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制第四版教学大纲_第1页
中国税制第四版教学大纲_第2页
中国税制第四版教学大纲_第3页
中国税制第四版教学大纲_第4页
中国税制第四版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8《中国税制(第四版)》教学大纲前言(一)本门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中国税制》是高等财经教育财政、税务、会计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本门课程教学内容包括12章,主要从税收基本理论和我国现行税制的不同层面系统介绍税制相关知识。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税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我国税制建设和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我国现行税制体系以及各个税种的主要规定和立法精神。(二)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西方经济学(微观、宏观)、会计学基础、财政学、经济法等课程。由于本课程既涉及到宏观经济层面的相关理论;又以微观经济知识作为学习基础,因此要求:1.掌握税制基本理论以及我国现行税制的体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2.联系我国当前宏现经济的发展形势以及国家的经济政策,从宏观上掌握我国现行税制的布局;3.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准确掌握各税种的主要规定,了解我国现行税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的主要内容。(三)本课程教学的课时分配本门课程的教学计划课时为54课时(3学分),建议教学课时按以下方案分配:章节内容课时分配备注导论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关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印花税土地增殖税房产税、契税和车船税第十二章其他各税484448762232合计54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导论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阐述了税收制度及其构成要素;税法及税收法律关系;税收的分类和税制体系及其主要特征。通过本章学习,要求重点掌握税收制度的概念、税收制度的七个构成要素、税法的概念、税制与税法的关系、税收法律关系和我国现行税制体系。一般掌握税收的分类和不同类型的税收体系及其主要特征。第一节税收制度概述一、税收制度的内在规定性税收制度的基本概念税收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它包括各种税收法律法规、条例、实施细则、征收管理办法等。1.广义的税收制度与狭义的税收制度2.税收的本质二、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一)课税对象1.课税对象的概念:对什么征税,即征税的标的物。2.相关概念:(1)税源;(2)税目;(3)计税依据(二)纳税人1.纳税人的概念∶税法规定的有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2.相关概念:(1)自然人和法人;(2)扣缴义务人;(3)负税人(三)税率1.税率的概念:应征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量之间的法定比例。2.种率的三种形式:(1)比例税率;(2)累进税率;(3)定额税率3.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四)纳税环节1.纳税环节的概念:处于运动过程中的课税对象,选择应当交纳税款的环节2.一次征收制、两次征收制、多次征收制(五)纳税期限纳税期限的概念:税法规定的纳税人缴纳税款的法定期限。(六)减税免税1.减免税的概念:税法对某些纳税人和课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顾的一种规定。2.相关概念:(1)减税和免税起;(2)起征点和免征额(七)违章处理违章处理的概念:对纳税人违反税法行为所采取的教育处罚措施。第二节税收制度和税法一、税法的概念和特点(一)概念税法是税收制度的法律体现形式,它是国家制定的用于调整税收征纳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二)税法调整的对象税法的调整对象:是税收征纳主体之间所发生的经济关系。通过调整,形成税收征纳主体之间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即税收征纳关系。(三)税法的特点1.税与法的共存性;2.税法关系主体的单方固定性;3.税法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性;4.税法结构的综合性。(四)税制与税法的关系税法与税制存在密切的关系:税制决定税法,税法为税制服务。二、税法的作用税法的作用是税法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所具体表现出来的效果。这种作用必须经过税收法律、法令、条例、施行细则等具体表现形式才能得以实现。(一)税法的社会经济作用(二)税法的法律规范作用三、税法的渊源税法的渊源,是指税法的各种具体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宪法、税收基本法律、税收法律、税收行政法规、税法解释、税收条约。四、税收法律关系(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1.概念:税收法律关系是国家税务机关与纳税人在税收征纳过程中根据税法的规定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它是税收关系在法律上的反映,是税法调整税收关系的结果。2.特征:税收法律关系作为特殊社会分配关系的反映,除了具有一般法律关系共有的特征以外,还具有自己的特征:(1)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一方必须是国家,而另一方可以是不同的自然人和法人。(2)税收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不对等(3)税收法律关系具有财产所有权无偿转移的性质(4)税收法律关系更为直接地体现国家的意志(二)税收法律关系要素税收法律关系要素是构成税收法律关系的必要条件。税收法律关系包括:主体、客体、内容三个要素。(三)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1.