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中考历史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填空题):隋唐至明清时期(13题)一.填空题(共13小题)(2021春•秦都区月考)图一人物是,他于589年灭掉陈朝,统一全国。图二是(2021春•榆阳区校级月考)贞观时期唐太宗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与决策程序;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土人报考,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2021春•江阴市期中)唐朝时,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高僧是;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高僧是。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军事:解除的兵权;控制对,将领定期换防;中央:削弱,分割宰相的权力;地方:担任地方长官,三年一换;设置 ;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设,财政收归中央。1127年登上皇位,定都,史称南宋。辽宋时期,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受辽的控制和压迫。12世纪初期,其杰出首领,起兵抗辽,接着在会宁称帝,国号。南宋抗金名将曾收复建康,在大败金军,后被奸臣秦桧以杀害。(2021春•江阴市期中)元朝在台湾设立的正式行政机构是;元朝时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的机构是。(2021春•姑苏区期末)北宋著名史学家主持编写编年体通史巨著.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一生创作许多剧本,代表作为。(2021春•乾县期末)北宋时期,匠人发明J'活字印刷术,这一技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北宋末年,中国海船上使用,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这一技术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明太祖即位后,改革行政机构,在地方上废除了,在中央废除,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2021春•长安区期末)1405年-1433年,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1561年率军英勇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基本上平定了浙东地区倭患。(2021春•苏州期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从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置(机构),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2021春•吴江区期末)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求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清朝翰林官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狸二雍正帝因此将其革职,又派人查他的诗集,以诽谤朝廷的罪名将其治罪。这反映清朝前期大兴。(2021春•城固县期末)《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俗称《三国演义》,作者是;《》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2022年中考历史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填空题):隋唐至明清时期(13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填空题(共13小题)(2021春•秦都区月考)图一人物是隋文帝,他于589年灭掉陈朝,统一全国。图二是隋朝时开凿的大运河示意图。【考点】隋朝的建立;隋朝大运河.【分析】本题考查隋朝的建立和隋朝大运河,知道581年杨坚建立隋朝。【解答】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灭掉陈,统一全国。图二是隋朝的大运河。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去全国的统治。605年-610年,隋炀帝命人开凿了大运河。故答案为:隋文帝(或杨坚);大运河。【点评】本题考查隋朝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021春•榆阳区校级月考)贞观时期唐太宗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与决策程序;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考点】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分析】本题考查贞观之治,知道唐太宗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解答】贞观时期唐太宗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与决策程序;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故答案为:三省六部制;进士科。【点评】本题考查贞观之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021春•江阴市期中)唐朝时,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高僧是玄奘;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高僧是鉴真。【考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对外关系的知识点,重点掌握玄奘西游天竺、鉴真东渡日本相关知识。【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贞观年间,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毅然西行前往的佛教圣地天竺,在天竺,玄奘用大约17年的时间遍游各地,寻师访友,研习佛法,在他晚年的时候,他的弟子根据他的口述写成《大唐西域记》,把印度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介绍到中国,是研究7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讲学,六次出行,五次失败,历尽千辛万苦,以致双目失明,终于到达日本。鉴真在日本坚持不懈地传播佛学和唐朝文化,他帮助日本设计的唐招提寺,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故答案为:玄奘;鉴真。【点评】重点掌握玄奘西游天竺、鉴真东渡日本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军事: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将领定期换防;中央:削弱相权,分割宰相的权力;地方: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三年一换;设置通判: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设转运使,财政收归中央。【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政治.【分析】本题考查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为此北宋在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了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置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频繁调动,三年一轮换;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财政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故答案为:禁军将领;军队的调动;相权;派文臣;通判;转运使。