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篇)_第1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篇)_第2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篇)_第3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篇)_第4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篇)

二班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经受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掌控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约的单位换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阅历,初步进展空间观念。

2、能依据情境选择长度单位,能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进展估测意识。

3、通过查找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强对分米和毫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练习。

教学重点:

通过测量活动,体验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

教学难点:

用分米、毫米表示物体的长度,进行简约的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师生沟通,复习旧知。

1、猜想老师的身高。

师:经过一个学期的共同学习,我们已经是老伙伴了。现在,谁知道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大胆地猜一猜吧!

同学猜想。

师:我来告知大家,我的身高是1米64厘米。

(猜想老师的身高是我细心设计的与同学的课前沟通,不仅能创设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拉近老师和同学之间的距离,而且同学在表述时会自然而然的用到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的知识,为下面的学习与探究进行铺垫。)

2、回忆米和厘米

师:老师的身高,用到了两个长度单位,是哪两个?(米和厘米)谁还记得米用哪个字母来表示?厘米呢?你们能用手比比一米有多长吗?那一厘米有多长呢?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同学说说,用手比一比。

(由于本课需要在具有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探究,所以我在介绍过自己的身高后,实时复习两个长度单位,开展“说”字母的表现形式,比长度大约有多长,想两者之间的关系,三个连贯的小活动,既避开同学在下一环节操作中的生疏感,又能调动同学的学习心情。)

二、操作感知,探究新知

1、测量吸管的长度。

师:(出示吸管)小伙伴们都有一根吸管,拿起来看一看,想一想,估量一下。吸管大约有多长吗?

同学说说,并说明理由。

师:我们估量的精确吗?用尺子仔细的量一量。

同学量一量,说说结果。

(吸管是老师自制的学具,它们是统一长度单位10厘米。这是由于在备课时。我认为教材设计的第一次“让同学估测10厘米长的铅笔”不够现实,于是用自制的吸管代替。这样便于课堂操作,省去了一些不须要的麻烦,更有效的节省了课堂学习时间。课程改革试验提倡的一个观点就是充分发挥老师的作用,要制造性的运用教材。老师既是教材的运用者,更是教材的制造者,把教材看作是促进同学进展的一个工具,依据同学的实际状况,老师完全可以对教材进行再制造。)

2、认识“分米”

师:老师告知你们:吸管的长度是10厘米,也可以说是1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可以写成1dm。在你们的尺子上找出1分米长的一段,用手比一比。同学用手比一比。

师:请你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大约有多长。你比得精确吗?可以把吸管放上去比比看,认真看看并记住1分米有多长。闭上眼睛能想象出1分米大约有多长吗?想出来了再睁开眼睛用手势比给同桌看一看,相互用尺子量一量,看谁比得更精确。

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请小伙伴用眼睛认真地找一找吧!看看自己的身体上、学习用品,也可以想想一些教室里的物品和家里的物品。

(由于长度单位的认识、长度空间观念的建立,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所以在认识“1分米大约有多长”的活动中,要给同学充分的活动时间,援助同学建立1分米长度的空间观念。第一步,我先让同学估测吸管大约有多长,再用工具精确测量,培育同学的估测意识,初步感知1分米。第二步借助尺子、吸管用手势反复比出1分米的长短,建立1分米长度的观念。第三步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加深对1分米长度的认识。)

3、探究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师:刚才,大家找到了那么多生活中大约是1分米的物品,那你能在米尺上找到1分米吗?找一找,米尺上从哪儿到哪儿是1分米?2分米从哪儿到哪儿?5分米呢?

指名指一指。

师:想一想,分米和米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请你们四人小组在一起争论争论。

小组争论,全班沟通。

(通过指一指米尺上的1分米、2分米、5分米从哪儿到哪儿,使同学进一步体会到长度单位分米。

在找的活动中同学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从0—10是1分米,从30—40厘米是1分米,从15到25厘米也是1分米,不仅是数感的培育,更为同学制造了开放式探究学习的方式)

4、认识毫米

师:刚才,大家吸管测量得特别仔细,现在请你们拿出一根较短的铅笔,用尺子量量铅笔有多长?

同学量一量,汇报。

师:刚才大家量的铅笔的长度有的是整厘米数,有的是几厘米多几小格,有的是几厘米少几小格,请你们看一看尺子,认真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

同学数数,说说。

师:大家的看法不一样!老师把一厘米放大了,我们一块儿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多媒体课件展示动画,共同数出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师:1厘米中有10小格,谁知道每小格的长是多少?对每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1毫米可以写成1mm,谁能说说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现在,谁能再精确的说出你刚才测量的铅笔有多长?

同学说说。

师:1毫米大约有多长呢?拿出1分硬币,先看一看硬币的哪一部分长度大约是1毫米?用尺子量一量看,你看得对吗?对,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你能用手势比一比1毫米大约有多长吗?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一分硬币,(平放)把硬币当心地取出来,看一看,1毫米大约有多长!

(同学铅笔的长度是不同的,在同学动手测量发觉不肯定是整一数时,在内心能产生一种思考,需要用一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来表示,于是就自然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另外,同学有了“1分米”的知识作为基础,在认识毫米时,可以适当的缩短时间,使课堂节奏有松有驰。课改后,要求老师对每一节课的设计要有弹性,依据课堂进程,实时改变。由于可能有部分同学课前就知道一些毫米的知识,在介绍毫米时,要依据当时孩子们的状况实时调整,同学可以自己认识的事物老师不要越俎代雹。)

5、小游戏:“奇妙的手指”

师:刚才,同学们学得特别仔细,下面,我们做个小游戏,好吗?(好)请把学具轻轻向前推!游戏的名字是:奇妙的手指。留意听清要求:认真看老师的手指,先闭合,然后渐渐张开。假如你认为手指之间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1厘米、1分米,就实时喊停,看谁观测得最认真,估量得最精确。

老师手指闭合,同学估测,老师留意用工具检测同学估量得是否精确。

请同桌的两个同学相互玩游戏,留意用工具实时检验你估量的长度是否精确。

(当同学心情渐落到低潮时,老师要留意设置一个或多个情景活动,进一步调动同学,来形成一个新的学*。在认识了两个长度单位后,由于学具较多,同学又有爱动爱摸的天性,部分同学可能会产生一些浮躁的心情。让同学整理好学具,用动感的小游戏吸引同学的留意力,不仅能奇妙地调控课堂,更是对所学的长度单位的系统整理。)

三、回顾整理,沟通收获。

师:大家游戏玩得真快乐,下课以后,大家还可以继续玩!现在,留意看黑板,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同学汇报

四、实践应用,巩固反馈

1、判断。

师: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可以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下面,让我们判断,这些话说得对吗?

