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帝后哀册为啥在沈阳_第1页
辽代帝后哀册为啥在沈阳_第2页
辽代帝后哀册为啥在沈阳_第3页
辽代帝后哀册为啥在沈阳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博物馆收藏了出土于辽庆陵的十五方厚重的石刻哀册辽代帝后哀册为啥在沈阳?来源:辽沈晚报2017年12月11日很多人不知道谁是辽道宗,但一定知道《天龙八部》中乔峰的结拜兄弟耶律洪基。其实,辽道宗就是耶律洪基,历史上真有其人。今天要讲的这件文物就与他有关。这便是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帝后哀册。所谓哀册是指古代帝王死后,将遣葬日举行“遣奠”时所读的最后一篇祭文刻于册上,埋入陵中,称为哀册。这些哀册均为汉白玉材质,呈方形,体大厚重,重达1.5吨。哀册上书刻汉文、契丹文,刻功刚健遒劲,工整含蓄,堪称辽代书法精品。辽道宗皇帝汉文和契丹文哀册,通过两种文字的对比,为研究历史、文化、书法艺术,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乔峰”的结拜兄弟历史上确有其人耶律洪基和乔峰都是《天龙八部》中的人物,其中耶律洪基是大辽的皇帝,乔峰是被汉人抚养长大的契丹人。乔峰的父亲萧远山原来是契丹人贵族,所以乔峰也叫萧峰。小说中,大辽皇帝耶律洪基对乔峰被驱逐出丐帮非常生气,并对乔峰许下承诺,一定帮助乔峰夺回丐帮帮主的位置。后来乔峰成为大辽的高官,耶律洪基一心一意想攻打南宋,两人之间产生了隔阂。乔峰为了两个国家之间的和平,无奈牺牲自己。乔峰死后,耶律洪基还一直记着他对乔峰许下的承诺。现实中的辽道宗耶律洪基在位46年,为人昏庸,忠奸莫辨,迷于酒色。但他喜好汉文化,多作诗赋。1101年,道宗去世,终年70岁。辽道宗十分亲宋,并不像金庸小说写的那样侵略大宋。耶律洪基是辽国的第八位皇帝,其祖父为辽圣宗耶律隆绪,其父为辽兴宗耶律宗真,祖孙三人分别坐了50年、25年和46年的皇帝宝座,加起来长达120多年之久,占了辽代的一半还多。耶律洪基在政治上的昏庸表现之一便是任用奸佞。耶律洪基即位后,先后信用权奸耶律重元,耶律乙辛等,致使统治集团内部争斗趋于激烈。清宁九年(1063年)七月,耶律重元假称有病,想诱使耶律洪基于出猎时顺路去探望他,然后与儿子耶律涅鲁古乘机刺杀耶律洪基而夺位。宫人耶律良发觉此阴谋,由皇太后转告耶律洪基,耶律洪基却不信。耶律良让辽道宗征召耶律涅鲁古,如果耶律涅鲁古不肯前来,就可推断此事千真万确。耶律洪基听从了他的话,派使者征召耶律涅鲁古。使者到了耶律涅鲁古门前,耶律涅鲁古想杀他,扣留其于帐下。使者用佩刀割破帐幕逃出,赶赴行宫将实际情形奏报耶律洪基。耶律洪基这才相信,于是派兵平定了叛乱。纵观耶律洪基的一生,他其实是一个十分向慕宋朝的皇帝,他本人是宋仁宗的忠实粉丝,对宋仁宗赵祯无比崇拜。他当太子时,有一次曾化装成辽国出使的随从混进大宋都城。他以为此事人不知鬼不觉,其实宋朝安插在辽国的细作早就将情报反馈到宋仁宗那里。仁宗接见辽国来使的最后环节,笑嘻嘻地下殿,将耶律洪基从人群中隆重请出,拉着他的手游览大宋禁宫,最后语重心长地劝勉他说:"朕与汝一家也,异日惟盟好是念,唯生灵是爱。”搞得耶律洪基又感动又惭愧。1063年,宋仁宗去世,告哀使节将噩耗传递到辽国时,耶律洪基拉着宋朝使臣的手痛哭:"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不只耶律洪基哭,当时许多辽人也哭了。最感人的是,耶律洪基曾以白金数百两,铸成一个佛像,并在佛像后背刻下一行文字:"愿后世生中国”。