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_第1页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_第2页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_第3页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_第4页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默】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理解,选择题)(一)教育的日常用法:()的"教育"(最基本)()的"教育"()的“教育"(二)词源:."教育"一词连在一起使用,最早见于(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中对"教"和"育"分别作了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II(三)教育的定义:.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一切活动。包括()、()、()广义的教育的定义外延包括学校教育和学校以外的各种教育,其形式包括有组织的无组织的、有计划的和无计划的、有系统的和无系统的、外在灌输的和自我提升的等各种形式。如:课堂教学、书刊阅读、影视观赏、听报告、“行万里路”等(二)狭义的教育:专指( ),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 )、( )、()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 )的活动。狭义教育跟广义的教育相比,最明显的特点:()、()(三)教育的本质属性:(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理解,单选):(-)( ):开启者、推动者、引导者和指导者;(-)( ):主体和对象,教育活动的所在;(三)( ):实现教育活动目的的中介和工具三、教育的起源与学校的产生(理解,选择题)(一)教育的起源学说观点代表人物作用口诀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模仿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生活起源说()()()(二)学校教育产生世界最早:( )时期,出现在公元前约2500年,苏美尔学校;我国最早:最早出现在()朝:文献有记载,未证实;()代:甲骨文有证实;.学校教育产生的原因:(1)生产力的发展带来剩余产品的出现,为学校教育的产生提供了()(2)国家的出现、文化的发展为学校教育的产生提供了( )(3)形成了分门别类的学问是( ).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1)( ):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2)( ):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3)( ):文字的产生和应用四、教育发展的历程(-)原始社会的教育(识记,选择题、简答题).还没有从社会生活中( )出来;.没有( ),实现原始状态下的机会均等;.由于没有文字和书籍,因而( )、( )都是极为简单的。(-)古代社会的教育:1.奴隶社会的教育(识记,选择题)(1)奴隶社会时期中国的教育时期教育形式特征夏"庠""旭""校"出现尚未发展成学校形式的( )商"大学""小学""庠""序"学校教育( )产生,划分了不同的教育阶级(年龄);从甲骨文证明"大学"特称"瞽学"奴隶贵族子弟学习礼乐的学校西周"国学""乡学"基本学科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的官学体系——"学在官府”春秋战国①百家争鸣,出现了儒学、道家、法家、墨家官学衰微、( )兴起、养士之风大声

②"稷下学宫":官府主办,私家主持(2)奴隶社会时期外国的教育国家教育形式特征古代埃及()教育皇子皇孙和贵族子弟的场所()()以吏为师,招收贵族和官员子弟()(设置最多)通常教授书写、计算、有关律令的知识,有的还教授数学、天文、地理等()以僧为师,注重科学教育古代希腊雅典()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 )和( )斯巴达()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和( )古代罗马(共和时期)主要形式()早期以家庭教育为主,后在希腊文化的影响下,建立起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学校教育希腊语学校、拉丁语学校2.封建社会的教育(1)封建社会时期中国的教育古代中国封建自社会时期中国的教育时期内容选拔制度两汉汉武帝采用( )的"( , );设立( )()——最高教育机构;隋唐采用科举制、建立完备的官学体系——"( )"()宋代国学:( )教育内容:( 、 )明代出现"( )”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清代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废除科举制古代外国封建社会的教育时期内容时期内容中世纪()教育培养教士和僧侣内容:"( )"(三科、四学)()教育鲜明的等级性和阶级性内容:"( )"文艺复兴()教育3.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理解并记住,选择题、简答题)①有专门的()和();②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和();③教育与生产劳动();④( )和()丰富了(),提高了教育职能;⑤教育方法()、()、()、();⑥形成( )并行的教育体系;⑦形成( )或( )的教学组织形式;(三)近代社会的教育(理解并记住,简答题).普遍实施(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 )崛起.逐步确立了( )的教育目的,( )兴起,教学内容日益丰富.( )逐步完善.创立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一( ).教育逐渐摆脱( )的影响,走向世俗化.重视( ),实施依法治教(四)现代社会的教育(理解并记住,简答题).培养( )正由理想走向实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 )和( )大大加强.教育( )向纵深发展.( )与( )携手共进.教育拥有前所未有的( ).教育日益显示出( )、( ).教育的( )逐步发生根本变化.( )和( )成为现代教育中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思潮.( )是现代教育的根本性质和存在方式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及其发展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单选题):研究对象:教育( )和教育( )(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研究任务:( )二、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单选题):(一)萌芽时期:孔子:《论语》.有教无类;.( ):将士培养成为君子.教学方法:(1)学、思、行结合(2)( )——世界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3)( )——我国历史上首倡因材施教的教育家(孔子最早使用,朱熹总结)《学记》.地位: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著作,被称为"( )".教育思想:(1)教育与( )关系: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经常考)(2)教学原则:):学不蹬等;不陵节而施(顺序性)②( ):道而弗牵,而弗抑,开而弗达③(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臧息相辅@(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⑤( ):预:禁于未发之谓预;时:当其可之谓时,(抓关键期)孙:不陵节而施;摩:相观而善⑥(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用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3)论教师:( )苏格拉底:"西方教育史上有长远影响的第一位教育家".西方最早的教育思想家,以其雄辩和青年智者的( )著名.( ):西方最早启发式教学,步骤为:讽刺、"助产术"、归纳、定义3提出“( )"柏拉图TOC\o"1-5"\h\z著作:( )教育目的是( )教育观:.重视女子教育;.最早提出:( ),重视学前教育;提出四艺:( )、( )、( )、( );.第一次提出以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手段之一;.反对强迫教育;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提出了“( )";.教育目的:不仅为国家培养人才,还要使年轻一代和谐发展;.实施( )、( )、( )三育;.( )(首倡);.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做出( )的教育家。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西方第一本教学法论著、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 )";.( )的萌芽;二、学科独立及开始时期(一)培根——培根喊口号:.著作:《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教育思想:①1623年,最早提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②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③提出()(二)夸美纽斯——寻大侄子拌饭捷克伟大的教育家和爰国主义者,被称为"( )".著作:( )1632年,被普遍认为是教育学学科独立的标志;.教育思想:①教育原则:( )②对( )进行了系统论述③提出“( )教育’④提倡( )(教师的一条金科玉律)、循序渐进、激发学生欲望、量力性、巩固性的教学原则,教学的便利性、彻底性、简单性和迅捷性原则;⑤夸美纽斯说过,"教师是( )的职业。"(三)洛克——英国绅士洛克在家庭的白板上画漫画.著作:《教育漫话》.教育思想:①"( )"②"( )思想"(培养绅士要靠家庭教育而不是学校教育)③家庭教育(四)卢梭——卢渣渣爱自然.著作:( ).教育思想:①( )代表人物②人性本善论;③"感觉是认知之源"(五)康德——康德教教育学.著作《康德论教育》.最早在大学( )教育学(哥尼斯堡大学),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六)裴斯泰洛齐——哈林要赔心「著作《( )》2.教育思想:①第一个明确提出“( )"②教育目的:( )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③提出( )作为中小学教学的理论基础④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付诸实践的教育家;(七)赫尔巴特"( )之父",传统教育学的代表;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教育思想:一本书:( ),现代教育理论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奠基之作;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一个原则:()两大基础:()和( )三中心(旧):()、()、()四段教学法:()、()、()、(三、教育学多流派发展时期:

