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安徽省蚌埠市小升初语文真题及答案1.看拼音写词语。fèiténgbōxuēfángyùkāngkǎi【答案】沸腾剥削防御慷慨【解析】【分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腾”“御”“慨”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选择题。2.以下拼音,说法错误的是()A.pmfdxs都是声母。B.ouiuieening都是韵母。C.zhichiyuanyin都是整体认读音节。D.yiwuyuying不是整体认读音节。【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声母、韵母及整体认读音节的掌握。完成此类题目较简单,结合对拼音知识的学习完成。声母表:bpmfdtnlgkhjqxzhchshrzcsyw韵母表:aoeiuüaieiuiaoouiuieüeeraneninunünangengingong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hirizicisiyiwuyuyeyueyuanyinyunyingA、B、C选项正确;D.有误,yiwuyuying是整体认读音节。3.以下书体,按照顺序排列,正确的说法是()A.楷书隶书行书小篆(篆书) B.小篆(篆书)楷书隶书行书C.小篆(篆书)隶书行书楷书 D.隶书小篆(篆书)楷书行书【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汉字的书写与字体的判断。抓住汉字的字体特点做出判断。篆书:笔法瘦劲挺拔、字体比较长。隶书:字形扁方,笔画的粗细、转承变化显著。行书:笔画有意无意进行简化,留下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楷书:横平竖直,笔画端正。草书:笔画连绵、结构省简。根据以上字体特点判断第一幅图是小篆(篆书)、第二幅图是隶书、第三幅图是行书、第四幅图是楷书。4.正确的读音是()A.“僻静”一词中“静”的读音是jìnB.“猜想”一词中“猜”的读音是chāiC.“解释”一词中“释”的读音sìD.“坚硬”一词中“硬”的读音是yìng【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A项错误。“僻静”一词中“静”的读音是jìng。B项错误。“猜想”一词中“猜”的读音是cāi。C项错误。“解释”一词中“释”的读音shì。D项正确。5.词语完全正确的是()A.鞭炮焉知非福万象更新 B.彼此翻箱到柜司空见贯C.敏感汹涌澎湃全神惯注 D.缝隙别出心载念念有辞【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字形的辨析,注意平时对易错字的积累和识记,本题中词语完全正确的是A项B项:翻箱到柜——翻箱倒柜司空见贯——司空见惯C项:全神惯注——全神贯注D项:别出心载——别出心裁念念有辞——念念有词6.下列词语搭配不当的是()A.沉重的打击沉重的心情沉重的负担B.沉痛的心情沉痛的教训沉痛的脚步C.苍茫的夜色苍茫的大地苍茫的天空D.明亮的教室明亮的眼睛明亮的灯光【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词语搭配。B沉痛的脚步——沉重的脚步对于词语搭配,它是一个词语和另一个词语前后组合。在语言实践中,词和词组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任意组合。搭配词语练的就是词语之间恰当的合理的搭配。我们学习的词语搭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精美的)图案和(认真地)读书。一类是(打垮)敌人。第一类是形容词和名词、形容词和动词的搭配。这里要强调两点:一是名词前面为×××的,动词前面为×××地;二是词语搭配要合理。第二类是动词和名词的搭配。7.不是病句的是()A.我们的眼睛都集中在舞台上。B.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C.他的革命形象时刻浮现在我眼前。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病句辨析。A“眼睛”应该改为“目光”;“眼睛”和“集中”搭配不当。B缺少主语;应该加上“博物馆”等主语。D去掉“写的”或“的作者”;否则,会出现句式杂糅的语病。8.下面的诗句中依次填入的花名是()①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出墙来。②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无处寻。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开。④竹外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A.桃花红杏菜花梨花 B.菜花桃花梨花红杏C.桃花梨花红杏菜花 D.红杏菜花梨花桃花【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的识记。①出自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全诗为: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②出自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全诗为: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③出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全诗为: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④出自苏轼的《春江晚景》,全诗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篓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9.正确的说法是()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B.“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出自《送元二使安西》。C.“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出自《游园不值》。”D.“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出自《江上渔者》。【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识记。A项说法错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全诗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B项说法正确。“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出自唐朝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全诗为: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C项说法错误。“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全诗为: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项说法错误。“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出自宋代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全词为: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0.“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诗词作者是元朝的王冕。()11.“应怜屐齿印苍苔”“应”字是“大概,表示猜测”的意思。()12.阅读时,旁批、写心得、向别人请教、查资料,都是阅读的良好习惯。()13.“读书须用意,胜读十年书”前后搭配是正确的。()14.查字典,“倾覆”的“倾”字,应该先查字母q,再查音节qin,是正确的。()15.《为人民服务》作者是毛泽东。《十六年前的回忆》写了革命先烈李大钊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从容赴死的感人事迹。()【答案】10.×