【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527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辽宋时期,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受辽的控制和压迫。12世纪初期,其杰出首领完颜阿骨打,起兵抗辽,接着在会宁称帝,国号大金。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曾收复建康,在哪城大败金军,后被奸臣秦桧以杀害。【考点】金灭辽及北宋:南宋的建立和岳飞抗金.【分析】本题考查南宋和金建立、岳飞抗金的知识。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岳飞率领南宋军民英勇抗击金军,曾经在邸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但最终被秦桧以所谓“谋反”罪杀害。【解答】1127年,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赵构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现在杭州),建立南宋。女真是秣鞫部落的一支,居住在黑龙江的中下游地区。女真族首领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统一女真各部后,1115年于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建都立国,国号大金。岳飞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南宋初年,金军南下,抗金名将岳飞收复建康,后在哪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故答案为:赵构:临安;完颜阿骨打;大金;岳飞;哪城。【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南宋和金建立、岳飞抗金的知识。(2021春•江阴市期中)元朝在台湾设立的正式行政机构是澎湖巡检司;元朝时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的机构是宣政院。【考点】元巩固统一的措施.【分析】本题考查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知道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设立宣政院,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解答】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故答案为:澎湖巡检司;宣政院。【点评】本题考查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2021春•姑苏区期末)北宋著名史学家主持编写编年体通史巨著 《资治通鉴》。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一生创作许多剧本,代表作为 《窦娥冤》。【考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词和元曲.【分析】本题考查《资治通鉴》和关汉卿。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这部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将近三百卷。全书取材广泛,叙事明晰,文笔生动,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其史学地位与司马迁齐名,其著作被宋神宗御批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一生创作许多剧本,代表作为《窦娥冤》。故答案为:《资治通鉴》;《窦娥冤》。【点评】解答本题要把握《资治通鉴》和关汉卿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2021春•乾县期末)北宋时期,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一技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北宋末年,中国海船上使用指南针,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这一技术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考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和外传.【分析】本题考查活字印刷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指南针是我国宋朝的重要发明。【解答】北宋时期,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用活字排版印刷,这种方法既经济,又省时。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这一技术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故答案为:毕昇;指南针。【点评】掌握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和影响。明太祖即位后,改革行政机构,在地方上废除了行中书省,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考点】明朝皇权强化与八股取土.【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太祖即位后,改革地方、中央行政机构具体措施的了解。【解答】(1)明地方上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设立承宣布政使司,左、右布政使各1人,是本省的最高行政长官;提刑按察使1人,负责司法之事;都指挥使掌军事防务。三司权责分明,互相牵制,互不统属,各自对皇帝负责。答案为:行中书省。(2)明太祖在中央上废除宰相制度,设置殿阁大学士协助处理政务。答案为:丞相。故答案为:行中书省;丞相。【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查重的内容是明太祖即位后,改革地方、中央行政机构的具体措施,要注意识记具体内容。(2021春•长安区期末)1405年-1433年,郑和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1561年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基本上平定了浙东地区倭患。【考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分析】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掌握郑和、戚继光的英雄事迹。【解答】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1561年,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基本上平定了浙东地区倭患。故答案为:郑和;戚继光。【点评】本题以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2021春•苏州期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从」[二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机构),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考点】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在台湾的建制.【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台湾府设置。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领战舰数百艘,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台湾西海岸,在当地人民支持下,1662年初郑成功打败了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684年,清朝康熙时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故答案为:荷兰;台湾府。【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台湾府设置的相关知识。