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标准详_第1页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标准详_第2页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标准详_第3页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标准详_第4页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标准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精品文档,欢迎你阅读并下载!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标准[详]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四川省感染控制中心•卢杰背景•近年来,随着内镜诊疗技术迅速普及、发展,内镜已从最初的诊断工具演变成最重要的治疗工具。由于内镜的材质特殊,精密度高,管道细长,结构复杂,其用后的处理即消毒灭菌难度大,同时由于其价格昂贵,检查治疗人数与内镜数量不匹配,不能保证充分的消毒时间,背景造成消毒不彻底,成为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引发疾病传播的危险。随着我国《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颁布,按《规范》要求,使用内镜清洗消毒工作逐步实现了科学规范化管理。案例•软式内镜的感染案例•HCV、绿脓杆菌、结核和胞内分枝杆菌•法国:2个病人做肠镜后出现HCV感染;病毒基因类型一样;活检管道从未用刷子刷洗,附件从不用压力蒸汽灭菌,内镜2%戊二醛仅浸泡5分钟•1997年,4例气管镜传播结核;原因:手工清洗、未完全浸没、活检钳未灭菌、酒精漂洗和干燥失败案例•软式内镜的感染案例•自动内镜:爆发绿脓杆菌感染;原因:进水管道、气道或洗涤器容器-设计时难以恰当的消毒;形成生物膜。爆发的终止用酒精漂洗已经机器处理的内镜,接着压缩空气干燥。•新的内镜有水过滤器以降低微生物由自来水传给机器的危险我国内镜医院感现状•1.内镜的种类•从消毒的角度来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需要消毒的内镜,如胃镜、肠镜、支气管镜、喉镜、阴道镜等,另一类是需要灭菌的内镜,如腹腔镜、椎间盘镜等,这两类内镜在用于诊疗操作前,前者需要达到高水平消毒,后者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我国内镜医院感现状•2.内镜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1994年卫生部颁布的我国第一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中就提出了内镜的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在2000年新修订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及《消毒技术规范》中,对内镜的清洗消毒作出了明确的规定。•2004年颁布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是一部专门针对内镜的清洗、消毒提出了更加详细、具体、具有科学性和操作性的规定,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空白。我国内镜医院感现状•3.内镜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各级医院在开展内镜诊疗工作根据各自医院的条件和特点,指定了预防患者和医务人员发生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如内镜室的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人员培训制度、检查患者登记制度,并限制每天预约的患者数量等。我国内镜医院感染现状•4.内镜的设施卫生部组织的3省市医院感染管理调查中发现:(1)需高水平消毒的内镜,多数是在门诊的独立单元内完成,布局基本合理,分区明确;不同系统的内镜在不同的检查室内行,设有内镜专用储柜并定期对储柜进行清洁与消毒,但多数医院没有专用的清洗消毒间,患者的诊疗与清洗消毒在同时进行.我国内镜医院感现状•4.内镜的设施(2)需灭菌的内镜,一般在手术室内进行,条件相对较好,设施较规范。(3)配备内镜的数量往往不能满足诊疗患者数量的需求。(4)多数清洗消毒人员受过专门的培训,能做到每例患者间更换手套。我国内镜医院感现状•5.