(-)实验教育学:)》系统论述;1.1901年( )首先提出;1908年( )出版《()》系统论述;2.主要观点:(1)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一本书:(.教育目的:(.三中心(新):(.一本书:(.教育目的:(.三中心(新):(.三个观点:(.五步教学法:()))、()、())、()、()、()、()、()、((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TOC\o"1-5"\h\z1.凯洛夫:( )世界上第一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育学 2.马卡连柯:《( )》《论共产主义教育》《父母必读》关注( )和( )的改造核心教育思想:( )3.杨贤江(笔名李浩吾):《( )》是中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四)批判教育学——穿布鞋吃金鲍鱼喝普洱.当代资本主义学校是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造成社会差别和对立的根源.学校的教育功能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关系和经济结构.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启蒙",以达到意识"解放”的目的.教育现象不是中立和客观的,而是充满利益纷争的(五)布鲁纳——纳能新发现结构.著作:《( )》.教育思想:.( )教学理论.( )教学法(六)赞可夫——点赞可发展.著作:《( )》.教育思想:(1)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2)教学五大原则:(((七)瓦根舍因.著作:《(.教育思想:)、()、()、)、().)》()(A)陶行知(生活教育,知行合一)1.陶行知在批判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提出a.(b.(c.(2,宋庆龄称陶行知为(赞誉())));毛泽东称陶行知为( );郭沫若)3.陶行知提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九)维果斯基——(跳一跳,摘桃子)理论【默】教育学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按新大纲来)1.经济对教育的影响(1)制约教育发展的((2)制约教育((3)影响教育((4)影响课程((5)影响教学(2.政治对教育的影响(1)决定教育的((2)影响教育的((3)影响教育的((4)影响教育的(.人口对教育的影响(1)人口((2)人口((3)人口(.文化对教育的影响(1)文化()与( )o).).)及其( ).)、( )及( )。)和( ).)和受教育权。)对教育的影响。)对教育的影响。)对教育的影响。)影响教育观念。

(2)文化((3)文化(5.教育的经济功能(1)实现((2)科学技术再生产的()影响教育目标。)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再生产)(3)创新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 )(4)教育()6.教育优先发展的实践策略:(1)((2)((3)((4)((5)(7.教育的政治功能:)——落实优先发展的启动点;) 落实优先发展的物质保障;)——落实优先发展的核心内容;)——教育优先发展的制约机制;)——实践教育优先发展的关键。(1)维系社会((2)推进社会((3)促进社会((4)培养社会()0).).【默】教育学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一节人的发展概述一、人的发展的内涵(理解,选择题):(一)人的发展的概念:个体身心发展: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 )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 )特点向( )的方面变化的过程。(-)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动观点代表人物及观点记忆口诀因内人的身心发展是( ):(性善论)()发由( )( ):(性本能)论决定的,身心发( ):(基因复制)展的顺序也是由( ):(成熟机制人的生理机制决£±3|Sh( ):(能力由遗传得来)(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人性三品说)外人的发展主要依():(素丝说)()银靠( )():(性恶论)论():(白板说)():(一打婴儿)动事物的发展是由马克思:()因()论所决定的,(三)几种主要的人的发展观:.遗传决定论①强调( )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②个体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 )中就已经被定了;③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能延迟或加速这些先天遗传潜质的实现,而( )它。.环境决定论(养育论):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受()影响的结果,环境因素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3二因篇仑肯定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两种因素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而且认为两者的作用各不相同不能相互替代。代表人物:(1)施太伦:《早期儿童心理学》"( )原则”(2)吴伟士:"( )"第二节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一、遗传.( ),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 ).( )制约发展过程和阶段.造成人的发展的( )的原因之一.( )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二、环境-平方进度变为现实

TOC\o"1-5"\h\z.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 ).制约( )、( )、影响( )和( )三、学校教育-控制利用母(目)鸡(计划性)组织 1.起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 )和( ).(2)学校教育具有比较强的( )和( )(3)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 )(4)对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加以( )、( )和(作用)1.2.主导作用是()条件的;(辨证看待,教育不是万能的)作用)1.四、主观能动性:人发展的动力(2.( )中表现出来第三节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及教育意义一、顺序性-(启示: ):常考例子:.身体:从上到下(头尾法则),从中间到四肢(近远法则),从骨骼到肌肉.心理: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由一般情感到复杂情感.( ):人的发展按照感前具形的顺序;道德发展从他律到自律.( ):人的道德发展从前习俗到习俗再到后习俗.《( )》:学不蹬等,握苗助长,凌节而施,盈科而后进二、阶段性-(启示: )常考例子:.( )人格发展每个阶段有不同特征.童年期的学生思维具有较大的具体性和形象性,少年期思维有了转变,青年初期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一刀切、一锅煮、儿童教育成人化;.( ):儿童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三、不平衡性-(启示: ).同一方面不同年龄阶段:身高、体重的高峰期大脑最迅速发育:出生后的5-10个月;4-5岁之间;13-14岁之间,其余时间相对缓慢大脑各区成熟先后:运动区-体觉区-视觉区-听觉区.同一个体不同方面:(1)( ):神经、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

