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9大气运动【含答案】_第1页
2022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9大气运动【含答案】_第2页
2022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9大气运动【含答案】_第3页
2022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9大气运动【含答案】_第4页
2022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9大气运动【含答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气运动(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淄博模拟)敦煌气象站位于敦煌绿洲西侧约7km处,所处地为平坦的沙石戈壁滩,以东风为主。下图表示某年8月22~23日(两个典型晴天)敦煌戈壁气象站测得的不同深度(10cm、20cm、40cm、80cm)土壤湿度的日变化。读图,1.图中表示10cm深处土壤湿度日变化的是()A.① B.②C.③ D.④2.④代表的土壤湿度最大值出现在()A.日出前后 B.午夜时分C.正午前后 D.日落前后1.D2.A解析:第1题,土壤深度越浅,土壤湿度受大气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越大。该气象站位于沙石戈壁滩,空气干燥,因此土壤上层水分蒸发消耗大,土壤湿度低。敦煌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昼夜温差大,白天气温高,蒸发强,夜晚蒸发减弱。读图可知,曲线④表示的土壤湿度低且有较明显的日变化特点,说明该曲线表示10cm深处土壤温度日变化。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8月22~23日,该地为夏季,白天晴朗,气温较高,蒸发量较大,土壤湿度较小;日出前后,该地气温达到最低,水汽凝结下渗,10cm深处土壤的湿度明显升高。干旱地区的土壤受蒸发影响,湿度一般由表层向深层增加,但在特定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浅层土壤湿度大于深层土壤的现象,这就是逆湿现象。下图中绿洲与沙漠间的热力环流有利于形成逆湿现象。据此完成3、4题。3.图中最容易出现逆湿现象的地点是()A.甲 B.乙C.丙 D.丁4.有利于形成较强逆湿现象的天气是()A.背景风较强,晴朗的白天B.背景风较强,晴朗的夜晚C.背景风较弱,晴朗的白天D.背景风较弱,晴朗的夜晚C4.D4.DCD解析:第3题,荒漠中的绿洲在夏季是冷源和水汽源,从热力环流角度可知,白天在近地面风是从绿洲吹向荒漠,绿洲的水汽被带到绿洲边缘的荒漠;夜晚荒漠降温较快,此时水汽易受冷凝结,向上蒸发能力减弱,使其最容易出现上湿下干的逆湿现象。选项地区中,最容易出现逆湿现象的是绿洲边缘的荒漠(丙处),水汽凝结后下渗快,C正确。第4题,背景风较弱,沙漠和绿洲之间因热容量不同导致的热力环流较为明显。A、B错误。结合热力环流原理,荒漠地区比热容较小,因此晚上降温快,所以此时水汽易受冷凝结,因此在晚上产生逆湿现象较多。且晚上地表温度较低,蒸发较弱,D正确。云瀑亦名瀑布云,是流云在垂直方向上的一种动态景观。当流云顺着风向在飘移的过程中遇到山口、悬崖或翻越山岭时,就会由于重力因素跌落,像水一样倾泻而下,形成云瀑。川西地区甘孜州泸定县的牛背山是观赏云瀑的打卡胜地。下图分别示意云瀑景观和川西地区牛背山区域卫星遥感图像。据此完成5、6题。5.云瀑常常出现的时间是()A.晴朗的午后 B.晴朗的早晨C.湿润的午后 D.湿润的早晨6.与川西地区云瀑景观的形成,关系不大的是()A.河川纵横,水汽充足 B.气候复杂,天气多变C.群峰纵列,峡谷众多 D.怪石林立,风大云急5.D6.D6.D解析:第5题,根据材料可知,云瀑是流云在高处向下跌落、倾泻的现象,因此其首要条件是有云雾,空气湿润而气温较低有利于水汽凝结成云。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且此时受热力环流影响,山谷地区近地面吹山风,有利于云雾从高处的悬崖、山岭等向下跌落,因此D项正确。第6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川西地区河川纵横,水汽充足,为云瀑提供必要条件。川西地区气候复杂,天气多变,运动强烈的气流为云瀑提供动力。图中川西地区牛背山区域群峰纵列,峡谷众多,为云瀑提供地形条件。怪石林立,风大云急。大风会吹散云雾,不利于云瀑的产生。下图为我国某山间河谷某时段等温面和等压面分布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7.下列能正确反映图示情况的有()①该时段为夜间②该时段为白天③该时段吹谷风④该时段吹山风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8.该山间河谷此时段多雨。下列四幅图中,能解释此现象的是()7.B8.D解析:第7题,由图可知,该时段河谷等温面向高处凸,等压面向低处凹,说明该时段河谷温度高,气压较低,根据“山谷风”的热力环流原理,可以判断该时段为夜间,吹山风。第8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两边山坡气流下沉,为夜间吹山风,河谷气流上升过程中,遇冷凝结,容易成云致雨,因此夜雨较多。