内镜的清洗与消毒现状内镜的清洗:(1)需达到高水平消毒的内镜用后清洗均用普通自来水,多数采用三或四槽式流水冲洗法,时间无严格限制,一般为1~3min;消毒后仍用自来水冲洗,冲洗时间、冲水量多数无明确要求,消毒后和冲洗后无干燥设施;活检钳孔道多数医院用生理盐水冲洗;我国内镜医院感现状•内镜的清洗:有少数医院清洗时使用酶制剂,但部分医院只用于每天结束时的终末处理;多数医院对清洗槽每天进行清洗消毒。(2)需达到灭菌的内镜,多数医院能作到加酶清洗,一般浸泡1~10min后用自来水冲洗、干燥。现我国内镜医院感现状状•内镜的消毒:内镜的消毒需达到高水平消毒的内镜在我国多数医院使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时间多为5~10min,不能满足消毒时间的要求;也有使用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酸性氯化电位水进行消毒,部分医院使用自动清洗消毒机对用后的内镜进行清洗消毒,但清洗消毒前常未先手工清洗,且清洗消毒机缺乏卫生部颁布的卫生许可证批件。现我国内镜医院感现状状•内镜的消毒:对于活检钳及其他附件的处理多数医院与内镜的处理方法相同,使用化学消毒剂如2%戊二醛浸泡消毒,时间常达不到灭菌的要求,少数医院每天在做内镜前对内镜及活检钳再进行消毒。现我国内镜医院感现状状•内镜的消毒:•需达到灭菌的内镜多数医院采用环氧乙烷或压力蒸汽灭军或使用2%戊二醛浸泡10h,以保证霉菌效果。但有些医院在手术接台时使用2%戊二醛浸泡1~2h,或用氧化法的甲醛熏箱熏蒸3h或6h,之后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但冲洗程度没有量化指标。内镜检查危险因素1.医用内镜在使用过程中常被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及血液、体液污染,并可能携带大量致病因子。内镜使用后若消毒灭菌不严格,则极有可能成为传播疾病的媒介。血液传播疾病主要有HBV、HCV、HIV等。内镜检查危险因素2.消毒灭菌后的内镜可以被医务人员手上的微生物及环境、空气中的微生物所污染。如真菌、螺旋体的污染。内镜检查危险因素3.消毒后的内镜,可以被冲洗水再污染。如非典型分枝杆菌的感染,此类杆菌主要存在于供水系统中(如自来水),对消毒剂的耐受较结核杆菌更强。内镜检查危险因素4.人体自然孔道带菌而造成污染的主要细菌为口咽部的正常菌,草绿色的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较少见。内镜检查危险因素5.在接受胃镜检查的病人中,有不少存在着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国内报道检出率为64.4%,而该类杆菌污染胃镜后,粘附在胃镜内壁上,很难冲洗干净,若操作中清洗、消毒、灭菌不严格,则会造成院内传染,目前国内报道的传播率为10.4%,应该注意的是,胃幽门螺旋杆菌是诱发胃、十二指肠癌变的重要因素。存在的问题1.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内镜的特殊性,内镜诊治患者多为门诊患者,或术后住院时间短,发生医院感染在医院内不易被发现,使得医务人员对内镜导致疾病传播的意义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存在的问题对清洗的认识不足彻底清洗是消毒灭.菌成败的关键一步污染有机物的物品对消毒效果的影响传染性污染物品的清洗、消毒专用清洗消毒机,减少了感染机会口腔科、麻醉科、普通手术器械清洗消毒机、便盆清洗消毒机、内窥镜清洗消毒机及超声波清洗噐及全自动清洗消毒系统等存在的问题•2、消毒灭菌知识欠缺从业人员缺乏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没有全员通过专业知识培训上岗,知识掌握不全面,如使用的消毒剂浓度选择不当;浸泡消毒时间不够;未将内镜全部浸泡在消毒剂中;消毒槽未加盖等。存在的问题没有全面估计多种因素对消毒效果的影响,以致效果不达1.消毒对象负载有机和无机物的多寡,清洗的程度,2.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污染程度3.消毒剂的作用浓度、作用时间、作用环境(温度-戊、湿度-O3、pH-氯)4.被消毒物品的性状(表面光滑,粗糙,吸水性及对消毒因子的吸附性,管道,关节缝隙、空气阻断等)存在的问题•导致内窥镜消毒不彻底的技术因素1.消毒前内镜清洗不彻底常构成消毒不彻底的主要原因。内镜结构复杂,关节多、孔道细长(2-6英尺,几毫米宽)使用时易沾挂血液、黏液、组织、排泄物等胃镜在应用后,可有105-1010cfu/mL的生物负载。支气管镜在清洗前的平均负载为6.4×104cfu/mL。清洗可减少微生物污染的水平4-6log存在的问题消毒方法选择不当,消毒剂选择错误消毒剂选择不当:误用碘伏、乙醇擦拭;季铵盐类、洗必泰等浸泡消毒,或擦拭消毒消毒剂浓度和作用时间不充分较多见:尤其作用时间,严重不足要求,(简单冲洗后,消毒液中浸泡1-3min)存在的问题3.预约患者多、内镜数量少的矛盾突出有的医院胃镜数量有限,但预约就诊的患者多为减少患者的等候时间,容易人为地清洗消毒的时间。