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案课程:舞蹈审美与鉴赏教师:王瑶性质:本科必修课单位:团委学时:4学生:学期:教材:大学美育教务处制教案序号:1授课时间第1-2周授课学时4教学内容舞蹈审美与鉴赏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既有舞蹈理论的阐释,又有舞蹈形态的生动呈现和具体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舞蹈的审美理想和情趣。通过艺术、自然、社会人生诸种形态的审美教育以及潜移默化的方式,增长舞蹈文化知识,提升审美修养和素养,从而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康完整的人格。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解字说“舞”“蹈”。2.舞蹈起源说对当下艺术创作的影响。难点:汉族传统舞蹈与西方古典舞蹈的形态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1启发式教学2.多媒体教学思考题与参考书思考题:1.你如何理解“舞”“蹈”二字?2.通过《秦俑魂》《黄土黄》《仙女》三个经典舞蹈作品赏析,选择一个作品,谈谈你的体会。参考书:1.曾繁仁《美育十五讲》2.田培培《舞蹈与形体训练》,人民音乐出版社2015年版。3.冯双白、茅慧《中国舞蹈史及作品赏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4.吕艺生《舞蹈学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5.于平《中外舞蹈思想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6.袁禾《中国舞蹈意象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年版7.李泽厚《美育四讲》,广西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课后小结《舞蹈审美与鉴赏》这门课将通过海量精美的典籍,劲道细微的解读,带你感受舞蹈艺术的魅力,开启“舞蹈的萌动”、“中西方舞蹈比较”、“精品舞蹈典读”等多扇艺术之窗,引领学生在历史文化长河中寻觅舞蹈艺术的本源与内涵;在世界地图上领略各国、各民族舞蹈的多姿多彩;在交错时空里体味跨国界舞蹈差异的深厚底蕴;在博观经典宝库中赏识舞蹈艺术的光辉精华;在实践体验中提升肢体形态的艺术气质。走进课堂、走进舞蹈艺术!希望同学们在课程的学习中,通过舞蹈实践、舞蹈鉴赏、舞蹈评论等多种途径,了解中国传统舞蹈的文化背景、表现方式和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讲授内容与课堂组织第一节舞蹈的萌动——解字说“舞”“蹈”解字说“舞”舞蹈艺术从历史一路走来并不孤独,它伴随着文化的研习、社会的发展,以及相关艺术门类的共同辅佐,一路走到今天,它暗含了非常丰富的内在要素。这一节从文字的角度来解析,舞蹈跟文字有什么样的发展关系。从甲骨文的“舞”,到金文的“舞”以及“舞”字通“巫”字所蕴含的文化含义,可以看到舞蹈的舞的历史变迁的脉络,从简单一直走到今天,我们看到的舞蹈的舞字如此的丰富,如此的蕴含了舞蹈艺术本体的内在力量。通过分析书法作品的“舞”字与不同舞种的内在联系,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到当今世界艺术和艺术之间是没有界限的,书法艺术跟舞蹈艺术都可以如此的关联,比如说像诗歌、像美术,音乐就更不用说了,它跟舞蹈之间的关联性就更加的密切了。所以这一讲我们从汉字文化的舞蹈的舞字衍生出来对舞蹈发展的一种认知。解字说“蹈”上一讲可以看到舞蹈的舞字的丰富性和乐趣性。这一讲主要说舞蹈的蹈字跟舞蹈艺术之间有什么样的有意思的关联。咏歌之不足顾才舞之足之蹈之也,只有舞之足之蹈之了以后,情绪的表达才是最淋漓尽致的。通过对“蹈”字的分析和联想,由此希望可以给学生一些联想,启发学生对“舞”“蹈”两个字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设计。希望同学们通过这堂课的讲解能够领悟舞蹈并不孤独,舞蹈不是独立的存在的,它是跟许多的艺术都关联在一起,综合呈现出来的。通过对芭蕾舞《天鹅湖》中《四小天鹅》舞段的赏析,来分析西方舞蹈特别强调脚下的艺术表达。