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是指在税收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形成权利义务关系。引起税收法律关系产生的法律事实有两种:(1)纳税人发生了税法规定的应纳税的行为和事件,即引起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2)新的纳税人的出现。2.税收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由于某一法律事实的产生,从而使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客体发生了变化。3.税收法律关系的终止: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终止。(四)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指国家通过行政的、法律的手段,保证税收法律关系主体权利的实现和义务的履行。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行政手段和司法手段。五、税收法律体系(一)税收实体法1.概念:税收实体法,是指拥有税收立法权的立法主体规定税收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律。税收实体法又称为“税收主体法”,是税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构成:税收实体法由税法名称、纳税主体、纳税客体、纳税标准、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和税收优惠等要素组成。3.我国现行的税收实体法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土地增值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等各个税种的税收法律、法规。(二)税收程序法税收程序法,是指拥有税收立法权的立法主体为保证税收实体法所规定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实现而制定、认可、修改和废止的,用以规范税收征纳行为的法律规范。税收程序法规定了税收征纳过程中征纳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征纳的程序、法律责任和税收诉讼等问题。现行的中国税收程序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三)税收处罚法1.概念:税收处罚法是指拥有税收立法权的立法主体对税收违法犯罪行为予以处罚的法律规范,是禁止性规范的一种。它是界定并追究税收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责任的法律规范。2.税收处罚方式: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四)税收争讼法税收争讼法包括税收争议法和税收诉讼法。在税收诉讼法中,又可分为税收行政诉讼法和税收刑事诉讼法。第三节税收分类一、按税收缴纳形式划分(一)力役税:是指纳税人以直接提供无偿劳动的形式缴纳的税种。(二)实物税:是指纳税人以实物形式缴纳的税种。(三)货币税:是指纳税人以货币形式缴纳的税种。二、按税收计征标准划分(一)从价税∶以课税对象的价格为计税依据的税收。(二)从量税∶以课税对象的数量为计税依据的税收。三、按税收管理和受益权限划分(一)中央税∶中央政府支配和使用的税种。(二)地方税∶地方政府支配和使用的税种。(三)共享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同享有,并按照一定比例或方法分成的税种。四、按税负能否转嫁划分(一)直接税∶纳税人不能将税负转嫁他人负担必须由自己负担的各种税。(二)间接税∶是纳税人能将税负转嫁他人负担的各种税。五、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划分(一)价内税∶税金构成商品或劳务价格组成部分的税收。(二)价外税∶税金不构成商品或劳务价格组成部分的税收。六、按课税对象的不同性质划分(一)流转税:是以商品或劳务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的统称。(二)所得税:是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统称。(三)资源税:是以资源的绝对收益和级差收益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统称。(四)财产税:是以财产价值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统称。(五)行为税:是以某些特定的行为作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统称。第四节税制体系一、税制体系的概念税制体系是指一国在进行税制设置时,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将不同功能的税种进行组合配置,形成主体税种明确,辅助税种各具特色和作用、功能互补的税种体系。由于税制体系涉及的主要是税收的结构模式问题,所以也称为税制结构或税收体系。二、影响税制体系设置的主要因素(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二)国家政策取向(三)税收管理水平三、不同类型的税收的体系及其主要特点四、我国现行税制体系第二章增值税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阐述了增值税的征收制度。具体包括增值税的概念、特点和作用;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适用税率;计税销售额的基本规定及其特殊规定;进项税额的抵扣范围;应纳税额的计算;出口退税的有关规定;增值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增值税的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和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等方面的规定。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增值税的相关法律、法规。其中,重点掌握增值税的特殊征收范围;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适用税率;计税销售额的基本规定及其特殊规定;进项税额的抵扣范围;应纳税额的计算;出口退税的有关规定和增值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等方面的规定。一般掌握增值税的概念、特点和作用;增值税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和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等方面的具体规定。