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监测技术考试题_第1页
心电监测技术考试题_第2页
心电监测技术考试题_第3页
心电监测技术考试题_第4页
心电监测技术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电监测技术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1、关于预激综合征患者产生1:2房室传导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指一次心房激动先后经过旁路和房室结下传,两次激动心室的现象B.心电图表现为1个P波后跟随2个QRS波群C.房室结下传心室速度要明显减慢D.房室结与旁路下传心室的时差要小于心室的有效不应期E.房室结被逆向隐匿除极时,不会发生1:2房室传导现象2、关于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标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三0.05mVB.ST段呈水平型压低三0.1mVC.ST段呈下斜型压低三0.1mVD.持续时间三1分钟E.2次发作间隔时间三1分钟3、患者男性,56岁。阵发性胸闷1年,胸片、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均正常,行运动平板试验检查,运动中随运动量加大,患者诉心前区闷痛。运动前及运动中心电图见图4-4-1A和图4-4-1B。运动试验结果应为A.阴性B.阳性C.可疑阳性D.不能评价E.假阳性4、预激综合征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是A.窦性心律呈完全心室预激图形B.PJ间期常>0.27sC.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时,QRS波群呈完全心室预激图形D.食管心房调搏通常不能诱发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E.以上都是5、关于先天遗传性长QT间期综合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主要由编码心肌离子通道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引起B.长QT间期主要是由抗心律失常药、电解质紊乱引起二心电图表现为QT间期延长D.可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E.可发生晕厥和心脏性猝死6、关于典型心房扑动心电图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P波消失,代之连续的大锯齿状F波B.F波间无等电位线,波幅大小一致C.F波形态不规则,频率为340~430次/分D.F波多呈2:1或4:1下传E.传导比例可恒定或不恒定7、关于左心房增大的X线征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向后表现为食管的压迫移位B.向上表现为主动脉窗的缩小和左主支气管向上压迫移位C.向右表现为双心房影D.向左表现为左心缘呈现3个弓E.高电压片或体层片显示气管叉角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大8、心电图V3〜V5导联出现ST段弓背抬高0.3mV,II、in、aVF、V1~V2导联ST段下移0.1〜0.2mV,5分钟后再次检查发现ST段回复至基线,最可能的诊断是A.超急性前侧壁心肌梗死B.急性下壁心肌缺血C.早期复极综合征D.变异型心绞痛E.急性心包炎9、Brugada综合征发生心室颤动的电生理机制是A.早期后除极8.右心室外膜自律性增高C.2相折返D.晚期后除极E.与碎裂电位有关10、关于预激综合征患者继发性ST-T改变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A.ST-T方向与delta波向量相同B.ST-T改变程度与delta波的大小呈正相关C.ST段呈水平型压低改变D.T波呈对称性倒置E.以上都不是11、SAM现象见于A.心肌梗死,乳头肌断裂B.扩张型心肌病C.肥厚型心肌病D.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E.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12、关于二度^型房室传导阻滞的表述,正确的是A.P波与QRS波群无关B.无QRS波群脱落C.PR间期恒定,间断出现QRS波群脱落D.房室传导比例常为3:1~4:1E.房室传导比例不会出现3:2或4:313、TIMI分级ni级是指A.冠状动脉无血流B.仅有少量血流通过C.血流通过正常D.血流通过缓慢E.冠状动脉狭窄>75%14、关于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比较准确的描述是A.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往往是多种心律失常同时出现B.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以房性期前收缩最为常见C.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可以表现为多种心律失常交替出现D.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只表现为缓慢性心律失常E.