(2021春•吴江区期末)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求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清朝翰林官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狸雍正帝因此将其革职,又派人查他的诗集,以诽谤朝廷的罪名将其治罪。这反映清朝前期大兴文字狱。【考点】清朝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分析】本题考查了八股取土、文字狱。两者都巩固了王朝的统治,加强了统治者对百姓的思想控制,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加强;它们都严重禁固了近代中国人民的思想自由和发展,扼杀了中国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落后于西方。【解答】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二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雍正八年,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狸”字,雍正看见之后,马上把徐骏革职。后来再派人一查,在徐骏的诗集里找出了“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这样的诗句,于是雍正认为这是存心诽谤。按大不敬斩立决,反映的是清朝的文字狱。文字狱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使知识分子不敢有独立的见解,从而禁锢了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故答案为:八股文;文字狱。【点评】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八股取土、文字狱,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作答即可。(2021春•城固县期末)《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俗称《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红楼梦》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考点】明清文学成就和特色.【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国志通俗演义》、《红楼梦》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我国的四大文学名著的相关史实。【解答】《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俗称《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这部小说以三国的史实为基础,充分运用文学手段,生动地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也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全书结构宏伟,脉络细密,情节跌宕起伏。《红楼梦》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作者不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传统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蹒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故答案为:罗贯中;红楼梦。【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国志通俗演义》、《红楼梦》的相关史实。考点卡片1.隋朝的建立【学习目标】隋朝的建立和统一重难点:隋朝的统一的条件和意义【知识概述】一、隋朝的建立.背景: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年号开皇,定都长安。杨坚即是隋文帝。二、隋朝的统一.历史条件:(1)广大人民渴望实现统一。(2)南方经济发展,南北差距缩小。(3)北方民族大融合,缓和了民族矛盾。.统一:589年,隋文帝派杨广率大军攻入建康灭陈,统一南北。.统一的意义:隋朝的统一,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长期的分裂与对峙局面,开创了隋唐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知识延伸】隋朝对的封建社会发展的影响:.统一南北,结束了自西晋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重建全国大一统的局面,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为唐代和以后社会发展奠定基础。.继承了均田制,租调制,为唐代沿用并且革新,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继承发展了府兵制,并为唐代做沿用完善。.开凿大运河,促进了后世经济和交通运输的发展。(最大贡献).隋末暴政为后代王朝的统治者提供教训,为“贞观之治”奠定基础。.隋朝政治经济繁荣强盛,开启了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盛世局面。.隋朝大运河【学习目标】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时间、在位帝王、概况及影响重难点:隋朝大运河开凿的概况及影响【知识概述】隋朝大运河:.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时间:605年-610年.人物:隋炀帝.大运河的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或最北点)涿郡(今北京),南至(或最南点)余杭(今杭州),全长20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邪沟、江南河四段(按由北到南的顺序):从北到南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三点四段通五河”)地位:是我国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意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交流和国家统一的巩固,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是唐朝诗人对京杭大运河的赞颂)【知识延伸】.从历史角度说出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的理由?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凿促进了我国南北的交流,影响深远。大运河是人类利用自然、造福人类的杰作,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材料题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北通涿郡之鱼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材料二:千里长江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1)材料一中的“河”指的是什么河?此“河”是谁在位时开凿的?答:隋朝大运河 隋炀帝在位时开凿(2)修建此河的目的是什么?答: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3)此河开通后有什么意义?答: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4)两首诗的观点共同之处? 都认为开通大运河和隋炀帝的腐朽导致了隋朝灭亡。(5)你认为哪位诗人的评价更恰当?为什么?答:第二首。因为它既肯定了运河的作用,又指出巡游所带来的负担,更全面。.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学习目标】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重点:贞观新政难点:“贞观之治”原因、表现【知识概述】.“贞观之治”含义: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发展,民族关系和睦,对外交流频繁,科技文化繁荣,国力逐渐强盛,史称“贞观之治”。.“贞观之治”主要原因:(1)隋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为唐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吸取隋亡教训,政治清明,政策开放。