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九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欧姆定律5.3串联分压教学课件新版教科版_第1页
2022年九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欧姆定律5.3串联分压教学课件新版教科版_第2页
2022年九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欧姆定律5.3串联分压教学课件新版教科版_第3页
2022年九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欧姆定律5.3串联分压教学课件新版教科版_第4页
2022年九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欧姆定律5.3串联分压教学课件新版教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节等效电路*第5章欧姆定律逐点导讲练课堂小结作业提升学习目标课时讲解1课时流程2电阻的串联、电阻的并联串联分压并联分流等效电路知识点电阻的串联、电阻的并联知1-讲感悟新知11.电阻的串联(1)研究方法:在分析电路或进行计算时,可用串联后的总电阻去代替各串联电阻,这里用到等效法。(2)电阻串联时的规律:串联后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表达式:R=R1+R2。知1-讲感悟新知(3)表达式的推导:在串联电路中:U=U1+U2,由欧姆定律得:U1=IR1,U2=IR2,U=IR,则IR=IR1+IR2,所以R=R1+R2。知1-讲感悟新知2.电阻的并联(1)电阻并联时的规律:并联后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表达式:。知1-讲感悟新知(2)表达式的推导:在并联电路中:I=I1+I2,由欧姆定律得:,所以。则,所以。(3)用数学方法分析总电阻R与R1

和R2

之间的大小关系。因为。所以

R<R1,R<R2。知1-讲感悟新知知识链接用等效法研究电阻的串联和并联:1.电阻串联图解(图1)知1-讲感悟新知2.给一个电阻串联另一个电阻后,相当于增大了原电阻的长度,所以串联后的总电阻大于各串联电阻。3.给一个电阻并联另一个电阻后,相当于增大了原电阻的横截面积,所以并联后的总电阻小于各并联电阻。感悟新知知1-练[中考·内江]如图2所示,电源电压为12V,电阻R1

的阻值为10Ω,开关S闭合后,当滑动变阻器R3

的滑片P

位于最左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V,电阻R2的阻值为_________Ω。调节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从3V

变为1.5V,则R3

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变化了_________Ω。例1知1-练感悟新知技巧导引在解答电学计算题时,先识别电路的连接方式,再根据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和电阻特点及欧姆定律进行分析,计算出相关物理量。运用欧姆定律解题时一定要注意,欧姆定律的应用对象是同一导体感悟新知知1-练解析: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位于最左端时,滑动变阻器R3接入电路的阻值为0Ω,电路中的电流为感悟新知知1-练当电压表示数为3V时,电路中的电流为I1==0.3A,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为R

总=40Ω,此时滑动变阻器R3

接入电路的阻值为R3=R

总-R1-R2=40Ω-10Ω-10Ω=20Ω;感悟新知知1-练当电压表示数为1.5V时,电路中的电流为I1'=

=0.15A,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为R总′==80Ω。此时滑动变阻器R3接入电路的阻值为R3′=R

总′-R1-R2=80Ω-10Ω-10Ω=60Ω。则R3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变化量为ΔR3=R3′-

R3=60Ω-20Ω=40Ω。答案:10;40感悟新知知1-练如图3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30V,电阻R1为15Ω。同时闭合开关S1、S2

时,电流表的示数为2.5A。求:(1)通过电阻R1

的电流;(2)电阻R2

的阻值。例2知1-练感悟新知技巧点拨在几个电阻并联的电路中,若要求其中一个电阻的阻值,一般不采用先求总电阻,再利用并联总电阻与各并联电阻的关系求未知电阻的阻值,因为并联总电阻的表达式应用难度较大。通常可采用如下思路:第一步:利用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先求出通过未知电阻所在支路的电流;第二步:利用欧姆定律求未知电阻的阻值。感悟新知知1-练解:由电路图可知,同时闭合开关S1、S2

时,R1

与R2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1)通过电阻R1

的电流感悟新知知1-练(2)因并联电路中的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通过电阻R2的电流:I2=I-I1=2.5A-2A=0.5A,则电阻R2