(2)( ):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则更晚四、个别差异性(启示: )常考例子:1."没有选择的教育,不讲个性的教育,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训练,而不是真正的教育。"一钟启泉2.-年级教师的班上差不多都是6岁的孩子,从这些孩子能力的准备状况而言,他们事实上面对的是一群从3岁到10岁的孩子。3.”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pi),由也嗨(yan)H——《( )》【默】教育学第四章:教育目的第一节概述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又由巴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和( )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又由巴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和( ),贯穿教育活动全程。=(二)狭义的教育目的是((三)教育目的的重要性:教育的(二、教育目的的体系:(按新大纲来!)TOC\o"1-5"\h\z.( ).( ).( ).( )三、教育目的的功能:(按新大纲来!)(-)( )功能:引导教育的发展方向的作用(~)( )功能:影响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的选择(三)( )功能:对整个教育活动具有控制过程(四)( )功能:目标越明确,越具体,越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考编一样,给自己定好每天要完成的任务,离上岸又更进一步)(五)( )功能: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教育工作的质量进行价值判断。第二节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一、几种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观(理解并识记,选择题)价值取向主要观点代表人物个人本位论确定教育目的应从(性和本能得到高度发展)出发,使人的本()、八()、(()、()、()、()社会本位论确定教育目的应从()出发()、)、(()、()、()、

生活本位论°( )"、(观点:教育的目的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 )"(教育是生活本身,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能够适应现实社会的人)()、()文化本位论教育应围绕"( )",用"文化”来统筹教育、社会、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李特斯普朗格教育无目的论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杜威全面发展理论身心全面发展、德智体美等辩证统一论把个体的发展放在社会关系中去考察二、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理解并识记,选择题、简答题)(-)社会因素:(-)社会因素:1.(2.((二)个人因素:.(.()))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一、现阶段教育目的的表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坚持教育目的的((2)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坚持教育目的的((2)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3)要求德、智、体等方面((4)强调教育与()方向,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特点。(性质))和().(陵))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相结合。(途径)(5)培养受教育者的( )和( )日益受到重视。(三)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重点记忆,选择题).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①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 );②旧式劳动分工造成( );③机器大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唯一途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

①不再受()、( ①不再受()、( )、( )的局限;②体脑结合,既能(),又能(③不再终身束缚于一种职业,可以在( )发展;④通晓( ),可以根据社会的需要或他们自己的爱好,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二、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TOC\o"1-5"\h\z德育一( )智育一( )体育一( )美育一( )劳动技术教育一( )注:全面发展W平均发展。平衡发展第四节素质教育与教育目的一、素质教育的内涵及教育内容(—)内涵第一,素质教育是面向( )的教育。第二,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 )的教育。第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 )的教育。第四,素质教育是以( )和( )为重点的教育。二、内容内容含义例子( )教育对民族、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的立场、情感和态度等教育"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国史国情教育等( )教育基本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问题思想信仰、信念追求、民族精神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等;( )教育正确处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集体、个体与社会之间的良好品质助人为乐,舍己救人,大公无私( )教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识字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等( )教育运用各种适当的方式,锻炼学生的体魄,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预防传染病教育( )教育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顽强的意志力、积极的情感、健康的兴趣等三、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比较比较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教育目的使每个学生开发潜能,获得()适应上一级学校的选择需要,以()教育又揄面向全体,重在"普及",促使每个学生充分发展( )面向少数学生而忽视多数学生,重在"提高"的淘汰式的( )教育内容()、()、()、()()诸方面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根本区别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应试而教,为了考试而学【默】教育学第五章:教师与学生第一节学生一、以人为本的学生观TOC\o"1-5"\h\z(-)( )(-)( )(=)( )二、学生的社会性地位(-)学生是权利的主体《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原则:.( )原则;.( )原则;.( )原则;.( )原则。(二)学生享有合法权利包括安全保障权、受教育权、受尊重权等。三、学生的义务(识记,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三条明确规定,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TOC\o"1-5"\h\z(一)遵守( )、( );(二)遵守( ),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 )和( );(三)努力( ),完成规定的( );(四)遵守所在( )的管理制度。

四、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理解并识记,单选题)TOC\o"1-5"\h\z(-)( )(二)( )(三)( )(四)( )(五)()第二节教师及教师职业素养一、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二)((三)((四)()阶段)阶段)阶段)阶段二、教师角色和劳动的特点(理解并识记,选择题)(-)职业角色1-(.知识(.教学(.(.班集体(.(.学生的((二)劳动特点.劳动的(.独特的(.强烈的(.教师劳动的()和研究者))、()、())))辅导者)))))三、教师的职业素养(理解并识)记,单选题、简答题、论述题):(―)((二)((=)((四)((五)((六)())))))