第一节增值税概述一、增值税的概念和类型(一)增值税的概念∶是对在商品生产与流通过程中或提供劳务服务时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二)增值额的概念∶是指一定时期内劳动者在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过程新创造的价值额,即全部商品价值额扣除由于生产耗费所转移进来的价值额之后的余额,相当于纳税人所销售商品价值中的v+m部分。(三)法定增值额的概念∶是各国政府根据本国的国情和政策要求,在增值税制度中人为规定的增值额,即增值税纳税人的商品销售收入额或劳务服务收入额减去税法规定的扣除项目金额之后的余额。二、增值税的类型(一)生产型增值税:是指按“扣税法”计算纳税人的应纳税额时,不允许扣除任何外购固定资产的已纳税金。(二)收入型增值税:是指在计算纳税人的应纳税额时,对外购固定资产的已纳税金只允许将当期计入产品价值的折旧费所应分摊的那部分税金扣除。(三)消费型增值税:是指在计算纳税人的应纳税额时,允许将当期购入固定资产的已纳税金一次性全部扣除。三、增值税的产生与发展四、增值税的特点(一)增值税的一般特点(二)我国增值税的其他特点五、增值税的作用第二节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和纳税人一、征收范围(一)征收范围的一般规定包括:销售货物、提供加工及修理修配劳务、进口货物。(二)征收范围的特殊规定1.视同销售货物2.混合销售行为3.兼营行为二、纳税人(一)纳税义务人和扣缴义务人1.纳税义务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2.扣缴义务人:境外的单位或个人在我国境内销售应税劳务而在境内未设有机构的纳税人,其应纳税款以代理人为代扣代缴义务人;没有代理人的,以购买者为代扣代缴义务人。(二)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1.一般纳税人:是指经营规模达到规定标准、会计核算健全的纳税人,通常为年应征增值税的销售额超过财政部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企业和企业性单位。2.小规模纳税人:是指经营规模较小、会计核算不健全的纳税人。第三节增值税的税率、税基及应纳税额的计算一、税率(一)确定增值税税率的一般原则:尽可能减少税率档次。(二)我国增值税税率的一般规定1.17%的基本税率2.13%的低税率3.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的征收率,统一按3%的征收率征收。4.零税率,适用于出口货物。(三)我国增值税适用税率的特殊规定1.纳税人兼营不同税率的货物或应税劳务,应当分别核算不同税率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销售额的,从高适用税率。2.纳税人销售不同税率的货物或应税劳务,并兼营应当一并征收增值税的非应税劳务,其非应税劳务也应从高适用税率。二、增值税的税基税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所取得的应征增值税的销售额,简称计税销售额。(一)计税销售额的基本规定1.增值税的计税销售额是指纳税人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而从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以及价款之外收取的全部价外费用。2.交叉征收消费税的应税货物的增值税计税销售额应包括消费税。3.混合销售行为和兼营非应税劳务,按规定征收增值税的,其计税销售额为货物销售额或者应税劳务和非应税劳务销售额的合计。(二)计税销售额的特殊规定1.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采用销售额和销项税额合并定价的,以及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采用销售额和销项税额合并定价的,均应将含税的销售额换算为不含税的销售额。2.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价格明显偏低并无正当理由的,或者视同销售货物行为而无销售额者,应按税法规定的顺序确定销售额。(三)计税销售额的具体规定1.采取折扣方式销售货物2.采取以旧换新方式销售货物3.采取还本销售方式销售货物4.采取以物易物的方式销售货物三、应纳税额的计算我国现行增值税的计征方法为购进扣税法(小规模纳税人及进口货物的纳税人除外),也就是根据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款进行抵扣,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之差即为应纳税额。(一)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的概念1.销项税额:是指纳税人根据实现的计税销售额和税法规定的适用税率计算出来,并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税额。2.进项税额:是指纳税人因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所支付或负担的增值税额。(二)进项税额的抵扣1.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2.不允许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进项税额3.兼营免税项目或者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而无法划分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的确定(三)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1.一般纳税人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2.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3.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第四节增值税的减免税和出口货物退税一、增值税的减免税与起征点(一)增值税的减免税(二)增值税的起征点二、增值税的出口货物退税(一)增值税的出口货物退税的目的与适用范围(二)增值税的出口货物的退税率(三)增值税的出口货物退税的计算方法第五节增值税的申报缴纳及专用发票的管理一、增值税的申报缴纳(一)增值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二)增值税的纳税期限(三)增值税的纳税地点二、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一)专用发票的领购使用(二)专用发票的开具(三)专用发票开具后发生退货或销售折让的处理(四)专用发票的取得和保管第三章消费税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阐述了消费税的征收制度。