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只表现为快速性心律失常15、患者男性,42岁,高脂血症。因突发胸痛不能缓解就诊,心电图如图3-3-2所示,应诊断为A.右心室肥大B.左心室肥大C.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D.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E.预激综合征16、关于洋地黄效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洋地黄效应只表示患者使用了洋地黄药物B.出现洋地黄效应的心电图改变是停用洋地黄的指征C.洋地黄效应的ST-T改变出现与否,与患者的洋地黄用量不成正比D.部分洋地黄中毒患者可不出现洋地黄效应的ST-T改变E.类似洋地黄效应的ST-T改变也可见于其他临床情况17、心电图检查要求的操作环境是A.室内温度三15c相对湿度W70%B.室内温度三18℃,相对湿度W70%C.室内温度三18c相对湿度W80%D.室内温度三20℃,相对湿度W80%E.室内温度三25c相对湿度W60%18、患者男性,39岁,心悸1周就诊。动态心电图记录如图3-14-13所示,正确的诊断是A.短阵房性心动过速B.房性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间歇性一度房室传导阻滞C.间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期前收缩D.二度1型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期前收缩E.间位性室性期前收缩,干扰性PR间期延长19、心绞痛发作时胸痛的典型部位是A.胸骨中、上段后B.胸骨下段后C.心尖区口.左肩E.剑突下20、室性逸搏与交界性逸搏伴束支阻滞鉴别的可靠依据是A.QRS波群的形态B.QRS波群的宽度C.QRS波群延迟出现的时间D.既往心电图是否有束支阻滞E.逸搏的频率21、测量PR段抬高或压低的参考水平为A.ST段B.TP段(T波终末至P波的开始)C.J点D.J点后40ms处E.J点后60ms处22、关于高钾血症所致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常有尿毒症、横纹肌溶解等病史B.T波高尖C.QRS波群的S波明显增宽D.可见房室分离E.血钾降至正常水平后QRS波群形态恢复正常23、动态心电图ST段偏移的检测点一般设定在J点后A.40~60msB.50〜70msC.60〜80msD.70〜90msE.80〜100ms24、患者女性,65岁。偶有心悸,心电图如图4-1-2所示,V4〜V6导联心电图呈波浪样变化的原因是A.电极接触不良B.导联线折断C.肌肉震颤D.交流电干扰E.电磁场干扰25、磁带式记录器发生机械故障可以引起下列现象,但除外A.RR间距延长B.QRS波群增宽C.存储量不足D.RR间距缩短E.P波时限缩短26、关于起搏阈值的阐述,正确的是A.心肌纤维化不影响起搏阈值B.负极比正极的起搏阈值高C.心房起搏阈值一般应W1.5VD.心室起搏阈值一般应W5.0VE.高钾血症可使起搏阈值降低27、关于目前SCP-ECG(4电信息的标准化通信协议)标准的表述,正确的是A.仅支持动态心电信息B.仅支持运动心电信息C.仅支持信号平均心电信息D.仅支持静息心电信息E.既可支持静息心电信息,也可支持动态心电信息28、典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不包括A.常有诱发因素,如劳累、情绪激动等B.发作时有胸痛表现C.发作胸痛持续时间一般>20分钟D.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可快速缓解E.运动试验多为阳性二、多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1、患者男性,67岁,冠心病史20余年,近期胸闷加重。心电图检查见图3-8-8,图中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应诊断为A.间歇性预激B.交界性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部分成对出现C.房性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部分成对出现D.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部分成对出现E.间歇性束支阻滞2、符合右心房肥大的心电图改变是A.P波时限>0.12sB.Ptfvl绝对值为0.05mm-sC.PII、in、aVF振幅三0.25mV,P波高尖D.II、in、aVF导联P波双峰,峰间距三0.04sE.P波形态圆钝,振幅在肢体导联<0.25mV,在胸导联<0.20mV3、关于短PR间期综合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窦性心律时PR间期<0.12sB.加速传导的部位在希氏束C.电生理检查可见AH间期<60msD.心房率三200次/分时,可保持1:1房室传导E.伴发心房颤动时,有恶化为心室颤动的危险4、与肺源性心脏病不符的X线征象是A.肺气肿B.右心室增大C.左心室增大D.右前斜位见肺动脉圆锥明显突出E.右下肺动脉直径>15mm5、心脏位置和胸廓畸形可引起异常Q波,以下描述错误的是A.肺气肿可使V1~V3导联呈QS型B.横位心可使aVL导联呈Qr型C.漏斗胸患者V1导联可呈Qr型D.气胸患者在右胸导联可出现QS型E.