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教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窦娥冤》教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窦娥冤》教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窦娥冤》教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窦娥冤》教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窦娥冤》教学设计【设计思想】《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大师关汉卿的代表作,它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塑造了光彩照人的窦蛾形象,戏剧冲突尖锐、扣人心弦,悲剧的魅力经久不衰。戏剧是语言的艺术,本文又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抒情色彩,因而教学中把诵读作为首要环节,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切实感受人物心理,仔细体会剧作的情味,为深层探究做好铺垫。现实主义是关汉卿剧作的一大特色,但是学生对人物悲剧命运的认识往往肤浅,他们回答"社会黑暗",就是贴了个标签,并未真正深入文本语言内部,用心去感受作品的魅力。基于此,我设计了主问题引导下的探究教学方式,即全课由三个主问题构成,主问题的设计力求迅速提挈全篇习,能奋力搅动学生的思维。三个问题主次分明,逐层深入,虚实结合,一步步引导着学生深入探究作品的魅力。【教材分析】本单元所选三篇戏剧作品,通过剧中人物的悲情遭遇,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剧作家对社会现实的理解,寄托着他们对人生的深切关怀。阅读这些作品,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社会人生。学习本单元,通过阅读鉴赏、编排演出等活动深入理解戏剧作品,把握其悲剧意蕴,激发心中的良知与悲悯情怀。要初步认识传统戏曲和现代戏剧的基本特征;欣赏剧作家设计冲突、安排情节、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体会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和个性化;还要理解悲剧作品的风格特征,欣赏作者的独特艺术创造。【学情分析】本节课所教学生是高一学生,没有接触过元杂剧,学生对元杂剧以及悲剧的文学常识几乎一无所知。这篇课文是教材中唯一的一篇元杂剧、是学生高中阶段学习相关文学常识的唯一机会。所以必须在这节课落实元杂剧的有关知识。悲剧对学生来说、仅有模糊的感性的认识,借助这篇课文,以经典悲剧文论来引导学生解读鉴赏经典悲剧作品。可以让学生悲剧有理性的认识、超越人物情节等感性认识,对悲剧的界定、悲剧的本质、悲剧的意义有个明确的深刻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能力。【课标要求】1.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2.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戏剧作品(包括影视剧本)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戏剧作品中吸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3.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学会尊重、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恰当的评价。4.学习鉴赏小说、戏剧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小说、戏剧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戏剧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学写小说、戏剧评论,力求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5.朗诵小说或表演剧本的精彩片段,品味语言,深入领会作品内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教学目标】基础性目标:了解关汉卿及其文学成就,了解元杂剧的结构及其特有的舞台语言。拓展性目标:把握主要戏剧情节,感知作品主题。挑战性目标:赏析窦娥的人物形象,赏析曲词之美。【教学重难点】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戏剧的主题。【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劳、善良的女性祥林嫂被毁灭的过程,显示了封建礼教的罪恶。“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之中亦无愧色”的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则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的善良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有价值而被毁灭是令人痛苦的,那窦娥究竟犯了何法要被毁灭呢?二、教学目标了解关汉卿及其文学成就,了解元杂剧的结构及其特有的舞台语言。把握主要戏剧情节。三.导学过程问题组问题1:知人论世1.了解关汉卿2.了解元杂剧3.相关背景4.解题①窦娥,主人公,一个出身于社会下层,具有强烈反抗性格的青年寡妇。②冤,冤屈、受冤。学法指导:借助练习册及网络资源,了解相关文体及写作背景。学生展示:教师评价:1.