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概述第一页,共九十八页。
小儿脑损伤是指在出生前后或婴儿时期(shíqī),由于中枢神经(脑)障碍而表现出以下四大症状的患儿。包括脑性瘫痪(临床表现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智力低下(临床表现为智力障碍)、癫痫(主要表现为痉挛发作)、行为异常(临床表现为行为情绪异常)。第二页,共九十八页。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称为脑性瘫痪。由于胚胎形成缺陷或妊娠(rènshēn)到分娩、生后一段时期内的某种因素损害了未成熟的脑组织,导致运动障碍的器质性病变。这种姿势和运动的异常是随着患儿的生长发育不断地变化的。
第三页,共九十八页。
各国发病率有所不同,但一般发达国家在1.5-2.5/1000。美国约有75万脑瘫患者,英国每年新发生脑瘫20000名。据报道,脑瘫发病率约在0.74-5.9/1000之间。
我国各地区脑瘫发病率有所不同,1988年小样本(yàngběn)统计约1.8-4/1000,但近年各地进行调查表明一般在1.9-3.4/1000左右。发病率第四页,共九十八页。脑瘫的患病情况据报道男性多于女性,城乡差别不明显。随着社会发展,脑瘫重症越来越多,不随意运动型(手足(shǒuzú)徐动型)脑瘫数量越来越少。发达国家重症脑瘫多,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明显少于发展中国家。第五页,共九十八页。病因第六页,共九十八页。
●主要从三个方面去分析(fēnxī),即出生前、围生期、出生后三个阶段的高危因素。
第七页,共九十八页。产前因素(yīnsù)
胎儿宫内慢性缺氧
胎儿期缺血、缺氧是脑性瘫痪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子痫、重度贫血、各种心、肺、肝、肾疾患、糖尿病以及各种感染等疾病影响胎盘(tāipán)血流灌注,均有可能导致胎儿宫内慢性缺氧。第八页,共九十八页。此外,胎盘(tāipán)功能不全,前置胎盘(tāipán)、胎盘(tāipán)早剥、胎盘(tāipán)感染以及各种原因造成的子宫出血、过期产、胎盘(tāipán)老化、钙化等使氧与二氧化碳交换的区域减少而导致胎儿宫内缺氧。大多数的难产如:臀先露、头盆不称,胎膜早破,胎盘(tāipán)异常等均可引起胎儿缺氧。某些慢性疾病缺氧的原因可以导致分娩过程中出现急性缺氧。第九页,共九十八页。
母体因素
有资料显示,母亲年龄在25~34岁的产妇,其小儿CP的患病率最低,为0.92‰,母亲年龄在40岁以上小儿脑性瘫痪的患病率最高为3.3‰.多胎妊娠、母孕期做过妇科手术、有外伤史、中毒史以及不合理的用药史(包括:保胎药的应用(yìngyòng))等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第十页,共九十八页。脑瘫母亲智力低下、酗酒、接触放射线等均有可能导致胎儿时期(shíqī)脑损伤。目前国内外学者已普遍认同妊娠期患各种感染是胎儿的主要致畸因素,1987年Nachmias首先把导致先天性宫内感染引起围产儿畸形的病原体概括为TORCH综合征。第十一页,共九十八页。TORCH综合征即T指弓形虫,R指风疹病毒,C指巨细胞病毒,H指单纯疱疹病毒,O指其他病原体,如EB病毒、梅毒螺旋体等。脑组织是TORCH感染的易损器官,这些先天性感染不但可以引起CNS的先天性畸形,而且病变本身也可以造成(zàochénɡ)小儿脑瘫。第十二页,共九十八页。
遗传因素
近年来的研究认为,遗传因素在脑性瘫痪中影响越来越重要。瑞典学者的一项调查表明,有明显产前因素的脑性瘫痪中,1/6为遗传因素所致。虽然遗传因素不是脑性瘫痪的主要原因,但存在着与脑性瘫痪有关的易感因素。基因(jīyīn)异常,染色体异常是导致脑性瘫痪的重要原因。第十三页,共九十八页。产时因素(yīnsù)
急性胎儿宫内缺氧