11.√
12.√13.×14.×15.√【解析】【分析】【10题详解】本题叙述错误。“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出自宋代诗人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全词为: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11题详解】本题叙述正确。【12题详解】本题叙述正确。【13题详解】本题叙述错误。“读书须用意,胜读十年书”前后搭配错误。“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就是告诫世人读书不可囫囵吞枣。而应该用心读书。“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意思是指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很大。【14题详解】本题叙述错误。“倾覆”的“倾”字,应该先查字母Q,再查音节qīng。【15题详解】本题叙述正确。阅读。革命文化。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长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根据地进行的战略转移,北上抗日。由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进行长征,其间途经11个省,跋山涉水,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等,行程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在这同时,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也先后进行了长征,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先后在甘肃会宁和将台堡胜利会师,长征胜利结束。16.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都进行了长征。()(2)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都发生在红军长征时期。()17.课内或者课外,你读过描写红军长征时期的书籍、文章、诗词,或者看过反映红军长征时期的哪些电影、电视剧吗?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描写红军长征的书籍、文章、诗词,或者看过反映红军长征时期的电影、电视剧《______》读后或者看过的体会:________________18.2021年7月1日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纪念日。请用一个排比句赞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6.①.√②.×17.①.伟大的转折②.《伟大的转折》用镜头寻觅红军战士的闪光足迹,用艺术丈量惊心动魄的血色距离。作品描写的是红军长征最关键的一段时间,即湘江战役后转战黔、滇、川等地的5个月。应当说,这是我党的一次思想解放,是我党带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走向胜利与复兴的伟大转折。18.您不是雨露,却带来了新生的希望;您不是泉水,却带来了生命的甘甜;您不是太阳,却带来了人间的温暖。7月1日共贺党的生日,我中华儿女,普天同庆,不忘英烈。【解析】【分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课文理解和文学常识。(1)由“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进行长征”“在这同时,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也先后进行了长征”可知,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都进行了长征。选项正确。(2)“平津战役”发生于1948年11月29日-1949年1月3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最后一个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两个都不是红军长征时期的战役。【17题详解】此题为思路拓展题。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答案不唯一,写出自己的体会即可,但要言之有据,不能偏离文章所表达的文章主旨中心。根据自己积累的红军长征时期的书籍、文章、诗词或反映红军长征时期的哪些电影、电视剧作答即可。【1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掌握和语言表达。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就叫做排比。紧扣“赞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来回答即可。阅读下面的材料。【材料一】春节过后第一周,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这一文化类综艺节目彻底火了。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等各大媒体都在发布有关该节目台前幕后的消息,观众关注度极高。某知名网站对此做了各项统计,以下是“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的年龄特征分布”调查数据图:【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冠军得主是复旦附中16岁高一学生武亦妹,人们对她纷纷表示赞赏,但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在升学考试残酷的现实面前,是否有必要花大量宝贵时间去背诵古诗词。19.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显示的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的年龄特征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针对【材料二】中某些人质疑,说说你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9.对于诗词大会,19岁以下年轻人关注较多,年长者关注较少。20.我认为有必要,因为背古诗词能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一个人文化素养的提升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还能拓展思维,激发灵感,促进学习。【解析】【19题详解】此题属于分析统计图表的题目,分析统计表,注意统计表的名称,表头列出的项目表格中的极值和表现出来的趋势等。通过表格中的数字和所给题干要求得到判断。20题详解】解此类开放性试题一要紧扣文章的主旨,二要紧密联系实际,谈感想和认识,要真切从生活中来,有时要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态度要正确鲜明,思想观念要健康向上。21.语言文字运用。1.改写成反问句。阅读课外书,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________________2.