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石壕吏》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第24课《石壕吏》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4课《石壕吏》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第24课《石壕吏》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比之中品人物细微之处见圣心——《石壕吏》教学设计《石壕吏》教材分析这是叙事诗。作者按他的行踪,以第一人称客观叙述一夜和一朝中所见所闻,不加论断,让人从故事中去体会诗的主旨,懂得作者的爱憎。开头四句,一句叙一人一事,极简练的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写出了事件的开端,而字里行间又显露出战乱之际特有的骚乱、恐怖气氛。作者接着用“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这对比鲜明的两句概括写出事件的发展。然后转入对老妇在差役威逼下一段自诉的详细记录。这段“致词”共有十三句。前五句说三个儿子全都上前线了,而且最近有两个阵亡。尽管如此,官府还要再来抓人,简直到了灭绝人性的地步,这也集中体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的深重。中间四句说家中只有吃奶的孩子,儿媳妇连一件出门的衣服也没有,更反映出“安史之乱”给社会造成的十室九空,人民极端贫困的生活状况。最后四句说老妇在万般无奈中,为了顾惜老翁和幼孙的生存,慨然应征,奔赴国难,这出入意料的结局把全诗推向高潮,是对昏庸的统治者的血泪控诉。末段照应开头,也只有四句,写老妇被带走后举家凄凉,作者天明上路独与老翁告别。事件结束了,而浓重的悲剧气氛几乎让读者透不过气来,表现了作者对这一家悲惨遭遇的无限同情。从结构安排上看,作者把老妇对差役的“致词”放在突出的地位,记录了她对一家遭遇的血泪控诉,这就自然而然的通过老妇的口,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让事实本身说话,自然比间接描述更为真切感人。详写老妇的苦啼诉说,略写石壕吏之严词追逼,以实写虚,用笔十分简括。全诗主要叙述部分全由一“听”字得来。这样组织材料既可突出老妇的惨痛叙述,又可撇开一些其他描写,使全诗十分简练紧凑。也正因为是“听”到的。才让人感到更真切,更能烘托当时的气氛。前面说作者是客观叙述所见所闻,不加论断,但叙述中有些语句仍然直接或间接表露出自己的感情,如“有吏夜促人”、“老翁逾墙走”“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等句,都带有感情色彩和暗示作用。再如“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分明表示作者一直关注着事态的发展、变化,以致深夜未能合眼。而天明登程的沉痛意绪也沛然可感。最后,关于这首诗的主旨有两点值得注意:一、这首诗固然通过石壕吏的乘夜捉人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但最主要的还是在反映“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这一点我们从全诗记叙中所传达出的动乱年代的时代气息,十室九空的惨状,战事的危急,人民衣不遮体的窘迫,战场伤亡的惨重,老妇应征服役的奇闻等方面,不难感知。作者对唐王朝的腐败不是没有批判,但矛头主要针对造成人民灾难的罪魁祸首安史乱匪。二、作者既看到了人民的苦难,并引起他深切的同情和愤慨,又并不反对这场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因为“安史之乱”不平息,国家社会就不可能得到安宁。从这一角度上说,诗中所述老妇应役一事,既是对统治者严厉的斥责、控诉,也是对人民慨然而赴国难这种精神的褒扬。《石壕吏》八下第六单元《杜甫诗三首》其中一首,诗人通过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按照时间与情节发展的双重顺序,批判了当朝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作有“诗史”之称,“三吏”“三别”组诗作为杜甫的代表作,便是对当时现实和历史的印证,而《石壕吏》又为“三吏”“三别”中的最具代表性的名篇。人们在评价杜诗的思想性时,一般不会忘记例举“三吏”“三别”,尤其是“三吏”“三别”中的《石壕吏》,由此可见《石壕吏》一诗在杜诗中的重要地位。所以通过此诗既能认识这样一位伟大的唐代大诗人,了解其写作特点,回顾那时的历史,又能在诗中感受作者忧国忧民之情,从而更好地珍惜现有的和平美好的生活,发奋读书。【教学理念】1、对于八年级的学生鉴于学生文言功底薄弱,加之对文言文的排斥,所以还是以文言基础为准。2、摒弃传统的“串讲”教学模式,设计“课前预习了解──创设情景导入──自由式阅读──合作式解读──探究式拓展”五大环节。实施过程中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基础,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目标】1、读出韵味,看小故事。2、读出矛盾,品小人物。(重点)3、读出深情,赞大情怀。(难点)教学重难点:1、通过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培养文言语感;2、注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语句;3、还要学习古人论事说理的技巧,体会他们的人生感悟,从中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陶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千多年前的一个黄昏,经历战乱之苦,身心俱疲的杜甫,投宿一户农家,夜里阵阵叫嚣,声声哭泣惊醒了他,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代表作之一《石壕吏》,由诗入情,感受他笔下的沧桑现实。二、读出韵味,看小故事1、初读诗歌,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自主探究)引导:叙事性诗歌内容概括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明确:诗人停宿石壕村,夜遇差役捉人。2、对比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味。(先自主探究,后组内交流展示)出示改写内容,学生对比原文,边读边思考有什么不同?哪个好?为什么?投宿石壕,有吏招兵。老翁急走,老妇出门。预设:(1)“招兵”与“捉人”,写出了差役强制征兵的粗暴、残酷。(2)“急走”与“逾墙走”,“逾”字体现百姓对强制征兵的惧怕。(3)“暮”“夜”说明百姓夜不能寐,表现了战乱之下百姓之苦。资料一:安史之乱:公元755年,(唐玄宗时期)安禄山起兵叛唐,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都城长安沦陷。安史之乱持续时间长达八年,唐朝由盛转衰。......三、读出矛盾,品小人物1.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老妇人和她一家人的遭遇,你会用诗中的哪一个字?明确:苦。2、妇啼一何苦?老妇人有多少苦?(引导学生运用诗句表达感受,)预设:(1)“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生离死别,家破人亡。