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辩证方法思考作者:指导教师:2012年10月26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辩证方法思考(医学院)摘要: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未来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从研究对象、思维方式、理论基础、科学底蕴、治疗用药等方面比较分析了中西医的差异,进而从辩证法的角度,总结思考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三种辩证方法,即交叉兼容、互补增强与集成创新。关键词:中医西医结合治疗辩证方法0引言中西医结合,是在我国既有传统的中医药学,又有现代的西医药学的特定环境和条件下,从我国国情和民情的实际出发,以及人民群众防治疾病和卫生保健社会需要而提出的。中西医结台医学作为我国独特的医学学科,同中医、西医一起组成了我国的医学科学体系[1]。中西医结合的发展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坚持中西医结合方法”,并进一步提出“中西并重,发展中医药”和中西医要加强团结,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促进中西医结合的方针[1]⑵。正确理解中西医结合,正确应用中西医结合,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出中西医结合的强大作用,为人类健康带来前所未有的益处。本文首先分析了中西医的主要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实现中西医有效结合的三种辩证方法。1中西医差异比较分析中医是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科学。在研究方法上,中医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西医大都需要借助仪器设备来诊断,同时利用自己的感觉器官通过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等方法或借助听诊器、叩诊锤、血压计、体温表等简单工具对人体进行局部检查来诊断患者的疾病。中西医在研究对象、思维方式、理论基础、科学底蕴、治疗用药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3][4]。2.1研究对象中医学之研究对象偏重于人与自然之关系,中国古代先哲认为人类生存的目的是适应自然,而不是关心是否能认识到物质世界之深层结构、形态,并不离开实际情况去思考问题。认为一切脱离相对关系之个体,以及脱离整体的部分,是毫无意义的。人类认识自然界之规律是“以人为本”,认为能够更好的适应自然,有利生存发展。强调人类个体生命过程及人类历史相对于自然界乃至整个世界是短暂的,而宇宙对人呈现出来的规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西医由于把动态的生命过程静止在一点上,忽略了自然因素之影响,简化其研究条件,借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对人体之结构及各个结构之功能借助仪器进行周密细致、系统的观察和纵深研究,提高了研究速度,一大批前沿性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从而加速了医学科学化的进程。必须指出尸体与活体是不能同等的。最终还需要回到整体动态作用条件及其复杂的人的层面上来。所以随着西医研究的越深入,其进程也就愈艰难。2.2思维方式西医的思维方式,基本上属于直观的、线性的思维方式。中医的思维方式,基本上属于抽象的、综合的思维方式。西医强调能够观察(如解剖学的肉眼观察和细胞学、细菌学的仪器观察)、能够化验(要求拿出化学成分、化学分子式,让数据说话)、能够反复实验(通常是在割裂其它因素的条件下就某一种因素的反应进行实验),并且在临床中往往是针对疾病的直接原因采取对抗性措施(特别注重消毒、灭菌、杀死癌细胞、切除癌变部位)。这些都是西医直观与线性思维方式的具体表现。中医自然也需要解剖学知识,但除此之外便没有西医那些东西了。中医的“阴阳”、“五行”、“经络”、“气相”、“血相”都是抽象的,需要靠灵性去领悟,需要靠想象去意会,需要靠感觉(即望、闻、问、切)去判断,既拿不出什么数据,更拿不出化学分子式。中医尽管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分别纳入“五行”之中,但绝不将它们割裂开来,而恰恰是将它们作为一个相互制衡的有机系统,完整地统一看待。中医尽管将人体的前后、表里、虚实、寒燥等分别划归“阴”、“阳”两大范畴,但不仅不将其割裂,反而特别强调“阴阳调和”。中医不是针对疾病的直接原因采取对抗性措施,而是强调“扶正祛邪”,即扶持和维护人体自身所具有的正常功能以排除各种不正常的干扰。由于思维方式迥然不同,对于维护人体健康,西医是将治疗放在第一、预防放在第二、养生放在第三的;而中医恰恰相反养生第一,预防第二,治疗第三。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西医治'已病’,中医治'未病’。显然,中医这种“养生第一,预防第二,治疗第三”的思路,是从源头上维护人们健康的正确思路。除了易理、“阴阳”、“五行”,中医还要求懂得道家思想乃至佛家思想。实际上,一位高明的中医师往往具有相当深厚的哲学造诣,甚至本身就是一名够格的哲学家!这是西医界实在难以比肩的。2.3理论基础中医与西医两者的理论基础是全然不同的。众所周知,西医的理论基础是科学,而且主要是经典科学。中医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呢?可以认为是哲学,而且是中国哲学。西医是建立在解剖学细胞学、细菌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科学基础之上的,基本上属于“机械唯物论”的范畴。西医把人体划分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等若干系统,再分别将各个系统划分为若干器官。