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7渭源至武都第十合同段高速公路各竜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渭源至武都第十合同段高速公路各竜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审核:审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隧道与地下结构工程研究所二〇一六年〇五月渭源至武都第十合同段高速公路各竜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目录一、编制依据3二、隧道工程概况42.1区域工程地质概况42.2各竜隧道工程概况三、评估过程和评估方法3.1隧道工程风险评估分级3.2风险同意准则与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四、风险评估4.1风险评估的要紧内容4.2各项差不多风险、引起风险的因素4.3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4.4隧道工程专项风险评估4.5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五、风险对策措施5.1坍塌风险等级归类5.2风险处理的总体对策5.3断层、涌水的处理对策5.4隧道施工塌方的处理对策5.5洞口段软弱围岩及明洞施工防护措施5.6其它技术措施六、隧道风险评估结论渭源至武都第十合同段高速公路各竜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一、编制依据1、《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试行》交质监发[2011]217号;2、《渭源至武都高速公路工程第十合同段施工设计图》;3、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2009年版)》;4、《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7年版)》;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6、《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7、《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GF90-2015)等相关规范;8、《公路施工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年);9、《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建标[2002]99号);10、甘肃省公路建设高危工程施工安全强制性要求;11、甘肃省渭武高速公路定西项目办下发的文件及相关资料;12、渭源至武都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标准化治理细则、治理方法及制度;14、中国中铁航空港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单位在类似工程中的施工经验和相关工程的技术总结、工法成果等;15、国家及有关部委颁布关技术规范、验0收标准。依据以上文件、规范、标准及工程实地勘察情况,结合我公司现有技术装备、施工能力、治理水平,以及多年从事复杂地形地质条件隧道施工的丰富经验,并针对本工程施工特点,以“保质量、保工期、保安全、创精品”为目标,编制本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3渭源至武都第十合同段高速公路各竜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二、隧道工程概况2.1区域工程地质概况2.1.1地形、地貌拟建项目所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区内最高点位于木寨岭,海拔3252米,最低点位于终点处,海拔1042米,相对高差约2210米。路线北部属陇西黄土高原,地形以梁、峁、丘陵、沟壑为主,水土流失严峻;南部属秦岭山脉的西延部分,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强烈隆起与流水侵蚀作用的急剧下切,形成山高谷深、峰锐坡陡之景观,植被良好。依照地貌形态特征及其构造成因,拟建路线通过地区为陇南山地。漳县殪虎桥至麻子川段,相继经漳县大草滩、木寨岭、岷县梅川镇、岷县县城、寺儿沟,属西秦岭山2500~3500m3095m,麻子川岭垭口海拔多呈V字型,切割深度达400~600m。山坡为沉积、残积及第四纪薄层风积黄土覆盖,山梁岩体部分裸露,风化严峻,节理较多。2.1.2气象环境拟建路线纵贯甘肃省南部,气候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带作用较为明显,由北向南,依照各地气候上的差异结合热量和水分条件,大致分为三个带:湿冷气候带、和气气候带和温暖气候带。本标段属于湿冷气候带,要紧包括起点至麻子川段,该气候带总的气候特征为春、秋短促,气温变化比较剧烈,河谷、川地夏季较炎热,高原和山地夏季较凉快,冬季较长,也较4渭源至武都第十合同段高速公路各竜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严寒,东南部降水多,西北部降水少。年平均气温为3.7~10.6℃,年平均地面温度6.3~12.8℃,暴雨多,易引起山洪灾难和雪害,见下表2.1.2-1。表2.1.2-1研究区气候情况表县域年平均气温(℃)一月/七月平均气温(℃)年平均地温(℃)历年绝对最高温度/最年平均降年积雪日数最大积雪深度(cm)最大冻土深度(cm)年平均/最大风速(m/s)岷县7.8-5.8/19.88.733.3/-24.1560.834.514901.3/20宕昌县9.3-2.2/19.712.435.0/-16.0583.921.513451.3/132.1.3水文环境(1)地表河流研究区的要紧河流属黄河流域水系及长江流域水系。以岷县宕昌间海拔2500~2800米的麻子川梁为分水岭,向西为黄河流域、向东为长江流域水系黄河流域要紧水系有洮河、渭河。洮河、渭河两大水系,以渭源县、漳县交界处海拔2940m的分水岭为界由南向北分为两半,岭西河流为洮河水系有漫坝河、纳纳河、迭藏河。岭东河流为渭河水系其支流有铁沟河、漳河,除洮河外均为季节性河流,仅在汛期发生洪水。长江流域要紧水系为嘉陵江一级支流的白龙江及其岷江,又有理川河、南河、油房河、车拉河、官亭河、秦峪河等。(2)径流研究区以麻子川岭为界分不属于河东黄河流域水文大区和陇南长江流域水文大区。北部属于河东黄河流域水文大区中的甘南北部—陇南西北部丘陵、山地弱径流区,南部又以舟曲—武都一线为界划分为陇南中部山地、盆地中径流区和陇南南部山地、谷地弱径流区。