四、教师专业发展途径:TOC\o"1-5"\h\z(1)( )(2)( )(3)( )(4)( )是专业理念,专业情感,专业技能,专业风格形成的关键(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1.傅乐的教师关注阶段阶段特点教学前关注阶段扮演学生角色,仅是( );没有教学经验,只关注自己。对于他们观察的教师,常抱有评判的态度,甚至还带有敌意早期生存关注阶段实习教师所关注的是( ),通常关注于班级管理、教学内容的掌握、上级的评价以及同事和学生肯定、接纳等。此阶段,教师往往表现出焦虑和紧张,工作压力很大关注教学情境阶段教师主要关心在目前教学情景对教学方法和材料等限制下,(),以及如何正常掌握相应的教学技能关注学生阶段教师开始( ),关注他们的学习、社会和情感需要以及如何通过教学更好地影响他们的成绩和表现,但他们通常要在学会应付自己的生存需要后才能对学生的需要做出反应2.费斯勒的教师生涯循环论阶段特点()阶段为了特定角色做准备()阶段努力寻求学生、同事、督导人员的接纳,设法被肯定()阶段努力增进和充实与教育相关的知识,提高教学技巧和能力,设法获得新信息、材料、方法和策略()阶段热心成长和高度的工作满足感()阶段开始怀疑自己选择教师这份工作是否正确,()大多数出现在这个阶段()阶段"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乏进取心,敷衍塞责()阶段准备离开教育岗位,打算"交棒"的低潮时期()阶段离开教职生涯后的寂寥时期(三)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策略(识记,简答题):.确立良好的专业( ).制定专业发展的( )(自我分析,环境分析,确立目标,形成愿景,拟定专业发展路径).日常教育生活为资源,发展完善(1)( )反思;(2)( )研究;(3)( )和反思性写作。(4)同伴( )。(5)“跳出"教育谋发展。第三节师生关系一、师生关系的概念及其作用(理解,单选题)(-)概念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是教育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维系教育活动的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二)作用1.( )的重要条件;.( )的重要指标;.( )的重要内容。二、师生关系的构成(理解并记住):(—)( )关系(二)( )关系或( )关系(三)( )关系三、师生关系的模式:师生关系特征对学生的影响()1.对学生严加监视2.严厉的纪律3彳艮少表扬4.必须有老师监督.屈服,不喜欢这种老师.推卸责任.易激怒,不愿合作,可能会背后伤人.教师一离开课堂,学习明显松垮()1.没有信心或学生爰怎样就怎样2很难做出决定.没有明确的目标.不鼓励也不反对,不参加学生活动,也不提供帮助.道德差,学习也差.推卸责任、寻找替罪羊、容易激怒3.没有合作.谁也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共同制定计划和作出决定.不损害集体情况下,个别指导.尽可能鼓励集体的活动.给予客观的表扬与批评.喜欢学习,同别人尤其是老师一道工作.工作的质和量都很高.互相鼓励,独自承担某些责任.不论老师在不在课堂,问题很少四、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理解并识记,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影响师生关系因素.教师方面(1)( )(2)( )(3)( ).学生方面( ):学生对自己义务的了解和履行情况( ):心理发育状况.环境方面(1)( )(2)( )(3)( )(二)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 )——人际关系.( )―/匕理关系.( )——群体关系.( )——工作关系(三)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和方法:1.途径:(1)课堂教学活动(2)课外活动2.方法:(1)教师方面:①()②()③()@()⑤()(2)学生方面:TOC\o"1-5"\h\z①( )②( )③( )【默】教育学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第一节学校教育制度的概述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理解,选择题)(-)教育制度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TOC\o"1-5"\h\z(二)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它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 ).二、影响学制的因素及当代学制发展特征(理解并识记,选择题、简答题)(-)影响学制的因素.( ).( ).( ).( ).( )(二)当代学制发展特征.重视( )教育,注意早期智力开发;.( )教育入学年龄提前,( )教育年限延长;.改革( )教育,发展( )教育;.( )教育大众化,结构层次与类型多样化;.( )教育迅速发展。第二节学制的类型与发展一、欧美现代学制类型(识记,单选题)二、我国学制的产生与发展(理解并识记,选择题)(-)旧中国的学制:.学制是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学制萌芽于( ),形成于( ),到( )时期才比较完备,但这一时期的学制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具有完整体系的学制以( )为标志。.我国的学制从( )开始建立,( )为主要特征。(二)旧中国学制的内容:1( ),又称《钦定学堂章程》,张百熙"上仿古制",并参照()学制拟定。第一个( ),旧中国现代学制的开端;( ),又称《奏定学堂章程》,张百熙、张之洞、荣庆等人,参照()明治维新的学制形式编制.(1)内容: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修业年限长、入学条件、课程设置及相互衔接关系,把学校分为();(2)指导思想:( )(3)宗旨: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4)评价:①修业年限( ),( )②标志着封建传统学校的结束,从封建教育向现代教育迈出的第一步.壬子癸丑学制,依据蔡元培《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仿照( )学制。(1)内容:教育期限为17-18年,三段四级,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宗旨、入学资格、年龄、课程及修业年限等,都做了明确规定和具体要求(2)比癸卯学制进步之处:①规定了义务教育的年限;②( )教育正式列入学制系统;③废除了毕业生奖励出身的制度;④取消了读经课与忠君尊孔的内容,增加了自然科学和美育课程;⑤重视生产技能的训练和实业学校的设置;⑥办学权限上取消了清末的种种限制。(3)评价:①第一次规定了( );②标志着中国教育开始向现代化迈进。.壬戌学制,以()国学制为蓝本,又称( ),( ),为义务教育;高级小学2年;初级中学3年;高级中学3年;与中学平行的有师范学校和职业学校;大学4-6年(1)内容:(1)缩短了小学修业年限,设置了( )综合高中,大学取消了预科(2)( )自成系统,代替了实业教育(3)( )无男女校的区别(2)评价:脱离了封建社会的教育,走上了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二)我国现行的学制系统.纵向:( )、( )、( )、( )..横向:( )、( )、( )、( )。第三节义务教育一、义务教育的界定(理解,单选题)

(一)概念义务教育指以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素质教育.(二)相正( )、( )、( )、( ).二、义务教育的起源和发展(识记,单选题)(一)起源( )年,德意志魏马邦公布的学校法令规定父母应将其6~12的子女送入学校接受教育,否则政府将强迫其履行义务。(二)发展阶段时期发展第一阶段16世纪义务教育因( )的原因出现第二阶段17世纪至19世纪50年代义务教育顺着( )、( )上的原因而初具雏形第三阶段19世纪50年代至世纪年代义务教育因( )上的原因而大大发展二、我国义务省]〔旨的实施时间文件内容1904年()我国最早出现"义务教育"一词1906年()L中国政府计划实行强迫义务义务教育的第一道正式法令;2."幼童至七岁须令入学,及岁不入学者,罪其父兄"1911年()正式试办义务教育1982年()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在我国普及初等义务教一用以百加含一、终身教育概述(理解并识记,选择题)(一)含义:人的一生中所受的各种教育的总和。(二)特点:( )、( )、(二、终身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识记,简答题).(.(.(.(.()、())))))【默】教育学第七章:课程基本理论与实践第一节课程论基础一、课程的内涵(识记.理解,选择题)(—)词源.中国唐代,( ),最早使用"课程"一词.宋代,( ),"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功课及进程"。.英语国家英国,(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课程诞生的标志美国学者( )《课程》出版,标志专门研究领域诞生;4概念Q)广义:某一类学校中所要进行的德、智、体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2)狭义:某一门学科。(3)具体表现: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二)课程的类型分类依据类型内容属性()()组织方式()()(相关、融合、广域)实施要求()()管理、开发主体()(一级课程)()(二级课程)()(三级课程)影响形式()()任务()("三基")()()二、影响课程发展的基本因素(识记,单选题、简答题)(-)外部因素.();TOC\o"1-5"\h\z.( );.( )。(二)内部因素(按新大纲来!).( );.( );.( );第二节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一、课程目标的内涵(理解并识记,选择题)(—)分类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二)课程目标设置的基本要求TOC\o"1-5"\h\z.( );.( );.( ).记忆口诀:二、课程结构(识记,选择题)1.( )、( )、( )三级管理模式。2新课程结构(1)整体设置( )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以( )为主、初中(八高中以( )为主;(2)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 )课程;(3)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三、课程内容(理解并识记,选择题)(-)课程内容的取向取向代表人物主要观点课程内容即()传统教育派课程的形式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课程内容即()博比特重点放在学生做些什么上课程内容即()泰勒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受(二)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原则;.( )原则;.( )原则;