肺气肿患者V1〜V3导联呈QS型时,放低一肋间描记可出现rS型6、关于窦性心动过速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PR间期、QT间期可相应缩短B.常见于运动、发热、甲亢、贫血等C.不应有ST-T的变化D.心率>100次/分E.P波为窦性7、关于食管心房调搏起搏阈值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食管导管电极放置的部位不当,可使起搏阈值增高B.食管导管电极间距越大,起搏阈值越低C.食管导管电极面积越大,起搏阈值越高D.为保证有效起搏,实际应用的起搏电压应比起搏阈值稍高E.某些药物可影响起搏阈值8、关于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的表述,正确的是A.为节律匀齐的窄QRS波群心动过速B.QRS波群起始可见delta波C.可见房室分离现象D.房室传导比例可为2:1E.可见逆传P'波时,则RP'间期<P'R间期9、关于左、右手电极反接心电图表现的描述,错误的是A.胸导联心电图不正常B.aVF导联图形不变C.I导联P波、QRS波群及T波均倒置D.aVR和aVL导联图形互换e.ii与ni导联图形互换10、提示双侧心房肥大的心电图表现是A.P波时限为0.13s,Ptfv1绝对值为0.05mm・s,PII、in、aVF振幅为0.30mVB.II、in、aVF导联P波时限为0.12s,峰间距>0.04sC.P波形态高尖D.P波振幅为0.25mVE.P波时限为0.16s11、关于心内电生理检查的描述,正确的是A.检查之前停用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3个半衰期B.心内电生理检查时,电极导管只需放置到希氏束区和右心室心尖部C.依据电生理检查结果,可以指导对患者进行药物还是非药物治疗D.电生理检查室不需配备抢救药品和除颤器E.电生理检查的操作者只需熟悉心电图学知识,操作前不需培训12、正常房室结前传文氏点应不低于A.130次/分B.140次/分C.150次/分D.160次/分E.170次/分13、预激综合征患者伴发心房颤动时可选用的药物是A.毛花背丙B.利多卡因C.普罗帕酮D.维拉帕米E.腺昔14、传统的心肌梗死心电图的分期是A.超急性期、急性期、恢复期B.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陈旧期C.急性期、近期、慢性期D.急性期、愈合期、陈旧期E.急性期、充分发展期、恢复期15、室内差异性传导是指A.束支不应期病理性延长,小于窦性PP间距,在一般心率下显示的束支阻滞B.束支不应期病理性延长,大于窦性PP间距,在一般心率下显示的束支阻滞C.激动出现太早,遇到束支生理不应期而形成的束支阻滞D.束支的不应期病理性延长,但小于PP间距,在心率增快时出现的束支阻滞E.束支的不应期病理性延长,但小于PP间距,在心率减慢时出现的束支阻滞16、缩窄性心包炎的特征性X线征象是A.心影近似三角形B.两心缘僵直,分界不清,伴胸膜炎改变C.心搏减弱、消失D.上腔静脉扩张E.心包壳状钙化17、关于Brugada综合征患者心电图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A.Brugada波间歇性出现,时有时无B.Brugada波具有多变性和隐匿性C.Brugada波受自主神经的影响D.Brugada波受心率的影响E.Brugada波不受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影响18、关于扩张型心肌病的表述,正确的是A.心肌广泛纤维化是出现心电图改变的病理基础B.可出现心房颤动、传导阻滞和各种心律失常C.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上心电图改变常无特异性E.以上都是19、患者男性,37岁,偶发心悸。心电图如图3-8-1所示,应诊断为a.二度n型窦房阻滞.I窦性停搏C.窦性心律不齐D.交界性期前收缩E.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20、关于心房扑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心房扑动是一种室上性心律失常,可分为I型和n型B.心房扑动的发生机制有折返机制和自律性机制C.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心房扑动-颤动或不纯性心房扑动D.心房扑动不会发生于预激综合征患者E.心房扑动的下传比例可为1:1、2:1、3:1、4:1等21、AAI起搏器患者,有心悸症状,心电图如图4-8-11所示,正确的诊断为A.感知不良B.感知过度C.起搏功能异常D.起搏器工作正常E.起搏器电池耗竭22、代谢当量(Met)是指基础状态时的耗氧量,1Met等于A.3.5ml/(kg・min)B.4.5ml/(kg・min)C.5.5ml/(kg・min)D.6.5ml/(kg・min)E.7.5ml/(kg・min)23、男性,24岁,心电图诊断为早期复极。比较准确的说法应是A.心电图正常.心电图不正常,不需要治疗二心电图可疑,需要治疗D.心电图正常变异,不需要治疗£.心电图不正常,需要治疗24、关于小儿心电图检测的注意事项,正确的是A.婴幼儿应加做V3R和V4R导联心电图B.胸导联电极宜小C.婴幼儿心电图力求在安静状态下记录D.描记婴幼儿心电图时应保持肌肉松弛和仰卧状态E.以上都是25、关于右束支电位的表述,正确的是A.是右束支的除极电位B.时限一般为10ms左右C.位于H波和V波之间D.振幅比H波低,时限比H波短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