5渭源至武都第十合同段高速公路各竜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3)地下水沿线大部分为河谷线,地表水及地下水均较发育,唯黄土高原区由于降水量小,垂直补给少,黄土含水性差,因而地下水分布较小。中低山区,由于降雨量大,补给地区富水性好,因而地下水比较丰富,且矿化度低,水质较好。2.1.4地质构造(1)区域地质构造公路通过地区,在地质构造上自北向南相继通过陇西系构造、祁吕贺山字构造体系、秦岭东西复杂构造带。这些构造体系在历次构造运动作用下,地质条件十分复杂。(2)要紧褶皱公路通过地区要紧存在褶皱四店小背斜、大草滩复背斜、岷县—宕昌复向斜、宕昌—秦峪向斜、舟曲—武都复背斜。(3)要紧断裂特征:研究区北西向构造带中断裂发育,以与褶皱主轴大体相吻合的压性兼备扭性者为多,具有一定规模,在后期构造运动中被局部或全部的改造迁就利用而具复活性。相应的扭性及张性断裂亦有所反映。2.1.5地层岩性(1)变质岩及沉积岩①志留系(S):志留系为区内最老的地层,沿白龙江两岸呈带状分布,从下统至中上统均有出露。组成复式背斜构造,西延出图分布甚宽,东到6渭源至武都第十合同段高速公路各竜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成县幅、凤县幅,称白水江群。要紧为一套厚度较大的浅变质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建筑,均属海相还原沉积。②泥盆系(D):分布在东扎口以南至大湾里段、茶埠附近以及中部白龙江背斜两翼,只有中统和上统的出露。由于地壳运动和沉积环境的差异,北部和中部沉积特征皆不一样。北部振荡剧烈,拗陷较深,沉积了一套巨厚的类复理石建筑,由碎屑岩及碳酸盐岩组成;中部因受古窿起阻碍,沉积幅度不大,沉积了一套厚度较薄的碳酸盐岩建筑。③上泥盆—下石炭统(D3-C1):沿大草滩群北侧呈带状分布,北侧为二迭系超覆不整合。岩性以滨海相砂岩、页岩为主。夹泥质灰岩、钙质粉砂岩组成海进沉积旋回。依照岩性剖面以及化石发育情况分为上、下两部分。④石炭系(C):该系地层在研究区内要紧分布于大湾里至木寨岭隧道进口段、化马附近路段,要紧出露中上石炭统(C2+3)和下石炭统(C1)。茶埠以南至岷县段、秦峪以南至化马段。可划分为上、下两统,两者为整合接触。下统要紧为浅海相有机质泥岩建筑和浅海相碳酸盐岩建筑,其次为滨海相碎屑岩建筑;上统为浅海相碳酸盐岩建筑。⑥三迭系(T):三迭地层在研究区内出露较广,要紧分布于梯子沟门至汪家门、山庄至烟波沟口、岷县至秦峪以南等段落内。两侧以断层分不与中泥盆统、下二迭统或侏罗统接触。被白垩系、老第三系红色沉积物整合覆盖。按岩性特征可分为六个小层,各层间均为整合关系⑦侏罗系(J):出露于耳阳沟,为小型湖沼相沉积。不整合于中泥盆统及下二迭统之上。要紧为砂岩、炭质页岩、砾岩所组成,夹煤层,底部局7渭源至武都第十合同段高速公路各竜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部可见有沉积的赤铁矿层。下部岩性为铁质胶结的砾岩,往上为灰白色粗砂岩及页岩互层,中部为含煤岩系及粘土岩,上部为砂岩与浅灰色砂砾岩互层,再往上成灰白色砂岩夹粘土岩。⑧白垩系(K):要紧分布于项目起点渭源至莲峰段、烟波沟段,沿古生代地层的北侧断续分布。不整合于任何古生代及三迭纪地层之上,上部为老第三系或者新第三系所不整合。要紧为一套紫红色砂岩、页岩、泥岩及砾岩、砂砾岩组成,夹有少量灰白色、灰色砂岩、砂砾岩及泥岩。岩相变化较大,分层标志不明显。在漳县四店一带缺少中—上部层位,下部层位要紧为红色、紫红色砂岩、砾岩、泥岩夹少量灰白色砂岩、泥岩。⑨老第三系(E):为一套暗红色厚层至巨厚层砾岩及少量含砾砂岩、含砾砂质泥岩。研究区内北部要紧出露于古迹坪、菜子坡、大湾里一带,南部在寺儿沟—各竜、哈达铺—老树川一带。北部基岩区要紧古生代地层,岩性以灰岩、砂岩及板岩为主。在第三系砾石中则以灰岩、砂岩为主,有少量的板岩、脉石英、石英岩。距母岩区越近,砾岩厚度越大,成层愈不清晰,灰岩、砂岩砾石愈多,砾径也越大。南部分布范围广,沉积厚度大,由一套砖红色、紫红色比较松散的砾岩、砂砾岩、砂岩、粉砂岩及少量页岩组成。山麓相堆积。依照岩性可分为三组。A组(Ea)分布于宕昌县东南,下部为紫红色、黄灰绿色砂岩夹紫红色页岩、粉砂岩和砂砾岩、砾岩。上部为紫红色页岩夹灰绿色、紫红色细砂岩、粉砂岩。部分砂岩具斜层理和象形印模,且含有植物化石碎片。岩石成岩程度中等,属内陆湖盆沉积;B组(Eb)分布范围较广,在车拉沟一带与A组呈平正接触关系,其它各地均不整合覆于老地层之上。下部为紫红色块状砾岩,中上部为紫红色厚—巨8渭源至武都第十合同段高速公路各竜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厚层砾岩,偶夹紫红色薄—中厚层中粒粗砂岩,砾岩的砾石大小一般为5—10×3—7cm。砾石多为半棱角状,少数为浑圆形,砾石成分复杂,随地而异,砾石分选一般,砾石排列方向和层理产状近一致。胶结中等,以接210—402组(Ec)与B组(Eb)关系大部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在哈达铺—麻子川一带超覆于三迭系之上。组成岩性绝大部分为紫红色中—厚层状砾岩与紫红色中—厚层状含岩屑的细—中粒砂岩互层,并夹灰色中厚层砂砾岩。⑩新第三系(N):以内陆湖相沉积的泥岩、砂质泥岩、细砂岩为主,夹钙质结核粘土及砾砂岩。下部不整合于白垩系(K)和老第三系(E)之上。根据接触关系,可分为上、下两个层位。下层位为火山岩相;上层位为沉积相。研究区内出露沉积相,分布于岷县以南的局部路段内。岩主为紫红色中—厚层含砾粗砂岩夹砖红色砂质粘土岩和少量砾岩,底部有少量的砾石层。含砾粗砂岩中见有灰白色的砂岩条带,砾石多为浑圆形。在砖红色砂质粘土岩中,含有条带状及团块状的绿灰色砂质粘土。厚200—600米。11第四系(Q):该系要紧分布于渭河、洮河、迭藏河、岷江及白龙江等大河的两岸阶地。依照成因类型、地貌部位及与邻区对比,可划分为:下、中更新统(Q1-2al)、中、上更新统(Q2-3)、上更新统、全新统。(2)侵入岩:研究区内侵入岩分布较少。2.1.6地震拟建项目位于南北地震带的中段,即天水—武都—文县地震带。这一线地域断裂错综复杂,除东西向的秦岭纬向构造和北西西向的“山”字型20~9渭源至武都第十合同段高速公路各竜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40km,全新纪以来相对隆起,该带西侧武威—庄浪河—岷县北北西西向构造和东侧银川—西吉—碧玉镇—天水北北东向构造对称交汇于武都。该路段近场区范围内历史上共记载破坏性地震5次,其中公元1573年1月20日发生在甘肃岷县一带的6.级地震及2013年7月22日岷县漳县6.6级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岷县断裂的岷县段,对工程场地的最大阻碍烈度为Ⅷ度。该范围内1970年有仪器记录以来共记录ML1.0-4.9级地震250构造型地震。地震活动在空间上不均匀分布,呈条带状分布于岷县断裂及2.1.6-1。