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与体温课件_第1页
麻醉与体温课件_第2页
麻醉与体温课件_第3页
麻醉与体温课件_第4页
麻醉与体温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围术期体温监测

体温即中心温度,范围为37±0.4℃。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正常体温调节:由皮肤和组织的神经传人冲动、下丘脑的中枢整合和传出防御反应三部分组成。麻醉药通常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或影响其传入路径的活动,削弱体温调节能力,而且可以减少机体产热、增加散热,术中低温(低于正常1-3℃)较为常见。术中低温在某些条件下对机体是有利的,但大部分情况下极为有害,是引起术后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围术期体温监测和调控有助于发现低温。老年病人容易发生体温降低的因素肌肉薄静息的肌张力低皮肤收缩血管反应能力降低体表面积/体重增大/小儿易出现低温的原因

体表面积/体重增大热传导高皮下组织少缺乏寒颤反应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早产儿缺乏棕色脂肪围术期体温下降的方式:对流、辐射、传导、蒸发二、低温对机体的主要影响

围术期体温降低→寒颤→增加眼内压、颅内压→氧耗及CO2的产量增加2~3倍,这种代谢的增加对肺内分流、心排出量固定,呼吸贮备降低的病人极其不利。

围术期轻度低温与心肌缺血、切口感染、延迟恢复等不良预后有关。

降低组织代谢率,减少组织灌注肝肾血流灌注减少,使肝脏对酶及众多药物的代谢能力下降。低温直接抑制肝酶活性,使药物代谢减慢。出血时间延长,除了其他的一些凝血活性降低的因素外,低温时血小板滞留于肝脏,这种现象在复温后可完全改变。术中出血和输液量增加。低温时血液粘滞性增高从而增加了低灌注的危险。同时氧利用率减少,但恢复期则短时间内氧耗量可达静息时的4~5倍,此时如果吸入氧浓度不够,就很容易出现低氧血症。。创伤患者的死亡率增高与体温过低有关,术后低温与蛋白质衰竭和负氮平衡及低钾有关。轻度低温时,表现为寒战、血糖增高。体温低时血管在体温下降早期因寒冷反应而收缩,往往掩盖体液不足所致的循环不稳定,但当体温恢复时则由于血管舒张而出现低血压易导致复温体克,复温期间循环系统容量增大,故需补充血容量以防止低血压。

低温的预防和治疗维持环境温度大于21℃(手术室室温以23-25℃为宜,手术室温度应保持40~50%)覆盖保温毯液体加温(输入1L室温下液体可使体温降低0.25℃)

使用紧闭或半紧闭麻醉循环回路,减少蒸发回路中的"人工鼻"及湿化器均可有效维持患者体温麻醉引起体温升高的因素1手术室温度湿度过高2手术无菌单覆盖过多3全麻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降低4全麻过浅,应激反应强,骨骼肌张力争加,肌肉活动争强,产热增加5抗胆碱药抑制腺体分泌,散热减少等6严重感染、脓毒症脱水、甲亢等7二氧化碳蓄积8骨水泥置入9恶性高热1椎管内阻滞后寒颤的发生原因发生率高达60%。可能机制为:⑴部分交感神经被阻滞,阻滞区血管扩张,散热增加,体温随之下降,⑵阻滞区域冷感觉传入信号被阻断、皮肤温度的上升给调节系统造成错觉,中央室温下降,引起寒颤反应。因此体温降低的程度与阻滞范围有关。手术后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比全麻长。

2全麻所致寒颤的原因麻醉剂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系统,使之对低温反应的阈值降低约2.5℃,对高温反应的阈值上升约1.5℃。中心温度一般于诱导后第一小时明显降低,然后缓慢下降。早期的体温降低与体热向外周再分布有关;后期体温降低的程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