了解关汉卿关汉卿(约1230—约1300),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并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他曾毫无惭色地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60多种,但大都佚失,现仅存18种。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调风月》《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是我国“四大古典悲剧”之一。关汉卿被誉为“曲家圣人”,简称“曲圣”。此外,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享有“中国的莎士比亚”之称;1958年还被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2.了解元杂剧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戏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分别称为“末本戏”或“旦本戏”。3.相关背景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元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政策,以利于巩固其统治地位。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在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下,各族劳动人民过着悲惨的日子。贪污横行,冤案不计其数。元世祖死后,他的孙子铁穆耳即位,就是元成宗。元成宗时期,贪赃枉法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有一次,查出有贪污行为的官吏一万八千多人,冤案五千多件。《窦娥冤》的冤案就发生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4.解题①窦娥,主人公,一个出身于社会下层,具有强烈反抗性格的青年寡妇。②冤,冤屈、受冤。问题2:预习检查埋怨()连累()提防()盗跖()刽子手()尸骸()错勘()嗟怨()愆()瀽()学法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学生展示:教师评价:预习检查埋怨(mán)连累(lěi)提防(dī)盗跖(zhí)刽子手(ɡuì)尸骸(hái)错勘(kān)嗟怨(jiē)愆(qiān)瀽(jiǎn)问题3:把握戏剧情节,感知作品主题1.“窦娥冤”她有何冤?简述故事梗概。2.谁造成了窦娥的悲情?学法指导:自主思考,总结概括。学生展示:教师评价:窦娥七岁时,父亲为进京赶考需要盘缠,同时借有蔡婆婆二十两银子(本息四十两)无法偿还,便把窦娥卖给蔡家做童养媳。不料窦娥丈夫早死,年纪轻轻就守了寡,她勤俭操家,奉养婆婆。蔡婆婆外出向赛卢医讨账,被骗荒郊野外害命,张驴儿和他父亲路过,救了她。张氏父子以此强迫要娶她婆媳俩。张驴儿见窦娥不肯嫁他,便在窦娥为蔡婆婆所做羊肚儿汤里下毒药,想药死蔡婆婆来作要挟,不料竟药死了自己的父亲。张驴儿反咬一口,给窦娥安上用毒杀人的罪名,把她扭上公堂。昏庸的官吏,不问青红皂白,严刑拷打她。窦娥宁死不屈,被判处斩含冤曲死,其鬼魂托梦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父亲窦天章,最终平反了冤狱,惩治了仇人。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元杂剧并对故事情节有了大概了解,望同学们课后熟读文本,深入感知。板书设计小令(一宫调一曲子)散曲唱套曲(一宫调数曲子)元曲杂剧散曲+科+白唱+演六.达标检测:完成《课时练》第22页任务一。七.课后作业:完成《评价作业》第7页基础巩固部分,并熟读课文。八.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情境导入上节课我们概括了故事梗概,这节课我们深入文本,了解戏剧冲突。教学目标梳理戏剧冲突,整体把握情节。三.导学过程问题组问题1: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表现了什么?学法指导:小组合作讨论,依据情节梳理矛盾冲突学生展示:教师评价:窦娥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有:①张驴儿误把自己的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②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枉,却反而被判以死罪;③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表现了窦娥的孝顺和善良。问题2:本剧的主要矛盾冲突属于什么类型的?学法指导:戏剧一般是通过矛盾冲突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的,而戏剧冲突一般有三类:人物之间的冲突,人与环境的冲突,人物内心的冲突。学生展示:教师评价: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本剧的主要矛盾是人与社会环境的冲突。鲁迅先生说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撕碎给人看。《窦娥冤》活生生地展示了黑暗社会吞噬人的过程,使观众的情感得到涤荡,激起人们对黑暗社会的痛恨。问题3:整体把握,分层概括。学法指导: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人物事件。学生展示:教师评价:楔子:窦父赶考,蔡婆收媳。第一折:蔡婆讨账,卢医害命;张家逼婚,窦娥争理。第二折:蔡婆患病,窦娥进汤;驴儿下毒,昏官逼招。