帝后哀册里记录了什么辽庆陵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大阪镇北70公里,白塔子乡北面的大兴安岭中,古称庆云山。《辽史•地理志》载:辽代第六位皇帝圣宗耶律隆绪驻跸庆云山时说,他死后应当埋葬于此。此后,辽代三代皇帝均葬于此:圣宗耶律隆绪及后妃的墓葬为永庆陵”;第七位皇帝兴宗耶律宗真及后妃的墓葬为“永兴陵”;第八位皇帝道宗耶律洪基及后妃的墓葬为"永福陵”。三陵各相距约0.5公里。所以,"辽庆陵”又是三帝陵的统称。辽圣宗耶律隆绪是辽国第六位皇帝,也是辽国在位最长的皇帝。他12岁(982年)即位,改元统和。萧太后执政期间进行改革,使辽国更加强盛。1009年圣宗亲政后,辽国进入鼎盛。他晚年崇信佛教,使辽国开始走下坡路。辽太平十一年(1031年)六月驾崩,终年61岁。辽兴宗耶律宗真(1016-1055),辽国第七位皇帝,圣宗长子。在位时,国库充裕,但兴宗一朝却朝政松弛,兴宗连年征战,多次征伐西夏,与西夏进行了两次贺兰山之战,逼迫宋朝多交纳岁币,但在政治上趋于保守,国内矛盾逐渐尖锐,辽兴宗还崇信佛教。辽重熙二十四年(1055年)八月,辽兴宗驾崩,时年40岁。此外还有几位皇后,如宣懿皇后萧观音(1040〜1075),为辽代女作家。相貌出众,娇艳动人,个性内向纤柔,很有才华,诗词、书法、音律都很精通。她弹得一手好琵琶,称为当时第一。太康初年(1075年11月)遭耶律乙辛等人诬陷被道宗赐死。庆陵出土遗物多已散失,仅存部分石刻哀册。庆陵三陵出土哀册15方,为石质,哀册下为仰斗式,上为覆斗式,共分为册盖、册石两部分,呈墓志形,其中册盖8石、册石7石,盖、册皆用汉白玉所造,呈正方形,边长130厘米左右,厚约30厘米,每石重约1.5吨。其中汉文哀册有圣宗、仁德皇后、钦爱皇后、道宗、宣懿皇后的各一合,仁懿皇后哀册

仅存篆盖。哀册分别镌刻契丹、汉两种文字,每方近2000字,其中4方用契丹文书写,被确认为失传多时的契丹民族文字,对研究契丹小字极有价值。碑身宽大雄伟,刻功刚健遒丽,工整含蓄,堪称辽代书法精品。在哀册册盖与册石侧面,还有采用线雕手法做出的精美生动的纹饰,册盖四角或雕有双龙、或刻镌牡丹。周边则线刻端庄,飘逸的兽首、人身十二生肖,整个哀册丰富多彩。永庆陵的3方哀册还填补了辽圣宗和两个皇后在历史上记载的不足。这些契丹小字哀册,是发现最早的契丹小字资料,首次证实了契丹文的存在,为研究辽代的历史、文化及开展契丹字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堪称稀世之宝。其中道宗宣懿皇后哀册(汉文和契丹文书写)是国家一级甲等文物。契丹文字是契丹贵族建国后陆续创制出的文字,分为大、小字两种,大字早于小字,直至金代章宗明昌二年(1191年),契丹文字被废除停用。辽庆陵"哀册”中的契丹文册盖,以小篆玉箸体居多;册石以楷体书刻,略带汉字行草风格。汉文仅存篆盖。哀册分别镌刻契丹、汉两种文字,每方近2000字,其中4方用契丹文书写,被确认为失传多时的契丹民族文字,对研究契丹小字极有价值。碑身宽大雄伟,刻功刚健遒丽,工整含蓄,堪称辽代书法精品。在哀册册盖与册石侧面,还有采用线雕手法做出的精美生动的纹饰,册盖四角或雕有双龙、或刻镌牡丹。周边则线刻端庄,飘逸的兽首、人身十二生肖,整个哀册丰富多彩。永庆陵的3方哀册还填补了辽圣宗和两个皇后在历史上记载的不足。这些契丹小字哀册,是发现最早的契丹小字资料,首次证实了契丹文的存在,为研究辽代的历史、文化及开展契丹字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堪称稀世之宝。