具体包括增值税的概念、基本特征和我国开征消费税的意义;消费税的纳税人;消费税的征收范围;消费税的适用税率;计税销售额的基本规定及其特殊规定;应纳税额的计算;减免税和出口退税的有关规定;消费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消费税的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和纳税环节等方面的规定。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消费税的相关法律、法规。其中,重点掌握消费税的纳税人;消费税的一般征收范围和特殊征收范围;消费税的计征方法和税率;计税销售额的基本规定及其特殊规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消费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等方面的规定。一般掌握消费税的概念、特征和作用;减免税和出口退税的有关规定;消费税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和纳税环节等方面的具体规定。第一节消费税概述一、消费税的概念及基本特征(一)概念:消费税是以特定消费品和消费行为的流转额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二)基本特征1.征收范围具有选择性和灵活性2.明确体现国家的奖限政策,宏观调控功能较强3.具有较强的财政功能,能提供稳步增长的税收收入4.实行单一环节一次课征,税收征管效率高5.一般没有减免税的规定二、我国消费税的形成和发展三、开征消费税的意义第二节消费税纳税人、征收范围及税率一、纳税人纳税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国务院确定的销售应税消费品的其他单位和个人。二、征收范围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的应税消费品三、税率(一)消费税税率适用的一般规定现行消费税采用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两种形式。(二)消费税税率适用的特殊规定纳税人兼营(生产销售)两种税率以上的应税消费品,应当分别核算不同税率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销售数量;未分别核算销售额、销售数量或者将不同税率的应税消费品组成成套消费品销售的,从高适用税率。第三节消费税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一、计税依据的确定现行消费税采用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两种征税方式,其计税依据分为计税销售额和计税销售数量两类。(一)计税销售额的确定1.一般规定:计税销售额,是指纳税人销售应税消费品而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但不包括应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税款。2.含税销售额的换算3.计税价格的核定4.计税销售额的特殊规定:(1)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销售额的确定;(2)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3)进口的应税消费品。(二)计税销售数量的确定计税销售数量,是指应税消费品的数量。1.销售应税消费品的,为应税消费品的销售数量;2.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的,为应税消费品的移送使用数量;3.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为纳税人收回的应税消费品数量;4.进口应税消费品的,为海关核定的应税消费品进口征税数量。二、应纳税额的计算(一)从价定率应纳税额的计算1.生产销售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2.自产、委托加工、进口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3.外购、委托加工已税消费品连续加工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二)从量定额应纳税额的计算(三)复合计税应纳税额的计算第四节消费税的减免税和出口退税一、消费税减免税二、消费税应税消费品的出口退税(一)出口应税消费品退税的范围(二)出口应税消费品的退税率(三)出口应税消费品退税额的计算(四)出口应税消费品退税管理第五节消费税的申报缴纳一、消费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二、消费税的纳税期限三、消费税的纳税地点四、消费税的征收机关与申报缴纳方法第四章营业税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阐述了营业税的征收制度。具体包括营业税的概念、特点和作用;营业税的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营业税征收范围的一般规定和特殊规定;营业税的适用税率;计税营业额的基本规定及特殊规定;营业税的减免税规定;营业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营业税纳税期限、纳税地点等方面的规定。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营业税的相关法律、法规。其中,重点掌握营业税的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营业税征收范围的一般规定和特殊规定;营业税的适用税率;计税营业额的基本规定及特殊规定;营业税的减免税规定。一般掌握营业税的概念、特点和作用;营业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等方面的具体规定。第一节营业税概述营业税的概念及沿革营业税是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营业税的特点(一)以对非商品销售额征税为主(二)按行业大类设计税目税率(三)计算简便,征收成本较低营业税的作用(一)广泛筹集财政资金,增加财政收入(二)体现国家政策,促进各个行业协调发(三)促进公平竞争,有利于鼓励先进和鞭策落后第二节营业税的纳税人和征收范围一、纳税义务人(一)纳税人的一般规定营业税的纳税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二)纳税人的特殊规定1.从事铁路运输的纳税人2.