表2.1.6-1近场区历史强震及对场地阻碍烈度表日期(y-m-d)震中位置纬度(°)经度(°)震级震中烈度距离(Km)场地阻碍烈度1573-01-20甘肃岷县34.4104.063/4Ⅸ18.86Ⅶ1621-03-20甘肃岷县东北34.6104.443/424.04Ⅳ2003-11-13甘肃岷县临潭间34.7103.95.2Ⅷ20.30Ⅴ2004-09-07甘肃岷县34.7103.95.020.64Ⅴ2013-07-22甘肃岷县漳县34.5104.26.6Ⅷ10.9Ⅷ依照以上历史地震活动特征,并结合近场区地质构造环境分析,路线通过地区,地震频繁,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是有名的地震区之一。标段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木寨岭隧道工程场地属抗震不利地段,隧道进出口工程场地均为Ⅰ类建筑场地。本设计标段隧址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10渭源至武都第十合同段高速公路各竜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0.15g,相当于地震烈度Ⅶ度,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公路工程构造物应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提高一级设防。2.1.7不良地质及专门性岩土由于项目研究区大部属秦岭中高山区,山高沟深,坡陡流急,构造作用强烈,褶皱密集,岩层较为软弱破裂,断层、节理发育,有数十条贯穿性断裂穿过,断层两侧岩层挤辗强烈,十分破裂,糜棱岩化、角砾岩化、断层泥化现象普遍,破裂带及阻碍带宽达数十米至数公里,将给工程地质基础带来严峻阻碍。同时降雨多集中而强大,此外还有强烈上升区、地应力集中、地震活动频繁和流域相对年轻等因素,使得项目研究区内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特不发育。沿线要紧不良地质有泥石流、滑坡、倒塌、岩堆等,专门性岩土要紧为失陷性黄土。2.2各竜隧道工程概况2.2.1工程概况各竜隧道横穿羊圈沟与各竜沟交汇地带山体,隧道采纳分离式设计,其中左线进口里程ZK253+310,出口里程ZK255+795,全长2485m;右线进口里程192.4m。隧道进口采纳削竹式,出口采纳端墙式。隧道采纳全射流风机纵向通风,并设有完善的照明、消防及监控系统。2.2.2自然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11渭源至武都第十合同段高速公路各竜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该隧址区跨越岷县及宕昌县两行政区,进口位于岷县羊圈沟南端山体,G212国道旁,交通较方便,两沟中常年流水,存有简易便道通行,但雨季便道常被水流破坏。(2)水文环境隧址区河流要紧为迭藏河,为洮河一级支流,发源于分水岭大拉梁北侧。流长42.1km,流域面积827.1km。要紧支流有秦许河、绿叶河、南沟河、槽子河等,流径麻子川、寺沟、秦许、城郊入洮。年平均径流量2.26亿m3。平均流量7.16m3/s,比降25.4%。2.2.3工程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该隧址区属低中山地貌区,隧道穿越羊圈沟与各竜沟交汇处山体,山脊总体呈“S“形,山体北侧、南侧各形成一“凹”形坡面,为山体地表水汇合通道,由于长年流水侵蚀,“凹”形坡面中均发育有冲沟。山体上覆2543.0~2753.0m,相对高差210.0m。隧道左线最大埋深187.8m,右线最大埋深192.4m。2)地层岩性(1)土体岩性依照工程地质调绘、钻探及工程物探等成果,除进、出口局部地段有少量三叠系板岩出露外,隧址区表层差不多为第四系更新统黄土及全新统坡积层覆盖。其特征由上而下(由新到老)如下:12渭源至武都第十合同段高速公路各竜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第四系(Q):全新统耕植土(Q4pd):灰黄色,以粘性土为主,见较[f/a0]=200kPa。全新统坡积含碎石粉质粘土(Q4dl):灰黄色,稍湿~湿,硬塑状态,含约20%碎石,碎石粒径20~40mm。全新统滑坡堆积含碎石粉质粘土(Q4del):褐黄色,灰黄色,湿-稍湿,硬塑-可塑状态,碎石含量30%,结构混杂,有扰动痕迹。具垂直节理,见钙质条纹及针孔,含少量钙质结核或砾石,硬塑状态。钻孔中未揭露该层,要紧分布于山顶区域。2)岩体岩性隧道洞身通过的基岩地层要紧为三叠系(T2)地层,岩性为板岩。三叠系(T2):强风化板岩:浅灰、灰黄色,变余泥质(砂质)结构,层状构造。节理裂隙极发育,胶结程度专门差,岩体破裂,岩芯呈块状、土夹65°∠80°。中风化板岩:青灰色,变余泥质(砂质)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裂,岩芯多呈碎块,偶见短柱状,锤击声脆,不易击碎。岩层总体产状Kv=0.55,K1=0.3,K2=0.2,[BQ]=253。3)地质构造依照区域地质资料,项目区属西秦岭地槽褶皱系的中支秦岭海西—印支褶皱带,隧址区位于岷县-宕昌复向斜构造带内,场地及附近未见断层构造。由于构造运动阻碍,该处板岩板理裂隙发育。13渭源至武都第十合同段高速公路各竜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4)新构造活动工程区内新构造运动以上升运动为主。要紧表现在:区内沟谷密集且切割深度专门大;岷县县城和梅川镇及寺沟一带河谷区、盆地区以沉降或相对稳定为主,两侧山体则表现为持续上升;新近系沉积以来,地形下切,新近系沉积物超出现在侵蚀基准面1000.05mm/a址区未见活动性断裂,新构造运动对隧道建设无阻碍。5)水文地质条件隧址区区内地表水系较发育,要紧受大气降水补给,向区内低洼冲沟排泄,区内山体为黄河、长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势中间高,南北两侧低,分水岭以北地表水通过羊圈沟排到黄河支流迭藏河中,枯水期水量不大,雨季流量充沛。分水岭以南地表水通过各竜沟排到长江支流中,沟中枯水期水量不大,雨季流量充沛。河水补给来源要紧有大气降水、上游地表径流及河谷两岸基岩裂隙水的渗流。隧址区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钻孔中揭露水位埋深2.9~27.5m,要紧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坡积、滑坡堆积含碎石粉质粘土中及三叠系板岩基岩裂隙中。地下水通过渗流向低洼冲沟排泄,潜水以大气降水垂直入渗补给为主。6)不良地质拟建隧道区存在的要紧不良地质现象为滑坡。拟建隧道洞身段发育一滑坡,右线K253+890~K254+150(ZK253+870~ZK254+170)洞身范围从滑坡体下部穿过。该滑坡滑坡在平面上扇形,上宽下窄,东西向宽390m,南北向长340m,主滑方向为3°。