主要是指在分娩过程中发生的急性缺氧所致的新生儿窒息。常见的原因有:产力异常;脐带异常(脐带过长或过短、打结、缠绕、脱垂、扭曲以及脐带附着异常等);胎盘附着异常如前置胎盘;以及难产、急产、异位产、异常先露、内倒转术、产钳、胎吸助产、头盆不称以及催产素、止痛药与麻醉药物使用不妥等。
胎儿因素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过期(guò〃qī)产儿、巨大儿以及双胎或多胎儿等。第十四页,共九十八页。产后(chǎnhòu)因素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惊厥、外伤、颅内出血、呼吸窘迫综合征、高胆红素血症、低血糖症、吸入性肺炎、败血症、脑膜炎等感染性疾病以及胎儿的心、肺发育异常所致的新生儿期呼吸障碍(zhàngài)等均与脑性瘫痪明显相关。
第十五页,共九十八页。脑性瘫痪患儿可由一种高危因素引起,或多种高危因素引起,还有很多患儿找不到高危因素。有研究表明,虽然引起脑性瘫痪的原因众多,但目前(mùqián)认为,窒息、早产儿、重症黄疸仍是我国引起脑性瘫痪的三大主要致病因素。第十六页,共九十八页。病理(bìnglǐ)生理学变化
第十七页,共九十八页。无论(wúlùn)何种原因所致的脑性瘫痪,均是由于脑损伤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病灶部位大致分为:锥体系、锥体外系、小脑。
锥体系损伤随意运动障碍,肌张力增强,呈痉挛性瘫痪
锥体外系损伤肌张力增高或降低及运动状态异常,运动过多或过少
小脑损伤平衡障碍,共济失调
第十八页,共九十八页。
锥体系(tǐxì)各部位损伤特点
部位特点
大脑皮质运动区多为局限性运动障碍
内囊部位
膝部头面部骨骼肌运动障碍(皮质脑干束)
枕部对侧躯干与四肢运动障碍(皮质脊髓束)
脑干部位
腹侧对侧偏瘫与同侧颅N瘫(皮质脊髓束)
锥体交叉处四肢瘫(皮质脊髓束)
脊髓部位病灶同侧平面以下运动障碍第十九页,共九十八页。
锥体外系各部位损伤特点
部位特点
苍白球、红核、黑质(hēizhì)肌强直(全身)、
(旧纹状体)静止性震颤、手足徐动、
影响语言、发音、吞咽
尾状核与壳舞蹈动作、影响语言、发音、
(新纹状体)吞咽,肌阵挛(个别肌肉或肌群)
第二十页,共九十八页。小脑损伤特点
绒球小结叶(原始小脑):平衡(pínghéng)调节中枢
前叶:传导深部感觉,调节肌紧张,肌肉协调运动
后叶(新小脑):克服地心引力,平衡(pínghéng)、调节随意运动第二十一页,共九十八页。小脑功能(三大功能)
维持身体平衡(前庭脊髓(jǐsuǐ)束)
调整姿势反射(脊髓(jǐsuǐ)小脑束)
调整随意运动(皮质脑桥小脑束)
小脑损伤
平衡障碍、共济失调、协调运动障碍、动作幅度测定障碍、震颤等。第二十二页,共九十八页。先天性脑畸形
神经管闭合(bìhé)不全(多种畸形)
脑泡演化发育障碍(脑分化障碍)
神经元移行及脑回形成障碍(皮层及脑回)
中线结构异常(胼胝体、透明隔)
小脑发育不全病理(bìnglǐ)改变
第二十三页,共九十八页。第二十四页,共九十八页。先天性感染
先天弓形虫病大脑皮质和基底神经节坏死脑室及中脑水管阻塞(脑积水)
先天性风疹小脑畸形、脑积水、胼胝体发育障碍(zhàngài)等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小脑回畸形、肉芽肿性室管膜炎、脑室周围矿物化、脑积水等
先天性疱疹病毒脑发育不良、脑积水、坏死性脑炎等
第二十五页,共九十八页。颅脑损伤(sǔnshāng)
颅脑产伤(主要引起CP因素为硬膜下血肿及脑缺血性坏死)
颅脑外伤(各种类型包括脑出血)
第二十六页,共九十八页。胆红素脑病(核黄疸(huángdǎn))
高胆红素血症所致胆红素脑病,部分可变为手足徐动型脑瘫。高胆红素血症致新生仔兔脑瘫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肉眼观部分脑片可见浅黄色的黄染,以基底神经节(丘脑、壳核、尾状核)与海马为最重。
第二十七页,共九十八页。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损伤,导致脑瘫。基本病理变化为:选择性神经元坏死(huàisǐ)(大脑皮质层状坏死(huàisǐ),海马区最易受累)、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脑梗塞、颅内出血
