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写作之考情解析_第1页
高考写作之考情解析_第2页
高考写作之考情解析_第3页
高考写作之考情解析_第4页
高考写作之考情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写作之考情解析1.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2.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乎。学习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力求立论正确,语言准确,论据恰当,讲究逻辑。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习反驳,能够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课程标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一、真题引领[范文]习本手以求妙手,筑基础以谋创造一盘围棋,举弈者需有扎实的本手,才会有出其不意的妙手,方能夺取棋局的胜利;人生世事,只有筑牢基础的根底,才会有卓越的创造,方能获得最后的功绩。故本手实为妙手之前提,基础确是创造的根基。君不见中国“棋圣”聂卫平,一次次妙手取胜不正是源于他从小锤炼的扎实的本手根底?君不见北京冬奥会上一鸣惊人的谷爱凌,那扭转乾坤的惊天一跳,不正是她日复一日艰苦训练打下的基础上的创举?君不见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另辟蹊径地从中医角度研发出治疗疟疾新药青蒿素,不也正是她数十年如一日的专心研究根基之上开出的创造之花?“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一次次妙手仿若寻常之举,但那实际上是千锤百炼的本手之延伸;一个个伟大的创造好像是轻松而得,而背后则少不了坚实根基的支撑!所以,举弈者如果本手技能尚且生疏浅乏,却急于求得神奇的妙手以取胜,恐怕只会弄巧成拙下出俗手,最终一败涂地!为事者倘若不能夯实坚固的基础,却要寻求不凡之创造,也一定只会适得其反、贻笑大方!曾记否,那欲赢得“封狼居胥”美名的宋文帝刘义隆,没有充实的讨伐基础就欲创造不世之功勋,自以为是妙手的北伐成了不折不扣的俗手,最终闹出了“仓皇北顾”的历史笑话!由此可见,不习本手的妙手恰如无本之木,没有基础的创造正是无源之水!如影般无形的妙手并不是一蹴而得,卓尔不群的创造也不能一挥而就!棋如是,人如此,国亦是!一个国家的强大,也必是筑牢基础前提下不断创造的结果。试看今日之中国,一路走来,改革开放强经济,脱贫攻坚共富裕,发展稳定之大局稳如山,基础如此之坚实,才有一带一路之妙手,才有疫情防控之创举,才有“双奥之城”的独特辉煌,才有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之前途!而身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都有着高远的理想,都期待着不凡的创造,而这理想与创造都需要我们沉下心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待到基础的台阶已坚固,则是我们拾级而上谋求创举之时!愿我们每一位时代之青年,都能不负青春,筑扎实之根基,扬创造之风帆,用好本手,创出妙手,在时代中国这个大棋局上一展身手![解读]2022年新高考Ⅰ卷作文题充分发挥积极导向功能,凸显时代主题,强调辩证思维,契合高考“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现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命题进行解读:1、感悟材料,抓住核心。作文题以中国传统棋种围棋作为话题,引出“本手”“妙手”“俗手”三个专业术语,并分别进行了概念解读。随后指出对于初学者而言,要重视“本手”,不要好高骛远追求“妙手”,否则事与愿违,下出“俗手”。材料作文的核心要求是“结合材料”,如果连材料都不谈及,文章则无以立足。而这则材料的核心就是“夯实基础,才能创造”。2、由此及彼,对接现实。材料作文的出彩之处在于“启示”,这“启示”二字是命题者在暗示考生写作不能拘泥于材料,重在阐发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启示”。因此,考生应以“围棋”作为突破口,辩证思考“本手、妙手、俗手”的关系,明确“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否则,难免下出俗手”的道理,由此可以进一步思考:这类关系和道理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转化的?又有哪些典型的事例能充分体现这类关系和道理?这样对接现实社会上的人与事,在“下围棋”(喻体)和其他事物(本体)间建立尽量多的相似点或可比点,并将之置于更广大的社会背景中,将其与个人成长经历结合起来,也可以将其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等关联起来,写出真情实感,深入阐发“本手、妙手、俗手”的转化。3、弘扬正能量,我手写我心。考生要懂得结合自身体验与感悟,思考材料论述对当今时代的启示意义,弘扬正能量,以我手写我心。唐朝著名书法家李邕说过一句话“学我者死,似我者俗”。这可以作为本作文立意的借鉴。如果考生局限于材料本身写作,未免有些俗套。但是若能够跳出材料,不拘泥于围棋领域,拓展到学生学习、艺术创作、国家基础工业与科技发展等领域,则文章会洞天别开,展现出宏大气象。故考生在立意行文时,要加强“时代与我”的联系,不能忘了“时代的烙印”“自己的胎记”,要“有我”“有生活”,不要玩文字游戏,要有现实感、现场感。[立意](1)筑牢根本,守正创新;(2)妙境不可速成,筑本方是正道;(3)循序渐进为真谛,夯实基础谱新篇;(4)既要练好内功,又要创新发展;(5)要想成就人生辉煌,就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6)要保持定力,苦练本手,才能得妙手而事业成、天下治。1.