依据本次野外调绘:该滑坡处于初滑时期,滑体厚度0-22m,滑坡总体积约100×104m3,滑坡体物质以坡积含碎石14渭源至武都第十合同段高速公路各竜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粉质粘土夹强风化板岩为主,按其规模及物质组成划分,该滑坡属大型堆积层滑坡。滑坡范围详见工程地质平面图。滑体斜坡上有泉水出露,常年渗水,滑坡后缘可见贯穿张拉裂缝,滑坡正常工况下差不多稳定,但在降雨、地震工况下易发生滑动。2.2.4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及隧道围岩级不划分(1)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1)土体的工程地质特征隧道围岩范围内土体要紧为第四系全新统坡积、滑坡堆积层含碎石粉质粘土,浅黄色,含20%左右碎石,呈可-硬塑状态。2)岩体的工程地质特征该隧道围岩范围内岩体要紧为三叠系板岩,在新奇状态下,岩体岩质较坚硬,工程地质特性好,风化后工程地质性质明显下降。板岩为变质岩,受区域构造阻碍,板理裂隙发育,岩体完整性差。强风化板岩呈碎石状松散结构,岩体破裂。结合地区经验,中风化板岩Rc取25MPa,属较软岩,岩体较破裂。(2)围岩初始应力状态该隧道局部地段埋深较大【K254+280~K254+630(ZK254+350~160~189A.0.3节内容,中风化板岩Rc=25MPa,隧道初始应力按自重应力考虑,Rc/σmax=6~7,属于高应力区围岩,隧道开挖过程中洞壁岩体位移显著,成洞性差。(3)隧道围岩分级分段讲明15渭源至武都第十合同段高速公路各竜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依照隧道围岩的工程地质特征,隧道围岩工程地质分级见表2.2.4-1。表2.2.4-1各竜隧道围岩分级表起讫里程分段长度m围岩名称饱和抗压强度MPa岩体完整性系数KV围岩基本量指标BQ考虑阻碍因素修正系数确定围岩级不地下水K1要紧软弱结构面K2初始应力状态K3围岩差不多质量指标修正BQ物探测定岩体纵波速VP(m/s)考虑阻碍因素状态或关系讲明ZK253+310~ZK253+40090坡积含碎石粉质粘土,强-中风化板岩V<250250~3705K253+305~K253+40095ZK253+400~ZK253+540140强-中风化板岩V<2501910~3705K253+400~K253+560160ZK253+540~ZK253+770230中风化板岩250.553030.30.20IV2533260~3705K253+580~K253+790230ZK253+770~ZK254+120K253+790~K254+150350360强-中风化板岩V<2501910~3705考虑滑坡地下水影响ZK254+120~ZK254+350K254+150~K254+280230130中风化板岩250.553030.30.20IV2533260~3705ZK254+350~ZK254+720K254+280~K254+630270350中风化板岩250.553030.30.20V2033260~3705考虑高地应力阻碍ZK254+720~ZK254+810K254+630~K254+82090190中风化板岩250.553030.30.20IV2533260~3705ZK254+810~ZK254+910K254+820~K254+940100120中风化板岩250.432730.40.20V2131910~3705ZK254+910~ZK255+580K254+940~K255+580670640中风化板岩250.553030.30.20IV2533260~370516渭源至武都第十合同段高速公路各竜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ZK255+580~ZK255+740K255+580~K255+735160155强-中风化板岩V<2501910~3705ZK255+740~ZK255+79555强风化板岩V<2501910~3705K255+735~K255+790552.2.5工程地质评价及工程建议(1)隧道进口端洞口边坡稳定性评价各竜隧道进口段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近垂直相交,差不多无偏压现象。隧道进口端斜坡坡度20-30度,斜坡表层覆盖坡积含碎石粉质粘土,下伏状态,三叠系强风化板岩板理裂隙发育,岩体破裂,现状坡面植被发育,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建议洞口开挖时边、仰坡坡率采纳1:0.75~1:1。(2)隧道出口端洞口边坡稳定性评价各竜隧道出口段轴线与地形等高线斜交,有一定偏压现象。隧道出口端斜坡坡度30-35度,坡面差不多为三叠系强风化板岩出露,局部上覆薄层坡积土,强风化板岩板理裂隙发育,岩体破裂,现状坡面植被发育,斜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建议洞口开挖时边、仰坡坡率采纳1:0.75~1:1。(3)隧道洞身工程地质评价及工程建议阻碍洞身稳定性的因素专门多,通过野外调查和对勘探试验资料的综合分析,阻碍各竜隧道洞室稳定性的要紧因素是围岩岩性特征,隧道附近滑坡面及结构面(层理、节理、岩土分界面)的发育度、规模,洞身的埋深及地下水等。1)围岩岩性特征对洞身稳定性的阻碍17渭源至武都第十合同段高速公路各竜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该隧道围岩要紧由坡积含碎石粉质粘土、强-中风化板岩组成,含碎石粉质粘土含20%碎石,呈硬塑状态,松软结构,纵波波速为250-570m/s,土石开挖等级为“II”。强风化板岩呈碎石状松散结构,岩体破裂,纵波波速为1910-2830m/s,土石开挖等级为“IV”。中风化板岩属较软岩,岩体较破裂,纵波波速为粘土及强风化板岩开挖稳定性差,易坍塌,围岩划分为V级,中风化板岩IV支护。2)滑坡对洞身稳定性的阻碍拟建隧道洞身段地表发育一滑坡,右线K253+890~K254+150(ZK253+870~K254+170)洞身从滑坡体下部通过。滑坡体物质以坡积含碎石粉质粘土夹强风化板岩为主,滑坡处于初滑时期,正常工况下差不多稳定,在降雨、地震工况下易发生滑动。该隧道设计标高处于滑面以下约差不多无阻碍,但滑坡体的存在促使该段围岩岩体破裂,雨水易沿着滑坡裂缝及破裂岩体下渗,使围岩软化,施工时围岩易坍塌,应及时衬砌整性差。该段隧道开挖时洞室一般有线流、渗流现象。3)结构面对洞身稳定性的阻碍依照地质调绘、钻探及物探资料,本隧道无对隧道有阻碍的断裂构造存在,然而各种岩土层的分界面、滑坡面、层理、节理破坏了隧道岩土体的完整性,降低了围岩级不。隧道开挖期间,各种结构面的相互组合可能会使局部围岩松动,出现掉块、小型塌方等现象。4)洞室的埋深对洞身稳定性的阻碍18渭源至武都第十合同段高速公路各竜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本隧道进出口浅埋部位埋深较浅,围岩压力大,围岩稳定性差,建议加强支护。同时,该隧道局部地段埋深较大[K254+280~K254+630(ZK254+160~189A.0.3节内容,中风化板岩Rc=25MPa,隧道初始应力按自重应力考虑,Rc/σma洞性差,局部可能会有岩爆现象。