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古代白瓷造型在交流中的互鉴及演变姚颖
中国白瓷于北朝创烧,隋代成熟,而隋唐时期“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邢窑兴起,五代至两宋时期白瓷烧造进入了鼎盛时期,北方地区以定窑为主导形成了巨大的定窑系,南方地区景德镇湖田窑则创烧出了如冰似玉的青白瓷,至元代在青白瓷的基础上创烧了“卵白釉〞,明初永乐一朝研制出“甜白釉〞,以至后来明清时期崛起的德化白瓷,为长达近千年的白瓷烧造史书写出了华美的篇章。而白瓷造型的发展过程也呈现了不同时代白瓷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互动与交流,同时浮现出器型的蜕变过程与相互借鉴的文化脉络。
一、白瓷的兴起
白瓷起源是由于原材料和制作技术的进步,表达的是北朝的时代风俗。北朝陶瓷颜色浅淡、装饰绮丽,部分器型可见对萨珊金属器和玻璃器的模仿,也可以说是制瓷技术变革的驱动力之一,體现了北朝及南朝与中西亚之间的文化互动,同时也呈现了北朝文化从十六国后衰落后再次崛起,并形成新的陶瓷文化的过程。
白瓷的出现改变了华北地区5世纪末到6世纪初陶瓷生产的格局,特别是质量上乘白瓷的成功烧制是中国陶瓷史的重要转折点,至此高温陶瓷与各类彩绘瓷也在白瓷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
白瓷的成功创烧,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自9世纪始,中国北方的白瓷开始销往中东,西方世界视白瓷为艺术奇迹,他们对白瓷的原材料以及制作工艺充满憧憬。并在17至18世纪,经传教士在中国考察了瓷器的生产并带回了制作方法,欧洲才烧制出了白瓷。所以白瓷的出现不仅在全中国,甚至在全世界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邢窑白瓷的胎质和釉质是经过1380℃以上的高温烧制而成,其物理性能与现代最先进的“硬质瓷〞的烧成物理要求已十分接近。邢窑白瓷又分细白瓷和粗白瓷,细白瓷是专供皇室、贵族使用的上等白瓷,没有施打扮土,有些底部刻“盈〞字款、“翰林〞款,为皇室和翰林院定烧;粗白瓷一般施打扮土,行销市场,造型随便,无贵贱通用之。
二、仿古类白瓷造型的发展
早期的北方邢窑白瓷胎体厚重,造型质朴、凝重、粗鲁。自隋代开始,瓷器烧造技术有了新的发展,伴随工艺水平的提高,其胎料制备精良,胎体的旋削工艺工整,装烧讲求,立体的器皿明显增多,器物的造型更为屹立、豪放。到唐代时邢窑的制瓷技术更为成熟,窑工精选胎釉原料,旋坯技法更加规范,并采用匣钵正烧法,消除了器物内部的支烧痕,严控烧制火候,保证白瓷产品的瓷化度而不过烧。此时邢窑白瓷代表了当时白瓷造型的最高水平,浮现出体态丰盈、庄重大方、赏用结合的特点,具有XX盛世的时代神韵。
总体而言,邢窑白瓷造型的发展始终遵循着共同的艺术风格,具有圆唇口、短颈、丰肩和鼓腹的时代特点,构成了庄重大方的体态。邢白瓷的外观形体,既有直线又有弧线,但以弧线为主。整体塑形的线条有行有止、有抑有扬,或一气呵成激流直泄,或委婉曲折舒缓有序,而这些长短各异的曲线、直线的奇妙结合,又使得邢窑白瓷具有雍容华贵之美。譬如白瓷罐口沿下那转折的曲线,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给白瓷罐完美的形体增加了生气(图1)。
邢窑白瓷的造型还有盘、碗、杯、托、瓶、壶和注子等,多素面无装饰,到了唐代中期以后特别是晚唐五代时期,邢窑器中也出现了雕塑、堆贴、印花、刻花、压边、起棱、花口等装饰方法,丰富了造型之美。
而同样是烧制白瓷的定窑,唐五代是其瓷业的快速发展时期,制瓷工艺更为精细,碗、盘类器采用匣钵装烧,器口朝上摆放,因此口沿满釉,而底足多无釉,碗、盘等为器物造型代表。