第二十八页,共九十八页。临床表现第二十九页,共九十八页。
分型世界各国有多种分型方法,大都从三个角度(jiǎodù)进行分类。临床表现、局部解剖学、运动障碍的程度以下介绍我国小儿脑瘫分型(昆明●2004年全国小儿脑瘫专题研讨会)第三十页,共九十八页。
临床分型(分5型)痉挛型spastic以锥体系受损为主不随意(suíyì)运动型dyskinetic以锥体外系受损为主,不随意(suíyì)运动增多,表现为手足徐动athetoid,以前称手足徐动型共济失调型ataxia以小脑受损为主肌张力低下性hypotonic其他类型的过渡混合型mixed第三十一页,共九十八页。
根据瘫痪部位(指痉挛型)分5种单瘫Monoplegia双瘫Diplegia四肢受累,上肢轻,下肢重三肢瘫Triplegia偏瘫Hemiplegia四肢瘫Quadriplegia四肢受累,上、下肢受累程度(chéngdù)相似第三十二页,共九十八页。发育异常包括(bāokuò)发育迟缓及异常发育。发育迟缓表现为运动发育与同龄儿相比明显落后(落后3个月以上)。异常发育即病态运动发育,表现为姿势异常、反射异常、肌张力异常。发育(fāyù)神经学异常第三十三页,共九十八页。正常小儿运动发育特点
年龄特点
3月—4月头的调节、肘支撑、臀低头(dītóu)高、
四肢外展屈曲、向中线集中
4月—5月开始四肢对称性伸展及外展、
手口眼协调
6月四肢明显伸展、外展、瞬间独坐、
靠站
7月—8月躯干调节、坐位平衡、主动翻身、
直腰坐、扶站、俯爬
9月—10月四爬、前进运动、自由坐、
肢体运动分离、抓站
11月—12月高爬、手上举步行、蹲立动作第三十四页,共九十八页。姿势异常紧张性颈反射的姿势仰卧位患儿,头部转向一侧,颜面侧上、下肢伸展,后头侧的上、下肢屈曲。1周左右出现,2月呈优势(yōushì)。生后3月存在为异常。明显的左右肢体不对称,颈、躯干或四肢存在左右差别。第三十五页,共九十八页。第三十六页,共九十八页。2月后仍有手紧握拳现象,上肢内旋位,双下肢呈硬性伸展、交叉,尖足位。偏瘫者常表现为一手张开,一手紧握拳头背屈,四肢肌张力增高呈角弓反张。超过6月小儿无正常(zhèngcháng)坐位姿势,表现为前倾、后倾、拱背坐位等。第三十七页,共九十八页。反射异常原始反射消失过晚或残存(脊髓、桥脑水平)
原始反射
●觅食反射(rootingreflex)
●吸吮(xīshǔn)反射(suckingreflex)
●拥抱反射(mororeflex)
第三十八页,共九十八页。●跨步(kuàbù)反射(placingreflex)
●握持反射(palmargraspreflex)
●足把握反射(plamtargraspreflex)
●阳性支持反射(positivesupportingreflex)
第三十九页,共九十八页。●交叉(jiāochā)伸展反射(crossedextensionreflex)
第四十页,共九十八页。●逃避(屈曲)反射(flexion/withdrawalreflex)
多数婴儿(yīngér)于2—4月消失,最迟6个月
第四十一页,共九十八页。姿势反射(fǎnshè)(脊髓、桥脑水平)消失过晚
●紧张性迷路反射(toniclabyrinthinereflex,TLR)(躯干、眼)3-4月消失
●紧张性颈反射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symmetricaltonicneckreflex,ATNR)4-6月消失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symmetricaltonicneckreflex,STNR)8月左右消失
第四十二页,共九十八页。Vojta姿势(zīshì)反射异常
婴儿在空间位置发生变化时所采取的应答反应,共有七种。Vojta七种姿势反射是早期诊断中枢协调障碍的重要依据。Vojta将中枢协调障碍(ZKS)分为四度,利用Vojta七种姿势反射对早期诊断中枢协调障碍的判断标准如下。
第四十三页,共九十八页。Vojta姿势反射异常(yìcháng)程度判定
程度异常(yìcháng)数目发生CP比率