5)地下水对洞身稳定性的阻碍隧道沿线属低中山地貌,洞身地下水的补给来源要紧为大气降水的垂直渗透补给,依照隧道水文地质试验结果,在隧道施工期间涌水量中等,发生严峻突水现象概率小。该隧道[K253+790~K254+150(ZK253+770~ZK254+120)、K254+820~K254+940(ZK254+810~ZK254+910)]段为山体“凹”形斜坡,各发育一冲沟,为山体地表水汇合排泄通道,同时在K253+790~K254+150(ZK253+770~ZK254+120)段还发育一滑坡,降雨时地表水在此类地段比较富集,可能通过岩土体孔隙裂隙导入地层下部,施工时可能会呈线流、渗流状出水。地下水可使围岩软化,侧壁鼓出,顶下沉,施工时应及时衬砌,必要时加强支护。6)地表水对洞身稳定性的阻碍在隧道洞身位置存在两处较大冲沟[K253+790~K254+150(ZK253+770~ZK254+120)、K254+820~K254+940(ZK254+810~ZK254+910)],为地表降水汇合排泄通道,该类位置应做好截排水工作,防止地表水汇合下渗,软化围岩,降低围岩稳定性。对上述阻碍洞身稳定性的各种因素,在设计19渭源至武都第十合同段高速公路各竜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及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施工及隧道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本隧道各段围岩稳定性评价详见隧道工程地质纵断面。(5)环境水土腐蚀性评价依照《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01)附录K表K.0.3之规定,隧址区所处的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结合水质分析,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判定:各竜隧道地表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有微腐蚀性。2.2.6水文地质评价0-160m,均为潜水,中风化板岩渗透系数为为隧道开挖时水量不大,局部冲沟位置[地下水K253+790--K254+150(ZK253+770--ZK254+120)、K254+820--K254+940(ZK254+810--ZK254+910)]水量稍大,可能会呈线流、渗流状出水。三、评估过程和评估方法依照《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桥梁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标准补充规定》及《公路隧道作业要点手册》的有关内容、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建立我标段隧道工程风险指标体系。3.1隧道工程风险评估分级(1)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要紧考虑隧道地质条件、建设规20渭源至武都第十合同段高速公路各竜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3.1-1。表3.1-1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分类分值讲明1.Ⅴ、Ⅵ围岩长度占全隧道长度70%以上3-4围岩2.Ⅴ、Ⅵ围岩长度占全隧道长度40%以上、70%2情况a3.Ⅴ、Ⅵ围岩长度占全隧道长度20%以上、40%1依照设4.Ⅴ、Ⅵ围岩长度占全隧道长度20%以下0地质G=(a+b+c)瓦斯含量1.隧道洞身穿越瓦斯地层2-3计文件和施工实际情况1.隧道全程存在可能发生涌水突泥的地质2-3
富水情况2.有部分可能发生涌水突泥的地质1c3.无涌水突泥可能的地质01.特大断面(单洞四车道隧道)42.大断面(单洞三车道隧道)3
开挖断面A3.中断面(单洞双车道隧道)24.小断面(单洞单车道隧道)11.特长(3000m以上)42.长(大于1000m、小于3000m)3
隧道全长L3.中(大于500m、小于1000)24.短(小于500m)11.竖井3洞口形式S2.斜井23.水平洞1洞口特征C1.隧道进口施工困难2从施工便道难特点等2.隧道进口施工较容易1考虑。21渭源至武都第十合同段高速公路各竜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2)隧道工程总体施工风险分级标准,见下表3.1-2。表3.1-2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分级标准风险等级计算分值R等级Ⅵ(极高风险)22分及以上等级Ⅲ(高度风险)14-21分等级Ⅱ(中度风险)7-13分等级Ⅰ(低度风险)0-6分(3)事故发生可能性的等级分成四级,见下表3.1-3。表3.1-3事故可能性等级标准概率范围中心值概率等级描述概率等级>0.31专门可能40.03~0.30.1可能30.003~0.030.01偶然2<0.0030.001不太可能1(4)事故发生后果的等级分成四级,见表3.1-4。人员伤亡是指在参与施工活动过程中人员所发生的伤亡,依据人员伤亡的类不和严峻程度进行分级,等级标准如下表3.1-5所示。3.1-4人员伤亡等级标准后果定性描述特大重大较大一般后果等级4321人员伤亡数量≥30或10≤F<30或3≤F<10或F<3或(人)≤10050≤SI<10010≤SI<50SI<10SI=重伤(5)直接经济损失等级标准经济损失是指风险事故发生后造成工程项目发生的各种费用的总和,22渭源至武都第十合同段高速公路各竜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3.1-5所示。表3.1-5直接经济损失等级标准后果定性描述一般较大重大特大后果等级1234经济损失(万元)Z<1010≤Z<5050≤Z<500Z≥500(6)专项风险等级标准高度(Ⅲ级)、中度(Ⅱ级)和低度(Ⅰ级),见表3.1-6表3.1-6风险等级标准一般较大重大特大