数学书厚约5毫米。一拃长约10分米。小红身高138厘米。课桌高约7厘米。1棵大树高5分米。跳绳长2毫米。

2、估一估,量一量。

除了判断别人的话是否正确,我们还可以测量自己喜爱的物品。

多媒体课件出示表格及要求。

选择自己喜爱的物品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同学动手量,全班沟通。

(数学来自生活,自然最终也要回到生活中去。在孩子们掌控了本节课的内容之后,我让他们选择自己喜爱的物品进行估量和测量,将数学知识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中。这样有利于孩子们进一步培育长度观念,而且也让孩子们对数学更加有爱好。)

二班级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整理和练习图形和变换,巩固平移和旋转的表象和钝角锐角的判别。

2、培育同学动手实践的技能。

3、培育同学合作沟通相互援助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画平移的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数平移距离

1、观测43页第一题,让同学说一说怎么样数平移的距离。

2、动手涂颜色。

3、让同学说说是怎么样找到那条船的。

二、画平移后的图形

1、先让同学给43页第二题的四个点标上记号。

2、问同学,图形移动3格上边的点移动几格?图形的大小还是保持原来的样子吗?

3、同学争论,该怎么样画平移后的图形。

4、同学汇报方法。

5、老师总结:先找好四个点移动后的位置,再把四个点连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平移后的图形。

6、同学自己动手完成第2题的两个要求。

7、独立完成44页第5题。

三、判断练习

1、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和旋转。

2、判断哪些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

四、动手操作

1.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完成45页的做一做。

五、动手完成剪一剪。

自学剪一剪,在全班展示作品。

延伸阅读

二班级数学下册《克的认识》学案

二班级数学下册《克的认识》学案

学习目标:

1.联系详细生活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克。

2.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等活动,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为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

3.了解克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质量单位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学习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克。

学习关键: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为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

学习过程:

一、自我检测:

同学们,你们和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一起买过东西吗?

出示课本主题图,超市中水果区域的情境,呈现价签上的钱数和500克等。

二、探究与沟通

自学课本第101页例1,完成下面各题。〔学法指导: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沟通争论,比一比哪一组回答的最精彩!〕

1.掂一掂1枚2分硬币,初步感受1克有多重。

2.2.用天平称1克黄豆,数一数有几颗?

3、说一说哪些物品比1克轻,哪些物品比1克重。

归纳总结: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作单位。

比较轻的物品常用称。

三、自我挑战:

1、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2、一包口香糖大约重3〔〕一个苹果大约重200〔〕

一包瓜子大约重100〔〕一袋盐大约重500〔〕

3、判断对错。

〔1〕小明身高130克。〔〕

〔2〕一个西瓜重3克。〔〕

〔3〕一个足球重450克。〔〕

4、下面的物品有多重,用哪个单位合适?圈一圈。

二数下册《克的认识》学案

300〔克、千克〕4〔克、千克〕450〔克、千克〕500〔克、千克〕

四、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学习了______,我的收获是_______。

五、教学反思

二班级数学下册教案3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二班级〔下册〕25页8题——26页14题

教学目的:

1、进一步掌控三、四位数大小的比较、估算等,使同学逐步形成万以内数的概念,掌控有关数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进展数感,第四册认数复习。

2、初步培育同学的发散思维技能,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育喜爱数学的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巩固三位数大小的比较、估算。

教学难点:

感悟数与数之间的联系

教具预备:

媒体课件

学具预备:

0——9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修改看法

创设情景,激发爱好。通过查找规律,进展同学数感采用小组争论全班沟通及独立思索相结合的方法,培育同学合作意识和独立思索技能。通过师生互动,结合游戏情景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让同学充分感觉生活离不开数学。联系过程中培育同学的身体技能和精确的语言表达技能

一、激趣导入

明明发觉0——9这些数字有许多的乐趣和知识,他想和大家一起共享他的乐趣,你有爱好吗?

明明乘坐火车,他发觉列车车厢的编号很奇怪,和平常的车厢编号不一样。媒体演示25页8题。

919

828

737

646

你能填上其他车厢的编号吗?

1〕小组争论找到规律

2)全班沟通汇报〔百位、个位分别为9、8、7、6,十位1、2、3、4,所以其它车厢的编号应当为:555、464,373〕

3)独立解答第二列火车的编号问题

4)小组沟通汇报判断正误

二、应用拓展25页9题

1,试一试:

明明用0、1、2、3、4、5、6、7、8、9、中任意取出三张卡片为一组,可以组成三位数,如:4、8、5可以组成845、854、548、584等等,学校数学教案《第四册认数复习》。你试试看,看谁组的多。

什么状况不能组成三位数?为什么?

1〕可以组成那些三位数?读出来

2〕同桌俩人的比一比,谁的大?为什么?说出理由

3〕百位不同,怎么比?百位相同怎么比?

2,看谁最接近26页10题

老师报数,请你用卡片摆出来每组2个数

398、497、306、402、482、395、404、313、400

1〕读数。

2〕你认为那些数和400最接近?

