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成长五年行动实施方案_第1页
教师专业成长五年行动实施方案_第2页
教师专业成长五年行动实施方案_第3页
教师专业成长五年行动实施方案_第4页
教师专业成长五年行动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专业成长五年行动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全面推动教师队伍专业成长向高质量、高水平快速提升,从根本上强化教师队伍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硬支撑力,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教师团队优势提升,把全市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到新水平。二、发展目标(一)教师专业能力基本要素匹配度明显提升。即教师学历层次达到学段要求、教师资格证符合学段学科要求、接受大学教育所学专业与所教学科对口等体现专业能力及其适用的匹配度全方位得到提升,到202e年实现以下目标:职业中专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比例由11.84%提高4个百分点,达到16%,“双师型”教师由35.53%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50%;普通高中本科以上学历教师比例达到100%,其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教师由16.17%提高4个百分点,达到20%;初中、小学和幼儿园本科以上学历教师比例分别由87.25%、78.6%、56%提高13个百分点、8个百分点、19个百分点,达到100%、85%和75%,全市消除学历不达标专任教师。与此同时,各学段、各类别教师与所取得教师资格证匹配度达到98%以上,教师接受高等教育所学专业与所任教学科对口率达到98%以上,使“三位一体”综合匹配度明显提升,达到98%以上。民办学校(幼儿园)教师学历合格率、教师资格证拥有率分别由90%、95.7%提高8个百分点、5个百分点,达到98%以上和100%。(二)名师队伍群体阶梯式成长壮大。分类指导培养富有特质的各学段骨干名师,使幼儿园名师才艺兼备、小学名师一专多能、中学名师学科素养和专业素质双向强化、中职名师学识技能并重且德行才艺双修为形象标准的教师队伍格局初步形成。人才队伍成长方向上,健全完善教学能手、卓越教师、教育名家的专业成长体系和初级、中级、高级、正高级晋升的职务激励体系。从202a年到202e年,在职教师中教学能手(含县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近十年内县处级表彰或命名的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领军人才,正常晋升与破格晋升的讲师、一级教师,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成立的教育教学指导组织专家或成员等),由目前的526名增加到640名以上,占到专任教师总数的40%以上;卓越教师(含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近十年内地厅级表彰命名的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领军人才,正常晋升与破格晋升的副教授、高级教师,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成立的教育教学指导组织专家或成员等),由目前的205名增加到323名以上,占到专任教师总数的20%以上;教育名家(含省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陇原名师、特级教师,近十年内省部级表彰或命名的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领军人才,正常晋升与破格晋升的教授、正高级教师,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成立的教育教学指导组织专家或成员等),由目前的54名增加到64名以上,占到专任教师总数的4%以上。(三)教师专业成长形成对提高教育质量最强支撑力。健全完善以教学能手、卓越教师、教育名家为骨干精英引领学校发展的管理队伍体系。校长、副校长必须从卓越教师以上层级的骨干精英中选拔,中层以及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备课组长中教学能手以上层级的骨干精英人才占到70%以上。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专业引领作用,突出基于课程的集体备课、教学研讨、评价反思的教研路径和学习指导、教学准备、课堂教学、学生辅导、评价反馈的教学实践体系,形成不断纵向提升的比较优势。支持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柔性引进名师,开展名师工作室认定晋级等方式,创建认定名师工作室80个,在指导校本课程建设、承担教学改革项目、牵头重大课题研究、承担教师专业培训、建设在线课程资源等方面辐射带动培养教学能手级专任教师404名。通过发挥卓越教师、教育名家的传帮带作用,实现对青年教师培养的全覆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使各级名师和广大专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不断提高,各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稳步上升,共同打造全市教育质量新高地。三、分类施策(一)采取定向教师招聘,优化教师队伍建设。紧盯国家免费师范生、甘肃免费师范生、双一流高校及各省级重点师范大学毕业生,以组织参加或专场举办校园招聘会为主要形式,根据各学段、各学科需求和特点,招聘引进省级重点大学本科及以上层次师范类专业优秀毕业生补充专任教师,每年引进数量占到新招录教师总数的80%以上,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从202a年起,市教育局、人社局运用市建立的“甘肃籍国家免费师范大学、籍各省级重点师范大学毕业生信息库”,定向开展信息发布,提前组织招聘活动。同时与西北师范大学等重点师范大学合作,探索毕业后到岗退费或以补代免学费方式,建立市免费师范生培养机制。