后果等级概率等级1234专门可能4高度高度极高极高可能3中度高度高度极高偶然2中度中度高度高度不太可能1低度中度中度高度(7)专项风险评估流程图(见下图3.1-1)各竜隧道专项风险评估流程如图3.1-1所示。(8)典型重大风险源事故可能性等级划分,见表3.1-7表3.1-7典型重大风险源事故可能性等级划分计算分值P等级描述等级P≥14分以上等级Ⅳ级(专门可能)46≤P<14分等级Ⅲ级(可能)33≤P<6分等级Ⅱ级(偶然)2P<3分等级Ⅰ级(不太可能)123渭源至武都第十合同段高速公路各竜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风险源辨识方法风险分析LEC法风险矩阵法指隧道风险估测专项风险评估流程图风险操纵图3.1-1专项风险评估流程图24渭源至武都第十合同段高速公路各竜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3.2风险同意准则与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表3.2-1风险同意准则风险等级同意准则处理措施低度可忽略不需采取风险处理措施和监测。中度可同意一般不需采取风险处理措施,但需予以监测。高度不期望风险成本不高于风险发生后的损失。极高不可同意则要不惜代价将风险至少降低到不期望的程度。四、风险评估4.1风险评估的要紧内容隧道风险评估的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要紧内容可分为总体风险和专项风险评估:(1)总体风险评估指开工前依照隧道工程地质环境条件、建设规模、结构特点等孕险环境与致险因子,评估隧道工程整体风险,估测其安全风险等级。属于静态评估。(2)专项风险评估指是将总体风险评估等级为Ⅲ级(高度风险)及以上隧道工程中的施工作业活动(或施工区段)作为评估对象,依照其作业风险特点以及类似工程事故情况,进行风险源普查,并针对其中的重大风险源进行量化估测,提出相应的风险操纵措施。属于动态评估。4.2各项差不多风险、引起风险的因素依照设计现场勘察资料和给定的计图纸对各竜隧道危险单元划分及风25渭源至武都第十合同段高速公路各竜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险分析:(1)隧道左线进口段设有25m明洞段,出口段设有15m明洞段。右线进口段设有25m明洞段,出口段设有15m明洞段。依照地质条件,进出口明洞处于Ⅴ级地质段,隧道进口段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近垂直相交,差不多无偏压现象。隧道进口端斜坡坡度20-30度,斜坡表层覆盖坡积含碎石粉质粘土,下伏三叠系强风化板岩,坡积含碎石粉质粘土以粘性土为主,含20%碎石,硬塑状态,三叠系强风化板岩板理裂隙发育,岩体破裂,现状坡面植被发育,整体处于稳定状态。隧道进口在靠近沟坡、地面横坡较大地段存在浅埋偏压现象出口端斜坡坡度30-35度,坡面差不多为三叠系强风化板岩出露,局部上覆薄层坡积土,强风化板岩板理裂隙发育,岩体破裂,现状坡面植被发育,斜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2)二衬施工属于高空施工,存在人员高空坠落和高空坠物等危险的因素。(3)空压机等特种设备存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的危险因素。(4)渣土搬运过程中的危险因素。4.3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评分依据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要紧考虑隧道地质条件、建设规模、气候与地形条件等评估指标,依照各竜隧道的施工设计资料得到以下相关信息:(1)各竜隧道右线Ⅴ级围岩长度为1295m,占右线隧道全长2485m的1265m占左线隧道全长2485m的26渭源至武都第十合同段高速公路各竜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40%以上、70%以下,a分值取为2;(2)各竜隧道左右线,未发觉隧道施工区域出现瓦斯,依照隧道工程总体评价指标体系,瓦斯含量b属于隧道施工区域可不能出现瓦斯,分值取为0;(3)各竜隧道沿线属低中山地貌,洞身地下水的补给来源要紧为大气降水的垂直渗透补给,依照隧道水文地质试验结果,在隧道施工期间涌水量中等,发生严峻突水现象概率小。隧道开挖时水量不大,但局部冲沟位置地下水水量稍大,可能会呈线流、渗流状出水,依照隧道工程总体评价指标体系,富水情况c属于有部分可能发生涌水突泥的地质,分值取为1;(4)各竜隧道按山岭区高速公路分离式断面设计,双向四车道,设计行车速度80Km/h,依照隧道工程总体评价指标体系,开挖断面A属于中断面(单洞双车道隧道),分值取为2;于1000m且小于3000m),分值取为3;(6)洞口形式S属于水平洞,分值取为1;(7)隧道进口围岩由坡积含碎石粉质粘土及强-中风化板岩组成。含碎石粉质粘土,节理裂隙发育,胶结程度差,岩体较破裂。围岩稳定性差,施工时初期支护不及时易产生大坍塌甚至冒顶,侧壁经常产生小坍塌。施工时洞室一般有潮湿或点滴状出水现象。洞口特征C属于隧道进口施工较困难,分值取为2。27渭源至武都第十合同段高速公路各竜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表4.3-1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分类分值讲明围岩情况aⅤ、Ⅵ围岩长度占全隧道长度70%以上2地质G=(a+b+c)瓦斯含量b隧道施工区域可不能出现瓦斯0依照设计文件和施工实际情况确定富水情况c有部分可能发生涌水突泥的地质1开挖断面A大断面(单洞三车道)2隧道全长L长(大于500m、小于1000m)3洞口形式S水平洞1洞口特征C隧道进口施工困难2便道、地形综合考虑依照工程实际情况,对各竜隧道进行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从地质条件、开挖断面、隧道全长、洞口形式、洞口特征5个工程因素来进行安全评估,由按实际工程情况取得的分值,来进行隧道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计算,由下式可得:总体风险分值=地质因素分值*(开挖断面分值+隧道全长分值+洞口形式分值+洞口特征分值)R=G(A+L+S+C)其中,G=3;A=2;L=3;S=1;C=2R=3×(2+3+1+2)R=24R=24>22,因为风险分数为22以上为极高风险等级。依据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分级标准,隧道总体风险等级为Ⅵ(极高风险)28渭源至武都第十合同段高速公路各竜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4.4隧道工程专项风险评估施工作业程序分解后,通过相关人员调查、评估小组讨论、专家咨询等方式,分析评估单元中可能发生的典型事故类型,并形成风险源清单,见表4.4-1。表4.4-1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源普查清单序号风险源推断依据1坍塌本隧道Ⅴ级围岩洞口段2触电操作不当,造成人员损害3火工品可能导致爆炸,造成人员损害4高空坠落防护措施不到位,造成人员损害5机械损害操作失误,造成人员损害评估小组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对可能导致事故的致险因子进行分析,具体情况见下表4.4-2。