从事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或其他陆路运输业务的纳税人(三)扣缴义务人负有代扣代缴营业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二、征收范围(一)征收范围的一般规定营业税的征收范围是通过《营业税暂行条例》列举9个税目加以规定的。具体包括:①交通运输业;②建筑业;③金融保险业;④邮电通信业;⑤文化体育业;⑥娱乐业;⑦服务业;⑧转让无形资产;⑨销售不动产(二)征收范围的特殊规定1.混合销售行为;2.兼营应税劳务与货物或非应税劳务行为;3.视同提供应税劳务。第三节营业税的税率和税收优惠一、营业税的税率营业税采用比例税率。二、税收优惠(一)起征点(二)法定免税项目(三)补充优惠项目第四节营业税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一、计税依据(一)一般规定营业税的计税依据是营业额,营业额为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二)特殊规定二、应纳税额的计算(一)按营业收入全额计算(二)按营业收入差额计算(三)按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第五节营业税的申报缴纳一、营业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二、营业税的纳税期限三、营业税的纳税地点第五章资源税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阐述了资源税的征收制度。具体包括资源税的概念、作用;资源税的征税对象和征收范围;资源税的纳税人、适用税率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资源税的减免税规定;资源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期限、纳税地点等方面的规定。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资源税的相关法律、法规。其中,重点掌握资源税的纳税人、征税对象;资源税的适用税率;资源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资源税的减免税规定。一般掌握资源税的概念和作用;资源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等方面的具体规定。第一节资源税概述一、资源税的概念资源税是以单位或个人开发利用的国有矿山资源和盐为征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税。二、资源税的作用1.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国有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2.合理调节资源级差收入,为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3.有利于促进分配格局的调整,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第二节资源税的征税对象和征收范围一、征税对象资源税仅以税法上列举的、在我国境内开采的矿产资源和盐资源作为征税对象。二、征税范围仅包括矿产品和盐两大类资源。第三节资源税的纳税人、税率和减免税一、资源税的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资源税的纳税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采应税资源的矿产品或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资源税的扣缴义务人是独立矿山、联合企业和其他收购未税矿产品的单位。二、资源税的税目和税率(一)税目包括原油、天然气、煤炭、其他非金属矿原矿、黑色金属矿原矿、有色金属矿原矿和盐。(二)税率资源税适用幅度定额税率三、计税依据的确定和应纳税额的计算(一)计税依据的确定资源税的计税依据为课税数量(二)应纳税额的计算四、资源税的减免规定第四节资源税的申报缴纳一、资源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二、资源税的纳税期限三、资源税的纳税地点第六章关税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阐述了关税的征收制度。具体包括关税的概念、关税的分类和我国关税的政策;关税的纳税人;关税的课税对象;关税的税率;进口关税的完税价格的确认和出口关税完税价格的确认;关税应纳税额计算;关税的征收和管理;关税的补征和追征;关税的退还;关税的滞纳金等方面的规定。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关税的相关法律、法规。其中,重点掌握我国关税的政策;关税的纳税人;关税的课税对象;关税的税率;进口关税的完税价格的确认和出口关税完税价格的确认等方面的具体规定。一般掌握关税的概念和关税的分类;关税的征收和管理;关税的补征和追征;关税的退还;关税的滞纳金等方面的具体规定。第一节关税概述一、关税的概念关税是指国家海关对进出我国关境的货物或物品征收的一种税。二、关税的分类(一)以通过关境的流动方向分类(二)以关税计征方式分类(三)以关税的差别分类第二节我国的关税制度一、关税制度的建立二、关税政策三、关税制度(一)纳税人:是进口货物的收货人、出口货物的发货人、进境物品的所有人。(二)课税对象:是国家允许,属于《进出口税则》规定应征税的进出口货物和物品。(三)税率:分为进口税率、出口税率和暂定税率。(四)进口货物原产地的认定(五)关税的减免第三节关税的完税价格和应纳税额的计算一、关税完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是海关计征关税所依据的价格。(一)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以海关审定的成交价格为基础的到岸价格为完税价格。(二)进口货物海关估价方法:进口货物的成交价格不符合税法规定,或成交价格不能确定的,由海关依下列次序估定完税价格。(三)出口货物完税价格:由海关以该货物的成交价格以及该货物运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输出地点装载前的运输及其相关费用、保险费为基础审查确定。二、关税应纳税额的计算第四节关税的申报缴纳一、关税的征收管理二、关税的免征与减免三、关税退还四、关税滞纳金五、关税补征和追征第七章企业所得税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阐述了企业所得税的征收制度。具体包括企业所得税的概念和特点;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应纳税所得额;亏损弥补的税务处理;资产的税务处理;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的税务处理;境外已纳税款扣除;源泉扣缴;税收优惠政策;申报缴纳等方面的规定。