腹腔镜也存在类似现象,由于每天安排手术例次多,在手术接台时,达不到灭菌的要求。存在的问题导致内镜消毒不彻底的人为因素:1.内镜的数量与待检查病人数不相称,严重影响清洗、消毒应有的时间。2.医护人员的数量与内镜数量倒置。3.医院内镜室设备不够充实(不同类内镜同室检查,消毒设备落后,缺乏清洗条件,长期来,二桶法为主)。存在的问题4.清洗不彻底内镜软而长,有细长的小孔、有闭塞的盲端、锐角和阀门等,不易清洗;怕影响支出不进行酶洗;因内镜数量有限,接台操作频繁,无足够的时间洗涤,使刷洗不到位等。存在的问题•5、消毒灭菌工作不规范主要表现为胃镜、肠镜甚至支气管镜的诊治于一室,清洗消毒共用三槽,清洗消毒人员未经专门培训;清洗不干净,清洗操作不规范,消毒灭菌时间不够;消毒后冲洗不彻底,有残留液;缺乏对消毒剂及消毒效果的监测或监测方法不正确;组织活检钳达不到灭菌;消毒灭菌后的内镜及活检钳直接悬挂于检查室中,无专用清洁储存柜;每天检查前,对所用内镜不先消毒等。•清洗消毒工作发展及不平衡存在的问题内窥镜消毒处理不当:1.清洗不彻底(应人工后机洗),未进行酶处理(尤其内腔)2.消毒时间过短(不计时,乙醇擦拭、只洗不消)3.活检钳等数量不足,无超声波清洗,仅采用消毒剂髙水平消毒管理对策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级职能卫生部新颁布的《规范》下发后,分管领导应组织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专题会议,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全院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监督管理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控;设备科负责对全院内镜的数量、使用和维修的管理;科主任负责科室内镜管理,并指定专人负责内镜清洗消毒操作及登记工作。管理对策•2制定和完善内镜管理的各项制度要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各医院《内镜清洗、消毒、灭菌管理、记录制度等》。从而使内镜的管理有章可循,并认真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管理对策•3分区操作•分设诊疗室(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防护用品)•清洗消毒室(通风)•不同部位内镜:分(时)室诊疗•清洗设备分开•灭菌内镜诊疗区(手术标准)管理对策•4合理布局内镜室设置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储镜室。需消毒的内镜配备,即水洗槽、酶洗槽、清洗槽、消毒槽、终洗槽。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槽分开。管理对策5增加清洗消毒设备及内镜数量配件:按照新《规范》要求,为保证内镜在使用前能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时间及效果,应加大消毒设施的投入,增加胃镜、肠镜及活检钳的数量,增添一体化内镜消毒中心设备、内镜储存柜、活检钳超声清洗机、活检钳内镜消毒车等,手术室可购置低温灭菌仪,以确保内镜诊疗工作的质量和医疗安全。内镜清洗中心介绍•国际流行内镜清洗消毒方式•依据最新部颁2004内镜清洗操作<<规范>>设计•配套部件一应俱全,完全流水操作•可选用自动注射器、吸引器、高压水枪、高压气枪、干燥无菌保存柜•配套各段操作计时器,清洗液失效期报警提示•设有消毒液自动隐藏和供应装置•室内空气消毒液余气分解系统内镜清洗中心介绍•集清洗、消毒、检查为一体的电脑程序控制系统,每个病人的检查结果,使用的胃镜编号,清洗、消毒的时间、工作人员均录入电脑,数据中心控制清洗时间,消毒时间,干燥时间。一体化内镜消毒中心内镜清洗暂不能被机器所代替•众所周知,内镜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机洗易形成死角,新颁《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中强调,采用自动清洗消毒器械或者其它消毒械时均不能代替人工清洗、人工酶洗等关键过程。在全国院内交叉感控制会上,专家告之“全自动机”不能代替内镜清洗全过程。(经检验,全自动清洗消毒机的清洗合格率还达不到人工清洗效果的三成),因此,业内人士常认为,要使内镜消毒彻底,人工清洗是关键。配之专业化制造的多槽流程控制设备,才能保证内镜清洗消毒完全彻底。管理对策6加强内镜诊疗和清洗消毒人员培训A、规范清洗消毒程序,确保消毒灭菌质量B、正确区分内镜种类,严格掌握消毒时间C、加强内镜消毒灭菌知识培训及宣传,提高了医务人员对做好内镜清洗消毒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正确掌握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技术,严格执行内镜操作规程,使内镜的消毒灭菌达到有效性和安全性。