4.( )原则;5.( )原则。四、课程组织(—)取向取向观点优点缺点()以学科逻辑为根据;"有组织的知识累积传统",知识传递以教材为依据。知识系统性,教学内容明确,课堂教学工作有据可依。难以引起学生兴趣()学生的心理逻辑组织课程内容,认为课程是学习者的经学生是课程开发的主动参与者;教师的职责是构建适合学生能力和兴趣的情境,提供有意义的经验。增加了课程编制者研究的难度()围绕主要的社会问题组织课程,重视学生能做什么。()学科知识、学生经验、当代社会生活经验统一(二)原则原则含义()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重视深度和独立体系,垂直组织()打破知识的界限,重视综合性和广度,水平组织。()学科本身体系和知识内在联系。()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内容之间不再重复(赞可夫)。()重复前面的知识的同时又拓展(布鲁纳)。第三节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课程资源的类型(理解,单选题)分类依据类型

空间来源()()存在方式()()功能特点()()特性和呈现方式文字实物活动信息化管理层次国家地方学校资源属性自然社会二、课程开发与利用的途径(了解,单选题).教师层面.学生层面.学校资源.社会层面第四节实施与评价一、课程实施的取向(富兰)(理解,单选题)实施取向含义评价()"忠实地”反映课程设计者的意图呆板、讲话、缺乏创造性()设计好的课程计划是可以调整和改变的新课改支持()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结构,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形成过程的一部分国际上改成改革的一种趋势二、课程评价的主要类型(理解,重要,单选题)分类依据类型评价功能()()

()评价者的身份()()与目标的关系()()三、评价趋势(理解,单选题)1.(.重视(.评价主体()与( )相结合;)评价和( )评价;)=第五节综合实践活动(新大纲由第八章调整到第七章)一、课外活动的特点(理解并识记):1.(2.(3.(4.(5.(记忆口诀:)——与课堂教学最基本区别;);););二、课外活动的教育价值(识记,简答题)(―)((二)((三)((四)();););)。三、课外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理解,单选题、简答题)(-)组织形式1.(2.(3.((二)指导原则)一单独进行,独立性强)一共同兴趣与爱好)--人数多,普及性强,规模大,效率高.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兴趣和特长;.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坚持科学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重视游戏与自由活动。四、综合实践活动(重点,理解并识记):(-)课程性质:(1)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 )修课程(2)( )课程(3)( )课程(二)特点:TOC\o"1-5"\h\z.( );.( );.( );.( );.( ).(三)主要方式:(1)( )(2)( )(3)( )(4)( )第六节课程改革(新大纲由第八章调整到第七章)(-)具体目标:.改革过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革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性的现状,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革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关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效率的现状。.改革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的状况,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改革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极管理课程,增设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二)教师角色的变革:TOC\o"1-5"\h\z.从教师与学生的角度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 )..从教学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 )。(三)学习方式的变革;)、()、()、((四)课程评价机制的变革;第一,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第二,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人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第三,强调质性评价,定向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第四,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第五,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五)课程管理的变革。.国家层面的课程管理.地方层面的课程管理.学校层面的课程管理(六)21世纪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大纲内容)(1)第八次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TOC\o"1-5"\h\z.( ).( ).( ).( ).( )(七)第八次课程改革的目标重建(新大纲内容).( ).( ).( ).( )( )(A)当代世界课程改革的趋势(新大纲内容).( ).( ).( ).( ).( )【默】教育学第八章:教学基本理论与实践第一节教学概述一、教学基本任务(理解并识记,单选题、简答题).引导学生掌握( )和( )一首要任务;.发展学生的( )、( )和( );TOC\o"1-5"\h\z.培养学生良好的( );.养成良好的( ),形成科学的( )和( )。二、教学工作基本环节(重点理解,单选、简答题、判断分析题等)(-)备课——(作用: ).做好三项工作:( )、( )、( ).写好三个计划:( )、( )、( )(二)( )——中心环节上好一堂课的标准:( )、()、( )、( )、( )记忆口诀:(三)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要求:.( ).( ).( ).( )(四)( )——上课的必要补充课外辅导的要求包括(1)因材施教;(2)指导学生独立思考、钻研,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习惯;(3)发挥集体优惠,组织学生开展互帮互学活动。(五)成绩检查与评定.学生成绩检查的基本要求(1)学生成绩检查要坚持科学性、有效性和可靠性;(2)学生成绩检查的内容应力求全面,使其既能反映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反映出学生认知结构的情况;(3)学生成绩检查的方法要灵活多样。.学生成绩评定的基本要求(1)客观公正;(2)为学生指出学习上的优缺点和努力方向。这是评定学生成绩的主要目的。第二节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一、我国常用的教学原则(重点,单选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含义: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教育。.基本要求:(1)教师要确保( );(2)发掘( ),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 );(3)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 ).(关键词记忆:科学、思想、专业、修养)(二)直观性原则.含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的掌握知识。.基本要求:(1)((2)((3)((记忆口诀:(三)启发性原则.含义: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 生动活泼地学习,基本要求: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1)调动学生学习的((2)启发学生((3)让学生((4)发扬((记忆口诀:),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四)循序渐进原则1.含义:在教学中,既要按照教材的内在逻辑性进行教学,又要按照学生认识活动的顺序性进行教学,让教学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符合学生的特点,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完整的体系。.基本要求:(1)根据教材中( )进行教学;(2)抓( ),解决好( )的教学;(3)教学应遵循学生( ),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4)系统地指导学生复习、练习和开展实践活动。(五)巩固性原则.含义: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基本要求:TOC\o"1-5"\h\z(1)引导学生透彻理解知识,( );(2)组织学生( );(3)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 );(4)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含义:一是教学要从实际出发,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二是掌握理论,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 题,做到学用一致,知行统一。2.基本要求:(1)加强理论知识的教学,重视联系实际的讲授;(2)培养学生运用于实际的能力;(3)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进行教学;(4)( ).(七)因材施教原则 1.含义: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2.基本要求:(1)( ),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2)( ),善于发现和培养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3)针对学生的个别特点提出不同要求,做到( )。总结:教学方法区分维度种类特点以语言传递为主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以直观感知为主演示法参观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练习法实验法实习法情境教学法三、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理解,单选题、简答题)(一)教学( )与( );(二)( )和( )的特点;(三)学生的( );(四)教师的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和个性特点;(五)教学的时间、设备和条件。第三节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的本质(理解,单选题)(-)学生的一种特殊( )过程。TOC\o"1-5"\h\z.认识对象具有( );.认识条件具有( );.认识方式的( )和( ).(二)促进学生( )的过程。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重点理解)1-()经验与()经验相结合;2.教师()与学生()相结合;3.掌握()与发展()相统一;4传授()与()教育相统一。TOC\o"1-5"\h\z三、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重点识记).( );.( );.( );.( );.( ).口诀:第四节教学组织形式一、班级授课制:(一)含义:班、课、时;(二)地位:( );(三)产生与发展:.( )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在《 》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系统论述;.( )年,在北京设立的( )首先采用这一形式;.( )年,( )后,班级授课制在全国广泛推广;(四)特点:.优点:(1)(TOC\o"1-5"\h\z(2)( );(3)( );(4)( );(5)( )。.缺点(1)( );(2)( );(3)( );(4)( );(5)( )。二、个别教学制:(一)含义: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布置、检查和批改作业都是个别进行;(二)地位:( )(三)特点:.优点:(1)( );(2)( );(3)( );(4)( )。.缺点:(1)( );(2)( );(3)( );(4)( );(5)( )0三、分组教学制(一)含义: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不同分为不同的组进行教学(二)特点:.优点:TOC\o"1-5"\h\z(1)( );(2)( )。.缺点:(1)( );(2)( );