宋代时,定窑白瓷还涌现出了一批仿古器物,其中特别以仿青铜器造型表现突出。虽为仿古,但从考古发现的宋代定白瓷造型来看,其并非是简单的历史复原或对传统形态的照搬,而是在“循古之意而勿泥于古,适今之宜而勿牵于今〞的理念下,托古求变、承古革新的宋代创造。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定窑白瓷以仿三代青铜器较多,但也有不少结合时代审美而创造的陈设与实用兼具的形制。正如宋人蔡絛所言:“时所重者,三代之器而已。若秦汉间,非殊特,盖亦不收〞。就考古出土实物来看,其种类繁多,也最易辨识,涵括三代青铜器中的鼎、甗、鬲、豆、爵、觚、尊、壶、卣、洗、盘、钟等形制(图2、图3)。
历代白瓷在进行造型的创新设计时,还以“对合〞作为结构方式来实现对传统礼器形制的临创。从考古和传世仿古器来看,以这种“对合〞结构设计的做法,多出现在瓶、壶、觚、尊等器物上,采用两节对合或两半对合,器物或从腹上部,或是腹中,或腹下部分开,以上下部分的对合构成一个新的造型。
另外,白瓷仿古造型还进行了融合与蜕变。所谓“融合〞,其做法或是指对不同器物形制之间,或是对同一器物不同造型之间,进行不同程度的融合和设计创造,使器物既有“古意〞,又能做到“勿泥于古〞,具有神似形变的特点,或改变了器物原有的功能、用途而转化为陈设器;或是改变器物的结构、形态而转化为实用器;或是将古器物的形态转而设计为似古非古的新创白瓷造型(图4、图5、图6、图7)。
在白瓷仿古器型中,对典型礼器形制的转化设计,最为常见的造型有琮、鼎、鬲等几种,在定窑、景德镇窑、德化窑中常见。瓷器仿金银器的器型还有高足杯、双鱼壶、折腹碗、折腹盘、四方倭角盘等。
三、实用型白瓷造型的互鉴与蜕变
卵白釉瓷是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的一种白釉瓷的统称。由于底款有枢府铭文,所以卵白釉也叫枢府瓷。卵白釉瓷的胎体一般对比厚重,釉呈失透状,色白微泛青,恰似鸭蛋壳色泽。其造型主要有碗、高足杯、盘、炉、花口盘等。元代景德镇窑卵白釉瓷器的创烧,为明代永乐时期甜白釉的发明奠定了基础。元代卵白釉瓷器在元代墓葬、窖藏、沉船及元大都遗址中均有发现,可见卵白釉瓷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图8)。
明永乐甜白釉是景德镇御窑厂创烧的一个白釉品种,其特点是白如凝脂,素若积雪。之所以称“甜〞,是因其纯净的釉色给人一种甜美之感。又有人称其为“填白〞,是指在此白瓷上可填彩绘画。甜白器物造型主要有碗、僧帽壶、梅瓶等。
僧帽壶因口部形似僧人之帽而俗称“僧帽壶〞,阔颈、鼓腹、瘦底、圈足。壶身一侧口边至颈部置宽带形曲柄,相对的另一侧出鸭嘴状流槽(图9)。而梅瓶则小口,肩下渐敛,足胫处略外撇,圈足,砂底无釉。通体施甜白釉,釉面暗划卷草纹、缠枝莲花纹等间隔。
明清梅瓶保存宋代梅瓶器身修长屹立的特点,适当压缩了瓶身的高度,放宽了肩部和足部,使各部位比例更趋协调。图10所示梅瓶,瓶体所施甜白釉纯洁清白,色泽柔润,纹饰刻划细腻,是永乐时期甜白釉瓷器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到明清时期,德化窑产品以日用器皿为主,诸如梅花杯、八仙杯、花瓶、文具等,以生活需求为导向的实用器,常见的有执壶、印盒、香料盒、锅、罐、盆、碗、杯、托、勺等。由于这类器型是基于生活的一种时代创造,已然超脱了古风、古韵之感,为从传统当中衍生出来的创新造型。
四、白瓷造型的互鉴
早在新石器时代的薛家岗文化、良渚文化等史前遗址中就有琮的出现,其形制大体是外方内圆而中通,如筒形,是我国古代早期最重要的礼仪用玉之一。除琮式、鼎式、鬲式以外,在考古实物中还发现有诸如簋式炉、樽式炉等造型,这类造型在铜器中极为罕见,但在瓷器中却较为常见。
宋代白瓷的经典造型,塑造了一种极具现实性特点而又具有复古特性的视觉美感,因而在审美视觉上区别于一般的仿古铜器,属陈设器范畴。目前发现的主要是瓶、壶一类的形制,典型的有胆瓶、瓜棱瓶、玉壶春瓶、长颈瓶(直颈瓶)等。