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企业所得税的相关法规。其中,重点掌握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和计算;亏损弥补的税务处理;境外已纳税款扣除的计算;资产的税务处理。一般掌握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源泉扣缴;关联企业之间业务往来的税务处理;税收优惠政策;申报缴纳等具体规定。第一节企业所得税概述企业所得税的建立和发展(一)概念:企业所得税是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就其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二)建立和发展:现行的企业所得税是由内资企业所得税和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而成。二、企业所得税的特点(一)征税对象是所得额(二)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程序复杂(三)征税以量能负担为原则(四)一般实行按年计征、分期预缴,年终汇算清缴的征收办法第二节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和纳税人一、纳税人(一)纳税人的具体范围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内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二)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二、征税对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一)居民企业的征税对象(二)非居民企业的征税对象第三节企业所得税税率一、基本税率企业所得税基本税率为25%比例税率。二、优惠税率照顾税率:为了照顾众多小型微利企业的实际困难,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鼓励税率:为了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第四节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一、确定应纳税所得额的原则和依据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一)确定应纳税所得额的原则: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二)确定应纳税所得额的依据: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要以企业所得税法为依据。收入总额的确定收入总额,是指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具体包括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让财产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接受捐赠收入和其他收入。三、不征税收入是指永久不纳入征税范围的收入。四、免税收入是指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免予征收企业所得税的收入。五、准予扣除的支出项目准予扣除的支出项目,是指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的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六、公益性捐赠支出的扣除公益性捐赠支出,是指企业通过中国境内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民政等公益事业和遭受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七、不得扣除的项目不得扣除的项目,是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的项目。八、亏损弥补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九、资产的税务处理(一)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二)无形资产的税务处理(三)长期待摊费用的税务处理(四)对外投资的税务处理(五)存货的税务处理(六)转让资产的税务处理十、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的税务处理(一)关联企业的确认(二)关联企业之间业务往来的计价(三)关联企业之间转让定价的税务调整(四)关联企业有关资料的提供十一、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基本公式(二)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其他规定第五节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一、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一)按月(或季)预缴所得税额(二)年终汇算清缴所得税额二、境外已纳税款扣除的计算企业所得税的税额扣除,是指国家对企业来自境外所得依法征收所得税时允许企业将其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额从其应向本国缴纳的所得税税额中扣除。(一)境外所得已纳税款的扣除限额(二)境外所得已缴纳所得税税款的抵扣方法(三)全年应纳税额的计算三、投资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一)境内投资所得的应纳税额(二)境外投资所得的应纳税额四、源泉扣缴源泉扣缴,是指以所得支付人为扣缴义务人,在每次向纳税支付有关所得款项时,代为扣缴所得税税款的做法。(一)源泉扣缴的应税所得和扣缴义务人(二)应扣缴税额的计算第六节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主要包括:免税收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的所得;对小型微利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民族自治地方企业所得税的减免权限;加计扣除的支出项目;对创业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鼓励企业技术进步的税收优惠;鼓励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的税收优惠;鼓励企业保护环境、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的税收优惠;由于突发事件等原因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的税收优惠等。