4〕请拿400卡片的同学来到讲台。谁接近400青走到前面来,说出理由。相互沟通。

3,请你当裁判26页11题

明明发觉运动场上也有数字。请同学们看田径场上的运动健儿们的编号

1〕你认为他们的竞赛结果是怎样的?

2〕根据编号排出名次。

3〕你能把他们的编号从大到小写下来吗?试试看

4〕汇报沟通

4,请你来当家26页12题生活中更离不开数学。明明家的电饭煲295元。妈妈说微波炉比电饭煲贵得多

1〕贵得多是什么意思?

2〕你认为微波炉可能是多少钱?

3〕300元够吗?为什么?说出理由

三、巩固深化

1,请你做评委媒体演示13题

争论:

1〕谁家的书多?谁家第二?谁家的书最少?

2〕明明家的书与其他三家比,可以怎么说?

2,看谁最聪慧26页14题

老师知道有一位同学家的书是212本,你知道是谁家吗?

1〕假如我要在计数器上表示212,该怎样表示?

2)要用几颗珠?为什么?

3〕你能用计数器表示其他的三位数吗?

同桌沟通

四、总结评价

同学们今日和小明一起探究了数字的奥妙,你有收获吗?你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设计:

数字乐园

多些少一些多的多少的多

教学反思

二班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案背景:

日常生活中,往往把动物头上凸出的部分或物体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称为角,如牛角、墙角??而数学里的角是一种平面图形。要防止两个概念的混淆,避开生活里的角干扰数学里角的概念的形成。为此,教材所联系的实物都是很薄的,它们的厚度不会引起留意,便于同学在实物的一个面上查找并指出角。

教学内容:

二班级下册第64—65页的例题以及第65—66页的“想想做做”第l—4题。教学目标:

1.使同学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别出角。

2.使同学通过观测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

3.使同学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加强动手操作的技能,进展空间观念,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重点: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外形,能制造性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制作角.教学难点:体验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探究多种角的大小比较方法.教学预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一些实物或图形。活动角的模型;制作角所需要的一些材料和工具〔纸假设干张、剪刀、扇子、钟面、毛线、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活动情境,引入新课。

1.老师出示孩子们猜图形图案

师:小伙伴们,你们喜爱做游戏吗?今日老师就和你们来玩一个猜图形的游戏。这个游戏的规章是:老师从袋里取出图形,但只露出这个图形的一小部分,请你猜猜这个图形可能是什么形?依次出示〔边猜边贴在黑板上〕这是什么图形呢?

生:长方形!

师:这个呢?

生:正方形!〔留意此处只出示含有角的图形,圆形等不参加争论〕

师:小伙伴们,再看看这是什么图形?这位同学你来回答。

生:这是三角形。

师:为什么叫三角形呢?

生:由于它有3个角。

师:你能上来指给小伙伴们看吗?〔同学上讲台指指出3个角。〕小伙伴们可以跟着一起数。她指的对吗?好,今日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伙伴——它就是刚才我们所认识图形当中的共同的组成部分——角!

3.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操作实践感知,自主建构。

〔一〕抽象角——观测感知,建立表象。

1.师:角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多啦,你能找出哪些物体上有角吗?找找看!〔出示课件,帮助同学找到剪刀上的角,钟面上时针与分针所组成的角,以及红领巾上面的角〕

2.师:假如我们把这些实物上的角搬下来,并画在纸上,就成了下面的图形。〔多媒体抽象出角〕师指出:像这样的一些图形,我们就把它叫做角。

3.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师:看到这么多角,小伙伴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摸一摸?这位同学你上来摸一摸。〔同学摸角的顶点和边并说出摸的感觉〕。师板书画出角。

师:同学们啊,通过认角我们发觉了角的一些共同点,谁能援助老师总结一下角的共同点是什么呢?对!同学们说的很好!角的共同点就是:都有一个点和两条直直的边。〔并出示课件〕要求同学们齐声朗读这一句话。顺势指出尖尖的顶部叫做角的“顶点”,从顶点引出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并板书。

4.找一找:在你的四周还见到过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

5.现在大家闭着眼睛想想角外形。

〔二〕判断比较,深化表象;

听说我们今日认识角,课堂上来了一些客人,都争着说自己是角呢,那它们究竟是不是角呢,请看大屏幕。插入小练习,以下图形是角的在〔〕里画笑脸,不是角的画哭脸。

1.同学判断思索,哪些是角,对于反例只要求同学用自己的话表达。

2.继续看,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三〕自主探究,动手画角;

1.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画一画角呢?这位同学你上来画。〔老师给出提示:先画顶点,后画边。伴伴同学画角的过程,老师点出画角的口诀: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后画边。并引导同学们熟记此口诀。点出角的各部分名称,老师再板书一次。

2.插入小练习:下面各图中有许多角,请同学们数一数有几个角。

〔四〕提供材料,操作内化;

1.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亲自做一个角?老师今日给同学们带来一些材料:小棒、皮筋、钉子板、吸管、彩条、圆片??请同学选择自己需要的材料自己做一个角,并指一指它的顶点和边在哪里,采纳小组合作的形式,看哪一组在相同的时间里做的多,做的好。

2.全班展示沟通:你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角,顶点和边在哪里。并鼓舞同学心灵手巧,想出了各种方法做出了不同的角。

3.提出疑问:这些角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引出角是有大有小的。

4.观测并引导同学思索:活动角有什么特点?如何把角变大变小?通过把角变大变小,思索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有

什么样的关系?

5.相互争论,得出结论:角的两边张开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边张开越小,角就越小。让同学举例在生活中有许多的实物的角也是利用活动角的特性制成的。

〔五〕比大小——自主探究,意义建构。

1.请同学们也用你的活动角转出一个自己喜爱的角,放在桌上,和同桌的小伙伴比一比,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同学活动,老师巡察。

师:哪一组来汇报?〔先选一组差异大的〕问:你们是怎么比较的?