的阻值:知识点串联分压知2-讲感悟新知21.串联分压的规律串联各部分的电压之比等于电阻之比。2.表达式R

代表总电阻,U

代表总电压。知2-讲感悟新知3.对规律的理解(1)根据串联分压的规律可知,电阻大的那部分电路分得的电压大。(2)在串联电路中,若其中一部分电路电阻变大,则这部分电路分得的电压变大。(3)在串联电路中,某部分电路电阻占总电阻的几分之几,则分得的电压就占总电压的几分之几。其表达式为知2-讲感悟新知知识链接串联分压规律的理论推导: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I1=I2。结合欧姆定律可得:代数式变形得:感悟新知知2-练[中考·丹东]如图4所示,R1=4Ω,R2=6Ω,当开关S闭合时,通过R1

与R2

的电流之比为______;加在R1

与R2

两端的电压之比为______。例3知2-练感悟新知技法导引◆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判断各部分电路电流之比,可用直接判断法判断为1∶1。◆求串联电路各部分电路电压之比,可用比例法求解,即运用规律:各部分电路电压之比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比。感悟新知知2-练解析:加在R1

与R2

两端的电压之比U1∶U2=R1∶R2=4Ω∶6Ω=2∶3。答案:1∶1;2∶3知识点并联分流知3-讲感悟新知31.并联分流的规律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之比等于各支路电阻之比的反比。2.表达式知3-讲感悟新知3.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规律总结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流I=I1=I2I=I1+I2电压U=U1+U2U=U1=U2电阻R

=R1+R2分压或分流知3-讲感悟新知知识链接并联分流规律的理论推导:并联电压的规律:U1=U2。由欧姆定律可得:I1R1=I2R2。将以上表达式变形得:感悟新知知3-练[中考·郴州]如图5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定,R1、R2、R3

均为定值电阻。当开关S闭合,S1、S2

断开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0.2A;当开关S、S1

闭合,S2

断开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0.4A;当开关S、S1、S2

都闭合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0.5A,则()A.R1∶R2=2∶1B.R1∶R3=1∶1C.R2∶R3=1∶2D.R1∶R2∶R3=2∶2∶1例4知3-练感悟新知特别提醒利用各支路电流的大小求两并联电阻之比,应用并联分流的规律表达式求解,这是一般的方法。但是,很多学生感觉记住这个表达式有较大难度。为此,建议依据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利用表达式“I1R1=I2R2”进行解答。感悟新知知3-练解析:当开关S闭合,S1、S2

断开时,只有R1

接入电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即I1

=0.2A;当开关S、S1闭合,S2断开时,R1

与R3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I

=0.4A,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所以,通过R1的电流不变,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可知,通过R3

的电流I3

=I-I1

=0.4A-0.2A=0.2A;感悟新知知3-练当开关S、S1、S2

都闭合时,R1、R2、R3

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则通过

R2的电流:I2=I-I1-I3

=0.5A-0.2A-0.2A=0.1A。所以I1∶I2∶I3=0.2A∶0.1A∶0.2A=2∶1∶2,根据并联分流可得:R1∶R2∶R3

=1∶2∶1,故A、C、D错误,B正确。答案:B知识点等效电路知4-讲感悟新知4现代电子技术中,在分析一些复杂电路时,人们常常只关注整个电路(或电路的某一部分)的输入、输出关系,即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关系。这样我们就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电路代替复杂电路,使问题得到简化。这个简单的电路就是复杂电路的等效电路。知4-讲感悟新知如图6所示,R2

R3

并联后与R1

串联,构成了简单的混联电路,在分析此电路的等效电路时,先画出R2

R3并联后的等效电阻R23,再画出R23

与R1

串联后的等效电阻R123,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知4-讲感悟新知特别提醒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常利用作用的效果相同,来认识和处理复杂的问题。感悟新知知4-练如图7所示,R1=R2=R4=R5=5Ω。当在

ab两端加5V的电压时,用电压表测得

cd两端的电压为4V。求R3的阻值。例5知4-练感悟新知方法点拨本题应用等效法。画等效电路图时,电流表视为一段导线画出;电压表视为断路;几个电阻串联或并联后,其总电阻R的右下角可用原电阻数字并列书写表示。感悟新知知4-练解析:当在ab

两端加5V电压时,电阻R1、R2、R3串联接入电路,电压表测c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