第七节企业所得税的申报缴纳一、纳税地点二、纳税年度三、纳税申报期限第七章个人所得税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阐述了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制度。具体包括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和特点;纳税人;征税对象和税率;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应纳税额的计算;减免税优惠;申报纳税等方面的具体规定。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个人所得税的相关法规。其中,重点掌握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判定及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各自应履行的纳税义务;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各项应税所得分别适用的税率;各项应纳税所得额及其应纳税额的计算等。一般掌握个人所得税的特点;减免税优惠;申报纳税等方面的具体规定。第一节个人所得税概述一、个人所得税的建立和发展(一)概念个人所得税,是指对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二)建立和发展二、个人所得税的特点(一)在征收上实行分类征收制(二)在费用扣除上定额和定率扣除并用(三)在税率上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并用(四)在申报上采用自行申报和代扣代缴两种方法第二节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一、工资、薪金所得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的所得四、劳务报酬所得五、稿酬所得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八、财产租赁所得九、财产转让所得十、偶然所得十一、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第三节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一、纳税人的概念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以及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个人,包括中国内地公民、个体工商户、香港居民、澳门居民、外籍个人、台湾同胞等。个人所得税包括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二、居民纳税人及其纳税义务范围三、非居民纳税人及其纳税义务范围第四节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个人所得税区别各种所得项目,规定了不同的税率。一、超额累进税率(一)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九级超额累进税率(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的所得适用五级超额累进税率二、比例税率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20%比例税率第五节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一、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为纳税人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即纳税人取得的收入总额中扣除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后的余额。(一)应纳税所得额的一般确定(二)允许从收入总额中扣除的费用二、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一)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二)应纳税额的计算三、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一)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二)应纳税额的计算四、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的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一)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二)应纳税额的计算五、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一)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二)应纳税额的计算六、稿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一)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二)应纳税额的计算七、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一)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二)应纳税额的计算八、财产租赁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一)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二)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九、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一)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二)应纳税额的计算十、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一)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二)应纳税额的计算十一、境外所得已纳税额的扣除纳税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准予其在应纳税额中扣除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额。