比如说大河之舞,也是上身没有动作,是用脚下的舞步来传递情感的,所以在西方舞蹈艺术当中是特别能够凸显足底下或者足的艺术价值的。通过对中国古典汉唐舞蹈《踏歌》舞段的赏析,来分析中国舞蹈的语汇当中,虽然也强调上身的动作,但是脚下的节律性也是非常关键的。比如说在中国古代乐舞文化当中,踏地为节表现方式一直贯穿在乐舞的文化当中,在这个动态当中形成了许多的人文的要素,而这个人文的要素主要是表现了东方舞蹈文化,它对精神层面、对大地的喜爱或者是对大地的亲近。“蹈”字通“稻”字,东方文化是一个崇尚农耕文化的民族,在这样的一个文化形态当中,人们亲近大地、尊重大地,对土地的情感是非常深厚的,所以在舞蹈过程当中,比如说丰收了节庆了,或者是在宫殿里面给达官贵人去进行表演的时候,除了水袖和上身的姿态之外,脚下的踏地为节的动律,体现出来了,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的情怀。本节通过一些视频更加能够感觉到舞蹈的蹈字,所暗含的人文的、社会的和审美的舞蹈文化要素。第二节舞蹈起源的学说舞蹈的六种起源说任何艺术门类,当我们想真正了解它的本质的时候,一定要知道它的学术层面上是怎么来评定它的,在舞蹈领域当中,有几个重要学说是可以帮助我们去认知舞蹈艺术的。六种舞蹈起源学说:劳动说、宗教说、游戏说、模仿说、性爱说、情感说。劳动说:劳动动作的规律性、反复性、定势性,奠定舞蹈的动作基础。宗教说:通过舞蹈这种直接的生命形式,与神、图腾信仰进行对话与沟通。游戏说:舞蹈是人类为放松身心、发泄过剩精力时游戏的产物。模仿说:人类模仿动作、植物、劳作等形态,形成舞蹈动作。性爱说:舞蹈一词既是舞也指爱,以舞蹈的形式记录人类的繁衍生息。情感说:情动于中,而形于外,通过舞蹈语言进行情感表达与交流。这些学说源于历史学家、民俗学家以及文化学者对舞蹈艺术成长历史过程的分析。本节主要通过对六种舞蹈起源说的具体分析,了解舞蹈的本质,了解舞蹈内在的文化含义。二、舞蹈起源说与当下艺术创作1.劳动说与当下艺术创作在之前的讲授中,我们梳理了舞蹈的六种起源学说。本节从中选取两种起源说分析与当下的舞蹈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现在看到的艺术作品的艺术魅力的源泉在哪里。从两幅图片分析入手,一副图片是生活中的农民进城的状态,一副是舞蹈作品《进城》的剧照。从人物、服装、造型、主题、动作等方面的分析,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原则。舞蹈作品《进城》的赏析,它高度凝练了这些农民工兄弟们他们在刚走进大都市,之后的那样一种心情、心境、心态,以及发现许多原来没有见过的事务的时候那种情感的表达。通过对主题动作的分析——走路,来诠释这一类人群的特点并进行艺术创作,使舞蹈表现的淋漓尽致。舞蹈作品《中国妈妈》的赏析,从拉井绳这样的劳动动作汲取出来的舞蹈创作动机元素,把它艺术化处理,去呈现中国女性那种劳动中的淳朴和质朴,那份善良的内心世界,都是通过这样的一个很自然的生活劳动场景的动作进行演化传递出来的。通过两个实例,使学生感受到劳动不仅仅产生于古代,今天的舞蹈艺术仍然充满了劳动的情趣。2.宗教说与当下艺术创作少数民族地区有很多图腾崇拜,这个里面包含了他们对审美的需求和理解以及对于生活环境的认知和感悟。著名舞蹈家杨丽萍老师的代表作《雀之灵》,它通过孔雀这样的一种形象,去追寻一种万物有灵的图腾崇拜,而不单单是傣族民间舞蹈。印度古典舞蹈婆罗多舞是印度最具代表性的古典舞之一,它是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地区的舞蹈,它表现了南方庙宇的神奴故事。婆罗多是舞蹈创始人的名字,手语和眼神象征了神的外形,跺踏的节奏寓意着神的力量,这个舞蹈配合音乐、说唱等综合的表达方式,来传递在南方庙宇当中的神奴他们的故事和历史。第三节中西舞蹈的异趣一、从舞鞋说起通过两幅图片对比,左边的是舞台化的秧歌,右边的是芭蕾,中国的秧歌和西方的芭蕾有什么不同?可能是芭蕾舞演员的腿比较修长,跳秧歌的演员腰要更婀娜,可能是芭蕾舞整体感觉是向上的,而秧歌的感觉向下。舞蹈服饰上,秧歌的服饰是俗的,芭蕾的纱裙是雅的。但导致二者区别如此之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背后的文化差异。从舞鞋的差别看出中西方舞蹈的审美差异。芭蕾舞鞋第一次出现是在《仙女》这部作品中,编导菲利普塔里奥尼希望在作品中呈现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所以首次运用芭蕾舞鞋来表现这种轻盈、飘逸的审美取向。《仙女》是芭蕾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作。