表4.4-2隧道风险源风险分析单位作业内容潜在的事故类型致险因子受损害人员类型损害程度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备注坍塌地质因素作业人员本身死亡变形较大等违规作业等洞口工程物体打击作业场所内设施作业人员本身轻伤无防护等操作错误等高处坠落作业场所内设施作业人员本身重伤无防护、无警示标志等忽视警告标志等物体打击作业场所内设施作业人员本身轻伤无防护等操作错误等洞身开挖高处坠落机械损害作业场所内设施作业场所内设备作业人员本身同一作业场所其他作业人员重伤重伤无防护、无警示标志等使用不安全设备等忽视警告标志等设备带“病”运转等洞身衬触电人员活动作业能力作业人员本身重伤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等(电气)未接地等砌物体打击作业场所内设施作业人员本身轻伤无防护等操作错误等29渭源至武都第十合同段高速公路各竜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高处坠落作业场所内设施作业人员本身重伤无防护、无警示标志等忽视警告标志等洞内运输机械损害作业场所内设备同一作业场所其他作业人员重伤使用不安全设备等设备带“病”运转等4.5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隧道工程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采纳定性与定量结合方法,事故的严峻程度的估测方法采纳咨询专家处理方法。事故可能性的估测方法采纳指标体系法,见表4.5-1。(1)人为因素及施工治理引发的事故可能性的评估指标体系。表4.5-1人为因素及施工治理引发的事故可能性的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分类分值讲明三级3总包企业资质A二级2一级1特级0专业及劳务分包企业资质B有资质0无资质1针对当前作业的要紧分包企业发上过重大事故3历史事故情况C发上过较大事故发上过一般事故21指项目部要紧治理人员从事过的工程项目上曾经发生的事故情况未发生过事故0作业人员经验D经验丰富0经验不足1无经验2符合规定0工程经验考虑安全治理人员配置E差不多符合规定1三类人员持证在岗不足2符合规定0安全投入F差不多符合规定130渭源至武都第十合同段高速公路各竜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不足2符合合同要求0机械设备配置及治理G差不多符合合同要求1不符合合同要求2可操作性强0专项施工方案H可操作性一般1可操作性较差2人为因素及施工治理引发的事故可能性的评估指标体按下列公式计算:M=A+B+C+D+E+F+G+H表4.5-2安全治理评估指标分值与折减系数对比计算分值折减系数rM>121.29≤M≤121.16≤M≤813≤M≤50.90≤M≤20.8表4.5-3安全治理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分类分值讲明总包企业资质A特级1专业及劳务分包企业资质B有资质0针对当前作业的要紧分包企业历史事故情况C未发生过事故0指项目部要紧治理人员从事过的工程项目上曾经发生的事故情况作业人员经验D经验丰富0工程经验考虑安全治理人员配置E符合规定0三类人员持证在岗安全投入F符合规定0机械设备配置及治理G差不多符合合同要求1专项施工方案H可操作性强031渭源至武都第十合同段高速公路各竜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依照人为因素及施工治理引发的事故可能性的评估指标体系公式可得:计算分值=总包企业资质+专业及劳务分包企业资质+历史事故情况+作业人员经验+安全治理人员配置+安全投入+机械设备配置及治理+专项施工方案:M=A+B+C+D+E+F+G+H其中,A=1;B=0;C=0;D=0;E=0;F=0;G=1;H=0。M=1+0+0+0+0+0+1+0=20≤M≤2,依据安全治理评估指标分值与折减系数对比表,折减系数为0.8。(2)隧道施工区段坍塌事故可能性分析评估表4.5-4隧道施工区段坍塌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评估指标分类分值讲明、级可依照围岩围岩级不AⅣ级3III级2节理发育情况和岩性适、II级当调整分值。存在宽度米以上的大规模断层破裂带—4断层破裂情况B存在宽度米以上,米以下的中等规模的断层破裂带2存在宽度米以下小规模断层破裂带1不存在断层破裂带0渗水状态C岩溶管道式涌水1.5线状一股状1.2线状1渗水状态应考虑大气影响因素。干一滴渗0.9工程地质条件与设计文件相比较差—3由监理工程工程地质条件与设计文件差不多一致1地质符合性D师确认。施工操纵与设计032渭源至武都第十合同段高速公路各竜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施工方法不适合水文地质条件的要求—3一可参照有关技术标准施工方法E确定是否适
工程地质条件与设计文件差不多一致1合。施工方法完全适合水文地质条件的要求0、级围岩砌衬到掌子面距离
在米以上或全断面开挖砌衬到掌子面距离在米以上V、Ⅵ级围岩砌衬到掌子而距离在米以下或全断面开挖砌衬到掌子面距离在3二衬距掌子面的距离是米以上、米以下施工步距F=a+ba、级围岩砌衬到掌子面距离在米以上、米以下或全断面开挖砌衬到掌子面距离在工米以上、米以下2阻碍隧道稳定性的一个指标要紧考虑施工时台、级围岩砌衬到掌子面距离
在米以下或全断面开挖砌衬到掌子面距离在工米以下
时跟上。阶法施工全断面法施工二衬是否及一次性仰拱开挖长度在8米以上b一次性仰拱开挖长度在8米以下隧道施工区段坍塌事故可能性计算公式:P=r×(C×A十B十D十E十F)。计算结果要四舍五入到整数。依据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隧道工程过程中坍塌事故可能性评分主要考虑隧道围岩等级、断层破裂情况、渗水情况与施工方法等评估指标,依照各竜隧道的施工设计资料得到以下相关信息:(1)各竜隧道Ⅳ、Ⅴ级围岩段的围岩级不指标A分不取3、4;(2)项目区属西秦岭地槽褶皱系的中支秦岭海西—印支褶皱带,各竜隧道位于岷县-宕昌复向斜构造带内,场地及附近未见断层构造,断层破裂33渭源至武都第十合同段高速公路各竜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情况B取为0;(3)各竜隧道沿线属低中山地貌,洞身地下水的补给来源要紧为大气降水的垂直渗透补给,依照隧道水文地质试验结果,在隧道施工期间涌水量中等,发生严峻突水现象概率小。隧道开挖时水量不大,但局部冲沟位置地下水水量稍大,可能会呈线流、渗流状出水,渗水状态C为线状出水,分值取为1;(4)各竜隧道仰拱采取全幅施工,仰拱、铺底面距下台阶的距离按Ⅵ级及Ⅴ级围岩段加强不超过15米,Ⅴ级围岩段不超过30米,Ⅳ级围岩段不超过40米。