(3)唐太宗能知人善用,虚心纳谏,发展教育,培养人才,贞观年间名将、名相辈出。(4)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贞观之治”主要内容:政治方面:①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如重用宰相房玄龄,杜如晦,敢于直言的谏官魏征,大将李靖、李勖。②加强中央集权: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增加宰相人数;合并州县,精简机构。经济方面:轻徭薄赋,提倡节俭。教育方面:完善科举制度,大兴学校。民族关系: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尊为“天可汗”对外关系: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支持玄奘等加强中外交流。.“贞观之治”主要表现:(1)政治清明: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J'),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革除弊政,善于用人,虚心纳谏(“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潜;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那时名将、名相辈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2)经济繁荣:人民生产和生活安定,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国力强盛。(3)文化昌盛:继承、发展并完善了隋朝的科举制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广纳贤才。(“天下英雄,入吾殿中矣”)(4)民族关系和谐:边疆各族同汉族通好,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册封边疆少数民族首领。(“自古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5)外交开放:唐政府推行开放的外交政策,鼓励对外贸易,那时中外贸易活跃,交往频繁。【知识延伸】封建社会的主要盛世及其共同点:(1)主要盛世:西汉的文景之治和汉武盛世、东汉的“光武中兴”、隋朝的“开皇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以及清朝前期的康乾盛世。(2)共同原因:A、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是盛世局面出现的前提和基础。B、政治清明和政策稳定是盛世局面的保证。(如:制度的创新、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外交政策等。)C、人民群众的辛勒劳动。D、统治者的勤政爱民、励精图治。(3)共同表现: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思想活跃,外交开放,人民生活有所改善。4、现实意义:(1)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社会经济发展。(2)合理调整统治政策,促进经济快发展。(3)重视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任用,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4)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并重,确立民本思想,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创建和谐社会。.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学习目标】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重难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表现【知识概述】一、唐朝对外交往概况.交往范围与:亚洲以致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表现: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很多外国人到中国贸易、学习、居住。.对外政策: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对外开放政策).外贸城市: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影响::促进了中外交流,丰富了唐代文明,提高了唐朝的国际地位,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二、唐朝与各国的关系()与日本的关系.日本使臣来华:隋朝时,日本使臣开始来华;从唐朝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派出大批遣唐使,还有许多留学生(代表阿倍仲麻吕即晁衡)僧人等来唐朝,吸收唐朝文化。遣唐使回国后,以隋唐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促进了日本经济文化的发展。(大化改新).唐朝文化对日本影响:(1)日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政治方面)(2)日本人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他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文化方面)(3)在社会生活方面,日本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如服装、茶道、节日等).鉴真东渡(1)时间:唐玄宗时期。(2)经过: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讲学,六次出行,五次失败,历尽千辛万苦,以致双目失明,终于到达日本。(3)影响:鉴真在日本坚持不懈地传播佛学和唐朝文化,他帮助日本设计的唐招提寺,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他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4)精神:学习鉴真不辞劳苦、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传播中国文化的精神。(5)诗句: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郭沫若(二)与新罗的关系.新罗使节和大批留学生来唐朝学习中国文化;.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物产的首位.新罗仿效唐朝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引入中国的天文、历算、医学等科技。.朝鲜音乐传入中国,在民间广为流传。(三)与天竺的关系--玄奘西游.原因:去印度求取真经.时间:唐太宗在位时.过程:从长安出发,经丝绸之路,到达印度的那烂陀寺学习,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成就:(1)取回大量佛经;(2)他以亲身见闻写成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知识延伸】1.唐朝对外交往为什么活跃?(或问唐朝为什么能够吸引万国来朝?)唐朝的对外交往给我们什么启示?原因:(1)唐朝国家统一安定,国力强盛,经济文化繁荣,对各国有吸引力。(根本原因)(2)唐朝交通发达。(3)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鼓励各国来华贸易等。启示:(1)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对外交往发达的最主要原因)(2)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加强和平交往,鼓励交流,才会进步。(3)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才能充分吸取别人的精华,丰富自己的文化。2.鉴真与玄奘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他们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共同点:(1)都生活在唐朝,都是僧人(2)都对唐与邻邦的友谊和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3)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出生入死,历尽艰辛,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优秀品质:学习他们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5.