芭蕾舞的这种审美传统,要从芭蕾舞的历史谈起。芭蕾最开始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当时的贵族十分喜欢纵情享乐,举办各种大型宴会和活动,最出名的是1489年的一个贵族举办的席间芭蕾,由男女贵族们自己表演歌舞。法国和意大利贵族之间经常联姻,席间芭蕾随即传入法国,并在法国发扬光大。到了路易十四时期,宫廷芭蕾就更加发扬光大,他不仅自己跳还让他的宠臣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皇家舞蹈学院,使芭蕾舞从贵族们的游戏走向职业。当然,在芭蕾舞的审美取向中,贵族们给它留下了遗产,并与骑士文化、浪漫主义诗歌结合使芭蕾舞剧出现了一种追寻缥缈的彼岸世界,又带着感伤意味的唯美主义倾向。讲完了芭蕾舞鞋,现在讲一下中国舞鞋。左边图片上是中国汉族民间舞、戏曲中的寸子,自宋、元以后由于礼教越来越严格,加上缠足对女性的体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于是产生了“反串”这一艺术手法。那“反串”的男人如何模仿女性的体态呢?于是就有了寸子。在这样的鞋子上,重心就会不稳,身体就会自然模仿女性婀娜多姿的体态。“三道湾”的现象在中国的汉族舞蹈里面屡见不鲜,比较典型的是安徽花鼓灯、山东胶州秧歌和东北秧歌。二、“圆流周转”与“开绷直立”路易十四命宠臣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所皇家芭蕾舞学院,并制定了一套严格的规则,这个规则就是“开绷直立”,还有芭蕾舞中重要的手位和脚位。在这样的规则下,芭蕾舞的基本美学原则就被奠定了,而这种美学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对“数的和谐”之美的追求。右边的图片是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其实是一副解剖学的笔记,芭蕾舞对人体美的要求跟这幅图片所展示出来的人体黄金比例是一样的。芭蕾舞演员无论从先天要求,到后天的训练,都要按照“开绷直立”的规则进行。包括在芭蕾舞剧中的队形,舞台的调度,都是严禁的几何形状,这就是古典芭蕾的审美品位。中国舞蹈讲解“三道弯”的体态,这又体现出怎样的审美观呢?总体来说就是,圆流周转。跟芭蕾舞相比,汉族的舞蹈比较喜欢曲线,尤其是流动中的曲线。在圆流周转的舞蹈当中,中国舞蹈是重意而忘形的,在曲线的流动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意象。从汉代墓葬中出土的舞俑,可以看到,汉代时期,中国舞蹈就已经追求一种“曲”的美感;再到中唐时期的敦煌壁画和唐代的唐三彩舞俑,中国舞蹈把对“圆曲”的追求发展得更为丰富多彩。由舞鞋入手,从形态讲到审美再从审美讲到文化,对比中西舞蹈的异趣,是希望同学们通过舞蹈感受到不同的文化,不同民族的个性和审美。如果大家感受到阳春白雪是一种美,有其文化底蕴,那么下里巴人也因为其生命的张力是另一种美,同样有深厚的文化渊源。本节课程的讲授,最大愿望在于让大家对无论中西,无论族群不同文化下的美都能怀着尊重与敬意,愿意了解、愿意体会其中的韵味。第四节经典舞蹈作品赏析中国古典舞作品赏析《秦俑魂》中国古典舞经典作品秦俑魂。这部作品由陈维亚编导黄豆豆表演,音乐选自绛州大鼓,服装由韩春启设计在1997年第5届桃李杯舞蹈比赛的时候第1次亮相,并且获得了大奖。这部作品以中国古代历史文本为题材,通过中国古典舞的身体语言和动作形态,塑造了一位骁勇善战的古代将军形象。舞蹈从表演风格来讲,这部作品属于中国古典舞。古典舞的存在需要有两个要求,第一他要是长期流传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舞蹈。第二,它要具有鲜明的风格特色和自成体系的审美规范。中国古典舞它的产生有它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社会条件,就中国古典舞的现实存在来看,它并不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留下来的舞蹈,某种程度上说它是当代舞蹈家们的创造,但是它又与中国的历史文化保持着血脉联系,从内容到形式都力图去体现中国的传统精神、哲学思想和美学追求。从作品的内容、主题、动作、形式、精神追求具体分析,将中国古代哲学的精神追求,体现于舞蹈身体韵律和动作路线轨迹,对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对立统一、流动和谐的一种身体外化。