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学习_第1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学习_第2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学习_第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学习_第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学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内容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二、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四、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一)生态与生态文明(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意义(一)生态与生态文明生态的涵义:生态是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存在状态。生态文明的涵义: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社会和自然状态。1.生态和生态文明的涵义(一)生态与生态文明(1)建设生态文明是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形成的认识成果。(2)建设生态文明是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实践成果。(3)建设生态文明不是否定工业文明,而是强调先进的工业文明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们在享有现代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又能保持和享有良好的生态文明成果。2.建设生态文明的缘由(一)生态和生态文明反思求变憧憬告别(一)生态与生态文明3.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1)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解决发展需求的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2)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解决污染的无限性与环境承载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走文明发展道路的思想5(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建设理论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1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想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3(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建设理论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1.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建设理论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统筹好经济发展与保护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关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建设理论3.关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既考虑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考虑子孙后代发展需要。既遵循经济规律又遵循自然规律。既讲究经济社会效益,又讲究生态环境效益。(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建设理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4.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想(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建设理论5.关于走文明发展道路的思想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意义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2)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3)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1)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4)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意义(3)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大计。(1)有利于克服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矛盾,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2)有利于在保护自然与生态的基础上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环境。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意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总结主要内容(一)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途径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一)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

2010年我国大陆人口总数接近13.4亿,并且每年人口净增长达730多万。中国人口素质相对较低,2010年文盲率(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08%,2011年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26.5%,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人口素质低(一)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

2.中国资源短缺,人均资源占有量严重不足中国自然资源先天脆弱:国土面积的65%是山地或丘陵,70%面积每年受季风影响,33%是干旱或荒漠地区。55%的国土面积不适宜人类生活和生产。中国所有的资源都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没有一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098m3,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1/4;且时空分布极不均衡。我国45种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多种重要战略资源人均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人均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60%、10%和5%。2008年,我国共有耕地18.2574亿亩。人均不足1.4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一)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3.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严重

(1)水污染不断扩散(2)大气污染较为严重(3)固体废物污染逐渐增多(4)森林和草原严重退化(5)水土流失加剧3.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严重全国七大水系竟有一半河段存在严重污染问题。污染物排放量大,江河湖海严重污染。劣五类水质占40.9%,全国75%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大量受到严重污染的江河水流入大海,对我国近海海域造成了污染。(1)水污染不断扩散3.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严重(2)大气污染较为严重中国目前每年排放二氧化硫近200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烟尘1000多万吨,工业粉尘1000万吨左右。全国酸雨区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1/3,为全球三大酸雨区之一。北方地区沙尘暴有愈演愈烈并向南方扩展的趋势。光化学烟雾、细颗粒物已经在城市密集地区构成严重的区域性污染。3.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严重(3)固体废物污染逐渐增多

2009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204094.2万吨,比上年增加7.3%;排放量为710.7万吨,比上年减少9.1%。中国的垃圾堆放量已接近65亿吨,其中1.5亿吨垃圾露天存放,带来严重的空气污染,人均年产废旧物400公斤,城市人均垃圾以8%~10%的速度增长,全国城市有2/3被垃圾包围。3.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严重(4)草原和森林退化严重

全国90%以上的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草原退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达1.35亿公顷,占草原总面积的1/3,并仍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2009年,我国森林覆盖率才勉强达到20%。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排在世界第139位。3.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严重(5)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

如今的长江2009年,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56.92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37.2%。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61.22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16.8%;风力侵蚀195.70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20.4%。沙化土地面积达174万平方公里,并且有扩展之势。如今,长江也有变为“第二黄河“的迹象。(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途径1.坚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的基本国策2.节约资源、保护环境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的基本国策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低人口地域分布不均年龄结构不平衡人口老龄化(1)人口问题是中国的基本问题(2)解决好人口问题的基本思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控制性别比例积极应对老龄化2.节约资源、保护环境(1)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学会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更加科学地利用自然为人民的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2)经济发展不能只顾眼前的经济增长速度,或者只顾局部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3)当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必须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主要内容(一)基本内涵(二)基本途径(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涵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特征的社会体系。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才、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基本内涵(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涵2.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涵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途径2.推动节能减排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4.加强宣传教育5.完善体制机制3.发展循环经济(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途径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把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有机统一起来。(2)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3)坚决禁止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坚决摒弃先破坏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做法、实行最严厉的环境保护措施。(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途径2.推动节能减排(1)通过加大节能环保投入,发展环保产业,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2)努力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重点抓好水污染防治、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3)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生态修复。(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途径3.发展循环经济要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产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技术链接技术,推广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途径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再生能源循环经济模式图(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途径4.加强宣传教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共同参与和大力支持。要提倡从我做起,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每个家庭和公民的自觉行动。国家重视环境投入社会倡导环境建设企业重视环保生产个人重视环保生活(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途径5.完善体制机制(1)建立和完善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标责任制和问责监督机制。(2)在宏观规划、制定政策、经费投入上体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明确导向,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四、中国应对气候问题的主张(一)全球环境和气候问题的产生以及人类对自身与自然的关系的反思(三)解决全球气候和环境问题需要全球的合作和努力(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气候问题上的尖锐对立(一)全球环境和气候问题的产生以及人类对自身与自然的关系的反思13环境问题具有公共性、后发性和不可逆性,一旦产生环境危害,往往很难控制,最终将危及全球所有国家。2(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气候问题上的尖锐对立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是发达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温室气体排放累积所致,必须追溯历史责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减排分配。发展中国家必须明确承担大幅度减排的义务,以此来分解发达国家的负担。发展中国家认为:发达国家主要强调:(三)解决全球气候和环境问题需要全球的合作和努力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准则,在世界范围内促进可持续发展。1.解决全球环境和气候问题必须加强全球合作(三)解决全球气候和环境问题需要全球的合作和努力(1)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全球环境和气候问题上始终承担着自己应负的责任。(2)中国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保护全球环境和控制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积极贡献。2.中国始终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十分重要的建设性力量思考题1.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