陈桥兵变和北宋的政治【学习目标】.陈桥兵变.北宋的建立重点:陈桥兵变、北宋的建立及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难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知识概述】一、陈桥兵变.时间:960年.地点:东京东北的陈桥驿.人物: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兵变,他手下的将士把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的身上,拥立他做皇帝,史称“陈桥兵变二.结果: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二、北宋的建立.背景:唐朝灭亡后,出现割据混战局面,五代十国后期,统一趋势不断加强。.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发展(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①宋太祖: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进行统一南北的战争,基本上削平了南方的割据势力。②宋太宗(宋太祖的弟弟):979年,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意义: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三、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①唐朝后期由于藩镇势力的扩张,形成五代十国的局面;②赵匡胤建立宋朝时,全国仍处于分裂割据状态;③赵匡胤本人是通过“陈桥兵变”当上皇帝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集中军权①宋太祖解除禁军(国家正规军)将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②陆续削减节度使的实权,使其徒有虚名;③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都直接对皇帝负责;④设立枢密院,有调兵之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而统领军队的将帅却无调兵之权,使其互相牵制。⑤实行更戍法,规定禁军定期更换驻地,统兵将领不随军调动,以防止武将专权。⑥各地方军的精壮之士都选入禁军。禁军的半数拱卫京师,另一半驻守各地,以达到“强干弱枝”“内外相制”的目的。(2)集中行政权①在中央:主要是削弱和分割宰相的权力,便于皇帝总揽大权。A.北宋在宰相之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B,设枢密使管理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收入等,分割宰相的财政权。②在地方上:知州由中央派遣文官担任,各州又设通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A.通判负责监督知州,可直接向皇帝报告情况。B.各州的公文必须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有效,以使他们互相牵制。(3)集中财政权和司法权①北宋在各路设转运使,规定地方赋税留下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由转运使全部运送中央。这就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②为了扭转节度使控制地方司法的局面,规定地方司法人员改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这就把地方的司法权收归了中央。.加强中央集权的结果结果:北宋初年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使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延伸】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的影响.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开支庞大;.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地方上财政困难;.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金灭辽及北宋【学习目标】金灭辽及北宋重点:金灭辽及北宋难点:金灭北宋【知识概述】一、女真族的崛起.兴起:女真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辽宋时期,女真族受辽的控制和压迫,其中的完颜部逐渐兼并了许多部落。.统一: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建国:II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发展: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二、金灭辽及北宋.金灭辽:1125年,辽被金灭亡。.金灭北宋:(I)靖康之耻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在城内搜刮数日,掳徽宗,钦宗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卿等数千人后北撤,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北宋灭亡。又称靖康之难、靖康之祸和靖康之变。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知识延伸】.宋金海上之盟金连胜辽军的消息传至北宋,宋朝君臣想乘机灭辽,收回幽云十六州。宋徽宗数次派使臣泛海出使金国,终于在宣和二年(1120年)与金缔结盟约,规定:宋金两国地位平等;宋金夹击辽,长城以北的中京由金攻取,长城以南的燕京(即南京,今北京)由宋攻取,灭辽后,燕云地区归宋,西京之地待拿获天祚帝后给宋(平、营、滦诸州的归属未定)宋给辽的岁币转送金国。这件事史称“海上之盟”。.两宋时期几个民族政权并立的原因和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民族政权并立的原因:两宋都没有完成中国大一统的任务,而是出现了辽、宋、夏、金、蒙古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几个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相比,虽然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处于封建社会以前落后状态,但是这些少数民族由于自身内部统一并建立政权,在政治、军事、经济的综合国力方面,与汉族政权形成均势,因而造成了几个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所谓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就是指处于奴隶社会或是原始社会的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向封建的政治、经济、文化过渡转化。这一时期边疆地区的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不同程度地完成了封建化,其主要表现是在生产方式上由渔猎、放牧向农耕转化;在政治上采用汉族封建的官制、法律。其主要原因是在于接受汉族的封建文化,主要方式是通过汉族与少数民族间的接触,包括和平的或是战争的。由于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边疆地区,而汉族多在中原,因此,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也是中原封建的生产方式和文化向边疆地区传播的过程。从此角度看,几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和封建化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和祖国边疆的开发,从而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南宋的建立和岳飞抗金【学习目标】.南宋的建立.岳飞抗金重点:南宋的建立和岳飞抗金难点:岳飞抗金的意义【知识概述】一、南宋的建立.