掌子面距二衬的安全距离按Ⅵ级及Ⅴ级围岩段不超过60m,Ⅳ级围岩不超过90m,施工步距F取值为1;表4.5-5隧道施工区段坍塌事故可能性分析评估标准评估指标分类分值讲明Ⅴ级4围岩级不A依照围岩节理发育情况Ⅳ级3断层破裂情况B场地及附近未见断层构造0渗水状态C线状1渗水状态要紧受大气降雨阻碍地质符合性D施工方法E施工步距F=a+b工程地质条件与设计文件差不多一致施工方法完全适合水文地质条件的要求V围岩衬砌到掌子面距离a在70m以下一次性仰拱开挖长度在8mb以下1001二衬距掌子面的距离阻碍隧道稳定性依照隧道施工区段坍塌事故可能性计算公式可得:隧道施工坍塌事故可能性风险分值=折减系数(渗水状态×围岩级不+断层破裂情况+地质符合性+施工方法+施工步距),即34渭源至武都第十合同段高速公路各竜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P=r×(C×A十B十D十E十F)Ⅴ级围岩段r=0.8;A=4;B=0;C=1;D=1;E=0;F=1P=0.8×(1×4+0+1+0+1)=4.8,3≤R≤6,属于Ⅱ级(偶然)。Ⅳ级围岩段r=0.8;A=3;B=0;C=1;D=0;E=2;F=1P=0.8×(1×3+0+1+0+2+1)=4,3≤R≤6,属于Ⅱ级(偶然)。(3)典型重大风险源事故可能性等级划分:VⅣ级施工区段事故可能性等级:P=4,3≤P<6,属于Ⅱ级(偶然)。专项风险等级依据风险矩阵法和指标体系法进行动态风险。表4.5-6隧道重大风险源风险等级坍塌大变形序号施工区段可能性严峻程风险可能性严峻程风险等级度等级等级等级度等级等级1Ⅴ级施工区段偶然较大中度偶然较大中度2Ⅳ级施工区段偶然较大中度偶然较大中度3偶然较大中度偶然较大中度五、风险对策措施通过隧道风险评估,各竜隧道总体风险评估为极高度风险,其中V级施工区域段风险等级中度,严峻程度等级较大,可能性发生等级偶然。Ⅳ、施工区域段风险等级中度,严峻程度等级较大,可能性发生等级偶然。依照风险同意准则与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的规定,针对不同的风险事件、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拟采取如下技术对策。35渭源至武都第十合同段高速公路各竜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5.1坍塌风险等级归类依照“隧道安全风险等级划分”的成果得到:各竜隧道Ⅳ、Ⅴ级围岩段,隧道风险被评定为“中等”等级,但发生可能性等级为“偶然”。5.2风险处理的总体对策(1)依照公路隧道风险同意准则与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之规定,中度风险是可同意的,应采取相应的风险处理措施降低风险并加强监测,且满足降低风险成本不高于风险发生后的损失;为此,提出如下风险技术对策:中度风险隧道施工区段:在加强施工监测的同时,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做好设计复核,尤其是现场地质核对和完整的地质分析工作。超前地质预报的要紧方法确定为:地质分析法超前预测、超前水平钻孔探测、检测和必要的地质雷达检测。制订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和应急预案,并加强现场演练。加强施工工艺治理与工序衔接操纵,确保工程质量和工序紧跟;加强监控量测,必要时,与专业设计人员紧密配合,采纳力学反演技术及时修参。编制隧道监控量测方案,认真实施监控量测,通过记录、分析,反馈,判识围岩稳定状态;必要时与设计单位配合,利用实测数据,借助大型土木软件,通过建模、网化、加载、求解与分析等计算步骤,预测围岩变形或进行力学反分析,及时修改设计参数,确保施工安全。依据《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的规定,在监控量测与数据处理、36渭源至武都第十合同段高速公路各竜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二次衬砌施做时刻,确保及时施做二衬。(2)加强施工监管,确保措施到位;加强工序治理,确保工序紧跟,尤其是开挖与初支、初支与衬砌以及仰拱超前施做与拱墙二次衬砌工序间的合理步距操纵。5.3地表冲沟地段涌水的处理对策各竜隧道施工过程中为预防地质断层造成的隧道垮塌及突涌水现象建议采纳以下几点对策:1)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和围岩量测。通过超前钻孔施工情况,推断开挖面前方地质类不及涌水量、水压等情况,制定相应对策,防止施工过程出现意外。2)在开挖不良地质地段之前,对临近断裂带的开挖地段及时完成二次模筑砼衬砌,以提高意外时的应对能力。在断裂带施工期间,二次模筑衬砌紧跟开挖施工,减短断裂带开挖后的暴露时刻。3)在分析超前钻孔所获得的有关资料后,采纳小导管注浆超前支护措施。在出水量大,开挖施工安全难以保证时,可采取大管棚超前支护措施;必要时采纳深孔全封闭帷幕法注浆,以起到止水和加固岩体的作用,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5.4隧道洞身段施工塌方的处理对策各竜隧道施工过程中为预防隧道施工塌方建议采纳以下几点对策:1)对Ⅴ级围岩段应加强隧道变形的监控量测和施工人员巡查频率。如37渭源至武都第十合同段高速公路各竜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果在施工中,监控量测资料显示某段隧道开挖后初期支护长时刻变形不能收敛,则应先停止洞内施工,通知洞内施工人员撤出隧道,再采取加强支护的措施,先用钢支撑等将此断隧道初期支护支顶,防止进一步变形,再采取周壁注浆等措施加强,否则,此段初期支护有可能因为变形过大而产生塌方。2)假如施工中发觉某段已支护的衬砌段落有异响、吊块等现象发生,或隧道支护上、掌子面上产生裂缝,裂缝扩大比较明显,则此段隧道立即会产生塌方,现在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厂房设备承包合同
- 生态养殖基地承包合同
- 项目进度追踪与协同策划方案
- 现代学徒制师徒协议
- 柑橘树承包合同
-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开发合作协议
- 汽车租赁合同租赁车辆交接确认书
- 投资借款合同书
- 共建联合实验室合作合同协议书范本模板5篇
- 活动一《自己种菜乐趣多》(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
- 大数据专业实习报告范文共5篇
- 出口退税培训课件外贸企业出口退税
- 蛋白表达及纯化课件
- 304不锈钢管材质证明书
- DBJ 46-027-2013 海南省建筑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安全评定规程
- 港口集装箱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教学平台课件
- 杭州湾跨海大桥项目案例ppt课件
- (完整版)光荣榜25张模板
- 工业催化剂作用原理—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 优秀教材推荐意见(真实的专家意见)
- QTD01钢质焊接气瓶检验工艺指导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