(3)( );(4)( )。四、复式教学(新大纲内容,待补充)五、走班制(新大纲内容,待补充)第五节教学评价一、教学评价的概念(理解):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资料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二、教学评价的功能与意义(理解,单选题):(一)功能:(根据新大纲来!).( )功能;.( )功能;.( )功能;.( )功能。(二)意义:.推动教育改革;.利于判断结果,改进教学;.利于沟通,促进成长。三、教学评价的类型(理解,单选题):(-)根据评价的作用分:(二)根据评价的参照标准分:(二)根据评价的参照标准分:1相对评价:也叫( ),适用于(2.绝对评价:也叫( ),(),如:教师招聘考试、高考等),如:教师资格证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类型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实施时间教学之前/中教学过程中教学之后评价目的根据发展状况,进行适当对待了解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案检验学习结果,评定学习成绩评价方法观察、调查、作业分析、测验一节课、一个单元活动结束后的提问或评估、一个章节后的小测验期中、期末考试等作用()()()3.个体内差异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优势,尊重个性发展,包括纵向和横向(三)根据评价主体分:.自我评价:( )评价(1)优点:信息全面,易于实施;(2)缺点:客观性较差。.他人评价:( )评价(1)优点:客观性强;(2)缺点:组织工作较难,费力耗时,成本较大(四)是否采用数学的方法分:.( ):将评价对象进行量化,概念精确化、区分度高,降低主观性和模糊性;.( ):将评价对象做概念、程度上的质的规定,简单易行,但不精确。四、教学评价的原则(理解,单选题):TOC\o"1-5"\h\z(1)( )(2)( )(3)( )(4)( )(5)( )(6)( )(7)( )第六节当代世界中小学教学改革的趋势(新大纲内容)(-)教学理念的变革(1)( )(2)( )(3)( )(4)(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新大纲内容,待补充)(三)信息技术引起的教学改革(新大纲内容,待补充)【默】教育学第九章:德育第一节概述(-)概念与意义.德育的内涵德育是教育者安装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教育者所期望的品质的活动.德育包括:

):范围很小、西方国家、特指道德品质3.大德育的发展历程1995年之前,3.大德育的发展历程1995年之前,(1995年之后,(1998年,《()、( )、( )三个板块;)正式加入德育;)》: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4)进入21世纪,法律教育成为德育的一部分,在2016年9月我国中小学德育教材统称《( )》,法律教育更加受到重视;⑸2017年8月教育部颁布了《()》,这是指导当前中小学生德育的规范性文件和纲领性文件。4.德育的意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和((2)( )的条件和保证(3)实现( )的条件和保证)(1)(二)德育内容的概念和性质.德育内容的概念:实施德育,作的()和( )等方面的综合.德育内容的制定依据:)与(),形成受教育者品质的(⑴()一—颗(2)( )—一广度和深度⑶()——-针对性3彳惠育内容:德育内容含义内容()政治方向、立场( )永恒主题、核心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基本路线、阶级教育()头脑、"思"、"想"理想教育、世界观、人生观()如何做人善意对人、文明礼貌、道德品质()法治观念+法律规范根本任务:(

)()学校辅导+生活辅导+择业指导心理健康者: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障碍者:排除障碍,预防疾病心理疾病者:心理咨询和治疗第二节德育过程(-)德育过程的内涵:(1)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 )和()的统一活动过程(2)促使受教育者( )、( )、( )和()进行发展的过程(3)( )与( )的统一过程(二)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1-构成要素( ):主导作用;组织者、领导者、体现者;直接和间接的个体与群体教育者( ):个体和群体、客体和主体( ):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化的客体;德育目标:( )( ):包括德育方法和德育途径2.新时代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内容(1)()(2)()(3)()(4)()(5)((三)德育过程的一般规律1.规律)(1)()(2)()(3)()(4)(2.培养知、情、意、行的过程的作用(1)知——())⑵情——()

TOC\o"1-5"\h\z⑶意——( )⑷行——( ).培养知、情、意、行的过程的要求(1)( )⑵( )⑶( )第三节德育原则、途径与方法(理解,单选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德育原则:德育原则定义要求1.()()教师在实施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以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2.()3.()()1-()疏导性原则2.()3.()()1.()2.()长善救失原则3.()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思1-()()想品德发展的实际现状,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3.()()尊重和信赖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影响与1-()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2.()()集体的力量教育个别学生,又要通过对个1.()别影响集体2.()