背景: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这就是靖康之变,宣告北宋的灭亡。.南宋的建立: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二、岳飞抗金.岳飞:南宋著名抗金将领,他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战役:邸城大战,岳飞率军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结果:宋高宗与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他们统治,向金求和,解除了岳飞兵权,秦桧以谋反罪杀害了岳飞。.岳飞抗金的意义有效地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保护了中原地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是正义之战。岳飞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抗金英雄。【知识延伸】如何认识岳飞抗金?金对宋的战争是女真贵族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发达的战争,具有非正义的掠夺性。女真贵族的掠夺不利于各族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给包括女真人民在内各族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岳飞抗金,客观上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受到人民的尊重。但同时也应看到,岳飞抗金的目的在于“精忠报国”,具有狭隘性。他的不幸,暴露了南宋王朝的腐朽,至于后来的历史的发展,女真族融入中华民族,但并不影响岳飞抗金的积极意义,我们不能以后来的历史苛求当时的历史存在。8.元巩固统一的措施【学习目标】元巩固统一的措施重难点:元巩固统一的措施【知识概述】一、元巩固统一的措施1、实行行省制度(1)主要原因:疆域的辽阔。元朝的疆域比以前任何朝代都辽阔。(2)人物:元世祖目的: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3)基础:秦朝创立的郡县制。内容:①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附近地区;②其它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由中央派官吏管理。③影响: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④作用:行省制度是秦汉以来郡县制度的一大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明清及后来政治制度影响深远。行省制度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保留至今。2、加强对西藏管辖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辖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标志着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3、加强对台湾管辖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进台湾).这标志着台湾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4、实行民族等级制度;蒙古贵族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把全国人口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等,以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元朝的民族政策有悖于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的历史发展趋势;这种民族政策与唐朝截然不同,给元朝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二、元巩固统一的影响:.巩固了中央政权,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2.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特别是中央对台湾和西藏的统治,密切了这些地区与内地的联系。3.行省制度把各族人民统一在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便利了民族交往,促进了民族融合。4.奠定了我国明清以后的行政区划的基础,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的行政机构,保留至今。.总结归纳:1271年忽必烈建立了元朝;1276年,元朝灭掉了南宋,结束了唐末以来的国家分裂的政治局面,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元朝开拓了空前辽阔的疆域,通过实行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进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知识延伸】元朝对祖国历史的贡献有哪些?(1)结束分裂,统一全国。(2)开创行省制度。(3)设立宣政院和澎湖巡检司,加强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使西藏和台湾成为我国的正式行政区。(4)促进民族融合,并形成了新民族--回族。.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学习目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重难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知识概述】1、宋元时期科技发展概况: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广泛使用,是这一时期科技的重大成就。2,活字印刷术:(1)发明时间:北宋时期(2)发明者:毕昇(3)特点:用活字排版印刷,这种方法既经济,又省时。发展:(1)后来能工巧匠又发明了木活字;(2)元代著名的科学家王祯在《农书》中对木活字技术作了系统的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了转轮排字法;(3)元朝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4)传播: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之后又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经过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5)意义:活字印刷术大大促进了文化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6)地位:我国出现活字印刷术的时间,比欧州早约400年。【知识延伸】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具有经济、省时、效率高的优点,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随着活字印刷术逐渐传至世界各地,其对世界文明的传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和外传【学习目标】.指南针的应用和外传.火药的应用和外传重难点: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和外传【知识概述】.指南针(1)雏形:战国时期,人们已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结构:一个铜盘、一个磁勺构成。)(2)发明及应用发明①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使用情况:北宋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3)传播:后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4)意义:指南针的发明推动了航海事也多发展,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火药(1)发明者:我国古代炼丹家。