〔再选一组差异小的〕问:这两个角哪个大,哪个小?老师也不知道了。怎么比呢?你们能帮帮老师吗?

生:把它们合在一起。

师:你们发觉了什么?

小结:我们可以把两个角重合在一起,看张口大的角就大,张口小的角就小。

2.多媒体出示四个钟面

师:看,四个钟面中时针和分针争辩起来了,他们都说自己形成的角大,小伙伴,你们觉得呢?指名同学口答。〔媒体放大显示〕

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3.剩下的这两个钟面上的角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你想怎样比较?动动脑筋,打开钟面作业纸,在小组里争论。

师巡察指导。

4.哪一组先来汇报你们讨论的结果?跟大家说说你们这组是怎样比较的。同学演示,老师用媒体演示。

5.你们觉得他的这种方法怎么样?有什么看法吗?再问:你们有什么不同的比较方法?

6.插入小练习:比较下面两个角的大小,大的画“√”。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爱的方法比较。同学独立完成,再沟通。

三、同学总结角的特征。

四、展示生活中的角。多媒体展学校里漂亮的角。

五、总结延伸

1.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能不能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学会这些知识的?

2.延伸:回家后向爸爸妈妈展示你今日所学到的本事,找诞生活中物体上的角,并指给他们看,好吗?

六、课外作业:

数学书第65—66页的“想想做做”第l—4题。并完成《随堂练习》后的相应内容。

七、板书设计:

认识角

角:一个顶点,两条边。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遵循了同学的认知规律。教学中,我先引导观测生活中物体上的角,再利用课件演示将物体上的角抽象为数学上的角,在同学头脑中建立角的表象,最末通过找角——搭角——做角——折角等一系列详细化活动,让同学在详细操作中,通过活动体验自主建构对角的特征的理解。这样教学,不仅激发了同学对未知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同时也着重了对同学创新技能的培育。〕

二班级数学下册教案5

【教学内容】

二班级下册第84—85页的例题以及“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来做角。

〔2〕技能目标: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

〔3〕情感目标:制造性运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一个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育同学的动手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外形,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体验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教学预备】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一些实物或图形。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回忆上学期我们认识的图形有哪些?今日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新伙伴,他的名字叫角,角喜爱和我们玩捉迷藏,这节课我们就把他找出来。〔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联系生活,感知探究

〔一〕感知角师:出例如题图,小明和小红他们在忙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他们在干什么?(做手工)手中和桌面上有哪些物体?

师:这些物体上有没有我们认识过的图形?(生说,师课件出现)

师:这些物体上不但有我们认识过的图形,还藏着我们的新伙伴——角

呢,想知道角的样子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物体的角藏在哪里?(课件出示剪刀、三角形纸片、闹钟)

师:这些物体中都有角,我们把角请下来,好吗?

师:〔电脑说〕这些图形都是角,他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同桌沟通沟通。师:现在我们伸出手指画一画角,好吗?

师:出示三角形上的角和钟面上的角让同学上台来指一指。

这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这直直的两条线叫做角的边。我们通常会在角上做一个记号,从角的一条边画一条弧线画到角的另一条边,这就是角的标记。

〔二〕画角

现在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画一个角呢?老师也想画一个角,谁来给老师指挥一下。

顶点

师:咱们看看黑板也来说说,这尖尖的点是角的?

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角就在这儿〕老师比画。

师: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谁来说说,全班一起说说好吗?〔老师板书〕

〔三〕搭角

师:同学们想不想搭一个角呢?〔四人小组搭角并说说各部分名称〕

师:汇报,搭角时你有没有要提示大家留意的?

〔四〕辨角

师:我们现在都认识了角,那老师就要考考同学们,这些图形究竟是不是呢?请小伙伴们来当裁判〔用手势表示〕,是的用“√”表示。

〔四〕数角

师:翻开书85页,请同学们做一下第二题。

角其实是平面图形中的一员,现在请大家数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请大家先做上角的记号,再填空。

〔五〕角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请大家认真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说给同桌听。

师:你找到角了吗?

师:看来角真是无处不在,只要小伙伴有一双数学的眼睛,还会发觉更多的角。

〔六〕比一比角

师:经过努力,我们知道了角是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图形,但是我们不仅认识了角还找到了角。下面我们就来比一比角的大小。

出示三个钟面图,让同学观测比较大小。

生齐声说:第一个角最大,第三个角最小。

三、动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一〕制作活动角,感受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师:你们能像老师这样,用硬纸条和图钉做一个角吗?留意安全。

(生独立做角,有困难的,师引导同桌之间相互帮忙)师:你能指一指自己做出来的角的顶点和边吗?(生指)

师:现在看看你们的本事大不大?听要求:你的角和我的角比较一下谁的大谁的小?你是怎么比的,请同学上台来演示一下。

生:顶点对齐,一条边也要对齐在比较大小。

师:厨师一把折扇和一把剪刀,让同学观测角的大小改变状况,角是怎样改变的?用手比一比。

生:叫渐渐变大渐渐变小。角的大小跟两条边的张口大小有关。

〔二〕折角(想想做做第4题)。

(1)同学动手折出一个角,作上角的标记,找出顶点和边。

(2)师:假如要折出更大的角该怎么做?要折出更小的角,又该怎么做?

(3)同学思索——动手折——展示。

四、课堂总结

我们现在已经认识了角,你知道角长什么样吗?假如你是角,你会怎样向别人介绍你自己?

五、布置作业

1.剪角,拿一张长方形的纸,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比比谁的角剪法多?

2.延伸:回家后向爸爸妈妈展示你今日所学到的本事,找诞生活中物体上的角,并指给他们看,好吗?