在中国古典舞身韵中,则体现为欲左先右,欲前先后,这种反面启动的运动规律,以及平圆立圆八字圆这样不断变化的运动轨迹,秦俑魂这部作品对这些运动规律和运动轨迹的运用的淋漓尽致。通过作品分析能够看到秦俑魂这部作品从选材主题到舞蹈动作的呈现,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血脉的联系,这部作品的成功正是由于它从形式到内容,很好的诠释了中国的古典精神。中国民间舞作品赏析《黄土黄》中国民间舞作品黄土黄。这部作品由著名编导张继钢编创,荣获了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奖。在唢呐的伴奏下,大幕缓缓拉开,天幕上隐隐若现出一片干涸的土地,一群青年男女面朝黄土背朝天,以生命的力量敲响身前的胸鼓,彰显出一种势不可挡的群体力量。在民间,舞蹈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们的思想观念、情感体验、空间观、生活观都通过舞蹈来传达。民间舞蹈的舞台创作应该把握住民间舞蹈的基本属性,将民间的真情实感以艺术化的方式呈现于舞台,使其得到升华。这部作品的成功就在于它把握住了民间的根,真切表达了民间的情。从题材上来看,这部作品选取的是生活题材,以黄土地为表现对象,土地是以农耕经济为主的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需求,人们对土地的依恋、对土地的情感是从血液里流淌出来的。作为以农耕经济为主的中国民间文化来说,土地是其根性元素之一,作者以黄土地为创作题材,给作品奠定了一个坚实的文化基础。其次从主题来看,这部作品表现了人们对土地的依赖、眷恋、狂热之情,以狂欢式的身体语言展现出了在这片土地上的生命的力量。人们深深热爱着脚下的土地,为它挥洒汗水,也因他喜泣而泣。编导通过舞蹈把人们对土地的深情实感表达得淋漓尽致,通过身体韵律深刻的阐释了有一把黄土就饿不死人的民间情节,从而彰显了生生不息、奋起向上的民族精神。芭蕾舞剧作品赏析《仙女》芭蕾自文艺复兴时期诞生,刚开始并不像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今天被我们认为的这些芭蕾的标志,足尖鞋、白纱裙的形象,全部来自于今天就要讲的这部作品仙女。这部作品首演于1832年3月12日,在巴黎大剧院,编导是菲利浦塔里奥尼,主演是玛丽亚塔里奥尼。这部作品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青年农民詹姆斯总是梦见一位穿着白纱的仙女,并且深深的爱上了她。在詹姆斯结婚仪式上,仙女从天而降,詹姆斯不顾众人的阻拦,丢下了正在举行仪式的未婚妻,跟随仙女来到了森林。为了把仙女长久的留在人间,詹姆斯听信了巫婆的蛊惑,把一条带有毒的纱巾披在了仙女的身上,将仙女的翅膀摘掉。此时的仙女没有了翅膀,同时也失去了生命。詹姆斯悔恨不已,而在此时传来了他的未婚妻和别人结婚的消息。最终詹姆斯昏倒在舞台。这部作品的创作在芭蕾史上有着特别的意义。首先这部作品第一次将芭蕾的足尖技术应用于人物的塑造,确立了芭蕾舞中女子足尖的技术。第二,他开启了芭蕾的白纱裙时代,使得这一形象成为浪漫主义时期乃至整个古典芭蕾的典型形象。第三,这部作品奠定了芭蕾轻盈飘逸的风格特点,并且将芭蕾推向了人们最热爱、最热衷的艺术行业中。介绍:“舞”字从甲骨文的写法发展到金文,再到简体字,可以看到舞蹈的历史变迁脉络,从中体味背后深层文化内涵。结合舞蹈作品《天鹅湖》中的《四小天鹅》舞段,分析西方舞蹈艺术中脚下动作的艺术价值;结合舞蹈作品《踏歌》,分析中国舞脚下节律在舞蹈中的意义以及“蹈”通“稻”的深层文化含义。说明:本节主要通过对六种舞蹈起源说进行详细具体的分析,了解舞蹈本质。放映当代舞蹈艺术作品,体现舞蹈起源说与当下艺术创作的关系。提问:对比两幅图片(舞台化的秧歌和西方芭蕾舞)有什么感受?提问:通过赏析《秦俑魂》、《黄土黄》、《仙女》,选择其中一个作品谈感受。下课啦,咱们来听个小故事吧: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活动过程:
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
主持人口述谜语:
“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
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主持人问:“谁知道这是什么?”生答:“水!”
一生戴上水的头饰上场说:“我就是同学们猜到的水。听大家说,我的用处可大了,是真的吗?”