(2)发明时期: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3)应用:唐末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4)传播: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5)意义:改变了人类的作战方式,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提供了条件,丰富了人民娱乐生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知识延伸】宋元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原因?原因:(1)宋元时期政治发展、经济繁荣:(2)各民族各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3)继承隋唐时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4)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的劳动等。11.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学习目标】司马光和《资治通鉴》重难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知识概述】.司马光:生活在北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主持编写了《资治通鉴》。.《资治通鉴》(1)体例: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2)内容: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至五代历史,将近三百卷。(3)特点:取材广泛,叙事明晰,文笔生动。(4)作用: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精神:学习司马光治学严谨、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精神。【知识延伸】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体现了中国古代史学在宋元时期的辉煌成就。鉴于《资治通鉴》的重要参考价值和司马光的巨大贡献,人们将他与司马迁并称为“两司马”。12.宋词和元曲【学习目标】宋词和元曲重难点:宋词和元曲【知识概述】.宋词(1)简介: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长短不一,又称长短句。唐朝时已出现,经过五代到两宋,词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2)繁荣原因:①商业的繁荣、城市生活更加丰富,适应市井生活需要:②山河的破碎、民众的苦难使人们的感情更加丰富;③“长短句”能灵活地表达情感。(3)代表人物:①苏轼:朝代:北宋派别:豪放派贡献: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扩展了词的内容,对后世影响很大。风格:他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②李清照:朝代:两宋之交派别:婉约派风格:她的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代表作:《如梦令》《声声慢》等。③辛弃疾朝代:南宋派别:豪放派风格:继苏轼之后,他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年轻时在北方参加过抗金斗争,到南方以后,一直胸怀恢复中原的壮志;他的词很多以抗金斗争为题材,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代表作:《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元曲(1)背景:汉族文人进取无望,用以抒发愁闷情怀。社会下层文人对社会黑暗、人民悲惨遭遇的不满。(2)组成:由杂剧和散曲组成。(3)特点: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4)代表人物及作品:元朝剧作家人才辈出,最优秀的是关汉卿;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剧本,代表作有悲剧《窦娥冤》。(5)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知识延伸】在继承唐代传统文学的基础上,宋词、元曲的发展进入繁荣兴盛的时代。关怀民族屈辱,抒发热爱家园的情感,成为宋词的重要主题,出现了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杰出的代表。元曲由杂剧和散曲组成,其代表作品是关汉卿的《窦娥冤》。13.明朝皇权强化与八股取士【学习目标】明朝皇权强化与八股取士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难点:明朝加强君权的影响和对它的认识【知识概述】一、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明太祖加强君权:(1)政治上,改革行政机构;①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②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丞相制度开始于秦朝,废除于明朝;六部:工、户、礼、兵、刑、吏)(2)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侍卫亲军,由皇帝直接指挥。(3)思想文化上,实行八股取土: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成为'‘八股文”,使中国的考试制度在走向标准化同时,也固定化和模式化了,加强对士人思想的控制,严重阻碍了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明成祖加强君权:(1)1421年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2)进一步强化君权,继续执行削藩政策;(3)增设特务机构东厂,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二、明朝加强君权的影响:(1)使皇权得到加强,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2)这种高压政策激化了社会矛盾,也给明王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知识延伸】对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它是明政府政治高压的重要表现,表明中国封建政治制度走向衰落。(明朝的资本主义的萌芽是封建经济制度走向衰落的重要表现。)14.郑和下西洋【学习目标】郑和下西洋重点: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概况及意义难点: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取得成功的原因【知识概述】一、西洋的概念: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即太平洋沿岸地区)和印度洋沿岸地区。二、郑和下西洋.条件:(1)明成祖时,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根本原因)(2)宋元以来,海上交通发达,造船、航海技术提高,指南针广泛使用。(3)郑和本人的航海经验、组织才能。.目的: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的联系。.概况:(1)开始时间:1405年,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下西洋。(2)规模:郑和率领二万七千多人,乘坐二百多艘海船。(3)出发地点:刘家港(今江苏太仓)。(4)次数:到1433年,郑和前后7次下西洋。(5)到达范围:郑和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6)最受外国人欢迎的物品:丝绸、瓷器、茶叶等。(7)带回的物品:从各国换回珠宝、香料和药材等特产。.地位: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意义):(1)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2)比欧洲航海家远航印度和美洲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3)郑和下西洋后,我国有更多的人去南洋做工和经商,他们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对开发南洋做出了贡献。.郑和下西洋体现的精神:开放交流、开拓进取、勇于探索、自信从容、不畏艰难、奋勇拼搏、敬业奉献、和平宽容、崇尚科学。.