这实质上等于把人体看作一台由各种部件、诸多零件组合起来的复杂的机器设备。医生往往只熟悉某一系统的专科,而对其它系统专科往往缺乏了解;在临床上,也往往只注意本专科的病变,而对其它方面的病变不闻不问。至于西药,就基本上属于纯粹的化学范畴了。2.4科学底蕴人的生理、病理、病因、病机等涉及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等多学科的具体内容,需要应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和阐明,移植和应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是医学研究和发展的杠杆和桥梁。中西医的现有差异在这个方面也深刻地显示出来。在中医发展的历史条件下,所吸收的主要是中国古代的科学文化,包括中国传统的科学思想和数学、天文学、历法学、地学、物理学、化学、动物学、植物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受其发展水平的限制,不能有效地解答医学的各种具体问题,中医不得不在总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哲学思辨,尽管掌握了许多深刻的客观规律,并在临床应用有效,但大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从整体来看,中医学术的科学技术内涵还属于古代科学技术的水平。西医学术的科学技术内涵在16世纪之前不比中医高,但从16世纪开始欧洲发生一系列科学技术革命,西医走上移植和应用近代科学技术革命成果的发展道路,把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的知识直接应用于解答医学问题,把这些学科的分解还原方法、实验方法、定量方法等应用于医学研究,对于生理、病理等能够以实验为依据,定量地做出物理的、或化学的、或生物学的解释,由此被人们称为医学的科学化和技术化。西医学术的科学内涵的提高主要是近代以来的事情。2.5治疗用药在治疗方面,西医的一个特点是“手术万能”,这与西医在外科方面的优势密不可分。中医也有外科手术,早在东汉末年,被誉为“神医”的华佗就有“刮骨疗毒”、“开颅洗脑”的本领,可惜后来没有发展起来。西医的另一个特点是“同病同方”(即对不同人的相同病症开列相同的处方),正如俗话所说的“感冒发烧,阿司匹林一包”。而中医恰恰相反,是“同病不同方”一一同样是感冒发烧,中医要考虑到患者的性别、年龄、胖瘦、机体的强弱、病症的虚实寒热乃至生活的习惯,对不同的人开列不同的处方。西医还有一个特点是“对症治疗”,即针对症状进行治疗。而中医则讲究“辨症施治”,即对病症的所有相关因素及其相互影响作通盘的考虑加以治疗。在用药方面,中医与西医有着原则的区别。中医完全使用自然药物,并且往往是不加提纯直接使用,还特别注重多种药材相“配伍”;而西医基本上完全使用化学药物,即使有少许自然药物,也总是尽量提纯为单一的成分。由于药理完全不同,因而导致中药与西药的两大差异:其一体现在效果方面;其二体现在价格方面。就效果而言,西药是针对症状的,一般当时的效果都比较明显,但往往存在两大问题:一个是只顾局部而不顾整体,因而往往顾此失彼;另一个是只顾眼前而不顾长远,因而往往导致严重的后遗症。中药处方是经过对整个人体通盘考虑之后才开列的,并且重在调理人体自身功能以恢复健康,因而一般当时的效果都不够明显,对有些重病患者往往需要经过几个阶段、按照治疗过程的进展开列几副不同的处方。然而,正因为如此统筹兼顾、标本兼治,一般也就不存在西药的两大问题。3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辩证方法可以看出,中医注重整体宏观之哲学思辨,而西医崇尚部分还原方法;中医思维强调认识从感性直观上升到理性直观,而西医思维则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中医宗旨辨证论治,而西医根于辨病论治;中医采用直接观察人体之方法,而西医主要借助仪器间接观察机体变化;中医试验方法简便直观,而西医实验方法复杂严谨[5]。中西医体系差别明显,方法迥异,各有其优势和缺陷,但两者均以传播健康为使命,目的是为人类打造健康人生。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不断普及发展,结合的形式也会多种多样,结合的水平也将日益提高。中西医结合有不同的层次,只有从一个层次向更高的层次不断迈进,才能使中西医结合不断发展,如用中医、西医两种方法进行诊断或同时使用中药或西药。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讲,世间万物都是由不同的因素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而成的大大小小的动态系统。同样,中西医结合也不例外,它是由中国的传统医学与西医学在不断地实践中通过相互竞争、相互渗透、相互吸收互为补充,实现有机结合,形成为对立统一体[6][7]中西医结合治疗有以下三种辩证方法。2.1交叉兼容交叉兼容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第一种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方法。当前,国内各级别医院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兼容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在临床治疗中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或模式。中西医之间的交叉和兼容将不断扩展,兼容不仅仅在药物和医疗手段上,在理论上和方法上都逐渐交叉兼容。兼容在基础医学与现代诊断学方面的成果,某些特效现代中西药物,都应当成为中西医共用的东西,特别是基础医学。西方医学在过去的时间里,之所以取得了如此大的成绩,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是建立了完整的系统的基础和临床现代体系。中医的精华很多,尽管在理论方面,其实以自然科学为理论指导,但是在医学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去重视的地方。