极轻度1—37%
轻度4—522%
中度6—780%
重度7+肌张力异常(yìcháng)100%第四十四页,共九十八页。立直(翻正)反射出现延迟(中脑水平反射)
身体在空间发生位置变化时,主动将身体恢复直立状态。各种(ɡèzhǒnɡ)立直反射相互影响,保持身体的正常姿势。各项立直反射均在早期出现,多保持终生。第四十五页,共九十八页。
立直反射出现及存在时间
名称出现及存在时期(异常判断)
颈立直反射新生儿→持续6—8W
躯干立直反射3—4个月→终生(zhōngshēng)(6月不出现)
迷路性立直反射6—7个月以前→终生(zhōngshēng)
视性立直反射5—6个月以前→终生(zhōngshēng)(6月不出现)
降落伞反射6—7个月→终生(zhōngshēng)(10月不出现)
第四十六页,共九十八页。平衡反应(fǎnyìng)出现延迟(皮层水平)
因突然外力重心移动时倾斜方向的上肢伸展支撑身体的反应(fǎnyìng)。前方5-6个月、侧方7-8个月、后方10个月。
倾斜身体时,重心移动,四肢发生代偿性运动,调节肌张力,保持整体的正常姿势反射。第四十七页,共九十八页。
平衡反应出现时间(shíjiān)
种类出现时间
卧位6个月→终生
坐位前方6个月侧方7个月后方10个月→终生
立位前方12个月侧方18个月后方24个月→终生第四十八页,共九十八页。病理(bìnglǐ)反射的出现
锥体路损伤而致CP,可能出现病理(bìnglǐ)反射Babinsk(+)踝阵挛(+)
Hoffman(+)髌阵挛(+)
第四十九页,共九十八页。肌张力异常肌张力增高角弓反张(jiǎogōng-fǎnzhāng);手紧握拳现象,上肢内旋位,双下肢呈硬性伸展、交叉,尖足位。第五十页,共九十八页。肌张力(zhānglì)低下肌肉松弛,头、躯干、四肢紧贴床面,髋关节外展、外旋、屈曲,呈迟缓性蛙位姿势。
第五十一页,共九十八页。肌紧张动摇性安静时肌紧张完全正常,在随意(suíyì)运动肌肉活动时,肌紧张明显增加,从低到高来回变化。第五十二页,共九十八页。各类脑瘫临床特征痉挛型病变在锥体束 最常见60%-70%●上肢屈曲、内旋、内收、拇指内收两上肢后背●躯干(qūgàn)前屈,膝关节屈曲、内旋、下肢内收内旋、交叉、尖足、剪刀步、足外翻、圆背坐(拱背坐) 腱反射亢进、踝阵挛、折刀征第五十三页,共九十八页。不随意运动型病变在锥体外系 20%
●缓慢不随意运动以末梢为主
●肌张力变化(静止时低,随意运动时强)对刺激敏感
●表情奇特,挤眉弄眼,颈不稳定
●构音与发音障碍流涎、摄食(shèshí)困难
●婴儿期多表现为肌张力低下
●可伴有舞蹈征、腱反射正常、锥体外系征第五十四页,共九十八页。共济失调型 病变在小脑●运动笨拙不协调坐不稳、站不稳、走不稳●平衡障碍、站立时重心在足跟部、基底宽、醉汉步态、身体僵硬
●眼球震颤常见●肌张力可偏低●运动速度慢、头部活动少、分离动作(dòngzuò)差 闭目难立(+)、指鼻试验(+)、腱反射正常 第五十五页,共九十八页。肌张力低下型临床很少见
●肌张力低下,被动运动(yùndòng)时可稍强●瘫软状态仰卧位呈蛙状体位(背部贴床)、俯卧位不能抬头(腹部贴床)、对折坐位、围巾征(+)、肌肉硬度↓、关节伸展度、摆动度↑随年龄增长转变为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
第五十六页,共九十八页。混合型
●同一个患儿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多为痉挛(jìnɡluán)型与不随意运动型混合
第五十七页,共九十八页。早期(zǎoqī)诊断第五十八页,共九十八页。
脑瘫征象可延迟出现和复杂的发育性质使早期确诊脑瘫有一定的困难。脑瘫儿童在新生儿时期在一定程度上是正常和健康的。脑瘫是一种运动功能异常,是一种残疾。作为脑瘫的运动功能异常没有定量的标谁,没有早期能确定诊断(zhěnduàn)的征象、影像学或实验室试验。脑瘫总是一个探测性诊断(zhěnduàn),因为肯定的证据是间接的,只是按某时期的行为和发育为依据。早期诊断(zhěnduàn)概念第五十九页,共九十八页。