(二)提升校长治校能力,发挥校长引领作用。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大农村学校校长培训力度,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校长队伍。发挥校长在教学、科研、学术等领域的引领作用,带动教师队伍专业成长。校长要真正做到重心下移,工作下沉,把工作重心放到教学上,做到深入学生、深入学校、深入教师、深入课堂,把校长、副校长上讲台、进课堂作为履职的重要原则。建立校长、副校长落实任教、听课、评课、教研职责的专业发展考核制度,校长、副校长都要亲自担任所教学科的教学工作,且每学期听课50节以上,并各承担较大范围内的公开课、示范课交流各不少于1次,同时对学校中层管理干部承担一线教学任务也要作出明确规定。加大专家型校长培训及后备力量培养力度,原则上校长由卓越教师以上名师担任,若出现不能胜任或无合适人选的可采取横向交流、上下挂职等方式配备。(三)提高教师培训层次,提升教师培训质量。转变培训方式,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的有机融合,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加强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养,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在202a年底以前,建立起校级学科教学团队的实践性校本培训、建立起1-2个市级教师培训基地,通过“请进来”的方式,运用“飞天讲堂”平台,按照转理念、重实践、补短板、强弱项的原则确定培训主题与内容,提升区域内教师的专业培训成效;通过“走出去”的方式让我市教师参与国家、省市级示范性主题培训。确保全体教师均能完成每5年一个周期、每个周期累计不少于360学时、其中参加集中培训不少于90学时的培训。离岗集中培训不少于1000人。每年集中培训教师不少于教师总数的20%,确保五年内所有55岁以下的教师接受一次县级以上层次的离岗培训。依据《甘肃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建立教师培训学分银行,对教师承担或参加培训类、课赛类、技能类活动纳入学分体系。教师学分情况每年向人社部门作出书面报告1次,记入教师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分值,对师德表现好、教学业绩好的教师,学分超出本校教师年均分值50%以上的,在年度考核、职称申报、推荐先进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学分超出年均分值100%以上的,予以倾斜。(四)创新教研工作格局,激活教研活动机制。加强教研教改,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主动性,教研室要加大教研开展力度,以教促研,以研促教,着力推进片区化集团化办学新模式,继续开展好联片教研活动,打造以学校为单位、教研组为依托、学科教学为板块、全体专任教师为主体的教研工作格局,使教研由“个体户”单打向“团队型”作战转变,重点围绕从学情分析中找熟悉教材与运用教法、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课堂讲授与课后训练的实践性问题,开展有经验交流、有教学反思、有帮助指导的学科教研活动。开展“飞天名师工作室”创建工作,并积极争创省、市级名师工作室,参与柔性引进名师工作室5个,从陇原名师、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中争创市级名师工作室5个,选树飞天名师工作室20个。从202a年春季学期起,基础教育各学校要在保证国家规定的学科教学计划前提下,统筹教学安排,建立全市统一的学科教师每周半天无课日教研活动机制。在全体教师中组织开展读书活动,重点研读教育经典名著、学科教学指导、专业理论知识等书籍,每人每年度达到3本以上,读书成果在学科组教研活动中进行交流,增强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能力。(五)拓展技能展示平台,锤炼教师综合素养。建立健全分学科、分学段、分层次的教师教学技能展示交流体系,每年自下而上开展单元备课、课堂教学、反思评价于一体的校、县、市三级教学大赛,引导教师锤炼综合素养,提高教学水平。全体教师每学期必须承担至少1次校级及以上示范课、公开课等课赛活动,使课赛成为对教师专业成长磨练的过程。通过城乡联动,片区互动,城帮乡,强带弱,城乡间帮学共享,片区间互学共建,推动形成县域内、校际间教学展示交流活动适度、常态开展,并设立校内课堂教学开放周,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技能展示交流局面。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薄弱学校的发展,建设互动共赢的学校发展共同体,提升教育品质。(六)共享网络资源优势,推进智慧教育建设。