(济南模拟)街谷由街道两侧建筑群和路面构成,研究街谷的空气运动和热力性质对缓解热岛效应和城市污染物扩散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某研究团队在北京选择一街谷开展研究,该街谷为东西向街道,宽26m,南北两侧为长、宽、高40m×14m×20m的均质、长方体建筑,建筑物和街道都是正向排列。研究人员根据测量结果绘制了该街谷在夏至日13:00沿南北方向垂直剖面上的位温分布(下图),其中位温表示同一标准气压时的温度,图示范围内位温数值越大,则示意温度越高。据此完成9、10题。9.图示时刻,街谷中①②③④四地温度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A.②①④③ 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 D.②④③①10.只考虑热力条件,关于图中③⑤两地相对方位及气流运动方向判断正确的是()A.③地偏南,气流下降B.③地偏北,气流上升C.⑤地偏北,气流下降D.⑤地偏南,气流上升9.C10.B解析:第9题,由材料可知,位温数值越大,则示意温度越高。从图中看,垂直方向上,街谷中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下降,符合近地面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规律。由此确定③地的位温为18~20℃,②地的位温为8~10℃。从水平方向上,街谷中左侧楼温度高于右侧,这说明此图右侧朝南,为太阳辐射的来向,右侧楼北侧(街谷中右侧)缺少太阳辐射,因此位温低。由此确定④地的位温为2~4℃,①地位于朝阳的房顶,增温快,因此位温高于同海拔的大气,其位温为10~12℃,因此C项正确。第10题,结合上题,③地偏北,地面因太阳辐射强而增温,因此气流上升;⑤地偏南,因楼遮挡太阳辐射,地面温度低,空气冷却下沉。因此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的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湖区水位季节变化很大,但近年有减小的趋势。湖区内湖陆风(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较显著。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下图为博斯腾湖区域图和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1)根据材料,找出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并分析原因。(2)分析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比冬半年早的原因。(3)试分析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对湖陆风的影响,并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应为冬季。湖陆风现象与海陆的热力差异引起的季风原理相同。冬季,太阳高度角小,白昼短,热量少,且水量最小,导致湖陆温差小,湖陆的热力差异最小;且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湖陆风不显著。第(2)题,湖陆风的转换早晚取决于湖、陆的气温高低,风总是从气温低的地区吹向气温高的地区。夏季日出较冬季早,陆地升温时间早;太阳高度角较冬季大,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陆地升温快;湖泊水量较冬季大,湖面升温慢,所以陆风转湖风时间早。第(3)题,风总是从气温低的地区吹向气温高的地区,湖陆风的强弱与湖陆的温差有关,温差大则风强,反之则弱。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会形成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增大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晚上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答案:(1)冬季。原因:冬季博斯腾湖水量最小,湖陆的热力差异最小;冬季湖面结冰,湖陆温差小;冬季太阳高度角小,白昼短,湖水获得的热量少,湖陆温差小;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湖陆风不显著。(2)夏季日出较冬季早,陆地升温时间早;太阳高度角较冬季大,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陆地升温快;湖泊水量较冬季大,湖面升温慢,所以陆风转湖风时间早。(3)使湖风加强,陆风减弱。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增大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晚上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12.(创新培优题)某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学具,模拟演示“热力环流”过程。实验开始前,学生观察到木盒中间悬挂的锡纸条没有明显的摆动,如图甲所示。实验开始后,学生点燃蜡烛,并在纸杯中放入冰块,逐渐观察到两张锡纸条有明显的摆动,如图乙所示。多次重复实验,学生发现结果相同。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