由于脑瘫早期干预更有效,不能等到出现痉挛性足、张力障碍的姿势或共济失调的步态才作出诊断和开始治疗。脑瘫的早期诊断只靠一般的神经学检查是做不到的,必须在掌握小儿神经正常发育的基础上,结合Vojta姿势反射等特殊检查才能做到。因此脑瘫的早期诊断过程又是一个正确(zhèngquè)评价婴儿神经发育的过程,这不仅有利于脑瘫早期诊断,而且还可对儿童保健及优生优育提供神经学的方法及诊据。
第六十页,共九十八页。脑瘫早期诊断的时间
●0—6个月诊断为早期
●0—3个月诊断为超早期(应特别慎重)
●一般(yībān)确定诊断应在1岁以前
第六十一页,共九十八页。早期(zǎoqī)临床表现新生儿哺乳困难、哭声弱、自发(zìfā)运动少、肌无力、抽搐,原始反射弱或强,上肢内收内旋、手握拳头不稳、竖头不能、抬头<45°1-3个月不注视,拇指内收、手紧握拳、上肢内收内旋,肌张力减低或增强第六十二页,共九十八页。4-5个月不追视、眼睛不灵活、不会翻身、抬头<90°、坐位全身前倾、不伸手抓物、肌张力改变6-7个月手口眼不协调、抓物即松、肌张力改变、原始反射残存、下肢交叉、头背屈、坐位不能8-12个月不会坐或坐不稳、爬行(páxíng)困难,下肢肌张力高、不能独站,下肢交叉、足尖着地第六十三页,共九十八页。早期诊断(zhěnduàn)依据三个高危因素家庭因素遗传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近亲结婚母亲因素高龄初产、孕期感染(gǎnrǎn)及各种疾病新生儿因素第六十四页,共九十八页。早期诊断(zhěnduàn)的线索具备脑瘫的早期临床表现
护理喂养困难,吸吮、吞咽不协调,常伴有喉鸣声,3个月后俯卧位时头不能抬起;过分安静或极易激惹,易惊、紧张不自主摇头,肢体颤抖,不易入睡;智力发育落后,不会笑、不认人,头、手、眼运动不协调,仰卧立时,两手、肘不能伸展拿到前正中方向的物品,母亲抱着手也不能伸展开去取物;3个月以内的小儿出现反复惊厥,用钙剂及维生素D治疗无效;运动发育明显(míngxiǎn)落后或停滞。第六十五页,共九十八页。早期诊断具备主要的体征有明显的左右肢体和运动不对称,颈、躯干或四肢存在左右差别做蒙脸试验时手抓不下来蒙脸的物品不能从仰卧位转向侧卧位姿势怪异,呈角弓反张状或舞剑样姿势运动减少、不协调,可出现吐舌(tǔshé)、张口、流延等怪异表情第六十六页,共九十八页。障碍的肢体僵硬紧张,哭闹或受刺激时加剧,安静入睡时过度松软做不到手-手、足-足、口-足的协调动作原始反射消失延迟肌张力异常婴儿时期的肌张力变化(biànhuà)是否正常,是判断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有无损伤的重要指标第六十七页,共九十八页。诊断第六十八页,共九十八页。诊断的三大基本原则高危因素(引起脑损伤的各类因素)发育(fāyù)神经学异常●运动发育落后(必须清楚正常运动发育规律)●反射异常●姿势异常●肌张力异常
●Vojta姿势反射异常(不用也可)脑损伤症状早期症状及临床表现第六十九页,共九十八页。诊断的四大要素中枢性中枢性脑损伤发育性脑组织在生长发育过程(guòchéng)中受到的损伤非进行性脑损伤的病变是非进行性的永久性脑损伤的运动障碍是非一过性的第七十页,共九十八页。
诊断(zhěnduàn)条件引起(yǐnqǐ)脑瘫的脑损伤为非进行性;引起运动障碍的病变部位在脑部;症状在婴儿期出现;有时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正常小儿暂时性的运动发育迟缓。第七十一页,共九十八页。
并发损害脑损伤作用于脑的运动部分(bùfen),也可伴有其他部位的损伤,因此可伴有其他障碍。●癫痫14%-70%●智力障碍30.5%-58.5%●行为异常●听力、语言障碍(65%-95%)●视觉障碍(很多斜视)第七十二页,共九十八页。实验室检查血电解质、血乳酸、血氨等血生化(shēnɡhuà)检查;尿筛查等。
特殊检查肌电图、脑电图、头颅CT、MRI等检查。1/2~2/3的患儿可有头颅CT、MRI异常,但正常者不能否定本病的诊断。脑电图可能正常,也可表现异常背景活动,伴有痫性放电波者应注意合并癫痫的可能性。