用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把下面的两句话合成一句话。我们要努力学习。我们要保护好视力。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阅读课外书,难道不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吗?②.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而且要保护好视力。【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句型变化,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变化即可。1.本题考查的是陈述句改为反问句,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所以本句话可以改为阅读课外书,难道不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吗?2.本题考查的是用关联词语的应用,结合整句话的内容进行分析。本题中前后两句话之间的关系是递进关系,用不仅而且连接。22.按照要求回答。1.翻译成现代汉语。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_______________2.翻译成现代汉语。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_______________3.小学六年,我学了很多古代诗词,知道了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描写是_________的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知道了韩翃的“春城无处不飞花”描写的是_________节的内容;知道了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写的是_________节的内容。知道了“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出自唐代诗人_________的诗《_________》。4.我知道“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出自《少年中国说》,作者是_________。我记住了《论语》中的“_________,不耻下向。”“学而不厌,_________。”5.一个学生学习不努力,我会用古代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告他。表达对母亲的情感,我会吟诵孟郊的《游子吟》中的最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知道金、木、水、火、土,是中国传统的_________,宫、商、角、徵、羽,是中国传统的_________。【答案】①.这个人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②.伯牙摔坏所弹之琴,弄断琴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③.中秋节④.寒食⑤.重阳节⑥.孟浩然⑦.过故人庄⑧.梁启超⑨.敏而好学⑩.诲人不倦⑪.少壮不努力⑫.老大徒伤悲⑬.谁言寸草心⑭.报得三春晖⑮.五行⑯.五声调式【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理解和文言文的翻译,注意对学过的内容及时巩固复习,不要写错别字即可。1.本句话出自文言文《学弈》,这句话的含义是这个人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2.本句话出自文言文《伯牙鼓琴》,这句话的含义是伯牙摔坏所弹之琴,弄断琴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3.本题考查的诗歌是《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本题考查的诗歌是韩翃的《寒食》,全诗内容是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本题考查的诗歌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内容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本题考查的诗歌是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全诗内容是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4.本题考查的是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强烈的鼓励性。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本题考查的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本题考查都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意思是指学习而不觉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语出《论语·述而》。5.本题考查的诗歌是汉乐府的《长歌行》,全诗内容是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本题考查的诗歌是孟郊的《游子吟》,全诗内容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本题考查的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本题考查的是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最常用的主音有五个,即宫、商、角、徵、羽阅读理解。薛谭学讴①《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②,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注释】①讴:唱歇。②郊衢:郊外。23.解释字的意思。未:____________24.“薛谭乃谢求反。”一句,正确解释是()(1)秦青于是向薛谭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2)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3)薛谭于是向泰青告别,回家继续学习。25.把“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翻译成观代汉语。_________________26.写出读了这篇文言文后的体会。_________________【答案】23.还没有24.B25.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26.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学习技术,都应该精益求精,不能自满。百尺竿头,尚需更进一步,何况是技艺不精的人呢?虚心方能让人进步,傲慢只能阻止自己前进的步伐。【解析】【分析】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便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那歌声使路边的树林都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也停住了。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请求能返回(继续跟秦青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再说回去的事了。【23题详解】本题考查了文言文重点字词的解释。