通过和西方医学的结合,能够使得中药西用,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中药西用似乎成为了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如许多中药颗粒剂,中药注射剂等等。2.2互补增强互补增强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第二种方法,也是最普遍的方法。中医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台不仅需要正确的科学战略和决策,尤其还需要正确的科研方法。中西医是在不同历史条件与不同文化背影下形成的,互有短长,互补性很强。取长有方,补短有术,就会促进理论水平与临床疗效的共同提高。这是一种互补性的结合。中医可以补西医的短处,比如外科医生在学中医以前,只是靠手术治病,学了中医以后,就形成了“一手拿刀,一手拿药”。有人把三代领导人的论述归纳成四句话:“中医不能丢,中西医并重,中医现代化,中西医结合”。这四句话中,第一句,中医不能丢,是因为中国医药学是中国的一个伟大宝库,不能丢;第二句,要中西医并重,不能重中医而轻西医,或重西医而轻中医;后两句话指明了中医要现代化,中西医并重,要中西医结合我想这四句话应当代表了我们党及国家三代领导人经过长期的研究,最后形成了这四句精辟的话。如果我们能够正确理解,认真贯彻,就能使我国医学符合我们的国情,形成中国医学的特色与优势,在人类医疗保健事业中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2.3集成创新集成创新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第三种方法,也是最高级的方法。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初衷是为中医科学化而服务的,但在实践的过程中,西医吸收了中医、中药中有价值的成分后,也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自我发展。中西医结合临床医疗就是一个典范。西医结合中医的治疗方法,同时进行或分段进行,提高了临床疗效,减轻了西医治疗产生的副作用,从而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当然,创新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结合就会创新。创新性成果将会在中西医结合领域中不断出现。基于以上三种中西医结合治疗辩证方法,实践中可重点从理论研究、辨证与辨病、药物使用,以及诊断方法等方面入手,实现中西医治疗的有机结合。3结语当前,中西医结合在世界结合医学中占主导地位,是因为中医学在传统医学中理论完整、经验丰富,而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强调了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在发病和治疗中的作用,要求宏观整体和微观局部相结合来认识健康和疾病,中医是宏观的系统医学,西医是微观的实验医学,二者的结合成为未来医学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总之,中西医结合在未来医学发展中将拥有特殊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未来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中西医结合不是简单的西医诊断加中药治疗或中西药相加,它是一种医学在诊治时援用另一种医学方法(包括理论上的融汇贯通)使之发挥,相辅相成,取长补短,形成能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的最佳组成结构,其功能超出单纯中西医(药)相加,而是整体综合性的放大效益。两者的结合,可使中医诊断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进一步促进中医诊断辨证思维的现代化。我们需要努力开拓研究思路和方法,加强临床和实验研究的结合,在严密的科学研究基础上,把对医学发展规律的实际探索及创立新的医药学理论结台起来,确立主攻方向、主攻课题,勇于剖新,敢于突破中、西医药学的“传统观念”、“传统理论”,争取获得更多的具有创新性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参考文献:吴敏,姜宏等.中西医结合的回眸与反思[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语文课件
- 卧薪尝胆教育课件
- 急性高原病的临床特征
-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 《放射免疫技术》课件
- 无所取材相关课件
- 昆明理工大学《电磁场与电磁波》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骨肉瘤的临床特征
- 《价值树分析模型》课件
- 昆明城市学院《广告设计(1)创意与表现》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中职)经济学基础AB卷期末试卷及答案
- 《林黛玉进贾府》原文
- 刑法学(上册)马工程课件 第4章 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 羽毛球训练计划以及周计划
-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课件8.1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青岛版五年制 (共24张PPT)
-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后习题答案全-杨儒贵
- 逻辑学导论 超星尔雅 视频答案及课后答案
- 转子动平衡教程课件
-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课件
- 肿瘤诊断学及肿瘤检验标志物
-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最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