辅助(fǔzhù)检查第七十三页,共九十八页。头部CT(MRI)各种各样变化痉挛(jìnɡluán)型四肢瘫、或双瘫额顶叶低密度化、皮质萎缩、侧脑室扩大、中心性萎缩、脑积水等痉挛型偏瘫对侧半球萎缩、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脑室扩大等不随意运动型CT改变较少、基底节区的黄染难以分辨、可有第三脑室扩大第七十四页,共九十八页。鉴别(jiànbié)诊断运动发育落后或不均衡多伴有弱智一过性运动障碍将来可以正常化,如颅内感染、佝偻病等各类遗传性代谢性疾病●多肌张力偏低●进行性发展●特殊体态或姿势●辅助检查(jiǎnchá)的不同尿筛查、CT、诱发电位、肌电图、生化等第七十五页,共九十八页。脑白质营养不良进行性、实验室检查脑肿瘤进行性颅内压增高颈椎损伤、脊髓肿瘤、先天(xiāntiān)畸形、脊髓疾病X线、实验室检查小脑退行性变进行性第七十六页,共九十八页。脑瘫有多种类型,使其临床表现复杂,容易与婴幼儿时期其他神经肌肉性瘫痪相混淆。然而,只要认真问取病史(bìnɡshǐ)和体格检查,遵循脑瘫的定义,正确确立诊断并不困难。同时在诊断脑瘫时,需对患儿同时存在的伴随症状和疾病如智力低下、癫痫、语言听力障碍、关节脱位等做出判断,为本病的综合治疗创造条件。
第七十七页,共九十八页。治疗第七十八页,共九十八页。治疗原则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婴儿运动系统正处发育阶段,早期治疗容易取得较好疗效。促进正常运动发育,抑制异常运动和姿势。采取综合治疗手段除针对运动障碍外,应同时控制其癫痫发作,以阻止脑损伤的加重。对同时存在的语言障碍、关节脱位、听力障碍等也需同时治疗。医师指导和家庭训练相结合,以保证(bǎozhèng)患儿得到持之以恒的正确治疗。第七十九页,共九十八页。早期(zǎoqī)干预
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从新儿期就开始的丰富环境的教育活动,内容包括运动发育、认知能力(nénglì)、语言发育和交往能力(nénglì)等。用于神经、精神发育偏离正常或可能偏离正常的5-6月以前的小儿。通过早期干预措施,可望使这些儿童的运动、感觉及智能有所提高,或赶上正常儿童的发育。第八十页,共九十八页。脑的可塑性:在大脑早期某些细胞的特殊功能可以改变;一些神经细胞能代替(dàitì)邻近受损细胞的功能;轴突绕道投射,树突出现不寻常分叉,并产生非常规性的神经突触,在功能上形成通路。脑的某些区域在出生以后还能再生新的神经细胞,如小脑外颗粒层可能再生。第八十一页,共九十八页。早期(zǎoqī)干预的方法新生儿期:对视、听、皮肤感觉加以刺激.婴儿时期(shíqī):主要进行感知、视听、语言、记忆和运动训练.1-3岁:以训练语言、协调动作为主第八十二页,共九十八页。婴儿(yīngér)抚触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通过抚触皮肤可刺激大脑的发育。尤其适合生病的孩子,能减轻疼痛(téngtòng)和不适的感觉、缩短治疗的过程。抚触还能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缓解脑瘫患儿的肌障碍状况等。婴儿抚触作为一种辅助治疗和保健方法,是一项简易可行、成本低、效益好的应用技术。第八十三页,共九十八页。婴儿操婴儿操分为被动(bèidòng)操和被主动操,按年龄组分1-3月龄、4-7月龄、8-12月龄3套。宝宝做操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还可增强骨骼、肌肉的发育。帮宝宝做操也是一种亲子游戏,做操时爸爸妈妈要亲切温和,面带微笑,与宝宝边说边做,以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大脑的发育与成熟。做操的过程也是观察宝宝运动能力和运动模式的过程,有利于神经运动异常的早期发现。第八十四页,共九十八页。阅读(yuèdú)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是阅读。阅读是生活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因为阅读能力几乎是所有学习的基础。