(2)“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辅助学生理解古代,以男人为壮劳力,是家庭的顶梁柱。)(3)“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丧子、贫寒、年老、应征,痛苦无奈。明确:贫寒之苦、丧子之痛、无奈之苦(替夫出征)3、展开想象,完成吏与妇对话的情景。(小组内合作完成并展示,引导生反复品读,总结老妪、石壕吏人物形象。)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妪: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妪: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妪: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妪: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四、读出深情,赞大情怀1、出示诗句“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是怎样的哭声?为什么?(生自主思考,后小组内交流展示)明确:“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压抑、无奈、停不下来......2、师追问:你认为是谁在哭?为什么?(鼓励生大胆表述)资料二:杜甫诗作《忆昔二首》“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3、如果你是那晚的杜甫,你会怎么做?(生自主思考,后小组内交流展示)资料三:公元758年的冬末,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的六十万大军兵败邺城,大唐政权更是危在旦夕。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百姓苦不堪言。杜甫在公元758年为华州司功参军(官职名),这时从洛阳回华州任所,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3、师追问:这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复杂情感?(生答、生补充、师总结)明确:忧国忧民的复杂情感。4、PPT出示诗句“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引导生反复品读,读出诗人沉重情感。五、小结杜甫的诗篇篇相连,构成了一幅浩大的历史画卷,所以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用石壕村里发生的一个小故事,用笔下的小人物让我们看到了他面对沧桑现实的博大胸怀以及一片圣心。5、读诗之形象问,老妪家,曾有哪几人?再问,老妪家,终将剩几人?1、绘制老妪一家的家谱。2、圈点批注暗示这一家命运的关键字。3、这家人中悲剧色彩最浓的是谁?为什么?4、谁对战争的态度不合常理?你能否理解她的选择?六、达标检测1、对这首诗评析不恰当的一项的是()A.第一句写捉人的差役趁着天亮向石壕村急奔而来。B.第二句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着将有一场灾难降临。C.第二句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D.第三句反映了“安史之乱”时人民深受被征兵之苦的情形。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B.“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人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C.“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处境已经足够悲惨,她很希望以此博得县吏的同情,高抬贵手。D.“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暗示老妇人已经出征,与花木兰替父从军有着相似的英雄气概。3、关于《石壕吏》一诗中作者的感情,理解最恰当的是()A.流露了对老妇人一家的同情。B.对战乱中人民苦难的同情与关注。C.对老妇人一家的痛苦感到悲哀。D.表达了横蛮官吏的强烈愤慨。4、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石壕吏》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抓人打仗的不满和对广大百姓的同情,是首优秀的抒情诗。B.从“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可以看出,年老体衰的老妇人最终被官吏捉走了。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可见老妇人非常值得哀怜,三个男孩,有两个刚刚牺牲在战场上。D.“泣幽咽”中“泣”指有泪无声,“咽”指哭声梗塞低沉出示俄乌战争图片。思考:身处和平时代,一直相安无事的我们要做些什么?假如有朝一日我们也不幸处于战火中,我们又该怎么办?谈谈自己的感受。七、板书设计石壕吏杜甫百姓国家同情担忧忧国忧民《石壕吏》课后反思本篇属文言名篇,而八年级学生打下了一定的文言基础,也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的学习技巧。第二课时的目标定为分析人物形象和把握主旨。在执教的过程中,我牢牢地抓住关键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来进行,主要人物是“吏”和“妇”,要做的事情是分析“吏”的“怒”和“妇”的“苦”。我在本诗中设了几个想像点:让学生想像“吏”是怎样“呼”的?“妇”是怎样“啼”的?还在主体部分设置了想像问题:“你觉得这部分中老妇的一段致词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来的?”,又问官吏都是怎样逼问的。使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更为细致,对形象的理解更加透彻,也有利于理解老妇的苦难生活和差役的残暴,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人物描写能力和想像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本节课的一次大胆创新是几乎所有板书都由学生完成,培养了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此外,设计人物对话,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将整个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上完这节课,我感触很多。首先,老师要适应角色转换。课堂不再是老师一个人生情并茂的表演话剧的舞台堂,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其二,老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学生既要学会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又要懂得与同学彼此合作广泛交流。第三,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此外,在集备过程中,对每个研讨问题,我要多预设几个问题,想一想,如果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