六、板书设计

认识角边

顶点边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二班级数学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同学能对东南西北4个方位进行识别,会用东南西北来描述图上物体所在方向。

2.认识表示东南西北的4种符号,并会运用符号记录行走路径。

3.能进行简约的路径描绘,感受“东南西北”方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用东南西北来描述图上物体所在方向。

2.用东南西北4个符号描绘行走路径。

教具预备:

指向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1〕小伙伴们,有没有听过《白雪公主》的故事?有一天,魔镜告知皇后世上最美丽的是白雪公主时,皇后生气极了。所以她把白雪公主骗到了一片森林里,可怜的白雪公主在森林里转来转去,她该往哪里走呢?白雪公主迷失了方向。

〔2〕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方向吗?你们有什么方法援助她认清方向吗?

〔3〕知道了生活中的方向,那你能分清地图上的方向吗?这就是一张简约的地图,可要看懂地图,需要先认一认指向标。

2.认识指向标

〔1〕从这个指向标上你了解了什么?

〔2〕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3〕我可以编成一个8字顺口溜: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揭题:今日我们就在这张简约的地图上认识东南西北。

二、辨别相对位置

1.我们已经认识了指向标,那么以小胖家为中心,东南西北4个方位分别有哪些地方?

2.打开书,现在以什么为中心?它的东南西北4个方位分别又是哪些地方?

〔1〕小组内说一说。

〔2〕小组汇报。

3.我问你说

〔1〕小亚家的东面是什么地方?茶室在小丁丁家的哪个方向?

〔2〕同桌互问互答。

三、认识符号与应用

1.北↑表示什么意思?

2.那么→东表示?南↓表示?向西走一个路段怎么表示?

3.〔1〕请你用这些符号表示:“向西走一个路段,向南走一个路段,向南走一个路段,向北走一个路段,向东走一个路段”。

〔2〕反馈。

四、走路径

1.〔1〕星期天,小胖想去游乐场玩,你知道小胖从哪儿出来吗?〔题1〕

〔2〕你觉得他可以怎样走?

〔3〕他共走了几个路段?

2.小丁丁每天去学校上学,可以怎样走?独立完成,汇报。小丁丁放学回家可以怎样走?

五、拓展

看我们城市的地图,下课后,可以认一认你的家在我们学校的哪个方向?找一找从你家到学校可以怎样走?

二班级数学下册教案7

教学内容

P30-31长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目标

1、探究长度单位间的换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换算;

2、培育目测与估量的技能,进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探究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度单位的换算的算理。

教学预备:直尺、米尺、课后延伸的表格、7厘米或20厘米长的纸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备

1、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

同学回答,老师板书,并让同学比画单位的长度。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2、你知道这些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吗,填空:

1米=〔〕分米

10厘米=〔〕分米

1厘米=〔〕毫米

二、探究方法

1、教学例题

〔每个同学预备一根纸条:长7厘米或2分米〕

同学用直尺量一量纸条的长度并汇报,老师板书:

7厘米70毫米

20厘米2分米

7厘米2分米

〔1〕7厘米与70毫米的纸条,哪个长,为什么?

让同学充分发表看法,重点讲解方法之一:由于1厘米=10毫米,7厘米有7个10毫米,也就是70毫米,所以7厘米=70毫米。〔将两个纸条比较,验证。〕

〔2〕20厘米和2分米,哪个长,为什么?

同学争论,并小结:由于10厘米=1分米,20厘米有2个1分米,也就是2分米,所以20厘米=2分米。〔将两个纸条比较,验证。〕

〔3〕7厘米和2分米,哪个长?

能不能径直比,怎么办?

引导同学争论,2分米=20厘米,7厘米小于20厘米,所以7厘米小于2分米。〔将两个纸条比较,验证。〕

并小结:两个数量的单位不同,不能径直比时,通常把他们统一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比较。

2、揭题

今日我们学习的就是单位间的换算。〔出示课题〕

3、巩固练习,完成P30两个例题。

问题出示后,同学径直汇报答案,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课堂练习

1、想想做做1

同学按要求先用厘米作单位测量图形中各条边的长度,并用毫米作单位,说出图形中各边的长度。汇报时,引导同学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点。

2、填空:

50毫米=〔〕厘米

9分米=〔〕厘米

〔〕分米=3米

40分米=〔〕米

3、完成想想做做3

同学汇报时,要让同学说说是怎样想的。并小结:当单位不同时,我们通常怎样比较两个数量的大小?〔单位不同时,通常可以把它们化成全都的单位,再进行比较。〕

4、完成想想做做2

同学独立完成,并汇报。

再让同学合作测量自己的手掌宽度以及步长,汇报时鼓舞同学用不同的单位进行描述。

老师小结:手掌的宽度、步长都是我们的身体尺,了解了自己的身体尺,有利于我们进行估量和测量。

5、想想做做4

按要求完成练习。

6、综合运用

二班级数学下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控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次,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次,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步混合运算。

3、情感立场与价值观: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控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次。

教法启发:

思索法学法自主探究,沟通争论

教学教具:

情境图学具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复习,激趣引入

老师:同学们,春天到了,看公园多美啊!你们想不想也到公园观赏这漂亮的景色呀?但去之前我们先要为自己预备午餐。

老师:看,这是超市的食品专柜,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同学:一包饼干7元,一个面包4元,一个蛋糕6元,一盒牛奶2元,一筒可乐3元。

同学1:23=6〔元〕6+7=13〔元〕

同学2:23+7=13〔元〕

老师:这2种方法都很好。

老师:二位同学说的都很好,老师告知你们第2个同学列的算式叫做综合算式,今日要学习的混合运算。

例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1.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

2.老师提出:我们应当怎样算?

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放手让同学尝试计算。

沟通各自不同的计算方法。

综合算式53-24+381535

=29+38=55

=67=25

适时点拨和指导同学脱式计算的格式、步骤和方法:引导同学先说一说每一步运算求的是什么,理解分布解答和综合算式解答的联系。

例27+43

=7+12

=19

观测这个算式,你发觉什么?

