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知识梳理-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_第1页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知识梳理-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_第2页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知识梳理-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_第3页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知识梳理-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_第4页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知识梳理-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课正确运用判断5.1判断的概述课时重难点:1.判断的基本特征及分类。一、判断及基本特征1.使用判断的原因:我们认识事物,必然会对事物作出判定,或者肯定它们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或者否定它们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在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认识活动中,就使用了判断。2.判断的含义: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3.判断的基本特征(1)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①具有某种属性或关系-肯定;②不具有某种属性或关系-否定。(2)判断有真假之分:①符合实际-真;②不符合实际-假。4.判断的来源和检验标准:社会实践(1)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2)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3)有断定就会有真假,判断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5.注意(1)哲学认识论是从主客体关系角度研究判断的真假。(2)形式逻辑研究判断只是从形式上研究其真假特征,以及判断之间在形式上的真假关系。二、判断的表达与类型1.判断的表达形式:语句(1)判断与语句的关系: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2)语句作判断时应注意①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一般来说,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不直接表达判断。②根据语境确定判断的含义:对于含义不明确的语句,我们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例:你算什么东西(疑问)你怎么这么笨(生气)你算什么东西(骂人)你怎么这么笨(开玩笑)2.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1)判断都要用语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达判断。一般地讲,疑问句只是提出一种疑问,并没有对事物情况作出断定。祈使句是提出愿望或请求,也没有对事物情况作出断定。感叹句是一种抒发情感的语句,一般没有对事物情况作断定。由此可见,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一般不直接表达判断。例: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2)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例: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没有一个人是不死的。人早晚是要死的。难道有人不死吗?(3)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例:①罪犯在火车上②他走了3.判断的类型: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可以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1)简单判断:①含义: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②分类:性质判断(直言判断)和关系判断。例:他是中学校长简单判断的性质判断张华认识雷锋简单判断的关系判断(2)复合判断:①含义: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②分类: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复合判断的联言判断小王明天或者在家休息,或者外出旅游。复合判断的选言判断如果某个数不能被2整除,它就不是偶数。复合判断的假言判断5.2正确运用简单判断课时重难点:1.性质判断的构成及分类;2.对称关系和传递关系的具体分类。一、正确运用性质判断1.性质判断的必要性认识事物,要判断它们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就是要对事物的性质作出“有”(是)或“没有”(不是)的判定。需要运用性质判断。2.性质判断的含义: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又称为直言判断。例:所有玫瑰花都是带刺的(具有带刺的性质)有的天鹅不是白色的(不具有白色的性质)3.性质判断的结构: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组成。(1)主项(S):表示断定对象;(2)谓项(P):表示断定对象性质;(3)量项:表示主项被断定范围(所有、一切、有些、这个);(4)联项:起着联结主项和谓项的作用(有、是或无、不是)。4.性质判断的种类(1)标准一:依据判断的质,即判断所用的断定方式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性质判断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①肯定判断:是断定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例: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中国防控疫情必会取得圆满成功②否定判断:是断定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例:真理不是主观自生的(2)标准二:从判断的量,即以判断所断定的对象的范围,性质判断分为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和单称判断。(3)标准三:从质与量的结合上划分,性质判断有六种基本的判断形式(1)全称肯定判断是断定一类对象的全部都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2)全称否定判断是断定一类对象的全部都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3)特称肯定判断是断定某类对象中至少有一个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4)特称否定判断是断定某类对象中至少有一个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5)单称肯定判断断定某一个别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6)单称否定判断断定某一个别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5.准确运用性质判断应注意的问题(1)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例:所有的人都认同。(缺谓项);通过学习进步很快。(缺主项)(2)避免主、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反映事物状况,易造成误解。例:实习生是我们进入工作的第一阶段(3)准确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质”和“量”都准确无误。