教孩子在说话前认识(rènshi)文字,是刺激大脑发育的有效方法。新生儿出生就可以开始阅读识字学习,而且愈早教小孩子认字,孩子的头脑就愈好。汉字属“复脑文字”,是形码、音码、义码在大脑两个半球上同时发生作用,有利于大脑两个半球的谐调发展,全脑智力的开发。第八十五页,共九十八页。音乐(yīnyuè)近年来,人们谈及大脑发育的时候很难避开音乐这个话题。经过研究而得出的结论是:孩子在脑中能欣赏音乐的那部分(bùfen)组织,同时也是保证他们进行复杂运算、图画或建筑设计的组织。音乐会改变大脑神经细胞的活动方式,即便是被动地听上10分钟的钢琴奏鸣曲,也会使大脑的信息处理区域的电脉冲形成更为有序与高效。第八十六页,共九十八页。注意几点:①节奏以中等或稍慢的速度为宜,乐曲内部情绪变化起伏不要太大。②曲子要短一些,一次连续(liánxù)听音乐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为宜,然后休息几分钟。③音量宜弱一些,以免孩子听觉疲劳,甚至损伤听觉能力。④在1-2个月内,反复听2-3首曲子,使孩子有个识记过程,以便加深印象。⑤在听音乐前对宝宝说些引导语,但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不要说话打扰孩子。第八十七页,共九十八页。建立(jiànlì)良好依恋促进心理发育
亲子依恋是婴儿寻求在躯体上和心理上,与抚养人保持亲密联系的一种倾向,常表现为微笑、啼哭、咿咿呀呀、依偎、追随等。依恋是逐渐发展的,生后6—7个月时开始明显,3岁后能逐渐耐受与依恋对象的分离(fēnlí),并习惯与同伴或陌生人交往。建立良好依恋促进心理发育
第八十八页,共九十八页。良好的亲子依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强化免疫日宣传
- 教学教务年终总结汇报
-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眉山育英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含答案)
- 电气物资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度智能安防SAAS解决方案销售服务协议2篇
- 医学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 辽宁省葫芦岛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人教版课后作业(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4年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库附参考答案【突破训练】
- 贵州盛华职业学院《个人理财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3360机dp c2255维修手册中文版06chapgeneral
- 北京生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2022
- (42)-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
- 骨科手术后患者营养情况及营养不良的原因分析,骨伤科论文
- 糕点生产检验记录表
- GB/T 1040.3-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
- 河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版)
- 医院院长年终工作总结报告精编ppt
- 绿化养护重点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 “三排查三清零”回头看问题整改台账
- 造价咨询结算审核服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