小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次计算。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53-24+3815357+43

=29+38=55=7+12

=67=25=19

二班级数学下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使同学经受探究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及验算方法的过程。

2、使同学了解验算的作用,并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使同学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加强对数学学习的爱好,进展数学思索。

4、让同学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加强数学意识,培育同学主动探究、合作沟通的良好习惯,提高猎取信息、整理信息及处理信息和探究发觉的技能。

教学重点:

掌控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及进行验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启迪探究。

1、小伙伴们,上个星期三我们学校开展了一项活动,谁来说说是什么活动啊?(爱心大义卖的活动)

2、你买了哪些物品呢?

3、小伙伴们通过这次活动,献上了自己的一份爱心,真棒。

4、齐老师在星期天也逛了一次商场,摘录了一些商品的信息。(示信息)

5、谁来说说,你知道了哪些物品的信息?(同学汇报商品价格信息状况)

6、那么你最想买那两样物品呢?求一共要付多少钱怎样列式?(同学汇报购买状况)

二、自学互动,进行探究。

(一)探究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老师摘录信息:老师想买两样最贵的,买一个遥控汽车和一个积木要花多少钱呢?

怎么列式?126+132=

1、(1)你想怎么算,跟同桌说一说。

(2)生汇报多种计算方法(计数器算法、竖式算法)。

(3)生演示计数器算法。

(4)讲解竖式算法。

这道题在列竖式时要留意什么?

2、探究验算:

(1)同学们算的对不对呢?我们可以来验算。

(2)怎么验算呢?将这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再算一遍。

(3)验算结果和原题结果相同,说明我们算对了。

三、作业练习,反馈探究。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3题填表

3、小结:小伙伴们,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啊?(揭示课题)

做笔算加法时需要留意什么?

四、应用探究,培育性格

1、判断对错

2、探究图书馆借书问题(示P31例题)

3、示评比“文明班级”表格,算一算哪个班能获得“文明班级”称号。

4、算路程:从学校到公园走那一条路比较近呢?生算

5、很多小动物在玩套圈游戏,选择2个来算一算一共多少分?

五、系统回顾,延伸探究

1、小伙伴们今日学得快乐吗?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

2、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我们平常要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测。

二班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让同学掌控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和不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联系生活情景进行估算,培育同学的估算意识。

3、培育同学依据详细状况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掌控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三位数加三位数单独进位加法笔算的方法。

教具预备:

电视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出示复习题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老师:孩子们,我知道你们都比较喜爱《熊出没》,今日熊大、熊二、光头强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光头强今日运气不好,砍树被熊大、熊二发觉了了,今日你们就来代替熊大、熊二想方法让光头强不砍树,好吗?

1、老师出示第一关。

要解决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

老师:算式怎么列?(220+260=)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三位数的加法。(板书课题)

(1)同学独立尝试计算。

老师: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它的结果吗?算完之后,把你的方法说给大家听。

(2)集体汇报,沟通方法。

(同学说,老师板书)

老师:小伙伴真了不得,不仅用多种口算方法算出了这道题的得数,而且还请了竖式来帮忙,以后大家可以用自己喜爱的方法来计算这样的题目。

(3)老师演示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2、老师出示第二关:

老师:刚才我们通过计算,知道了买220支钢笔和260支铅笔共要480元,要求丰收学校共有同学多少人怎样列式?

(433+418)

(1)估算。

请大家估一估,丰收学校共有同学多少人?

老师:大家估算得很好,我们只要把两个加数或者其中一个加数看作和它们最接近的整百数或整十数来估算,估算的结果都会很接近精确数。

(2)同学尝试计算。

老师:你能算出433+418得多少吗?想方法试一试。算完的同学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算的。

(3)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

演示完后,请同学上台用竖式计算。随后再次利用多媒体演示竖式计算的方法,并提示同学在利用竖式计算时应当留意的地方。

(4)议一议:你觉得在计算中要留意什么?重点突出相同数位对齐,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算十位时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

3、老师出示第三关:

本关让同学独立计算,集体汇报。

4、多媒体出示第四关,同学独立完成,请一个同学上台板演。

三、小结

孩子们,通过今日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三位数的加法,还有什么问题,请大家在课余时间相互争论,相互学习。

四、巩固新知

完成练习八1—4题。

二班级数学下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认识简约的路径图,能依据路径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2、能给合路径图介绍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3、进展学习有关方向的空间观念,培育观测技能。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简约的路径图,能依据路径图说出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难点:依据路径图介绍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策略与方法:在活动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同学认识简约的路径图,能依据路径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点,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教材中创设了1路车站台这样一个情境,出示了1路车的路径图,让同学分别从不同的起点说出1路车所经过的地点,使同学看懂简约的路径图。以教材中的路径图为例,将来回路径、回家路径这一系列的认识路径和方向的教学活动融于“春游”这一大的教学情境中,使同学在这样一个大情境中学会知识、认识路径,并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同学的学习爱好,让同学感受到教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环节

老师活动

同学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一〕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昨天我们又认识了四个新的方向,你还记得吗?看看这个方向板,你能填出共余七个方向吗?〔请生说一说〕

回顾昨天学习内容,思索七个方向的填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东和北的中间是东北方,西和北的中间是西北方,西和南的中间是西南方,东和南的方向是东南方。〕

通过复习熟习新认识的四个方向。

〔二〕

今日笑笑和调皮想带大家去动物园春游,他们商定在广场集合。调皮家在这里,广场在这里,他要怎样走才能到广场呢?〔出示路径图〕指导同学看图旁的指向标并完成四个方向,现在你能说出他的行走路径了吗?