管理对策•7强化职业道德,规范清洗消毒工作程序,确保消毒灭菌质量因清洗不彻底,将直接影响消毒灭菌的效果[1]。内镜及附件消毒灭菌彻底与否取决于医务人员的责任心,用后立即清洗、消毒或灭菌,•李六亿,巩玉秀,武迎红,等.内镜清洗消毒方法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0):901-903.管理对策8.严格按照“清水冲洗-多酶清洗剂洗--清洗--消毒或灭菌--冲洗与干燥”程序操作,用计时器严格控制消毒灭菌时间,从而确保与患者接触的一切器材和用品在安全范围内。对特殊感染者使用过的内镜,必须进行特殊的消毒和灭菌处理,用化学消毒剂处理的内镜在使用前用无菌水进行冲洗,以去除残留的消毒剂。管理对策•酶洗•注射器抽吸100毫升冲洗管道用吸引器将含酶洗剂吸入活检孔道•操作部用多酶洗剂擦洗•擦干后的附件、各类按钮•和阀门用多酶浸泡•附件还需超声清洗5-10分钟•多酶应一洗一更换管理对策•清洗•用水枪或注射器冲洗•管道和内镜外表面•用50毫升注射器向管道冲气•消毒•擦干——浸没——各孔道灌满•非全浸式内镜的操作部•用清水擦拭后、75%酒精擦拭管理对策•浸泡时间:•胃、肠、十二肠镜》10分钟•前+20分钟•支气管镜》20分钟•后+30分钟•结核杆菌》45分钟•灭菌》10小时管理对策•内镜附件的处理:\uf076进入粘膜屏障(如:活检钳)属高危险物品,用前必须灭菌或一次性使用\uf076活检钳能耐热,必须用超声清洁和压力蒸汽灭菌\uf076活检钳弹簧样结构机械清洗干净非常困难,有机碎片不去除就会引起灭菌失败\uf076内镜灌洗用的瓶应用无菌水\uf076水瓶和连接管道应至少每天灭菌或高水平消毒管理对策•压力蒸汽灭菌:活检钳细胞刷•导丝碎石器网篮•异物钳造影导管•弯盘敷料缸•高效消毒:非一次性口圈•无菌水冲洗管理对策9保持环境的清洁,加强清洗消毒设备的消毒内镜室保持环境清洁,每日工作结束后,每日诊疗工作结束,进行清扫和终末消毒。必须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进行清洗消毒,加强室内通风换气。空气动态消毒,维持空气洁净度,降低空气含菌量。管理对策•干燥•存储:专用洁净柜•(光滑每周消毒)•工具消毒:吸引瓶吸引管•管理对策•储存:\uf076防止再污染或损坏\uf076不带控制阀、末端罩和帽等\uf076有足够的空间\uf076垂直悬挂•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或灭菌的硬式内镜,消毒后应当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再用无菌纱布擦干。•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应当按照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灭菌后的附件应按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每日诊疗工作结束,用75%的乙醇对消毒后的内镜各管道进行冲洗、干燥,储存于专用洁净柜或镜房内。镜体应悬挂,弯角固定钮应置于自由位。•储柜内表面或者镜房墙壁内表面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必须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进行清洗消毒,•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类内镜进行再次消毒。冲洗、干燥后,方可用于病人诊疗。管理对策10加强内镜检查质控环节内镜室坚持日常监测,用化学试纸监测戊二醛和含氯消毒剂的有效浓度,并按规定要求进行登记;感染管理科坚持定期监测,对消毒内镜、灭菌内镜、内镜室空气、物体表面等按要求定期监测,完善各项监督监测措施。管理对策•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消毒剂:每天测浓度•效期证件•生物:消毒每季•细菌总数《20/件•不得检出致病菌•灭菌每月阴性管理对策•内镜的消毒效果监测采用以下方法:•(一)采样方法:监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用15ml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及时送检,2小时内检测。•(二)菌落计数: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取10.5ml,加入2只直径90mm无菌平皿,每个平皿分别加入已经熔化的45℃-48℃营养琼脂15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于35℃培养48小时后计数。