第三折:窦娥蒙冤,哭别蔡婆;罚下三誓,昭示清白。问题4: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球】中指责天地鬼神?学法指导:结合语境,深入分析。学生展示:教师评价:窦娥起初受到神权思想的影响,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才觉醒过来,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恶人横行、良善衔冤。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之词,反映了她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问题5:窦娥临死前反复叮嘱婆婆要祭奠她,是出于怎样的思想感情?学法指导:结合语境,深入分析。学生展示:教师评价:①体现出窦娥难以舍别婆婆,表现了她对婆婆的挂念。②窦娥安排婆婆做这些事,是让婆婆有所寄托,以免婆婆孤独痛苦或生轻生之念。③可以增强悲剧气氛,白发人送黑发人,白发人祭奠黑发人,更加突出了社会的黑暗。问题6:窦娥临刑前发的三桩誓愿分别表现了窦娥什么样的愿望?这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如何理解这三桩誓愿的应验?学法指导:结合语境,深入分析。学生展示:教师评价:①第一桩“血溅白练”,是希望在场的人能够立刻了解她的冤情;第二桩“六月飞雪”,让白雪覆盖她纯洁的躯体,以表明她的清白;第三桩“亢旱三年”,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冤屈,希望上天惩治邪恶。②这三桩誓愿,一愿比一愿深刻,一愿比一愿强烈,层层深入,不可颠倒。这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吏制腐败、人民蒙受奇冤呼告无门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女主人公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③窦娥的三桩誓愿的应验采用了浪漫主义手法。这样写既能证明窦娥实在是有冤,又能增强悲剧气氛。从观众来看,符合一般民众善恶有报的心理,既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引起观众更为强烈的共鸣,又表现了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问题7:窦娥在【滚绣球】一曲中指斥天地鬼神,却又在最后要通过感动天地来显示冤情,怎样理解这一矛盾?学法指导:透过现象看本质。学生展示:教师评价:在窦娥的诉说中,“怨天”和依赖于“天”的情感始终交织在一起,这种矛盾实质上反映了作者世界观的矛盾。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斥天地鬼神,批判了封建统治者,表达了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文人,他虽关心人民疾苦,却又不能从根本上找到救民于水火之中、变革现实的道路,最终还是要借助“天”来为窦娥洗雪冤情。四.课堂小结五.板书设计楔子:窦父赶考,蔡婆收媳。第一折:蔡婆讨账,卢医害命;张家逼婚,窦娥争理。第二折:蔡婆患病,窦娥进汤;驴儿下毒,昏官逼招。

第三折:窦娥蒙冤,哭别蔡婆;罚下三誓,昭示清白。六.达标检测:完成《课时练》第22页任务二活动一、任务三。七.课后作业:完成《评价作业》第7页阅读理解部分。八.教学反思第三课时一.情境导入上节课我们梳理了戏剧冲突,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分析这些冲突并鉴赏窦娥形象,感悟曲词之美。二.教学目标鉴赏人物形象及语言。三.导学过程问题组问题1:“窦娥”是我国古代文学中一个光辉的艺术形象,结合整个故事来看,她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学法指导:结合故事情节及人物的正侧面描写进行分析。学生展示:教师评价:窦娥基本的性格特征是善良、安分守己、有主见、刚强,她的反抗精神是在外界迫害下被激发出来并且迅速高涨的,是人物性格合理的发展。①善良,安分守己:窦娥自己身世凄苦,年轻守寡,还要侍养婆婆;在公堂上受审时,她虽遭受严刑逼供,却不肯屈招,可是,一听说要对婆婆动刑,她不忍心婆婆受苦,于是招认是自己药死了“公公”;在被押赴法场的路上,她央求刽子手绕过前街从后街走,因为她不愿让婆婆看见了伤心。这些足以说明她是一个善良、安分的劳动妇女。②有主见,刚强:张驴儿父子要与蔡婆、窦娥成亲,窦娥坚决不从;张驴儿的父亲被药死后,张驴儿对窦娥进行要挟,她毫不畏惧,情愿和张驴儿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审时,她遭受严刑逼供也不肯屈招,仍辩白自己的冤屈。这些足以说明她是一个有主见、刚强的劳动妇女。③具有反抗精神:前往法场受刑时,她埋怨天地,质疑天地,责骂天地。在封建社会里,“天地”包含有王法、官府、天理、公道等意思,表面上看,窦娥是在斥骂天地,实际上是窦娥对一整套用以维护人心、统治百姓的封建秩序的怀疑和斥骂。临刑前,她发下三桩誓愿,为的是向世人申明自己的冤屈,这正是她反抗精神的体现。问题2:【滚绣球】这支曲子的各句依次写了什么内容?其中窦娥的情绪变化过程是怎样的?学法指导:分层概括学生展示:教师评价:①窦娥先前认为世间自有鬼神主持公道,但悲惨的遭遇让她不禁对天地鬼神产生了怀疑,而后她愤怒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公、阶级的对立,对天地鬼神大胆地彻底否定。②情绪变化过程:对传统观念怀疑质问——揭露黑暗——彻底否定——一声悲泣。问题3:这支曲子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学法指导:联系旧知解决问题学生展示:教师评价:①这支曲子主要运用了呼告、对偶、对比等修辞手法。②这些修辞手法使窦娥的斥骂天地高亢激越、酣畅淋漓,这实际上暗含着主人公对黑白不分、是非颠倒的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满腔怨恨。问题4:《窦娥冤》中有两句唱词的内容不一样。在《古名家杂剧》本:“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在《元曲选》本:“地也,你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