其中道宗宣懿皇后哀册(汉文和契丹文书写)是国家一级甲等文物。契丹文字是契丹贵族建国后陆续创制出的文字,分为大、小字两种,大字早于小字,直至金代章宗明昌二年(1191年),契丹文字被废除停用。辽庆陵"哀册”中的契丹文册盖,以小篆玉箸体居多;册石以楷体书刻,略带汉字行草风格。汉文"哀册”则以小篆体镌盖,楷书体镌册石,书体雄劲,凿Hr;片4::-J-1亶秘遍魅疆揣卦卜『案L套单『+仁ir/n滴'■F4甘z*w君£孙景折一址ndiMr学%华器对土管tt>w€lt+HlvA»n*friF4-**害t'MllF仆衣"侦M-K-FhMXTM:lm&alM邮亡井近*平也丸或#+%〜我*11|,由左也«!<*?少恿AJIM-1鼻G*l?耳氏+FfeGeft-刻精工,不同于一般的辽代墓志铭。两合契辽道宗皇帝、皇后契丹文、汉文哀册并盖及拓片 丹文“哀册”共有契丹文字1758个,如此众多的契丹文字,为研究辽代的历史、文化,以及对契丹文字研究,均提供了可贵的实物资料。帝后哀册辗转来到沈阳1912年以前,人们并不知道庆云山一带为辽代帝王陵寝。1913年,当时的林西县县长率人在林东一带勘查垦地,读到陵寝碑文时,才知道此地为辽代圣宗陵寝。1921年,庆陵一带遭遇了百年未遇特大干旱。距庆陵以西30公里的五十家子村,农民们饥饿难耐。这时,一个地主说:要想活命,就得挖出庆陵里的宝贝换粮吃。大家饿急了,顾不了许多,便蜂拥而上,开挖庆陵。当年,庆陵归属内蒙古巴林右旗管辖。巴林右旗王府巡逻马队,发现了农民挖掘庆陵后,立即向巴林右旗王爷报告。然而,五十家子村归属林西县管辖,巴林右旗王爷奈何不得五十家子村的农民,只能向林西县政府提出抗议,要求严办这些挖掘庆陵的农民。农民挖掘皇陵,事态非同小可。林西县知事立即行动,一方面向热河省政府禀报;一方面责成警察局捉拿要犯,追缴文物。地主见大事不妙,连夜溜回老家。挖掘庆陵的农民们,悉数被押到林西县大牢;文物全部收缴。庆陵被盗披露之后,引起了林西县大营子天主教堂的一名传教士的注意。1922年6月,在他人帮助下,他依次进入庆陵的三座皇陵,抄录了地宫内所有'哀册”的原文。看着这些酷似汉字、又绝非汉字的奇怪文字,传教士牟里当时便意识到这应该是失传已久的契丹文字。他在阴森冰冷的地宫内,连续工作了10天,终于将契丹文“哀册”全部抄录完毕。考察结束后,牟里将抄录的契丹小字"哀册”加以考释,于1923年在北京法国天主教会主办的《加多利克公报》第118号上发表,披露了辽代庆陵契丹文"哀册”发现的经过。顿时,"辽代契丹文字重见天日”的消息不胫而走,立即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巨大轰动。1926年,在热河省境内,奉系军阀击败了冯玉祥的国民军,顺势占领了热河全境。汤玉麟被任命为热河省主席。听说林西县存有一批收缴的庆陵被盗文物,他便派儿子前去收缴,并萌生了盗掘庆陵的念头。1930年的一天,庆陵突然开来许多军队,在庆陵附近安营扎寨、设置警戒线,不许任何人靠近,据说要在这一带进行军事演习。可是,令当地百姓大惑不解的是,军人们非但不训练、不演习,反而整天扛着锹镐,在山上到处乱挖。这便是汤玉麟儿子汤佐荣率领的陆军36师官兵。为防止走漏消息,汤佐荣事先对庆陵陵区进行了严密封锁管制。汤佐荣亲率工兵营,用炸药炸开了三座皇陵地宫门,挖开了皇陵长达百余米的墓道。可是,盗挖皇陵的结局却使汤佐荣大失所望:历经多次盗掘,致使皇陵内珍宝大量流失,只剩下沉重得难以挪动的帝后"哀册”以及木结构仿宫殿梓宫建筑。汤佐荣动用了几十头黄牛牵引,将十几方总重达几十吨的'哀册”,用滚杠拖了出来,将这些皇陵宫殿梓宫木料、"哀册”,装了6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