()各方面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相互配合,1.()协调一致,前后连贯2.( )3.( )( )(新大纲新增)(二)德育途径:(1)思品课及其他各科教学一一( )育人途径;(2)社会实践活动——( )育人途径;(3)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4)班级教育活动——( )育人途径。(5)心理咨询;(6)家长工作——( )育人途径。(三)德育方法:方法定义形式要求说服法()1.()1.()(运用最广泛)2.( )2.( )3.( )4.( )5.( )()教师自身或他人的优良品行1.()1.()去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2.( )2.( )3.( )3.( )实践锻炼法()1.()1.()2.( )2.( )3.( )()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情1.()1.()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然而2.( )2.( )然地进行潜移默化的感化和3.( )熏陶,从而使他们的道德教育和心灵的到完善。()也称自我教育法,在教师的1.()1.()指导下,学生通过自觉学习、2.( )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3.( )2.( )使自身的品德不断完善。4.( )()又称奖惩法,德育的一种辅1.()1.()助方法。对学生已形成的品2.( )2.( )德思想或目前已有的品德发3.( )展状况的一种评价。4.( )5.( )【默】教育学第十章:班主任工作第一节班级和班级管理一、概述(理解,单选题)(-)班级的由来:(1)率先使用"班级"T司:文艺复兴时期( );(2)最早从理论上设计班级组织,提出班级授课制的设想:捷克的( )《》的出版;(3)19世纪初,()国学校最早出现了“导生制",对班级组织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4)在我国,19世纪末(1862年)( )最先采用班级授课制;(5)20世纪初,( )之后,全国普遍采用班级授课制。2.班级管理概念: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3.班级管理的功能:(1)( )——主要功能(2)( )一基本功能(3)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班级管理的内容TOC\o"1-5"\h\z(1)( )(2)( )(3)( )(4)( ).班级管理的模式管理模式含义()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马卡连柯)集体间接影响个人,个人直接影响集体()班级成员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一、参加班级全程管理;二、建立民主管理制度)( )(德鲁克)班主任和学生共同确定班集体总体目标,转为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理论核心:将他控式管理转变为自控式管理,自我为中心的二、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理解)(一)存在问题.班级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制度缺乏活力,民主程度低(二)解决策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核心.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一宗旨.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班级管理能力第二节班集体的管理与建设一、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和教育价值(理解,单选题、简答题)(—)基本特征1.()_一导向和动力2()-一班集体核心3.()-一班集体发展的保证4.()(二)教育作用TOC\o"1-5"\h\zL有利于( )2.有利于( )3.有利于( )二、班集体的形成和培养(理解,单选题、简答题)\o"CurrentDocument"(-)( )(二)( )(三)( )(四)( )(五)( )第三节班主任工作一、班主任的由来(识记,单选题):(-)( )年,清政府颁布《 》,规定在小学实施"( )"(中学1932年实施):一个教师负责担任一个学级的全部学科或主要科目的教学制度。(二)( )年,把中学级任制改为“( )",负责班级组织教学工作的教师为"()",相当于现在的班主任;(三)( )年,国家颁布《 》,规定从( )年起,在中小学设立"( )",取代"级任导师",我们班主任制正式确立;二、角色(理解,单选题)TOC\o"1-5"\h\z(-)( )(-)( )(三)( )(四)( )三、职责(理解,单选题)\o"CurrentDocument"(-)( )(二)( )(三)( )(四)( )四、素质要求(理解,单选题、简答题)\o"CurrentDocument"(-)( )(-)( )(三)( )(四)( )(五)( )(六)( )(七)( )五、工作原则(理解,单选题)(-)( )(-)( )(三)( )(四)( )(五)( )(六)( )六、主要内容(理解,单选题、简答题)(-)( )(二)( )

(三)((四)((五)((六)())))第四节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一、类型(理解,单选题)活动类型活动目的例子()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节日纪念日、主题教育活动仪式教育活动、班队日常活动()侧重于学生对一定知识、技能、学习方法的获得与练习,独立探索、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责任感和产生问题解决后的成就感学科知识竞赛、课外阅读活动、学习考试指导、读书会等()展示特长、发掘自身潜力,最受欢迎,全身心投入、展示自己的优势、表达真实情感,体验自尊和自信跳绳比赛、诗歌创作、朗诵比赛、手工制作、绘画活动等()习得社会生活的必要规范、技巧,以及人的生活智慧、生活能力,提高社会化水平,包括: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社会参与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1块钱在城市生活一天活动二、原则(理解,单选题)原则含义()1.班级活动要关照人的生命存在;2.遵循学生年龄特征;3.符合生命法则能力。()学生是主体,学生应广泛参与,机会均等()在独立性的基础上,面向生活、面向未来。培养具有生活自主性、社会责任感和自我发展力的合格社会成员()内容、过程、形式和结果有灵活性和生成性三、过程(理解,单选题)(一)设计(二)准备(三)开展与实施(四)评估与拓展.评估的要求TOC\o"1-5"\h\z(1)( )(2)( )(3)( ).评估的内容(1)( )(2)( )(3)( )第一章绪论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 )中( )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即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同时又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一)关于( )研究(二)关于( )的研究(三)关于( )的研究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其中,( )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二)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主要构成有()、(f),()、()、()等.四、教育心理学发展阶段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 )、( )、()、()四个阶段。(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人物著作或观点地位()《人是教育的对象》(也称为《教育人类学》)"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俄国教育心理学之父"()《()》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动作用关键的推()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的诞生(心理学之父(年)1903《()》()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教育心理学之父”首次将( )运用到学习的研究中房东岳《()》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翻译日本小原又一著(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一50年代末)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方面的成果,大大扩充了自己的内容;1.20世纪20年代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方面的成果,大大扩充了自己的内容;2.30年代以后,( )高速发展,也成为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3.40年代,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进入了教育心理学的领域;4.50年代,( )和( )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5.( )《教育心理学》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一70年代末)20世纪60年代初,( )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 )的思潮也掀开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TOC\o"1-5"\h\z(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精辟的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二章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一节学生的认知发展一、学生的认知发展(-)认知发展的含义心理学将个体认知的功能系统不断完善的变化过程称为( )o认知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 );另一方面,( )。(二)认知发展的理论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基本观点皮亚杰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 )”。主要研究人类的认识(认知、智力、思维、心理的发生和结构)。在他看来,心理发展既不是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源于( )不断的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心理建构过程。因此,他的观点也通常被称为“认知建构主义二在阐述认知发展的过程中,皮亚杰提出了相关概念:( )、( )、( )、( )。( )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也即心理活动的结构和组织。我们可以把图式看作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图式是认知结构的( ),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 )即把环境因素纳入已有图式中,使之成为自身的一部分,从而加强和丰富原有图式。( )即改变原有图式,以适应环境。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就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 )的过程,个体也正是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其认识结构,实现认知发展。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知发展阶段:皮亚杰认知发展四个阶段: 阶段年龄特征记忆口诀:记忆口诀:

( )阶段()岁仅靠( )的分化来适应外部环境,应付外界事物。思维开始( )。( )分化获得了( )。( )阶段记忆口诀:()岁(1)凭借( )来进行思维.并开始使用符号来表现和理解环境中的事物。认知特点:(1)单维思维(量杯守恒实验),无( )(2)思维具有( ),(例如:问一名4岁儿童:"你有兄弟吗?"他回答:"有。"继续问:"兄弟叫什么名字?”他回答:"吉姆."但反过来问:"吉姆有兄弟吗?"他回答:"没有。”(3)一切以( ),"三山实验"不能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4)():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例如:认为娃娃也是有生命的,拿着竹竿当马)( )阶段()岁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概念的形成。认知特点:(1)( )思维:如对一个白色的长方形的玩具进行归类,儿童既会把它归人白色物体,又会把它归人长方形物体,说明儿童会从多个维度对事物进行归类。(2)思维的( ):这是守恒观念出现的关键。(3)( )推理: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例如:假定A>B,B>C,问A与C哪个大。他们可能难以回答。若换种说法:"张老师比李老师高李老师又比王老师高,问张老师和王老师哪个高?"他们可以回答。(4)( ):儿童逐渐学会从别人的观点看问题。( )阶段()岁本阶段的儿童的思维能力的特点是:(1)处理命题之间关系的能力(2)进行( )的思维能力。根据可能的情境(假设的情境)进行思维;不仅能移运用经验-归纳的方式进行逻辑推理,而且能够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3)( )接近成人水平。即能运用符号进行思维。(4)具有( )。即在解决问题时,能够在心理上控制若干变量,同时还能考虑其他几个变量。(5)思维的( )提高。能够摆脱具体实际经验的支柱,理解并使用相互关联的抽象概念。

3.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②():( )主要指神经系统的生长。):( )是指个体对物体施加动作过程中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它不同于社会性经验的作用)O③():( )包括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等,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平衡就是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记忆口诀:2.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单选,多选,辨析)(1)文化一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的实质: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的基础上,逐渐向( )的过程。"两种工具说",即物质生产的工具和精神生产的工具一( )(2)教学与发展的关系论(1)最近发展区理论)(指( )时所能)(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指( )时所能)(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于儿童现有的水平,这样教学(2)良好的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这是维果斯基的著名论断,主张教学内容应该(才能够促进发并认为教学决定着儿童智力的发展。(3)学习的关键期/最佳期限维果斯基认为,每种技能的学习都有着其关键年龄,一旦错过了这个最佳的年龄,就会对发展成不利的影响,造成儿童智力发展的障碍。因此,教学的时间非常重要,针对任何种认知能力的教都应该以儿童的()为前提,在相应的关键期内进行.但更重要的是教学必须首先建立在正在开始尚未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二,认知发展理论的教学意义TOC\o"1-5"\h\z(-)认知发展与( )1.定义:( )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个体所具有的促进或妨碍学习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二)教学要( )1.启示:对小学生要根据其认知发展的( )、( )水平进行教学;对中学生要根据其认知发展( )水平占优势的特点进行教学。(三)教学要( )维果茨基提出的"( )"概念,阐明了通过教学(支架式教学)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水平转化为儿童能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同时再开辟新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期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记忆口诀:第二节学生的社会性发展-,自我发展(-)自我发展的概念所谓自我或称( ),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态的认识、体验和愿望,以及对自己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体验和愿望。(二)自我的类型类型表现形式概念及特征从形式看().自我意识的( )成分.对( ),()和( )的认识.( )和( )是最主要的方面。().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成分..其中,( )是自我体验中最主要的方面。.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反映个体对自己所持的态度().自我调控是自我意识的()成分。.是个体对自己行为与心理活动的自我作用过程。.它包括自立、自主、自律、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等层次。.( )和()是自我调控中最主要的方面。从内容上看()是指个人对自己的生理属性的意识。()是指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属性的意识。()个人对自己心理属性的意识。从自我观念来看()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现实的我的看法。()个体想象中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如想象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想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自我感。()1.理想自我是个体想要达到的完善的形象,是个人追求的目标。2.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将来的我的希望(三)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1,主要思想: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经历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阶段年龄冲突人格发展任务婴儿期。〜1.5岁()一()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儿童早期2〜3岁()一()培养自主性,克服羞怯感学前期4〜5岁()—()培养主动感,克服内疚感学龄期6〜11岁()—()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青年期12〜18岁()一()建立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记忆口诀:)小学儿童所面临的主要危机是"( )"之间的冲突,老师应该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勤奋精神,应多给予鼓励和肯定,少给予批评,使其充分体验努力带来的快乐。 2)中学阶段儿童主要面临的危机是( ),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宽容,允许学生对未来进行不同的规划,鼓励其进行多种尝试。.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及其意义1)含义:(1)同一性是对“我是谁"这一问题的回答;(2)是在个人的过去经验和对将来的期望之间达成的一个新的统一;(3)产生基本的一致感和连续感;(4)通过现实地评价自己的过去,思考自己的将来,尤其是应对意识形态和社会对自己的期望,同时探询文化和社会以及他人对自己知觉的适宜性来达到;(5)围绕一定的领域发生;(6)在各领域产生灵活彳当寺久的承诺;(7)保证一个人与社会有效的整合;(8)基本的忠实和忠诚感(9)同一性发展的敏感阶段是青少年时期,但它是一生的追求.2)意义:(1)首先,自我同一性与自我、人格和人的发展关系密切。是人格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自我同一性整合人格各种成分,成为人格完善的标志,进而是( )的体现。(2)其次,自我同一性在主观上表现为同一感,提供了自我的一致感和连续感,使个人的知觉和经验的统一成为可能。二、人际交往发展(-)人际交往的概念(单选,多选)1.从(2.从()的角度说:它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物质交换。)的角度说: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形成起来的情感联系,亦即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二)人际交往的阶段.定向阶段2.()探索阶段3.()交流阶段4.()阶段(三)人际交往的原则1.(2.强化原则3.(4.()性原则)原则)的原则(四)人际交往的指导.注意(1.从(2.从()的角度说:它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物质交换。)的角度说: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