五、白瓷造型形态的表达
陶瓷的造型是一个整体,通过几个部分构成一个审美形态,这种装饰性在传统白瓷花口器物上得到很好的运用。与此同时,传统花口器的造型也符合人体结构的功能性,器型的比例关系颇具美感。通過对大自然生物结构的模仿,花口造型浮现在白瓷器物上是丰富多彩的,形式上是多样的,呈现出独特的装饰美(图11、图12、图13)。
花口造型的器物,大多出现在书房之中,与砚滴、香炉一起相伴主人左右,是表达唐宋文人书房品位的重要器皿。观测古代陶工们设计出的花口造型器物,可以看出工匠们对自然界事物细心观测和了解思考自然界中的植物形态,归纳总结自然界造型规律,把自然界形态设计运用到白瓷造型中,表达工匠想要回归自然的意愿,并影响到后世器物的造型。
在考古发现中,宋代瓷器中的长颈瓶和直颈瓶在各地出土的宋代瓷器窖藏中基本都有发现,其造型无定制,在圈足的高矮、腹部的圆椭、肩部的斜直、颈部的宽窄等方面各有异同。
白瓷盘、碗、瓶中常见有莲瓣形口、葵瓣形口等形态,一朵花在整个植物群体中是一个局部,但是这朵花又是由好多小部分组成的,如菱花形白瓷盘把叶脉清楚地表达出来,盘子在外形上表现的是统一、完整的审美效果。花口形瓶口沿外部呈多瓣,花瓣向外延伸,使整个器型充满了向上张力。
花口白瓷器除了具有功能美、装饰美之外,还在器型造物形态上表达了工匠想要表达的气韵和趣味,表达了器型设计的境界和审美,其所传达出的意境、理想、力量、情趣等能够被人感知。
花口白瓷在使用功能之外更具有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马钉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菲林除静电清洗液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磺酸盐三元共聚物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标准型感应式卡片阅读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银黄口服液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教育机构物业外包服务合同范本5篇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材料设备采购及维护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集装箱物流运输挂靠管理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直升机飞行员就业权益保障协议3篇
- 亿以上数的读法和写法说课稿(5篇模版)
- 河南省濮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割接方案的要点、难点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 2025年副护士长竞聘演讲稿(3篇)
- 2024年08月北京中信银行北京分行社会招考(826)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超声科图像质量评价细则及超声科制度汇编
- 创伤严重程度(ISS)评分表(完整版)
-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课件(中)24第六编 辽西夏金元文学 绪论
- 2022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含2022年修订部分)
- 最新交管12123学法减分题库含答案(通用版)
- 碳排放核查员模拟考试题
- 奢侈品管理概论完整版教学课件全书电子讲义(最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