选材特点近三年作文题选材体现三大特点:一是立德树人,意在培根铸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有新高考Ⅰ卷(山东)“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全国卷Ⅱ“携手世界,共创未来”等作文题;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有全国甲卷“可为与有为”、北京卷“论生逢其时”等作文题;2022年适逢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有全国乙卷“跨越,再跨越”、新高考Ⅱ卷“选择·创造·未来”等作文题。这些作文题紧扣时代热点,引导青年学生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肩负使命,不负韶华,谱写壮丽的青春之歌。二、考情解析二是文化浸润,体现融会贯通。2020年全国Ⅰ卷作文题“历史人物评说”、天津卷作文题“中国面孔”,2021年全国乙卷作文题“‘弓’‘矢’‘的’的智慧启示”、新高考Ⅱ卷作文题“写人与做人”,2022年全国甲卷作文题“给匾额题名”,均注重引导考生古今融通、坚定文化自信,既承载历史、传承历史,又连接现实、服务现实、开拓未来。三是全面发展,落实素养渗透。2021年新高考Ⅰ卷“体育之效”,重在引导考生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2022年新高考I卷作文题“本手、妙手、俗手”,引导考生遵循获取知识和养成能力素养的基本规律,筑牢根本,守正而后创新。2.设题特点命题由材料、引导语、要求三部分构成,整体体现“立德树人”的核心价值取向,是命题的出发点,也是考生写作的立足点,是考生文章应呈现出的思路。引导语是审题的关键路标,指引考生找到立意的核心。如:从“以上材料”看,提示考生理解材料要有整体意识;从分析“启示意义”出发写“感悟与思考”,体现写作逻辑。3.素养指向体现出高考命题的素养指向:立德树人,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的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同时,也能引导学生达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进一步提高运用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的关键能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边境冲突中,“00后”战士陈祥榕英勇战斗,寸土不让,“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扶贫路上,北师大优秀毕业生黄文秀主动申请驻村,奔走在田间地头,“不忘初心,未负韶华”;亚洲杯决赛,女足姑娘敢打敢拼,“铿锵玫瑰,逆风绽放”;抗疫前线,青年志愿者守护人民安康,“闻令而动,‘青’尽全力”。他们,是时代的追光者——自信坚定追随光;他们,也是生活的发光体——心甘情愿散发光。上述材料,触发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你的审题和立意是:________三、小试牛刀[审题](1)审视情境,扣住作文主旨。材料中列举的“00后”战士陈祥榕、北师大优秀毕业生黄文秀、亚洲杯决赛时的女足姑娘、抗疫前线青年志愿者,这些青年才俊中,有战士,有学生,有运动员,有志愿者,他们虽职业不同、身份不同,但是为国贡献青春的理想信念却是一致的。他们既是时代的追光者,又是时代的发光体。在把握了新时代青年的志向与追求之后,考生可以根据自身对材料的理解和自己对占有材料的实际情况,确定作文写作立意。(2)理性思辨,把握“追光者”和“发光体”之间的关系。这是一道注重考查理性思辨能力的材料作文题。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青年一代的奋斗与拼搏,因为他们是新时代的“追光者”,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热血青年除了要做“追光者”,还要做一个“发光体”,在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下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脚踏实地从“追光者”成为“发光体”。因此,广大青年既是追光者,也是发光体。在新时代,不管是星辰大海,还是田野山间,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处在什么岗位,青年人都应勇立潮头,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写下青年担当,做好青春答卷。考生可以立足其差异性和同一性分别展开论述,阐述两者的道理与意义,特别是要阐明其时代价值。[立意](1)顺时代同频共振,定信念发光发热。(2)以追光明己志,以发光立天地。(3)耀萤火之微,续时代之光。(4)追光不负时代,发光托举生活。(5)树信仰,勇追光;乐奉献,敢发光。(6)以己之微光,耀国之远方。(7)追光躬逢盛世,发光朗照山河。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知其不可而为之”,人面对难以实现之事,要积极有为,有一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许多事情都是经过艰苦努力和奋斗而得来的。庄子在《庄子·内篇·人间世》里提到:“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在庄子看来,人知道不可奈何,应甘心承受,将之看作是命中注定,体现了道家“无为”的思想。比较“有为”和“无为”两种不同的态度,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四、模拟训练(1)写出至少三则不同的立意。[示例]①循自然之道,于无为中进取。②任重道行远,无为亦不轻。

③持无为之心,行有为之道。(2)写出两个不同的作文标题。[示例]①安之若命,而后有为②积极“有为”与主动“无为”(3)写出其中一篇作文的开头段。[示例]安之若命,而后有为人生常遇坎坷,唯有保持一颗处变不惊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