主持人:我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水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有多重要吗?”齐答:“知道。”
甲:如果没有水,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
小熊说:我们动物可喜欢你了,没有水我们会死掉的。
花说:我们花草树木更喜欢和你做朋友,没有水,我们早就枯死了,就不能为美化环境做贡献了。
主持人:下面请听快板《水的用处真叫大》
竹板一敲来说话,水的用处真叫大;
洗衣服,洗碗筷,洗脸洗手又洗脚,
煮饭洗菜又沏茶,生活处处离不开它。
栽小树,种庄稼,农民伯伯把它夸;
鱼儿河马大对虾,日日夜夜不离它;
采煤发电要靠它,京城美化更要它。
主持人:同学们,听完了这个快板,你们说水的用处大不大?
甲说:看了他们的快板表演,我知道日常生活种离不了水。
乙说:看了表演后,我知道水对庄稼、植物是非常重要的。
丙说:我还知道水对美化城市起很大作用。
2.主持人:水有这么多用处,你们该怎样做呢?
(1)(生):我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
(2)(生):我以前把水壶剩的水随便就到掉很不对,以后我一定把喝剩下的水倒在盆里洗手用。
(3)(生):前几天,我看到了学校电视里转播的“水日谈水”的节目,很受教育,同学们看得可认真了,知道了我们北京是个缺水城市,我们再不能浪费水了。
(4)(生):我要用洗脚水冲厕所。
3.主持人:大家谈得都很好,下面谁想出题考考大家,答对了请给点掌声。
(1)(生):小明让爸爸刷车时把水龙头开小点,请回答对不对。
(2)(生):小兰告诉奶奶把洗菜水别到掉,留冲厕所用。
(3)一生跑上说:主持人请把手机借我用用好吗?我想现在就给姥姥打个电话,告诉她做饭时别把淘米水到掉了,用它冲厕所或浇花用。(电话内容略写)
(4)一生说:主持人我们想给大家表演一个小品行吗?
主持人:可以,大家欢迎!请看小品《这又不是我家的》
大概意思是:学校男厕所便池堵了,水龙头又大开,水流满地。学生甲乙丙三人分别上厕所,看见后又皱眉又骂,但都没有关水管,嘴里还念念有词,又说:“反正不是我家的。”
旁白:“那又是谁家的呢?”
主持人:看完这个小品,你们有什么想法吗?谁愿意给大家说说?
甲:刚才三个同学太自私了,公家的水也是大家的,流掉了多可惜,应该把水龙头关上。
乙:上次我去厕所看见水龙头没关就主动关上了。
主持人:我们给他鼓鼓掌,今后你们发现水龙头没关会怎样做呢?
齐:主动关好。
小记者:同学们,你们好!我想打扰一下,听说你们正在开班会,我想采访一下,行吗?
主持人:可以。
小记者:这位同学,你好!通过参加今天的班会你有什么想法,请谈谈好吗?
答:我要做节水的主人,不浪费一滴水。
小记者:请这位同学谈谈好吗?
答:今天参加班会我知道了节约每一滴水要从我们每个人做起。我想把每个厕所都贴上“节约用水”的字条,这样就可以提醒同学们节约用水了。
小记者:你们谈得很好,我的收获也很大。我还有新任务先走了,同学们再见!
水跑上来说:同学们,今天我很高兴,我“水伯伯”今天很开心,你们知道了有了我就有了生命的源泉,请你们今后一定节约用水呀!让人类和动物、植物共存,迎接美好的明天!
主持人:你们还有发言的吗?
答:有。
生:我代表人们谢谢你,水伯伯,节约用水就等于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动物:小熊上场说:我代表动物家族谢谢你了,我们也会保护你的!
花草树木跑上场说:我们也不会忘记你的贡献!
水伯伯:(手舞足蹈地跳起了舞蹈)……同学们的笑声不断。
主持人:水伯伯,您这是干什么呢?
水伯伯:因为我太高兴了,今后还请你们多关照我呀!
主持人:水伯伯,请放心,今后我们一定会做得更好!再见!
4.主持人:大家欢迎老师讲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召开的班会非常生动,非常有意义。水是生命之源,无比珍贵,愿同学们能加倍珍惜它,做到节约一滴水,造福子孙后代。
5.主持人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6.活动效果:
此次活动使学生明白了节约用水的道理,浪费水的现象减少了,宣传节约用水的人增多了,人人争做节水小标兵
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活动过程:
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
主持人口述谜语:
“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
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主持人问:“谁知道这是什么?”生答:“水!”
一生戴上水的头饰上场说:“我就是同学们猜到的水。听大家说,我的用处可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