管理对策•结果判断:菌落数/镜=2个平皿菌落数平均值×20。•(三)致病菌检测: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取10.2ml分别接种90mm血平皿、中国兰平皿和SS平皿,均匀涂布,35℃培养48小时,观察有无致病菌生长。管理对策10.注重标准预防,做好内镜操作人员职业防护内镜诊疗和清洗消毒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诊疗过程中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实行标准预防,把所有被检者都看做是感染症,每位患者检查后的器械充分清洗,确切消毒。操作人员接触患者的分泌物、血液、粪便及污染的器械时,必须采取预防措施。在内镜操作时要戴口罩、帽子、手套、穿隔离衣外,对特殊感染的患者或预计有飞沫、血液、体液喷溅的操作,应戴护目镜,清洗消毒时要戴橡胶防护手套、防渗透围裙等;脱去手套后进行规范洗手(六步洗手法)或手消毒。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标识明确,配备并规范使用锐器盒。内镜室院内感染考核标准•1.清洁、消毒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2.清洁、消毒通风良好。•3.不同部位内镜分室诊疗。•(软式内镜的清洗与消毒软式内镜的清洗与消毒)内镜室院内感染考核标准3.不同部位内镜分室诊疗布局合理,•洗消室与诊疗室分开,独立设置,标识明确。•.胃镜、肠镜清洗、消毒分开,标识明确。•.胃镜、肠镜诊疗分段进行。内镜室院内感染考核标准•4.工作人员消毒内镜时,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工作服、防参透裙、口罩、帽子、手套)。内镜室院内感染考核标准•5、基本消毒设施:•A内镜及附件与接诊病人数相符•B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4糟或5糟)•C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计时器、通风设备等。内镜室院内感染考核标准6凡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细胞刷等必须达到灭菌。7.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应当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内镜室院内感染考核标准8.内镜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必须加盖。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9.每日诊疗前内镜放入2%戊二醛浸泡消毒20分钟,冲洗干燥后使用内镜室院内感染考核标准10.清洗消毒剂:多酶洗液,(一洗一消毒)适用于内镜的消毒剂、75%乙醇。11.各种登记齐全,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编码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及工作人员姓名等内镜室院内感染考核标准12.消毒剂浓度必须每日定时监测并作好记录。使用时间不得超过产品规定的使用时限•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浸泡不少于10分钟;•支气管镜浸泡不少于20分钟;•结核杆菌、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内镜浸泡不少于45分钟。内镜室院内感染考核标准•需要灭菌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灭菌时,必须浸泡10小时。•当日不再继续使用的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支气管镜等需要消毒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消毒时,应当延长消毒时间至30分钟。内镜室院内感染考核标准13.消毒后的内镜应当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14.灭菌后的内镜、活检钳应当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消毒后的内镜合格标准: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灭菌后内镜合格标准:无菌检测合格)内镜室院内感染考核标准15.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必须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进行清洗消毒,A.