄个体和群体的形象。1941年,日军为将华北地区变成其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兵站基地,加紧对各抗日根据地的分割、蚕食和扫荡。8月中旬,日军及伪军共7万余人,在飞行团配合下,采取铁壁合围、分区扫荡、辗转抉剔等战术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之北岳区、平西区(今北京西部)实行毁灭性大扫荡(号称“百万大战”),企图以优势兵力摧毁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中心区——山区根据地,歼灭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主力。资料袋抢劫百姓家禽的日军士兵满载抢劫物资的日军部队日军纵火焚烧村庄惨遭日寇杀害的百姓残暴的日寇所到之处,鸡犬不留,烧杀淫掠惨无人道!请带着五壮士对敌人的满腔仇恨,再读下面的句子。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五壮士英勇杀敌的结果:有效地为群众和连队转移争取了时间。正因为日寇无恶不作,所以五壮士对日寇恨之入骨,狠狠痛击,因此——狼牙山五壮士六年级上册﹒人教版6第二课时默读课文,你从哪里感受到了五壮士的英雄气概?批画相关句子,和同学交流。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面对生与死的抉择,班长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战士们是怎么做的?一条另一条引上绝路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棋盘陀斩钉截铁走坚决果断、毫不犹豫战士们与班长的想法一致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紧跟热血沸腾内心状态动作战士们与班长的想法一致,体现了战士们对班长所做决定的认同,以及舍生取义的决心。写出了五壮士在上山途中英勇杀敌的情景。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顶峰歼敌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写出了班长马宝玉当机立断,身手敏捷,有勇有谋;也写出了他的果敢勇毅和对敌人的强烈仇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比喻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得非常密集,非常迅猛,非常有力。这句话体现了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既表达五壮士对敌人的痛恨,又体现五壮士的英勇。叽里呱啦:拟声词,形容大声说话的声音。在本文中指敌人鬼哭狼嚎的叫声。类似的拟声词还有:叮叮当当、噼里啪啦、稀里哗啦、叽里咕噜等。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写出了马宝玉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和誓死杀敌的决心。动作描写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跳下悬崖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写出了五位壮士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胜利的喜悦表现了五位壮士为能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而感到欣慰、自豪的感情。神态描写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五位战士跳崖时的无畏与悲壮。中国共产党万岁!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壮士”的“壮语”——高呼口号,视死如归。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这声音”指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它充分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这两句话充分赞扬了中国人民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我的发现:“跳下悬崖”这部分也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先描摹了狼牙山五壮士的群像图——“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之后通过对班长马宝玉的语言和动作描写,重点表现了他勇于牺牲的精神,这属于对个体形象的刻画;最后,“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又一次对战士们作了群像的描摹。这样的写法,有点有面,强化了描写的层次感,突出了五壮士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思考为什么课文前半部分将五人称作“战士”,而后半部分中,把五位战士称作“壮士”?前半部分叙述的是五位战士完成上级交给的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的任务,这是每个战士的职责,所以他们被称为“战士”;而后半部分中,在完成任务后,他们本可以撤退,但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却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将敌人引到棋盘陀上,这需要非凡的勇气和深切的爱国之心,所以被称为“壮士”。称呼的变化蕴含着作者的赞美和颂扬之情。层次梳理本文主要描写了八路军某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连队主力及群众的撤退转移,在完成拖住敌人的任务后,为了不让敌人追上部队,毅然决定放弃回到主力部队的机会,将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棋盘陀继续痛击敌人,最后壮烈跳崖,英勇牺牲。表现了五壮士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精神。主旨概括写作方法——点面结合【课文回放】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写法总结【技巧点拨】这段话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画线的部分是对战士的整体描写,是“面”;没有画线的部分是对班长马宝玉的个体描写,是“点”。点面结合,全面而重点突出地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表现了他们对侵略者的仇恨、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点面结合点面结合,即“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牛刀小试】你见过早高峰挤公交的场面吗?试着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描述一下吧。示例:早上八点半,215路公交车站点已经聚集了三十多个人。车来了,人们像潮水一般涌上前去。一位胖大嫂落在了后面,只见她两手不停地扒拉,很快就凭借体重的优势挤到了前头。一对年轻的情侣,男的把女的推在前边,一个往前挤,一个在后边推,姑娘好不容易塞进去了,车门却关上了,汽车开走了。男的在下边冲姑娘招着手,姑娘被挤得脸贴在玻璃上,小巧的鼻子压成了一个平面。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再讲讲这个故事。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参考答案:课后习题朗读指导:本文的朗读基调是激昂、悲壮的,要充分表达出对五壮士英雄壮举的高度颂扬。第1自然段以叙述性语气为主。第2、4、5自然段要读出五壮士对敌人的恨,其中描绘五壮士动作和神态的词语要重读。第3自然段要读出班长的坚决果断和其他战士的激动与自豪。第6~9自然段要读出五壮士对敌人的蔑视,以及胜利完成任务后的喜悦与激动,读出五壮士高呼口号的壮烈豪迈。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体会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在课文中画出类似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通过马宝玉说话时“斩钉截铁”的语气和他简洁而坚定的语言“走!”,可以感受到作为班长的他在生死抉择面前那种坚决果断,毫不犹豫。“热血沸腾”体现了战士们对于班长所作决定的认同,以及舍生取义的决心。参考答案:“抢前一步”“夺过”表现了班长马宝玉的当机立断,身手敏捷,有勇有谋;从“猛地举起”“砸”可以感受到他的果敢勇毅和对敌人的强烈仇恨,这也体现了五位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参考答案:课文第2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结合相关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参考答案:“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这句话关注了人物群体,从整体描写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情形,是“面”的描写。“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表现了班长马宝玉的沉着冷静;“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表现了葛振林对敌人的痛恨之情;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胡德林和胡福才“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通过动作和神态展现了他们的英雄气概。这是“点”的描写。这种点面结合的写法,既让我们感受到五壮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能感受到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抗日英雄群体和个体的形象。为了纪念五位壮士,易县人民政府在棋盘陀主峰顶修建了纪念塔,面对着纪念塔,你想说些什么?课后作业五壮士跳崖后,被树枝挂住的葛振林与另一位幸存者宋学义先后往主力部队撤退的棋盘坨大庙方向爬去。在一个叫双鞍岭的地方遇到攀崖而上的余药夫,余得知他们是八路军,当即护送他俩到达大庙。余药夫的援助使两位劫后余生的壮士终于转危为安。综合拓展表现爱国精神的诗词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狼牙山五壮士6六年级上册﹒人教版互动小课堂抗日英雄狼牙山五壮士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文中既有对五壮士群体形象的描写,也有对个人的细致刻画,让我们回顾全文,找出其中的精彩片段。下面这两段中哪些句子描摹了狼牙山五壮士的群像图,哪些句子属于对个体形象的刻画?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