建立覆盖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敦煌智慧教育云平台”管理信息系统,充分运用市智慧教育云平台网络优质资源,实施“互联网+教学”计划,逐步实现信息技术与师资培训课程、课堂教学案例、教学研究成果、教育质量评价等资源的融合应用,为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科教学实践搭建全方位支持服务体系。同时引进教育发达地区的课程资源,共同打造敦煌课程资源库。上下联动精选中小学教育教学和教师培训优秀案例,电教馆要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和广大教师将优质教学资源上传到“敦煌智慧教育云平台”,建立资源库共建共享机制,以信息化手段支持教师专业成长。同时,要加强延伸和拓展到每一所学校、每一名教师的教育信息化网络体系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智慧教育全方位覆盖、全员化共享、全区域应用创造条件,实现“互联网+教育+大数据”的深度融合,有效提升学校智能化管理水平。四、强化保障(一)加强队伍管理。全市教育系统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教育局和学校要把加强以师德师风为核心的教师队伍管理作为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内容和基础环节来抓,认真落实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制定出台的《关于加强全市教师队伍管理的实施意见》,全面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增强教师专业精神,引导教师围绕高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尽好教书育人师本责任,通过专业成长提高自己、创造业绩,争做新时代的“好老师”。教育局、各级各类学校要分层建立陇原名师、特级教师、正高级职称教师年度业绩考核评估制度,并把考核评估结果作为年度考核、岗位晋级、评选先进、申报项目、课题立项的重要依据。(二)定实成长计划。教育局和学校要引导全体教师制定每五年一周期的专业成长计划,明确分段成长的阶梯目标、主要措施和成果转化等要素,经学校统一审定后建立规范化的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落实情况作为学校对教师管理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尤其要推动青年教师一线教学实践能力快达标、快过关。各级对专业能力成长快、教育教学业绩好的教师,在参加培训、名师遴选、年度考核、推优评先等方面优先支持,树立专业成长必须向教学能力转化、用教学业绩来衡量的鲜明导向。从202a年起,在每年教师职称评聘中,拿出可用指标的20%,作为破格评聘名额,鼓励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加快成长。(三)优化师资配置。教育局和学校要坚持优化增量招聘引进教师和盘活存量用好现有教师相结合,在202a年秋季学期以前,对现有教师学历与学段达标、教师资格证与学段学科对应、所学专业与所教学科对口等达成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全方位大力推进“县管校聘”制度改革,对年龄在50岁以下、在乡镇中心校及以上学校工作的教师,结合教育布局调整进行教师队伍重组,结合校际间教师队伍均衡配置进行教师调整交流,增强教师与所教学段、所教学科的匹配度。对规模较小学校和村级教学点紧缺学科教师,应制定配套政策,建立城乡间、市域间教师走教、支教机制,以缓解学科专任教师不足的矛盾。(四)严格名师遴选。教育局和学校要严格各级各类名师培养、评价、遴选的标准、方法和程序,对每项名师的申报、审核、推荐,各级各类学校要依据国家和省市文件精神,结合本地、本学校实际,制定具体办法,经学校教职工充分讨论或教代会通过后实施,做到标准条件公开、申报程序公开、审核过程公开、推荐结果公开,坚决维护名师遴选工作的政策性和严肃性。同时,要把师德师风摆在首要位置,重点衡量教学业绩和同行公认度及学生、家长满意度等情况,为成长好、业绩好的教师脱颖而出,并获得应有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创造条件,增强教师从教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不断激发专业成长和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五)强化经费保障。教育局、各学校要认清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形势,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投入和经费使用的优先方向,从202a年起,教育局在统筹利用省市级教师培训经费办好重点培训班次的同时,将对高质量的教师培训项目实行以奖代补,总额每年不低于47.25万元。教育局要严格落实教师培训经费政策规定,按照教师年度工资总额1.5%比例安排财政预算内教师培训经费,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各学校要调整公用经费支出结构,学校公用经费要优先安排并足额保证教师培训支出需求。要加大对名师工作室的支持,从202a年起,市教育局每年组织专家对本市范围内市级及以上名师工作室自身建设、开展工作、发挥作用情况进行考核,经考核合格以上等次的,每个工作室奖励不低于1万元的专项经费,从专项预算资金或教师培训经费中列支。对柔性引进的名师工作室还将另外从人才专项经费中给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