吸引瓶、吸引管经清洗后,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者2000mg/L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30分钟,刷洗干净,干燥备用。B.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经充分刷洗后,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者2000mg/L过氧乙酸擦拭。消毒槽在更换消毒剂时必须彻底刷洗。内镜诊疗中心建筑要求•其面积应当与医疗机构的规模和功能相匹配,设立病人候诊区、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内镜贮藏室等。•诊疗室内的每个诊疗单位应当包括:诊疗床1张、主机(含显示器)、吸引器、治疗车等,每个诊疗单位的净使用面积不得少于20平米。建议•建立内镜诊疗中心。将分散于门诊及手术室等部门的内镜集中管理,不仅可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同时有利于规范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的安全。•条件成熟时,建议新设备的引进。如新型的易于清洗消毒的一体化内镜等。•监督检查要点:•1、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包括:内镜室(手术室)消毒隔离措施、内镜清洗消毒操作规程、保洁措施、内镜监测制度•2、灭菌后硬式内镜的诊是否在达到手术室标准的区域内进行。•无创诊疗室布局合理,三区划分明确,有标识。办公区:更衣、办公;•洗清区:内镜清洗、消毒、贮存;通风条件良好•诊疗区:内镜诊疗。裸灭菌设备可放在诊疗区。•内镜数量与接诊病人数相适应或灭菌方法可满足诊疗需要,有连台手术必须具备同等数量内镜或配备快速内镜灭菌机。•(一)内镜诊疗中心的各内镜室:•设在内镜诊疗中心的各内镜诊疗室最小使用面积不得少于20m2(不含候诊区、消毒区)。•(二)独立的内镜诊疗室:•单独的内镜诊疗室总面积不得少于50m2(含候诊区、消毒区)。•分区设置•内镜诊疗室必须设候诊区(室)、检查区(室)、消毒区(室),每个区域必须分开独立。•(一)候诊区(室):•用于患者休息与候诊用,区域内温度适宜,通风良好,布局配置合理,环境安静整洁。•(二)检查区(室):•用于内镜检查,在检查区(室)应设有诊疗床1张、主机(含显示器)、吸引器、治疗车(抢救车)、洗手设备(含干手设施)等;室内保持恒温,有内置排风道,以加强空气流通。•消毒区(室):•用于内镜及其附件的清洗、消毒、干燥及保养;室内必需配置通风设备,保证清洗消毒室的空气流通。•1.手工清洗消毒:有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五槽或四槽),消毒槽大小应与内镜尺寸相适应(如胃镜、肠镜所用的长形槽单槽内空不少于1500×180×150mm;方形槽单槽内空不少于500×400×300mm)。槽的材质应耐腐蚀,防渗漏。分别标注水洗槽、酶洗槽、清洗槽、消毒槽、冲洗槽,各槽的上顶端应安装冲洗水龙头,下端应有排水口。各槽按清洗消毒的步骤不能混用(如用四槽,酶洗可与清洗同槽),消毒浸泡槽应加盖,其中清洗胃镜和肠镜的槽应分设。设施设备是否完备•配有流动水清洗池,内镜专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干燥设备,常水过滤器。•清洗、维护用品齐全:多酶液、水溶性润滑剂、清洗毛刷。•防护用品齐全:防水服或防渗透围裙、防水袖套、面罩或口罩、帽子、手套等•配有表面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的储镜柜。内镜及其附件的数量应当与接诊病人数相适应,每次使用应能保证患者安全性。•如胃镜、肠镜、咽喉镜数量按每半个工作日(4小时)每条检查不超过7位患者,支气管镜不超过5位患者计算;•活剪钳数量按达到最高接诊病人数的30%计算。•消毒设备•开展软式内镜诊疗工作的单位必须拥有:•负压吸引器、高压水枪、电热吹风机、计时器、50毫升注射器、各种刷子等消毒设备。•硬镜清洗灭菌记录是否齐全:•病人姓名、•内镜编号、•清洗、灭菌时间、•操作人姓名。•硬式内镜及附件的清洗、灭菌操作情况•1、清洗:①使用后立即在第一槽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并擦干。•②将擦干后的硬镜器械及附件置于第二槽多酶洗液中浸泡。•③放掉酶液后在第二槽彻底清洗硬镜各部件,管腔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④可拆卸部分必须拆开清洗,并用超声清洗器清洗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