结合整句话的内容进行辨析和理解,写出关键词的含义即可。本题中“未穷青之技”意思是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所以“未”的意思是还没有。【24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辨析。注意关键字词的翻译和理解。本题中:“乃”的意思是于是,“谢”的意思是道歉。“反”的意思是通“返”,返回。所以本句话的意思是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25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辨析。结合译文进行翻译和理解,本题中“振”的意思是振动,“遏”的意思是停住。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26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这篇古文告诉人们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千万不可稍有成功就骄傲自满。所以我们的体会也是围绕这个方面来展开描述即可。阅读。古蜀传说,解密三星堆文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新发现六个“祭祀坑”,目前已出土五百余件重要文物,青铜方尊、黄金面具、象牙……使我们看到了神话传说背后隐藏的古蜀国文明的真实面貌。李白《蜀道难》有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在现代考古学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扎根前,由于地理环境原因,古蜀国的历史一直处于神话传说之中。如西汉杨雄《蜀王本纪》称:“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日柏溲(又名柏灌),其后名鱼凫。此三代水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化去。”这是关于蜀国先祖最早的神话传说。其中提及的先祖名号,都与动植物图腾有关。东晋时期,蜀地有一位史学家常璩撰写了《华阳国志》,这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地方志,它记录了上起远古下至东晋永和三年(347年)间巴蜀地区的历史、地理、风俗、物产等情况。其中有“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之说。在上古神话谱系中,盘古开天辟地后有天皇、地皇、人皇相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是为“三皇”。人皇时期,在黄河上游活动的羌氐等民族,沿着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向南迁徙。其中一支部落在今天四川松潘县的岷江森林河谷中,发现了桑树和野蚕,成为华夏民族中最早的制丝部落。三星堆的故事,始于1929年。那年春天,广汉农民燕道成、燕青保父子在开挖沟渠时,偶然发现了一批精美玉器。经历八十多年时光,考古学家对三星堆遗址文化已有了相当了解。该文化分为四期,延续时间距今4800年——2600年,一期属新石器时代晚期,二期之后进入文明时代。三星堆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高65厘米、宽138厘米的青铜纵目面具,身高180厘米、加上底座通高260厘米的青铜大立人,通高达396厘米的青铜神……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神秘、巨大。本次考古还出土了一批黄金制品。其中一个残缺的黄金面具,宽约23厘米,高约28厘米,复原后比人脸大得多,考古学家据此认为应不是给人佩戴的。它究竟具有何功能,还有待解答。但古蜀文明对黄金的加工已达炉火纯青的地步,显而易见。在整个中华文明的区域文化中,“早期巴蜀文化”的特色与其他区域文化相比较,其差异性是最大的。三星堆文化的意义在于,它充分吸收了中原文化与荆楚文化的阳光雨露,因而显得格外璀璨耀眼,也再次表明了中华文明是多样性、丰富性与融合性、统一性的关系。《商文化怎样传入四川》一文中指出:“三星堆的青铜文化最接近于湖南湖北,与淮河流域也有联系。因此,我们似乎可以设想,以中原为核心的商文化先向南推进,再经淮河至长江,越过洞庭湖,同时过长江三峡传入蜀地。这很可能是商文化通往成都平原的一条主要途径。”27.解释词语炉火纯青:_______________28.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三皇”是指天皇、地皇、人皇,他们都是部落联盟首领。()(2)三星堆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不是很发达的青铜文明。()(3)关于蜀国先祖最早的神话传说,出现在《华阳国志》一书中。()(4)在整个中华文明的区域文化中,“早期巴蜀文化”的特色与其他区域文化相比较,其差异性是最大的。()29.写出三星堆文化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30.用自己的一句话赞扬三星堆文化。_________________【答案】27.意思是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28.①.√②.×③.×④.√29.三星堆文化的意义在于它丰富了历史内涵。三星堆对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具有独特贡献,表明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总特征。30.三星堆,一块神奇的土地。在这片热土上,蕴含着古蜀文化的奥秘,珍藏着古蜀先民的足迹。她在华夏文明史的长河中塑起了一座历史的丰碑,是中华文明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解析】【27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理解以及解释的能力。炉火纯青:相传道家炼丹,到炉子里的火发出纯青色的火焰的时候,就算成功了。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2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对论点观点的分析能力。(1)根据“在上古神话谱系中,盘古开天辟地后有天皇、地皇、人皇相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是为‘三皇’”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省深圳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日语试题
- 雷达科普知识
- 韩语基础知识
- 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 8.1 法治国家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 防寒及预防流感安全教育
- 青春期指导课件
- 七年级体育 六大营养素的功能与作用教学设计
- Unit 1 What's the matter Section A 3a-3c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
- 四年级下数学单元教案亿以内数的认识和读写-苏教版
- 2025年小学时事知识试题及答案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培训课件
-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英语试卷(新课标Ⅰ卷)含答案
- 渗透测试授权书
- 景观人行吊桥(悬索桥)施工组织设计
- 八大特殊作业试题及答案
- 车辆转让确认书
- 教学教案检查记录表
- 二氧化碳爆破方案
- 人工智能第2章知识表示课件
- 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