但扣除额不得超过该纳税人境外所得依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第六节个人所得税的减免优惠一、免税项目二、减征项目三、暂免征税项目第七节个人所得税的申报缴纳一、个人所得税的申报缴纳方式(一)自行申报纳税(二)代扣代缴税款二、个人所得税的纳税期限三、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地点第九章印花税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阐述了印花税的征收制度。具体包括印花税的概念和特点;纳税人;征税范围和税率;计税依据;应纳税额的计算;减免税优惠;征收管理等方面的具体规定。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印花税的相关法规。其中,重点掌握印花税的纳税人、计税依据、征收范围和税率;应纳税额的计算等。一般掌握印花税的特点;减免税优惠;征收管理等方面的具体规定。第一节印花税概述一、印花税的概念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使用、领受应税凭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二、印花税的特点(一)征税范围广(二)税率低,税负轻(三)纳税人自行完税三、开征印花税的意义(一)可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二)可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三)有利于培养纳税人的自觉纳税意识第二节印花税的征税范围和纳税人一、征税范围包括各类合同、产权转移书据、营业账簿、权利、许可证照。二、纳税人印花税的纳税人是指在我国境内书立、使用、领受上述应税凭证的单位和个人。第三节印花税的计税依据、税率和减免税一、计税依据印花税的计税依据:包括应税凭证所载金额和应税凭证的件数,即称计税金额和应税凭证件数。二、税率印花税的税率包括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三、减免规定第四节印花税的计算方法和征收管理一、应纳税额的计算(一)按比例税率征收的印花税应纳税额计算(二)按定额税率征收的印花税应纳税额计算二、征收管理(一)自行贴花办法(二)汇贴或汇缴办法(三)委托代征办法第十章土地增值税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阐述了土地增值税的征收制度。具体包括土地增值税的概念和开征的目的;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人、征税范围和税率;土地增值额的确定;应纳税额的计算;减免税优惠;申报纳税等方面的具体规定。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土地增值税的相关法规。其中,重点掌握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人、征税范围和税率;土地增值额的确定;应纳税额的计算等。一般掌握土地增值税的开征目的;减免税优惠;申报纳税等方面的具体规定。第一节土地增值税概述一、概念土地增值税是对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二、演变过程三、开征的目的(一)可以抑制房地产的投机、炒卖活动,防止国有土地收益的流失(二)增加财政收入第二节土地增值税的征税范围、纳税人和税率一、征税范围包括有偿转让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二、纳税人是指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三、税率实行四级超率累进税率。转让房地产增值额的确定土地增值额是纳税人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收入减去税法规定扣除的项目金额后的余额。一、收入的确定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收入,包括:货币收入;实物收入;其他收入。二、扣除项目的确定(一)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二)房地产开发成本(三)房地产开发费用(四)旧房及建筑物的评估价格(五)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六)其他扣除项目第四节土地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土地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具体步骤如下:一、计算土地增值额。二、计算土地增值税与扣除项目比例三、计算土地增值税税额第五节土地增值税的减免税和申报缴纳一、土地增值税的减免税(一)纳税人建造普通标准住宅出售,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免税;(二)国家征用收回的房地产,免税;(三)对个人转让房地产的减免税。二、土地增值税的申报缴纳(一)土地增值税的缴纳程序(二)土地增值税的征收管理第十一章房产税、契税和车船税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阐述了房产税、契税和车船税的征收制度。具体包括房产税、契税和车船税的纳税人、征税范围、计税依据、税率、减免税规定、征收管理等方面的具体规定。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房产税、契税和车船税的相关法规。其中,重点掌握房产税、契税和车船税的纳税人、征税范围、计税依据、税率以及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一般掌握房产税、契税和车船税减免税规定、征收管理等方面的具体规定。第一节房产税一、房产税的概念和作用(一)概念房产税是以房产为课税对象,依据房产价格或房产的租金收入向房产的所有人或经营人征收的一种税。(二)建立和发展(三)作用二、征收制度(一)纳税人∶房屋产权所有人。(二)征税范围∶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三)征税对象:房产(四)计税依据∶房产的计税价值或房产的租金收入。(五)税率∶房产税采用比例税率。(六)减免规定(七)应纳税额的计算1.从价计征2.从租计征(八)征收管理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2.纳税期限3.纳税地点第二节契税一、契税的概念和开征意义(一)概念:契税是指在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的权属转移过程中,向取得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的单位和个人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