例:所有的人都是马克思主义者(4)误用多重否定例:没有谁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国家不安定。二、正确运用关系判断1.关系判断的必要性:事物除具有某些性质外,还与其他事物有多种关系。认识事物既要认识事物的性质,也要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2.关系判断的含义: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例:3大于2(大于关系)小刘和老张是同乡(同乡关系)3.关系判断的构成: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量项构成。(1)关系者项:表示关系承担者,按出现顺序称第一、第二…不同关系者项,谁在前、谁在后,会影响关系判断的性质。(2)关系项:表示关系者之间关系。(3)量项:表示关系者项范围。4.关系判断的种类:根据“关系的性质”可分为:对称性关系和传递性关系。(1)对称关系:对称关系、反对称关系、非对称关系。①对称关系:如果一对象对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对这一对象还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对称关系(常见词语:朋友、同学、对立、相等、相同等)例:甲与乙是同学乙与甲也肯定是同学②反对称关系:如果一对象对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对这一对象不再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反对称关系。(常见词语:大于、晚于、多于、高于、侵略、剥削等)例:甲比乙大三岁乙肯定不比甲大三岁③非对称关系:如果一对象对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对这一对象在有的情况下具有那种关系、在有的情况下不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非对称关系。(常见词语:认识、尊重、重视、喜欢、信任、帮助等)例:甲认识乙乙不一定认识甲(2)传递关系①传递关系:如果一对象对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对第三对象也具有那种关系,该对象与第三对象之间还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传递关系。(常见词语:比……长【大、小、多、少、重、轻】、小于、大于、在……之前、在……之后、早于、晚于、相等、平行、包含。是全同关系)例:长江比黄河长,而黄河比黑龙江长,因而,长江比黑龙江长。②反传递关系:如果该对象与第三个对象不再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被成为反传递关系。(常见词语:父亲、母亲、祖父、祖母、儿子、孙子。是矛盾关系)例:甲是乙的母亲,乙是丙的母亲,则不可能甲是丙的母亲。③非传递关系:如果该对象与第三个对象在有的情况下具有那种关系,在有的情况下不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非传递关系(偶传递关系)。(常见词语:喜欢、赞同、信任、朋友、同事、同学。是交叉关系,反对关系)例:甲喜欢乙,乙喜欢丙,不能断定甲一定喜欢丙。 5.弄清不同对象之间关系的意义(1)认识事物,只有既弄清楚对象的性质,又了解对象之间的关系,才能对对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2)社会生活中,弄清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对我们认清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明确自己的职责,更好地履行应尽的义务、维护合法的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5.3正确运用复合判断课时重难点:1.复合判断的具体种类;2.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一、复合判断及种类1.必要性:认识对象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仅仅依靠简单判断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对象的情况。这就需要运用复合判断。2.含义:复合判断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3.组成:复合判断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①组成复合判断的判断,称为支判断。②联结支判断的词项叫作联结词。4.种类: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二、正确运用联言判断1.含义: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2.结构及常用表述3.联言判断的真假判断: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项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也就是说,他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相符合。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那么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联言判断真值表:结论全真则真,一假则假。4.意义: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5.注意:(1)联言支必须同真。(2)注意联言支之间的意义联系和先后次序。例:孔子是春秋时代人,并且光沿直线传播。小明获得了运动会的田径比赛一等奖,并且参加了趣味运动会。(3)选用恰当的联结项。例:他虽然满头银发,而且精神矍铄。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1.必要性:人们在对象情况不能作出确切的断定时,就要估计他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或是这样,或是那样。2.含义: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可能情况的判断。3.结构及常用表述4.分类:依据选言判断对选言支之间关系的断定情况,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5.选言判断的真假值(1)相容选言一真即真全假则假(2)不相容选言有且只有一真为真同真同假皆为假6.注意(1)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例:老张要么是诗人,要么是画家。②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了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穷尽选言支)例:某国领导人在讲话中说:“世界各国,不支持销毁核武器,就是想发展核武器。7.正确运用的意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可能的情况,而且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1含义:假言判断/条件判断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2.结构及常用表述3.分类: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4.假言判断的真假(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因为有前必有后,无前未必无后,所以只有当前件真后件假时,该判断是假,其余为真例:如果明天下雨,我就不去。(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因为有前未必有后无前必无后,所以只有当前件假后件真,该判断为假,其余为真 例:只有陈某去过作案现场,他才是本案作案人(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前件真后件必真,前件假后件必假例:当且仅当被告人犯罪的证据充分确实,则可认定该被告人有罪5.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