引导同学明确方向和距离是表达行走路径的关键。

让同学认真观测,回顾旧知,解决去广场的路径问题。

〔请生说出从家到广场的路径〕

用以前学习过的路径图唤起同学记忆,要说清行走路径需要说清两点:方向和距离。

探究与体验

1.介绍1路车的乘车路径。

来到广场,在车站他们找到了1路车的站牌,在站牌上他们看到了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原来是一路车的行车路径图。你能看懂1路车的行车路径图吗?从广场出发汽车怎样行驶可到动物园?

先和同桌的同学说一说,然后全班沟通。

2.春游结束,他们要从动物园返回广场,汽车从动物园出发怎样行驶可回到广场呢?

考考你:

A.小明从商场出发坐了四站,他可能在哪站下车?

同学说完后,由老师引导同学小结思索方法。

B.小红坐了三站在少年宫下车,她是从哪站上车的?

同学说完后,由老师引导同学小结思索方法。

C.你想从哪儿到哪儿去?在小组内沟通你的行车路径。

引导同学看清路径能否用以前学的四个方向说清晰,引出昨天学过的四个新的方向.

每个同学在自己独立思索的基础上在小组中相互说,然后全班沟通。

再引导同学看清再说明路径时从出发点到目的的,其间要说清方向、距离,还要说清经过的拐弯地点。这样才更清晰。

先让同学独立思索,再请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让同学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正迁移,认识汽车行驶路径图,为同学创设了活动的情境,使同学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自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同学的学习爱好

实践应用

练一练:

1、说出小红上学和放学的回家的路径。

同学结合图独立思索并解决问题。

再进行全班沟通。

通过练习,巩固对路径图的认识,让同学能独立解决路径问题。

2.完成书上第2题。并指导同学沟通。

同学小组内沟通,然后汇报。

3、小结:方向和距离是说清路径两个重要条件。请你课后描出你上学的路径图下次课进行沟通。

二班级数学下册教案1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学校数学教材二班级下册第18~19页。

内容分析:

《买鲜花》是二班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是通过创设“买鲜花”的问题情境,通过“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共花多少元?”这个问题,列出含有除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并通过详细的情境,使同学体会到既有除法又有加法的算式中,应先算除法,再算加法。在此基础上,老师还可以引导同学解决“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廉价多少元?”这个问题可以让同学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让同学通过沟通发觉在既有除法又有减法时,应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学情分析:

同学已经娴熟掌控了表内乘除法,也能娴熟地进行加减运算,上节课又刚刚学习了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利用知识的迁移来学习,不会有太大困难。但同学的知识底缊不同,理解技能也不一样,因此,应针对个别同学采纳多种形式的练习来提高同学对混合运算的计算顺次的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花店买花”的问题情境,进展同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先除法,后加减”的运算顺次,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亲密联系。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计算有关除加、除减的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除加、除减的运算顺次。

教学预备:

教学课件、做奖品用的各式花朵。

教学方法:

用引导法、沟通法、观测法。利用课件、图片,创建设了4个教学活动,引导同学通过观测,分析,学会用精确的语言描述除加、除减的运算顺次。用激励的语言、实时的评价,使同学自始至终保持开心的心情参加到整个课堂的学习,课后练习分层进行,使大部分同学都能掌控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师:同学们,三八妇女节,快到了,你预备给妈妈送点什么礼物?(同学说一说)小红预备买一束花送给妈妈,那么,现在我们陪她一起去花店看看吧!

1、出示主题图

2、谁来说说,在花店里,你看到什么?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主要是让同学了解图片信息。培育同学观测技能和口头表达技能,培育同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技能。]

3、看到那么美丽的鲜花,小红真想能把它们全部买回家送给她心爱的妈妈,可是,她口袋里的钱特别有限,只够买两种鲜花,而且每样只能买一枝。同学们,假如你是小红,你打算怎么买呢?

4、小组内沟通。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买1枝康乃馨和1枝百合花,买1枝菊花和1枝玫瑰……

二、探究发觉、建立模型

(一)探究除加混合运算顺次

师:小红听到同学们那么热忱地帮她,内心特别地兴奋,她还让我替她感谢你们呢。而且啊,她还说,她最喜爱就是某某同学所想的配法,也就是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那么,你们能否动动小脑筋帮帮小红算算,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需要多少元?

引导同学思索:

(1)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的价钱)

(2)1枝菊花多少钱?(不知道)1枝百合花多少钱?(4元)

(3)先求什么?(1枝菊花的价钱)

(4)再求什么?(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共多少元?)

(5)好,现在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尝试列式解答。

(6)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并说说理由。8÷4=2(元)2+4=6(元)

(7)上节课,我们学过,像这样有联系的两个算式,我们可以写成一个综合算式,谁会?(8÷4+4)那么,这条算式里,既有除法,又有加法,我们计算时,应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设计意图:难点就在于此,通过小组的合作,由同学自主探究得出答案,培育同学的合意识。]

(引导同学说出:1枝菊花的价钱不知道,所以需要先算1枝菊花的价钱,也就是先算除法,再来算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的总价钱,所以最末算加法。)

(8)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除法的算式,我们叫它除加混合算式。那么在除加混合算式中,我们应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9)介绍综合算式的计算格式和书写方法(边讲解示范,边板书)

8÷4+4

=2+4

=6(元)

(二)探究除减混合运算顺次

师:谁来帮老师想一想: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廉价多少元?

(1)题目里的“廉价”是什么意思?

(2)同学们,刚才小红的问题,我们一下子就把它解决了,老师相信,这个问题也难不倒你们。好,现在让同学们先自己独立思索一下,并尝试在草稿纸上列式计算。

(3)嗯,大部分同学已想好了,那么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跟同伴说说吧。

(4)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

24÷8=3(元)5-3=2(元)

(5)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1枝康乃馨的价钱不知道,所以要先算,然后就可以和1枝玫瑰的价钱比较谁廉价了。)

(6)还可以怎么列算式?