郑和下西洋取得成功的原因:(1)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富强;(2)明朝以前政府大力发展海外贸易;(3)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4)我国人民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5)郑和个人具备相当的地理航海知识,坚强的毅力,卓越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知识延伸】如何客观的评价郑和下西洋.积极影响:(1)显示了国力。它是明朝政治、经济以及综合国力强盛的反映和标志,提高了中国的国家威望和国际地位,同时也有“耀兵异域”,显示中国强大的一面。(2)伟大的壮举。郑和七次下西洋,遍访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但是中国古代航海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3)友好往来的典范。它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之间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使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也丰富了中国人民的地理和航海知识。(4)郑和下西洋也促进了南洋地区的开发。.消极影响:(1)郑和下西洋并没有为国内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没有刺激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没有推动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郑和下西洋所进行的对外贸易,并不是一种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础的交易,而是按政府的旨意,坚持的“厚往薄来”的原则,反而给人民增加了巨大负担。(2)郑和下西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显示中国的富强与富有,从而加强了中国人的自我虚骄心理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观,从长远看来不利于社会的安定。15.戚继光抗倭【学习目标】戚继光抗倭重点:戚继光抗倭的经过、结果、评价难点: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和评价【知识概述】.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背景(1)明朝中期,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赃。(2)倭寇到处烧杀掳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遭损害。.戚继光抗倭(1)组建戚家军:戚继光组建的一支抗倭队伍,经过严格的训练,纪律严明,英勇善战。(2)概况①戚继光率戚家军开赴浙江台州,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九战九捷,迅速荡平了倭寇。②戚继光又率领部进入福建,广东,与当地另一抗倭名将(俞大猷)共同作战,剿灭那里的倭寇。(3)结果:取得了抗倭斗争的最后胜利,东南沿海的倭患都被平息了。(4)评价:保卫了我国东南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抗倭功绩永载史册。戚继光是我国的民族英雄。.相关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达了戚继光淡泊名利、一心为国的崇高品质。【知识延伸】戚继光的评价明朝中期,民族英雄戚继光组建戚家军,平息东南沿海的倭患。戚继光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反抗外来民族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戚继光也成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他的英勇事迹将永远载入史册。16.清朝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学习目标】.明朝的八股取土.清朝的文字狱重点:明朝的八股取土和清朝的文字狱难点:明朝的八股取土和清朝的文字狱带来的危害【知识概述】一、明朝的八股取土.目的: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忠实奴仆0.命题范围: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题范围: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本,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二.影响:(1)统治者扩大了统治基础。(2)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阻碍了科技文化事业进步。(3)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评价:使中国的考试制度在走向标准化同时,也固定化和模式化了,加强对土人思想的控制,严重阻碍了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二、清朝的文字狱文字狱是清朝统治者为加强思想控制而对不利于他们统治的言行进行严厉钳制的措施。主要发生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主要有:康熙帝时的“庄氏明史案”、雍正帝时吕留良狱和徐骏狱案。清代的文字狱是清朝文化专制和民族统治的产物。.目的:加强君主专制,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2)人物:康熙、雍正和乾隆。(3)表现:经常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危害:(1)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2)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阻碍了学术文化的发展,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给中国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消极影响。.认识:文字狱的兴起,其实质是清朝民族矛盾加深的结果,是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重要表现。【知识延伸】明朝的八股取土和清朝的文字狱的异同相同点:(1)两者都巩固了王朝的统治,加强了统治者对百姓的思想控制,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加强。(2)它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从知识到能力的商业培训课程设计实践研究
- 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商业模式创新
- 儿童意外伤害预防与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 办公环境与幼儿心理健康的相互影响
- 医学视角下的家庭教育儿童心理卫生的重要性
- 2025影视剧拍摄场地租赁合同范本
- 体育游戏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运用
- 2025清洗服务合同范文
- 2024年垃圾清运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起订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方案设计(2025年标准案例范文)
- 起世经白话解-
- 新形势下我国保险市场营销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 完整版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
- ISO14001内审检查表
- 五金件成品检验报告
- CDN基础介绍PPT课件
- SPC八大控制图自动生成器v1.01
- 新形势下加强市场监管局档案管理工作的策略
- 上海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及其旅游区布局特点(共5页)
- 六一汤_医方类聚卷一○二引_御医撮要_减法方剂树
- 基于四层电梯的PLC控制系统设计83892727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