还可以列成综合算式:5-24÷8

(7)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8)你的发言太精彩了,那么,我们在计算时是先算减法呢?还是先算除法?为什么?

(引导同学说出:由于1枝康乃馨的价钱不知道,需要先算出来,所以先算除法)

(9)小结:像这样既有减法又有除法的算式,我们叫它除减混合算式。那么在除减混合算式中,我们应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10)5-24÷8

=5-3

=2(元)

(11)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在大家的合作下,这个问题究竟解决了,老师真替你们兴奋!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1、谈话:花店老板知道,同学们都想送礼物给妈妈,他很受感动,所以特意抱出来一大束鲜花,说:“只要你能算出花朵的算式,鲜花就送给你了。”同学们,想不想用自己的聪慧给妈妈献上一份的礼物呀?

⑴出示花朵计算卡(P19试一试)(同学们,可选择自己喜爱的花朵来计算,只要你计算对了,花店老板就会把那朵花送给你的,想不想要?加油!)

强调:计算时,先想清晰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才动笔计算,而且要留意综合算式的书写格式。

[设计意图:连续新课中的情境,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巩固所学的新知,也培育同学解决问题的技能。]

⑵认真观测我们刚算过的这6个算式,都涌现过什么运算?(有加减法还有乘除法)

⑶归纳小结:有加减又有乘除的算式里,我要先计算(乘除法),后计算(加减法)。

⑷师:恭喜这些同学得到了这么多漂亮的礼物,这是他们用聪慧得到的,妈妈肯定会很快乐的。

2、老师想知道大家对刚才总结的规律掌控的好不好,要再考考你们,敢不敢?(P20第4小题)

3、森林医生。(P20第3小题)

大树爷爷生病了,而且病得很重,让我们援助大树爷爷把病治好,使它们健康地笑起来,好吗?(先引导同学找现病因,再重新更正)

四、总结归纳、提升阅历

1、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欢乐的40分钟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你有什么收获,快和同伴说说吧。(同学畅所欲言)

2、好,我们明天继续相约欢乐40分,同学们再见!

[设计意图:让同学对本节课形成一个总体印象。]

五、板书

二班级数学下册教案13

目的要求

1.在详细的操作中,进一步加强方向感,提高认识路径图的技能。参加测定方向的实践活动,能在给定的场景中或在自己的学校里利用指南针辨别八个方向。

2.培育与同伴积极合作的精神,并在合作与沟通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方向并读懂路径图。

难点:能在给定的场景中或在自己的学校里利用指南针辨别八个方向。

一、室内活动

1.看方向板指方向。〔同学面对东方坐〕

提问:大家现在面对的是什么方向?

让同学把方向板按实际的方向放在桌上。

提问:你能依据方向板指出其他的七个方向吗?

同座相互指、说。

2.说一说同学之间的位置关系。

谈话:请坐在教室中间的一位小伙伴起立,再请坐在他北面、东面、南面、西面的小伙伴听口令起立。

提问东北面的同学:你坐在他的哪一面?

再分别请坐在东南面的,西北面的,西南面的同学说出自己在他的哪个方向。

任意找一个同学,让他说说自己和好伙伴的位置关系。

3.在教材呈现的场景里辨别方向。

谈话:同学们在教室里已经能正确地辨别方向,你们想不想到学校里去辨别一下方向?在去学校之前,我们先援助书上的小伙伴测定他们学校的方向。呈现教材中的场景图。

提问:在这幅图上,你们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这幅图上的正北方向和我们以往看到的平面图有什么不同?这幅图上的正北方向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组沟通后再指名回答〕

讲解并描述:以往我们看到的平面图,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而这幅图上的正北方向指向图的左上方,这从指南针和小伙伴的话中都能看出来。找到了正北方向,看看图中的指南针,你们说说图中学校的景物各在小伙伴的哪一面?

小组沟通,再指名回答。

二、室外活动

1.在学校里测定方向。

谈话:从刚才我们援助小伙伴解决的问题可以看出,用指南针测定学校的方向,不少学校的房屋不肯定都是面对正南、正北或正东、正西的,我们学校的方向如何呢?我们现在走出教室一起去测定。请大家带上指南针、老师发给你们的表格和铅笔。为了不影响其他班同学上课,请大家尽量保持宁静。

走到操场后,谈话:我们每四人一小组,商量一下,你们这组想在学校的什么地方测定方向?也就是选择测量地点,然后分工测量,把表填好。我们看哪一组测得又快又好。测好以后赶快到操场中间集中,老师还有新的任务。大家分头行动吧。同学活动。

汇报测定结果。

2.相互检查测定状况。

谈话:下面请第一小组带第二小组的小伙伴到你们测定的地点,介绍一下你们测得的结果,第二小组看看他们测的对不对;然后两个组再交换。其他的小组也是两两合作,相互检查。检查以后再回到操场集合。

再次集合后,让各小组汇报被检查的小组测定方向的状况,如有不同看法,全班同学再去共同验证。

二班级数学下册教案14

教学内容:

教材87页例3、4和课堂活动

教学内容:

1、知道1小时有多长

2、知道1秒有多长

3、简约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时针走1大格是多少?分针走小格呢

2、1小时是多少分?

3、1分你能做些什么?

二、新课

1、教学例3

1小时是60分,那有多长?

我门一节课有多少分钟》课间休息多久?有多少分钟了?那在休息10分钟就是60分,也就是1时

1小时能做些什么你知道吗?

同学举例

同学看书

2、教学例4

你的脉搏1分钟跳多少次?那条一次是多少时间?

有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吗?

那1秒有多长?

同学回答

观测钟面,认识秒针,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那秒针走一圈是多少秒?

观测秒针走一圈后分针走了多少

得出1分=60秒

三、课堂活动

1、10秒你能派多少个球?

同学活动

2、完成4题

课后记:

二班级数学下册教案15

教学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